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中的卦变如何变?为何变?

  在历史的长河中,有很多杰出的人物发明了各种卦变方法、其中被普遍认可的就是京房十六卦变!《梅花易数》的流行跟京房十六卦变是离不开的、  3705 所谓卦变其实就是在讲一种排列,将六十四卦按照一定顺序组合起来、我们以乾1510卦来说?易经讲究从下到上从里到外!所以乾宫第一卦变从第一爻开始,3255第一爻变成阴?这就是天风女后、第二变继续往上走、就成了天山遁、然后是天地否?再有风地观、然后山地剥。   到了剥卦再变就要出大事了,因为易经是自然科学!所以尊重自然,自然界中没有任何一种现象或者是规律是突变的。如果继续往上走,那么就会变成坤卦?这种突变不亚于一杯糖水突然变成咸水、所以在京房十六卦中!第七变往下走,为外卦初爻!也就是所谓的第四爻!为火地晋,   火地晋在这里被称为游魂卦!形容一个人不加节制。导致一种状况逐渐扩大,到了最后关头他才惊醒!一切冲击直1710达本心!逼迫改变,继续往下走,变为火山旅、这一卦又称外在卦,意思就是说前一卦游魂是被迫!这一卦就是当事人自己决定了如何拯救、所以他要先根据外界情况调整自己,依然8376是被动的情况、再往下就是火风鼎,这一卦叫内在卦!到了这一卦就证明情况稍有缓解,当事人可以喘一口气坐下来好好审视自己,改变自己的心态、再往下就是火天大有、截止这一卦、下三爻恢复成三个阳,当事人的根基算是保住了,所以这一卦就是归魂卦、   到了这里还要变。因为上面三爻依然是被动的不自然的,所以我们再往上走。第二爻变,为火火离,离卦就代表不断奔离的太阳!这一卦意思就是说,走到这一卦的人多为年老体衰!但是还要面对革新的压力,真是要命、所以这一卦为绝命卦!再往上走。为火雷噬嗑!这一卦为血脉卦,意思就是说、当事人可能没有那种经历见证成功了!其实他的子孙替他完成心愿也是一样的!我们中国人非常注重血脉就是这个道理。所以这一卦就叫做血脉卦、再往上就是山雷颐,为肌肉卦、再就是风雷益。为骸骨卦,   这个时候又要往下走了?为天雷无妄!棺材卦,再往下走,天火同人!墓库卦。最后一变、又变成乾卦!   这就是乾卦卦变,各种卦各有断法!你可以自己查一下!!

易经中没有变爻是什么卦?!急急急!!!

  主卦 →变卦 乾 无妄 —— —— —— —— —— —— ——0 -- -- ——0 -- -- —— —— 若用铜钱3枚!摇六次(因一卦六爻,故摇六次)即可成卦!,! --参考(火星人)8680,

周易中的变爻是怎么变的,什么时候变爻,什么时候不变爻?

  周易中的六十四卦,可以通过两种方法得到,变爻是指六爻中的老阳和老阴位置的爻!   通过筮草进行演算而得到的六十卦,得到九或者六。这个位置的爻就是变爻,七八位不变,    目前我们最常用的是通过三枚铜钱取卦!   每卦要摇六次。每4293次得到一个爻、   当三枚铜钱都是阳面、得到的爻就是阳变爻。三枚铜钱都是阴面,得到的爻就是阴变爻!   其它组成方式!不变爻!,

关于易经中讲到的君子之德,有多少条?各是什么意思!

  六十四卦皆有《象》曰:推天道以明人事。此修-行之本!今摘录乾卦《象》讲义如下!其余各卦《象》辞及讲义请在百度文库中搜寻,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宣圣讲义孔子此释乾卦之象辞、亦如彖、依卦象爻象而定其辞、盖有卦象辞!有爻象辞。而加之以释文也、,故于卦爻繇辞后,加以象曰云云。明其为释文也。凡卦爻辞皆分列于其卦爻下!唯乾坤二卦,统为一章,此后人便于记诵、求其贯通!以接于文言耳!非异例也。故释象之文、与文言同列,而其义仍互通。即各爻辞,仍本前繇辞而来,不过演其义!申其旨、广其意耳、故凡有彖曰!象曰,皆后圣释卦爻之辞、犹之文言也!以卦爻虽虽着其辞!言简意深!人或难达!特因所闻所见,述9103其义于辞后,而使读者有所贯通耳!如乾之象辞!即元亨利2556贞四宇?面释之者、乃申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其下8016各爻皆然!皆本辞中具有之羲。而演绎之、以尽其意耳,夫意微而辞短,虽演绎之。尚有不尽、故傅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以其不尽、从而为之文言,从而系之各傅。无非为达圣入立教之旨!明易卦包涵之义、而以示天下后世!标人道纲领,此辞之不厌详,而演之务求尽也。夫易象固自天道始!9450而易教则以人道先,辞为教立,文为人明、故在卦爻象辞,多1928包举天地人物,鬼神气数立论,而于演辞。则独重人事,以易之用。唯人主之。而易之道。唯人通之!象既8255以人爻主其中!辞亦以人道立其本、此自古圣人之微意,4461而于乾之象辞,即首揭其例也,乾之卦象,元亨利贞,天道之常、而演辞自强不息。则人道之本。天人所以合、即可于此见之也、夫天行健三字?明示天道大本达德,次即继以君子自强不息!明示人道孚天之行,即为人道之大本及其达德也。由天以及人、由天道以4505立人道?此立教本旨,中庸所以溯天命人道而定教之大则也。此不独儒教之义。凡教皆然、9708而上古圣人即如此示其教?以其所生!返其所自,成其所成,而后人道以全!此二语不独为释乾卦辞,实为人道立则,圣教立纲、包括全易之辞!溯源人生之本。无过于此二语矣!夫乾天下之至健者也,以其出于先天!成于纯阳、清虚光明!故为至刚、凡天下之至刚。必不拘于物、天下之至精、必不塞于明、唯乾以纯粹之气。得纯一之体,不以物为形。不以情为生、乃能称为至刚。行于至健、唯天象之。于物唯金象之,金亦至刚而纯清、至凝而光明!即金刚石是其类也、其体至坚而至精粹。其化也至虚灵、故象乎夭,佛以之喻性!即以其如乾之纯也,天之体如是凝而虚、坚而明、故其行健。能主物而不役于物、能御情可不徇其情、能用中而不执,守和而不二!故中庸比之至诚之德!以其有高明悠久之道。成不息不二之功、此天之本体!覆天下而不遗一物!生万类而不穷,化万类而不尽!则皆由于健也!健则至性。至诚,至一。至久至中和,永古如斯。生生不已、唯乾如此,故卦象之。唯天如此。故卦名之。唯象如此故辞着之!而圣人则之、此君子本其道以自勖其行!而自强不息也、君子者。成德之人也。以其成人之德,而孚天行也,君子本天之健、以自强不息!因其2302自强不息,以孚天之健。由天及人、由人返天、天人之道,一于健、一于自强不息也,天之健也。成其元亨利贞之常德,人之自强不息也。亦孚于元亨利贞之至德、以其8922能合天行,全天性。以成其天道人道也,人道由近及远。由始至成,天则远近无二、始终不殊。故元亨利贞!无为而成!人则必先自修!自励,自惊惕,自勤慎、先求其利贞、而后达于元亨!故先必自强,而后不能息也!夫天之德,纯自然也、天之道!纯无为也。而其健也、不因乾惕不待谦卑、故其行乎四德也至顺!自成其序、自守其位。周流六虚、终始不已、唯君子取则焉、而自求其行,自成其德。以自强不息,此中有为有守!有行有志。非如天之自然无为也!而其成也,亦同于天之自然无为,以其能全其生,而返于天也。人之生也。生自天、受天之命。顾其成也,必成全其天命。而返复于天。方谓之成!方谓之成德君子!圣人述易之乾!而揭其义以教天下!而以自强不息法天之健。此其立人道,垂至教之意、深切着明矣、故易卦首乾。天下首天!而天道首健。人道首在自强不息,此四字者。成德之本末!作人之终始有此四字,始能副乾乏四德!而孚天之健也,故自强不息者,众行之基也、一切德行,均由此成!而自强其始也!不息其成也,自强者,反己克欲,精修笃行之谓!不息则至诚之功也,唯天无息,成其高明!唯地无息!成其博厚!唯天地不息!成其悠久之体,遂其生成之德?覆载之功。人而不息!3535斯成德而达道,全人以孚天矣,不息之义大矣哉。然其致之。则自强也,以自强不退。乃能达不息之域、荀稍懈即息矣、唯天之纯一不二,纯道不纷!故永不息!唯文王纯德不回!故亦不息,此易之明于文王,而乾之德,即象文王之行也。夫健之为言也、不独至刚至坚!物之健也。其气必全!人之健也、其行必圆,以其纯而精也、故君子法天之健!必先自勖其德!无德不得为健!德之未醇、不得为健。若徒有勇有为,有刚有守,其为健之一耳,非健之全也、故凡物唯7740天称健!诸卦唯乾称健,以其气纯凝,而道光明!而神虚灵!而德浑成、而用见于生生。为造化之主!天下之神、其施无垠,其至无声,其见无形!唯人之性象之?故性之德、健之行也,曰义、曰仁。曰礼!曰信,此人性之固有亦天之所以生万物,覆万物!化万物。成万物者、3295而名之曰元亨利贞,唯健乃有此四行?唯四行乃充健之名,以其四德全备四象全成,无乏无阙、圆融贯通。是谓大生。此天下8985之元气所凝!真气所存,至道所流、至理所行。以立天地,而建日月,亘古今、主宰一切!皆此健也。皆此德也、故人则焉、两求其不息、而称乎三才,与覆载并德,故中庸曰!博厚配地,高明配天、悠久元强,以其至诚元息,能永致中和之德!故能育万物而位天地。大而能化。圣而能神、能孚乾之象。成健之行。而0987备元亨利贞,4203此自强不息之功。即所以成元亨利贞之道。充仁义礼信之性!全其为人而成其生,此君子之所名、而大人同其称也。在乾二五二爻!均有大人之号。三爻则为君子、而彖辞释文。则君子大人并举之者。其名异。其德同也,由用言之!则曰大人。由体言之,则曰君子。由德及于外言之!则曰大人、由修返于内外言之,则曰君子、皆人类之所尊。众望之所归、道之所寄、德之所成者也。故唯乾卦爻屡称焉。以其道德称也,二五由位之得时!道之得行、德之得见。故称大人、三爻为自慎戒之时,自勤劳之位、宜自求成德,自乐守道!故称君子,与此处自强不息之称君子!同一义也!君子举其自修,大人见其德位。二者一人也。苟有其德位。则君子亦9451大人也!苟论其修持、则大人亦君子也。后人于0614此多末晓然?以其异,而昧其同,实非圣人立言之旨!以易之辞、一字一语。皆从象定、从时位定,从内外上下定之也!非轻易为之者!故读易辞!必深思之、必求于象数,必探于圣人之意、而后可了然于其名辞之异同矣。古人文7212字尚简,宁好为出入哉。!

易经中的文书事是什么意思

  1,易经中的文书事:就是执行文书方面的事宜,   2。根据吴主传内容、当时曹操上奏汉献帝封孙权为讨虏将军、任他为会稽太守!驻扎在吴郡,然后派郡丞到吴郡去管理文书等事。、

莹在易经五行中是什么

  属木   杨莹莹yángyíngyíng   繁 体:杨 莹 莹  五 行:木 木 木   简体笔画:7 10 10 繁体笔画:13 15 15!

易经(老阳为阳变阴)

  《易》中9545只有阴阳奇耦!便有四象。如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或谓九为老阳、 唐 柳宗元 《与刘禹锡论易书》:“老阳数九,老阴数六、” 宋 沉括 《梦溪笔谈·象数8983一》:“《易》象九为老阳!七为少。八为少阴!六为老。”   就是阳爻变成阴爻的意思。。

易经中“形而上”和“形而下”是什么意思

  形而上   Metaphysical   形而上:不存在于时间!空间的现象。自身即是超自然的存在,以理性的思维。或是与生俱来的第六感才能感觉到的究极之物,   1.一种超出具体科学的纯学术研究,含义基本可以等同为哲学,亚里士多德的一个很多代的弟子整理他的学说,发现有一些学说无法归入具体的科学中,于是他生造了一个词,来表示这种学问,我国的一个翻译家发现不好翻,在翻阅古籍的时候,发现周易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的说法,于是把这个词翻为形而上学、   2.纯学术的研究容易流为教条主义的说教,黑格尔把形而上学做为与"辩证法"相对立的一种机械教条的研究方法来批判,因此这个词也可以表示教条主义,是贬义的、   欧洲语言中的“形而上学”来自希腊语、如英语的“metaphysics”!这一词原是古希腊罗德岛的哲学教师安德罗尼柯给亚里士多德的一部著作起的名称、意思是“物理学之后”,   形而上学也叫“第9009一哲学”、如笛卡儿的《第一哲学沉思录》(Meditations on First Philosophy)也称为《形而上学沉思录》,亚里士多德把人类的知识分为三部分,用大树作比喻:第一部分。最基础的部分。也就是树根。是形而上学!它是一切知识的奠基!第二部分是物理学,好比树干!第三部分是其他自然科学。以树枝来比喻!   中文译名“形而上学”取自《易经》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一语!   形而上学的问题通常都是充满争议而没有确定的结论的。这一部9517份是因为经验事实所累积的资料,做为人4711类知识的最大宗,通常无法解决形上学争议。另一部份是因为形上学家们所使使用的词语时常混淆不清、他们的争论因而是一笔各持已见1729但却没有交集的烂帐。   二十世纪的逻辑实证论者们反对某些形上学议题,他们认为某些形上学问题本身是没有意义的!   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一是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有时也指研究哲学的本体论。   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理性在人文领域中的强劲蔓延,传统形而上学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击!然而!从形而上学发展的历史过程来看、实际上存在着三种形态的形而上学:宇宙本体论!范畴本体论和意义本体论!科学理性所拒斥的实则主要是基于思辨虚构的宇宙本体论、在后形而上学时代!就意义本体论而言!形而上学没有终结!也不会终结,   只讲形式,不究实质、这就是形而上学   查出《易经》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大喜,朦胧觉得。7963形而上比较虚!形而下比较实。形而上与形而上学是不同的:形而上是指思维和宏观的属于虚的范畴,形而上学则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是僵化的,老子有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意为形而上的东西就是指道,既是指哲学方法,又是指思维活动。形而下则是指具体的?可以捉摸到的东西或器物。!

易经中变易的意思是宇宙万物都在变化,没有不变的东西!而不易又说有一项东西永远不变 ,这两者矛盾吗?

  易经说变就含有不变的意思、说不变就有含相对的意思,变中有不变!不变也会变、物理解释:变是绝对的!不变5224是相对的,易经阐述的是宇宙万物都在变化、但是有的东西不能变,比如良知,如果不变的东西变了!则形成了另一种东西。比如化学反应,生成了新的东西、而不变只是一种相对物理状态?!

易经中阴错阳差日中是什么意思

  是不成。


展开全文





易经中变的不变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