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周易风水

糖尿病中医和周易怎么辨证

  中医辨证为消渴,分成上消!中消,下消,周易推算不会。去找大师、,

周易五行对中医有帮助吗?

  周易最本质的东西的就是太极阴阳五行八卦,这些正是中医的基础理论、适当的学习一些易理方面的东西肯定是有好处的。但不可以术数预测为主、预测术随机的因数太多、施术者又不能保证每次都能进入天人感应无所不通的神妙境界!所以不能作为治病救人的手段?!

周易八卦在中医中怎么应用的

  先研究内经   黄帝内经是根本    这个先要突破   否则谈周易不现实?

中医的饮食禁忌常识有哪些

  吃中药的饮食禁忌有哪些   忌生冷类   此类食物性多寒凉,主要作用为清热解渴!故适合热证疾病,但却易影响胃肠功能。因此虚寒体质者及胃肠8888病患者,当禁忌。   如白萝卜性寒!具有消食,化痰。理气之功效、若体质虚寒及胃肠病患者食之,岂不寒上加寒!胃肠功能更差。另外,在同7705时服用人参和其它滋补药时。由于药性相恶!可降低或消除补药之效力。故萝卜与人参不宜同服,   忌辛辣类   此类食物多辛热,有通阳健胃之功效。若过多食用则易生痰动火,散气耗血、故该类饮食仅适合于寒证疾病者!而不适于阴虚阳亢之体及血证,温病,痔瘘、痈疖患者等,此类食物包括葱。蒜,韭菜。生姜。酒!辣椒等,   如辣椒属热性。若有发热,便秘。尿短赤,口干渴,唇燥、咽喉肿痛,鼻衄,舌质红等热象者食用!必然会加重“上火”症状!从而抵消清热凉血及滋阴药物的功效,故热证病人就诊中医不可同食辣椒!   忌油9479腻类   此类食物包括动物的油脂及油煎,油炸的硬固食物,油腻有损脾胃健运!3740故凡外感疾病!黄疸!泄泻者当禁忌,油煎。油炸之食物质硬,燥热。不易消化。胃肠有病及9403“上火”者忌食!   忌发物类   此类食物均为动风生痰助火之品、由于疾病对食物选择程度的大小不同。其“发”亦有异,此类食物有蘑菇!香蕈、笋。芥菜。南瓜,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等、    如肝阳上亢?肝风内动患者当禁吃公鸡肉,猪头肉,疔,疖,疮、痈等皮肤疾患者。当禁吃香蕈!蘑菇。笋,公鸡肉、猪头肉、母猪肉、否则会4152加速红肿,生脓、有肠胃病者禁吃南瓜,因南瓜含有糖分!多吃会产生较多的酸、对胃肠有刺激!鉴此,“发”者。在很大程度上可以说有促进疾病恶化之意,   忌鱼腥类   此类食物多为咸寒而腥之品。且含有异性蛋白!易引起过敏反应,多食易伤脾胃并诱发疾病、故脾胃有病者不宜多吃。尤其是过敏体质者更不可食之!   此类食物有黄鱼,鲤鱼、带鱼、蚌肉、虾!螃蟹等。而鲤鱼。沙丁鱼、鲇鱼、黄鱼、螃蟹、黄泥螺最易引起过敏?注意、鱼腥类食物亦属发物,   忌酸涩类   酸过多则对肠胃有刺激,故胃酸过多!胃肠溃疡患者禁食,涩者,大多含鞣质、如茶叶含有鞣质!而浓茶含量更高。与中草药同服时!可与中草药中某些蛋白质。生物碱!重金属盐结合产生沉淀、这就会影响药物有效成分的吸收。同时对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吸收也有影响、因此!在服用中草药时。一般不宜与浓茶同服,。

中医五行养生

  早上:喝金芦荟口服液,还阳水、吃些时令水果,中午:如无重大疾病!随便吃。喝金芦荟口服液若干、7378晚上:自熬八宝粥!生拌菜!开督脉。热水泡脚(17~19点)。喝金芦荟口服液若干、23点前睡觉,平时:好心情,做运动,睡好觉! 记住:知道不重要、做到才重要。。

中医治疗糖尿病

  有关糖尿病的饮食、药方和并发症(以下是我的经验和体会、希望能给你带来一点帮助)   我是一个2型糖尿病患者,我觉得糖尿病人的最主要的要注意饮食,如果刻意控制血糖而不吃东西是不行的、否则血糖也没控制住人身体先垮了、我比较注意饮食全面.我觉得饮食上要特别注意不要吃糖(巧克力等)。太甜的水果也不要吃,其他饮食上鱼?虾。肉都可以吃。糖尿病患者也可以快乐享受美食、压力不要太大,主食米饭,馒头、粥。玉米我都经常吃、但每样都不要一次吃太多,一天总量要控制,一天别集中吃太多甜的。今天5579吃这种明天吃另外一种!错开,这样想吃的东西就可以吃点了!饮食要有花样!以保证有各种足够的营养!只有你的营养好了、身体的各项机能运行正常,才能保证身体能够正常的将糖转化为身体所需的能量,适量运动,我认为最好的运动是散步、尤其是年龄稍大一些的一定不要做运动量太大的运动、膝盖承重!会受伤的、另外精神压力不要太大。特别注意。不要用称称着数量去吃。因为每人的体重不同。男同志和女同1565志所需也不同!老人和年轻一点的所需也不同、所以饮食上以不吃撑为好,因为身体好还是需要各种营养的。   我血糖高也有几年了,厉害的时候血糖一高身上就伴随着发炎。用单纯治消炎的药也不管用。但我把血糖降下来后!身上的炎症也随之就好了!所以我对糖尿病并发症的看法是、一定要治本、首先把血糖降下来,再配合治并发症,要降血糖也要治本。调养身体最重要、让身体各项机能运转正常才行。尤其要注意饮食的营养。当然不能吃糖就是不能吃!得控制,   我有一个方子,也是一个中医大夫告诉我们的!你拿这个方子去问一下你们那里的中医大夫,看你的体质适不适合吃、最近我的空腹血糖在7.3,吃了下面的这个方子!血糖在半个多月的时间里降到了6.5、身体感觉有劲!皮肤特别滑,舒服,   方子如下:   中药天门冬2斤!熟地黄1斤为末?炼蜜丸如弹子大,一次吃3丸(如每丸9克就吃2丸)。每天三次,4623坚持吃吃很有好处?身子会感觉有力气的,另外皮肤会感到很光滑,很舒服!注意事项:虚寒泄泻及外感风寒至咳者忌服,这些中药做好丸子后大概能吃40天。 0418  另外天门冬2斤!熟地黄1斤,我们这的中药店给加工的!你给你们当地的药店说加工成蜜丸,药店的专业人员就知道怎样加工了,自己不太好加工!因为两味中药发粘。药店是有设备先烘干、再加工成蜜丸的。   这个方子我在《本草纲目》中查询了、我感觉好的地方。都给出了合理解释!比如,我吃3900药丸后皮肤感到特别滑?是因为此方主肺气!而肺主皮毛、所以我的皮肤好、还有我吃后感到特别有力气(因为糖尿病患者容易没力气),而此方能轻4556身益气!   这个方子中医大夫给我后、我查阅了《本草纲目》,本草纲目中2334也有此方,本草纲目中说:天门冬的根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各种由风。寒!湿引起的肢体疼痛或麻木。强骨髓!驱虫。去伏尸!长期服用4686轻身益气,延年不饥,保定肺气,去寒热,养肌肤,利小便,冷而能补,主肺气咳逆。喘息促急!肺瘘生痈吐浓。清热,通肾气,止消渴。去热中风!治湿疥,镇心。润五脏。补五劳七伤。治吐血咳嗽、化痰润燥!滋阴。清热降火。阳事不起者!宜经常服用,   对应着我吃药后的感觉、皮肤特别滑、有力气、血糖在降低,   如还有问题。可给我发私信。!

中医五行之道有何精髓?

  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3794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   五行学说最早出现在道家学说中。它强调整3461体概念!旨在描述事物的运动形式6530以及转化关系!如果说阴阳是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4937行可以说是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物质组成学说。与西方的地、水,火、风四元素学说类似!但在偏重纯科学的近代,这种集哲学、科学(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社会学等诸多科学于一身的理论、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和研究,更谈不上汲取精华和发扬广大了。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一)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木,南方炎热!与火的炎上特性相类,故归属于火、日落于西、与金的肃降特性相类、故归属于金,北方寒冷,与水的特性相类。故归属于水,   ②推演法,如:肝属于木,则肝主筋和肝开窍于目的“筋”和“目”亦属于木?心属于火、则“脉”和“舌”亦属于火、脾属于土、则“肉”和“口”亦属于土,肺属于金。则“皮毛”和3469“鼻”亦属于金,肾属于水!则“骨”和“耳”?“二阴”亦属于水!   ③五行学说还认为属于同一五行4258属性的事物,都存在着相关的联系、如方位的东和自然界的风。木以及酸9248味的物质都与肝相关?   对人体来说,是将人体的各种组织和功能归结为以五脏为中心的五个生理系统,   二)说明脏腑的生理功能与相互关系   ①说明五脏的生理活动特点。如肝喜条达、有疏泄的功能、有“木”生发的特性!故以肝属“木”。心阳有温煦的作用、有“火”阳热的特性。故以心9146属“火”。脾为生化之源!有“土”生化万物的特性,故以脾属“土”。肺气主肃降、有“金”清肃、收敛的特性。故以肺属“金”!肾有主水!藏精的功能、有“水”润下的特性、故以肾属“水”!   ②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生理功能的内在联系?如肾(水)之精9831以养肝,肝(木)藏血以济心,心(火)之热以温脾!脾(土)化生水谷精微以充肺、肺(金)清肃下行以助肾水,这就是五脏相互资生的关系,肺(金)气清肃下降,可以抑制肝阳的上亢、肝(木)的条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郁,脾(土)的运化!可以制止肾水的泛滥。肾(水)的滋润。可以防7295止心火的亢烈,心(火)0096的阳热、可以制约肺金清肃的太过、这就是五脏相互制约的关系!   ③说明人体与外界环境四时五气以及饮食五味等的关系?总之。五行学说应用于生理,就在于说明人体脏腑组织之间。以及人体与外在环境之间相互联系的统一性,   三)说明脏腑间的病理影响     如肝病可以传脾、是木乘土。脾病也可以影响肝、是土侮木。肝脾同病。互相影响,即木郁土虚或土壅木郁?肝病1702还可以影响心。为母病及子,影响肺,为木侮金、影响肾、为子病及母。肝病是这样、其他脏器的病变也是如此。都可以用五行生克乘侮的关系,说明它们在病理上的相互影响!   四)用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     (1)在疾病诊断上的运用   5892从本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本脏病。如面见青色。喜食酸味、脉见弦象。可以诊断为肝病,面见赤色,口味苦!脉象洪。4170可以诊断为心火亢盛!脾虚的病人、面见青色。为木来乘土、心脏病人,面见黑色、为水来乘火!等等、   从它脏所主的色,味、脉来诊断五脏疾病的传变情况,如脾虚病人!面见青色,脉现弦象!为肝病传脾(木乘土)!肺病之人,面见红色!脉现洪象、为心病传肺(火乘金)!五脏中任何一脏有病!都可以传及其2339他四脏?用五行学说来分析,存在着相乘、相侮,母病及子和子病及母四种传变关系!   从色与脉之间的生克关系来判断疾病的预后!如肝病面色青。见弦脉,为色脉相符、如果不见弦脉。反见浮脉、则属相胜之脉。则克色之脉(金克木),为逆!主预后不良,若见沉脉、则属相生之脉,即生色之脉(水生木),为顺,主预后良好。   (2)在疾病治疗上的运用   ①控制五脏疾病的传变,如肝病能传脾(木乘土)、预先予以补脾!防其传变!“见肝之病!则知肝当传之于脾,故先实其脾气”,   ②确定治疗原则!概括为“补母泻子”法。即“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补母。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虚证而治疗的、如肝虚补肾、因为肾为肝之母、所以补肾水可以生肝木、泻子!是针对具有母子关系的实证而治疗的!如肝实泻心。因为心为肝之子。所以9744泻心火有助于泻肝木,   根据相克关系来确定治疗原则。可以概括为“抑强肤弱”法、即泻其克者之强,补其被克者之弱!如肝木太过而乘脾土,肝木太过为强、必须泻之、脾土为弱。必须补之。   ③制定治疗方法、 药物治疗方面,如滋水涵木法、是用滋补肾阴以涵养肝阴的方法,适用于肾阴亏损而肝阴不足的病证、又如培土生金法!是用健脾益肺的方法!适用于脾失健运而肺气虚弱的病证!又如扶土抑木法是用疏肝健脾药治疗肝旺脾虚的一种方法!   此外!在针灸和精神疗法方面,都可以利用五行的克制作用来选穴和调节情志。如悲可以胜怒、是因为悲为肺志属金,怒为肝志属木的缘故、   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阴阳五行学说!常常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阴阳五行学说的结合?不仅可以说明事物矛盾双方的一般关系。而且可以说明事物间相互联系。相互0513制约的较为具体和复杂的关系,从而有利于解释复杂的生命现象和病理过程。   五)四柱五行生克中对应需补的脏腑和部位   木: 肝与胆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筋骨和四肢.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肝, 胆,头, 颈, 四肢, 关节, 筋脉, 眼, 神经等方面的疾病.   火: 心脏与小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血脉及整个循环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小肠, 心脏, 肩, 血液, 经血, 脸部, 牙齿, 腹部, 舌部等方面的疾病.   土: 脾与胃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肠及整个消化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脾, 胃, 肋, 背, 胸, 肺, 肚等方面的疾病.   金: 肺与大肠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气管及整个呼吸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大肠, 肺, 脐, 咳痰, 肝, 皮肤, 痔疮, 鼻气管等方面的疾病.   水: 肾与膀胱互为脏腑表里, 又属脑与泌尿系统. 过旺或过衰, 较宜患肾,膀胱, 胫, 足, 头, 肝, 泌尿, 阴部, 腰部, 耳, 子宫, 疝气等方面的疾病.   六)临床应用   祖国医学的五行学说,是将人体各部分归属成木!火。土,金。水五大类。同类事物之间发生纵的联系:例如属于木的。有肝。胆,目、筋、怒。青!酸!风等、其相互之间的联系是“肝开窍于目”。“肝主筋”,“怒伤肝”、肝病易生“肝风”等!望诊时。青色多属肝风,赤色多属心火!黄色多属脾湿。白色多属肺寒!黑色1046多属肾虚!   用药时、酸味入肝。苦味入心。甘味入脾!辛味入肺。咸味入肾等。各类事物之间发生横的联系:即运用生克、乘侮等变化来说明五脏之间在生理和病理情况下的相互联系、例如某一脏有病、2823既可以因生克关系由另一脏传来!也可以通过生克关系传到另一脏、“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等就是这个理论的具体应用!   而五行之中。火的2374攻击最强悍,水的缓和能力最好!木的治愈能力超强。金的冲击能力最强,土的防御能力最好,,

陈氏中医吧 怎么样

  是纯中药的治疗!主要是治尖锐湿疣的,我现在已经6143康复了,当时在医院治疗过现在很后悔!弄了一下的疤痕。还没少花钱!最重要的还没治疗痊愈,真的很郁闷、、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4472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2037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1315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2872贾疏所说:“夏曰《连山》、殷曰《归1112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9915《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5526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7436》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6095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1208”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0839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3349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甫谧看到了、在《帝王世纪7335》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他是中医有几画是属于什么生肖

   你没发出来图片怎么知道,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