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公解梦

春节贴春联的来历

  春节贴对联风俗的由来   春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早在秦汉以前!我国民间每7115逢过年,有在大门的左右悬挂桃符的习俗,桃符就是用桃木做的两块大板!上面分别书写上传说中的降鬼大神“神荼(tu)”和“郁垒”的名字,用以驱鬼压邪!这种8493习俗延续了一千多年,到了五代。人们才开始把联语题在桃木板上代替了降鬼大神的名字。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chang)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宋代以后,民间新年悬挂春联已经相当普遍了。所以王安石的《元日》诗中写的“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就是当时春联3749盛况的真实写照。由于春联的出现和桃符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古人又称春联为“桃符”。   到了明代!明太祖朱元璋大力提2977倡对联!他在金陵(现在的南京)定都以后,命令大臣、官员和一般老百姓家除夕前都必须书写一副对联贴在门上、他亲自穿便装出巡!挨门挨户观赏取乐!当时的文人也把题联作对当成文雅的乐事、写春联便成为一时的社会风尚、   入清以后。乾隆!嘉庆!道光三朝,对联犹如盛唐的律诗一样兴盛 。出现了不少脍炙人口的名联佳对,   随着各国文化交流的发展。对联传入越南、朝鲜、日本!新加坡等国。这些国家至今还保留着贴对联的风俗、,

过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贴春联?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年"长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村村寨4518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兽的伤害! 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0897讨的老人,只见他手拄拐杖!臂搭袋囊!银须飘逸、目若朗星,乡亲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有的牵牛赶羊,到处人喊马嘶、一片匆忙恐慌景象。这时、谁还有心关照这位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婆婆给了老人些食物、并劝他快上3727山躲避"年"兽,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年’兽撵走"!老婆婆惊目细看,见他鹤发童颜。精神矍铄!气宇不凡!可她仍然继续劝说,乞讨老人笑而不语!婆婆无奈!只好撇下家。上山避难去了!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它发现村里气氛与往年不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年"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年"3237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年"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婆婆的家门大开、只见院内一位身披红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惊失色,狼狈逃蹿了。第二天是正月初一!避难回来的人们见村里安然无恙十分惊奇。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乞讨老人的许诺、乡亲们一齐拥向老婆婆家、只见婆婆家门上贴着红纸、院里一堆未燃尽的竹子仍在“啪啪”炸响、屋内几根红蜡烛还发着余光……;欣喜若狂的乡亲们为庆贺吉祥5206的来临?纷纷换新衣戴新帽。到亲友家道喜问好!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年"兽的办法。从此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风场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贴春联有什么含义?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于”、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4300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4490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2372传旨:“公卿士家,门6148上须加春联一副!”初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 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3843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6983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另一种说法 春节?在我国人民心目中是农历一年中的第一个也是最重要的传统节日?春节来临、千家万户写春联!贴春联。是上千年来流传下来的象征吉祥,表达人们向往美生活的民族风俗、这在世界上是绝无仅有的?按照当代艺术大师周汝昌先生的话说!“春联是举世罕有伦比的最伟大。最瑰奇的文艺活动,” 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战国时期,中原春节就户悬“桃梗”,又称“桃符”。清代富察敦崇《燕京岁时记·春联》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自入腊以后、即有文人墨客。在3970市肆檐下书写春联,以图润笔。祭灶之后、则渐次粘挂、千门万户、焕然一新、”从传统春联“爆竹一声除旧、桃符万象更新”和宋王安石诗句“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中,也看出春联与桃符的关系! 6229什么是桃符呢!据《淮南子》说、这种“桃符是用一寸宽!七0509八寸长的桃木做的!在桃木板上写上神荼!郁垒二神的名字、悬挂在门两旁,或者还画上这两个神象——左神荼,右郁垒!古人是以桃符上书画此二神来压邪的,这也就是民间俗称的“门神”!到了公元七百多年的五代。蜀后主孟昶亲写的“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6241自孟昶题桃符以后,文人学士便群起效仿,把题春联视为雅事!于是题春联之风便逐渐流传。 但是、到时了宋代,“春联”还是称之为“桃符”的,联5816语却不限于题写在桃符上?推用在楹柱上,后人名曰“楹联”,宋代以后!8978宜春帖多用联语!且把0192粉红笺写出!有些人集诗经古语,有的集唐宋诗句!相传可考的,有王沂公皇帝阁立春联:“北陆凝阴尽!千门淑气新、”这是春联中挂人齿颊的。 “桃符”真正称之为“春联”,那是明代的事。据明代文人陈云瞻记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勿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出观!”朱元璋不仅2017亲自微服出游!观赏笑乐!他还亲笔给学士陶安等人题赠春联。帝王的提倡!使春联日盛!终于形成了至今不衰的风尚!      希望采纳、

做梦我家新贴壁纸都掉下来了

  梦见墙纸破了,则暗示你目前工作上可能会出现漏洞!需要想方设法弥补?或是换一个新的方式!、

春联的意思

  春联、就是春节期间贴的对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是一种独特的中国文学形式,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2527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一副副春联,似家家户户向春天发出的请柬,又似春天给家家户户送来的喜帖!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殷期盼,而且9710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春节欢欣!   春联、起源于桃符,"桃符"是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6456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附:几副经典春联: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9207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

中国人过年贴春联的风俗是怎么形成的?

  春联(spring festival couplets)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春联,起源于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著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5790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5340板改为纸张。叫“4652春贴纸”,   明代。桃符才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副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3057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7756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6779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春节贴春联的民俗起于宋代并在明代开始盛行、据史书记载,明太祖朱元璋酷爱对联!不仅自己挥毫书写。还常常鼓励臣下书写,有一年除夕。他5464传旨:“公卿士家、门上须加春8346联一副!”初9040一日太祖微服出巡,看见交相辉映的春联感到十分高兴?当他行至一户人家。见门上没有春联。便问何故、原来主人是个杀猪的、正愁找不到人写春联!朱元璋当即挥笔写下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这个故事中可以看出朱元璋对春联的大力提倡。也正是因为他的大5992力提倡?推动了春联的普遍盛行!   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4246都作了一一论述,春联在当时已成为一种文学艺术形式。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斤等。“门心”贴于门板上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同时。家家户户都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9560“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粱录》记载:“岁旦在迩。席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挂钟旭,钉桃符,贴春牌。祭把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春节贴4045“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记准备杀人、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   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余下全文>>。

传统民俗活动贴春联风俗习惯小练笔

  俗话说“二十八、贴花花。”每到每年的12月28日,家家户户就热1085闹起来了!一会儿刷浆。一会儿贴胶带的!欢欢2085喜喜过大年嘛?每年的12月28日、我们每家每户就要贴春联了。为什么有这个习俗呢。我问了问妈妈。妈妈摇了摇头、我又去问爸爸、爸爸也不知道、问了一遍!还得还请叫我的电脑先生啊。电脑先生说:“传说当年明朝朱元璋当了皇帝之后喜欢热闹、也喜欢大户人家每到除夕贴的桃符!就想推广一下!有一年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他就赞不绝口,巡视中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就问原因,侍从回答说:“这一家人不识字!不会写、”朱元璋就当即挥8502笔写了一副春联送给了这户人家!从此。春节贴春联开始普遍盛行了、”听了电脑先生的讲解,我们全家人都明白了贴春联的来历?我们一家赶快刷浆。还要忙着自己贴春联呢、   我们贴贴贴!忙活了好一阵儿才贴好了几幅春联。不一会儿!外面鞭炮声就响起来了,大街也热闹起来了。好了,不给你说了!我要去过新年贴新春对联啦,拜拜。欢欢喜喜贴春联。快快乐乐迎新年,,

七副春联

  和顺一门有百福 平安二字值千金 横批:万象更新   一年四季春常在 万紫千红永开花 横批:喜迎新春   春满人间百花吐艳 福临小院四季常安 横批:欢度春节   百世岁月当代好 千古江山今朝新 横批:万象更新   喜居宝地千年旺 福照家7544门万事兴 横批:喜迎新春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百年天地回元气 一统山河际太平 横批:国泰民安!

说说为什么要贴春联

  要说过年为什么贴春联、从春联的发展史上简要地说、过去是为了驱鬼避邪!现在是为0190了祈福纳祥、增添节日的喜庆气氛,   春节贴春联是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4623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几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一副副春联。似家家户户向春6559天发出的请柬。又似春天给家家户户送来的喜帖,不仅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表达了人们对美好愿景、幸福生活的殷5133殷期盼!而且从风格不同!内容丰富的对联中。可以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感受到淳厚的乡风民俗和浓郁的年味,感受到万家团圆、和和美美!喜气洋洋的春节欢欣。   春联源于古代的桃符,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记载:“春联者、即桃符也。”当时的“桃符”是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的桃木板!上面写上“神荼”,“郁垒”二神名、以驱鬼避邪。   五代十国时、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题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辛寅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我国有文字记载的第一副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后来!由于纸张大量生产。桃符逐渐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这便是贴春联的开始、   “春联”一词的出现!则是在明代初年、春联普及盛行于明朝。据《簪云楼杂说》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忽传旨。公卿士庶门上须加春9579联一副、太祖微行出观、以为笑乐!”据说、在一年的除夕前他颁布御旨、要求金陵的家家户户都要用红纸写成的春联贴在门框上,来迎接新春!大年初一的早晨!朱元璋微服巡视,挨家挨户察看春联、每当见到写得好的春联!8732他就非常高兴。赞不绝口,在巡视时见到一家没有贴春联。朱元璋很是生气!就询问什么原因。侍从回答说:“这是一家从事杀猪和劁猪营生的师傅!过年特别忙。8214还没有来得及请人书写!”朱元璋就命人拿来笔墨纸砚!为这家书写了一副春联:“双手劈开生死路 。一刀割断是非根、”写完后就继续巡视!过了一段时间。朱元璋巡视完毕返回宫廷时。又路过这里。见到这个屠户家还没有贴上他写的春联?就问是怎么回事!这家主人很恭敬地回答道:“这副春联是皇上亲自书写的,我们高悬在中堂,要每天焚香供奉、”朱元璋听了非常高兴、就命令侍从赏给、

春联和意思

  几副经典春联及其意思:   新年纳余庆,   嘉节号长春!   ——这是五代十国蜀国国君孟昶的一幅桃符对联!也是我国有历史记载的第一副春联。从字面上看,“纳”即“享受”,“余庆”,旧指“先代的遗泽”,《易经•坤•文言》:“积善之家,必有余庆。”上联的大意是:新年享受着先代的遗泽.下联的大意是:佳节预示着春意常在、全连蕴含着喜迎新春、祈求幸福的意思、对联的头尾还嵌入“新春”两个字,中间嵌入了“嘉节”两个字!合起来“新2893春嘉节”、非常巧妙!     一元复始;   万象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深得世人喜爱。所以4969使用非常普遍广泛!影响较大。联意为:新的一年又开始了、世间一切事物都除旧布新。得以新生和发展,“一元复始”!指新的一年又要开始!“万象”、指宇宙间的一1431切事物或景象,“更新”!除旧布新。联语紧切新春佳节世人辞旧迎新的心态!简洁明快!言约意丰。凝炼工整!因此。人们除了单独作春联外。还常常以它为春联的基本词组。构成较长的新春联,如“一元复始春光好;万象更新喜气多、”“瑞气盈门,一元复始;春风拂面、万象更新、”等、     人登寿域;   世跻春台!   ——这也是一副传统春联。春为一岁之首。中国民俗!不论出生在哪个月份,大多以“过一年!长一岁”推算!而健康长寿又几乎是所有人的愿望、此联就是表达的这个祝福!“寿域”、指人人得尽天年的太平盛、“春台”。春日登眺览胜之处。常作太平盛世的象征!联语既切春节,又含祝福,言简而意深,     爆竹一声除旧;   桃符万户更新!   ——这是一副传统春联、此联出典于王安石《元日》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爆竹!桃符都是古代人们在春节时用来驱除邪鬼的道具。现在春节燃放鞭炮,过去没有发明火药之时没7176有鞭炮!就用火烧竹子、使其毕剥发声、来驱除山鬼瘟神?称之为“爆竹”,“桃符”也是古时民俗,用桃木3770板画神像挂在门旁,以驱鬼避邪。每年春节9171都要更换!大约从唐、五代开始在红纸上写表示吉祥!祝福的文字(即春联),但春联称“桃符”一4771直延续到清代,写春联以迎新春佳节、已是几乎所有华人的习俗。长盛不衰、只1252是随着时代的变迁、内容常有更新罢了!该联选取春节期间传统民俗中最富有代表性的两种典型物品——爆竹和桃符?遣词组句、有声(爆竹之响)。有色(桃符之红),形象鲜明!描绘生动、十分准确地表达了“除旧迎新”的主旨。联句语言精练!声,色俱备。对仗工整。历来受到人们的喜爱、广泛流传而不衰,     一元二气三阳泰;   四序五福六合春。   ——这是一副8306使用了数字入联和词语典故的传统春联,上联“一元”。指事物的开始。这里指一年之始!“二气”、指阴气和阳气!“三阳泰”、即三阳开泰!《易》中、农历十月为坤卦!纯阴之象;十一月冬至为复卦。一阳生于下;十二月为临卦!二阳生于下;正月为泰卦,三阳生于下、冬去春来、阴消阳长。有吉亨之象!所以旧时以“三阳开泰”或“三阳交泰”为岁首称颂之语、下联“四序”,指春。夏,秋,冬四季!“五福”、五种幸福,《尚书·洪范》:“五福,一曰寿!二曰富。三曰康宁,四曰攸好德、五曰考终命,”桓潭《新论》0519:“五福:寿!富,贵。安乐,子孙多,”“六合”,指上下前后左右四方。凡指天地之间,整个天下!联语巧用数字、用典恰切。既合节日、又表达了对天下所有人的良好祝福、     梅呈五福;   竹报三多!   ——五福、即寿、富,康宁、好德,老终命、见《尚书··洪范》!三多,即多福、多寿!多男子,见《庄子·天地》!联写冬物。意在以之迎春祈福。既能援引典故,使使其意绪丰富!又用词简练,对仗工稳。0932此春联遂广为应用、     两袖清风、造福大众;   一......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