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风水堪舆

求一篇关于中医阴阳五行学说的理解和看法

  大道至简系阴阳 、而后分五行。你要先学简单的。最高层这东西是自己悟来的,你知道人体心肝脾在哪么!怎么走经的么、网上找找倪海厦的黄帝内经、看看4767通俗点的吧,别孟浪!,

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1971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9422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的五行指什么

  人体来说五行为心肝脾肺肾。季节来说是:春夏秋冬长夏、元素来说:金木水火土。8921方位是:东南西北中。

五行:木木 土土 土木 火木怎么理解

  木火土金水是相生的顺序、是好事   此外,五行还有相克。乘,侮的顺序,就不好了、   水金是相克的顺序   木土是相乘   土木是相侮   火土是相生,

我知道你很优秀,但我掐指一算,你五行缺我这话怎么理解?

  请问缺我。你是金木水火土中的那位啊,

明月的明,在五行中按字形理解的话是什么属性?

   明字五行属火!!

水经四布,五行并行怎么理解

  此句出自《素问•经脉别论》!水经四布、五行并行的理解,大致是说、人身以水占多数。血管!经络遍布全身!(水又是人的先天之本。无论身体调理还是治病)。要特别注重!但因为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五脏六府 的)五行都是同时起作用而且是互相影响的。所以必须综合考虑,   也就是描述人体的普遍联系、提醒(对身体的调理)既要考虑重点也不可偏颇!所谓难以言表!只可意会。陋见。还请笑纳。,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这句话怎么理解,何谓三界

  先说“跳出三界外”、佛教中讲的三界(trayo dhatavah):欲界,色界。无色界,是名三界。对于学佛之人,唯有出三界!才能三业清净。烦恼诸垢、皆已净尽。   三界中的欲界(梵语kama-dhatu)。共有六天。自人畜所居的四大洲!下3730至无间地狱皆属之,此六欲天有饮食之欲、男女之欲。乃至五欲之乐,欲解脱欲界之境?必须从饮食,男女,乃0453至五欲之乐净化之,才能出欲界天!   三界中的色界(梵语rupa-dhatu),共有十八天。亦称四禅天,初禅有三天,二禅有三天!三禅有三天、四禅有九天!色界天没有饮食之欲。男女之欲,仅是禅定暂时伏住!没有女人之相。唯有男身。尚有宫殿。亦有现象界、禅悦为食。欲解脱色界十八天之生死,必须观色相皆空性、了知诸5926法本空,幻化而有!不应著迷色相之法,才能出离色界天。  4123 三界中的无色界(梵语arupya-dhatu)!是连色3216相俱无!但住心识于深妙禅定、这是无色界众生所住的世界,共有四空天,欲出离空天之生死!必须了知心意识当体即空、非住心!非非住心!不即不离,见达自性!当下即可出离无色界天,   再说“不在五行中”、“五行”原5017是中国古代的哲学概念?指构造物质世界的五大元素: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不但有各自的本质特征。而且相互之间有生成?克制等联系。从而构成了万物及其运动变化!据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编写的《俗语佛源》解释,“超出三界外”就是超出生死轮回,“不在五行中”就是不受物质的障碍。俗语“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指超凡脱俗。不受世俗的污染和拘束,如《封神演义》第二六回:“妹妹既系出家,原是‘超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岂得以世俗男女分别而论。”、

历史上研究“五行学说”的高手有哪几位?

  最早的7807五行说雏形,可追溯到《尚书》?《黄帝内经素问》将之引入中医药学!因此五行高手多出自儒道二门以及中医领域、确切的五行高手有:“五德9736终始说”的创始人。阴阳家代表人物的邹衍(约前324年-约前250年)、他阐发“五行”为“五德”,用以解释王朝的气运变化!并大大完善了五行学说,使之成为与数术乃至哲学紧密相关的理论!东汉末年经学大师郑玄。在整理阐发儒家经典的过程中!进一步使五行说与儒家理论相结合。促进了五行说发展、东晋道教学者。著名炼丹家!医药学家,“抱朴子”葛洪(284~364或343)!大量运用五行学说解释各种化学变化。丹方药理和生理现象。在医药学上发展了五行学说。矗代著名医学家朱丹溪(1281~1358年)!全面发展以五行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医理论,为五行说的实际运用做出重大贡献。等等,。

五行学说最早产生是哪个朝代?盛行又是哪个朝代?

  楼下讲的不对周代才出来的盛行于春秋战国 《尚书·洪范》记述的是周武王与箕子的对话!其中谈到:“五行:一曰水。二曰火!三曰木。四曰金,五曰土。水曰润下,火曰炎上!木曰曲直!金曰从革、土爰稼穑!润下作咸、炎上作苦,曲直作酸!从革作辛!稼穑作甘。”传统认为《尚书·3221洪范》!《尚书·甘誓》是西周作品! 疑古派因为战国前著作中“五行”出现的很少,就认定战国前出现“五行”的作品必是后人伪作,这种论证是不妥当的!聂文涛指出!《左传》所说“五材”是五行思想的应用或延伸、而不是“五行”理论的发端。“材”在春秋时期没有3811“行”的含义,《左传》:“天生五材、民并用之,废一不可”,表明“五行”理论已经具有很大影响! 可以肯定,至少在战国晚期存在五行相胜(克)相生的思想!且已把胜(克)。生4955的次序固定下来!形成了事物之间矛盾!统一的模式。体现1463了事物内部的结构关系以及整体把握的思想!因为就在这个时期,《内经》把五行学说应用于医学!这对研究和整理古代人民积累的大量临床经验。形成中医特有的理论体系!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