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学基础入门

山东大学易学与中国古代哲学研究中心的研究方向

  一! 周易经传研究《周易》是中国哲学重要的源6754头之一?中国古代哲学中、大凡有影响的哲学家,无不深2680受《周易》思想和思维方式的影响,因此!研究中国哲学和中国2424传统文化,离8260不开对《周易》的研究,而开展对《周易》的研究,其最基础性的工作就是对《周易》经传本身的研究!由于《周易》经传年代的久远和文字的古奥、历代诸儒对其注疏见仁见智,易学著作汗牛充栋、建国后,《周易》经传的注疏主要采用训诂学方法、传统0994的象数易学方法被抛弃!然《周易》属“观象系辞”之作,《周易》的义理出于象数!因此、不懂象数就很难全面把握《周易》的义理和思维方式、刘大钧教授由于其家学渊源?成为建国后少数几位精通象数易学的学者之一。他对训诂学也相当熟悉、对现代的解释学!民俗学!宗教学等也有一定的涉猎。因此、在易学研究中。在推动海内外易学事业的开展中、取得了令海内外易学界注目的成就、二。易学史研究《周易》本为卜筮之书、经孔子儒家的阐发和历代统治者的推崇,它遂成为一部具有儒家伦理色彩的。蕴涵博大精深内容的哲学典籍、由于政治的需要和功利的驱使、易学研究历经几千年而不衰、产生诸多不同的学派和形态各异的易学体系,其出版的易学著作更是浩瀚如海!据不完全统计、现存的易学著作达三千余种、故整理历代易学著作!探讨易学发展是当今易学研究极为重要的任务,然而目前国内学界易学史研究还十分薄弱!虽然取得了一些成果!但至今国内还未有一部真正的易学史著作?三、易学与哲学文化《周易》是中华文化最为重要的“活水源头”!易学的活水长流则对中华文化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极其重大而又深远的影响。欲深入到中华文化的内在。真切洞悉其总体的及各个层面!各个方面的底蕴与特色!如无一种对于《周易》及易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是断难做到的。明代中叶之后。伴随着西学东渐大势下的中学外传。中学具有了世界性的意义,《周易》及易学对于世界范围内的文化开始发挥其独到的影响力!欲明此一影响力。并对此一影响力作出一番有效的前瞻!亦需以对《周易》及易学的准确理解和把握为基本前提 ,,

如何研究易学中的科学思想

  20世纪!随着世界各个文化体系的交互运动被动性、原有的文化和经济基础5189随之发生动摇和裂变、这些改变迫使原先支撑整个中国社会精神和文化的传统哲学不得不面对一个新的语境的“甄别”。因此。在新的语境下“更新”话语就成了20世纪中国思想界的一个重要“时尚”!易学也不例外!其中最具时代特征的就是被称为“科学易”的新易学的勃兴, 现代意义上的“科学”应该说产生于近代欧洲、但是、无可否认,科学的历史起8078点与人类文化的起点同出一源,文化人类学的相关研究表明,在原始社会时期。科学与巫术并没有明显的界域分野、并且。“巫术与科学在认识世界的概念上是相近的!都认定事件的演替是完全有规律的和2585肯定的!并因而是可准确地预见到和推算出来的,对那些深知事物起因并能接触到宇宙奥秘的人!巫术与科学这二者似乎都为他开辟了有无限可能性的前景!于是!巫术与科学都强有力地刺激着对于知识的追求”!巫觋是人1084类知识最早的总结者和掌握者!他们的职业与天象和地形有关!而关于天象和地形的种种知识构成了人们精神世界中时间与空间的基本框架!他们的关注和相关的实践活动促成了早期中国的知识系统的形成,这些知识包括:与“天”有关的天文历算。占星望气,式法选择,龟卜筮占、风角五音,与“地”相8641关的形法、4657与“人”相关的占梦,招魂!厌劾。服食!房中,导引等等、显而易见。这些2845知识也就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地质学,医学,数学等学科的最初源头!而《周易》则是对这些具体知识所体现的宇宙观和方法论的一个哲学化的总括, 《周易》!特别是《易经》的性质、古往今来一直是人们争论不休的一个话题!这与《易经》本身内容的丰富和杂驳有很大关系!就《易经》的卦!爻辞而言!无论选择怎样的诠释角度,都无法否认和忽略其中明显的占卜成份、结合近几十年的考古发现和古代文献的研究成果,有理由认为:历代围绕《周易》所展开的多层次,多向度的诠释和衍说——易学是作为华夏文明的精神起源和内核的巫史传统的典型体现!所谓“易道广大、无所不包。旁及天文,地理、乐律,兵法、韵学。算术、以逮方外之炉火,皆可援易以为说、而好易者又援以入易,易说至繁”[2]、今天这个被称为“易学”的知识体系如果按照现在的学科分类标准。很难将其归入某个界域分明的专门知识之中!究其原因。乃是由于以“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为方法论基础的“易道”“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包含了先民在人生!社会。自然各方面的实践经验!这些经验经过具有高度智慧的哲人的加工和提炼,最终形成了一套以阴阳五行八卦的流转迁化,循环往复,生生不息为核心内容的!关于人与其生存所依托的世界关系的“图示”结构系统?这样的一个“图示”结构系统是植根于华夏民族精神深层的“天人合一”观念的具体反映!并且与巫史传统紧密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一种独特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模式!两汉以后!随着作为中国思想元典的“五经”在话语权力的霸主地位的确立?“五经”之首的《周易》中所蕴含的上述思想和结构模式得以延续和发展,并在更广的范围内影响到其它各个知识门类的形成和发展。 从易学发展的历史来看!易学与其它门类知识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互动关系,宋代易学的数学派!理学派。气学派之间关于数与象,数与理,数与物或气的讨论中所发展出的数理哲学、作为宋元数理科学家创造性思维的9577一部分!成为把数学和物理学推向中国传统科学最高峰的一大动力源泉,明代中国科学技术的一些重要成就。如李7847时珍的本草自然分类法!朱载 十二平均律的发明!徐霞客的地形观察与分析学说、以及宋应星在声学、方以智在光学等方面的重大发展都与之密切相关, 近代以来、虽然中国文化已经与西方文化正面遭遇,但中国文化的根基尚很稳固,以儒学为代表的主流话语依然能够控制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因此!这个时期的中西文化会通不可避免地只能在“西学中源”!“中体西用”之类的观念指导下进行。由于易学在传统思想领域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将易学与近代西方科学进行会通一直是人们努力的主要方向,这其中以徐光启,方以智!江永、焦循为代表。譬如方以智!他像牛顿那样,从科学实践中去寻求三大定律9194式的科学观,只能从《0462周易》、《河图》、《洛书》中检出神秘主义作为改进西学的武器。所以0601他的尝试归于失败”[3]?从现代角度来看?方以智的失败是中西文化内在差异相互冲突的深刻体现。其个人身上所反映出的不足是整个文化某些缺陷的折射。具有相当的普遍性、从目前科学易的研究状况来看。大致有三种倾向:一是研究易学与古代科学技术的相互关系!二是用现当代科学的某些成果重新解释传统易学,三是用现代科学比附传统易学, 所谓的科学、其本质特征在于运用诸如范畴。定理、定律等思维形式反映现实世界各种现象的属性和规律!是人类的一种知识体系、科学的发展。如爱因斯坦所指出的那样:“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的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4]、逻辑思1765维是科学的基本思维模式!它以抽象出事物的特征。本质而形成概念。并在认识过程中借助概念进行判断和推理来反映现实过程为其特征、因此、如果撩去人为笼罩在科学上的种种神圣光环和面纱、“科学只不过是知觉的显现。意图的说明,常识的完善和精确9018的语言表述”,换言之,科学是人类的认知结构模式之一、 正如本文开篇所指出的!二十世纪是中国社会发2650生翻天覆地变化的一个百年!科学观念在强大的物质力量的裹挟下迅速登陆中土,并且随着中国社会原有经济基础的瓦解而在新诞生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占据统治地位。在这样一种态势下,原有的一些思想和话语为了求得生存!或主动或被动地进行话语的“更新”以求在新的语境下得到新的3918“共识”也就很自然了?从这个角度说。二十世纪易学所取得的许多发展,包括文字和历史的考据在内。与科学易试图以科学重新诠释易学(这与方以智等以易学诠释西学的努力方向已有了根本的改变)的尝试一样!自觉不自觉地都是在科学求真务实的观念指导下为易学在新的话语体系中重新定位的一种努力, 虽然科学易的研究方法得到很多人的积极响应!虽然科学和易学一样有着共同的古代巫术的源头并且两者之间确有不少可以相互契合互释的领域!但是必须正视这样一个具有本质意义的差异:易学和科学严格说来是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下两种不同的认知结构、它们是人类看待世界所选取的不同的视角、科学思维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是对观察结果的逻辑分析,这种分析是在一系列严格的规则引导下进行的、这些规则经过了最大限度的共识检验因而保证了分析推理结果在共识中的可验证性、与之有着本质不同的!代表易思维最典型特征的易象思维是意象性的!它在很大程度上不可解析、其演化的结果具有很强烈的个8090人色彩、是思想者个体在某种目前尚不能解释的特殊心理状0550态下所获得的认识?《易传》中所谓“《易》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8156说的正是易象思维这种与众不同的“感通”特征,这种思维模2572式是“天人合一”观念最根本的体现、而“天人合一”本身与其说是一种观念!不如说是一种“境界”。所以《易传》的作者才接着说:“非天下之至神,其孰能与于此”?传统易学中有许多今天看来是神秘主义的东西。一定程度上就在于易象思维所达到的境界是独知性的、某种现象!状态或感受之所以“神秘”。就是因为它们超出了受现实局限的“共识”可以理解的范围, 有了“独知”和“共识”这样的一个视角!我们对科学易也就有了一个相对客观的认识、应该说、科学易是在新的语境下重新诠释传统易学、以期为易学建立一个新的“共识”基础、这其中虽然有生拉硬扯甚至生吞活剥的成分!也有被学者批评的“丑科学”。“伪科学”现象出现,但它毕竟使得易学在新的形势下获得一个新的立足点、并且为越来越多在科学话语中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人们了解和认识易学提供了一个切实可行的入门之道!并3416为中西文化的交融提供了新的途径,。

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

  古史辨派4018是活跃于本世纪上半叶中国史学界的一个重要学术流派,其宗旨是运用近代科学知识和方法。疑古辨伪、揭示有关中国上古史记载的真面目,它肇端于1923年在《读书杂志》上进行的长达九个月的古史讨论!而由于“古书是古史材料的一部分。必须把古书的本身问题弄明白,始可把这一部分的材料供古史的采用而无谬误”!所以、随着讨论的进8873一步深入、辩证古代文献资料之年代及真伪等问题!便也成为该派古史讨论的主要内容之一、1929年,顾颉刚在《燕京学报》发表《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一文、对《易经》的成书年代及《易传》中涉及上古史的部分材料进行了考辨!引起广泛的注意?钱玄同。胡适等纷纷撰文与之讨论。顾先生的弟子李镜池也沿着顾氏的思路!对《易传》的成书进行了全面的探讨。于是形成了一股不大不小的易学研究热潮!1931年!顾氏将1926年12月至1929年12月间有关易学讨论的16篇文章、与有关《诗经》的讨论文章合编为8150《古史辨》第三册出版,顾氏在该6628书“自序”中指出,这些文章的编纂,目的是要“打破汉人(指汉代经学家——引者)的经说”、“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总之一句话!就是“从圣道王功的空气中夺出真正的古籍”!可见,这些辩证都是针对着传统易学而来的!如所周知,传统易学向来有“人更三圣!事历三古”之说?所谓伏羲画卦。文王重卦、孔子作传、在其看来。《周易》(包括经传)成书于多位圣3556人之手,渗透了多位圣人的心血!因此、在经学史上,它始终稳居思想学术的核心地位、受到历代经学家的尊崇和维护!但古史辨派认为,古人的这种观点、证据不足、值得怀疑、“打破汉人的经说”。无疑是要剥夺传统易学赋予“三圣”的《周易》制作权、“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则使传统的八卦起源说重又成为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建设其(指《易经》——引者)卜筮的地位”。则意味着历代经学家从卦爻辞中发挥出来的微言大意都是毫无根据之谈、“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则无疑8087于宣布,二千多年来经学家所遵循的“以传解经”的研究模式从一开始就是误入了歧途,可见!古史辨派的研究,使传统易学中本来都有定1878论的成说均成为不足凭信的东西、也使本来不是问题的问题0242都成了问题?对于传统易学而言,这种“破坏”无疑是毁灭性的、综观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他们涉及的问题虽然很多,但归结起来主要有四个方面:《周易》经传的成书年代和作者!《周易》经传的性质及关系,孔子与《周易》经传的关系!《周易》一书的结构等、史辨派的易学研究!目的是要“打破汉人的经说”,“破坏其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而建设其卜筮的地位”。“辨明《易十翼》的不合于《易》上下经”!一句话!就是“从圣道王功的空气中夺出真正的古籍”,应该说。他们的研究基本上实现了自己的目的。对《周易》卦爻辞中的故事的梳理!对《周易》筮辞与甲骨卜辞的比较、对《周易》一书的编纂过程的研究、揭示了其卜筮的本来面目!对《经》,《传》性质的探讨、对《经》,《传》两种古史观的比较、辩明了《易传》的不合于上下经!对“圣人观象系辞”1019说的考证,破坏了伏羲神农的圣经的地位。对于《易传》成书年代的考证。剥夺了孔子的《易传》著作权、总之一句话。在古史辨9852派看来?《周易》经传与传统所谓的三位圣人没有什么关系。真可谓是“从圣道王功的空气中夺出真正的古籍”、古史辨派对传统易学的这种无与伦比的“破坏”!影响是7743十分巨大的。从某种意义上说。二十世纪的中国易学?基本上是在消化他们提出的问题。同意也好。反对也好。这些问题都不能绕过、就此而言,古史辨派提出的问题也可以说是击中了传统易学的要害,然而,这里所谓的“要害”,与其说是传统易学本身!不如说是传统易学赖以存在的观念信仰、换句话说,古史辨派所6808击中的!是圣3775经的地位,圣经的信仰!而并非“经0206”之本身!所以,在本世纪的易学研究中,不管哪一流派。都可以而且都必须把古史辨派提出的问题当作问题来研究、即或你不同意他们的考证结果。但你必须认同他们的考证精神、这种精神及与之俱有的思想解放就是古史辨派留给本世纪易学研究的最大财富!古史辨派的易学研究。其结论大有可商量之余地。9243前面提及的四方面问题、除《易经》的成书年代和《周易》经传性质的讨论尚能部分地经得起时间的考验外、其它几项则很难说有令人心悦诚服的证据、如孔子与《周易》经传的关系问题。古史辨派的考证显然有失偏颇,如他2770们依据《鲁论》 !释《述而》的“五十以学易”中的“易”字为“亦”!就很值得怀疑?著名历史学家!古文字学家李学勤先生指出:“‘易’‘亦’音近而讹。从古音上来看、只能是两汉之际以后的事,《史记》既然作‘易’、作‘亦’的异文是没有多少价值的!”这样看来。古史辨派怀疑孔子与《周易》的关系!这条证据是失效了、然而,对古史辨派的“辨明”的“辨明”、丝毫也不影响该派易学研究在本世纪易学研究史中的思想意义、我们毋宁说,这种对于“辨明”0361的“辨明”!恰恰是对古史辨派的求真精神和实证方法的认同和发展。而古史辨派易学8167研究的价值也正在这里!、

丙寅 丁酉 庚午 丁亥 请问这个八字喜用神是木还是土?我研究了很久,没有答案。

  这个酉被克的严重!无力了、日元完全无人可帮!这个八字属于假从格了、   八字用5060神以木为好了,而不1237是用土了!!

易学著作有哪些?

  《易经》\《周易折中》、《梅花易数》,《卜筮正宗》!。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研究属相

  因为人们心里有太多的。美好的祈愿、!

如果研究八字,看哪些书好?

  周易最好。或奇门遁甲,!

512地震的八字有人排过吗?学命理的都没有研究这个问题吗?

  就算你研究这个也没用。磁场分大小。汽车、飞机,天灾是大磁场。它就象太岁它说了算、人是被包在这个大磁场的小磁场、大磁场出了问题。小磁场也就无力可施。该怎么就怎么了。地震中过世的人!也绝对有一样八字的外地人。他们没在这个大磁场里!所以没有问题、6155个人认为研究这种大型集中的情况没有必要!人走则安、尊重他(她)们,勿扰他(她)们!但有人去精神病院研究过里面病人的八字。可以说太敬业,很专业。我们一般人做不到这么厉害?、

求研究《周易》的、会批八字的大师给算命,出生日期:男 1985年阴历十月初一,晚上八点生。

  此八字运势方面为一般,不尚乐观,首先就需要平静心态、可能会出现颇多的挫折。阻碍!需要有忍辱负重的心理准备、为自己营造一个冷静的思考环境!在逆境中转运!化不顺为坦途!宜把握机遇!成全自己出人头地之愿、有偏财运。克服贪心!必有不俗的收效,事业发展要个人的努力和勤奋大有可为、需要提防的是当心有小人的嫉妒和从中作梗、学会应变求存来克服可能出现的不利因素?婚姻感情似乎较脆弱。容易出现裂痕。初交情侣要带眼识人!不要误交损友!恋情也会出现起伏多变、感情方面不能强求、随缘会有好结果,,

有人研究过张国荣的八字吗

  某次无聊上了几个算八字的网站,无一例外都说张国荣46岁这年是.....!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