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学国学有什么好处1000字

  学国学经典除大量识字之外、国学还能给孩子带来些什么。   《易经》——不学易无以为将相!无以成太医   1!《易经》16589字,2!长沙马王堆西汉墓出土的《帛书易经》的字数是4934字!《易经》就是经典的源头活水、在《易经》的影响下,产生许多著作、比如《道德经》《黄帝内经》。都离9767不开《易经》的思想?在《易经》的影响下。发展出道家!儒家!医学、甚至于兵法等等、那么,我们就跟在圣贤后面、也去喝源头之水!来读群经之源,万经之首!看到了那些著作对圣人有着深远影响、圣人以不言之教告诉我们该选择什么书读,那么!我们按照圣贤的指引。让孩子从高起点起飞。我们也让孩子读读《易经》、童蒙养正,、   《大学》——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   约2000字。孙中山先生称这本书是“中国独有之宝贝”!是中国人必读的一本书、曾国藩选拔人才的标准“功名看器宇。事业看精神”。所谓“器宇”即一个人的心量,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认为:读《大学》可以培养孩子敦厚中正之性。有利于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从小就建构“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远大人生格局、   《中庸》——“和谐”人生的指南   约4000字、“中”是指做人做事不偏激、中正平和。“庸”就是“永恒不变”、所以。《4065中庸》说的就是永恒不变的和谐之道!学了6614《中庸》,能够开发领导潜能,培养处理人际关系的智慧!成为一个高EQ素养的人才!   《老子》——中国人的智谋奇书    约5000字、是中国人的智谋奇书!众所周知的《孙子兵法》。就是出自《老子》9337的思想!《老子6745》的智慧可以运用到工作。生活中的各个方面。例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就将《老子》的思想运用到科学研究领域。企业家张瑞敏则运用《老子》将海尔打造成世界知名企业。从小熟读《老子》!领悟《老子》,可以使人智慧超群!卓尔不凡!   《论语》——中国人的“圣经”   约16000字,共498章,自古以来就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赞誉,它形象!生动地教会我们人生永恒的法则,从小熟读《论语》可以使人洞察人性。了悟人生。一个人无论是经商。从政,还是企业管理、甚至生活中看人识人。选择朋友等等!都能从《论语》中得到巨大启发!教会一个人“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   《千字文》——“天下第一字书”   由1000个不重复的汉字编成的韵文!是最好的童蒙识字教材、词藻华丽、语言优美。且脉络清晰,熔自然、社会。历史,教育,伦、

为什么要学国学经典

  当7452代教育家!著名国学专家。读8401经教育实践家,累积式3575教育法创始人。育心经典读经教材主编、全家践行经典的楷模赖国全老师认为: 学习经典的目的是单单为了修心养性,完善人格!和谐社会吗,怎么才是完善的人格,怎么才能和谐社会、我们来看一段《易经》的文字!大家仔细思考一下。“富有3502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生生之谓易。成象之谓干,效法之谓坤。极数知来之谓占。通变之谓事、阴阳不测之谓神、” 什么叫富有?很多人说!精神充实就是富有、这正是近千年知识份子的误区、近千年来,中国知识分子,学四书,认为精神充实就是富有。其实大错特错。精神要不要充实?当然要。4871但是不要忘了,你首先要解决的。是安身立命、所以《孝经》上说:“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孝之终也,”如果只是精神充实、自以为是、如何能够做到立身行道。千百年来!知识分子满足于自己的精神世界!生活上乃至于穷困潦倒,不以为忧。反以为喜!《易经》上说:“举而错诸天下之民。谓之事业、”你一个人精神充实,哪里算事业,!举天下皆精神充实,庶可谓之事业、 而要实现举诸天下。没有一定的物质、经济基础。你做得到吗,大军未动!粮草先行,大业未举,先明大义!而所谓义者、《易经》上说:“井以辩义,”为什么是井,而不是杯呢,因为杯水车薪,不足道也,而往来井井!则5888可以无穷也、所以真正的义!不是一个人的义!乃是天下人的义, 什么是德、什么是大德、日新之谓盛德。日新、《尚书》中有“日新其德”。《大学》里也有云:“9532苟日新,又日新,日日新。”什么叫“新”!我们好好看一看太阳,每天6836出来一次!就叫新!日日都新,久成盛德!这不就是累积法吗!太阳也不是每天都能见到。因为会有乌云。也会偶尔挡住太阳!每一件事0390皆如此。读经也是、日日都读!就是新、日新其德,日积月累。乃成盛德。 什么是“生生之谓易”呢。易就是变化的,是自然万物的必然规律?第一个生。是动词,变化出。实现。第二个生、是名词。新的。新鲜的东西!事物!包括思想,我们每天提出新的思想。新的思考,也每天不断地努力!编写新的教材、录制新的录音,这就是生生不息、太阳。她的阳光。是生生不息的、是万物生长的动力、是成就万物3229的源泉、所以“成像之谓乾”!成就万物。就是乾。“效法之谓坤”!坤是效法。不是生生!如同月亮,她是把太阳光反射过来!不是自身生发的,太阳的生生不息、与井水的源源不断、是真正的大义!是利万物而不绝的大义、 回到千百年来的读书人,自己都养不活。还自我安慰,说是精神满足?这样是自欺欺人的大话。真正的读书人!是能够做到大义。生生不息。善利万物。富有天下!这才是大业,而不是小家子气、读的书都停留在嘴上、不能实现生产力?不能做到自强不息!那个不是大义!乃是小义。甚至是伪义、这个就是我们学习经典!要学到的基本智能。如果我们的孩子通过学习经典,将来一贫如洗、我相信没有人愿意我们的孩子读经典?读出这么个状态、我们希望我们的孩子富有天下,但不为物质所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善利天下,自身不绝,才是真正的大义、、

作文“读易经,学自强”1000字 关于弘扬国学经典的

   自强不息的《易经》智慧   积极的?乐观的,昂扬向上的人生态度!直接地培育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易经》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君子总是能从刚健运?的宇宙得到启示,得到鼓舞、从4801而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执著于自己的事业和理想?这句话同样是几千年来激励着中华民族的伟辞名句。它体现了中华民族特有的天人合一的文化观。成为中华民族取之不竭的精神源泉,   《易经》到底是本什么书、《易经》原来确实是占卜算卦的书!那是蒙昧初开。中华文明初露曙光之时、先民的文化创造、在那个时代,先民认为天地万物背后都有一种神秘的力量支配着人类的命运!《易经》的占卜9442或者说算卦就是和这种神秘力量打交道,希望通过对它的考察认识来预测人间的吉凶祸福!再进一步通过和它的沟通互动来改善自己?命运。这种神秘力量说到底就是我们常说的鬼神、但必须指出的是。从孔子开始、就已经不把《易经》看成算卦的书!而是专门阐释里面的哲学道理。就是说!伴随着文明的进步。孔子能够与时俱进。不是把《易经》看成和鬼打交道的书!而是把《易经》看成和人打交道的书!这就空前地提高了《易经》的文化品位。荀子也早就讲过“善为易者不占”(《荀子·大略》)!就是说真正懂得《易经》。8877善于运用《易经》的人是不拿它来算卦的,   其实!早在孔子之前,就有人提出吉凶由人。不相信算卦能决定吉凶!武王伐纣之前、命令主管算卦的官儿算了一卦?结果是大凶!姜太公却不信邪,扔掉蓍草。踏碎龟甲、说道:“枯骨死草!何知吉凶。”9060坚决主张出兵,结果大获全胜?春秋时齐国大夫崔杼要娶寡妇棠姜为妻。也占了一卦。结果也3469是凶卦!但是崔杼也像姜太公一样不信邪,他说:“一个寡妇有什么危害。即使真的有危害!她的前夫已经遭受了、与我何干,”最后还是娶了棠姜!北宋大思想家李觏、更坚决地反对对《易经》作神秘主义解释。认为“八卦之道8908在人”(《易论》),反对拿神秘的天意说事儿!   富于讽刺意味的是,算卦的自己从来算不2478了自己的命、拿古人来说、西汉有个1310叫京房的!算卦很有创?性。发明了所谓纳甲法、推算阴阳灾变,名满天下!汉元帝曾经非常赏识他。但也正因为他太能算卦了、最后竟然背上诽谤天子!攻击朝政的大罪!被判了死刑。说起来这个京房懂天文,晓音律!还是很有才的。但是就因为热衷于算卦定吉凶!竟然招致杀身之祸,他的老师焦延寿早就看出了京房乱算卦的危险性。曾经不无忧虑地说:“得我道以亡身者。京生也。”果然不幸言中,   讲到《易经》算卦、有两个笑话。一个说,有位书生相信《易经》可以驱鬼!一天他到深山里读书!特意带了一本《易经》放在枕头下!用来驱鬼!夜里听到鬼叫,他就拿出《易经?拼命晃。越晃鬼叫得越响,闹了一夜,这位书生差点吓死、天亮了跑到屋3777外一看,原来是一条绳子、挂在树上,夜里大风一吹发出声响,你瞧!《易经》连一根绳子都吓不跑、还能2589吓什么鬼!另一个说!某人迷信《易经》。一天自家的房子塌了!他被压在一堵墙下,家人连忙要将他挖出来、他竟然制止,说:“赶快看看皇历,今天是否不宜动土。”迷信《易经》算卦。结果就是举手抬足都无所适从。还能做什么事、   在科学昌明的今天、决不应该再拿《易经》来算卦、街头那些摆摊算卦的是对《易经》的糟蹋!那些开口闭口阴阳八卦。装腔作势。故弄玄虚的溜谓易学大师其实都是些江湖术士、 那么《易经》的智慧,《易经》的精神到底是什么。《易经》经过孔子等先哲的创造性阐释,确实具有伟大的哲学意义和文化价值!因此被称为“群经之首”。在我看来!《易经》最可贵的精神有三条,前面都提到了。第一条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句话鼓舞了一代代的中华儿女积极明朗乐观地开拓生活?第二条就是“天地之大德曰生”、培育了一种呵护天地万物的宇宙情怀。第三条就是讲“天地人”三才。将具有道德性的人类提高到和天地并生的崇高地位。从自然力的角度看。人在自4313然面前渺小得很。但是如果不从自然力的角度看,而是从人的道德尊严来看。那么。人生天地间就具有一种任何力量都无法摧毁的精神气魄、   地震可以瞬间夺去数万人的生命、但是我们看汶川大地震中那些可歌可泣的事迹,我们看那位年轻的母亲!她用整个身体护住自己襁褓中的孩子,孩子得救了!她被夺去了生命,后来救护人员在包孩子的小被里发现一个手机。上面有一条母亲临难前留给孩子的短信:“孩子,你如果活着、请你记住、你的母亲永远爱你。”读到这则短信,我的眼睛不禁湿润了。我只觉得这不是一位母亲留给自己孩子的短信、这1527是一种圣母般的担荷人类苦难的大爱?还?一位青年教师,用自己的臂膀死死护住两位小学生!两位小0653学生都得救了。他却不幸遇难。这位青年教师生前最喜欢唱一首歌:“赠给你我的翅膀!供你自由飞翔,”这位青年教师用他的生命实践了他的诺言、他被夺去了无上宝贵的年轻生命!但是他同样留下了无上宝贵的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这种伟大人格和崇高道德、任何自然力量也无法摧毁、      有句话叫做“慷慨成仁易!从容赴死难”、历史上很多仁人志士。都用自己清醒的理性选择、超越生物性的求生本能、舍生取义、体现了人类道德选择的无比崇高和神圣。南宋丞相文天祥被俘后!四年间受尽折磨、也历经诱惑,但是始终坚贞不屈!最后以生命殉自己的政治气节!“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的铮5345铮铁骨千古传颂?明初方孝孺、拒绝为篡夺皇位的燕王朱棣服务,朱棣威胁他说:“你就不怕诛九族吗!”方孝孺回答:“你就是诛我十族,我也不会为你这逆贼服务,”专制社会。诛九族已经是最残暴的刑罚、朱棣赌狠。就把方孝孺的学生朋友归笼为一族,凑成十族、方孝孺果然被诛了十族。据说行刑七日方止,死者多达八百多人,他却始终坚贞不屈,清末谭嗣同在变法失败后本来有逃生的机会!但是他决心谢绝朋友的营救!用自己的生命警醒世人。终于将自己的一腔热血献给了变法事业!他在5481刑场上从容不迫地留下这几句话:“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德国大哲学家康德的墓碑上刻着他生前的名言:“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经常。持续地对它们反复思考。它们就总是以时时翻新,有增无已的赞叹和敬畏充满我们的心灵:这就是在我之上的星空、和在我心中的道9137德法则,”正是孟子所说的舍生取义的道德抉择!使人成为可以和天地相比并称的三才之一。使人的道德性拥有灿烂星空一般的伟大,崇高和尊严!   当然、《易经》还有丰富的辩证智慧、例如“一阴一阳之谓道”、“6472无往不复”等,都可以给我们的现代生活提供深刻的启示、今天我们看着那些手指头夹满棍子,掐来算去的“易学大师”装神弄鬼。煞有介事!0278真的是很荒唐,很滑稽!让我想起胡适先生对20世纪20年代中国的描绘:“1410这遍地的乩坛道院。遍地的仙方鬼照相,”   《易经》拥有伟大的哲学智慧!它是滋养我们的精神资源。但是它和那些装神弄鬼的江湖术士毫无关系、、

易经数字学

  可以学些网课。或者找个老师!有联系方式吗。

易经阴阳学男人和不同的女人睡觉结果不同

  严格来讲。就是和同一个女人睡2837觉结果都会往往不同啦,!

学易经的目的是什么?

  无思无为是《易经》的基本精神、也是学习《易经》的人首先要实践并具备的基本修养!它贯穿于学习《易经》的整个过程之中!《系辞传》曰:“《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是说《易经》没有任何思考、没有任何人2743为的因素,思想纯正自然!寂静不动,便能感应天道规律,通晓天下万物之原理、大成国学无思无为本是宇宙自然的本质,占卜者只有进入无思无为,与天道规律同德的境界。才能卜得灵验。占得准确、就像演节目唱戏进入角色、才有好的效果一样!     古人规定的筮仪、即占卜时必行的礼规仪式!包括斋戒!净手、焚香!致敬,祷告、静立!包括十3536八变而成一卦等等。形式虽然繁复、而目的却只有一个!都是为了引导占卜者进入无思无为!与天道规律合一的虔诚境界!如此。得卦才7194能准确?      得卦之后,要准确理解易卦的真正含义,进而避凶趋吉!也必须保持无思无为的高境界!从卦爻形象!卦辞爻辞,卦名卦序及其相互关系的总体印象中。感应天道!决定去从,否则!即便得卦准确、也会因占断失误而4827招致悔吝!而多次占卜,长久地处于无思无为的境界!便会产生飞跃!不自觉地融入天道规律,如此,就无须再去占卜了。,

学易经的第一本书

  易经入门当选南怀瑾的《易经杂说》、由浅入深图文并茂通俗易懂、!

周易和易经先学哪一本

  周易 与易经、从现在来看、基本是一个东西。   易分。连山归藏周易、但连山 归藏基本失传。   正确的做法是学易先学占!看孔子的十翼也很不错、!

请教下,学易经哪本书比较好

  第一阶段易经杂谈。周易玄机。船山意学、大易图典举要(这个前期可看可不看里面写的是卦意之内的东西)   第二阶段,焦氏易林注、周易尚氏学 帛书周易注译   学易经和八字没有关系。八字算命是易经的中下层次的本事!真的学好1090了拿去算命真可以说是浪费,。

想学算卦,就是风水啊,国学,易经。求高人指点,从何处入门?

《易经的奥祕》曾仕强教授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