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壮族节日有什么?

  你好、壮人每月都有自得其乐的节日、其中比较盛大的有春节、蚂拐节!三月三月歌节、牛魂节,莫一大王节!中元节和霜降节等,。

壮族的节日有哪些

  壮族节日。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等、很多都与汉族相同!正月过年非常热闹、各村寨青5131年男女都要以传统购“抛绣球戏扑”?打“磨秋”也是传统内容之一、即栽一直木于地上,以一横木凿其中,合于直木顶的磨心上,二人一左一8466右扑于横木两端为戏!此起彼落、此落彼起,腾在半空!非常有趣,壮族每年固定的宗教节日甚多。如部分壮族正月(亦有在五月者)祭献“老人厅”二月(亦有在六月初六或十月者)盛行过小年。每年二月“祭龙”是各支系的共同节日。“祭龙”时由村中两户或数户人家轮流负担祭日历需要的鸡!猪等牺牲品!祭日、外寨人或骑马,戴斗签者不得通过寨心!习惯认为每年杀猪“祭龙”能使人5122畜平安!五谷丰登!三月祭雷神。栽完秧后并祭“田公”!七月“接祖”,八月各8496寨祭献土地。十二月“送祖”、送“灶王”。此外!还有许多带有宗教迷信色彩的禁忌。如正月初一不准吹火?不得串门。平时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用脚踩灶台和三脚?不能抬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进家?不能攀爬或砍伐龙山上的树木!如有结婚之家、孕妇不准去看新娘、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一顶、暗示外人不得入内、     跳宫节   在云南省的富宁,广西壮族自治区2170的那坡等地!每年农历四月间要过跳宫节,各地的节日时9627间有区别!有从四月初三开始的,也有从四月初八或十一开始的,节日活动连续三天?   第一天要称举行请鼓仪式,由那公(寨主)!宫头(总管)等人身着古装。带着准备过节的村民去请那摩(年纪最大的头人)起铜鼓过节,那摩应允后就领着大家到埋鼓的地方!焚香颂经、虔诚祭祀!然后才把铜鼓从地下挖出来,连同祭品一起系在鼓架上,众人载歌载舞!簇拥着反铜鼓抬至节日跳舞的地方――宫坪。   宫坪选在村边坝子上!中间用篱笆围着一蔸金竹、相传他们的祖先在一次战争中被外族围追。一位英雄3642藏身于金竹丛中!用计击退了敌人!后来人们为了纪念这次胜利。敬献金竹。形成了围着金竹跳舞唱歌的跳宫节、   节日的一切准备就绪后、由那摩击鼓三下。宣布节日开始,接着吹起葫芦笙,击起铜鼓。人们伴着音乐。和着鼓点。围着金竹热情地跳舞、不时有人跳饿6689了累了,便停下来吃点糯米饭!尝块肉,喝口酒。然后继续跳舞?   欢快的歌舞活动持续两天,第一天晚上。人们要结队到3339那摩和那公家去祝贺节日。第二天晚上则到各家各户去跳金竹舞。祝福家家户户人畜兴旺!五谷丰登、青年们则扮演各种鸟兽。让大家追打!这种妙趣横生的游戏,使节日之夜的欢乐气氛更加浓烈。   节日的最后一天俗称“过三朝”、中午,由那公组织全村寨各家各户!到附近的一座山上!宰鸡杀狗。祭祀祖 先感谢祖先的恩德。祈5857求祖宗保佑、祭祀结束后、还要举行“送鼓”仪式。由那公、宫头和七个帕比(节日主持者)8135带着众人载歌载舞护送铜鼓回到那摩家里,这时、节日告9759以结束?现在随3921着经济,文化的不断发展,跳宫节成了娱乐和物资交流的盛大集会,节日内容更加丰富了。附近的壮。苗。瑶,汉等民族也来参与物资交流和娱9092乐活动。以欢庆节日。     花朝节   农历二月初二举行,是广西宁明,龙州一带壮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花朝节是纪念百花仙子的节日,传说她降于这天、她喜欢木棉树、因为它长得挺拔粗壮。春来满树红花,鲜艳如火、所以她常栖木棉树上、佑护大地百花灿烂!人间安宁。   节日是选在有高大木棉树7924的地方过的?男女青年们从四面八方云集而来,他们0729穿着民族盛装,怀揣五色糯饭、 糍粑或粽子等食品、带上为情人1498而备的头巾。千针底新鞋等礼品。尤其不能少了精心绣制的绣球!人倦绿丛中三5697五成群。对唱山歌!赞情侣。夸对方。求连情!同时歌颂百花仙子的佳洁。美丽、唱到情深意醉?绣球便带着无限的柔......余下全文>>!

请问壮族有什么民俗特色?

  壮族作为一个民族,它重要的基本特征就是有本民族的共通语言——壮语、壮语是一种有着悠久历史的优美语言。它是壮族人民千百年来在共同的生活!生产和斗争中创造的,由于长期与汉人相处,壮语不断地吸收汉语的用语来丰富自己。但壮族人民非常懂得珍惜保护自己的语言,所以壮语在基本语汇和基本语法方面都有自己的特征?壮族后来分布到西南不少地方?语言都是大同小异、语根词汇变化很少、   在集中本民族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技艺的基础上!壮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戏--壮戏。铜鼓是壮族最有代表性的民间乐器,    壮族人民能歌善唱?每年定期举行的唱山歌会!称为歌圩!以农历三月初三最为隆重!大的歌圩有万人以上参加!被誉为歌仙的刘三姐是壮族歌手的典型代表!歌圩期间还举行男女间的抛绣球、碰蛋等娱乐活动!吃五色糯米饭!唱壮戏!兼办物资2522交流等、预祝五谷丰登、唐代壮族已有舞蹈。广西宁明,龙州等地的断崖陡壁上留下了壮族先民绘制的众多崖壁画,铸造和使用铜鼓在壮族已有2000多年历史。壮锦是享有盛名的纺织6960工艺品,   壮族传统歌节。又叫“三月三”、“歌圩节”,歌圩,壮语叫“窝埠坡”“双龙垌”?意为到田间或岩洞外唱的歌,分日歌圩和夜歌圩!日歌圩在野外。以倚歌择配为主要内容; 夜歌圩在村子里,主3971要唱生产歌?季节歌、盘歌和历史歌、除农历三月初三。春节!四月初八,中元!中秋以及婚嫁、小孩满月!乔迁等时节都可形成歌圩,甚至赶圩路上歌逢对手时,也可形成临时歌圩?其起源有8065多种传说?一说刘三姐发明山歌。众人争相传唱!逐渐衍成歌圩; 一说为娱神!除灾驱疫; 一说为纪念一对坚贞情侣。歌圩节前,人们要备好五色饭和彩蛋。姑娘们还要赶制绣球,歌圩日,小伙子和姑娘们都穿节日盛装、男携礼物!女揣绣球!成群结队前往,有的抬着刘三姐神像绕行歌圩一周,才开始对歌、有的则由姑娘们搭起五彩绣棚!待小伙子到来。边对歌。边审度对方人品!才华、有的是男女对列。姑娘向意中人抛出绣球!对4357方如果中意!就在绣球上绑上礼物!掷还女方,有些歌圩有碰蛋的习俗1057:小伙子用手上彩蛋碰姑娘手中彩蛋?姑娘如愿意和他做朋友、就露半边蛋让他碰,不愿,就整个握住、还有的是甲村向乙村送3819去彩球!相约还球时举行山歌比赛、如乙村输了。彩球不准送还。来年继续比赛。直到唱赢为止。现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政府已将每年农历三月初三定为壮族歌节!逐渐发展成“三月三”文化艺术节,   广西壮族人民聚居的地区、除了信奉道!佛两教之外、还普遍盛行一种称作“梅山教”(或 称“三元教”!“师教”)1663的原始宗教。尊奉唐道相、葛定志。周护正为始祖、系多神信仰,是当地巫教、道教与古代傩礼混合而形成的一种教派、壮族人民的传统习俗。天旱求雨、丰收酬神!驱鬼逐疫或料理丧事。需请“梅山教”师公(壮语称“公筛”。即巫师)主持盛大的祭祀仪式。这种仪式的称谓各地不一,有“打醮”!“做斋”、“古筛”(壮语译音。意为做师),“调芒庙(壮语译音!意为跳庙神)、“调筛”(跳师的谐音),“唱师”等称呼、 师公在祭祀仪式中!除进行念咒、卜卦!请神,驱鬼等巫术活动外、主要是戴面具跳神,并演唱各位神的传说故事、师公所表演的各种跳神舞蹈!群众称之为“师公舞”,?。

壮族中元节的来历

  壮族中元节的来历:   在广西桂林的壮族、与柳州贺州河池地区的壮族人一般统称为“北壮”、他们的中元节一般提前一天?也就是在农历七月十四过、又叫“七月半”。这源于一个阳朔壮族人民的传说,相传以前广西老百姓也在农历七月十五过节。到宋朝壮族英雄侬智高因不满朝廷苛捐杂税和强力欺压而率领族人起义、桂林阳朔的壮族首领莫一大王也揭竿而起配合侬智高起义?相传莫一大王法力高强!德高仁重!当地壮族人纷纷投奔聚集。宋朝当局害怕至极!派重兵来阳朔镇压莫一大王起义军,莫一大王为了补充兵员。便施法在后山的竹林里,9313给每一株竹子的每一节里都孕育一个士兵?需要做法81天、到期便有千军万马5935奔腾人间。为了保密他没有告诉任何人?当做0802法中期的一天、莫一大王的妻子因为到后山砍柴,不小心砍到一株竹子,发现里面居然有一个个尚未睁开眼的小人、大惊失色之下把这个情况告诉了邻居!随后逐渐传到了官兵耳里!于是宋兵提前到农历7月14这天大举进攻莫一大王?莫一大王因准备不够而兵败被俘就义。起义失败、莫一大王被壮族人葬在阳朔县高田镇沙子溪村旁的白虎山下。为了纪念莫一大王。壮族人把中元节定在了7月14这一天、每年清明时节漫山红彤彤的杜娟花似乎在诉说着壮族人民不屈不饶的民族精神、   中元节依旧,不过。人们已不信鬼神。仅以祭祀礼仪。表示对逝者的缅怀!求的大多是亲人团聚、共同祈盼的是家庭的和睦。民族的团圆,壮族人民在中元节这一天!晚餐家家都要吃螺蛳酿和煮鸭子!晚上户户都在野外给先人烧香烧纸钱!撇除迷信观点,倒也煞是壮观!。

壮族信仰什么教

  壮族的宗教多为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唐、宋以后,佛教、道教先后传入。建立了寺庙,1858年以后。天主教传入!1862年基督教教传入。但都未传开、各家都有神龛!敬奉祖先!近现代以来!部分壮族地区又有天主教和新教的传入!   壮族本民族宗教则以摩教(MOZ)(壮族巫教)主要的信仰,摩教(MOZ)带有浓重的佛!道二教,特别是道教相融合为其特点。 此外、神灵崇拜 民间崇拜的神灵多而杂!有自然神。社会神!守护神等等,崇拜仪式也7162随诸神的功能而不同,   布洛陀是壮族先民口头文学中的神话人物。是创世神,始祖神和道德神,其功绩主要是开创天地,创造万物。安排秩序。制定伦理等!"布洛陀"是壮语的译音,布洛陀的"布"是很有威望的老人的尊称、"洛"是知道,知晓的意思。"陀"是很多!很会创造的意思!"布洛陀"就是指"山里的头人"、"山里的老人"或 "无事不知晓的老人"等意思、 布洛陀是中国非物质文化2443遗产名录之一,   《布洛陀经诗》是摩教(MOZ)(壮族巫教)的经文、它唱诵壮族祖神布洛陀创造天地万物、规范人间3686伦理道德,启迪人们祈祷还愿消灾祛邪。追求幸福生活、这部经诗贯穿着自然崇拜,祖先崇拜的原始宗教意识。《布洛陀经诗》各篇都可以独立成篇。因其相当多的内容是创造天地万物的。可以说是壮族的创世史诗!1260因其唱词是民歌,又是在祭祀时喃唱的。故又可以说是壮族宗教文学。   《布洛陀》以诗的语言和形式。生动描述了布洛陀造天!造地,造太阳!造日月星辰。造火。造谷米。造牛等的"造化"过程、告诉人们天地日月的形成、人类的起源。各种农作物和牲畜的来历!以及远古时期人们的生活习俗等、这部史诗满腔热情地歌颂了壮族祖先布洛陀这个半神半人的祖先创造人类自然的伟大功绩、全诗长达万行。自古以来以口头方式在广西壮族自治3848区右江?红水河流域1322和云南文山一带传承、 5872  大约从明代起、在口头传唱的同时。《布洛陀》也以古壮字书写的形式保存下来!其中有一部分变成壮族民间麽教的经文!《布洛陀经诗》原手抄本全部是用古壮字书写、2178诗是壮族民歌五言体,押韵,在内容上、融壮族的神话、宗教!伦理、民俗为一体!思想深奥!字义艰涩!在形式上、由于千百年来的传唱加工!语言精炼工整!有韵律,朗朗上口!其中保留了好多古壮语、宗教语,为当今所无!    《布洛陀经诗》的内容从性质上大致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创世神话。伦理道德!宗教禁忌,它的学术价值0427是多方面的,《,

有关回族的资料.(写出该民族的宗教习俗民俗节日饮食习惯.)

  宗教习俗     回族人在居住较集中的地方建有清真寺,由阿訇主持宗教活动,经典主要是《古兰经》!信徒称“穆斯林”、生活习俗固守回族传统、遵循教规,讲究卫生,不吃猪肉!狗肉、动物的血液等。 伊斯兰教   回族穆斯林做礼拜   回族穆斯林做礼拜   在回族的形成过程中曾起过重要作用!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举行礼拜和宗教活动的场所。有的还负有传播宗教知识、培养宗教职业者的使命,清真寺在回族穆斯林心目中有着重要位置、 按伊斯兰教历,每年12月10日为古尔邦节。每年的这一天。形成了宰牲献祭的习俗沿袭至今、 另外。伊斯兰教规定,每年教历9 月定为斋月、在斋月里要封斋,要求每个穆斯林在黎明后至落日前的时间里、戒饮。戒食、戒房事……其目的是让人们在斋月里认真地反省自己的罪过!使使经济条件充裕的富人?亲自体验一下饥饿的痛苦心态。到教历1 0 月1 日即斋戒期满,举行庆祝斋功完成的盛会、这一天就是开斋节。开斋节这天。人们8603早早起床,沐浴!燃香,衣冠整齐地到清真寺作礼拜,聆听教长讲经布道。然后去墓地“走坟”!缅怀“亡人”,以示不忘祖先。   7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   婚礼习俗(9张)   婚姻方面。实行一夫一妻制!回族婚礼很隆重。且有许多宗教和民族的特点。如举行婚礼。要请阿訇念"尼卡哈"即因阿拉伯经文进行证婚和祝贺、回族信仰伊斯兰教。认造物主为最高主宰,一切生活、行为无不受伊斯兰教清规戒律所制约!饮食方面,以牛、羊为主!禁食猪!马骡,驴、狗,猛兽肉和自死之物及宿食、以及各类生物之血,禁止喝酒和抽烟(特别是草烟)、行为方面!禁止赌博。斗殴,奸淫盗窃。损人利已。清真寺是回族穆斯林节日活动和宗教活动的中心、主要节日有开斋节,古尔邦节。圣节。在不同的地方还有阿舒拉节,姑太节。云人节等。以上节日都以教历(回历)计算!回族穆斯林由于长期与汉族杂居、在住房,服饰。语言等方面大致与汉族相同、只是没有本民族的文字!虽有经文、9396但也是阿拉伯文!   回族的婚姻与其他九种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一样受伊斯兰教的约束?穆罕默德说:"结婚是我们定制!背弃9725我的定制!不是我的教生、"回族的婚姻必须遵循伊斯兰教的规定!把结婚视为天命和圣行!婚姻须双方同意,在自愿的原则下。经家长和媒人施以聘礼。合乎教规手续。才能举行婚礼。认为夫妻之道!必须彼此相敬相爱?爱之以德、敬之以礼、夫治一外。妻治于内。相互谦让,相互帮助。反对互相猜忌,更不允许夫妻双方不忠、精诚一致、家道乃成,夫妻应孝顺双方的父母!6584教育子女遵守伊斯兰之道?爱国爱家!奉公守法、尽国民应尽之义务,赞助公益事业、夫妻共勉!才能保证家庭的和睦幸福!   回族穆斯林青年婚前要由男方下聘订亲。并择婚礼日期、订1380新叫吃粮茶!9340结婚要请阿訇赞圣证婚、"赞圣"就是赞美安拉促成了这一对青年的美满婚姻。并由阿訇向新郎,新娘讲授伊斯兰教常识,要求男女双方遵守"依玛尼"(信德)?背诵清真言!问他们各自的“经名”(宗教名字)、若无经名便由阿訇为他们命名!部新郎是否已送新娘“迈赫尔”(礼物)。因为礼物是夫妻恩爱的象征。最后由阿訇正式含"尼柯哈"是婚礼必行之礼!有了证婚词,才能说明婚姻得以宗教的正式承认。其后还要举行扒果活动!由阿訇事先8187把象征长生不老的长生果!1543早生贵子的枣子!表示富贵的金属小钱及花生。水果粮、米花!核桃等吉祥物放置桌上。抓三把执于新郎事先准备的帕布中。(有的地方撒在新郎内衣内),再交给新娘、待客人走后。夫妻共享,表示夫妻恩爱?同甘共苦,白头谐老,也是阿訇对新婚夫妇的良好祝愿。   婚礼结束,可根据家庭经济状况,举办较丰盛......余下全文>>。

壮族过节的时候要干什么 20分

  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主5276要聚居在广西!云南省文山!广东连山!贵州从江,湖南江华等地也有恭布、人口1700余万(2005年)。,

壮族有哪些风俗习惯?

  壮族风俗习惯   建筑     壮族喜欢依山傍水而居。在青山绿水之间,点缀着一栋栋木楼,这就是壮族人的传统民居,木楼上面住人。下面圈牲畜!无论是什么房子!都要把神龛放在整个房子的中轴线上!前厅用来举行庆典和社交活动,两边厢5393房住人!后厅为生活区、屋内的生活以火塘为中心!每日三餐都在火塘边进行。?     服饰     壮族多用自织的土布做衣料。款式多种多样!壮族女子的服装一般为一身蓝黑!裤角稍宽、头上包提花毛巾!腰间系精致的围裙。小伙子多穿穿对襟上衣!腰间系一条腰带。     婚俗     “炮火”入洞房     壮族的一种婚俗!迎亲那天新娘要经过“炮火”的洗礼后才能进门入房,这个婚俗,在广西田阳县玉风等壮村流行!新娘来到新郎家以前!要稍停片刻、做好“冲锋”进门的准备。因为在门口。厅堂!洞房等三个地方分别由七八个男青年组成的“炮火”组!手拿着串串鞭炮等着新娘过来!当新娘将要靠近门口时。“炮手”们点响鞭炮。形成道道“火墙”、挡住新娘的进路、如果是胆小的新娘,这时只好退退却在门外、再等第二次0785“冲锋”?“炮手”们也总结胜利的经验,做好第二次的“阻击”准备?可以说,新娘不经过两三次的“冲锋”是进不了门的。围观的客人!里三层外三层、好不热闹、新娘经过苦战跃进门口,来到洞房门前,这是难通过的最后一关,因为“炮手”2461要放“火炮”,这时、聪明的伴娘和迎娘左右“侦察”!乘“炮火”稀疏时夹着新娘跳到洞房里、顿时欢声雷动,祝贺新娘“旗开得胜”!婚宴后到掌灯时分?客人们还要观看新娘在迎娘的指引下摸黑出门“挑水”!新娘将把水缸挑满。这是在考验新娘是否吃得了苦。就这样,直到夜深了新娘才能入洞房。     背字     在广西宜山和环江县交界的一些地方!壮族青年结婚!至今流行“背字”习俗、“背字”是壮话译音。实际上背的不是“字”!而是一2131条长一丈四尺!宽一尺多的宽带、由女方母亲用自织自染或买来的深黑色(以此色为最优)土布缝制而成。女儿出嫁那天,让男方指派“背字”人把布带“背”回新郎家,以备外甥出世作襁褓之用?这种习俗,当地壮语称作“背字”,“背字”的人必须具备三个条件:生父生母双全!未婚的青少年男子、机灵识礼。“背字”仪式在女方家里的正厅举行、主持仪式的人必须是村上德高望重。当了爷爷的长者。长者首先向“背字”人敬上两杯当地名酒,“背字”人很有礼貌地双手捧杯。恭敬地给长者回敬两杯!双方都要一饮而尽。接着长者把准备好的带子从“背字”人的两肩绕过扎紧、继而又互相敬酒!说吉利之语。“背字”完毕?鸣放鞭炮!欢送迎亲者平安返回。“背字”人向长者鞠躬辞别、步出大门,打开雨伞,意为庇护“外孙”离开姥姥家、回到男方家,家主烧香放炮!欢迎“背字”人胜利归来、少倾便举行“卸字”仪式,同样由长辈主持!互敬酒后!长者轻轻解下布带,交给家母保管,新郎父母还要酬谢“背字”人!时过不久。新娘及其女伴便成群结队来到新郎家,喜日更加热闹、     新娘过河     流行在广西桂北地区龙胜各族自治县内的壮族婚俗。在桂北山区、本来只有四五十里的山路。却要涉水过五六次河、跨过三四座桥!所以成亲时。新娘过河过桥都要请人背。背新娘的人称为“水手”。多1321是未婚男青年,过河时。鸣炮三声。喇叭齐鸣!“水手”两掌按住自己的膝盖。弓下腰。背好后才能过河或过桥,背新娘特别讲0824究文明礼貌,行动上不能有半点粗野。更不能调笑!所以背新娘的人多是品德最佳者、过河时、“迎娘”(由未婚女青年担任)在旁边给新娘打雨伞遮荫!在宽约五六十米的河面上。迎亲队伍拉成一条线,热闹非常,上岸后。乖巧的“迎娘”把伞放得很低。不让别人偷看蒙着面纱的新娘!龙胜的壮族婚姻是要过“三关”闯“十门”的,先谈恋爱。后定亲。才能......余下全文>>。

苗族、壮族、满族的传统服装有什么不同? 20分

  苗族     苗族的衣服又叫苗服,黔东南苗族不下200种、是我国和世界上苗族服饰种类最多。保存最好的区域!被称为“苗族服饰博物馆”,苗族2210服饰从总体来看?保持着中4937国民间的织?绣、挑,染的传统工艺技法。往往在运用一种主要的工艺手法的同时,穿插使用其他的工艺手法、或者挑中带绣、或者染中带绣。或者织绣结合,从而使这些花团锦簇、流光溢彩!显6536示出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从内容上看。服饰图案大多取材于日常生活中各种活生生的物象!有表意和识别族类!支系及语3184言的重要作用、这些形象记录被专家学者称为“穿在身上的史诗”。从造型上看,采用中国传统的线描式或近乎线描式的!以单线为纹样轮廓的造型手法?从制作技艺看!服饰发展史上的五种形制!即编制型!织制型,缝制型。拼合型和剪裁型!在黔东南苗族服饰中均有范例!历史层级关系清晰,堪称服饰制作史陈列馆,从用色上看,她们善于选用多种强烈的对比色彩!努力追求颜色的浓郁和厚重的艳丽感?一般均为红。黑!白、黄,蓝五种、从构图上看。它并不强调突出主题,只注重适应服装的整体感的要求!从形式上看,分为盛装和便装,盛装!为节日礼宾和婚嫁时穿着的服装!繁复华丽。集中体现苗族服饰的艺术水平,便装,样式比5964盛装样式素静?简洁!用料少,费工少,供日常穿着之用,除盛装与便装之分外!苗族服饰还有年龄和地区差别?黔东南境内苗族男女便装均较为简朴,男上装一般为左衽上衣和对襟上衣以及左衽长衫三类,以对襟上衣为最普遍!下装一般为裤脚宽盈尺许的大脚长裤、女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衣和圆领胸前交叉上装两类、下装为各式百褶裤和长裤、   对襟男上装流行于境内大部分苗族地区!一件衣服由左、右前片。左!右后片,左。右袖六大部分组成!衣襟订五至十一颗布扣!左襟为扣眼。右襟为扣子、上衣前摆平直、后摆呈弧形!左,右腋下摆开叉,对襟男上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卡其布。织贡尼和士林布!色多为青!藏青,蓝色与之匹配、下装一般为家织布大裤脚长裤,近年来,青壮年多穿中山装、部分青年喜着西装、    左衽男上衣流行于从江,榕江八开!台江的巫脚。反排和剑河久仰等地的苗族村寨!一件衣服由左前大襟、右前襟、后片及双袖组成、左襟与右襟相交于咽喉处正中。沿右胸前斜至右腋下至摆,订有布扣五至七颗。前摆,后摆均平直。左,右腋下摆不开叉直桶形!左衽上装布料一般为家织布或藏青织贡尼,颜色以青色为主、    左衽长衫结构与左衽1318上衣相同!差异仅在衣上至脚背!是苗族老年男子常穿的便装!   男便装下装一般为无直档大裤脚桶裤!裤脚宽盈尺许!裤脚与裤腿一致。由左,右前!后片四片组成。制作简便!   女9992便装上装一般为右衽上装和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两类、右衽上装结构与2456男上装中的左衽上装大体一致?唯方向相反、无领胸前交叉式上装称"乌摆"(Ed bad、意为雄衣即男人的衣)是传统的苗族女装!如"袈裟"。无纽扣!以布带束腰。苗族女便装质地一般为家织布。灯芯绒!平绒。织贡尼。士林布等,颜色一般为青、蓝等色、   雷山、凯里!台江三县交界地区苗族中青年妇女!一般穿浅色右衽上衣。沿托肩!袖口及右大襟边缘精绣花鸟!花草图案花边或购买现成花边?围围腰、系银质9436围腰练,下装着西装长裤、挽高髻于顶、着耳柱,鼎年妇女多包白毛巾头巾。青年妇女多戴银梳或插银衣!塑料花等饰物、老年妇女上装多穿右衽上衣或无领交叉式上衣、下穿长及脚踝青素百褶裙。系围腰、围与裙长,老年妇女上装饰物一般为家织布或织贡尼。颜色喜尚青!蓝色,    凯里市的舟溪、青曼,麻江县铜鼓!开发区白午及丹寨县的南皋一带苗族妇女便装上装,5364内穿翻领对襟中长衣,外套大领对襟大袖胸前交叉式上......余下全文>>、

壮族的风俗习惯

  壮族饮食:多数地区的壮族习惯于日食三餐。有少数地区的壮族也吃四餐。即在中!晚餐之间加一小餐。早。中餐比较简单、一般吃稀饭!晚餐为正餐,多吃干饭。菜肴也较为丰富,大米,玉米是壮族地区5564盛产的粮食。自然成为他们的主食。制作方法多种多样!比如大米有籼米。粳米,糯米等品种、平时用于做饭、煮粥。也常蒸成米粉(类似面条、有汤食、炒食之分)食用、味道鲜美可口、粳米。糯米还可泡成甜米酒即醪糟(方法与汉族同),营养丰富,在冬天常吃!能起御寒滋补作用、糯米常用做糍粑。粽子、五色6864糯米饭等、是壮族节庆的必1833备食品,玉抚也有机玉米与糯玉米之别。机玉米用于熬粥?有时也煎成玉米饼、玉米粥乃山里壮族人最常吃的。有些地方还有吃南瓜粥的习惯!即先将瓜熬烂。加玉米面煮熟即可,糯玉米磨成面后、可做糯玉米粑!或捏成鸡蛋大小的面团(内可包有糖、芝麻、花生等馅料)!再用水煮熟,与其清汤同吃,相当于汉族元宵!色味俱美、甜食是壮族食俗中的又一特色、糍粑,五色饭,水晶包(一种以肥肉丁加白糖为馅的包子)等均要用糖。连玉米粥也往往加上糖、日常蔬菜有青菜、瓜苗。瓜叶!京白菜(大白菜)、小白菜、油菜,芥菜、生菜。芹菜、菠菜。芥蓝,蕹菜,萝卜、苦麻菜。甚至豆叶,红薯叶,南瓜苗!南瓜花!豌豆苗也可以为菜、以水煮最为常见、也有腌6591菜的习惯!腌成酸菜、酸笋。咸萝卜,大头菜等、快出锅时加入猪油,食盐、葱花!壮族对任何禽畜肉都不禁吃,如猪肉、牛肉、羊肉、鸡。鸭。鹅等!有些地区还酷爱吃狗肉,猪肉也是整块先煮,后切成一手见方肉块!回锅加调料即成、壮族人习惯将新鲜的鸡。鸭,鱼和蔬菜制成七八成熟,菜在热锅中稍煸炒后即出锅、可以保持菜的鲜味!壮族自家还酿制米酒,红薯酒和木薯酒、度5466数都不太高、其中米酒是过节和待客的主要饮料、有的在米酒中配以鸡胆称为鸡胆酒!配以鸡杂称为鸡杂酒、配以猪肝称为猪肝酒。饮鸡杂酒和猪肝酒时要一饮而尽,留在嘴里的鸡杂!猪肝则慢慢咀嚼、既可解酒,又可当菜、 壮族9938人忌讳农历正月初一这天杀牲!有的地区的青年妇女忌食牛肉和狗肉。妇女生孩子2775的头三天(有的是头七天)忌讳外人入内。忌讳生孩子尚未满月的妇女到家里串门! 壮族以农业为主!驰名中9230外的三七,蛤蚧和茴油是壮族地区素负盛名的特产!甘蔗产量居全国首位、 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 壮族的生7785活习俗:客人到家,必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给客人以最好的食宿!对客人中的长者和新客尤其热情,用餐时须等最年长的老人入席后才能开饭,长辈未动的菜!晚6302辈不得先吃,给长辈和客人端茶。盛饭!必须双手捧给!而且不能从客人面前递!也不能从背后递给长辈!先吃完的要逐个对长辈!客人说“慢吃”再离席、晚辈不能落在全桌人之后吃饭、路遇老人,男的要称“公公”,女的则称“奶奶”或老太太,路遇客人或负重者,要主动让路!若遇负重的长者同行、要主动帮助其代负并送到分手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