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百家姓中“翁”的由来?

  翁   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3312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3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0989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迁徙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临川郡:三国的时候吴国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   带、   2 钱塘:也写作钱唐。是一个古县名、秦代的时3850候置郡、在今天   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1 资善堂:宋朝时期的翁甫,在资7247善堂当教授,监守登闻鼓院,   对于皇帝的问题的回答,都会让皇帝感到称心如意?   2 赐鱼堂:唐代时候的翁洮、被任命为员外郎、后来隐居不愿意   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于是作了《枯鱼诗》作为回答?   皇帝看了诗以后!知道他绝对不会复出了。于是赏赐给他很多曲江鱼   ,   四 历史名人   1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年改号松禅!清朝时期江苏常熟   人!历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5661机   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的师傅,中法战争的时候、主   张出兵抗击法军、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他也主张迎战日军,《马关条约》签定以后!他痛恨李鸿章的割地求   和,更倾向于变法图强,曾经以皇帝老师的身份走访过康有为、反复   讨论变法的事情、光绪帝二十一年的时候,在康有为的策划下、命令   别人起草12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光绪帝依次颁行。但是被弈忻所阻   挠、同年8月份、北京强学会成立。他给了热情的支持。但是他反对   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是帝党的中坚分子!   又是光绪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将他开缺回原籍、戊戌政变   后,他出面保释康有为!又被马上革职,并且永8367不叙用!交给地方官   严加管束,光2569绪帝三十年逝世、终年74岁。宣统三年、皇帝下昭,恢   复他的官职,追8511谥“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等、   2 翁独健:福建福清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赴美    国哈佛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民国28年回国以后   !历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5524大学等学校的教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学   会副主席!19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逝世!终年80岁!著作   丰厚,有《蒙元时代的法典编撰》等,都是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   3翁郡:汉代学者,   4 翁仲同:宋2938代知县,字济可,宗安人!作官时,自4991己花钱买地。建   造学堂,供百姓的子弟学习、深得民心。   5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6 翁春:清代诗人、江苏华亭人、   7 翁正春:明代状元。   8 翁广平:清代学者!书......余下全文>>、

翁做为姓氏怎么读?

  翁 读音【weng】     出自姬姓!以地名为氏,据史料及《元和姓纂》的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今9520浙江省定海东、一说广东省翁源)、其子孙以邑名为姓。世代相袭,又《姓氏考略》也指出:“周昭王庶子食采于翁山、因以为氏。望出钱塘。   海南话拼音: 【ong 】   潮州话拼音: 【ong】,【ang】。【êng 】   武汉话拼音:【ong 】   粤语:【jung1 】   客家话:[台湾四县腔] 【wung1】 [客语拼音字汇]【 vung1 】   [沙头角腔] 【wung1 】[客英字典] 【vung1】   [海陆丰腔]【 wung1】 [陆丰腔]【 wung1 】   [宝安腔] 【wung1】 [东莞腔]【 wung1】 [梅县腔]【 wung1】!

翁姓的由来??

  翁   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4210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5965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翁的子孙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3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迁徙分布   翁7214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临川郡:三国的时候吴国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   带,   2 钱塘:也写作钱唐。是一个古县名?秦代的时候置郡。在今天   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1 资善堂:宋朝时期的翁甫!在资善堂当教授、监守登闻鼓院、   对于皇帝的问题的回答!都会让皇帝感到称心如意,   2 赐鱼堂:唐代时候的翁洮!被任命为员外郎、后来隐居不愿意   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于是作了《枯鱼诗》作为回答!   皇帝看了诗以后、知道他绝对不会复出了。于是赏赐给他很多曲江鱼   ,   四 历史名人   1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年改号松禅,清朝时期江苏4185常熟   人、历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   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的师傅,中法战争的时候。主   张出兵抗击法军。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他也主张迎战日军!《马关条约》签定以后、他痛恨李鸿章的割地求   和。更倾向于变法图强!曾经6508以皇帝老师的身份走访过康有为、反复   讨论变法的事情。光绪帝二十一年的时候、在康有为的策划下!命令   别人起草12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光绪帝依次颁行,但是被弈忻所阻   挠。同年8月份。北京强学会成立。他给了热情的支持,但是他反对   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是帝党的中坚分子。   又是光绪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将他开缺回原籍。戊戌政变   后,他出面保释康有为!又被马上革职!并且永不叙用!交给地方官   严加管束。光绪帝三十年逝世、终年74岁!宣统三年!皇帝下昭,恢   复他的官职!追谥“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等、    2 翁独健:福建福清人,早年毕7030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赴美   国6750哈佛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民国28年回0927国以后   ?历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教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民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学   会副主席、19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逝世、终年80岁!著作    丰厚,有《蒙元时代的法典编撰》等、都是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   3翁郡:汉代学者,   4 翁仲同:宋代知县。字济可。宗安人!作官时,自己花钱买地,建    造学堂!供百姓的子弟学习。深得民心。   5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5731内阁学士!   6 翁春:清代诗人、江苏华亭人。   7 翁正春:明代状元? 3941  8 翁广平:清代学者!书画家、   ......余下全文>>!

夏姓氏的由来

  【夏】 XIA   一,姓氏源流     1、出自姒姓。     相传帝尧时!鲧的妻子有莘氏女志因梦里吃了薏苡而生禹!故帝尧便赐禹以妫为姓,后来、禹治理了水患,指导百姓兴修沟渠!发展农业,还领兵平定了三苗之乱、使人民得以安居乐业!为了表彰他的丰功伟绩,舜封他于夏(今河南登封县东)。后来还把帝位传给了他、夏禹死后。其子启继位,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夏立国400多年!共传13代、16王、后因夏帝桀暴虐无道而被商汤推翻、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氏、     2。出自姒姓。     公元前11世纪周朝初年分封诸侯?夏禹的后裔东楼公受封于杞(今河南省杞县)!为杞侯!至简公时,被楚国所灭。简公之弟佗(本妫姓)出奔鲁国!鲁悼公因其为夏禹的后裔、给予采地为侯,称为夏侯(复姓)。其后裔以夏为姓,称夏氏、     3!出自妫姓。     以王父字为氏。西周初年。武王追封帝舜之后妫满于陈、建立陈国!建都宛丘,以奉帝舜3806之宗祀,史称胡公满、陈胡公、春秋时,传至第16位君主3679陈宣公杵臼时,2538有庶子名子西。字子夏!其孙征舒以王父(祖父)之字为氏。称为夏征舒、其后遂有夏氏?     4,8996改赐姓或其他,    2388 台湾土著哈也湾氏改姓夏,明时元人齐噜台被赐名夏贵。土家!蒙古,回!满等族有夏姓、     5!得姓始祖:夏启,     3504相传帝禹死后?其子启打破禅让制而即位!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8473夏立国四百年,共传十三代、十六王!末帝夏桀暴虐无道、国人怨恨,而此时黄帝子姓后裔商汤却因仁德、深受拥戴。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汤灭夏。建立商朝,夏王族便以国为氏?称为夏姓,1440夏启因开国君主之位!而被奉为夏姓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夏氏2815因得姓很早,故随着时代的不断更替。散居尤为广泛。     夏姓发源于今河南!安徽省境、大致上!秦及秦代以前!夏姓主要在中原生9131息繁衍。并迁往陕西、山东。安徽,山西!河北等地!如夏征舒传至4世孙夏区夫仕陈(今属河南)为大夫?裔孙夏御寇仕齐(今山东东部)为大夫。秦始皇时尤御医夏无且(大致出自陕西夏氏)!秦汉之际。有代(今河北西北部,山西中部与北部等地)相夏说!安徽夏氏出自随王桀逃至南巢一部分夏王族的后裔,     魏晋南北朝以前!夏姓还主要活跃于我国北方广广大地区!特别是中原一带,     夏姓南迁始于汉代。如西汉时有夏黄公,为鄞人(今浙江宁波市)!。

‘熊’这个姓氏的由来

  熊姓是中国8796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最早可以追溯至西周周成王时期,熊姓历史悠久。族大支繁,熊姓曾有72个望族,居百家姓第68位!   姓氏起源:   源流一:   源0669于芈姓,出自商朝末期鬻熊及其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世本》。《古今姓氏书辨证》!《元和姓纂》等的记载、黄帝子昌意生颛顼。颛顼四世孙陆终第六子名季连?赐为芈姓、季连生附沮。附沮生穴熊!在其后裔子孙中。到商朝末期有个叫鬻熊的人!字熊。很有学问。做过周文王姬昌的老师。受官火正!后世称其为鬻熊!其子后来事于周文王。早卒、曾孙熊绎便以王父字为氏,称熊氏,司马迁在《史记·楚世家》中记载:“鬻熊先生辅佐文王、去世早,熊通说:‘我的先人鬻熊渊博!是周王的老师,去世早。’”但在《鬻子》一书中、鬻熊自却己说:“九十岁才觐文王、后有武王,及成王询封康叔于卫之事,”如此算起来,鬻熊的年龄应该超过了一百二十岁、堪称寿星,楚国传有三十一世!四十三位君主、到秦王赢政二十三(楚王熊负刍五年、公元前223年)!楚国3596被秦国所灭?国人多以熊为姓、以念亡国!并尊奉鬻熊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有熊氏!出自黄帝的部落姓氏、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相传黄帝生在寿丘?长于姬水,居轩辕之丘。3021建都于有熊(今河南新郑)!又称有熊氏,黄帝的后代中便有人以地名为姓!称熊氏、熊氏是中国最古早的姓氏之一! 9383  源流三:   源于苗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苗族仡熊氏,在战国中期受楚文化影响颇深。当时即有改汉姓为熊氏者。到明朝时期的改土归流运动时,已基本改为汉姓熊氏了!   源流四:   源于普米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普米族熊氏。源出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普米族的先民是由氏羌后裔的四个部落联盟而构成的。普米族民间有句古语“拍米冉贡组”。意为普米族是由四座山上的四个血缘集团9922联合而成的,据宁蒗县永宁普米族传说,普米族最早的四个根是“布”(四个血统或四个氏族部落)?其名称分别是:冉祖(绵羊)!拔佳(锅),尚(熊)!搓皮(马)。冉祖和搓皮等主要分布在木里、拔佳!尚主要分布在盐源,宁蒗一带、又据传说。联合为普米族四个部落的名称是“萨雅崩巴供”!“布米虽母供”!“俄业里戛供”!1849“总散不安贡”、与以上四个部落相对应的本民族氏族名称分别是:“格母”!“本牙”、“穹·空尼”。“嘎甲拉玛”!普米族原来没有汉姓。在明朝洪武年间,大明王朝接管普米族聚居的川西南地区,滇西北一带地区后不久、这一带地区发生6011了叛乱!为了加强对这带地区的统治,明太祖朱元璋调集军队。用了六年时间平定叛乱?之后对普米族各氏族进行详细的户籍登记,因此,普米族便有了汉姓。其中的普米族的本牙氏部族?即“布米虽母供”。或称“尚”、一律改称汉姓熊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五:   源于满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   ⑴.满族喀尔拉氏!亦称喀尔喇氏!满语为Karla Hala!世居叶赫(今吉林梨树)。辽河流域,所冠2560汉姓为熊氏。   ⑵.满族克哷氏,满语为Kere Hala。源出元朝时期女真庚克勒部,以部为氏,世居尼亚满(今辽宁新宾尼亚满山)、是满族最古老的姓氏之一,7077后多冠汉姓为熊氏!   源流六: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布依族。彝族!蒙古族,瑶族,阿昌族。壮族、土家2271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熊氏族人分布,其0105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熊氏、世代8332相传至今、...余下全文>>,

江 姓氏的由来

  江姓!汉族百家大姓之一!其源大多来自江国、系从古老的赢姓分出,唐代林宝《元和姓纂》记载:“赢姓颛顼元孙伯益之后。爵封于江!后为楚所灭,以国为氏。”元即玄,颛顼的玄孙即伯益。为赢姓始祖!伯益第三个儿子恩成。约于西周初期受封在“江”地,建立江国、据史料记载。江国在古代兖州与豫州之间,西临道国(4610在今河南确山县),东与息国毗连(在今河南息县)。北接蔡国(在今河南上蔡县)。南滨淮水、其地当在今河南正阳县、面积相当于正阳县南半部。    河南地处中原。商周时期,这一带农耕发达。江国地临淮水!其经济以农业和渔猎为主、到了春秋时期?江国因为地域较小!加以淮水泛滥!往往淹没江国的中心地带。所以江国国力较弱。很0021难强盛起来,又因介于楚、宋之间!经常受大国操纵、只有依附大国才能生存!春秋中期!先依附南方的楚国、后又与北方齐。宋结盟伐楚!与楚成仇、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楚国息公子朱率师围攻江国、北方大国晋国先仆伐楚救江!驰兵解围,冬十二月!晋国将江国的危急局势6016上告周王叔桓公!晋大傅阳处父伐楚以救江国,但在方城(今湖北江陵东)返回,次年楚国再次趁机出兵!灭掉江国、沦为楚邑。江国灭亡后、国人大部分迁居外地!为了逃离楚国的控制!他们前进的路线是从故国向东北迁移。先后到陈留!考城!有一支迁往齐国境内,后又散居于其他诸侯国。迁出者多以原国名“江”为姓!因其始祖伯益为赢姓、故不少江氏家谱记载江氏起源于赢姓!   江国自江济始封于周1340成公十五年(前1101年)!至周襄王二十九年(前623年)被楚国0714所吞并?历经十9994七位君主。享国479年!   江姓以济阳。淮阳为堂号,为什么江姓会使用“济阳”堂号!一种较为普遍的说法是,迁居到山东滋阳负暇里的一支即江俪所率领的江姓、因有山东济阳郡。故以济阳为堂号,但是从一些资料来看。南朝时大多江姓名人的郡9868望作济阳或考城或济阳考城连称来看,上述的说法并不见得可靠。郡望兴起于汉魏以后,西晋惠帝时分陈留郡一部分置济阳郡,郡治在今河南兰考县东。晋南渡后废济阳郡。据《元和姓纂》记载!2002东汉时有江德,“其1999先居陈留圉县,汉分陈留为济阳。因居考城、为著姓”。说明是由陈留郡的一部分置济阳郡。济阳的郡治即在考城?考城乃春秋时的载国、西汉置甾县、东汉时改考城。属陈留郡。南朝时还有的江姓名人载其籍贯为陈留(今属河南开封)。当时考城属陈留郡,故以陈留为郡望。总之。济阳只能是在今兰考而不是在山东境内!   至于“淮阳”堂号的来历?有的说是因为祖宗发祥之地在淮水之阳,这有一定道理,并且、在唐代武则天载初元年(689年)真阳县曾改为淮阳县、淮阳堂号或本于此。我以为淮阳堂号晚于济阳,那是留居在当地的江姓后人为与济阳区别而标示出来的!后世形成了二大堂号!即淮阳派与济阳派,唐代从河南固始!正阳迁出而有较清楚世系的家谱记载一般以淮阳为堂号。现在江姓宗谱上溯其祖源的以济阳为多!   江氏历代迁徙。大致经历了自北向南的流动过程、大的迁徙有:9079江国被南方的楚国所灭!大量人口向东北迁移!至考城(今河南兰考)一带,然后又迁山东!安徽等地!其后散居于浙4478江务州(今金华市)?山西蒲坂!河南洛阳。湖北江陵、河北中山、山西平城。山东曲阜各地(此据都昌《江氏大成宗族》中江仕明《非族辨》一文)!西晋灭亡,大量士人南渡,江姓族人自中原,山东等地南迁江苏。浙江等地!唐代中期、因受藩镇割据以及唐末战乱的影响!在中原的江姓再次南移长江流域。远至福建、   北宋时陆续有江姓移居浙江西部、江西东部、南下福建!宋末江万里誓不降元。以名宦而投水死、其后裔迁往福建,散居闽侯、厦门,惠安一带!其后分支有不少迁居广东东部。北部、西部,形成......余下全文>>。

姓氏徐的由来

  徐姓,中华姓氏之一。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主要源自嬴姓?子0533姓及少数民族改姓等。夏朝徐2957若木为徐姓始祖,   徐姓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一百五十位!至2010年。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按人口排序。徐姓在中国大陆列第十一位(在中国台湾列第二十位),大陆人口近2000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1.43%   第一源流源于嬴姓、以国名为氏,远祖可追溯到五帝时代金天氏少昊(嬴姓)!少昊重孙为伯益,9650佐大禹治水有功!夏王封伯益之子若木于徐。故地在今安徽省泗县北,徐国历夏!商!周三朝代。一直活跃在江淮之间,史称徐戎!也称徐夷或徐方,春秋时。徐偃王反周,被周穆王联合楚国所灭,后又复封徐偃王之子宗为徐子。战国时。吴国灭徐!随后越国灭吴,至楚国灭越,徐国的版图3111归入楚国!徐国的子孙遂以国名为氏,散居于江淮之间。、

雨宫姓氏的由来

  日本国家虽小人口不多!而日本人的姓氏却为数不少。千奇百怪!据日本《姓氏的历史和谜》一书介绍。日本有十三万余种姓氏,除了十大姓佐藤、铃木。高桥。伊藤。渡道,斋藤、田中!小林。佐佐木,山本外。较具代表的姓氏有100姓。普通姓9709氏3600姓。其他属稀奇杂姓,如:一井。一木、一色、一尾!上下、和气,左右、前后!火山。热海,温泉。满身、小穴。瓶子。布袋。我孙子。早乙女。不入斗,一二三。五鬼肉、一尺八寸等等!每一个珍稀姓氏的产生、都有特殊的来历和有趣的故事,耐人寻味。日本山梨县南巨摩郡早川町。有很多人姓“药袋”,传说历史上来了一位名医,用葡萄制酒。村里人饮用了此酒后,无病长寿,从此后、全村看不到有人再用药袋了、故取此姓氏、奈良县有五家三字姓:五鬼助。五鬼肉。五鬼堂。五鬼胜、五鬼作,“五鬼”在日文里与“御器”同音。“御器”是神的供器!具有神圣感。而“鬼”字又有很强的灵意、这五家又都是神社里的职员、故分别取用此姓氏、静冈县有家姓“一尺八寸”,其取姓的原本意思是取镰刀柄的长度一尺八寸!因同乡有人先取用了“镰柄”为姓氏。故后者取用间接用意为姓。日本京都有一家餐馆, 招牌叫“吾妻亭”,乍看之下,原以为这家餐馆的老板娘一定是倾国倾城的大美人或名厨, 以此招徕顾客。殊不知“吾妻亭”是这家餐馆老板的姓, “吾妻亭”就像我们的“老王牛肉面”一般! 是什么原因导致日本姓氏如此丰富而又稀奇呢、 原来日本在明治维新之前的“幕府时期”,是武士阶层专政的时代、那时只有贵族!士大夫,富豪。 巨贾和大地主才有姓氏!而一般的庶民在暴政的箝制下是有名而无姓的。直到明治八年(公元1875年), 日本天皇才下诏令全国的庶民都可以在名字上加冠姓氏,并凭姓氏向政府登记申请户籍。在此情形下, 除了“佐藤”、“铃木”。“丰臣”,“北条”!“源氏”等当时赫赫有名的的贵族外, 其它二千七百万的贩夫走卒,升斗小民, 大都是目不识丁!因此取姓氏大部分人只好就地取材了、例如住在田的中间, 取姓为“田中”, 住在田的旁边, 就取名为“田边”等,日本人也许对大自然有所偏爱, 除先前所提到的“田中”。“田边”外, 还有“田泽”!“本田”!“池田”、“武田”。“吉田”!“松田”等!知名人士如演艺界的“松田圣子”。居住在山上的平民就以山为姓,如“大山”。“秋山”、“山本”。“小谷”,“冈村”!“松冈”,“川崎”、“宫崎”。“五十岚”等,知名人士如画卡通动画很有名的宫崎峻。居住在沼泽地带的农民则以沼泽为姓,如“大泽”,“宫泽”!“五十泽”等、知名人士如政界名人“宫泽喜一”。以河川!水井。 海洋为姓氏的如“河田”! “川上”。“大井”、“小泉”等!知名人士如现任首相“小泉纯一郎”。于是!地名!田名!身世,家系,职业、住所、屋号、工具,乃至动植物名称都成了选作姓氏的依据!总括日本的姓氏,大体可分14类型:地名姓!国名姓,古姓!译音姓!氏姓,职业姓!特别称谓姓,略姓!信仰姓,佳称姓,复姓。间接称呼姓。外来姓及其他(器物,用具、建造。天体!屋号、商业。抽象用语等)、 日本同韩国一样。都是受中国的汉文化影响而以汉字取7528用姓名的国家、中国在夏商周时期。姓的社会职能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种族的称号!而氏则是从姓中派生出来的分支、《通鉴4707外纪》说,“姓者。统其祖考之所出、氏者、别其子孙之所自分!”7580姓起源较早,形成后也较为稳定。氏起源较晚并不断发生变化!总之。姓为氏之本!氏由姓所出,商周以前、姓用以区别婚姻,故有同姓。异姓,庶姓之说。氏用以区别贵贱。贵者有氏、而贫贱者有名无氏, 然而,日本社会形式上受汉文化的影响。而实际上在4世纪......余下全文>>!

姓氏汤的由来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 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72位,   汤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四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汉朝时,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厂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时汤姓南迁两广地区!清初汤姓进人台湾。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第九十八位。汤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36.7%,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全国形成了东部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9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的汤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孙姓氏的由来?

  孙姓的由来   孙姓的发源大致有三支、一支出于姬姓,周代卫康叔的八世孙卫武共有个儿子叫公子惠孙。惠孙的孙子以祖父的字命氏、称孙氏,另一支出于芈(mǐ)姓!楚君后代,艹为吕臣有个孙子叫艹为敖!字孙叔。是楚国著名的贤臣、他教化民众、开发水利!功绩卓著,深得楚人拥护、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字命氏。也称孙氏,还有一支出于田氏,3587陈厉公的儿子陈完避难逃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大夫!因为伐莒有功!齐景公把他封到乐安!赐姓孙氏、孙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太原郡(今山西太原县),一说居乐安郡(今山东广饶县)!古时常把孙姓称为兵8096家大族,春秋时有著名的兵法家孙武!军事家孙膑!三国时孙坚,孙策,孙权父子三人领兵用兵、在江东建立吴国!称帝59年,     孙姓家族专用楹联   孙姓家族历来喜欢将下面3位族中名人及典型事3329迹嵌作楹联、以事彰扬,见到下面这些孙姓家族专用楹联!主人一定姓孙。   9889望出太原!芳传虞坡(孙阳),   奇才搜藻。金声播誉于天台(孙淖),   正色持衡,良史传名于晋室(孙咸)、     孙姓家族名人之最   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家是孙武、孙武是春秋末年齐国人?常称孙子!后来因为避乱到了吴国。他将自己写的2125兵书献给吴王阖闾?被任命为将军、他率领吴兵攻破楚国、威震诸侯,他写的兵书—《孙子兵法》,总结了春秋时期有关作战的经验,提示了一些战争的1488重要规律师、是我国最早最杰出的军事著作,   我国4736民主革命最伟大的先行者是孙中山!孙中山!原名孙文,字逸仙、广东香山人!是中华民国的创始人,1905年他在日本组织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他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3月在北京病逝、   寿命最长的孙姓名人是孙思邈。孙思邈是隋唐时医药学家、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少年时立志学医,钻研了古代的医书和其他书籍!成为医道很深的医药学家!长期在民间行医,采药制药、并广泛收集民间有效而简便的药方,编成《千金要方》?《千金翼方》二书!后人尊称他为“药王”,他活了101岁,生于581年、卒于682年、   最年轻的孙姓名人是孙继先,他们1926年出生,1947年牺牲、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班长!排长、19岁时就已经是闻名全军的战斗英雄,爆破英雄,   名声最坏的孙姓名人是孙毓汶、他是清末山东济宁人、字莱山,1502咸丰时中进士?历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中日甲午战争时!极力赞同李鸿章对外妥协投降政策!力主批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1895年因军机大臣翁同和的反对被免职,   新中国的第一个女导演艺术家是孙维世。孙维世是四川南溪人!革命烈士孙炳文之女。1937年到延安!1939年到苏联学习戏剧!建国后历任中国青年艺术剧院副院长、中央实验话剧院副院长,总导演等职、导演了许多9201中外优秀剧目,   名声最大的孙姓女名人是孙晋芳,她生于是1955年,上海人!为我国著名排球运动员?。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