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风水堪舆

太乙五行拳的介绍

  9998太乙五行拳原名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汉族传统拳术之一,属于武当武术、太乙五行拳以五行生克之理为依据! 以养气健身、制敌自卫为旨归。讲究尚意不尚力、贵化劲而不硬抗。辨位于0613分寸毫厘,制敌于擒扑封闭。动静自如。心息相依、水流云绕、莫测端倪、。

太乙五行拳的来源

  武当太乙五行拳(原名全称为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或五行擒扑手)。系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丹士张三丰“太0507极十三式”,并上溯汉末名医华佗“五禽戏”。及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炼而成,1929年。时年24岁的爱新觉罗·溥寰(汉名金子弢)?居紫霄宫七月余!无意间窥道李合林道长演练太乙五行拳!并欲学之,由4627于道规戒律、李道长断然不允!但金子弢先生心诚意真,焚香拜师!并跪于玄武真帝塑像前发誓学成后永不传人、终于感动了紫霄道长李合林,学得此拳、并练拳一生。悟得真谛,1980年和1981年,全国武术观摩大会上,浙江代表队金子弢先生两度演练此拳术于太原和沈阳。始公诸于众,引起武术界广泛注意、深得好评!为9656了挖掘整理,研究和普及此项套路。武汉市体委成立了整理小组。并邀请金子弢先生到汉讲学!在此期间!由丹江口市体委特邀金老几度上武当山、拜访王教化道长。阔论武当拳并办班传授。由赵剑英等人学得此拳!金老兴奋之余感慨万千,并赋诗一首“重登玄岳紫霄宫、回忆往事如朦胧、五十二年沧桑泪!今日已成残朽翁、太乙五行归贡献。后继有人继前宗!重振武当功夫。胜似黄山不老松”! 以静为基。以柔为形,神足而意远以静制动、以柔克刚!尚意不尚力9063动中求静。静中求动,重意不重形意气劲形、心息相随、化劲不硬抗辩位于尺寸毫厘,制动于擒扑封闭 桩式沉稳!架势紧凑腰随胯转!肩胯相对两手环抱。脚走弧线绵软缠绕、走圆化柔动如蛇之行!柔似蚕作茧, 呼吸自然、周身放松、心静意专。神态精神,内外三合。节节贯通。任凭阴阳、身法中正,意到气到,气随意行,内外合一!神形兼备,奇经八脉!畅流全身。太乙五行!旨在养身! 武当太乙五行拳 (亦称武当太乙五行擒扑二十三式)!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此拳系明弘治(孝宗朱祐樘年间(1488-1504)),由武当山道教龙门第八代宗师张守性!根据武当张三丰《太极十三式》。并吸纳了汉末名医华陀《五禽戏》、道门流派中吐纳!导引。技击等融0105炼而成。在理论上太乙五行拳更偏重于阴阳五行理论!因而其套路方位!路线、讲究6241分阴阳五行?踩八卦!穿九宫的格局,在锻炼过程中尚意不尚力!贵化不贵抗。要求心意相依!处处走圆化柔!腰随胯转,身法中正不偏!步带弧形运行匀缓、动静自如、动如蛇之行!劲似蚕吐丝!以整体柔韧之劲,制人之动、克人之刚,这充分说明了太乙五行拳在养生保健和技击锻炼中有重要积极的意义和作用。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相生意味着相互资生,助长、即: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相克意味着相互制约。阻抑,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5535全凭其真气聚集体内,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松静安舒、周身协调。通畅气血、阴阳平衡!以意领行。导引经络。气贯全身!神形合一!它从整体上把握人体状态的锻炼调整,对神经系统和内脏器官状态的调整具有特效。 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柔化,以柔克刚、利于人们的心态!心理的调整、发挥正面性格?减少内向性格影响。增进人们身心的健康,武当太乙五行拳对于解除精神状态,提高精神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具有特殊的功效,武当太乙五行拳讲究保持舒畅的腹式深呼吸!促进3556内脏的蠕动?起到调整内脏,提高功能的作用。武当太乙五行拳能改善老年人的情绪!睡眠、性格、记忆力与动作稳定性。促进心脏功能、代谢功能的提高。有2664显著的抗衰老效果。对人群的微循环测试结果显示!武当太乙五行拳锻炼能使人体微循环状态得到改善! 发挥多学科的优势。深入进行武当太乙五行拳练习人群的科学测试、4547积极运用现代自然科学系统地、针对性地进行人群样本的生理,生化,病理。心理指标测试。研究其规律。揭示其内 在机制,研究中,要注2926重武当太乙五行拳对大脑功能,脑电,内分泌(如胸腺)。微循环!以及中医的经络!脉象,心理参数的测试和分析!把人体作为高度统一的微循环调控的整体系统!从发挥精神能动性的观点出发。探索经络。气血,呼吸方法的特殊作用、由此加强其强身,祛病功效的特2515有机制,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抗衰老!防治老年病的效果及其机制,针对老年人的特点,研究其4952对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骨质疏松、防止摔跌。延缓大脑退化的防治效果和相应机理、研究武当太乙五行拳对解除精神紧张的作用!针对成年人特点!研究其在减缓和解除精神紧张状态!提1577高健康水平,增强1959免疫功能、提高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方面的特殊功效和相应机理,增强免疫功能!平衡内分泌。内脏功能协调、能量代谢平衡、脑功能兴奋平衡,精神安详、心理平衡,反应灵敏!动作协调等、综上所述,通过对武当太乙五行拳的健身功效,拳术特点以及锻炼的主要方法进行了阐述!充分体现了武当太乙五行拳是武当武术的主要拳种之一,继承和发扬武当太乙五行拳要运用现代科技?更系统,更科学地为人类健康服务。中国古代先哲们从物质世界中抽象出水、火,木!金!土五种性能不同8998的物质!作为构成万物的元素。称为“五行”、进而,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来说明事物间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规律!太乙者。元气也!人之性命全凭其真气聚体!武当武术前辈们!正是以传统文化理论0901为基础?以阴阳、五行,八卦,九宫之类的理念、其一,以五行的形态。性能、方位为基准、将基本拳式组成五行系统,作为拳种各拳式的基本元素:如人体的前!后。左、右!中五个方位,将“进步、退步,左顾!右盼。中定”为五行,太乙五行拳从动作编排和动作路线上!紧扣五5283行之理!井井有序的穿行于九宫中,其二。以五行结合人体、常用的有以五行配五脏、内外五行相互联系、又与技击联系!“内五行要合,外五行要顺”、“心息相依,任其自然”。依其五行相生相克之数!调节阴阳平衡,正是人有阴阳,成于五行,以道理为指导,以养身为宗旨!以技击为末学!体现了道家“天人合一”的观点!意在追求自然、返朴归真,“以静为基、以柔为形”、养生与技击的有机结合就是太乙五行拳的基本指导思想、其三。以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规范拳术、太乙五行拳碾转绕环、环顾八方。分阴阳定五行、踩八卦!穿九宫、“使气力之所到、架势即随之。架势之所至!而气力即注之”,一招一势阴阳相渗、在八卦阵中千变万化,在太极圈和四方四隅变化,形成九宫穿游的格局,手是环抱式!脚走括弧式!腰随胯转。肩胯相对,旋胯拧膀、在方丈之0297地行云流水!劲势无穷。畅流不息、而元气按人体五行(循环)遍布之意,使内气流畅5998和聚集,有助于内功的形成。这种内外合一、天人合一的提炼和升华。此乃一曰养身健体。二曰御敌防身!是修炼之宗旨、。

太乙五行拳的主要措施

  根据练习太乙五行拳的实践出发、此拳的修炼不能一蹴而就。8162必须讲究方法,需要时间,循序渐进。不打好扎实的基本功、就难以达到健身祛病的效果、所以主要措施有以下几点、 太乙五行拳拳势柔和绵软、多缠绕动作。桩式稳沉、腰随胯转!两手环抱。脚走弧线,演练如蛇之行,运行似蚕作萤、架势紧凑。方丈之地即可演练,。

跪求!~五行拳套路详解

  预备势:无极势。设面南背北方向。 两脚并步站立、两臂自然垂于体侧,肘微曲(肘肋相距约一拳宽)。两手掌指自然分开呈八字掌,中指贴对裤缝、掌心朝里!虎口朝前,上体沉肩!平胸,直背,头部下颏内收,虚灵顶劲!眼平视正南(图1)、   起势:混元一气 旋转乾坤   ①两腿尖外展如“八”字形?宽与肩同。 继之两脚跟外转?与两肘尖上下相对!脚尖微向内扣如“八”字形、两脚呈开步站立,膝部微屈。郸体与双臂仍成上势不变(图2)。   ②两脚不动。两臂由体侧向前向上屈腕、徐徐提起。高与胸平。两臂屈肘呈圆弧形!两掌松垂。掌指朝下。掌心朝里,虎口相对。与胸同宽、眼平视前方(图3)。   ③紧接着!两肩向后松沉(即肩关7821节微向上提起约三分、复向后沉、使肩胛自然缩靠贴近)的同时!两掌上翻、坐腕!翘指、高与肩平!掌心朝前。拇指相对!0895两臂仍为圆弧形?眼平视前方(图4)、   8530④紧接着!两腿屈膝下蹲成马步的同时,两掌下按、掌心朝8489下(意在中指),虎口相对成圆、高与上腹平!两臂仍为圆弧形!眼平视前方(图5)!   ⑤紧接着!胯向左旋!两腿由马步转换成左弓步!上体随胯转向正东的同时!两臂仍呈圆弧8384形向左划弧摆动?两掌随之由八字掌变为扣指掌(劈空掌)、手腕内扣!中指相对,掌心朝下、高与腰平、眼平视前方(图6!7)、   ⑥紧接着!上体后坐、重心移至右腿成左虚步的同时!两肩后沉!两臂自前向后分开至身体两侧!两掌随之按至胯旁!手腕内扣,掌指斜朝前方、掌心朝下!面朝正东、眼平视前方(图8),   ⑦⑧动作与⑤⑥相同、惟左右方向相反9592(图9,10。11)。   ⑨紧接着、胯向左旋!两腿成半马步,上体随胯转向西南的同时、两臂仍呈上动姿势!随胯向左转动、两掌仍按于两胯旁、掌心朝下。眼平9438视西南(图12)!   ⑩动作与⑨相同!惟左右相反、眼平视正南(图13)、     一  白猿出洞 双峰拜日   ①承上式!胯稍向左旋。左脚向后。向右脚内侧作括弧式收步、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左丁步的同时!两臂不动。两掌由扣指掌变八字掌!在胯旁以腕为轴向后旋转上翻,掌心朝上!掌指对胯。上体随胯右旋,遂仍转向东南,眼平视正南(图14)!   ②紧接着。右腿伸直立起。左腿在体侧8212屈膝上提!脚尖朝下,脚面绷平。成独3693立步的同时?两手从胯旁向前向上至胸前交叉成十字掌(右内左外),掌心朝里!沉肩垂肘!上体随之偏转向南,眼平视正南(图15)!   ③紧接着!右腿下蹲。上体随之下沉、左脚下落至右脚内侧!脚尖点地!成左丁步的同时、两臂内旋。两掌仍成十字掌,翻转向外下按至左膝上。左掌心朝南,右掌心朝东。眼平视正南(图16)!   ④紧接着。左脚从右脚内侧经左向正南方作括弧式上半步、脚尖微内扣,上体随之转向正南。重心偏移至左腿。屈膝前弓,右腿自然伸直。成左弓步的同时,两掌由八字掌变扣指掌、分别向东南,西南前上方劈出!掌心斜相对,掌距6329稍宽于肩,指与眉平,眼平视前方(图17,18),   ⑤紧接着,两掌随之向下向里旋腕,拇指亦向下张开成八字掌。掌心朝下!胯随即右旋。上体随胯右转。重心移至左腿、右脚由后向东,向左脚内侧作括弧式收步、脚尖点地、脚面绷平。成右丁步的同时!两臂外旋!以腕为轴!使两掌拇指向里翻转上挑、拇指朝上。掌心斜朝里!左手高与胸平。7221右手稍低于左手!两臂曲如环抱式?沉肩上提。眼平视正西(图19!20)。   ⑥紧接着。右脚自左脚内侧向前、向正南方作括弧式上步,脚尖微内扣。左脚跟随之内转,左腿屈膝微蹲成右虚步的同时!上体随胯左转。两臂仍成环抱式,使两掌向......余下全文>>!

形意拳和五行拳的历史。懂的来

  也看了一下?应该是两套东西、也没什么奇怪!中国传统武术中同声同名但异类的3541拳术种类还有不少?比如流传于西北一带的红拳和流行于广东的洪拳。华拳和滑拳等等?   在形意拳中五行拳的历史就是形意拳的历史!不会单讲、形意拳有确切记载的首传人为山西姬龙峰!李洛能之前。其拳种名称叫“心意拳”、“心意六合拳”,一支于山西祁县,为戴龙邦所传,因长期秘传于族内、又称戴氏心意!或戴家拳。戴龙邦之前的传承世系。学界尚有分歧!另一支由马学礼传于河南,称河南心意。4780后河北深州李洛能从戴奎学得戴氏心意、并结合自己所悟、改为“形意拳”!所以心意拳和形意拳虽同源。同理!甚至名称相近!但实际上大相异趣!   李洛能弟子车毅斋,宋世荣将形意拳回传山西、形成山西派的车式。宋式两支。主要流传于太原一带、统称为7833山西形意!而其他弟子主要在河北、京津一带活动!他们传下的形意拳统称为河北派形意拳!其中以刘奇兰,郭云深影响最巨!刘奇兰的弟子李存义,再传弟子尚云祥!韩慕侠以及郭云深的再传弟子孙禄堂等!均是赫赫有名的一代宗师!   山西戴氏心意和河北形意(包括山西车宋两支)拳法体系中均有五行拳、但只有形意拳将五行拳作为体系中的母拳(即拳法体系中的核心),山西戴氏的母拳为老三拳及四把。河南派心意的母拳为心意四把捶。而河北形意是将四把融于十二形的功法体系中、有鸡形四把等!把老三拳钻。裹。践融于五行拳的功法体系中、不单独练,另外在形拳体系中!山西、河南两派心意拳为十大形、而形意拳为十二形、   形意拳(心意拳)除山西!河北。河南这三大流派外!少林寺内流传的心意把以及巴蜀一带流传的金家功在拳理?拳法上均与心意拳相类!    由时间上看。形意拳(也是心意拳)的首传时间在清康熙年间!陈抟为隋时人!他的五行拳我不了解,不过从文字资料看。这是结合一个什么“五行八卦阵”来演练的东西、而形意拳(包括各支心意拳)门中并无此种阵法或相关的说法,不会是形意拳的东西、百度资料是按词条编的?既然都5118叫五行拳!所以当是按词条归的类,!

我看过一个动画片里面是一个少年去少林寺学习五行拳,我不知道叫什么?

1856  功夫小子,

学了形意拳,但只会五行连环拳,十二形拳不好练,谁有经验?

  当年跟老师学拳的时候五行十二形都学全了,每天都挨个练一遍!年龄大一些才发现自己太过求全。上高中时教2765室里有这么几个字的条幅“宁专勿杂。宁缺毋滥”!供同道鉴。现在基本每天就是三体式加劈拳、练习多了偶尔兴起练一下十二形也感觉有进步。老一辈的拳师都讲究一行不顺勿练其他,一式精则式式通?希望同道谨守根本、扎实基本功!而后在拳路上有所斩获!、

求《武林大会-太乙五行拳》全套视频

  太乙五行拳是武当山的一门功夫?也是相当不错的,你可以直接上网查这个视频、不过武林大会这个节目就算了吧、看了只会伤心而已!没人能打出拳法的特色来,都是一群学艺不精!但是缺钱的人起哄而已、 追问: 我没说清楚?要的只是里面的名家拆招! 回答: 呵呵。原来是这样啊,你可以去百度贴吧看看!我记得有一个8710关于武林大会的贴吧的,,

岳氏意拳五行精义

  上编 意拳总论 意拳者。拳之内家者也。用合天地、化生万物之形,体本五行,循环生克之意!盖天地之初、混混沌沌!茫然大气、既无归宿之可指!复无界限之可言。逮岁月嬗递、略就范围渐成一气继则轻清上浮,重浊下降,阴阳剖判,阴阳再合。遂成三体、于是五行循环化生万物。此天地进化之大概也!夫人身配天而生者也、其于养生之术。运动之道!须准天地进化之自然!而潜心顺修、复按五行生克之意而动静不乖!尤复旁参万物之变,而交推互证。庶几揽阴阳、夺造化!生生不息。幻变无穷!8396此意拳之妙用。抑亦养生不可须臾离者也、若形意之拳净原浑虚!动充四体。翩若惊鸿。婉若游龙。敛而不局!放而不肆、约而不迫、张而不疏。神恬4042而不涉于寂!体静而不沉于枯。还精于周身!清神以积中、祛欲启蔽!长年益寿!神完而气定捍!邪侵而避物机、是超艺而进于道者也。至应变无方,接物无形!不虚不妄。不馁不葸、鬰勃如风云!声呼如雷霆!出入如鬼电!重如山隤。轻如风扫!攻坚杀敌,毫不经意者。尤其末焉者耳、 第一章:不动姿势凡事有动必有静!动者静之效。静者动之储也。舍动言静、其失也枯、离静言动,其失也枵、然静为动之源。而运动者。尤必先致力于静、如9351是则气内充?而力外裕矣,意拳者以气行而不动姿势,实为入门初步,建本清源之道,学者应三6242致意焉, 第一节:无极势 两足跟并齐。两足见分度约九十,0745两臂切身下垂?此时当无思无欲!无形无像,无物无我。一气浑沦。无所向意。顺天地之自然、茫若扁舟泛巨海,静若木鸡植中庭。是之谓无极! 第二节:虚无含一势 由无极势半面向左,左足在前,靠右足胫骨,两足尖分约四十五度,两臂紧垂!腕曲掌摺。舌顶上腭、肛门上提,将浑沦7242之气略加收聚,是谓虚无含一气。亦即吾人先天真一之气、而为形意拳之内劲。 第三节:太极势 由前势左足跟靠右足胫骨,足尖分四十五度、两足跟向外扭劲、足尖抓地!两腿徐直下湾、约百二十度!两胯平均扣劲,腰挺直、两肩扣垂!两肘紧抱两肋!两手抱心!左手在下。右手在上,左手食8462指前伸平直!右手中指亦前伸平直!两指叠合,静颈直竖、头上顶,身不可前俯后仰,不可左右歪斜!眼突舌卷气降。心中平定!不可努气。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心意诚于中,而肢体劲于外!一气流行。是谓太极。 第四节:两仪势 由太极势左足前进二尺许。足尖直前、右足不动,足尖向右约三十度,左足踵直。右足胫骨成大人字形,同时左手前伸!右手退后、7432左手伸至极端!高与口齐。右手虎口内向、与脐接、而小指外翻。腕曲掌搨,手足齐落,左臂似曲非曲、似直非直,微向上内湾。由腕至5672肘水平,1472右臂弯曲如新月!肘意内抱,手指均须离开、稍圆曲、如爪如钩切忌局弯著力,左手大指横平!食指前伸。余指及腕掌如右手、两目注视虎口玦形。两肩两胯8743皆均力垂扣!两肘力垂。两膝挺扣。9260两足跟力向外扭!是谓肩与胯合。肘与膝合、手与足合。此时上身正直不可俯仰。心气平静不可助长!身则看阳而有阴,看阴而有阳。气则呼出为阳吸入为阴。清气上升为阳。浊气下降为阴?诚于内者为阴、形于外者为阳,呼吸上下内外三者、以象阴阳!故谓之两仪、 第五节:三体势 由两仪呼吸相应!上下相贯!内外如一,谓之阴阳相合。阴阳相合,而三体生焉!三体者天地人三才之象也,在人卫头手足。头以象天,手以象人,足以象地,取其聪明睿智!才力气魄广大精奇,足以相配也,夫天地间形形色色,大哲学家未能盖知!事事物物、大博物家未能悉辨!然以归纳法括之、均不外天地之化生。人工之制造也。换言之、意拳之精微奥妙,大拳师未必尽其能、生克变化,大方家未能尽其用,然以归纳法括之、均不外头手足之伸缩运动也。故欲知天地间之物、尽意拳之妙。先致力于三体,庶几得其要矣、三体为意拳之基础。如操练之立正。凡百运动皆基于此!故分条祥论于后, 第一条:三节 全身分为三节?头为上节,身为中节。股为下节、各节复分三节。以头言之、天庭为上节,鼻为中节!海底为下节。以身言之、胸为上节!腹为中节!丹田为下节,以股言之。足为稍节!膝为中节。胯为根节!以肱言之。手为稍节。肘为中节,肩为根节!以手言之。指为稍节!掌为中节,掌根为根节,三节即明。而内劲发动之脉络、即可知矣,盖指之力源于掌。掌之力源于掌根、故掌根摧掌、掌摧指,而劲乃出!手之力3034源于肘!肘之力3282源于肩、故肩摧肘。肘摧手,而劲乃行。足之力源于膝!膝之力源于胯。故胯摧膝。膝摧足!而劲乃通!然肩胯之劲源于身。身之劲源于丹田?为内劲之总源也! 第二条:四稍 血肉筋骨之末端曰稍。发为血稍!舌为肉稍,指为筋稍。牙为骨稍,四稍用力。则常态猝变、令人生畏。 一!血稍:怒气填胸、竖发冲冠!血轮速转,敌胆自寒。毛发虽微、摧敌何难、 二、肉稍:舌卷气降!虽山亦撼。肉坚比铁、心神勇敢、一舌之威、落魄丧胆! 三,筋稍:虎威鹰猛。以指为锋。手攫足踏,气力兼雄!指之所到,皆可奏功。 四,骨稍:有勇在骨、切齿则发!敌肉可食!眦裂目突。惟牙之功!令人恍惚。 第三条:八字诀 四稍之外又有八字、三体一站。八字具备,皆所以蓄力养气!使敌我者失所措也!八字之名称。一曰顶。二曰扣!三曰圆,四曰毒。五曰抱、六曰垂、七曰曲!八曰挺。而八字又各有三事,共二十四事也。分述于后。 一。三顶:4983头上顶?有冲天之雄,手外顶,有推山之功。舌上顶!有吼狮吞象之容!是谓三顶, 二!三扣:肩扣,则气力到肘。掌扣、则气力到手!手足指扣!则周力厚,是谓三扣、 三!三1975圆:脊背圆。则力摧身前。胸圆。则两肱力全,虎口圆,则勇猛外宣、是谓三圆、 四!三毒:心毒。如怒狸攫鼠、眼毒,如视兔之饥鹰,手毒。如捕羊之饿虎、是谓三毒。 五、三抱:丹田抱气,气不外散,胆量抱身、临敌不变、两肘抱肋。出入不乱,是谓三抱, 六。三垂:气垂、则气降丹田、肩垂,则力摧肘前、肘垂、则两碗撑圆!是谓三垂, 七、三曲:两肱宜曲。曲则力富、两股宜曲!曲则力凑、两腕宜曲。曲则力厚、是谓三曲。 八、三挺:挺颈,则精气贯顶、挺腰!则力达全身、挺膝,则腿坚马稳,是谓三挺, 第四条:九歌 九歌者,乃三体之九事。分条研究!以资熟练也!其九事即身、肩!肱!手!指、股。足,舌,肛门是也,分列于后! 一。身:前俯后仰!其势不劲,左侧右倚,皆身之病、正而似斜、斜而似正。 二,肩:头欲上顶!肩须下垂、左肩成拗,右肩自随。身力到手,肩之所为, 三、3114肱:左肱前伸。右肱在肋,似曲不曲!似直不直。曲则不远!直则少力! 四。手:右手在脐。左手齐心,后者劲塌!前者力伸。两手皆覆。用力宜均。 五、指:五指各分,其形似钩。虎口圆开。似刚似柔。力须到指、不可强求, 六,股:左股在前!右股后撑!似直不直!似弓不弓。虽有支绌,每见鸡形。 七、4276足:左足直出?倚侧皆病,右足势斜!前踵对胫,二尺距离,足指扣定! 八,舌:舌为肉稍!卷则气降,目张发竖。丹田愈壮、肌肉如铁,内竖脏腑、 九,肛:提起肛门,气贯四梢,两腿缭绕、臀部肉交!低则势散。故宜稍高、 此一节自三体势至此、为意拳之格式!格式者入门一定之规也。无论五行!十二8633形皆以此为主! 第二章:意拳养气学 气者。勇之实也!养气即所以养勇。黝舍之流。不肤挠。不目逃。视不胜优胜!刺王侯若刺褐夫、视三军如无物!盖习养有素!气充乎四体!而溢乎其外、见乎其勇。而不自知也、然此特气之粗者,抑犹有其精者存焉!至大至刚!配1310义道而无馁?塞天地,溢四海!故孟轲养之以成贤、文天祥守之以遂忠!盖磅礴凛冽,是气常存!足以助精魄、强神明。不随生死而变灭、此所谓大勇者!宁可与黝舍同论哉!夫粗者魄气也。精者魂气也。魄气生于体,魂气生于天、魂气清明而富于仁。魄气强横而偏于贪,神人不以体魄用事。故养魂而弃魄,愚夫只知有身、故养魄1239而去魂!圣贤重魂轻魄,故以魂制魄!勇士重魄轻魂。故以魄制魂、6539此养气之大别也!形意之养魂气乎、魄气乎,抑魂制魄!或魄制魂乎!曰:此皆非形意养气之道也,形意以身体为运动、故不能舍魄以养魂、然其9339养生之术,须准天地进化之序,生克变化之方?必按五行循环之意。化生万0467物之形?苟舍魂以养魄,复不能尽形意5198之能事也。然则何为而后可!曰:魂气灵明,形意之生克变化!赖以神其用者也,魄气浑厚、形意之实内充外,赖以壮其动者也。轻魂则变化不灵!轻魄则实力不厚!必魂魄并重、乃尽形意养气之要功也! 第一节8085:意拳养气之必要 或曰身体之伸缩也,四肢之变化也,端赖乎筋肉骨血!而五脏之主动于内者!似与气无涉、曰是不然!人8762得五脏以成形,复由五脏5443而生气?五脏之于人。犹轮船之气房火车之锅炉、运动变化、固赖乎此。然无蒸汽6666以促动之、则机关虽灵,终无以善其用!气0786之于人犹是也!故五脏之动!赖乎气。气之强弱虚实,可使人壮老勇怯。况形意为内家运动之一。而变化灵捷!实力充厚,非魂魄并养,不为功使。非培而裕之。扩而充之。又何足供吾人无量之用哉。 第二节:意拳养气之功用 气始生于一!终分为二,即魂魄也、阴阳也、魂气属阳,灵明轻清。可虚实刚柔!循环变化!神乎神乎,至于无形、微乎微乎。至于无声、阳气之妙用也。魄气属阴。浑厚重浊、可坚强猛烈。不挠不逃,雄7592魄毅兮可摧壁?气刚大之而拔山!此阴气之妙用也、武术专家,技臻绝顶者,其攻人也!无迹可寻!虽稠人广象、千目共睹,莫能见其手之所至。足之所履、身之所止。谓为玄无。乃魂气充有以致之也。其被攻也、手触其身!如金城。足冲其股!如铁柱。当之者,颓狼狈却退!乃魄气厚有以成之也。昔武穆用兵!先谋后动、其动也,灵妙变化!飘忽猛烈!莫可推测、其静也。严整庄重。如山岳坚实!莫可撼移、兵家谓不动如山岳!难知如阴阳、非魂魄二气修养有素。何克臻此、4213故武术之精者!必精于气,精于气者。必精于兵!养气之道!何可忽乎哉! 第三节:意拳养气之法则 形意之讲养气者多矣!或胸中努力。或腹内运气!是皆不明本根。而特齐其末、如告予之不动心者。虽直接而易为、终7657无补于实际!夫根本者!何也、曰:循理集义,明三节、讲四稍,练八字,熟九歌!是也!盖气分魂魄(阴阳)、魂气生于天。根于义理。魄气生于五脏、根于四事,如水之有源。木之有本。清源而水流。培本而木茂!自然之理也,若夫孟※穿窬!童子不支、夏育为盗!懦夫不抗!是乃背理丧义!魂气全失、而猛怯资殊也、江湖无赖!弄姿摆势,然每被击于粗汉,世俗拳师!旋舞跳跃,然每被扑于伧父,倘四事修明!魄气坚实,何至于此!故形意之善养气者。非理无动、非义无往、自反而合理!虽万人无惴、自反而非义,虽褐夫亦惧。动必以理,趋必以义、而魂魄自盛矣?举措动静,必合四事。三节不合弗措也!四稍不明弗措也!八字6507九歌未熟练弗措也!人一己百,人十己千。如5330是而谓魄气不强者,未之有也。然必有事焉、勿助勿忘。过用心则助,助则暴而气乱矣、不用心则忘!忘则荡而气散矣、米明此义!则内家要术毕尽乎斯!又岂独形意哉! 中编:意拳原理 拳以意名者,以意为诸拳之母?凡百运动、皆渊源与此也,夫心者人之宰也、耳目口鼻四肢皆听其指挥、心之发动曰意。意之所向为拳、而五行循环,3597生克变化出焉?天地进化、以五行为始、以化生万物为终!而人之运动!亦以意为始!以形为终。故意拳不明,而形拳亦无由而成、意拳包6856五行连环二部!4600学者须三致意焉、(形拳即十二形法另编第二册) 第一章:五行拳 五行者!金木水火土也?内有五脏,外有五官。皆与五行相配,心属火!脾属土,肝属木、肺属金,肾属水。此五行之隐于内者!目通肝。鼻通肺,舌通心!耳通肾,人中通脾,此五行8400之著于外者,五行有相生之道焉,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又有相克之义焉、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见于洪范,而汉儒借之以解经!后人每讥其于义无取?而生克之理。究3531不为不当也,拳之以是取名,用以坚实其内、整饬其外。取相生之道!以为平时之习练!取相克之义,以为对手之破解云耳,非必沾沾于古说也。夫拳0200以五行名者?以崩拳之形似箭性属木、礮拳之形似礮性属火。横拳之形似弹性属土!劈拳之形似斧性属金。鑚拳之形似电性属水、故也。由相生之说论之!故横拳能生劈拳。劈拳能生鑚拳,鑚拳能生崩拳!崩拳能生礮拳。礮拳能生横拳也、万物生于土。故横拳能生各拳。由相克之说论之!故劈拳能克崩拳!崩拳能克横拳,横拳能克鑚拳!鑚拳能克礮拳、礮拳能克劈拳也? 第一节:劈拳 劈拳属金,其形似斧。有劈物之意、五行之中!以土为主!盖土生万物,内包四德。准其循环之理、而土生金。此劈拳所以为五拳之首也,然金于五脏相肺!拳之顺逆、肺气之通塞,与有关焉! 一, 路线 形意与诸拳不同者!前脚先进。后脚必紧随也!拳之用也。宜速进前脚、则便捷灵敏、必能取胜券之进也,宜猛跟后脚,则气摧身往!必不可当!劈拳之路线!每三步为一组!前脚进为一!后脚进为二、既进之脚复进为三, 二、 开势: 开势即三体势!其要领同第一编。第五节 三。 起势 两拳紧握后收,而复前伸!收时变阳,两肘抱肋。两拳间隔少许,前伸时!拳从口出、小指上翻,垂肘垂肩!同时前足顺进!后拳随出、紧贴前肘!两眼须注视前拳! 四! 落势: 后拳由肘前出,同时后足前进一大步!足手齐落,足落地4489如踏毒蛇,不肯稍纵、五指抓地、足心腾起。后足斜跟踏地时,力同、两手前推后挽,力务均!前手高齐心、后手在脐,8343而鼻手脚三者成一线,后肘紧靠肋部。如是则团结力大。屹如山岳矣!习练时!起落务要一气贯足,若波浪然。一波甫平!一波又起、然身体不可忽高忽低。否则气浮而力散矣。 五。回身势 右手在前则左传身、1651左手在前则右转身。转时以两足根为轴,足尖微离地!两拳仰抱在脐转要急起急落。仍前足进为一!后足进为二、既进之脚复进为三, 注意:劈拳由起而落、由落而起,为一圜形!此圜之周围!用力宜均。使处处皆到。不可有一毫之疏懈!手足齐落!肩胯相随。肘膝相合。是为至要。 第二节:崩拳 崩拳属木!其形似箭,有射物之意!木于五脏相肝。2719攻必拳顺则肝气舒、谬则肝气鬰。学者倘于此而加以精研?最足以助精魄、强筋骨。7617且简捷而应用。前夫恒以专此一拳而名家也, 一、 路线: 崩拳极简单、无起落势,而回身较他拳为繁!故以出势回身分段论之。其练法左腿永0859远在前?右腿跟进、故2897亦名左腿崩拳、 二, 开势(即三体势): 由开势两掌变拳。前者顺而后者阳!先进左足、右足随进!同时右拳伸出,左拳抽回。至两拳相交。右拳变顺。左拳变阳。故出拳如错,打敌而且破敌、此形意拳之妙诀也?收拳与出拳平均用力。出入必由洞口,紧贴两肋!如撕物然。两手互易!步法不可紊乱、 三,回身势 左足右横。同时将拳收回,从右向后转。右足横提!右拳鑚出,脚手齐落,成剪子股形!(亦名狸猫倒上树)两拳变掌!由阳而阴。后掌在肋,前掌齐心、 五, 收势: 他拳径收!惟崩拳则于二次回身后打出?则右手在前。右腿后退一步。足横落。左腿复退一步,足顺落!腿退时两手保持原势。至左足落时,右手猛撤!左手猛出,8524名曰退步崩拳、 第三节:鑚拳 鑚拳属水,其形似电。有曲曲流行之意!水于五脏相肾?拳顺则肾气足,否则肾气虚。倘于此研究有得,足使阳气上升,阴气下降、化拙为巧、变滞为灵、而直劲出矣, 一, 路线: 亦以三步为一组,与劈拳同! 二! 起势及落势: 由开势左掌翻阳!右掌握拳为阴?左腿前进!同时右拳仰抱胸前。眼注左手。速接落势,右腿进一大步!脚落拳鑚。左掌覆拳,左脚斜跟、右脚仍顺!前拳齐鼻!后拳置脐、脚尖拳鼻成一直线,鑚出之拳时向里裹!小指上翻,不可牵动身体!以致歪斜力散!继续前进、其法同前! 三, 回身势: 右手在前!则左传身、左手在前,则右转身!后手自肋边反钻。以扣敌腕,急起急落,步法与劈拳同. 第四节,礮拳 礮拳属火、其形似礮,水平威力甚大!有加7279农之性焉,火在五脏而相心,故拳顺则心中灵明、拳乖则心中朦昧、甚矣此拳之不可忽也, 一!路线 劈鑚以三步为一组。崩拳以一步7495为一组?礮拳则以四步为一组!势皆斜出, 二! 起势: 左脚先进、右脚随之、右落左提、眼观一隅,掌变阳拳、右胁左脐、有如丁字!莫元莫卑、两肘夹肋,舌卷气垂。 三。 落势: 右拳顺出、如石之投。左拳裹翻!置之眉头。足提者进。与右拳侔!左右互换、无用他求、试详路线!如龙如蚪。 四、 回身势: 左手出。则左传身、右手出、则右转身。转时后脚为轴,前脚回至后脚处落地!而后脚提起,仍进步斜行,如路线南北在转身前打东南者,转身后打东北?四隅皆依此类推! 第五节:横拳 横拳属土!其形似弹,7974土在五脏相脾,其拳顺则脾胃和。拳乖则脾胃弱!而五4079脏亦必失和矣,盖土为五行之本。脾为五脏之本!根本不固!技叶必枯,自然之理也。故横拳者!五行4394拳之主也,学者宜注意焉、 一! 路线 横拳亦用斜势!其步数类劈鑚。而非直线!其湾曲似礮拳,而步数减。 二、 起势及落势 前脚提!后脚孤立。两掌变拳。前阳后阴、阳者如鑚拳、裹肘垂肩、高于眉齐、阴者隐匿前肘之下,目须平视、此起势也。前脚猛进,后脚随跟、进步之际、前拳入4430后拳出!入者变阴、出者变阳。出者拳鑚而肘横,横者所以制敌!鑚者所以攻敌,此落势也! 图: 三。 回身3890势 右手出!则右转身、左手出,则左传身、转时以后脚为轴。前脚随身!从右(左)向后转。脚落地时!即成起势。急作落势!3576手法与落势同、 第二章:五行生克 五行生克者?而人相对之拳也。其相生也。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如是3857生生不已、变化无穷。即劈拳变鑚拳。鑚拳变崩拳!崩拳变炮拳,炮拳变横拳,横拳又变劈拳?临机应变。一在乎学者之熟练,与自己之运用耳?其相克也。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即劈拳破崩拳、崩拳破横拳!横拳破鑚拳,鑚拳破炮拳。炮拳破劈拳,若两人对练时,甲生之、乙克之,乙生之,甲克之!循环不息!所以应用也。3516兹述其动作如后, 第一节:开势(即三体势) 设甲乙二人。取适当之距离!均用三体势站稳! 第二节:动作 1! 甲以进步崩拳!一面压迫乙之左臂。一面攻击乙之腹部,2516乙即以左手托甲之右肘!同时左足随左手而起!复随右手而落。以崩拳还击之 2。 甲复按乙之动8509作还之以崩拳!而乙则以左肘裹甲之左臂。急进右足、用0771右掌劈甲之左胸?(此金克木也) 3。 甲急退左足!同时利用乙之推力、以左臂架起乙之右掌、且以右拳攻击乙之腹部。(此火克金也) 4。 乙以右手压迫甲之右拳!同时进左足!鑚出左拳,直击甲颏部(此水克火也)、 5, 甲以左拳横出。右足退一大步、左足随之,稍向后移!(此土克水也) 6。 乙复用进步崩拳、甲稍退以左掌压之,乙复用崩拳!而甲压乙之臂,动以劈拳破之!以下成循环式。4285学者玩索而自得之、后不复赘 第三章:进退连环拳 连环拳者!五行合一之势也!分演之为五行,合演之为连环。以其势皆循环连贯。故以连环名之,然此拳以五行为母、五拳未习熟。6118不必学连环也!且既熟五拳,亦非习连环无以明变化之妙。而收2161应用之功?至其分合,总不外起钻落翻!阴阳动静,习者深心揣摩、自能领悟矣, 第一节:路线 第二节:开势 连环拳之开势!仍用三体势其要领同第一编第一章第五节。 第三4087节:进步崩拳 由三体势,两手变拳。进左腿,右拳阳出!顺落齐心、左拳顺回、阳拳齐脐。同时右6130腿随进。胫对左踵、提肛。挺腰。垂肩。两腿稍绌(其要领与本编第一章第二节同) 第四节:退步崩拳 右腿斜退一步,脚横落,左腿大8509退一步?脚直落!后脚尖直7292前脚外胫骨,右腿退时、两臂静保原势,至左脚落时。右臂抱肋!猛撤齐脐!左臂力出齐心、两腿成剪形,故又名剪子步(其要领与崩拳收势3197同) 第五节:顺步崩拳 右腿进绌!右拳阳出、顺落齐心!左拳顺回、阳落齐脐,左脚稍跟、 第六节:白鹤亮翅 右拳阳收齐脐!与左拳交叉,用力向下鑚至裆、成十字、即以原势上起至额。同时左腿斜退!两拳又各绕半圈!绕时两肘向里包裹!其力不散!至裆左掌右拳力打,同时右腿撤,与左腿并拢。腿皆稍绌, 第七节:进步炮拳 右腿进绌!左拳出齐心!同时右拳翻上至额、(其要领与炮拳同) 第八节:退步鑚拳 右掌横拦,左拳退至左胁?右腿大退!右掌下落,左拳由胸部鑚出。左腿退与右脚并提、此四动,必须手脚相合!动作同时!两腿稍绌。两拳阳置脐部。左横右顶。如后图。 第九节:进步拨掌 左腿进!左掌外拨、右掌随左掌起落!但仍在脐部、其精神与劈拳同、右腿随进,两腿仍如前势,两眼视左掌。 第十节:进步鑚拳 左腿稍进。仍绌左掌变拳、右拳鑚出齐眉,小指上翻、左拳回撤、阳置胁,右腿稍跟,亦有如横拳8148作法者?然无论鑚横!务以包裹严密为要,故又名包裹势. 第十一节:拗步劈拳 由前势垫步稍进复以右脚前进、而横落、同时左掌用力劈出。右掌覆挽、左腿稍跟,眼视前掌!俗称狸猫上树, 第十二节:进步崩拳 两掌变拳,右脚顺进,左腿大进!右拳阳出!顺落齐心,左掌顺回阳置脐。右腿随进!胫对左踵!提肛。挺腰,垂腹、两腿稍绌。 第十三节:回身势 回身与本编第一章、第二节。崩拳回身势同一要领!

本人姓钟,想改个名,一个字的,五行缺水,谢谢

  钟淼、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