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讲的是什么?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1287“群经之首?大道之源”、5668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0146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一!《易经》名字的解释:《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5231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2,有人认为:《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2894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7512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3、蜥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4、化6413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在一简一易中矣!"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3717是也”,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2594朝上的一条“蜥蜴”?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法和形体!此种2265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最初是9884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其形义解释为: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9294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易”等义、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0002的“勿”了,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2。日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1856含交替?变化之义!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关于“经”字的解释: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注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将“纟”也读成(sī)了。“纟”字是个象形字。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5108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形体也基本相同、d。“糸”是楷书的写法、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说4059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⑶,“经”是楷书的写法、⑷!“经”是简化字、2、“经”字的词义解释: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考工记﹒匠人5686》:“国中九经九纬,”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5561“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教义6851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2111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⑸!古通“径”、……等等!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⑵!事物发展变7252化的轨迹。规律!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易经的智慧《无心之感》跟《止于至善》讲的是哪个人生智慧?

  无心之感!就是你对一个人或一件事由衷的真实的看法,不存在价值判断或利益是非。它代表着一种自然而然的感觉—6681—第31卦咸卦、讲的是9854男女爱情。止于至善!可理解为:为达到至高完美的追求适可而止——第39卦山水蹇卦、讲的是人生艰难,。

易经用简单明了的大白话说 到底讲的是啥

  易经是8429对卦象的解释,根据卦象说出卦辞、这0252些都是字面的意思,古人根据各种卦辞进一步提出发挥、发8228表了各种感想,从而成为比较早的杂文或随想,例如。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还有其他的各种名言!这是我的理解、当然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有人有更高的见解。!

易经里问,总是捡到伞好不好

  学会易经 知道世界的规律后 人不会折寿、只会转运! 易经不仅是6350预测学。更是行为指导学,自天佑之!所以吉利。 你所说的可能是给人算命解卦的人,有这种现象, 这营生非常人能干的 而且有个规律 你只能看能量比你低的 业内还有三不看的规矩 如果,

易经:里的和虎有关的话

  《周易·乾》,“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易·履》:“履虎尾。不咥人,亨、《易·颐》:“虎视眈眈、其欲逐逐。”,

怎么以不变应万变(易经里的)

  应!应对,意为坚持把握住带有根本性的东西、去应对多变的世界万物,   以高考为例?“不变”的!是以知识为载体、以能力立意,“变”的。主要体现在考题的形式、所以。把基础知识掌握好、就会在应对形式变化的过程中从容自如。!

易经里最有智慧的一个字是什么?

  当然是易喽。

请问易经里每一卦的六和九是怎么确定的。

  比如屯卦!初九就是第一爻是阳。六二就是第二7891爻是阴、   易经中自然数1.3.5.7.9.为阳、2.4.6.8.为阴   对卦爻的读法。阳为9。阴为6、。

《易经》里的“彖”和“象”是什么意思

  由六个(阴爻 阳爻)爻组成的六十四卦即是象   而彖则是对卦象的解释!

《易经》里有什么名句(15句)

  随便截都是名句,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 动静有常。刚柔断矣,   方以类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 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   仰以观於天文。俯以察於地理。是故5925知幽明之故!原始反终!故知死   生之说。 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   与天地相似。故不违、 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故不过! 旁行而   不流,乐天知命、故不忧。 安土敦乎仁,故能爱!   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8462万物而不遗?通乎昼夜之道而知,故神无   方而易无体、   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   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百姓日用不知, 故君子之道鲜   矣、   显诸仁!藏诸用!鼓万物而不与圣人同忧。盛5611德大业至矣哉!   富有之谓大业、日新之谓盛德、   同人、先号啕而后笑、」 子曰: 「君子之道,或出或处,或默或   语!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同心之言、其臭如兰,」   「初六!藉用白茅,无咎。」 子曰:「苟错诸地而可矣!席用白茅!  6722 何咎之有!慎之至也、 夫茅之为物薄,而用可重也, 慎斯术也以往,其   无所失矣,」   「劳谦君子。有终吉!」 子曰: 「劳而不伐!有功而不德!厚之至   也、 语以其功下人者也! 德言盛、 礼言恭。 谦也者,1073致恭以存其位者   也!」   「亢龙有悔!」 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    是以动而有悔也、」   0181「不出户庭?无咎!」 子曰:「乱之所生也,则言语以为阶! 君不   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害成,是以君子慎密而不也   也!」   !。、!、!、、。(随便截了点传!经更为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