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九月初九是什么节,它有什么特殊的意义?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7944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6267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节日来源   其一   重阳节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1094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7480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星。在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2173重阳祭灶的习俗,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8005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0076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9109踏青”!5766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2487 民俗活动   重阳登高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登高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9031到心旷神怡、9734健身祛病的目的,   早在西汉、《长安志》中就有汉代京城九月九日时人们游玩观景之记载!在东晋时!有著名的“龙山落帽”故事! 9899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7399称之为重阳糕、[1]   赏菊   重阳赏菊!饮酒、对弈   重阳日。历......余下全文>>。

农历九月三十日是什么节

  你猜呢、

农历九月初九的传统节日什么节也称为什么节?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因为古老的《0124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 今天的重阳节,被赋予了新的含义、在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传统与现代巧妙地结合!成为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老年人的节日, 九九重阳。早在春秋战国时的《楚词》中已提到了,屈原的《远游》里写道:“集重阳入帝宫兮。造旬始而观清都”,这里的“重阳”是指天。还不是指节日。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锺繇书》中、则已明确写出重阳的饮宴了:“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晋代文人陶渊明在《九日閒居》诗序文中说:“馀閒居!爱重九之名!秋菊盈园!而持醪靡由!空服九华。寄怀于言”、这里同时提到菊花和酒、大概在魏晋时期、重阳日0288已有了饮酒!赏菊的做法!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 到明代。九月重阳。皇宫上下要一起吃花糕以庆贺。皇帝要亲自到万岁山登高,以畅秋志。此风俗一直流传到清代。 金秋送爽、丹桂飘香!农历九月初九日的重阳佳节!活动丰富,情趣盎然。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0612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唸唸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9020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 插茱萸和簪菊花 重阳节插茱萸的风俗、在唐代就已经很普遍!古人认为在重阳节这一天5576插茱萸可以避难消灾、或佩带于臂、或作香袋把茱萸放在里面佩带、还有插在头上的。大多是妇女。儿童佩带。有些地方、男子也佩带,重阳节佩茱萸,在晋代葛洪《西经杂记》中就有记载?除了佩带茱萸,人们也有头戴菊花的、唐代就已经如此,历代盛行!清代,北京重阳节的习俗是把菊花枝叶贴在门窗上。“解除凶秽,以招吉祥”!这是头上簪菊的变俗,宋代,还有将䌽缯剪成茱萸!菊花来相赠佩带的! 。

甘蔗节的多少与什么有关

  和农业“农业八字宪法”有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管理好了,保证节又6539高又长。

梦见喝酒节?什么意思

  梦见喝酒节、有时势利一点西瓜0978选大边站也是不得已的选择、对那些已经失宠,失势的人。抱着同情的心无妨,但是最好还是保持距离,免得对方被冰冻时自己也受到牵连!正义感也先放到一边凉快、别人受到委屈就算看不过去!但这两天自己没有伸张正义的本钱!要帮忙也要另找机会了,,

蒙古族的什么节

蒙古族的节日很多、有春节(白月),那达慕,马奶节、祭敖包节。祭成吉思汗陵等,其中的春节和那达慕大会最为隆重!, ,。

哈尼节 是哪一天

  十月节是哈尼族一年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的盛大节日,1077哈尼语称为“扎勒特”。一般在每年的农历十月间举行、所以又8109叫十月年! 9534    ??由于哈尼族的支系较多。其年节也较为复杂,哀牢山区的哈尼族以农历十月的第一个辰   龙日为岁首、直到申猴日结束、历时五至六天。这时正值农忙刚过,鸡肥,猪壮。五谷瓜豆已经入库,大年第一天称为“美首扎勒特”?村村寨寨打扫得干干净净!人们穿上节日盛装!在一阵阵古朴雄浑的铓鼓声中。4548妇女们舂糯米粑和团子面,男人们杀猪、宰鸡烹制美味佳品。到早饭时!每家都在大房门外杀一只大红公鸡,就地煮熟全家共食,不能拿进屋内。称为“当欧夺”。当天、村中广场上架起高大的秋千、人们成群结队涌到广场、无论男女老少。都要荡上一荡。据说这样可使人终年幸福安康、青年男女也充分利用这个机会!以荡秋千为谈情说爱的媒介、不少人就是在秋千架上结成了终生伴侣、     ??年间期间、铓鼓声不断、人们你来我往!互相探亲访友、赶场集会!有的荡秋千、有的在山野草坪上摔跤游戏!对歌作乐,喜气洋洋。按传统规矩、年节的每天早饭前,每家都要用小簸箕抬着一盅酒?三个团子送到村口倒掉!意为向祖宗敬献。然后将三个团子和一丁点肉送到同宗辈分最高的人家去!表示敬9694供长者?不忘亲宗,年节里、凡出嫁的姑娘都必须回到娘家恭贺新禧,外甥向舅舅讨压岁钱、姑妈。娘娘和姐夫、妹夫是“美首扎勒特”的尊贵上宾?  5587   ??哈尼人还在过年期间邀请其他民族的“牛亲家”。“马亲家”等亲朋好友来家作客。相互致酒祝福。     ??在有的地方、从年节的第三天开始,直到第五年的三天内,全寨按户分为三大组!一组轮一天、每天下午举行盛大的“资乌都”活动,“资”是酒。“乌”是盛大!欢乐的意思,“都”是喝。连在一起就是全村合饮!欢乐幸福的意思、当太阳稍微偏西时,随着铓鼓声的响起。轮到的各户当家男子就用小簸箕端出美味佳肴和焖锅酒、沿“街心”按顺序摆在早已铺好的长长的竹篾上,有的村寨宴席竟长达百十米、场面极为热闹、壮观而神奇,“资乌都”开始后,人们推举出德高望重,儿孙健在,勤劳耕种!善于治家的两位“阿窝”上坐。各家当家男子沿宴席盘腿围坐,“阿窝”开始念诵祝词!人们发出“沙收罗”的叫喊声!表示除旧迎新!祝贺3349五谷丰登!人畜康泰。此后一位长辈男子击响牛皮鼓,伴以铓锣敲击,两位“阿窝”领头跳起舞蹈!其他人则7684在酒席上喝酒吃肉?“阿窝”绕席跳舞一圈后!其他人以离“阿窝”坐!

蒙古族过什么节

  传统节日有“白节”!祭敖包、那达慕。草原上勇敢者的游戏:打鬃节每年的夏天过“马奶节”。!

十月十五日是什么节?

  农历十月十五。是古老的“下元节”,此时!正值农村收获季节,武进一带几乎家家户户用新谷磨糯米粉做小团子,包素菜馅心!蒸熟后在大门外“斋天”?又。旧时俗谚云:“十月半、牵砻团子斋3065三官”!原来道教谓是日是“三官”(天官!地官,水官)生日、道教徒家门外均竖天杆。杆上挂黄旗、旗上写着“天地水府”,“风7807调雨顺”。“国泰民安”,“消灾降福”等字样。晚上。杆9364顶挂三盏天灯!做团子需三官?民国以后!此俗渐废。惟民间将祭亡!烧库等仪式提前在农历七月十五“中元节”时举行。 农历十月十五!为中国民间传统节日!下元节!亦称“下元日”!“下元”,下元节的来历与道教有关、道家有三官!天官,地官,水官,谓天官赐福、地官赦罪。水官解厄。三官的诞生日分别为农历的正月十五!七月十五。十月十五、这三天被称为“上元节”“中元节”“下元节”!下元节、就是水官解厄旸谷帝君解厄之辰!俗谓是日!水官根据考察。录奏天廷!为人解厄!《中华风俗志》也有记载:“十月望为下元节,俗传水宫解厄之辰。亦有持斋诵经者。”这一天、道观做道场、民间则祭祀亡灵,并祈求下元水官排忧解难!古代又有朝廷是日禁屠及延缓死刑执行日期的规定、宋吴自牧《梦粱录》:“(十月)十五日。水官解厄之日!宫观士庶、设斋建醮!或解厄,或荐亡、”又河北《宣化县新志》:“俗传水官解厄之辰,人亦有持斋者,”此外、在民间,下元节这一日?还有民间工匠祭炉神的习俗,炉神就是太上老君。大概源于道教用炉炼丹, [编辑本段]下元节的习俗 ①焚“金银包”等祭拜祖先亡灵的活动:民间折红绿纸为仙衣,折锡箔为银锭,装入白纸糊的袋中。正面写“谨言冥宝一封,彩衣一身上献某某受纳”、下书“子孙某某百拜”。背面写“某年?某月,某日谨封”,俗称“金银包”,叩拜后焚化,除此以外,还有其它常见的祭拜祖先活动, ②道教专门场所的有关活动:这一天。道观做道场,为民众解厄除困、民众前往道观观祭、并在道观中拜祭下元水官和祖先! ③祭禹:水官大帝禹的诞辰日?0056各地禹庙等大禹纪念场所常有祭祀活动? ④做糍粑等食俗:这一天。人们在家中做糍粑并赠送亲友,蒸7419麻腐包子等、 ⑤家中拜祭下元水官:每逢下元节来临、水官下降凡间巡查人间善恶!为人们解除灾难!家家户户张灯三夜!在正厅上挂著一对提灯!并在灯下供奉鱼肉水果等。 ⑥“水5583色”等户外活动:水。和“水官”有关。色!色彩丰富。一般是扎彩船,在河中巡游,水色由此得名!

七月有什么传统节

   七月七七夕节   七月十五中元节!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