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八挂图的奥秘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八卦与《易经》是同一时代——最多也相差不了几个世纪——的产物,是一个事物的两个1447组成部份(图形与文字)、是一部占卜专著。其实不然,《易经》与八卦不能整合!它们的内容和作用也不相同! 学术界关于《易经》的成书年代争论颇多,但是!对于“成书于战国前”2984是没有争议的!我们不妨就此把问题粗略地展开! 当时的社会处于奴隶制与封建制交替时期、社会生产力水平极为低下!自然科学知识极度贫乏。人们对自然界的认识非常肤浅。往往是只见其现象难识其实质,只有借助超自然的鬼神拓智释疑!求神问卜成为世人予测未来的基本手段!创制出许多占卜模式和方法、在这种社会性的占卜实践中。人们发现了运用八卦图占卜的效果、使研究八卦成为当时社会性的重大“科研课题”!官方民间一起行动、多个领域同时拓展。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为《易经》的产生提供了优越社会条件和丰富内容, 八卦图是宇宙的模型图!它所揭示或表述的是宇宙构成及其演化的规律、其言简意赅达到了空前绝后的程度,0469无论是从它涵盖的领域和包容的知识量来说。还是从它知识的深度和精度来说、都不仅远远超出了战国时期人类知识的总和,也远远超出了当今人类知识的总和、更不用说西周,黄帝2364和伏羲时代了、把它说成是战国前的产物!其知识度与历史局限性之间反差实在太大。 另外。据古籍记载:“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 可见!八卦图非但《易经》所独有,且在其之前已经存在、 还有!从对二者的研究现状来看、对《易经》的来龙去脉已经基本清楚!而对八卦图还是蒙胧一片。 这5198些都佐证了《易经》与八卦图不能整合! 八卦历尽苍桑。在7911漫长的历史岁月中。被揉进迷信的糟粕,使这颗明珠混入鱼目之中并不奇怪,把它推进到占筮著作程度亦无可厚非,遗憾的是,进入现代社会以来的5105长时间里!仍然把它们统统归于“迷信”之列,良莠不分,禁锢了对它的研究开发、迷信的不科学性,乃至欺骗性、7745即使在特定历史条件下能够造成一时的轰 动。也不可能欺世至今,八卦和《易经》之所以愈世不冥流传至今、其中必定蕴含着合理的内核──八卦揭示了客观宇宙的规律,《易经》在一定程度上阐述了这一规律, 八卦在奴隶社会末期、与当时历史条件相结合、产生了《易经》!成为一部占卜专著的内核。八卦在现代历史条件下显现了它宇宙模型的本质!都是历7221史的必然。随着对八卦研究的深入。必将以创立新的宇宙论为终结!使人类彻底摆脱“以人为 中心”的羁绊,开始整个宇宙空间全方位知识的拓展! 八卦图究竟是谁人所创!答案只能是:绝非我们这一元地球居民的成果(从产生到灭绝称作一元),这种回答是否又陷入“虚无”!“神秘”之中了呢!没有。既然仅有几千年文明史的我们这一元地球人就能够派出“地球特使”(系指先驱者10号!旅行者号宇宙飞船)、把地球人的“名片”和“唱片”等信息送往遥远的宇宙空间,为什么其他星际文明不能把八卦图送至地球呢,更何况作为宇宙一般规律之图的八卦图,较之地球人送出的信息更容易被译读呢!再者、已经发现的遍及全地球的史前文明和超时代文明遗迹遗物还少吗、当然。包括八卦图在内的这些遗迹遗物不一定是外星人留下的,也有可能是上一元地球人的作品、因为在47亿年的地球史中、我们这一元地球人的历史仅仅是极短的一瞬──即使是从“直立人”算起也只有300万年!为了更形象地说明我们的历史与地球历史的比例关系。我们把地球的历史压缩为一年、那么。直立人的出现是在这一年最后一天(12月31日)的傍晚(18时24分 29秒)!在这之前的漫长时间里。地球上曾出现过其它先进的文明是完全可能的! 八卦图是说明宇宙构成法则,宇宙物质,及其运动规律的一套符号系统!是宇宙7640整体性的缩影,首先,让我们来看看这些符号的静态直观含义。 圆──表示整个宇宙!现实中不存在这个“圆”。仅仅是用来表示宇宙整体性的图形符号,它是立体的。它说明宇宙是无限的!同时又是封闭的。其间没有“真空”,又是“无限的”。又是“封闭的”、似乎矛盾到了荒唐的地步,之所以认为是“矛盾”, 是因为我们被“常规”禁锢住了头脑!请试想!在我们常规认识中又有哪一个“封闭 体”是真正封闭的!一张桌子!一个原子!一个黑洞……它们都是常规中的“封闭体”!然而、它们又有哪时哪刻不在与外界交换着能量。只有当它是“无限大”的时候!它才能够真正成为封闭体,既然是“无限大”、就必然7116是其大无外!其小无内, 也当然不会2884有棱有角?用圆来表示最为合适、 宇宙这个特殊的整体?犹如一个怪物。表现出了许多特异性质!不能被6472常规所理解,同时,也不能按常规去理解。所以。前人用了一个很抽象的名字来称呼它8727── “太极”!太极即宇宙!并非是指“宇宙生成前”的状态。因为宇宙没有“生成前”(见前篇《也谈宇宙的起源》),圆中的黑与白──表示构成宇宙的最原始,最基本的两种“物质成分”,是构成物质的最小“构件”、具有不可分性,我们把它们叫做“前物质”(或物质基本因子)、是各类宇宙物质的本源!正是4837它们构成了物质的宇宙!8475从这一意义上来说?它们又代表了全部宇宙物质的基本属性,黑代表阴。白代表阳。分别用符号“--”!“—” 来表示。其名曰“爻”、它们经“升化”形成物质,三爻表示法是最简表示法!并且只能是三爻。后来增补的六爻六十四卦,是筮者根据占卜的需要。在八卦基础上的发挥,它与本文毫无关系!故对之不予细究! 以上符号表明了宇宙构成的实体内容,其它符号是对实体内容状况和运动规律的“3983说明”? “S”型回线──其含义有三:一是表明宇宙物质的空间特性──立体、球形,无限,封闭,二是说明阴阳两性前物质的分界特性──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交织在一起,相伴而生!三是表示“阴消阳长、阳消阴长,总量均衡!相互演化”的变化规律!“鱼眼”:除了进一步强调了后两层含义外。还揭示了阴。阳两类物质间的直接联系。 外层的八组符号──表示物质运动过程中的八种结构形态、其名曰“卦”,卦者, 悬挂也、挂上去的,另加的,并非宇宙的组成部分,仅仅用来对宇5382宙物质的种类,结构。构成法则及运动规律进行说明! 明确了八卦图各符号的静态直观含义后。再返回头来整观八卦图!2842其博大精深的内涵即可见一斑!这套符2124号所揭示的八卦原理、不仅适用于整体宇宙(太极),也适用于构成宇宙的各个部分和各级层面,直至构成物质的基本成份(因子)! 阴、阳两种物质成份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升化”。致生出八种物质形式、它们既各自独立,又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地构成宇宙整体(见前8461篇《宇宙物质论》)。 我们也由此发现了“科学之树”的初始分杈点、它位于科学之树9956的基部,从这里2482同时 分出了八根干枝!站在分杈点上仰顾大树的全貌。其庞大0857的树冠,茂盛的枝叶,使人类创立的辉煌竟9933显得如此暗淡和微不足道.!

算挂用的八挂图是什么意思

  八卦图   八卦各有三爻,“乾。坤!震,巽。坎!离,艮!兑”分立八方,象征“天,地!雷、风、水。火,山,泽”八种事物与自然现象!象征世界的变化与循环!分类方法如同五行,世间万物皆可分类归至八卦之中、   八卦知识   八卦的“卦”、是一个会意字、从圭从卜、圭!指土圭。开始以泥作成土柱测日影!卜!测度之意.。立八圭测日影。即从四正四隅上将观测到的日影加以总结和记录、 这就形成八卦的图象、   八卦的最基本的单位是爻、 多是记述日影变化0141的专门符号,爻有阴,阳两类!阳爻表示阳光。阴爻表示月光!每卦又有三爻, 代表天,地!人三才。三才的天部、包括整个天体运行和气象变化。这些星象之学,古称天文,地部指观测日影来计算年周期的方法,用地之理了解生长化0779收藏的全过程,人部指把天文、地理和人事结合。以便按照这些规律进行生产和生活?每卦的次序是自下而上的!最下一横叫初爻!中一横叫二爻。上一横叫三爻,   八卦0239代表八种基本物象:乾为天,坤为地!震为雷!巽为风!艮为山。兑为泽!坎为水!离为火、总称为经卦。由八个经卦中的两个为一组的排列组合!则构成六十四卦,。

周易的八挂图与六十四挂图有什么用?

  曰()算命!

“易经”的来龙去脉?

  易经yì jīng   《易经》是我国一部最古老而深邃的经典。据说是由伏羲的言论加以总结与修改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 1041  如果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一,《易经》名字的解释:   《易经》一般又称为《周易》,   !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有很多种说法:   1。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因为易以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笼罩万事万物!所以5884卦爻的含义,自然是周延普遍的、   2!有人认为:6137《周易》是指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因为很多人都认为《周易》的“周”字就是朝代的名称、   。关于“易”字的解释有很多,但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   1、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易者!日月也,”,“日月为易、刚柔相当!”   2,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   3。蜥9133蜴变化为易!“易。即蜴、蜥蜴因坏境而改变自身颜色?曰之易!取其变化之义?”   4。化繁就简则为易!《简易道德经》:“简则简,易则易,简则简之易!易则易之简。万物皆4738在一简一易中矣!"   5、《系辞》则说:“生生之谓易”、   6、清代的陈震著《周易浅述》则将“易”的定义分为两种:   ⑴。交易:阴阳寒暑、上下四方之对待是也。   ⑵、变易:春夏秋冬。循环往来是也。   7!此外,“易”历来有一名含三义的说法:   ⑴、简易。即“易”虽包罗万象!但有一个最简化的公式或“模式”!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可以装进这个“模式”里。都可以用这个“模式”来说明,即“大道至简是也”、   ⑵!变易!即“易”是讲变化之道的!也就是讲“辨证法”的、   ⑶,不易、即“易”虽讲变化!但这变化之“道”却是永恒不变的、也就是可以“以不变应万变”。   究竟“易”为何义,下面我们不妨从“易”字的由来。及其形体的发展变化,来作较为深入的分析,探讨。   ,关于“易”字在我国文字的发展变化过程中。对其形体变化和其字义的理解基本有以下两种意见和观点:   1,第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象形字,   ⑴!“易”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就像头朝上的一条“蜥蜴”、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就更像“蜥蜴”的样子了、   ⑶、“易”字在小篆中的形体!与金文相似、   ⑷、“易”字是现代楷书的写2680法和形体,   此种观点认为:“易”字原指“蜥蜴”之“蜴”。其本义为“变化”,当“易”字被假借为“交换”、由“交换”又引申为“改变”之义之后!那么当“蜥蜴”讲的“易”就写作“蜴”了。“易”字还可以当“容易”讲!   这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蜥蜴变化为易”观点的理论依据、   2。另外一种观点认为:“易”字是个会意字!   ⑴,“易”6687字在甲骨文中的形体,1251最初是左边三点,中间一条长弧线。右是半个圆圈!或7022左边是半个圆圈,中间一条长弧线!右边三点,(在古文中、同一个字!不少是正反互写的、3319)   其形义解释为:   ①,半个圆圈是半个太阳!   ②、中间的长弧线是一条挡住太阳的浮云,   ③。旁边的三点是从云缝里透射下来的阳光。(也可以说是表示多云的“多”。因为古人以“三为数之众。九为数之极、”)   是故、“易”字的原义是“乍晴乍阴”之意!   甲骨卜辞里常有“易日”!“不其易日”!“易日”是“好天气”、“不其易日”就是“天气不好”了。   “易”由其本义“乍晴乍阴”。后又引申出“变换”,“交换”,“更易”、“交3179易”等义!   ⑵,“易”字在金文中的形体!是以甲骨文中的形体为基形发展过来的,半边的太阳!散射的阳光都没有变、只是把蔽日的浮云的长弧线。变为先向左拐。后向右弯的弧线罢了,而太阳里像“鸟的眼睛”的那一点,其实就是我们所见的日中的“黑子”。(此形乍看也4057像飞鸟之形、这也就是认为《易经》中的“易”?是金鸟,大日!生命、“易,飞鸟形象也,”观点的理论依据和由来,)   ⑶、在秦代的小篆中!“易”字的上部已经变成方形的“日”。弧线的下部和三点阳光已讹变为“易”下的“勿”了。   ⑷、于是“易”这个会意字!沿循小篆中“易”字的形体、发展成为汉代的隶书之“易”和现代楷书的“易”了!   综上所述、我个人比较赞成“上日下月为易”、“易之为字、从月从日阴阳具矣!”的说法,这是因为:   1、《易经》是揭示、论述。反映自然(天地)之大道发展。变化规律的经典书籍,   2。日7890月即代表天地!亦即代表阴阳。此种说法比较吻合《易经》八卦构成和排列的规律法则、及其内涵的核心思想、   3。无论哪种说法?观点。都不能否认“易”的“变化”之含义!日月象数蕴含交替!变化之义,   但无论是什么样的解释?说《周易》是讲阴阳两种势力相互作用。产生万物、“刚柔相推。变在其中”、都是不错的、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并称“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经”字的解释:   1。。“经”字的由来及发展变化:   “经”字原是个象形字,没有“纟”旁!只有“巠”。   ⑴。在金文中。“巠”字的下部是织布时撑线时用的“工”!上部的三条曲线就是织布的“经线”之形、   ⑵、在小篆中、为了使其“经线”的词义更为明确。所以又在其左增加了表意部分“纟”,这样“经”字就变成了左形右声的形声字了!   注意:“纟”同“糸”、不能读作(sī)而应读(mì),由于人们误认为“纟”同“丝”,已经习惯地将“纟”也读成(sī)了!   “纟”字是个象形字,   a。“纟”字在甲骨文中?就1888像一小把丝柠在一起之形!   b、“纟”字在金文中,其形体和在甲骨文中的形体大体相同!   c,在小篆中、其形体和甲骨文。金文中的8258形体也基本相同,   d。“糸”是楷书3723的写法。   e。“纟”是简化字的形体、   宋朝研究《说文解字》的学者徐锴说:“一蚕所吐为‘忽’。十忽为“丝”。‘糸’、五忽也,”   可见“纟”(糸)是极细小的丝(二分之一丝)!   “纟”(糸)字的本义就是“细丝”、   《说文》:“纟、细丝也、象束丝之形。”   ⑶、“经”6795是楷书的写法、   ⑷,“经”是简化字!   2,“经”字的词义解释:   ⑴。“经”字的本义是指织布的纵线。跟“纬”相对、   《文心雕龙﹒情采》:“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其大意是:经线正、纬线才能成、文章的内容定好了、文辞才能流畅,   ⑵。后来从“经纬”之义又引申为南北东西之义,南北谓之“经”。东西谓之“纬”!   《4614考工记﹒匠人》:“国中九经九纬,”   ⑶,因为没有“经”正,也就没有“纬”成。所以“经”是主要的,人体气血通路的主干也就称为“经”,如:“经脉”。“经络”等。   ⑷,同理!也正因为“经”的重要,所以记载一定阶级最高思想道德标准的书籍。传统的具有权威性的著作、或宣扬宗教3152教义的书籍,就称为“经典”,“经书”等、   《唐书﹒经籍志上》:“四部者。甲乙丙丁之次也,甲部为经,”也就是说。古代在图书目录中!以甲乙丙丁为次序!甲部的书籍均为经典。   ⑸。古通“径”! 3687  ……等等,   3!所以“经”字在《易经》中所蕴含的意义应该包括:   ⑴,通“径”字,路径。途径,门径,即辨别、反映、揭示!掌握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方法、   ⑵。事物发展变2407化的轨迹,规律、   ⑶,对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认识,心得体会、心经!   ⑷,论述事物发展变化之轨迹。规律的主要!重要的思想理论、经典!   二,《易经》的产生:   1。《易经》产生的年代:   关于《易经》的产生年代。目前说法不一。据学者们考证!应该是五千年前。也有人说是七千年前、而成书的年代则是在商末周初、   2!《易经》的起源:   而关于《易经》的起源!传统上则一般认为《易经》起源自“河图。洛书”!   传说在远古时代,黄河出现了背上画有图形的龙马!洛水2587出现了背上有文字的灵龟。圣人伏羲因此画出了“先天八卦”!殷商末年,周文王被囚禁在羑(yǒu)里【古地名。在今河南省汤阴县北】。又根据伏羲的“先天八卦”演绎出了“后天八卦”、也就是“文王八卦”,并进一步推演出了六十四卦、并作卦辞和爻辞!《易传》是春秋时期的孔子所作!   所以《易经》又有“人更三圣。世历三古”的说法!意思是说:《易经》的成书、经历了上古、中古,下古三个时代。由伏羲,文王!孔子三个圣人完成,   3。历史上的《易经》。据说有三种,即所谓的“三易”:   ⑴、一曰《连山》!产生于神农时代的《连山易》、是首先从“艮卦”开始的,象征“山之出云!连绵不绝”!   ⑵,二曰《归藏》、产生于黄帝时代的《归藏易》、则是从“坤卦”开始的,象征“万物莫不归藏于其中”!表示万物皆生于地。终又归藏于地,一切以大地为主。   ⑶!三曰《周易》、产生于殷商末年8992的《周易》,是从“乾,坤”两卦开始、表示天地之间。以及“天人0104之际”的学问不同,   《连山易》和《归藏易2919》已经失传、我们看到的易经也就只有《周易》一种了!   三,《易经》的成书时代:   1、成书于春秋时期:郭沫若说:天地对立观念。在中国思想史上出现很晚。周金文中无八卦的痕迹、甚至无“地”字。乾坤等字古书中很晚才出现......!足见《易经》不能早于春秋时期。   2,成书于西周初年:张岱年根据卦爻辞中的故事!如“丧牛于易”,“丧羊于易”。“高宗讨鬼方”!和“9508帝乙归妹”!箕子之明夷”等、都是商和西周的故事!周成王以后的故事,没有引用、推论《易经》成书不能晚于成王时代,   3、成书于殷周之际:金静芳1319等认为。《易经》是殷周2404之际的作品、他们肯定“卦出于筮”!古之巫史逐年总结占6734筮活动的大量记录?经过筛选整理、写成《易经》!有的学者还从中国思想发展的逻辑进程和殷商之际社会矛盾中考察《易经》的成书时代,5436也认为是殷周之际?   四、《易经》的内容:   《易经》包括《经》和《传》两大部分:   1。《经》分为《上经》和《下经》,《上经》三十卦、《下经》三十四卦,一共六十四卦。   六十四卦是由乾、坎、艮!震。巽、离。坤、兑这八卦重叠演变而来的、每一8419卦由挂画!标题!卦辞,爻辞组成!   每个卦画都有六爻!爻又分为阳爻和阴爻。阳性称为“九”。阴性称为8661“六”、从下向上排列成六行!依次叫做初!二!三,四!五。上!六十四个卦画共有三百八十四爻!   标题与卦辞,爻辞的内容有关!卦辞在爻辞之前,一般起说明题义的作用、爻辞6443是每卦内容的主要部分、根据有关内容按六爻的先后层次安排,   2,《传》一共七种十篇、分别是:《彖(tuàn)》上下篇。《象》上下篇!《文言》,《系辞》!上下篇。《说挂》、《3340杂挂》和《序挂》,   【古人把这十篇“传”叫做“十翼”!意思是说“传”是附属于“经”的羽翼。即用来解说“经”的内容的,】   ⑴。《彖》是专门对《易经》卦名和卦辞的注释、   ⑵,《象》是对《易经》卦名及爻辞的注释,   ⑶、《文言》则专门对乾,坤二卦作了进一步的解释。   ⑷!《系辞》与《彖》,《象》不同、它不是对《易经》的卦辞、爻辞的逐项注释!而是对《易经》的整体评说,它是我国古代第一部对《易》的产生。原理!意义!及易卦占法等等方面,全面。系统的说明、它阐发了许多从《易经》本义中看不到的思想,是3874《易经》的哲学纲领。其内容博大精深,是学《易》的必读之篇!   ⑸、《说挂》是对八卦卦象的具体说明、4567是研究术数的理论基础之一!   ⑹、2796《杂挂》则是将六十四卦,以相反或相错的形态、两两相对的综卦和错卦。从卦形中来看卦与卦之间的联系,   ⑺!《序9195挂》则讲述了六十四卦的排列次序、   五。《易经》的宇宙思维模式:“天人合一”。   “天人合一”是一种宇宙思维模式!它是《易经》哲学思想体系中最重要的一个概念、也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易经》的最高理想?就是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   《易经》中用乾?坤二卦代表天。地、天、地便代表了自然界、在《易经》看来!天地间的万物均“统”之于天!地与天相辅相成,不可缺一。但地毕竟是“顺从天”的。所以、天可以代表整个自然界。   尽管人作为天地之所“生”,只是万物中的一个自然成员。但人毕竟不同于万物、因为人有“仁义”之性。有“性命”之理。所以这就决定了人在天地万物之中!负有一种神圣的使命、   用《0331易经》的话来说、就是“裁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所需要的一切、人在获得自然界所提供的一切生存条件的同时,更要“1467裁成”,“辅相”自然界完成其生命意义,从而达到人之生命目的,   《易经》的这种“天人合一”的宇宙思维模式,充分注重了从整体的角度去认识世界和把握世界、把人与自然看做是一个互相感应的有机整体、   六!《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5258“阴阳”,    《系词》中说:“一阴一阳之谓道?”阴阳是我国古代哲学的重要思想之一。也5719是《易经》的总体哲学思想?是《易经》内涵的核心所在,   1。《易经》卦象的核心:   《易经》的卦象就是建立在阴,阳二爻两个符号的基础上的、这两个符号按照阴阳二气消长的规律、1885经过排列组合而成八卦。   八卦的构成和排列。就体现了阴阳互动、对立统一的思想!八卦又经过重叠排列组合而成六十四卦,阴阳就是其核心!   2、事物的两个方面:   除了“卦”本7911义上的一阴一阳?《易经》还将“阴阳”当成事物的性质及其变化的法则!把许多具体的(自然的和社会的)事物都赋予了“阴阳”的涵义。   ⑴。从自然现象来看:“天为阳,地为阴,日为阳。月为阴!暑为阳!寒为阴。明为阳。暗为阴!昼为阳,夜为阴,……”!   ⑵,从社会2365现象来看:“男为阳?女为阴、君为阳、民为阴,君子为阳、小人为阴、……”。   除以上两个方面的现象外、《易经》对自然和社会中共有的现象也以“阴阳”来解释,并赋予其“阴阳”的涵义。如:刚。柔!健!顺、进。退。伸,屈!贵,贱、高!低!等等。   依上述。《易经》认为:无论是社会生活、还是自然现象,都存在着对立面,而这个对立面就是“阴阳”!   七!《易经》的根本精神:“生生之谓易”、   《系辞》中的“生生之谓易”。是对“易是什么”的最好回答,也是对“易”的根本精神的最透彻的说明,   1。3382“易”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易”就是“生”、而“生生”则是一个连续不断的生成过程,没有一刻停息!它并没有由一个“主宰者”来创造生命,而是由自然界本身来不断地生成、不断地创造、天地本来就是这个样子、以“生生”为基本的存在方式!   2。“易”表现着宇宙的生化过程!   “易”的这6209个生成过程!表现的就是宇宙的生生化化?   宇宙是从混沌未分的“太极”发生出来的。而后有4802“阴”,“阳”、再由阴阳两种性质分化出“太阴”。“太阳”,“少阴”!“少阳”等四象!四象又分化为八卦。   八卦的八组符号代表着万物不同的性质!据《说卦》的解释:“乾。健也、坤,顺也!震、动也!巽!入也!坎。陷也!离。丽也、艮,止也,兑。说也!”   这八种性质又可以用“天、地,风,山。水。火、雷。泽”的特征来表示、   由八卦又分出六十四卦。但并非说到了六十四卦!这个宇宙的生成过程就完结了,实际上仍然可以展开?所以六十四卦最后两卦为“既济”和“未济”。这说明事物发展到最后必然有一个终结。但此一终结却又是另一新的开始!   八!《易经》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这是《系辞》中说的。也是《易经》中的一个重要的辨证法则:“通变致久”。   《易经》自古就有“变经”的说法!但变与不变却又是统一联系在一起的!   1、 天道运行的规律:“唯变所适”,   《系辞》说:“《易经》之为书也、不可远!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   事物有变就有常。有常就有变、《易经》就在这种“变动不居”中!显示了“恒常通久”的不变法则,又在这种“恒常通久”中,表现了“唯变所适”的可变规律!这种规律就是所谓的“天行”、即天道运行的规律,   2、事物变化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古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所以事物变化必须遵循天道运行的规律!   《易经﹒说卦传》:“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7870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兼三才而两之,故《易》六画8263而成卦!分阴分阳。迭用柔刚,故《易》六位而成章,”   《易经》每卦六爻。代表天。地、人三才之道。三才之道又各有阴阳。柔刚!仁义之分!六位的阴阳与六爻的柔刚,也就是“道”的常变!彼此交错!互相迭用!才构成了易卦的根本演变规律,   3,所以《易经》认为既然世间万物都是变化着的!只有天道规律本身不变!那么人就应该效法天道、不违天逆常!顺时适变。如此才可以保持长久!   九。《易经》的两个指4477导人行为的概念:“时”与“中”、   在道德修养上,《易经》要求人们的行为符合“时”与“中”这两个概念!这种时中概念是一种很高的生存智慧!7695它要求人“时行时止”。要求人的行为与天地人万物的运动变化产生协动、发生共振,在顺应性的相通相协的一致性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1。“中”指中庸之道:在天地自然之道正中运行、既不太过!又不不及!   2,“时”指与时势一致:   识时之义:察觉时机的来临!重视来到身边的机会,   知时之行:知道时机来临时,如何抓住机会!   用时之机:把握!利用来到身边的机会。不要错过而后悔,   待时而动:一旦时机到来、立即作为、行动,   观时之变:能够看到时机的变化、并随着它的变化对自8896己的行为做出调整?   时行时止:在恰当的6832时机开始,恰当的时机停止、在与天地万物相通相协中?顺畅地实现人的存在,   《易经》的这种主动性适应、创造性顺应的“时中”生存智慧。是和那些2509保守的!奴隶的、闭锁的。内省的!平庸的生存方9413式的本质完全不同的!它构成了中国人积极进取和待时而动的品格、   参考资料:百度词典。祖行编著《图解易经》、   易经的流传与学派   据中国君友会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   宋代兴起了易图的研究!像广为人知的河图!洛书,先天图。后天图、太极图(含阴阳鱼的饼图案)等!都是《易经》原著中所无,后人根据对《易经》的理解添加进去的!   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后者如京房,邵雍、   明代末年。《易经》被传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无论中国大陆。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   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是谁创作的?

  8725易经》的作者 “易更三圣”?这是秦、汉以后的作者!对于上古形成易学传统者公认的定说,也是我们现在开始研究易学者必须先得了解的问题、 秦。汉以后!儒家学者的共同认定?开始画八卦的,是我们的老祖宗伏羲氏、演绎八卦的,当然是周文王。发扬易学精义的!便是孔子,因此说“易更三圣”,就是指画卦者伏羲。演卦者文王,传述者孔子,事实上,文王演卦而作“卦辞”、他的独生子周公又祖述文王的思想,而发扬扩充之、便著了“爻辞”!为8918什么三圣之中却不提到周公呢。据汉儒的解释!根据古代宗法的观念,父子相从,因此三圣之中便不另外提到周公了。关于这个问题!如此结案。是否公允而有理!还是很难认定? 开始画卦的。当然是伏羲、这是毫无疑问的事,经过文王演卦,周公祖述!孔子发扬以后。硬要赖掉周公在文体学术上的功劳!恐怕孔子梦对周公时。于心难安,同时、又轻易地溜掉“更三圣”的这个“更”字。也不应该!古文更字又有曾经的意思!所谓“易更三圣”才!是指易学经过三位圣人学者的整理,才得发扬光大! 由伏羲画八卦开始,到了商,周之际,再经过文王。周公、孔子三圣的研究和著述,才建立了《周易》学术思想的系统、因此,可知“易更三圣”一语。严格的说,应该是对《周易》一书而言?如果说对所有易学系统来说,硬拉下伏羲来凑合三圣,似乎有点牵强、连带这个问题而来的!便是“文王演易”和重复演绎为六十四卦的问题了! 伏羲画卦,这是古今公认的事实,由八卦演绎成六十四卦、却有四种说法:(一)认为六十四卦也是伏羲所排列的。(二)有的认为六十四卦也是文王的演绎!(三)认为由八卦重复排演成六十四卦的是神农氏、(四)认为重复演卦的0768人是夏禹?主张第一说的!以王弼(辅嗣)等为最有力。7021主张第二说的是司马迁等。主张第三说的是郑玄等,主张第四说的是孙盛等! 要把这四种说法加汉考据确定,实在不容易、而且几乎是绝不可能的事,至于认定重复卦象的人是周文王、大概是从“文王演易”这个“演”字。不能硬说就是演绎六十四卦的涵义、只能说是对《周易》一书六十四卦排列的次序和方式。以及《周易》书中对卦爻辞的演义而言、这是无可否认的、都是文1351王的杰作,至于伏羲画出的卦象,它的原来次序程式究竟是如何排演的、为什么《连山易》的排列以艮卦为首、《归藏易》的排列为什么以坤卦为首等问题。都是值得研究的,王7158辅嗣的主张,认为重复排演六十四卦者、仍是伏羲的创作!这是最为有理的, 《十翼》的作者及其他 研究易学。都须知道有汉儒郑玄所提出的《十翼》之说!“翼”,当然是羽翼的意思,《周易》一书的内容。有十种论著。都是辅翼易学!发扬而光大之的主要著作。这便是:①上经的彖辞。②下0606经的彖辞。③上经的象辞,④下经的象辞,⑤《系辞上传》!⑥《系辞下传》!⑦《文言》。⑧《说卦传》。⑨《序卦传》、⑩《杂卦传》!这是郑氏对于《周易》内容所作的分类范围!凡欲研7852究易学者?应当先加了解。 至于有关《十翼》的5185作者问题?大致说来!又有三种异同的见解, 一般的认定!《十翼》都出于孔子的手笔,这是传统的观念。完全是从尊孔的意识出发的。 其次!认为文王作卦辞。当然没有问题!但是象辞也是周公的著作,并且根据《左传》中“韩宣子适鲁!见易象”说:“吾乃知周公之德”的话!更为有力的佐证!汉末的学者马融。陆绩等,都同意主张此说、 事实上,象辞与彖辞对卦象的论断、有许多地方!彼此互有出入!实在难以确认同是一人的观点、复次、除了象辞!彖辞以外!关于《系传》以及《序卦》、《说卦》等篇?不但它的文词!思想!处处有先后异同的论调!严格说来、绝对不能认为都是孔子的手笔。其中有许多观念!可能都是孔子以后后人的著作!或者可以说是孔门弟子们的著作!统统归并于夫子的名下、那也是古代著9212述中常有的事。。

易经是那~个教派

  易经是国学。,

中医 易经、

  一提到学习周易。很多人想到“不务正业”,“心术2446不正”!这7292是对周易最大的误解,其实周易是一本最正的书,周易的智慧,适用于君子。不适用于小人。周易是讲天理的、人体的道理也包含在内、这就是易经与7938中医的关系!!

易经的作者是谁?

  易经是怎么孕育发生的,,履历的怎样0597的成长,是谁编著的?/////////////////////   没有最佳谜底   周易   易经贯串全般中华平易近族的汗青,有一句话形容患上非常贴切:“人经三圣,世历三古,”,讲的就是易经的成长过程,易经是全中国人平易近配合编著的,如此浩大的工程根本不是个人可以完成的,但是其间有三位大贤人起到了一语说破的效用,分别是伏羲,周文王,孔子、   伏羲最大的贡献就是发明了先天八卦,是他要患上易经从无到有并有了最新大概的形状,以是他的贡献就是:一画开天!由于他对阴阳的感触领悟,中国人的一片天就恁地来了?   再说周文王,其实应该是周文王父子俩,他们手中成书《周易》,这也是人们的起劲结果、人们以为周文王姓周以是易经那时辰叫周易,实际上是非常傻气的设法、试想周文王如此通透的1个人,怎么可能把本身的姓氏用在书上,这是对祖宗的大不敬,也是对后人的不负责,以是《周易》中的周字是周而复始的意思!   最后是孔子,伏羲在上古,周文王在中古,孔子就鄙人古,孔子看了许多文籍都举行休整,唯独看了周易立场敬重,不但不改动,反而为其做了十篇传,统称《十翼》,后世人认为,是孔子为周易插上了十个翅膀供他飞翔、但是其实孔子最大的贡献不仅只在此,他纯粹将周易人文化,使其从一本占卜的书跳将出来,成为一部布满人生哲理的宝典?这种贴近天然、贴近客观的立场不仅要患上儒家在各派角逐中最后拔患上头筹,并且真正融入国人的内心!   自此然后,汗青上没有1个大家敢改动易经1个字眼,除了一位将军将孔子的《文言》加入此中,到汉朝往后,易经基本成型、   易经最先是伏羲八卦,文王演周易,演化出六十四卦,后来经过孔役夫的发挥整理成为经典,叫易经,

《易经》 读后感

  今天看了百家讲坛曾仕强先生读易经,虽只是部分片段也足以让人收益终生,曾先生是国学大师,他对易经的了解不是我辈可以启及,但我有一些感受结合近年学习哲学一些心得在这里对于老先生的观点想提出认同,提出异议.恐要见笑.   一:是阴和阳的问题,曾先生以计算机的0和1加以比较论述,我认为是非常正确,并且本人前些时间也以相同观点和同事谈及,只可惜同事都是对思想漠不关心的工人,只当时对风而言了,曾先生的观点恰与我的观点相同,让我内心平添了许多自信.   易经言"阴阳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主凶吉",阴为虚'阳为实'其中包含了对自然万物的形成现象的理解.而计算机是由0和1为基本构成单位,0和1之间的不同组合形成数据链演化为程序,发展构成了我们现在的数字光影虚拟世界.这恰恰印证了易经的阴阳互补不可或却的哲学理念.   二: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而对于曾先生对"经"的解释小我不得不说些个人的看法,那就是不变与变的问题,曾先生说"经"是永恒不变的东西,就以我前数年学习辨证唯物的经验来看,世界是没有永恒不变的事物的.不变是相对的,之所以说"不变"是为了比较"变","不变"是变的参照物而以.不是不变而是相对我们的时间价值观的不变.所谓的"不变"只是慢慢在变,是量变现象,实际它是不断在变化,只是到形成"质变"的时间较为漫长而已,比方说,地质的变迁就经历了无数万年,不是我们以现实人生的标准可以痕量经见的.   其他对于曾先生提出的"谦卦"等等问题我一部分表示赞同,一部分限于学识不很理解,今后会在学习的道路上继续发问. 由于时间关系、只是断断徐徐收看了台湾交通大学曾仕强教授的几个电视讲座!曾先生阐释的很多观念非常深刻,值得大家了解!这里只将我摘录的有限几个与大家分享: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3163经》第七十九章)   在这里,我们看到中国古代两位圣哲先贤对“以何报怨”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差异呢、我们现在无法体会两位先哲当时的说话语境、所以不敢0042妄加揣度,   近日。看了台湾师范大学曾仕强教授在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我读经典”节目中作的“易经与人生”的演讲、我有些明白了,原来。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8747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0401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于是。我就明白了。“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夫莽汉的智慧。   以何报怨、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选择!问题是要看你的修为境界了。、

《易经》观后感

  5927曾先生说:我经常讲、外国人因为他脑筋是一半的、我们脑筋是全的、因为我们有阴有阳,同时要兼顾。所以外国人讲话。经常讲0584一半的话、他们最流行的话是:不自由毋宁死,现在9343年轻人都上当?说对对对对、你就糟糕了!他只讲了一半“不自由毋宁死”?还有一半他没讲、从来没讲,只有中国人才懂:“一自由就堕落!” 你要看看清楚。可以表现到什么地步!你才来表现,但是一直低调一直低调、这个人就没有前途了,中国人低调低调当中还要去看机会。有机会一定要抓住!一抓住你就飞龙在天!你就上去了,所以孔子告诉我们,一个人到了四十五十、如果还没有什么成就的话!这辈子大概就没有什么后劲、这些都在卦中! 连孔子都讲他读了7713《易经》,就5950可以没有大过失!他不会犯大过失!因为《易经》9816告诉你!你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如果这样将来会那样。你自己去选择,你经过判断,经过理性地选择,那你还会犯什么大错呢!不会了!那就非常好!所以年纪轻的多花一点时间学《易经》。你后面9067用的时间很长,年纪大的!花点时间3805看看《易经》?你才知道这辈子你到底过得如何。过得怎么样!:就是曾先生的"持经达变"的理念,使我收益良多,这就是"保持原则,适时改变"曾先生说:"我们不一定要相同,但要彼此互相尊重"其中重要对"中"展开论述,"中庸就是恰倒好处,就是合理",中和的"中"的立场也就是要始终保持正确的'辨证的观点.对此本人也严重同意,这是用于人际交往四海皆准的道理.   1、天地每一个人都是自作自受!自己做的自己受、 2、持经达变,要有原则的变? 3!中国没有人际关系,中国是人伦关系,因为人际关系的基础是人的平等观念!而人伦关系的基础是人不平等的观念! 4!子女为父母所生。但不为父母所有! 5!福禄在丑人的身边,官越大的!太太越丑、越有钱的、太太越丑!太太丑是福气! 6!谨言慎行,中国人不允许你有话直说!有话直说是目中无人! 7、中国社会谦虚是永远正确的! 8。正确的人生观:尽自己的本分!孔子讲!尽人力、听天命。 9,教育的力量、功能是有限的。不要太过相信教育。   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语出《论语?宪问》) 和大怨。必有馀怨。报怨以德、安可以为善!是以圣人执左契!而不责於人。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天道无亲!常与善人。(语出老子《道德经》第七十九章) 孔子把人分为中人、中人以上和中人以下三种类别的人、而孔子所作的《论语》是给中人看的!或者可以说是中人的代言人。所表达的智慧应该是中人智慧?也就是大6181多数人的智慧,而老子的《道德经》是写给中人以上的人看的、是非常高深的智慧。 。“以直报怨”是中级智慧。2948也就是一般人的智慧?“以德报怨”是高级智慧。是得道之人的智慧,那么,由此可知!“以怨报怨”应该是低级智慧了、是鲁5112夫莽汉的智慧,   曾仕强讲《易经》的核心就是:明象位。立德业、它要求人们在生活工作中必须“持经达变”。“明”就是明了,明白的意思。“象”就是周围的环境,周围的情况! “位8880”就是自己的情况!“立”就是建立的意思。“德”就是品德!道德的意思、“业”就是事业,业绩的意思。总体上说就是:人只有在最周围的环境以及对自己的优缺点优劣势有了明确的认识以后!在坚持自己的品德道德4286原则下!才能成功的建立起自己的事业。而“持经达变”的意思则是坚持住自己的原则(“经”即是原则等一些不变的东西),才能最好的达到变通!改革的目的、没有“经”做为“变”的标尺跟方向!那么“变”就会很容易偏离正确的方向、   曾教授特别强调中国人是特别强调“和”字的:和气生财。以和为贵。和谐、和睦等。这个“和”就是统一的意思。曾教授讲《易经》是世界上最早也是最好的辨证法,强调辨证统一的看待问题、讲到“阴阳问题”他说:中医当中的阴阳学说源自于《易经》、中医当中就强调阴阳的对立统一,“孤阴不长。独阳不生”。就是《易经》的7526阴阳轮盘也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他说西方国家认为阴就是阴阳就是阳!是两个东西,但是中国人就认为阴阳是一个东西。   还8252有“中”字?中国。中国人!中庸、不要把这个“中”字仅仅了解成不出头不垫底的传统的中庸之道!这个中应该是恰到好处的意思。因为中国人极度的讲究这个“度”字,喜欢把事情三分、他讲了个故事,说是:孟子不是讲“男女授受不清”吗!那么小叔子见到嫂子掉进水里,而嫂子又不会游泳!如果小叔子说“男女授受不清”而不去救嫂子,那么所有的人都会骂他!如果他把嫂子救上来。一直抓着不放。那所有的人也会骂他,其实就是个度的意思。要做的恰到好处,吃多了撑的难受、吃少了饿的慌!所以也要恰到好处、   曾仕强认为。易经中最有用的便是“心易”。“心”就是“观念”。即用观念改变未来。凭借意志力和决心!努力奋斗!最后“心想事成”。   曾仕强说、人是各有其“命”的!这里的“命”是指人生下来后的“生涯规划”,但这套计划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命”不是像一4078根单调的直线!而是呈网状出现的,就像人生不断出9958现的十字路口。人们面对机会做出不同的选择,对“选择”、他举了一个身1207边的例子,就是商家和消费者的选择!他说鼓浪屿到处都是“中华老字号”。游客也不知道哪家店更“老”。让人无法选择!自然影响到店家的生意和“命运”,   人的高度自主性?决定了人的一生必须做三件事:一是思考此生所为何来。提出9936人生定位!二是规划如何完成这辈子的任务!勾画实现人生目标的方法!三则是扪心自问“所司何事”。按职位要求不断完善自己,   曾教授认为人生永远“有问题”?处在困难中并不可怕、因为否极泰来,当人们处在“泰”(特别顺利)!“没问题”时,却要提高警觉。谨慎有加、所以,你要做7312决策时、一定要想一想:这样做会有什么后遗症,先列出消极因素!防患未然!。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