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中国传统礼仪有哪些?

  中国号称“礼仪之邦”,礼节之多之全可谓是冠绝天下,举凡宇宙之大。苍蝇之微、2700只要人类生活中所能碰见之事?具体到衣食住行、生死嫁娶等,2536无不有一套周全完备的礼节!礼的要求很多,在生活中,父子间要“上慈下孝”,兄弟间要“兄友弟恭”!夫妻间要“相敬如宾”、朋友间要“谦恭礼让”,邻居间要“守望相助”。等等!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礼不可废,礼是一种美德!少了礼节!便是5646道德败坏,前几天。邻居的一位阿姨来串门,闲谈中、她说起自己女儿忤逆不孝,我当时吓了一跳!她的女儿我是见过的。那时她还没有出嫁、是一个漂亮活泼的女孩!待人温柔有礼、她是她母亲最小的孩子且是唯一的女儿,与母亲自然很亲热贴心!这样的一个女孩、我倒是想象不出怎9781么会对母亲不孝!于是我问9496她女儿如何不孝!她说女2398儿除夕没有上门给她拜年送红包?只是大年初一打了一7251个电话、让她心里很不舒服,我恍然大悟!原来她老家的风俗是,嫁出的女儿理应赶在年内回门拜年!我问她、你女儿知道这些俗礼吗!她想9668了想才说?她就算不懂也该问我呀!我哑然、    二   礼节者?顾名思义。谓有礼有节、有礼即讲礼貌,待人要有恭敬的态度,有节是守规矩!行事要有节度!不可过之。亦不可不及。   既要讲礼貌!就应该有个样子、不管是真心实意还是虚情假意,9765反正这个“貌”是必须要有的。只要表面毕恭毕敬。哪管你满肚子的恶毒心肠、王熙凤对老祖宗小兄弟。姑娘妯娌等可是一个个礼数周到。友善亲热,尽管泼辣。礼却不失,且不说她如何暗施毒计害尤二姐。能在表面上做出一副亲热友爱的样子来!这份功力已不可小觑!   小时候看电视,看到皇帝杖责臣子!1917臣子却还叩头谢恩,那时候觉得很奇怪。如今懂了。皇恩浩荡、君要臣死臣不3449得不死?就算皇上要把你下狱处死!你还是要谢主龙恩,何况只是打上几板子!谢就谢吧。谢一谢恩也是应该的。毕竟只是杖击不5236是上菜市口。上菜市口也要庆幸只是砍头不是凌迟、也算2667是极大的恩典了!最重要的是不要废了礼数规矩。在心里,你尽可骂遍皇帝的祖宗十八代。   中国崇尚中庸之道!礼还有个节度,规矩一套2258一套的,做什么事该用什么样的规矩!那是绝对出不得差错的!祭祀该杀几头牛几只羊!送礼该送几匹布几匹绢。这些都是有学问的,万万马虎不得,   三   中国的礼节传统源远流长!且与政治密不可分?从周公制礼乐起始。礼节就已不仅仅是人的一种美德、而成为一种不可逾越的行为规范。只有合乎“礼”的才是合理的,否则便是大逆不道。到了孔夫子、更是强调非礼勿视。非礼勿言,非礼勿听、非礼勿动,这个“礼”!其实便是维护伦理道德,社会秩序的规范!有礼,臣子百姓便不敢犯上!天子可稳坐宝位!至于礼崩乐坏、9509往往起自统治者的荒淫无道!这是无可奈何!谁叫自己订的规矩自己带头破坏!可也怨不得谁了!天子犯法。尚与庶民同罪!何况这种事关礼制的大问题呢。   礼节可以表示出尊卑关系?并被当作是社会秩序的基础、据说光绪年间!外国人送给慈禧一辆汽车、慈禧只坐了一回,就再也不肯坐了!6231因为她觉得让一个车夫坐在她前面是对她不敬,坏了礼数。这只是一个笑谈,从中却可照出部分中国人的心态。   中国人的礼节观念根深蒂固。礼节甚至比0555身家性命都还重要!老舍先生的《四世同堂》中的祈老太爷,不是在对待侵入者时还讲究礼数周全吗。礼节,6181已成为他们生命的一部分!身可死,礼却不可废!这种精神。也足以标榜功德了、   四   西方人很难理解中国的礼节、虽然他们也有一套繁缛的礼仪,但却只用在宫廷和外交场合。中国人9994则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把礼节运用得炉火纯青,比如说两个人同进一个门、一个伸手说:“请、”另一个忙退后伸手说:“岂敢、还是您先请、”如此双方推让几番、最后二人携手同......余下全文>>!

在中国传统民俗中上坟烧纸时应磕几个头?

  正常都是三个!具体根据当地习俗来!   清明时节的上坟非常重要!因为祭祖和孝道是绑定在一起的、若不参加祭祖、就8454是一个不孝顺的人!一个忘记祖先的人,   上坟时,人们携带酒食果品、纸钱等物品到墓地、将食物供祭在亲人墓前。再将纸钱焚化、为坟墓培4701上新土、修整坟墓、折几枝嫩绿的新枝插在坟上。   还要在上边压些纸钱?垫上砖头。让他人看知道此坟尚有后人,然后叩头行礼祭拜。 妇女和小孩们还要就近9464折些杨柳枝?将撤下的蒸食供品用柳条穿起来,有的则把柳条编成箩圈状,戴在头上、谓“清明不戴柳,来生变黄狗”。,

阴历十二月八号是中国传统民俗哪个节日

  你好:   1. 除夕——农历十二月廿九或三十(公历1月22日),除夕人们往往通宵不眠!叫做“守岁”,除夕这一天!家里家外不但要打扫得干干净净!还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门笼!人们则换7437上带喜庆色彩和带图案的新衣?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8181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春节——农历正月初一(公历1月23日),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汤圆。大肉丸。全鱼,美酒,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门神钟馗)!包饺子贴剪纸!贴窗花、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送年礼。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 元宵节—1233—农历正月十五(公历2月6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其为“宵”,而十五日又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又称为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所以关于元宵节的习俗在全国各地也不尽相同。其中吃元宵、赏花灯。舞龙!舞狮子等是元宵节几项重要民间习俗!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 3412清明节——农历三月十四(公历4月4日)、清明节的习俗是丰富有趣的。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踢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描写清明节的诗句有:《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 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公历6月23日)。这一天的活动现在逐渐演变为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蒿草!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系百索子!做香角子!贴五毒。贴符,放黄烟子,吃十二红!描写端午节的诗句有: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6. 七夕节——农历七月初七(公历8月23日)!!

内蒙古的节日民俗

  内蒙古民俗节庆活动:   内蒙古有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赛马。摔跤、射箭被称为蒙古族的“男儿8619三艺”!每年七月中下旬举办的那达慕草原旅游节,集中展示蒙古民族歌舞、体育、竞技,服饰。饮食各方面的灿烂文化、那达慕。蒙古语为“娱乐”或“游戏”之意、是蒙古族传统的群众性集会、那达慕开始以单纯的歌舞娱乐形式为主!后来增添了摔跤、射箭!赛马等比赛项目、场面隆重,气氛热烈!旅游节期间,游人可住在蒙古包品尝奶茶!还可以参与到骑射歌舞等节目中?充分体验草原民族的豪放自然的民族风情,   祭敖包活动一般在农历五月下旬至六月上旬举行。敖包。蒙古3869语为“堆子”。是用石头垒成的一座圆锥体的台子,上面竖着悬挂有经幡的旗杆和树枝!在祭典结束后、还将举行传统的赛马,摔跤等活动,   篝火节是内蒙古北部鄂伦春7151族人的传统节日、在每年的6月18日!鄂伦春人会燃起篝火。并集体围绕在篝火旁,载歌载舞。欢乐通宵!、

壮族的民俗传统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0973水之间!点缀着一4115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8645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炮火”入洞房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6876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8157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3124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3227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0580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背字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1062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新娘过河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6626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余下全文>>,

一条中国传统礼仪的介绍

  礼仪!是人与人之间交流的规则、是一种语言、也是一种工具、由于形成礼仪的重要根源5532――宗教信仰――的不同。使得世界上信仰不同宗教的人们遵守着各不相同的礼仪!中国是四6646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民族是唯一传承千年的文明和民族、中国的礼仪。始于夏商周。盛于唐宋!经过不断地发展变化、逐渐0259形成体系?西方社会,是几大古代文明的继承者,曾一直和东方的中国遥相呼应。经过中世纪的黑暗?最终迎来了文艺复兴!并孕育了资本主义和现代文明,产生了现代科技和文化、中西方有着截然不同的礼仪文化、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步伐日益加快,跨国交际日益增多、中西方礼仪文化的差异更是越发显露!这种差4067异带来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在中西礼仪没有得到完美融合之前!我们有必要了解这些礼仪的差异、     一、交际语言的差异     日常打招呼!中国人大多使用“吃了吗、” “上哪呢、”等等,这体现了人与人之间的一种亲切感。8283可对西方人来说?这种打招呼的方式会令对方感到突然?尴尬!甚至不快!因为西方人会把这种问话理解成为一种“盘问”,感到对方在询问他们的私生活。在西方,日常打招呼他们只说一声“Hello”或按时间来分、说声“早上好!”“下午好,”“晚上好,”就可以了。而英国人见面会说:“今天天气不错啊、”      称谓方面!在汉语里!一般只有彼此熟悉亲密的人之间才可以“直呼其名”!但在西方。“直呼其名”比在汉语里的范围要广得多。在西方。常用“先生”和“夫人”来称呼不知其名的陌生人!对十几或二十几岁的女子可称呼“小姐”,结婚了的女性可称“女士”或“夫人”等、在家庭成员之间。不分长幼尊卑!一般可互称姓名或昵称、在家里!可以直接叫爸爸!妈妈的名字!对所有的7196男性长辈都可以称“叔叔”!对所有的女性长辈都可以称“阿姨”。这在我们中国是不行的、必须要1395分清楚辈分,老幼等关系!否则就会被认为不懂礼貌、   中西语言中有多种不同的告别语?如在和病人告别时!中国人常说“多喝点开水”、“多穿点衣服”。“早点休息”之类的话!表示对1033病人的关怀?但西方人绝不会说“多喝水”之类的话?因为这样说会被认为有指手画脚之嫌,比8534如他们会说“多保重”或“希望你早日康复”等等。   二!餐饮礼仪的差异     中国人有句话叫“民以食为天”,由此可见饮食在中国人心目中的地位、因此中国人将吃饭看作头等大事、中国菜注重菜肴色。香,味。形!意俱全、甚至于超过了对营养的注重、只要好吃又要好看!营养反而显得不重要了、西方的饮食比较讲究营养的搭配和吸收、是一种科学的饮食观念、西西方人多注重食物的营养而忽略了食物的色!香!味!形、意如何、他们的饮食多是为了生存和健康、似乎不讲究味的享受,     在餐饮氛围方面、中国人在吃饭的时候都喜欢热闹。很多人围在一起吃吃喝喝,说说笑笑、大家在一起营造一种热闹温暖的用餐氛围,除非是在很正式的宴会上。中国人在餐桌上并没有什么很特别的礼仪。而西方人在用餐时。都喜欢幽雅,安静的环境。他们认为在餐桌上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礼仪、不可以失去礼节、比如在进餐时不能发出很难听的声音!     中西方宴请礼仪也各具特色。在中国、从古至今大多都以左为尊,在宴请客人时。要将地位很尊贵的客人安排在左边的上座!然后依次安排!在西方则是以右为尊,男女6848间隔而座!夫妇也分开而座,女宾客的席位比男宾客的席位稍高。男士要替位于自己右边的女宾客拉开椅子、2154以示对女士的尊重。另外,西方人用餐时要坐正,认为弯腰。低头。用嘴凑上去吃很不礼貌。但是这恰恰是中国人通常吃饭的方式,吃西餐的时候、主人不提倡大肆的饮酒、1755中国的餐桌上酒是必备之物!以酒助兴、有时为了表示对对方的尊重。喝酒的时候都是一......余下全文>>!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是什么?

  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这是我国仅次4919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作为传统节日?我国民间过端午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6660粽子最为普遍! 清明: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早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明”的2202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   记得采纳啊!

中国有哪些传统的民风民俗

  中国传统节日习俗   1.春节: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俗称“过年”。按照我国农历、正月初一是“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是一年的开始!传统的庆祝活动则从除夕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元宵节,每到除夕。家家户户阖家欢聚。一起吃年夜饭,称“团年”!然后一起守岁。叙旧话新、互相祝贺鼓励。当新年来临时!爆竹烟花将节日的喜庆气氛推向高潮。我国北方地区在此时有吃饺子的习俗,取“更岁交子”之意。0810而南方有吃年糕的习惯、象征生活步步高,守岁达旦、喜贴春联,敲锣打鼓,张灯结彩。送旧迎新的活动热闹非凡!另外、各地还7479有互相登门拜年,舞狮子!耍龙灯!演社火!逛花市!赏灯会等习俗,   2.元宵节:农历正月十五夜!是我国民3232间传统的元宵节、又称上元节!灯节,正月十五4402闹元宵?将从除夕开始延续的庆祝活动推向又一个高潮!元宵之夜。大街小巷张灯结彩!人们赏灯!猜灯谜、吃元宵。成为世代相沿的习俗   3.二月二:民间传说、每逢农历二月初二!是天上主管云雨的龙王抬头的日子,从此以后、雨水会逐渐增多起来。因此!这天就叫“春龙节”,我国北方广泛的流传着“二月二、龙抬头!大仓满。小仓流!”的民谚、   4.清明节:清明既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又是一个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清明的前一天称寒食节!两节恰逢阳春三月、春光明媚!桃红柳绿。寒食节的设立是为了纪念春秋时代晋朝“士甘焚死不公侯”的介子推、清明寒食期间!民间有禁火寒食,祭祖扫墓!踏青郊游等习俗、另外还有荡秋千,放风筝!拔河、斗鸡、戴柳。斗草。打球等传统活动,   5.端午节: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又称端阳。重五、端五节!早在周朝,就有“五月五日。蓄兰而沐”的习俗、但今天端午节的众多活动都与纪念我1334国伟大的文学家屈原有关、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南方各地举行龙舟大赛!都与悼9696念屈原有关!同时,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5731的优良传统!   6.七夕节:每年七月初七,天下的喜鹊在银河上搭成一座鹊桥。牛郎和织9264女才能相见?这个美好的传说始于汉朝、经过千余年的代代相传、深入人心,这一天、民间有向织女乞巧5403的习俗!一般3695是比赛穿针引线,看谁更心灵手巧,因此。七夕又叫乞巧节或女儿节、每到七夕将至!牵牛和织4440女二星都竟夜经天!直至太阳升起才隐退!因而又被喻为人间!

中国传统的小年是哪一天?

  小年”并非专指一个节日!由于各地风俗。被称为小年的节日也不尽相同!北方大部分地区称腊月二十三/腊月二十四的祭灶节为小年!江浙沪一带的很多场区称正月初五为小年、中国国内也有不少地区称正月十五元宵节为小年,冬至也有地方叫作小年。小年也意味着人们3625开始准备年货,准备干干净净过个好年,表示新年要有新气象、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含义:1。指农历腊月是小年的的年份!2!节日,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旧俗在这天祭灶。3。指果树歇枝!竹子等生长得慢的年份。,

纳西族建筑民俗

  一。纳西族民居建筑的发展流变     纳西族的居住建筑因历史发展阶段不同。可分为巢居!洞穴、窝棚(风篱)泥式建筑,井干式木楞房、土木结构瓦房!砖瓦钢混结构的七个发展阶段。从内容上分可分为以丽江古城为代表的古镇民居。以坝区为代表的农村民居,以山区为代表的木楞房民居!以永宁纳日人为代表的母房民居。大多0393以木楞房!草房为主,普遍地兴建楼房是建国、尤其是改革开放以后的事。     东巴经书中有巢居!洞穴居、窝棚居的记录,这与人类建筑起源是一致的?至8609今纳西族一些偏远地方仍保留有古老的居住形式,如在四川左所纳日人中就有风篱式的建筑:在四周垒以土块?辅以木架!上覆木板或草、中设火塘、(见图)从古老的纳西象形文字看、“房”!“屋”的书写形状中就可以看出、纳西族进入有文字社会阶段后。已经告别0265了原初的原始居所!已经构建了不同的民居!如上盖木板片的“板房”(g'33dMi31)及盖草的“草房”(z'33dMi31)。这些房因盖物不同而得名、但其房屋构建结构可能同为木楞房、纳西族人称木楞房为“si55li31dMi31”!意为梨木房,这种井干式建筑是纳西族传统的建筑?在清代光绪《丽江府志稿》卷一中就有记载:“麽些蛮所居、用圆木纵横相架。层而高之,至十尺许!即加椽桁,覆之以板。石压其上、房内四面皆施床榻,中轩火炉,高与床齐、用铁锢。刳木甑,炊灶其上”,     这种木楞房高约3—4米!一般为平房,四周由木椽垒架而成,在每根椽子之间两端皆有缝合切口,地基要求高出水平面1—2尺。上盖以栎木片或麻杆为主、并压上石块。以三间为主!厨房较之圈房,住房更宽大5—10平方米。一般5891分为两间、中房占三分之二,为做饭。休息睡觉的重要场所。火塘靠正3694后墙角边,高约2—3尺。面积为2米见方,中置火塘、四时不熄、喻其家道长年不衰。蒸蒸日上,四周为座位!兼职床榻、正上方俗称“格固鲁”(意为正上座)。一般为家中主人或尊客所坐,其上墙上高有神位?为烧香敬祖之处。偏间为储藏粮食之所!屋内有母柱,为一家神圣之处、上挂有素兜篓、系家神“素”的所居之处!婚丧嫁6964娶都要祭素神,   木楞房是纳西族地区山村在改革开放以前的主体建筑,主要是因为投资少、可以就地取材、尤其是生态植被较好的时期。大多数村民一般一家有一栋三间的木楞房。而且都是人畜杂居?现在基本上每一家都有一栋楼房、尚存的木楞房也不再住人。主要是关牲畜或放杂物、至今纳西族山区仍保留着不少木楞房的建筑、     汉式建筑在明清两代兴起!明时丽江古城就已经初具规模,“宫室之丽,拟于王者”的木府大型建筑群已经成为当地建筑4016杰出代表,古城为中心的周边地区也逐渐向土木结构的瓦房过渡,到清末时!三坊一照壁,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等汉式建筑样式已经在乡村较为普及了!同时!各种寺宇。道观。神祠也遍布城镇乡村!同样成为纳西族建筑一大观、但直至本世纪50年代初。纳西西族的社会是多种形态并存,甚至在同一民族的不同地区之间也存在不同的社会形态,纳西族地区的建筑仍呈现出不同的特色!     二!丽江纳西族民居     丽江纳西族民居建筑基本以土木结构的楼房为主、一般是高约6——7.5米的两层土木结构平房!楼房,布局形式有三坊一照壁!一进两院。两坊拐角!四合院。其中以三坊一照壁为主,经济困难的人家,也有修建“两坊房”和“一坊房”的,待经济好转之后!再逐步扩充、三坊一照壁、即主房一坊、左右厢房二坊。加上主房对面的照壁!合围成一个三合院、一般来说三坊皆两层。朝东的正房一坊及朝南的厢房一坊楼下住人!楼上作仓库,朝北的一坊楼下当畜厩!楼上贮藏草料。天井除供生活之用外、还兼供晒谷子或加工粮食之用?故农村的天井稍大,地坪......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