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藏族的风俗习惯的服饰特色

  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妇女冬穿长袖长袍、夏着无袖长袍!内穿各种颜色与花纹的衬衣。腰前系一块彩色花纹的围裙!藏族同胞特别喜爱“哈达”。把它看作是最珍贵的礼物、“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  藏族广广布西藏,四川!青海。甘肃,云南等地。服饰多姿多彩。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做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 帮典即围裙、是藏族特有的装束。是已婚妇女必备的装饰品、帮典颜色!或艳丽强烈、或素雅娴静、  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头饰佩饰在藏装中占有重要位置、佩饰以腰部的佩褂最有特色!饰品多与古代生息生产有关.讲究的还镶以金银珠宝!头饰的质地有铜,银!金质雕镂器物和玉。珊瑚!珍珠等珍宝。献哈达献哈达是藏族待客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表示对客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敬意、哈达是藏语。即纱巾或绸巾!它以白色为主。亦有浅蓝色或淡黄色的!一般长约1.5米至2米,宽约20厘米、最好的是蓝!黄、白、绿、红五彩哈达!蓝色表示蓝天,白色是白云,绿色是江河水,红色是空间护法神,黄色象征大地!五彩哈达用于最高最隆重的仪式如佛事等、。

藏族服饰特点 15分

  藏装的基本特点是长袖。宽腰,大襟,肥大!直线宽边,色彩对比强烈!  3308 男女藏袍均习惯以粗纺厚毛呢为料!左襟大!右襟小!一般在右腋下钉一个纽扣。或是用红、蓝!绿,雪青等色布做两条飘带、穿时结上,男式藏袍0095多为黑。白两色、领围。袖口、衣襟和底边、镶上色布或绸子底边,古朴浑厚,夏天或劳动时、一般只穿左袖!右袖从后面拉到胸前搭在左肩上。也可左右袖均不穿?两袖束在腰间。古铜色的皮肤袒露于外!雄风凛凛、彪悍刚健。女式藏袍!分有袖和无袖的两种?夏秋两季的藏袍无袖。里面多衬有红!绿等色彩鲜艳的衬衣,衬衣翻领在外。衣袖要长于胳膊一至二倍、长出部分、平时卷起、舞蹈时放下!舒展飘逸。潇洒自如!、

藏族服饰有什么特点?

   藏袍 藏袍是藏族人民的平常衣着,5535也是区别于其他民族最显著的特征。藏族服装的基本特点是肥大。长袖。宽腰。右襟,是一种无需丁体裁衣的直线服装。袖长等身,袍长过体。无需钮扣、藏袍最讲究的是边饰、衣袖、衣襟。衣底往往镶上贵重的毛皮和丝绸滚边。内衣一般为白缎衬衫、,

藏族的风俗习惯是什么?藏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

高山族服饰的高山族服饰特色

  高山族的服饰丰富多彩、绚丽多姿!传统服装式样有贯头衣、交领衣、胸衣!背心,长袖上衣、裙子等,各族群男8368女皆重装饰!饰物种类很多!有冠饰!额饰!耳饰!颈饰!胸饰、腰饰,臂饰。手饰、脚饰等,装饰材料以自然物为多,颇具特点、如贝珠!贝片、玻璃球!猪牙!熊牙!羽毛、兽皮,竹管、花卉等、其中又以贝的使用最为广泛,不仅许多首饰直接用它穿缀而成、泰雅人和赛夏人过去还将其一串串缀于上衣之上!制成珍贵的贝衣。 贝衣是以两幅麻布制作的无袖上衣为底?上面缝缀一串串的贝珠制成的。制作方法,一般是先将砗磲贝切成小薄片,然后一颗颗仔细地磨成珠状!再将一粒粒细小的贝珠穿缀成串。缝在麻布衣服的襟边。两侧下摆处,甚至布满全身。称为贝衣。5507贝珠衣或珠衣,每件贝衣要用贝珠几万颗至十几万颗!制作一件贝衣非常复杂困难,要花很长时间和精力、因此,它是权力和财富的象征,过去多为酋长和富有者所拥有?目前大陆只有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博物馆和厦门大学人类学博物馆有收藏、 高山族男子的服装,一般都配有羽冠!角冠!花冠,一般兄弟民族妇女喜以花为冠、高山族男子以花为冠可以说是一个特点、有些部族的男子还要佩2318戴耳环。头饰,脚饰和臂镯!手镯!显得绚丽多彩。高4525山族妇女服饰基本上是开襟式!在衣襟和衣袖上绣着精巧美丽的几何图案,这种开襟服饰是应亚热8474带气候、可以起散热快、凉爽的作用、也易显示出人体上身的丰满!健壮的体型,使人产生活泼,自由、妩媚的感受。妇女的下身穿过膝的短裤!头戴头珠,腕戴腕镯。腰扎艳丽的腰带!脖颈上1503配有鲜花编成的花环?其帽子也很有特点、男子上山戴藤帽!帽顶上有圆形的图案、这是雅美人图腾的标志!0821祭祀时高山族人喜戴高大的银盔,银盔是财富积累的纪录。他们把用实物换来的银币铸成银圈?做成头盔、父传子、子传孙。世代相承。继承人最少在头盔上3538增加一个圈。儿子多把银盔拆成圈分发给众儿子!在这基础上再铸出新的头盔,世代相传。连绵不断,每到节日或新船下水时?人们举行各种庆祝活动常带这种银盔帽子!这是一种勤劳节俭和财富的象征。高山族各部族之间的服饰还有一些差别。服饰是文化的象征!是民族审美特征的外化!高山族的服饰有追求多样化的色彩和偏向明丽华美的风格。,

蒙古族服饰的各部服饰

  此蒙6408古部因地域辽阔!居住分散,各旗服饰亦有差异?妇女头饰风格清逸秀丽!讲究后帘及颊侧装饰、 察哈尔蒙古族服饰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蒙古族服饰的款式和风格,多采用元代皇宫的颜色?服装的领口,大襟不锈花!领边,领座!大襟!垂襟和开衩衣边用绸布进行镶边。体现了察哈尔蒙古族服饰华丽多彩的宫廷韵味, 此部落因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深处!较完整保留古代蒙古人古朴装饰风格!头饰造型独特且大量用银,袍服肩部及腰下叠大宽褶!为其特色! 巴尔虎蒙古族服饰从整体款式上看、较多保留着古代蒙古民族服饰的特点和传统风格!巴尔虎蒙古族无论男女均穿宽下摆的长袍、男子主要穿穿以蓝,淡蓝。紫红,深棕色团花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夏季穿白色单衫、系桔黄。黄绿!灰蓝色绸类腰带,腰带靠下腰系、以上提袍为美。妇女则穿以红,紫红、绿色绸缎为面料的长袍和特尔利克,系紫红。粉红!淡绿绿色绸类腰带!以靠上腰系腰带。使袍子上部贴身为美、 此部落妇女头戴尖顶红缨帽,着灯笼式装袖,以库锦或绦子为装饰的袖箍和腰围分割装饰的袍服、并饰以辫套发饰为美。而独具特色, 布里亚特蒙古族居住在内蒙古呼伦贝尔草原和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历来以游牧!狩猎为主要生产方式。形成男女皆喜穿长袍、靴子的服饰风格,布里亚特蒙古族的服饰既有一般蒙古族的风格,又受到俄罗斯和鄂温克等民族的影响。男子冬季戴红缨角帽、帽边和帽耳是羔皮或水獭皮等贵重皮毛、身着羊皮长袍扎彩绸腰带。脚穿自制布里亚特式厚毡高腰蒙古靴、春秋两季身着布袍!脚穿皮靴、夏季。男子头戴呢子角帽!称为“尤登”。身着布夹袍,脚蹬单皮靴!身披宽大的较厚呢子做成的朝布(意为雨衣),以防雨或夜1974晚在外寒冷!女子穿戴同男子一样的帽子和靴子。身着女士袍。前胸打褶、已婚女子着肩部打褶的长袍!肩部是否打褶成为女性已婚、未婚的醒目标志、两种袍均不系腰带,冬季女性则在长袍之外再罩一件皮。棉坎肩, 内蒙古鄂尔多斯右翼中旗郡王府遗物7688:红缎暗团花马蹄袖女袍!黑镶库锦边长坎肩、 鄂尔多斯蒙古族妇女称头饰为“陶勒甘久甘”。汉语意思为头带。用松石。玛瑙,珊瑚以及宝石,金、银等贵重材料制成、价格相当昂贵、鄂尔多斯地区的蒙古袍较长。两侧开衩,大襟右边系扣!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男子喜欢穿蓝色或棕色袍、长袍较肥大!女6729子喜欢穿红。粉、绿,天蓝色绸质袍!比较紧身, 鄂尔多斯蒙古族穿蒙古袍、不论男女,一般都备有腰带。而且扎腰带6063有一定的讲究和规矩。未婚女子扎腰带、要在身后留出穗头,一旦出嫁、便成“布斯贵”、“布斯贵”为蒙古语!7663汉意是没有腰带、代替腰带的则是紧身短坎肩。以此来分辨未婚与已婚、穿上坎肩就说明这个妇女可以生育了,男子均扎腰带!扎时将袍子向上提,为的是骑马方便?也显得矫健潇洒!腰带上还要系9293上鼻烟壶?蒙古刀、手巾等、颜色各种各样、多用布,绸、缎等料, “乌拉特”,蒙古语意为“能工巧匠”?早在明代后期、乌拉特部落就以精湛的服饰制作技术享誉草原,形成了乌拉特服饰的男装雍容华贵。女装典雅细腻的特点、男子服装以礼帽,长袍、马靴为主、妇5432女则以头巾。长袍!马靴为主。乌拉特服饰不仅保留了自己的传统风格又吸收了其它地区传统服饰的可5568取之处,其面料色彩、缝制工艺等类似阿巴嘎苏尼特和察哈尔服饰,在牧区穿着传统服饰的人较多,逢年过节,举办那达慕盛会时!人们则普遍穿戴华美的传统服饰、,

藏族的节日风俗有什么

  西藏是以藏民族为主的少数民族聚居的民族自治区。藏民族有一些独特的风俗习惯、进2195藏游客应尊重!   献哈达是藏民族最普遍也是最隆重的一种礼节。当好客的藏族主人向客人敬献哈达时。客人应躬腰接受,走进普通藏民的家,切记不可用脚踩门槛!要称呼人名时!一般在名字后面加“啦”字,以示对对方的敬重!亲切。主人如请就坐!可盘腿而坐、切勿伸直双腿。脚底向人、此外、不能随便用手去抚摸藏族人的头顶!   三口一杯是藏民族在会客时最主要的一种礼节。三口一杯的程序大概为这样:客人先用右手无名指沾点酒!向空中。半空!地上弹三下。以示敬天!地和祖先(或者敬佛法僧三宝)、然后小喝一口!主人会把杯子倒满。再喝一口。主人又会把杯子倒满。这样喝完三次、最后把杯子中的酒喝完!   在西藏。马肉!驴肉和狗肉是从来不吃的。有些地方的藏民连鱼6421肉都不吃、因为藏族人认为狗和马是通人性的、是不能吃的!而驴被视为一种很不干净的东西,也不会食用、所以,在西藏千万不能提起吃驴肉。狗肉等事情,   西藏主要的旅游景点是寺庙,目前,西藏对游客开放的很多寺庙都是藏传佛教寺庙。藏民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所以。在转经时一定要按顺时针方向行走,切不可逆时9455针方向行走,很多藏族老者在转经的时候、身后会跟着一些挂着红绸子的羊、这种羊被称做“放生羊”、不可对这些羊进行骚扰!同时。在寺庙佛殿之内,不可大声喧哗和随意触摸佛像,在没有允许的情况下。更不能在佛殿内录像、照相等,   藏族人伸舌头是一种谦逊和尊重对方的行为,而不是2999对他人不敬、双手合十表示对客人的祝福!

苗族服饰(要图和介绍)

  苗族服饰4012式样繁多,色彩艳丽、《后汉书·南蛮传》中就有五溪(五溪:今湘西及贵州!四川!湖北交界处,因此地有五条溪流而得名)苗族“好五色衣裳”的记载!唐代大诗人杜甫也有“五溪衣裳共云天”的著名诗句,苗族妇女的服装有百多种样式!堪称中国民5682族服装之最、苗族服饰是一种原始苗族人民的符号和象征,是一种规则和历史的存根,一种无字的历书!一种无声语言和标志,     苗族服饰由于性别!年龄,婚否等情况而不同,5631并且有地区差别?但都保持一种从古至今的传统款式。苗族妇女上身一般穿窄袖!大领,对襟短衣、下身穿百褶裙。4589衣裙或长可抵足!飘逸多姿!或短不及膝。婀娜动人,5820便装时则多在头上包头帕。上身大襟短衣,下身长裤,镶绣花边,系一幅绣花围腰!再加少许精致银饰衬托!苗族百褶裙。图案花纹色彩斑斓。多刺绣、织锦,蜡染。挑花装饰、衣裙颜色以红?蓝、黄!白,黑为主!保持了苗族先民“三苗”“好五色衣服”的传统、服饰用料则以居住地出产的原料为主!多以棉,麻!毛等经过家庭手工作坊精编细织而成、苗族男子的装束则比较简单!上装多为对襟短衣或右衽长衫,肩披织有几何图案的羊毛毡,头缠青色包头、小腿上缠裹绑腿,   我们所说的苗族服装的款式多样!主要是指苗族女性的节日盛装或者叫礼服、苗族服装按地域可分为五种型制:黔东南型,黔中南型、川黔滇型。湘西型和海南型五种。     黔东南苗族服饰:流传于贵州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16个县市和都匀!荔波!三都。兴仁,安顺!广西融水,三江等区域,上衣有大领对襟或右衽半身、百5727褶裙长短不一,佩戴各式围腰和绑腿!发髻也有较大差异。黔东南苗族6691服饰大约有30多种款式!     黔中南苗族服饰:主要流行于贵阳,龙里、贵定、惠水,平坝。安顺、平塘!罗甸。云南的丘北。文山、麻栗和8620广西隆林等地!其特点是以黑!白!蓝色线绣衣裙或蜡染、大领对襟开、百褶裙。包头0707帕或头巾。髻发,黔中南苗族服饰有5种款式、     川黔滇苗族服饰:主要在川南,黔西!黔西北和滇东北!桂西北以及云南昭通!威信,楚雄!金沙等地!衣料主要是麻布,服饰色彩较浅!蜡染工艺普遍、服饰和发型多种多样,     湘西苗族服饰:主要在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贵州松桃、四川秀山、酉阳、湖北鄂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地、有多彩头帕和变型式样。服饰亦有8种、     海南苗族服饰:由于海南苗族受当地黎族服饰的影响、苗女穿右偏襟长及膝部的长衫、仅一扣!无领。蜡染短裙、以黑、红色为主。花纹较少。束发,包一绣图案花纹的头巾、外面再盖一条绣有花边的尖角头帕。套上一条红带子垂在背后!显出与其他地区的苗族服饰的非常不同,     苗族没有文字。她把服饰作为载体!因而苗族服装不仅具有实用价值?很高的美感或观赏价值!很7876深的文化内涵!它还有很高的制作工艺水平、苗族的蜡染和刺绣艺术就代表了苗族服装的制作艺术、苗族的蜡染工艺已有千年历史!一般的苗族蜡染是先在整块的布上绘制各种图案!然后再进行染制、苗族刺绣技0930法多样,图案丰富,据统计,苗绣技法多达十二种!有平绣!挑花!锁绣、堆花。贴布、打籽绣,钉线绣。辫绣、绉绣!锡绣,马尾绣等。色调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红色调。一种是紫色调,底部基本上都是黑色!图案也是极为丰富的。有各种花卉,稻谷!鱼、鸟。龙,凤,自然界里有的都能用来作为图案绣在衣服上!还有很多刺绣图案把传说故事都用在里边,4527苗族刺绣的使用主要是作为苗族服装中头巾?衣领、衽襟!袖腰、袖口!衣肩!衣背。衣摆。腰带。围腰。裙子、裙片,裹腿布巾、鞋子等部位的装饰、   苗族服饰的图案?是穿在身上的一部民族史书:褶裙上的彩色线条。是一条条河流、一条条山路。背牌上的回环式方形纹!是曾经拥有的城市。有街道!城墙!角楼。那披肩......余下全文>>,

傣族有哪些传统节日,藏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傣族有:泼水节!藏族有:落赛节。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族的饮食文化   藏餐是人们对西藏及广大藏区菜点的统称。具体一点说!应该是以拉萨藏餐为代表的藏族餐饮的总称。     藏族饮食文化的的发展历史   公元6世纪!藏餐的烹调技术第一次发生较大变化、吐蕃因与中原内地和中亚各国通商。大量烹调原料和技法传入西藏,使西藏的烹调技术得到了发展,尤其是文成公主入藏!开辟了藏汉两族饮食文化交融的先河。这时人们开始注重博食和养食。博食,即烹调用的原料品种繁多。遍及粮食、畜乳,蔬菜,瓜果等门类,养食,“医食同源”,“药膳同功”、这充分说明当时的西藏医药事业在食补方面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四部医典》给人们展示了西藏烹调原料的丰富资源。并从医学理论上阐述与饮食有关的上千种本土植物。动物、矿物细化药理功效,通俗地说、就是告诉人们什么东西可以吃。什么东西不能吃!以及怎样吃。二是中西雅食文化的进入。使西藏药膳制作渐渐兴起,为西藏饮食烹调理论奠定了基础、     西藏第二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18世纪,这一时期是清朝光绪皇帝统治时期?清代筵席发展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其种类之多,规模之大,菜肴之丰盛、烹调之精美难以表述!当时出现了筵席之最——“满汉全席”、后来随着经济文化交流、藏汉人3067员的往来、内地饮食文化不声不响地传入了西藏。当时藏族人称“满汉全席”为“嘉赛柳觉杰”。意思是汉食十八道、当时在拉萨、江孜。日喀则等藏区重镇街面上的各种蔬菜!瓜果,厨具,器具开始多了起来。一些比较简单的烹饪技术也流传到民间!有力地促进了西藏烹饪技术的发展!     在这个时期、西藏的融食。娱、游、乐于一体的饮食文化开始进入上层贵族家庭。但是由于特定的政治、经济、宗教,文化!地理。交通以及信息等诸多原因!不管是中原的美食佳肴或是从西方传到南亚、北亚!西亚的西方饮食文化的影响范围极其有限、只为少数西藏贵族及商人家庭所了解,而西藏广大农牧区的人们仍靠原始而简单的烹调方式打发漫长的岁月,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上世纪50年代!     西藏第三次藏式烹调发展阶段是上世纪80年代,在改革开放政策的推动下。西藏的旅游热、使西藏饮食。烹调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在吃什么。怎么做。怎么吃的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朝着由简至繁?由粗至精!由低级到高级的方向发展。新原料不断补充!厨师地位得到提高、1306烹调技术不断交流?甚至还出现了专门的烹调专著、次仁群培所著的《藏餐菜谱》!青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藏族常用饮食辞典》、西藏拉萨饭店厨师次仁群培所著的《拉萨地区藏餐菜谱》慢慢揭开了西藏烹调的新篇章、使西藏这一“绿色饮食王国”名扬全国。闻名天下,并逐渐形成一个全新的饮食文化,饮食科学,饮食艺术、饮食礼教和藏民族的饮食特色,     四大藏餐风味   藏餐菜品不多。不分菜系!菜派。但不同地方的菜点风格各异、细细研究藏餐、大致可分为四大风2518味:以阿里、那曲为代表的羌菜、以拉萨。日喀则。山南为代表的卫藏菜!也叫拉萨菜。以林芝,墨脱!梓木为代1792表的荣菜,以过去王家贵族及官府中的菜肴为代表的宫廷菜!共有200多种! 9358    羌菜!指高寒牧区的饮食,为高原牧区风味!其菜系风味特色是注重原汁原味!取料单一、重于咸!淡!鲜!酸。香。具有调理适应高山寒凉气候之功效!以奶酪。牛蹄、酸奶、酥油等为主要原料!     卫藏菜、指拉萨、山南,日喀则等地区使用的饮食、5639主要是农区或半农半牧区风味、其1314特色是:取料广泛,除了奶制品。牛羊肉外、还有各种农作物,因此荤素配合得当、工于火候,调味以鲜咸。淡爽!制作手段也比较丰富!重于煮!炒,烧、闷、炸。如:萝卜炖牛肉!手抓羊肉等,以秋瑞(奶豆腐)、生牛肉酱而著称,     荣菜。指低海拔的藏东南地区饮食、取材于高山......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