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方姓的起源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3983号称“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9290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边姓的边姓起源

  源于蒙古族、出自元朝时期蒙古博尔济部,属于以部落名称汉化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博尔济氏,源于元太祖“黄金家族”孛尔只斤·铁木真的后裔。世居东城(今黑龙江勃力)!后有满族引为姓氏者。满语为Borgi Hala、蒙古族,满族博尔济氏?在清朝中叶以后多冠汉姓为边氏,季氏、李氏等, 源于达斡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达斡尔族阿拉边前氏。世居索伦(今黑龙江嫩江以西广大地区),是为新满洲姓氏之一。后有满族6824引为姓氏者,满语为Arabiancian Hala、清朝晚期以后!达斡尔族,满族阿拉边前氏多冠汉姓为边氏!!

姓徐 给女孩起名字 叫 徐可什么

  取名这么重要的事,不该交给别人,因为有可能一生就这么个名字,所以建议您去翻翻字典,给孩子找个好听的名字吧,、

康姓的起源

  源于姬姓。出自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叔封,即康叔。周武王得天下而“封诸侯,建同姓”!起中国“封建”之始时。因年幼最初被封在京畿内康国!所以得名为康叔。当年周武王克殷纣!以殷余民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位比诸侯,以奉其先祀不绝,因武庚未尽服,恐怕他将来乘机作乱、武王就令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为禄父相、以治殷、周武王驾崩后。年仅12岁的周成王继位。由他的四叔周公旦辅政!管!蔡怀疑周公擅权、联合武庚一起作乱。被周公伐灭、之后、周公看到对殷商遗民的统治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理由很明显!这些殷商的遗民!内心未必认同姬周。如果对他3336们的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叛乱、岂不是后患无穷、周公最后决定。把这批殷商遗民交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去统治,并且改封康叔为卫国国君,侯爵,后来、康叔至卫,按照周公的教导,把过去那些一直蠢蠢欲动的殷民处置得心服口服!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周朝社稷?因此!康叔7237的声誉日隆!到周成王长大亲政之时,并且被举用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逝世后谥号是“康”、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康氏,史称康氏正宗,后世康氏源于康叔、在历来研究姓氏学的学者心目中!是被认为“不容置疑”的!因此、所有古籍对于汉族康氏的姓源、也都只有这样一种记述,譬如,《姓纂》和《姓苑》等书就异2436口同声地指出:“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可见得康氏的源自周初名人康叔!康氏族人大多尊奉康叔为得姓始祖,源6833流二:战国时宋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东周楚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现在庐山康王谷,  脉系二源自康居(康国),以国为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骄慢,不肯与诸国相望!” 但汉庭因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而未绝,”以上记载明确地说:西汉成帝时!康居国曾遣子入汉。而且此后双方还交流不断、6648后《梁书》卷一八《康绚传》亦载:“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此条不仅继承上说!且更具体地指出:后留于河西、以国为氏。为什么说康氏出自汉代西域康居(唐康国)国王子之后裔!以国名为氏呢,证据如下:(1)今查正史诸书!首载康氏名人传记的是《梁书》卷一八《康绚》(南史下卷55康绚传同)。书载:“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这是史书明文记载的?不容置疑的、(2)今查《世本》辑本、东汉王符《潜夫论》。

“廖”姓的起源!

  廖姓起源有四 三,赐姓及他姓改姓 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在宫廷中任职的缪!颜二姓因之弃官隐居!改姓为廖,《小溪廖姓祖祠房谱廖姓考源》,台湾《廖氏大族谱》(民国五十八年编修)中都有相同的说法:“廖姓为颜缪二姓并合留形之改姓也,颜姓为冠盖之官!缪姓居衣7459裳之职!因殷纣无道!荒淫绝谏!虐杀朝臣!暴殓天物、臣民离心、衣1016冠虽属官爵。宫廷常物而求精美华丽!本属人之常情,当混乱朝政之时!艳装诲淫物议、不无瓜田李下、惑君之嫌。在良莠不齐之时宜有洁已之道,因而弃官隐于维阳山谷(后称武威)、后恐子孙而受追踪之累!始并8609合改姓曰廖?以表志同道合、留4238形不忘本源!” 据官陂《张廖姓族谱》记载:明洪武七年、原籍云霄西林村和9158尚塘张天正的第三子张愿仔(或作张元子)字再辉,到官陂(时称三都)游学、经常住在当地一个名叫廖化(又称廖三九郎)的人家中。廖化为人和善贤达!家殷富足。膝下只有一女、名叫大娘!品貌端庄!禀性贤淑,知书达理。事亲至孝、廖化见张愿仔善良朴实!忠厚勤勉!是理想的东床之选!便将其招赘为婿(张愿仔入赘时兼养子、改名为廖元子)。待若亲子!并把全部田园产业都交由张愿仔掌管!张愿仔也非常孝敬岳父母,就像对待亲生父母一样, 明洪武八年(1375年)、张愿仔48岁。独子廖友来出生!在友来未冠之时,廖族有亲眷犯国法而逃狱!以当时社会律法十的规定,往往株连九族,因此连累廖氏全族。张愿仔以廖族家人的身份到官府申辩,不料官司拖累多年!结案后,张愿仔身染重病。临终嘱咐儿子廖友采:“吾深受汝外祖父母知遇之恩!欲舍命图报,未能如愿。汝当代父报答。子孙生当姓廖,以光母族。死当姓张、以存子姓!生死不忘,张廖两全!” 廖友来谨承父志,以张承廖!并立誓:“凡我子孙,生则姓廖,殁后书张、不违祖命,以报廖公之德、吾本姓张、来源于河南河郡衍派。云霄西林和尚塘有祖迹,以后应回祭祖扫墓!以尽孝道!若移居外地。姓张、姓廖由其自便、”于是张廖二姓遂成一脉。生时写廖。死后书张!故有“活廖死张”,“人廖5557神张”,“张骨廖皮”之说, 传说清朝嘉庆年间。因为系出同源的张,廖两姓发生的一次误会!而产生了张廖姓氏、官陂十三世祖廖国宝在朝内当御前侍卫!深得嘉庆帝重用,引起朝内张国公的妒忌!于是他保举廖国宝出征?在阵上廖国宝被张国公谋害致死、死后!张国公才知被他害死的原是自家亲人、后悔莫及!为接受这一惨痛教训!同时认识自己血缘的真正归属、移居外,

宛姓的起源

  宛姓起源   宛音晚!古宫音、於阮切、上声阮韵!   宛姓最早形成于上古,伏羲时。其师有宛华、黄帝时有大臣宛朐!其后皆为宛姓,春秋时期楚国有宛姓,是郤姓的别支,因封于宛(今河南省南5948阳市)而得姓,另、春秋时齐晋!郑国皆有宛氏。可知宛姓初为大族,见《姓氏寻源》、   激 明朝有宛嘉祥,庐陵人、举人!官思南府知府!为政有良策、政绩卓著,百姓8252立碑颂之?   近代有名人宛希俨!   湖北省黄梅县。安徽省庐江县白湖镇有很多宛姓。、

陵姓的起源。。。。

  凌姓起源 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官为氏》所载!周代5891设"凌人"之职,为周礼天官之属?掌贮藏冰凌!同武王之弟康叔有支庶子世代担任"凌人"一职、其后有凌氏! 凌姓郡望堂号 暂无, 凌姓家乘谱牒 暂无、 凌姓迁徙分布 迁徙分布河北河间县,辽宁渤海湾沿岸! 凌姓历史名人 历史名人凌统:三国时吴国有凌统、字公绩,余杭人。0006事孙权为偏将军、亲贤接士、轻财重义!有国士之风、人称江表虎臣、江表指长江以南地区、,

百家姓朱姓起源

   由来: 古人陆终有6个儿子、第五个儿子名安、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将邾(在今山东境内)封给安!建立邾国,到了战国中期邾国被楚国灭掉!邾国的贵族1933便以国为姓,就是邾姓,这个邾字有右耳旁。后来将耳旁去掉后。就形成了朱姓、楚国灭了邾国后。将一部分邾国的王族子孙迁到湖北境内!有一部分邾国的子孙迁到安徽定居!这支朱姓到了南北朝时发展成为当地的名门望族、与张!顾、陆姓并称当时的江南四大姓。后来由于做官的原因,又在今陕西!河南。湖北7467等省境内发展繁衍?经过明代后!朱姓便遍布全国。 朱姓称王称帝者25人?曾建立后梁。明等政权。其中最显赫的人物是明太祖朱元璋,朱元璋。出身贫农、1352年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起义抗元、1368年统一全国,建立明王朝!定都南京,年号洪武!明朝共有16个皇帝?统治了277年、王族子孙众多,繁衍昌盛、因而3154使朱姓人口得到了较大的发展!,

熊姓的起源是什么?

  熊姓出自黄帝!而黄帝又是伏羲的后裔,依据众多史料我们可知,伏羲号黄熊,黄帝号有熊、黄帝后裔楚国的历代君王也均以6865熊为姓?这个家族是以熊为崇拜物的氏族。我们知道!从“熊图腾”氏族分支出来的姓氏占现在我国百家姓的一大半、“熊姓”亦是从“熊图腾”氏族分支出来的姓氏、那么!“熊姓”是从何时在字面意义上生成的呢!1744  《史记·楚世家》云:“周文王之时。季连之苗裔曰鬻熊……其子曰熊丽。熊丽生熊狂,熊狂生熊绎,”由此可知,熊姓从先祖鬻熊开始便以其名为姓、从字面意义上生成,   在出土的秦国石碑“诅楚文”中、曾多次提到“楚王熋相”!从考古学的角度印证了史书所记载的楚国历代国君均为熊姓的说法,并且也告诉了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熊”字的篆体写法是上能下火。是在缘体向汉字演变过程中、形成了偏旁两点为“冰”!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的规则?如“热”!“然”、“熙”等字在篆体中均是“火”字底、然而有意思的是“杰”字并不是火字底。它的繁体字是“杰”、是在近代繁体改简体的时候被“莫名地”改成了“杰”!而“灾”。“灵”等汉字和“然”!“热”、“熙”。“熊”等汉字因不在一个声部范围内!因6577此保留了火字底。也因7974改成四点火字底的话反而不利于汉字的对称与美观!  在“金文”(金文是指铸刻在殷周青铜器上的文字)中“能”字即被写成一只“熊”的形状,让我们了解到在周朝时期!“能5994”即为“熊”,但古人为什么要在表示“熊”字的“能”字下面画蛇添足地加上一个“火”字呢?我们来了解一下秦国国君的姓氏便可揭开这个谜底,   我们知道!秦国国君姓“嬴”。但“嬴”字在“金文”中并非现在这个样子、而是一个“能”字加上一个表示“女”的偏旁。或者说是“能”字与“女”字的组合变体。秦国和楚国国君均是黄帝后裔,同样都是“熊图腾”的国度、但他们为了有所区别、便在“能”字下面加上不同的偏旁以示区分、在司马迁记载的《史记 秦本纪》中明确记载:秦之先!帝颛顼之苗裔孙曰女脩……大费拜受、7784佐舜调驯鸟兽。鸟兽多驯服、是为柏翳、舜赐姓嬴氏……这也正是秦王为何在“能”字下面加“女”的缘故、而楚王先祖为鬻熊。鬻熊先祖为“火神”祝融、祝融先祖也一样是帝颛顼!在楚墓发掘出的楚简上、楚人所祭祀的先祖上即有“火神”祝融、那么熊姓楚王为何在能字下面加“火”!便不言而喻了、有意思的是,在现代字典中!上“能”下“火”的“熊”字,被解释为[动物的熊](熊姓先祖以熊为崇拜物)![姓氏]以及[熊熊烈火] (还有一些负面解释均为地方方言)、而真正7906代表“熊”的“能”字,却被引申为“能力”,“才能”、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否就在此时呢,   1978年发掘的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编钟架上?挂有一件镈钟!铭文中有“楚王酓章”字样!1933年安徽寿县朱家集出土楚王酓胐鼎、铭文记5574楚王酓胐铸造此鼎,以供岁祭之用、置于集厨……因此有人推论。“酓”也是楚王的姓氏、“熊”读入喻纽!“酓”读入影纽?古清浊不分、于声至近“酓”、“熊”在古时通假,然而此说只是一种推论!并未有任何的论据作为支持!但我们通过当时楚国的性质以及姓氏文化、便可使这个谜底迎刃而解。  在母系氏族制度时期姓氏分而为二。男子称氏,妊人(女子)称姓,所以中国的许多古姓都是女字旁或底,由于当时人们群居杂婚,难免有近亲婚1769育的弊端。因此制定了一套同姓不婚的嫁娶礼仪制度:氏同姓不同者,婚姻可通。姓同氏不同者!婚姻不可通、从而避免了血亲通婚!实现了优生繁衍。随著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母系氏族制度过渡到父系氏族制度、氏族制度逐渐被阶级社会制度所替代!赐土以命氏的治理国家的方法。手段便产生了!春秋战国时期。姓氏制度又发......余下全文>>、

廉姓的起源

  廉(Lián)姓,源出有: 源于维吾尔族,属于汉化改姓之以官职名称为氏!元朝时期。有一个维吾尔族人(畏吾儿)布鲁海牙。他与大元朝政府友善,当元朝廷封他为肃政廉访访使的时候。正好他的儿子降生。人们都恭贺他官拜肃政廉访使(简称廉使)。布鲁海牙遂以官职称谓为姓氏、给自己取了个汉名叫廉允中?而且还干脆也给儿子卜鲁凯雅取了个汉名叫廉希元。今回族廉姓多出自此支 , 源于子姓,出自殷商末期纣王大臣飞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在商纣王时期、有个鸟俗氏部落、也是大廉之后!却称为子姓,大概是商王所赐予的姓氏!有待进一步考证!鸟俗氏部落族人中有一个人叫飞廉!飞廉是个飞毛腿,他的儿子就是著名的恶来、是个大力士。猛将,父子俩都是商纣王的亲信佞臣!周武王姬发灭商纣后。飞廉和恶来都被周武王杀死。飞廉的小儿子叫作季胜。是恶来的弟弟。后来成为赵氏的祖先,这在著名的东汉学者王符所撰著的《潜夫论》中!有比较详实的记载!在飞廉。恶来的后裔子孙中,皆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飞廉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廉氏,亦是非常古老的姓氏之一, 源于芈姓。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贵族斗廉、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春秋时期。楚国日强!在楚国军队中、有一名贵族叫斗廉、一直6311为楚军副帅?他骁勇善战。坚毅果敢。非常受楚国上下臣民的尊敬、周桓王姬林十九年(楚武王熊通四十年。公元前701年)、楚武王为了分化瓦解汉江以东的各诸侯国,特派遣莫敖屈瑕领兵东行。以期与贰、轸两个附庸国会盟。贰,轸两国的邻国郧国君主闻讯后、认为楚国与贰、轸二国结盟将不利郧国、于是郧侯自恃是“汉阳诸姬”之首,为姬姓君主国,便策动1515了随国,绞国、州国。蓼国等诸国联合组军、以期截击楚国!后斗廉生的儿子中有位著名的季融!因在楚国不得志而仕于陈国!却干出了一番事业!在斗廉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斗廉氏,后省文简化分衍为单姓斗氏,廉氏、季氏等。 源于回族,出自元朝时期福建泉州清真寺主持夏不鲁·罕丁、属于以官职称谓汉化为氏。回族廉氏,出自元朝仁宗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皇庆年间(公元1312~1313年)从西域到福建泉州定居!后应聘主持艾苏哈卜清真寺(清净寺)的教务。夏不鲁·罕丁的教称!就是被伊斯兰教民们虔诚推崇的“摄思廉夏”,汉义就是“长老”、在夏不鲁·罕丁的后裔子孙以及教民们当中、有以其教称官职为姓氏者!汉化称廉氏。夏氏等。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满族,出自满族罕扎氏族!属于以氏族名。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