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有着团团圆圆的意思、那么你知道元宵节的风俗习惯8580是有哪些吗!下面我们就来看看以下4009文章了解一下吧!

元宵节的风俗习惯

元宵节的习俗是什么

吃汤圆

吃“汤圆”是元宵节的一项重要习俗。汤圆。又名“汤团”,“元宵”、吃汤圆的风俗始于宋代!当时的汤圆称“浮圆子”、亦称“汤圆子”、“ 乳糖圆子”!“汤丸”!“汤团”!生意人则美其名日:“元宝”,宋元元初时。汤圆已成为元宵节的应节食品,所以人们又称它为“元宵”。

如今,北方叫元宵。南方称汤圆,元宵依馅论、分有馅和无馅两种!有馅元宵又有咸。甜,荤!素之分!按制作方法分!有手中搓制,元宵机制和竹匾水滚等诸种,按粉制区别,则有糯米面、高梁米面等、

猜灯谜

玩灯是元宵节的一个重要项目!灯谜是元宵灯节派生出来的一种文字游戏。也叫灯虎!将谜面贴在花灯上供人猜射!谜底多着眼于文字意义!并有谜格24种。常用的有卷帘,秋千、求凤等格。已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民俗文化?中国最大的一次灯谜盛会是1979年在南京举行的“九城市灯谜会猜”!设有灯谜上万条!3天里参加的人次达两万多人、

赏花灯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75),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此后、元宵放灯的习俗就由原来只在宫廷中举行而流传到民间!即每到正月十五。无论士族还是庶民都要挂灯,城乡通宵灯火辉煌?

元宵放灯的习俗。在唐代发展成为盛况空前的灯市、当时的京城长安已是拥有百万人口的世界最大都市,社会富庶,在皇帝的亲自倡导下!元宵灯节办得越来越豪华。中唐以后、已发展成为全民性的狂欢节!唐玄宗(公元685--762)时的开元盛世。长安的灯市规模很大、燃灯五万盏、花灯花样繁多、皇帝命人做巨型的灯楼。广达20间,高150尺、金光璀璨,极为壮观、

宋代!元宵灯会无论在规模和灯饰的奇幻精美都胜过唐代,而且活动更为民间化!民族特色更强,以后历代的元宵灯会不断发展,灯节的时间也越来越长、唐代的灯会是"上元前后各一日"!宋代又在十六之后加了两日、明代则延长到由初八到十八整整十天!

到了清代。满族入主中原。宫廷不再办灯会!3741民间的灯会却仍然壮观、日期缩短为五天。一直延续到今天,

灯在台湾民间具有光明与添丁的涵义、点燃灯火有照亮前程之意,且台语灯与丁谐音代表生男孩、因此往昔元宵节妇女都会刻意在灯下游走!希望8620“钻灯脚生卵葩”(就是钻到灯下游走,好生男孩)、

踩高跷

踩高跷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我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7217秋时已经出现,我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以2021双枝长倍其身!属其胫。并趋并驰。弄七剑迭而跃之、五剑常在空中,元君大惊,立赐金帛!”从文中可知,早在公元前五百多年!高跷就6071已流行。

表演者不但以长木缚于足行走!还1455能跳跃和舞剑,高跷分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最高者一丈多。据古籍中记载、古代的高跷皆属木制。在刨好的木棒中部做一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再用绳索缚于腿部!

表演者脚踩高跷!可以作舞剑、劈叉、跳凳。过桌子、扭2511秧歌等动作?北方的高跷秧歌中,扮演的人物9402有渔翁,媒婆。傻公子、小二哥!道姑,和尚等、

表演者扮相滑稽!能唤起观众的极大兴趣。南方的高跷。扮演的多是戏曲中的角色!关公。张飞!吕洞宾,何仙姑。张生、红娘,济公!神仙,小丑皆有!他们边演边唱。生动活泼、逗笑取乐、如履平地!

据说踩高跷这种形式、原来是古代人为了采集树上的野果为食、给自己的腿上绑两根长棍而发展起来的一种跷技活动。

元宵节的起源和来历

元宵节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正月十五在西汉已经受到重视!汉武帝正月上辛夜在甘泉宫祭祀“太一”的活动(太一:主宰世界一切的神)、被后人视作正月十五祭祀天神的先声!

正月十五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东汉佛教文化的传入、对于形成过元宵节的风俗有着重要的推动意义,

汉明帝永平年间(公元58—175年),因明帝提倡佛法、适逢蔡愔3274从印度求得佛法归来!称印度摩喝陀国每逢正月十五,僧众云集瞻2649仰佛舍利、是参佛的吉日良辰、汉明帝为了弘扬佛法、下令正月十五夜在宫中和寺院“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

又有一说元宵节起源于“火把节”!汉代民众在乡间田野持火把驱赶虫兽,希望减轻虫害,祈祷获得好收成,隋,唐、宋以来!5792更是盛极一时? 直到今天!中国西南一些地区的人们还在正月十五用芦柴或树枝做成火把!成群结队高举火把在田头或晒谷场跳舞!

另有一说是元宵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4962元的分别为天!地。人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

就节期长短而言。汉代是一天,到唐代已为三天,宋代则长达五天、明代更是自初八点灯,一直到正月十七的夜里才落灯!整整十天、与春节相接。白昼为市,热闹非凡,夜间燃灯!蔚为壮观!至清代、又增加了舞龙、舞狮!跑旱船。踩高跷,扭秧歌等“百戏”内容。只是节期缩短为四到五天、

元宵节习俗

农历正月十五日、是中国的传统节日元宵节。正月为元月。古人称夜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按中国民间的传统!在一元复始,大地回春的节日夜晚、天上明月高悬。地上彩灯万盏人们观灯、猜灯谜,吃元宵合家团聚。其乐融融。 

元宵节起源于汉朝!据说是汉文帝时为纪念“平吕”而设?汉惠帝刘盈死后!吕后篡权,吕氏宗族把持朝政、周勃。陈平等人在吕后死后,平除吕后势力、拥立刘恒为汉文帝!因为平息诸吕的日子是正月十五日,此后每年正月十五日之夜!汉文帝都微服出宫,与民同乐以示纪念。并把正月十五日定为元宵节、汉武帝时、 “太一神”的祭祀1588活动在正月十五、司马迁在“太初历”中就把元宵节列为重大节日、 

我国民间有元宵节吃元宵的习俗,民间相传、元宵起源于春秋时期的楚昭王,某个正月十五日。楚昭王经过长江。见江面有漂浮物。为一种外白内红的甜美食物。楚昭王请教孔子。5726孔子说“此浮萍果也!得之主复兴之兆”,元宵和春节的年糕!端午节的粽5067子一样!都是节日食品!吃元宵象征家庭象月圆一样团圆、寄托了人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愿望、元宵在南方称“7321汤圆”,“圆子”!“浮圆子”,“水圆”、由糯米制成。或实心!或带馅,馅有豆沙!白糖!山楂等等。煮!煎!蒸!炸皆可!  

元宵节燃灯的习俗起源于道教的"三元说"、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十月十五日为下元节,主管上,中、下三元的分别为“天”“地”“ 人” 三官、天官喜乐。故上元节要燃灯、元宵节燃灯放火,自汉朝时已有此风俗,唐时、对元宵节倍加重视,在元宵节燃灯更成为一种习俗?唐朝大诗人卢照邻曾在《十五夜观灯》中这样描述元宵节燃灯的盛况"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元宵节”燃灯的习俗、经过历朝历代的传承。节日的灯式越来越多、灯的名目内容也越来越多,有镜灯。凤灯,琉璃灯等等,元宵节除燃灯之外。还放烟花助兴!  

“猜灯谜”又叫“打灯谜”是元宵节后增的一项活动!出现在宋朝、南宋时!首都临安每逢元宵节时制迷!猜谜的人众多!开始时是好事者7461把谜语写在纸条上、贴在五光十色的彩灯上供人猜,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

元宵节除了庆祝活动外,还有信仰性的活动。那就是“走百病”又称“烤百病”“散百病”参与者多为妇女!他们结伴而行或走墙边!或过桥过走郊外、目的是驱病除灾?  随着时间的推移!元宵节的活动越来越多、不少地方节庆时增加了耍龙灯,耍狮子!踩高跷!划旱船扭秧歌,打太平鼓等活动!  








你可能也喜欢:

相关推荐

编辑推荐

猜你感兴趣

生肖运势

四柱八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