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风水堪舆

中医五行的五行指点

  属木的时令是春季,春天和风煦日!万物复苏!正是草木生发的时机!属木的器官是肝,胆、眼睛,属木的情志是怒、属木的8053味道是酸味,属木的食物是青色食品!工作过于辛苦时第一要维护的就是肝脏,因为肝是身体里集中藏血的器官。你玩命工作它就得玩命储血!五行本来是按肝→心→脾→肺→肾这个方向相生的。肝过劳虚弱!心。脾。肺、肾都进入波及范围!而且过劳积累的怒气也会伤肝。所以加班时的零食不妨准备一些酸味的!比如话梅,如果木系某个器官感觉不舒服,可以多吃一些属木的青色食物、它们对应人体的肝脏及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维生素及纤维素!能协助器官7085加速排出体内的毒素?推荐食物:白菜,包心菜和菠菜等各式叶菜 属金的时令是秋季。秋天西风萧瑟,万物凋敝、符合金性、属金的器官是肺、大肠、鼻,属金的情志是悲。属金的味道是辛味、属金的食物是白色食品!秋天最应该保养的是肺?最容易出现的病痛是咳嗽、这是五行中的精神影响、秋天帽落西风。草木开始枯萎!很容易让人感时伤月、心情抑郁!悲属金、跟肺同源,过度悲伤就会造成肺损伤!金系食物对应的主要是肺脏!大多是白色食物、它们性情偏平、凉、能健肺爽声!还能促进肠胃蠕动,强化新陈代谢。让肌肤充满弹性与光泽,推荐食1839物:洋葱、大蒜,梨、白萝卜、山药,杏仁。百合,银耳 属火的8092时令是夏季。夏季万物茂盛!气候炎热。如同播火!属火的器官是心,小肠。舌。属火的情志是喜?属火的味道是苦味?属火的食物是赤色食品,夏天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心属火。火性很热9395而且向上蔓延,这时候容易上火,心绪不宁,心跳加快、给心脏增加负担、所以夏季最重3115要的是养心!除了多吃养心食物之外!根据五行相克原理、肾克制心火。冬季好好补养肾气是个有远见的方法、养心最好吃些赤色食物!通常这种颜色给人的感觉就是温!热。它们对应3818的是同为红色的血液及负责血液循环的心脏。气色不佳、四肢冰冷的虚寒体质人更可以多吃一些!推荐食物:红豆,红枣!胡萝卜,红辣椒。西红柿 属水的时令是冬季,冬季万物蜇藏!冷气袭人。冰封大地、与水性相合。属水的器官是肾,膀胱!耳、属水的情志是恐,属水的味道是咸味,属水的食物是黑色食物。外餐8803过多会伤肾?这可是我们最在意的器官,大厨做饭共同的特点就是油大盐大!这样更下饭更香!可是咸味属水。和肾一族、2590适量是有益的、过度是糟糕的,0411如果同时面色发黑、确实肾脏不妙。此时5651最应该多吃黑色食物,这些食物对应的是肾脏及骨骼。经常吃能帮助和肾?膀胱,骨骼关系密切的新陈代谢正常。使多余水分不至于积存在体内造成体表水肿,有强壮骨骼的作用、推荐食物:黑豆、黑芝麻!蓝莓。香菇!黑枣,桂圆!乌梅 属土的时令是长夏!这是指在夏天中干热过去。开始下雨的一段时间,此时暑热多湿。正是万物蔬果生长的时期、与土性相应!8680属土的器官是脾,胃,口!属土的情志是思,属土的味道是甘味。属土的食物是黄色食品,长夏多雨。是一年中最湿的时期!湿气过多会伤害脾胃,脾胃受伤影响食欲。所以盛夏季节我们总是没有胃口!这时候在饮食上就要“多2918甘多苦”,多吃甜2688的食物能补充脾气、按五行来讲、属火的心滋养属土的脾、多吃苦味强心的结果也是健脾、土系器官出现问题。对应的是黄色食物、脾、胃在人体中扮演着养分供给者的角色,它们调理好了!气血才会旺盛,推荐食物:橙!南瓜!玉米、黄豆,甘薯、

中医与五行

  你好;   五行学说   一,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动变化.五行学说是以五种物质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吕氏春秋》的五脏与五行的关系为脾,肺!心、肝!肾、仅肾相应.   五行学说是朴素的系统论:   1 整体观念: 由组成部分以一定的联系方式构成.   2 认识各个组成部分,它们的联系方式和结构关系,才能把握系统的整体.   3 整体系统的存在不能脱离一定的周围环境及 动态平衡.   五行学说的整体观:   五行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五运)   《灵枢 阴阳二十五人篇》: 天地之间,六合之内,不离於五, 人亦应之.   《素问 天元纪大论》: 五运阴阳者, 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   二!五行学说的主要内容   五行的属性   1,木的特性:生发,条达.凡具有 (曲直) 生长!升发,条畅。舒达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    属於木.   2,火的特性:(炎上) 炎热!向上.凡具有温热, 升腾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火.   3、土的特性:(稼穑) 长养!化6930育.凡具有生化,养育,受纳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於土   4、金的特性:(从革) 清肃、敛降.凡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或性质的事物、0057均属於金   5?水的特性:(润下) 滋润。下行.凡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属水   (二)事物的五行属性归类   1 归类方法:   1)取象比类:日出东方,与木相似;   南方炎热,与火相似;   中原肥沃,与土相似;   日落於西,与金相似;   北方寒冷,与水相似.   2)推演络绎:肝属木,故胆, 筋,爪, 目均属木.   2 对事物的五行归类: 24页.   五行 五畜 五谷 五臭   木 鸡 麦 矂   火 羊 黍 焦   土 牛 稷 香   金 马 稻 腥   水 猪 豆 腐   (三)五行的生克。制化规律   1、五行的相生(母子关系)   相生:某事物对另一事物具有促进!助长和滋生的作用叫相生.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六微旨大论: 君火之右, 退行一步, 相火治之;   复行一步, 土气治之; 复行一步,   金气治之; 复行一步, 水气治之;   复行一步, 木气治之; 复行一步,   君火治之.   火生土, 土生金, 金生水, 水生木, 木生火.,   按此次序永恒运动, 促进了事物的发展.   2!五行的相克(相胜关系)   相克:某事物对另一事物有制约,克9646服和抑制的作用叫相克.五行相克顺序是木克土、   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木能克土!而土能生金、金又能克木!从而使木不亢不衰。故滋养火、使火正常生化.   《宝命全形论》:   木得金而伐,火 得水而灭;   土得木而达,金得火而缺;   水得土而绝,万物尽然,不可胜竭.   金胜木,水胜火,木胜土,火胜金, 土胜水-五行相互克制的规律.   木   3。五行的制化   制:制约,克制 化:化生,变化   五行系统在正常状态下,通过相生相克的相8752互作用而产生的调节作用!叫做制化调节.   这种调节是双向的!保证了人体的协调平衡和自然的生态平衡.   根据五行学说,单从某一行,或仅认识某二行之间的关系是不够的.必须全面研究事物包括的五个方面及其相互关系,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运动规律.它体现了从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及其整体上把握事物的思想.   中医认为:凡具有相同五行结构的不同事物之间,会发生相通的联系.如《至真要大论》:五味入胃------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 入肾.   既不同行,又不同类的事物,也会发生相生相克的关系.如《藏气法时论》: 病在肝,愈於夏;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   即:"邪气之客於身也,以胜相加,至其所生而愈,至其所不胜而甚,至其於所生而持,自得其位而起".   以胜相加:如风淫伤脾,火淫伤肺.   至其所生而愈: 如肝病可愈於夏,因木生火.   至其所不胜而甚: 如肝病可甚於秋,因金克木.   至其於所生而持: 如肝病可稳定於冬, 因水生木.   自得其位而起: 如肝病可渐愈於春, 因木气自旺.   人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整体观的重要方面.   五行结构的动态平衡:   《阴阳应象大论》: 清阳上天,浊阴归地------生长收藏,终而复始.   《六节藏象论》:五运之始,如环无端.   《灵枢 营卫生成篇》: 营在脉中,卫在脉外,营周不休------阴阳相贯,如环无端.   《营气篇》: 终而复始,是谓天地之纪.循环运动是自然界的普通法则.   《类经图翼》: 造化之机,不可无生,亦不可无制.无生则发育无由,无制则亢而为害.   必须生中有制,制中有生,才能运行不息,相反相成.   亢则害, 承乃治.   五行的胜覆调节:   五行系统在反常情况下!通过相克关系而产生的调节作用!使人体恢复平衡。叫胜覆调节.   五行的生克,在外界因素的影响下,出现太过或不及的情况,使正常的生克关系遭到破坏,出现相乘,相侮的反常情况.   (四) 五行的相乘,相侮和母子相及   1 五行相乘:乘,凌也,即欺侮.   某行对所胜行的过度克制.   1)太过:如木气过盛--木乘土.   2)不及:如土气不足--土虚木乘.   相克:生理现象 相乘:病理现象   相乘:即相克太过.产生原因有:   1)被乘者本身不足。乘袭者乘其虚而凌其弱.如土不足。则木乘土.   2)乘袭者亢极、不受其它制约!强袭应制之行如木气亢极。不受金制、强力制土、使土气   受损.   2 五行相侮:侮,即欺凌.某行对所不胜一行的反向克制(反侮)   相乘 相侮   木侮金,金侮火,火侮水,水侮土,土侮木.   1)太过:某行过强,反向克制原来克它的行.   如木反侮金.   2)不及:某行过弱,受所胜行的反克.   如土侮木.   《六节藏象论》: 太过,则薄所不胜而乘所胜也.不及,则所胜妄行,而所生受病,所不胜   薄之也.   《五运行大论》: 气有馀,则制己所胜而侮所不胜.其不及,则己所不胜侮而乘之,己所   胜,轻而侮之.   以火为例   乘所胜:火气太过、过分克金.   侮所不胜: 火气太过, 反过来侮克己之水.   所不胜乘之: 火气不及,则水来乘火.   己所胜轻而侮之:火气不及, 金要反过来侮火.   所生受病:火气不及,受火所生的土也要发生病变.   凡由太过,不及引起的对"己所胜"的过度克制,称为"胜气".   《至真要大论》: 有胜之气,其必来复也".即胜气必然招致一种相反的力量,将其压抑下   去,称为"复气".   《   五常政大论》:不恒其德, 则所胜来复,政恒其理,则所胜同化.   德,指五行正常的功能属性. 五行中如出现太过而乘袭己所胜者,胜己者必来报复,使之平复.当太过之气恢复正常,所胜者与被胜者就会协调而同化.   《气交变大论》: 胜负盛衰不能相多也,往来小大不能相过也,用之升降不能相无也,各从   其动而复之耳.   《五常政大论》: 微者复微, 甚者复甚,气之常也.   即报复的轻重,由过度克伐的大小而定.胜气重, 复气也重;胜气轻,复气也轻,这是五行运动的一条法则.气交变大论云:五运之政,犹权衡也.高者抑之,下者举之,化者应之,变者复之.此生长化成收藏之理,气之常也.胜复调节的意义是恢复平衡.   火气太过,过分克金。则金气偏衰不能制木,引起木气偏胜而加剧克土,土气受制则减弱克水之力。於是水便旺盛,将太过的火气克伐下去,使恢复正常.   火气不足、将受到水的过分克制.但火衰不能制金?引起金气偏盛. 金气盛则加强制木,使木衰无以制土。从而引发土气胜以制水.水衰则制火力量减弱!使不足的火气得以恢复.   五行包括两套自行调节机制,一为正常的相生相胜,一为反常的胜之与复.   3 五行母子相及:即连累   母病及子:   如水不足,无力生木,则木 乾枯.结果水竭木枯,母子俱衰.   子病及母:   如火太旺,导致木不足;木 不足则生火无力,火势亦衰 .结果是子耗母太过,母子皆不   足.   1、相生关系传变:   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五行生克引起的病变   1、相生关系传变:   1)母病及子(水不涵木).   2)子病犯母(即子盗母气。如心火旺导致肝火旺).   2!乘侮关系传变:   1)相乘传变––相克太过、如木亢乘土.   2)相侮传变––9309反克为害!如木火刑金.   三 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   (一) 说明五脏的生理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1 说明生理功能:   肝:疏通气血,调畅情志(木性生长,升发,喜条达).   心:心阳温煦,血得热则行(火性温热).   脾:运化水谷,化生精微,气血生化之源(土生万物).   肺:肃降(金性清肃收敛).   肾:藏精,主水(水性滋润,下行,闭藏).   五脏   肝 东方 风 木 酸 筋 目   心 南方 热 火 苦 脉 舌   脾 中央 湿 土 甘 肉 口   肺 西方 燥 金 辛 皮毛 鼻   肾 北方 寒 水 咸 骨 耳   2 说明五脏之间的相互关系   1)相生:木生火: 肝藏血以济心.   火生土: 心阳温煦脾土以助运化.   土生金: 脾气散精,上归於肺.   金生水: 肺气清肃下行,通调水   道以助肾水.   水生木:肾藏精以滋养肝血.   2)相克:木克土:肝木条达则疏泄脾的壅滞.   火克金:心火温煦有助肺气宣发.   土克水:脾运水湿可助防肾水泛滥.   金克木:肺气清肃下行可抑肝气过度升发.   水克火:肾水滋润以制约心火.   相生 + 相克 = 制化   (二) 说明五脏病变的相互影响   1 相生关系的传变:   1)母病及子:   肾病及肝,水不涵木--肾水不足,不能涵养肝木,形成肝肾阴虚,肝阳上亢.   2)子病及母:   心血不足,累及肝血亏--心肝血虚.   心火旺盛,引动肝火--心肝火旺.   2 相克关系的传变:   1) 相乘:(1)一脏过盛,过分克伐被克之脏.如木旺乘土,即肝气过旺,影响脾的运化.   (2)一脏过弱,不能耐受克制,因而出现克伐太过,如土虚木乘.   2)相侮:   (1)太过:暴怒而致肝火亢盛,对肺反向克制--木火刑金.   (2)不及:脾土虚衰,不能制约肾水,出现全身浮肿--土虚水侮.   母病及子,病情较轻;   子病及母,病情较重.   相乘传变,病情较重;   相侮传变,病情较轻.   (三)用於疾病的诊断   1 指导四诊:   面青,喜酸,脉弦----肝病.   面赤,口苦,脉洪数----心火亢盛.   脾虚病人的面色青, 为木乘土.   心病病人的面色黑, 为水乘火.   2 推断病情   1)主色(五脏本色)胜客色(应时之色),病为逆.   客色胜主色,病为顺.   2) 色脉相符为顺,色脉不相符为逆.   (四)用於疾病的治疗   1 指导脏腑用药   青色,酸味的药入肝,如山茱萸味酸入肝,补肝.   赤色,苦味的药入心,如朱砂色赤入心,镇心安神;黄连味苦入心,泻心火.   黄色,甜味的药入脾,如白术色黄味甘,补脾气.   白色,辛味的药入肺,如石膏色白味辛,清肺热.   黑色,咸味的药入肾,如生地色黑,滋养肾阴.   2 控制疾病传变:   见肝之病,知当传脾,当先实脾.   3 确定治则,治法:   1)根据相生规律   (1)确定治则:   补母:如肝阴不足可补肾.   泻子:如肝火盛可泻心火.   (2) 确定治法:   如滋水涵木--滋肾阴以养肝阴.   益火补土--温肾阳以补脾阳.   培土生金--通过健脾来补肺气   金水相生--补肺(或肾)阴以滋肾阴(或肺).   2)根据相克规律   (1)确定治则:   抑强:用於太过引起的相乘和相侮.如   木旺乘土:治宜疏肝.   土壅木郁(土气太过侮木):治宜运脾.   扶弱:用於不及引起的相乘和相侮.   土虚木乘(贼):脾胃太虚,引起肝脾不和.   土虚水侮:脾胃太虚,引起肾水反克.   (2)确定治法:   抑木平土:即疏肝健脾,用於木旺乘土或土虚木乘.   培土制水:用於脾虚不运,水湿泛滥的水肿胀满.   佐金平木:用於肺虚无力制肝而肝旺者.   泻南补北:即泻心火,补肾水.用於肾阴不足,心火偏旺.   精神疗法:   怒伤肝,悲(肺金)胜怒;   喜伤心,恐(肾水)胜喜;   思伤脾,怒(肝木)胜思;   忧伤肺,喜(心火)胜忧;   恐伤肾,思(脾土)胜恐.   参考资料:[,

中医和哲学的五行关系

  第一、中医五行:     五行,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类机制!它是用来阐释事物之间相互关系的抽象概念,具有广泛的涵义,并非仅指五种具体物质本身、五行学说是以五种机制的功能属性来归纳事物或现象的属性!并以五者之间的相互滋生。相互制约来论述和推演事物或现象之间的相互关系及运动变化规律!   五脏中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   凡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   具有温热,升腾作用或性质的机制,均归属于火。   具有承载!生化!受纳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土!   具有清洁!肃降!收敛作用的机制。均归属于金!   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机制。均归属于水。   五行学说用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关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中维持协调平衡的。    这一学说在中医学的应用,主要是以五行的特性来分析研究机体的脏腑、经络!生理功能的五行属性和相互关系!以及阐释它们在病理情况下的相互影响,   因此,五行学说在中医学中既用作在理论上的阐释、又具有指导临床4778的实际意义!   自古以来。中国先贤把五行理论巧妙地运用于医学领域、以五行辩证的生克关系来认识。解释生理现象,尽力适应内部自然规律以养生,努力掌握人体运行机制以防病,治病。取得了无比丰富的经验和成果、     第二、哲学的五行关系: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   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原始的普通系统论.、

中医五行是指什么?

  中医中的五行指木火土金水,对应的脏器是:   肝归属于木,心归属于火!脾归属于土!肺归属于金、肾归属于水   再详细些就是:木—肝。胆、 目、(怒, )酸。筋   火—心。小肠。舌,(喜、 )苦,脉   土—脾!胃! 口。(思。 )甘。肉   金—肺,大肠,鼻,(悲,忧。)辛。皮   水—肾!膀胱!耳!(恐,惊,)咸、骨六腑中的三焦为孤腑所以不入五行,

“中医”,何谓“中医”?

  中医   中国是医药文化发祥最早的国家之一、从文明的曙光在天幕上耀映亚细亚大地之时、遍及神州大地的簇簇史前文化篝火!由点到面联接起来!形成燎原之势、逐渐的融化在文明时代的光华之中中医”是个专用名词。它的9257“中”字显然是为了区别“西医”的“西”字。因此、大家理解的“中医”是指传统中国医学或2717中国大夫,不过认真求实地考证一下、这个“中医”之“中”!本来的意思根本就不是指中国呢,   何以为证。“中医”一说、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的“有病不冶!2886常得中医”句?早在距今二千多年前的西汉时代就有了“中医”一词、那时西医还不成系统,更没传入中国(西医传入中国是在西汉以后又过了一千七百年的明末),西汉人连西医为何物都不知道,怎可8407能为区别“西医”!而称中国的医学医术为“中医”呢,   西汉开始有“中医”的说法。若“中”不指中国?究竟何意呢。中国最早认识尤物的思想基础、来源于《易经》、将世界一切事物均纳入阴阳的轨道、对2899后世的哲学,社会。堪舆。天文!地理!医学……都具有重要和直接的影响,因此中国古代的医学理论认为。人体的阴阳保持中和才会取得平衡不会生病!若阴阳失衡,则疾病必来!中3968医大夫有“持中守一而医百病”的说法。意即身体若无阳燥,又不阴虚、一直3733保持中和之气?会百病全无,所以“尚中”和“中和”是中医之“中”的真正含意,   当然。今日“中医”一词指中国的医学。但是。若理解了“中和”之意!会明白大夫为何常说滋阴!补阳!调理……   !从此!中国医药学的文明史开始了。   中国五千年的有文字可考医学史,由于东方文化发展的特色形成的中国独特理论框架,及近现代西方科学的撞击及西医的传入,出现两个分明的层次!在东西方医学交汇中呈现复杂多态的状态!   夏商西周时期医巫并存。在卜筮史料中记载了大量的医药卫生的内容、形成了医学的雏形,   春秋战国之际,是中国整个学术界百家争鸣,百花齐放时期、医巫分离。医学具有更显明的科学性!实用性和理性!占据了医疗卫生事业的主导地位!临床医学的分科已现端倪、趋于专业化!   秦汉时,以伤寒、杂病和外科为最突出的临床医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这是中国医学史上的第一次高峰,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中国社会长期处于动乱割据的状态。医药学在脉学、针灸学!药物方剂,伤科,养生保健中外交流等各方面取得了成绩?为医学的全面发展积累了经验、   隋唐时期!国家重归统一!国力强盛。文化繁荣。形成了一种空前辉7134宏气势、中国医学在这一时期得到了全面的发展、医学家们在各自的研究领域获得了更为丰富的成果,这是中国医学发展史上第二次高峰。   两宋是中医药学发展的重要时期!政府的重视在医药发展上发挥着更加重要的作用。北宋政府组织人员编纂方书和本草,设立校正医书局!铸造针灸铜人,改革医学教育。设立惠民局、和剂局,安剂坊。养济院!福田院等等!有力的促进了医药卫主之进步!   辽!夏、金、元与两宋王朝并立以至元灭宋统一全国、这是北方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大融合时期,是中国医学史上学派争鸣!民族医学奋起的一个辉煌的时期,为多源一体化的中国传统医学注入了新的活力。呈现了蓬勃的生机,   明代。医药学发展出现革新趋势、在探传染病病因。创造人痘接种预防天花、中药学研究等进入新的层次,中外医药的交流范围已达亚,欧。非许多国家与地区,中学的输出!西学的东渐!使3072中外医学文化在交流接触中。互惠受益!   清代前。中期、医学趋于普及与升华发展的时期。王清任躬身于人体解剖、著有《医林改错》。反映了“中国医界大胆之革命论者”的开拓进取精神、   上述的这一切!是中国古代医学波澜壮阔的历史梗概!这样一脉相承!绵延数千年一直未曾中断的医药文化1318及文明。是世界医学史上所罕见的。中国古典医籍数量之大。名医辈出。人数之多。在同时期的世界范围内也不多见。中国传统医药学有着强有力的生命力。它随着时代的前进而发展!经过了与近代医药文化的撞击!对抗到结合、也注意从国外先进文化中吸取有用的东西,遂出现了中西汇通合纂的探索、传1941统医学在走向现代化,   近百年来、中国的现代医学。传统医学和中西医结合的格局将会对这百余年的中国近现代医学史作出客观的再现和评述,   中国医学史无论对于中国古代的医学研究、还是对近现代医学的研究!或是与各种不同体系医学的比较研究!对医。教。研和卫生管理等工作及学科都是不可缺少的。它涵盖面广,所涉及的时间,空间久远博大,不是其他学科所能代替的。   从2003年的非典型性肺炎。到现在流行的高致病性禽流感!我们都在等待下一个考验我们的疫情是什么!该如何面对,然而,在对SARS和禽流感的防治和治疗中间、人们发现有一样我们老祖宗传下来的东西发挥了关键性的作用、那就是中医!中医学有着中华民族固有的传统文化和哲学基础!它和国画,诗词!以至于《易经》、风水一样都属于中国文化体系,同时它又是一门和自然科学紧密结合的医学科学、   2003年4月7日、世界卫生组织专家考察广东省中医院后说!SARS患者接受中医治疗后缩短了发烧时间和住院时间!专家们还建议!如果能把中医参与治疗提升到常规治疗层面对世界其它地方防治SARS将会很有帮助。这大大鼓舞了中医界、也为这上千年的传统医学注入了一股实证的新鲜血液、   回顾中医的历史!可以上述到先秦时期。这是中国历史从原始社会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阶段,在这长达1800年的历史中、我们的祖先创造了一套完整的传统文化基础,其中夏商时期的甲骨文。殷商的青铜器都是人类文明的历史标志,也就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如阴阳,五行。周易。八卦等等。哲学体系影响下发展出了中医中药学!可以说中医拥有的这种深厚的文化积淀正是他与西方医学最重要的不同点。当人们开始懂得把从生活中学来的自救知识积累成一套医疗理论的时候,西方原始医学和中国原始医学对自然界的认识是一样的,有西方“医学之父”之称的希波格拉底指出!自然界由“四元素”组成即火!气、水,土产生万物的运动变化、在中国、成书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中间概述了天体运行的“阴阳”规律。和地上万物生成的“五行7221”规律表现为金,木、水,火,土五行的相生相克、这四元素和五行,显示出了这时期东西方医学的概念距离还不是很远,   “中医”二字最早见于《汉书·艺文志·经方》、其云:“以6021热益热。以寒增寒!不见于外。是所独失也。故谚云:有病不治,常得中医”,在这里中字念去声!中,“中医”这个名词真正出现得到鸦片战争前后!东印度公司的西医为区别中西医给中国医学起名中医。这个时候的中医的名称是为和西医做一个对比!到了1936年!国民党政府制定了《中医条例》正式法定了中医两个字。过去人们又叫中国医学为“汉医” “传统医”“国医”这些都是区别于西医而先后出现的!两千多年前。《汉书》里的那个中医概念!倒是体现了中国医学中的一个最高境界、    中医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就是致中和!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致中和。寒就要让热、热就要寒,结就要散。逸就要劳,劳就要逸!微者逆之。小的你就可以逆它!甚者从之,你不能逆它!你逆它你就崩溃了就没有了,上之下之。摩之浴之,薄之劫之。适事为故。恰到好处就好了!以平为期!以和为重!这就是它8226的一种最高境界?《中庸》一书中至关重要的哲学命题是“致中和”这一思想。《中庸》曰:“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说的是中和是世界万物存在的理想状态。通过各种方法达到这一理想状态就是致中和!天地就各得其所、万物便生长发育,可以说中医学所阐明的“阴阳和合”“阴平阳秘”生理机制正是儒家致中和思想的最佳体现!在这个终级目标下、中医是用精气学说,0890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这三大来自中国古典哲学的理论!来具体解释生命的秘密。   气在中国古代是人们对于自然现象的一种朴素认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的唯物观哲学家就认为气是构成世界的最基本物质。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由气的运动变化而产生的。这种朴素的认识被引进医学领域在中医学中逐渐形成了气的概念:气是构成人体的基本物质。气聚合在一起便形成了有机体,气散则形体灭亡,庄子说:“4575通天下一气耳”、全天下就是一个气。有了这个气就运动!就生生不息,就变化不止!没有这口气就完了!中国著名的近代著名的这个中医基础教授,内经教授、他说人就这一口气!6671这口气没有了这个人还在这什么都没有了!人这口气不走、这口气就在它就是活着,就你讲那个活体的、我们研究的就是有气的这个活体,有气的活体!精气学说是什么呢。就是说我们中国认为世界怎么来的。中国的哲学家认为气一元论,这个地球这个世界是气来的呀!在上就是为气、在下则为形,就是地,这就是气。然后呢你象在《春秋繁露》里董仲书说的:“元气者、始也”!万物之始也、有了这口元气什么都开始运动了!0926没有这口元气!就没有,就好像上帝的推动力就像牛顿找上帝第一个推动这个地球一样,这就是大家都在找一个解释这个世界、而中医恰恰它可理解是这个世界,阴,阳!何谓阴阳,我们的祖先认为宇宙间一切能量,运动方式。空间方位。时间序列、事物的性质。以及聚万物之灵的气等等都可以用阴阳来概括、阴阳是一切事物辩证对立的两方面、《黄帝内经·素问》中提8397出:“察色按脉 先别阴阳”,中医讲求阴阳平衡以致中、致和!在《易传》里。就是我们讲的《十翼》。《易传》里说了:“一阴一阳,之为道”。阴阳、万物之始也、有了阴和阳,才有了万物之始。老子2832:“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就是有了阴阳还有了气才有了万物,这就是我们讲阴阳的观念。   西医和中医呢它也有这种类似!相类似的地方、中医讲阴阳平衡!西医讲什么。酸碱平衡。电解质紊乱在现在医院里是个2605很难治的病!这个人如果岁数大一点电解质紊乱了。抗菌素就不好用了,肺炎肯定就死了。要了命了。酸中毒!碱中毒!一到酸碱中毒。我们很多医生就头疼,不好调整!你用点碳酸氢纳去也不好用、你给他用点酸、也不好用、那么西医它是怎么来认识酸碱平衡的呢,它认为这个人的人体!它的这个钾离子和氯离子、各有156毫克单位!它要寻求这个平衡,就叫酸碱平衡!就是PH值平衡、然后呢!它经常在变换!变化时候它就有一个缓冲对,它有三个缓冲对。它有最弱的是氨基酸缓冲对?磷酸缓冲对,碳酸缓冲对。这三个缓冲对是什么呢,就是来纠正这个淤值,你比如酸高一点!它可以调整调整,碱高一点、它也可以调整调整、它是个调节器!当你太厉害了!这三个调节器就无效了!无效5623了就出现电解质紊乱、它也在追求阴阳平衡、它认为如果调整不好、出现电解质紊乱的人就叫0379做酸中毒或者碱中毒的,用中医话。就是阴阳不平衡。它是怎么不平衡。钾钠离子不平衡。高钾的病人就很危险。低钾的病人也很危险!高钾的病人可以猝死!低钾的病人也可以猝死。所以在这一点上,你就说西医就是在讲阴阳、不是。它也不是在讲阴阳、它是讲一个内环境的稳定。这个内环境的稳定、和你讲的这个中医的这个“中”字!这个思想是完0085全一致的!如果真正认识到中医,是在讲究一个人体内环境稳定的医学体系。西医就可以接受,我们从这个角度切入中西医结合。去和西医对话!就好多了!就好多了。   2006年2月中国文化部公布第一批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国家申请项目,中医药作为中华民族在与疾病做斗争的漫长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原创性学科名列其中,根据规定,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必须具备三个基本条件:具有历史文化科学价值!处于濒危状态,有完整的保护计划,而是否处于濒临灭绝的境地是最关键的一条……   中医是在绝对性世界观和虚无轮回人生观基础上综合考虑人类生理、心理、行为、外界物理运动后对人类生理,心理!行为的非统一现象进行修正统一的综合性方法论!其世界观是深刻的,本质的,其人生观是超越生死的、起方法论是公正、公平、合天道的、!

中医五行归属举列表中古代的五音是指?

  角!微、宫!商、羽 分别对应木、火。土,金,水,   五行相生的顺序是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   五行相克的顺序是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   角!微,宫!商。羽按音调从低到高应该是宫商角徵羽。相当于现在的do,re,mi,sol,la!、

中医讲的五行金木水火土都对应哪些脏腑?并相互有什么关系呢?

  五行 盯 木 火 土 金 水 五 脏 肝 心 脾 肺 肾 五 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

.根据五行相生规律确定的治法有哪些?中医基础理论题的答案

  这问题好、友友。把五行相生。克、乘、悔规则用于辩证治病。是中医学的一个中心内容!起主导作用。如:心属火!肺属金、肝属木。脾属土,肾属水。明白五行与五脏配置了就易懂!若证为心火旺,属虚火的!治疗上应补心火外。要以壮肝木以生心火。平肾水以阻抑心火为辅助治疗!若属实火!治疗上除应平心火外、要以6033补肾水以抑心火。平肝木以止生火之源为辅助治疗。这样病情会好得快些。其余的同9193个原理。中医学博大精妙、好好学习。!

中医的五行 五脏 五季 五气是什么?

  五行:木!火。土、金,水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季:春,夏。长夏(农历六月)!秋。冬   五气:两种说法——   《素问,五运行》:柔、息、充,成、坚    《素问、五常政》: 端!高!平、洁、明,

风水,面相,星座等算不算伪科学

  西方星座把戏仅仅是一种饭后茶余消遣工具而已其科学性不太高(仅看一个固定点而且均是看表明迹象)中国的风水和面相学其科学性还是相当高的这已被很多科学家和其它行业的专家所认可甚至接受运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