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学基础入门

易经归属于哪个学科

  这个说法是不对的、《易经》是智慧,是上层的!总的东西。而学科是下层、是分的东西,这就好比说,我们可以问人是什么动物!却不能说动物是什么人一个道理、《易经》是总的。上层的、后续很多学科分支!都源自易经、或者直接的或者间接的与《易经》有关系,比如中医源自《易经》、中医属于医学。这是学科,而《易经1575》是源头。不是学科。《易经》虽然是总的,但一样有很多特性!比如玄妙,所有大家说这是玄学!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源自《易经》!儒家。道家,法家。阴阳家。0119杂家都是从《易经》发源。所以我们说1502这是群经之首,是国粹。是国学、《易经》有大智慧,很多人说、这是哲学,然而不论怎么说?说到是什么学!也都是分、而1834易经是总的东西,如同先有混沌!而后有阴阳8317一个道理?《易经0610》就是混沌?后续才有各阴阳学科。!

天蝎座男生擅长学科

  我同桌天蝎~唉~天才啊~回想起来他的数学!化学、物理常常满分~嫉妒~,

那些风水学、周易,相学,玄学的大师都在哪学的?有专门的学科

  其实你说的这些都是自己拜师学的比较多、古代人入学要先学易经!但现在国家正式学校很少有教这些的,真正的大师都5771藏而不现的!。

《周易》对我们有何启发

  这是初学者经常问的问题、   周易研究的对象是整个宇宙最基本的本源、你可以称之为“道”,也可以称之为“易”?或者象佛家一样称之为“空”,但不管称呼如何、它一定1086是万物之本源!是物质的最基本的粒子,它没有小到体积、没有质量!就如同物理学上的光3485子一样、只有动态时才有质量和大小,   正因为这个称之为“易”的东西是万物的本源?所以,它静止时称之为“无极”!运动时则称之为“太极”。太极又包含了阴阳!这就是太极生两仪的意思!万事万物都有8847一个生老病死的过程!这就是少阳,太阳、少阴!太阴!这7221就是事物发展的4个状态!易经中称之为“四象”!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这样演绎下去、这就是万物发展变化的总规律,我们把握住这个总规律,就可以发挥更大的作用。   但要注意、如果我们不学习易经。不了解3244这个规律?并不是说我们就不在应用这些规律、这就如同没有学过孙子兵法的外国人照样能带兵打仗一样、照样可以符合兵法!一个不识字的农民!他可能不知道牛顿三大定律,但他的一举一动无不符合这三大定律,掌握了易经、就如同掌握了现代科技一样、可以主动地去运用这个规律。   我们千万不要一说到易经?就立即想到算命!这是被一些术士所误导,诚然!易经是可以算命的?不仅是易经、计算机也可以用来算命。因为易经就是一种反应万物变化规律的一套学问!!

周易书籍

  兄弟啊,古人说:“善易者不占,”学周易可不能学算卦呀。那样就本末倒置了!   周易的书太多了!绝大部分都是垃圾。有一本金景什么的老先生的书很好,可以拿来看看,一开始!千万别想学算卦,那就走歪了,切记切记啊、   另外周易可不是好学的。要细心玩味,并且和你自己的阅历和5777有关系、不要信那些“速成”之类的、都是骗人的!一定要小心啊,,

周易翻译

  大意是说,凡是衰落的。都是由于过去曾经荒淫腐败,凡是灭亡的!都是由于过去曾自以为平安无事!凡是败乱的。都是由于过去曾8634自以为治理得宜。因此、君子安居而不忘倾危,生存而不忘灭亡、整治而不忘败乱、这样才可以自身安全而国运常新、这是叫人对自己的处境和现状、时刻抱有警惕之心。战国中期的著名思想家孟子用非常精炼的语言把它概括为“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什么是周易译注(上下)?

  《周易译注》(全2册)作者是现代易学大家!与本社推出的其他《周易》研究或注释著作略有不同!本书以“详细”见长!对卦辞。爻辞、彖传!象传等逐句详加注释,翻译成现代汉语。并且作深入而明白的讲解、每卦还有系统的总论、全书7405前有长篇导读!后附读易要例、兼具研究性与普及性、一编在手、尽览古今易学的精华!,

周易的学术研究

  《易经》讲道、而对于道讲得最早、最系统的是道家鼻祖老子!辩证法思想萌芽于《易经》体系建立于《老子》、陈鼓应指出:“老子由万事万物的1468对反现象寻找出它们之间的发展规律!从而建立了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系统性的辩证法——它发端于《易经》而体系的建立则完成于《老子》”!《周易7483》的性质学界长期以来存在分歧!原因在于漫长的历9251史发展中、《周易》随着政治变迁。理论需求以及自身地位变化、性质也有所不同, 一:《周易》产生及早期,是一部筮书、为人们提供行动的准则!中国早期社会由于生产力低下,科学落后、先民对于自然现象、社会现象等不能作出科学的解释、当遭受意外的天灾人祸后!就萌发出借助于神意预知横祸或自己行为会带来何种后果的需求!以达到趋利避害!基于此。在长期的8322实践中发明了种种沟通人神的预测方法、其中最能体现神意的《周易》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产生的。当时《周易》只是满足人们生产和生活预测的需要!这种一直持续到春秋战国时期! 二:经过演化、成为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典籍,汉代!《周易》的性质有所变化,在保留原有占筮性质的同时得到了充分发展。易学家们克服了大衍法的种种局限,创立了比较完备的新筮法,焦延寿作《易林》创立焦氏筮法。其弟子京房更胜一筹!对筮法进行了彻底变革。创立纳甲法,因而在汉代筮法趋向完备,另一方面!《周易》也有了新的功能,因为《周易》中包含了深刻的人生哲理。尤其经过《易传7352》解释和发挥?其哲理化程度达到新的高度、《周易》遂成为一部博大精深的哲学典籍、也正是这个原因!《周易》得到了汉代统治者的青睐!由原来卜筮之书,而成为官方安邦治国、修身养性的哲学之书?被称为9162五经之首!大道之源、《周易》思想渗透到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变成了统治者治国的理论根据、自此以后,《周易》包含了二重性!一方面在历代统治者加封之下。其理论指导作用日益显露和光大。另一方面!民间术士不断更新!完善筮法体系。一直到今天!《周易》二重性还是十分明显! 《周易》编次在古代十分混乱!各种版本编次存在很大差别。通行的编次是阮元所刻《十三经注疏》中的《周易正义》编次,或后人篡改的朱熹《周易本义》编次,其编次特点经传混合!把《易传》解释《周易》卦爻辞的有关部分放到对应的地方!《易传》中凡属于总论、或8420者无法分割的部分,放在《周易》古经之后、 古代对《周易》编次的意见不尽一致,但总的看来可以分为两大派!一派是经传合,另一派是经传异,战国时!《3553易传》十篇成书,《周易》经传分离?到汉代、《周易》与《易传》合称《易经》!但《周易》经传是分开的。一段把《易经》分为十二篇:《周易》古经上下两篇,《易传》十篇,西汉末,费直首次以《易经》解经!经过郑玄。王弼传4255费氏易,将《易传》分割!附到《周易》古经相应的地方!并在书中称有“彖曰”。“象曰”。这就是如今通行的编次? 唐孔颖达采用了王弼本作《周8377易正义》,使王弼易本定为一尊,但也有人认为这个本编次不完善,3070还应该把其它传再分!如唐李鼎祚《周易集解》又在王弼本基础上把《序卦》分割,逐条放到每—卦经文之前,也有按照王弼本的乾卦的分法、将《易传》有关部分附到每一卦之后。宋代有许多易学家不同意这种方法!恢复了汉初《周易》十一篇,让《周易》经传不相混杂。如吕祖谦。朱熹等人9655都是采用了经传分离的编次,朱熹的《周易本义》后经人篡改、次序被打乱。《周易本义》多是被篡改次序的本子、将《周易》经传合,有利于对照传文解释0544《周易》古经!可以节省时间、这是有利的。但不利的一点是容易使经传不分?3685特别是打乱了各自的体系。不利于对二者的体系及各自3897的特点进行研究!而把《周易》经传分开,保持了《周易》经传原貌,克服了以上的缺点!但是!不能直接对应经传读《易》!二者各有千秋! 从易学发展史上看!先秦易学发展到老孔时代!形成了道家易,儒家易及术家易三支,其後秦始皇焚书!易以卜筮之书独存、然易学至此盛极而衰?0687三支易学的这一总趋势、到先秦以下乃由隐而显:透过淮南子。道家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董仲舒的春秋繁露。儒门易的趋势明朗化?透过占断灾异之学。术数易的趋势明朗化 !《周易》的解释学传统至汉代而一大变、5658汉代对《易》的解释最重要的学派有三:一是以孟喜和京房为代表的象数之学。一是以费直为代表的义理学派。一是以严遵为首的黄老学派,孟喜、京房之易以奇偶之数和八卦所象征的物象解释《周易》经传文,同时讲卦气说,并继承今文经学的传统!利用《周易》讲灾变、费直易学6778解经多取道德教训之意,用《彖》。《象》。《文言》中所讲的道理发挥《周易》经传文。严遵著《道德经指归》,以《周易》之9351义解释《老子》、7890这三家最重要的是孟,京一派的易学,此派易学最重要的是卦气说和纳甲说!将《周易》的卦与二十四节气及七十二物候相配!和干支、五行相配、将《易》坐实为一个定型的框架,这个框架可以装进不同的内容、框架的各个1057部分也可以由其规则推论而知!削弱了《周易》通过比喻!暗示!象征等进行范围广阔的意义诠释的有效性,汉易的象数传统对后世易学影响极大、 魏晋时代的王弼易学则转一方向!尽扫汉易象数学中滋蔓出来的各种学说,恢复义理学传统、他在解释《周易》经文中引入老庄哲学和东汉古文经学的传统,在解易体例上主取义说!一爻为主说!爻变说、适时说等!这在他介绍注易体例的《周易略例》中有详细说明!王弼非常重视《周易》的解释学传统、如他在《明象》中提出“得意忘象”说。主张通过卦象获取卦义、而获取卦义后就可忘掉卦象、这一说法的核心在通过解释学即象以见义,而一义能表现为不同的物象、故象不可拘泥执定, 程颐的《周易程氏传》是王弼《周易注》之后一部以义理方法解易的名著。在这部书中、解释学的方法得到了更为广阔的运用?程颐认为、《周易》是对宇宙万物的摹拟!但所要表达的、不是可用数量摹画的外在相状,而是一种道理、世界是一种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周易》也是一部道理和法则的宣示,六十四卦是这个总的道理在各卦所代表的特殊境遇中的体现,虽然代表六十四种境遇。但它经过解释!8749可以代表天下无尽的境遇!在《周易程氏传》中!对于易学、理学的概念和范畴有很多解读,这些解读主要围绕如何重建儒家道德形上学2885的思想体系?从而服务于“内圣外王”的社会政治理想的实现,在《周易程氏传》中!从道德形上学的“理”!到践履完成它的工夫“诚”!都有一定的诠释!这不仅充分体现了程颐高度推崇!弘扬儒家人伦道德,王道政治理念、而且还为人们从本体到工夫。从明道到行道。提出了一条非常可行的实现“内在超越”之路径! 朱熹在评论程颐《易传》时说:“《易传》明白,无难看、但伊川以天下许多道理散入六十四卦中、若作《易》看,即无意味、唯将来作事看!即字字7460句句有用处。 ”就是说!《周易程氏传》将《易》来做个载体讲他所见的道理、或者说是借《周易》卦爻发挥他自己的哲学思想!故无一句讲到卜筮。通篇皆在讲事理,朱熹还说:“伊川见得个大道理。却将经来合他这道理!不是解易、……他说求之六经而得,也是于濂溪处见得个大道理,占地位了、 ”这也是说。程颐先熟读六经。尤其于周敦颐处特有颖悟,以此中义理为基础!然后借《周易》发挥所见。不是伊川解释《周易》。而是《5662周易》解释伊川!程颐的这种0384易学观,对王夫之影响很大,王夫之以《周易》为道德训诫之书,就是在程颐这一基调之上继续延伸。朱熹不同意程颐以《周易》为言理之书!作《周易本义》。欲恢复《周易》本为卜筮之书。后来的易学家从中发挥出道理这一本来面目,强调《周易》的卜筮性质、王夫之吸取了朱熹的看法,不废卜筮而讲道德训诫,重点放4903在知得卜筮结果之后君子何以自省,何以接受道德教训而避凶趋吉、 现代中国学术界尤其是哲学史研究领域、《周易》一直被视为占筮书而难登大雅之堂!一方面承认其为传统社会官学典籍!另一方面又弃如蔽履、20世纪60年代末!台湾劳8027思光在新编《中国哲学史》第一卷中、介绍了《易经》中的‘宇宙秩序’观念”!80年代。《周易》开始为大陆0042学术界所注意?从中国哲学史研究队伍中分离出专门从事《周易》研究的学术群体,以《周易》流传本及出土《周易2704》竹书!帛书文本为主、相继出版和发表大量高质量专著。论文。另一方面从逻辑学研究队伍中分离出来的专门从事中国逻辑史研究的学术群体!从逻辑学的角度审视和分析《周易》,7085相继出版和发表了一些专著和论文、并在21世纪初!将《周易》的逻辑思想作为中国逻辑史的起点,编写入国家级重点教材!由教4825育部研究生办公室推荐为高校研究生教学用书!。

周易是什么

  《周易》即《易经》,《三易》之一(另有观点:认为易经即三易,而非周易)、是传统经典之一。相传系周文王姬昌所作、内容包括《经》和《传》6220两个部分[1] !《经》主要是六十四卦和三1223百八十四爻!卦和爻各有说明(卦辞!爻辞)!作为占卜之用、《周易》没有提出阴阳与太极等概念、讲阴阳与太极的是被道家与阴阳家所影响的《易传》、《传》包含3657解释卦辞和爻辞的七种文辞共十篇?统称《十翼》》,相传为孔子所撰、[2]   春秋时期!官学开始逐渐演变为民间私学。易学0109前后相因。递变发展。百家之学兴、易0791学乃随之发生分化、自孔子赞易以后,《周易》被儒门奉为儒门圣典、六经之首。儒门之外。有两支易学与儒门易并列发展:一为旧势力仍存在的筮术易。另一为老子的道家易!易学开始分为三支,[3]   《四库全书总目》将易学历史的源流变迁!分为“两派六宗”!两派。就是象数学派和义理学派,六宗、一为占卜宗!二为禨祥宗、三为造化宗。四为老庄宗。五为儒理宗、六为史事宗!   《周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人文实践的理论根源!是古代汉民族思想。智慧的结晶、被誉为“大道之源”、内容极其丰富。对中国几千年来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产生了极其深刻的影响![2]    《易经》为群经之首!设教之书、[4]!

周易怎么才能看懂

  学习周易 国家周易协会副会长宿志刚老师他这么说单击[,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