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中国传统三大节日的由来?

  中秋节 春节 端午节   中秋节有悠久的历史!和其它传统节日一样、也是慢慢发展形成的。6332古代帝王有春天祭日,秋天祭月的礼制,早在《周礼》一书中、已有“中秋”一词的记载,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根据史籍的记载!“中秋”一词最早出现在《周礼》一书中!到魏晋时。有“谕尚3441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9276的记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2816所以称“中秋”?中秋节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夕”,5759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1434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0581于明代!《西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曰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还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饼内包糖!芝麻、桂花和蔬菜等。外压月亮,桂树、兔子等图案。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中秋节起源于我国古代秋祀?拜月之俗!《礼记》中载有“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以朝。夕月以夕、”这里的“夕月”就是拜月的意思!两汉时6070已具雏形、唐时!中秋赏月之俗始盛行。并定为中秋节。欧阳詹(公元785~约827年)于《长安玩月诗序》云:“八月于秋。季始孟终、十五于夜,又月云中。稽于天道。则寒暑均,取于月数、则蟾魂圆,故曰中秋,”     过6787年习俗源自何时很难考究,不过一般认为起源于殷商时期年头岁末祭神祭祖活动!农历5516的正月(1月)是一年的开始?而正月上旬或中旬。大部分情况正好是春季的开始(少部分时间立春是在农历腊月下旬)!7027现在定名为春节!节日具体时间最后的确定相信和这个时间对农业劳作影响最小有关?农历一年的最后一天(月大为30日、月小29日)!称之为“大年三十”!除夕晚上全家人团圆吃年饭(农历一年中最、

中国传统四大节日是什么?

  春节:团团圆圆过大年 除夕是春节的前夜,又叫年三十!有一种传说:是古时候有个凶恶的怪兽叫夕,每到岁末便出来害人,后来,人们知道夕最怕红色和声响,于是年三十晚上,家家户户贴红春联,燃放爆竹,来驱除夕兽、以求新的一年安宁?这种习俗从此流传下来,年三十晚上便称为除夕了,这天。是人们吃。喝!玩、乐的日子!北方人包饺子,南方人做年糕、除夕之夜、全家人在一起吃“团年饭”。有1316一家人团聚过年的味道。 中秋节:源于祭月迎寒活动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源于古代的祭月迎寒活动。作为节日!西汉时已初具雏形、晋时已有赏月之举,到北宋时正式定名中秋节、至今长盛不衰。这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中秋晚上!我国大部分地区有烙“团圆”的习俗!即烙一种象征团圆、类似月饼的小饼子。祭月之后!由家中长者将饼按人数分切成块,每人一块。如有人不在家即为其留下一份!表示合家团圆。 端午节:已有2000多年历史 端午也称端五、端阳、民俗专家称!端午节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关于端午节的由来!有纪念屈原说!纪念伍子胥说,纪念东汉孝女曹娥说!作为传统节日,8504我国民间过端午活动各种各样,比较普遍的习俗活动是赛龙舟,吃粽子、佩香囊和插艾叶菖蒲、其中!吃粽子最为普遍、 清明:这天祭祖扫墓 清明节在我国已有2500多年历史,清明最早开始是一个表征物候的节气,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按照古人“冬至百六日为清9738明”的说法推算、寒食在清明的前一天。所以古人往往把寒食延至清明。祭祖扫墓是中原清明节俗的中心内容,   记得3899采纳啊,

中国传统的四大节日是什么节?

  春节   农历除夕和正月初一春节(Spring Festival)为阴历年!俗称“过年”!传统意义上的春节是指从腊月初八的腊祭或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的祭灶、一直到正月十五、其中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高潮、来源于古代”年”兽的传说!据6892说一种叫“年”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长下山祸害百姓、但“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百姓们为了对付这头怪兽,除夕。家2947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这种风俗流传至今!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习俗有: “小年”日 (腊月二十三罚二十四)扫年!祭灶、5445大年三十贴门神,春联、福字。窗花。年画!挂千。吃年夜饭。放爆竹!正月初一到十5212五拜年!     清明   公历4月4日或4月5日为我国法定节假日(2008年制定)——清明节(Tomb-sweeping Day),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没过清明”的农谚。清明,别称寒食。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故亦有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习俗。     端午   农历五月初五,俗称“端午”(Dragon-boat Festival)!又名重阳。是我国汉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这一天必不可少的活动:吃粽子、赛龙舟,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     中秋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Mid-Autumn Day)。起源于古代的对月崇拜、月下歌舞觅偶、拜土地神等习俗!中秋节这一天人们除了吃月饼以示“团圆”外?还有赏月。玩花灯。螃蟹宴!舞火龙3737等习俗、部分少数民族有祭月拜月习俗,湖4544南侗乡的中秋之夜!还流行着一种有趣的名为 “偷月亮菜”的传情风俗,!

什么叫节日

  岁时节日是中国人民为适应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共同创造的一种民俗文化、是中国民俗文化的8858重要组成部 分,大体说来!节日的起源主要有以下六个方面:   1.历法节气?中国自古3928以农为本,以农立国!早在7000多年以前。原始农业已经出现了南北分野、北方以 粟作为主、南方以稻作为主。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季节性特点:春播!夏耘,秋收、冬藏,周而复始。年复一年 、从远古时代起。中国先民就已掌握了反映农业生产特点的历法知识、相传、古代有黄帝、颛顼、夏。商、周 !鲁六家历法,殷墟甲骨文中已经有了历法纪年,《尚书·尧典》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四节气的划分、 战国时代发展为24节气。中国古代先后推行过100 多种历法!其中(汉)太初历!(唐)宣明历、(元)授时 历,(明)大统历!(清)时宪历。都具有特殊的历史意义,这些历法根据气候变化的特点!把一年划分为12 个月。24节气。72候、约365天。 从而构成了岁时节日的计算基础。历法反映了农业生产规律。对指导农业生 产起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岁时节日的产生提供了必要的前提?有些节日如立春、夏至!立秋!冬至等。则是 由节气直接发展而来的、   岁时节日与历日节气关系十分密切!但历日节气本身并非节日、除上述少数者外。只是为节日产生提供3761了 前提?节日的形成还必须有一定的风俗为其内容,   2.原始崇拜。中国原始先民常常把某些动物奉为神明加以崇拜、最典型的要算龙图腾崇拜、龙图腾崇拜对 中华民族的影响极为深远。古代吴越人每年在端午节这天都要举行祭祀龙图腾的“龙舟竞渡”活动!这种龙图 腾崇拜是端午节风俗形成的渊源之一!“农者。天下之大本”是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农 作物根植于土壤之中、因此。土地神崇拜在原始崇拜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称祭祀土地神为“社祀”,殷墟甲 骨文中有许多祭祀“毫土”的卜辞,二月二日土地神生日!又称社日或社王节。主要民俗活动是祭祀土地神! 祈求农业丰收。    3.禁忌与迷信、在生产不发达的上古时代!当人们无法解释大自然的奥秘!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便 产5535生了许多禁忌和迷信观念。春节是中国最大的传统节日。放爆竹习俗原意是避山魈恶鬼,后来增加了祭祖、 供神。团圆、娱乐等内容、据说桃木能避邪驱鬼,所以!旧时除夕这天,家家户户削桃木?制成神荼。郁垒二 神画像置于大5915门之上?以防鬼进门!春节还0138有许多禁俯!如禁水土出门,不能扫地泼水。以免,

农历七月初七是什么节日和民俗活动

  一、农历七月2820初七是七夕节,   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2397巧节或七姐诞,发源于中国、是华人地区以及东亚各国的传统节日,该节日6585来自于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日本在明治维新后改为阳历7月7日)!因为此日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少女,而节日活动的内容又是以乞巧为主!所以人们称这天为“乞巧节”或“少女节”,“女儿节”,2006年5月20日,七夕被中国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七夕节以牛郎织女的民间传说为载体,表达的是已婚男女之间不离不弃。白头偕老”的情感、恪守的是双方对爱9227的承诺?随着时间演变、七夕现已成为中国情人节!   二。七夕节的习俗主要如下:   1、乞巧:   七夕乞巧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穿针乞巧的记载。后来的唐宋诗词中、妇女乞巧也被屡屡提及!唐朝王建有诗说“阑珊星斗缀珠光,七夕宫娥乞巧忙”、据传说:唐太宗与妃子每逢七夕在清宫夜宴、宫女1085们各自乞巧!在民间、女孩们在这个充满浪漫气息的晚上,对0068着天空的朗朗明月!摆上时令瓜果!朝天祭拜,乞求天上的仙女能赋予她们聪慧的心灵和灵巧的双手,让自己的针织女红技法娴熟!   2!观星:   在晴朗的夏秋之夜!天上繁星闪耀。一道白茫茫的银河像一座天桥横贯南北!在河的东西两岸,各有一颗闪4615亮的星星?隔河相望!遥遥相对。那就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人们传说在七夕的夜晚、可以看到牛郎织女的银河相会、或在瓜果架下可偷听到两人在天上相会时的脉脉情话?   3,种生求子  2687 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8403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瓷碗中、等它出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0759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7808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4!拜魁星   俗传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主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读书人一定在七夕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运亨通,   5,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为求自保。装病在家!魏武帝派亲信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在家中晒书!魏武帝得知。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收押,司马懿只好遵命。另外、《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   6。贺牛生日   古时儿童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叫做“贺牛生日”(传说七夕是牛的生日),   7。吃巧果   七夕的应节食品!以巧果最为出名。巧果又名“6802乞巧果子”。款式极多。主要的材料是油面糖蜜。宋朝时。市街上已有七夕巧果出售、若购买一斤巧果、其中还会有一对身披战甲,3900如门神的人偶!号称“果食将军”!,

壮族的民俗传统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4926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0855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对2966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炮火”入洞房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0517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背字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7579”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4790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新娘过河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7080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6220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成亲,谓之9283“三关”、迎接、对歌、出门,穿村过寨,过......余下全文>>!

藏族有什么特色的民风民俗?

  藏 族的特色民风民俗:   1!两个久别重逢的朋友互相打招呼或聊天时!你的手不能搭在对方的肩膀上、   2!不能跨过或踩在别人的衣服上,也不能把自己的衣物放在别人的衣服上!更不能从人身上跨过去、   3、妇女晾衣服,尤其裤子,内裤不能晾在人人经过的地方,   4!不能在屋里吹口哨或大声哭叫!   5、家里人出远门,客人刚走。中午和太阳落山后及藏历大年初一不能扫地或倒垃圾,   6,外人不能当着已故人的亲属的面提已故人的名字!   7。今年该完成的活5745不能留在明年干?如捻毛线、织毛衣、地毯等,   8!黄昏时,不能随便到人家里走。尤其人家将有分娩的孕妇及刚生产的产妇或重病人时,陌生人6954更不能去。   9,过了中午以后!不能把家里的任何财产拿出去!   10,一个陌生人到你从来没有到过的大山及悬崖峡谷、不能大声喧哗、   11!不能跨或踩吃饭的用具、锅碗!瓢盆等、   12,家里有两个人同时出门、并且朝相反方向走、不能同时出家门。必须前后出门而且出门时间要隔开、   13、妇女4177到晚上不能梳头和洗头,也不能披着头发出门!   14,在使用扫把和簸箕时、不能直接用手传递、必须先放在地上,然后另一个人从地上捡起来。   15,每当亲朋好友到你家串门或看望你时、会拿些酥油茶或青稞酒等物品作为礼物送你,客人临走时把东西腾出来、不能全部腾空。必须留一点在里面或换一点自家的东西装上,   16,有缺口或有裂缝的碗不能用来吃饭。也不能给客人倒茶!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4380的哈达越长越宽,0216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略5429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躬或用单手送、都是6772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8961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龚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0618藏族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1799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9396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9955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8242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4852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哈尼族的民风民俗

  哈尼族风俗习惯六月年 哈尼族的民族节叫“库扎扎”。1827时间为夏历六月二十六日?因此又叫“六月年”。   传说、在远古的时候。哈尼人不知道一年要分几个月、后来,太阳和月亮传授给哈尼人分月的办法,在人间栽了一棵年月树。一枝树干算一个,哈尼人分得了第六枝、从此、就在六月过“库扎扎”。又说。过去有七个仙女到哈尼寨!做了一个磨伙!她们轮流玩耍、把站在权上的小鸟也逗笑了!鸟儿欢乐地唱起歌来。歌声感动了天神。天神把福降给了人间……人们怀念七仙女、每年过“库扎扎”时都要打秋千、喜喝新谷酒 在每年的秋收前夕。居住在哀牢山一带的哈尼族!都要举行一次“喝新谷酒”的仪式、哈尼语称“长奴抽扎”或“车收资八都”、预1397祝五谷丰登!人畜平安、   喝新谷酒!选定在一个吉祥的日子里!这天!各家割回一把即将成熟的谷穗!倒挂在堂屋右方后山墙上、采下百来颗谷粒。放9565进酒瓶里泡新谷酒?然备办美味可口的饭菜全家共饮!有的还请邻居长辈男子来喝新谷酒!席间、客人举杯唱起祝酒歌:   象0167黄牛寻找春天发出的青草!   我们爽快地喝着喷香的米酒!   红红的竹筷粘着黄鳝!   花花的杯子盛满美酒!   丰收的粮食堆积成山!   白生生的大米吃不完……   全家老少跟着端起酒杯!喝上几口新米酒。即使是婴儿也要在小嘴上抹上一点、据说。这样可使全家老少无病无害!幸福安宁。包头巾 7228云南藤条江南岸的哈尼山寨里!人人都有自己做的包头巾!女的方方的一块、团溜溜包在头上?男的宽约六寸。长挂挂一条、宽绰绰缠在头上,小姑娘还不懂事时。戴一顶灵巧的两角小帽。长大了,脱下小帽,包上一块包头巾。用一截丝线箍着。表示这“然咪”(姑娘)成熟了、这时,村9932上的一些人看上了。就会来提亲!小儿8683子一落地。就戴个拼缝的小团帽!(因它形状团团的。哈尼人叫它“包嘟”)。人长大了,团帽又缝大一点。一直戴到结婚,结婚时!舅母要从自家的织布机上剪下一块两丈多长的布、然后染得紫蓝紫蓝的!送给新婚的外甥、祝愿他们男耕女织。勤劳动!来日美好的生活象包头巾一样长。   朴素简易的包头巾!是哈尼人敦厚朴实!勤劳勇敢的象征、姑娘的小帽 哈尼族支系的碧约人!每个姑娘都戴用黑色土布缝0937制的小帽!小帽有六个角。四周镶着小银泡,帽顶正中又镶一颗大银泡。大银泡下缝有一束红线!   碧约姑娘未成年戴一顶小帽!是表示对家中老人的尊敬,成年以后要戴两顶小帽(一顶是为情人准备的)、按碧约人8591的习俗!姑娘一旦被小伙子看中、小伙子为了表示对姑娘的爱慕之情、就把姑7952娘的小帽抢去一顶、如果姑5446娘也爱上这个小伙子?就顺从地让他抢去,反之!姑娘就把小帽要回来。   姑娘的小帽一直戴到婚后、怀了孕不再戴了、这时改成打包头,尖顶白头巾 滇南红河一带的叶车(哈尼族支系)妇女、不论在纺织。做饭、或劳动,串亲,赶场。集会、总爱戴一顶洁8856白的尖顶白头巾!它不9242但能防尘,遮日和护发,8135而且还是一种美的装饰?   尖顶白头巾是用宽约一尺。长二尺4333的家织白布缝制的?呈尖角状,酷似刚出土的白竹笋、头巾后尾部宽布长!被风一吹、飘飘荡荡,别有风致。帽的侧后处、有股白线带、有的还用红绿丝线在后尾边沿、绣上别致,鲜艳的图案,   据说,古代的叶车人。原住在一个美丽的湖滨草原上、后来人口增加了,就南迁到水草丰美的“叶车朗灰”(昆明滇池西山一带)。不久,因和一强大部族发生冲突,只得四处流浪,若干年后,迁到“阿迷州”(现开远一带)居住,但那9126个强大的部族又追踪而来,善良朴实的叶车人忍无可忍!被迫应战、经过七十七天的浴血奋战!叶车人失败了。他们纷纷逃进红河一带的深山里、妇女们用自己纺织的白布缝成尖顶白帽罩在头上,并用头巾后摆住脸,使敌人无法辨认。后来!发现其他族的妇女戴尖顶白......余下全文>>。

中国传统过生日是过阳历还是阴历?

  中国人传统是过农历生日的,不过随着时代的变迁。就随各人的喜好来定吧。有的人喜欢过阳历生日!有的人喜欢过农历生日、现在年轻一辈的很多都喜欢过阳历生日!而本人就喜欢过农历生日、你呢,    麻烦采纳。谢谢!。

有关民俗的小故事

  年兽的故事     腊月三十除夕   相传中国古时候有一种叫“年”的怪兽。长的青6664面獠牙?尖角利爪。凶恶无比!年长年深居山中,每到除夕才下山吞食牲畜伤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这天,家家户户人们都离家躲避年兽的伤害。把这个称为“过年”!   某年除夕!人们正扶老携幼上山避难。从村外来了个乞讨的老人。人们有的封窗锁门、有的收拾行装,到处一片匆忙恐慌景象、没有人关心这乞讨的老人。只有村东头一位老妇包了饺子请老人吃。劝他快上山躲避年兽。为了报答老妇的好心、老人告诉她年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要她穿红衣、在门上张贴红纸,点上红烛!在院内燃烧竹子发出炸响!   半夜时分。年兽闯进村、发现村中灯火通明。它的双眼被刺眼的红色逼得睁不开。又听到有人家传来响亮的爆竹声、于是浑身战栗的逃走了,从此人们知道了赶走年的方法?每年除夕家家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烛火通明!守更待岁、初一一大早!还要走亲串友道喜问好!恭贺对方渡过了年兽的肆虐、后来这风俗越传越广。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