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满族的传统节日 是什么 高山族的传统节日是什么 速度点 急用 谢谢

  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高山族的节日很多!...就是人们敬拜自然实体的公共祭祀庆典 布朗族许多传统节日大都与宗教活动有关。其中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满族传统节日的满族的禁忌

  满族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1201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   颁金节: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1859太极发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7452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   添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9259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庙朝拜、杀猪祭祀。6485求虫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   绝粮日:农历八月二十六是满族的绝粮日!“绝9399粮日”的习俗来自清朝太祖皇帝参加的一场战争。那场战争打得异常艰苦、以至于有一天军队的粮食都断绝了!太祖和军士们只得以树皮充饥,附近一个噶珊(村寨)的百姓得之太祖的军队绝粮的消息。将小村里的所有的各种存粮打扫出来、送到战场,太祖命将。

满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满族许多节日均与汉族相同、主要有春节、元宵节!二月二,端午节和中秋节、节日期间一般都要举行珍珠球!跳马,跳骆驼和滑冰等传统体育活动、   颁金节4805:是满族“族庆”之日、1635年农历10月13日,皇太极发4423布谕旨,正式改族名“女真”为“满洲”,这标志着一个新的民族共同体形成、1989年10月。在丹东“首届满族文化学术研讨会”上、正式把每年的12月3日定为“颁金节”。各地满族同胞在农历十月十三日满族命名日自发地举行纪念活动!以示纪念满族的诞生?但活动时使用的名称不尽相同、或称“命名日”! 或称“诞生日”,或称“纪念日”等。   上元节:即正月十五日!俗称“5610元宵节”,同汉族一样。满族也有元宵挂彩灯和吃元宵的习俗,   走百病:满族妇女的节日,一般在正月二十日,当晚!妇女们三五成群!结伴远洲、或走沙滚冰,或嬉戏欢闹,叫做“走百病”、   添7746仓节:每年正月二十五!满族农村家家讲究煮黏高粱米饭,放在仓库、用秫秸棍编织一只小马插在饭盆上。意思是马往家驮粮食、丰衣足食。第一天,再添新饭!连着添三回,也有的人家用高粱秸做两把锄头2567插在饭上、这个节至今在东北农村保留着、   二月二:俗称“龙抬头日”。当日晨。满族人家把灶灰撒在院中!灰道弯曲如龙,3218故称“引龙”!然后在院中举行仪式,祈求风调雨顺。全家人还要吃“龙须面”和“龙鳞饼”,妇0559女们这天不能做针线活!   虫王节:六月天。易闹虫灾、居住在辽宁省岫岩、凤城一带的满族过去在六月初六这天、一户出一人到虫王0429庙朝拜,杀猪祭祀。求虫2246王爷免灾!保证地里的收成好、如今不搞虫王节祭祀扫活动,但家家要在这一天晾晒衣物!以防虫蛀,  6731 中元节:满族以七月十五为中元节!也视为超度亡灵的“鬼节”,届时。各处寺院设立道场,燃灯念经!要举行各种超度仪式。院内西侧向东摆一架木屏风、屏风上挂有鸡冠花。毛豆枝、鲜藕等、为1964供月兔之用,屏风前摆一张八仙桌。桌上供一大月饼!祭时,焚香磕头,妇女先拜、男人后拜!   开山节:满族人民在每年秋季中秋以后!或农历9月中旬(具体时间不定)为采集草药获得丰收而进行的祝福活动,在过去东北满族村落中每年开山节都要面对长白山!进行祝福祷告!感谢山神给予采药人的丰富恩赐。再这一时期采到的人参则要供奉在自家的神龛中、   腊八节:满族人家腊月初八要泡“腊八醋”和煮“腊八肉”!除全家人吃外还要分送亲友,   小年:满族过小年的习俗与汉族相同、腊月二十三日为“小年”,届时家家户户要祭祀灶神、俗称“送灶王爷”!   满族:挂旗过6462年   满族分“正黄!镶黄!正白!正蓝、镶白,正红。镶红,镶蓝”八旗人,注意这里是按大小排序的。春节时、每个旗的人都分别在门上挂上自己的旗,这些挂旗图案优美。色彩鲜艳、象征着一年的吉祥开端!!

汉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有以下节日:   1,正月初一 春节。古代有元日!元旦,元正、元辰、元朔。三元,三朝,三正,正旦!正朔等30多种名称   2。正月初五 路神生日   3。正月十五日 上元节(元宵节)   4、二月初二 春龙节 又叫龙抬头 青龙节   5、二月十五 花朝节   6。清明节的前一天 寒食节   7,三月初三 上巳节 传说中王母娘娘开蟠桃会   8、春分后十五日 清明节(现定阳历四月五日)   9。四月初八日 佛诞日,又有牛节之称过了这天牛就要下地了.  8764 10!五月初五 端午节   11!夏至节   12!六月六 晒伏节“六月六。晒红绿,” “姑姑节”“六月六!请姑姑”,在古代还是另外一个节日,名叫天贶(赐赠的意思)节。六月六也是佛寺的一个节日,叫做翻经节!   13,七月七日, 习称七夕,七月七。乞巧节   14!七月十五日 中元节,又称鬼节。盂兰盆节,   15,七月三十 2874地藏节   16!八月十五日 中秋节    17!九月九日 重阳节   18、十月初一 十月朝,又称祭祖节   19。十月十五日 下元节   20,十一月二十二日 冬至   21!十二月八日 腊八节   22!腊月二十三日 祭灶节?祀灶日。俗称“过小年”!亦称小年、小年下。小年节   23!腊月的最后一天 年除日。除日、除日晚上叫除夕!大年夜、大节夜。大尽等,民间称年三十。大年三十!

土家族有哪些传统节日?

  土家族节日民俗较多。从节日内容看?有祭祀节日。纪念节日、庆贺节日,社交娱乐及生产性节日五类、其宗教信仰有对自然崇拜和信仰、如土地,岩石、山、河!5851水等皆为崇拜对象,   动植物崇拜:牛。羊。狗等。图腾崇拜!如鹰!白虎图腾。特别是以白虎为祖先神。各地都有白虎庙。立有6878白虎神位!经常祭祀、还有对祖先。鬼神等崇拜、   1。牛毛大王节土家人以四月七或十七!四月八或十八为中毛王节、这天一定要杀猪,做大坨肉祭祖。摆筵席招待亲友及出嫁姑娘,当地流行讲"牛毛大王的故事",传说古时农民刀耕火种、所获无几!饿尸遍地、牛王据实禀告玉皇大帝、据传牛王下凡时间是四月七或十七!有的则5030过四月八或十八,作为牛毛大王的生日、每到这天,牛不耕田、用最好的饲料喂养,   2!赶8937年节是土家族传统节日,以“赶年”最为隆重?土家人过大年时间比汉族提前一天。小月为腊月二十八。大月为二十九。为什么要提前!有几种传说:为了抗倭寇打仗而提前!在明嘉靖年间?其先民随胡宗宪征倭!于十二月二十九大犒将士。除夕倭寇不备?遂大捷!后人沿之!遂成家风。关于抗倭立功符合历史事实。《明史》有载、   3!过赶年节要作糯米粑,杀猪祭祖。煮酒,除夕之夜还要“守年”、“抢年”。即吃过团圆饭后!手执吹火筒在房前屋后转一圈。名曰“出征”、有的手持猎枪上山走一趟曰“模营”!以纪念先人,虽提前一天“赶年”。大年三十晚上还照样过除夕,有的地方是“初一拜家神、初二拜丈人!初三初四拜友邻”。还有各种文娱活动、“玩龙灯”、“荡秋千”!“踩高跷”!“唱难戏”等等、!

满族风俗的满族婚俗

  满族办喜事接新娘要选一个良辰吉日!吉日订妥后!在结婚前、男方要给女方家老酒一坛,肥猪一只作为女子宴请亲朋好友所用!第一天。娶亲去的人为单数。即新郎、媒人。两个娶亲婆。一个压轿男孩。新郎到女方家。进院首先要到上7354屋面向西给老佛父叩头、然后有人陪着在一个单独的屋内住下、在这一天!新郎,新娘不能见面、 第二天。选定良辰、请新娘上轿。新娘在鼓乐声中挥泪与家人告别?母亲则把新娘的洗脸水泼在花轿停放过的地方!满族迎娶新娘时多用轿,但花轿不是用人抬的,而是0787用马拉的!花轿是在马车上扎成的。先固定好四框、然8525后用红绫子围上,上面也用红绫拉成翼状轿顶,轿门有红绫档帘。在轿顶上是有木刻的“麒麟送子”!有的还在轿的两侧装上透明镜。迎娶时,轿内要3228有压轿的孩子和娶亲婆,压轿的孩子一般是8至9岁的男孩子!娶1599亲婆是夫妻双全,儿女双全的土命人、 迎亲时,新郎骑马。领花轿至女家!新娘上轿,新郎骑马绕院子一周。新娘乘轿缓6859缓随行?名曰4796“引轿”;绕行一周后。新郎下马。进到屋中行跪拜礼!然后、骑马领轿返回!新娘身着红衣。头蒙红布,怀抱用红纸条捆成的二根麻秸杆端坐轿中。打旗的。打灯笼的以及吹鼓手走在前面。后面跟着是12匹对子马、马上坐着年轻的伴郎!在伴郎的后面是披红戴花的新郎、再后面就是接新娘所用的花轿了!这娶亲的队伍沿途每到一个亲友家、亲友都要给新郎送礼披红、 满族独特的婚礼仪式、新郎新婚时,须用喜轿迎娶新娘、在轿子将 至喜房门前时!新郎不待新娘下轿。须向新娘连射三箭。意为除新娘之 “红煞”!但为虚射!箭只1966射至轿前而已!接着新郎还要向喜房内之四角虚射四箭!射毕、才许新娘下轿迈马鞍(取平安之意),拜天地后、新郎须用所射之箭挑去新娘盖头。箭射新娘带有满族先人——女真人抢婚旧俗的痕迹、此婚俗在内蒙古凉城县曹碾满族乡及喀喇沁旗十家满族乡较为典型!一直保存至二十世纪六2640十年代。 到了新娘家之后,新郎不能立刻下马。要等小舅子来给新郎牵马、岳父上前给新郎揣压腰3208钱之后。新郎才能下马、新娘上轿时不许自己走。而是要由哥哥抱上轿。没有哥哥的,要由叔叔抱上轿、在新娘离开娘家之前、新郎要给岳父岳母留下“离娘肉”。然后才能动身?当娶亲的队伍回来后。新娘蒙红盖头!由两个伴娘从轿中搀出,新娘的脚不能踏在泥土上、要在地上铺上红毡!拜完天地!再搀入洞房、在洞房门口!放一马鞍。马鞍上放两串铜钱!新郎先跨过去、然后新娘再跨过去,当新娘子跨过去之后、伴娘便!

侗族 传统节日

  节日在侗族人民的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没有文字和没有建立在文字基础上的理论文化、侗民族的历史文化绝大部分是通过节日风俗口传心授耳濡目染达到心领神会而传承下来的!   一!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揣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7702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1880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8632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5938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6254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面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3915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余下全文>>,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国庆节-那达慕]?蒙古农历7月11日,那达慕!蒙语意为“游戏”或者“娱乐”、原指蒙古民族历史悠久的“男子三竞技”(摔跤、赛马和射箭),   白月节,蒙古农历1月1日,相当于是蒙古族的春节,   四季节!蒙古农历3月21日!用九十九碗白马奶祭天,    特斯玛节。蒙古农历11月3日!加工皮条,   火节、蒙古农历12月24日,用羊胸祭火、   黑苏力德节!12年轮回一次。。

回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回族节6229日: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开斋节 开斋节是回族穆斯林对“尔德·菲图尔”1381(阿拉伯语)的习惯称呼?每年伊斯兰历9月是穆斯林的斋戒之月、凡符合条件的穆斯林男女。都要奉行一个月的斋戒。白天不进饮食?一月结束!望见新月,斋戒完成!次日即为开斋节。清晨起来!穆斯林们沐浴净身、换上洁净的衣服,开始在家中炸油香、馓子!上午,到清真寺参加会礼。礼拜后、还向老弱病残和贫苦之人出散乜贴、因此开斋节又叫“济贫节”,然后请阿訇为已故亲人走坟、纪念亡人、走坟后、走亲访友、相互祝贺。邀请亲戚乡邻到家!进行款待。 回族穆斯林对开斋节特别重视。庆祝场面十分隆重。所以又叫“回民过年”、     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是阿拉伯语音译、又称“尔德·艾7052祖哈”!含有牺牲。献身之意。在伊斯兰历年的12月10日举行。这一天也是穆斯林赴麦加朝觐的第三天,古尔邦节又叫“7864宰牲节”!它起源于先知伊卜拉欣的传说!伊卜拉欣受到安拉启示!命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伊思玛仪献祭,以考验他对安拉的忠诚,于是。伊卜拉欣将爱子伊思玛仪带到麦加城郊米纳山谷!准备宰杀爱子以表达诚意、此时。安拉派来天使送来一只黑头绵羯羊代替伊思玛仪牺牲!从此、古尔邦节宰牲便成了穆斯林的传统庆典、节日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洁身后。穿穿上节日的盛装。到清真寺去参加会礼、之后走坟、回家举行宰牲仪式!宰牲的牛。驼。羊肉除了自己食用外,还要分送亲友和贫孤之人!   圣纪节 伊斯兰教穆罕默德圣人的生辰和忌日都在伊斯兰历3月12日、所以统称“圣纪”,这一天、回族穆斯林沐浴净身后、炸油香、馓子。然后到清真寺听阿訇讲经,赞圣,讲述穆圣的嘉言懿行和功绩!之后,2861穆斯林在清真寺内聚餐,回族穆斯林举行圣纪的日子并不统一!一般在3月12日穆圣的诞生和逝世日,也可以在3月内任何一天!圣纪节是回族穆斯林每年一次规模浩大的庆典、。

侗族有什么传统节日

  一。年节   除夕之夜,他们讲究每人喝一碗稀饭!表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还有一个“舀水”习俗:姑娘们抢着舀水、以舀到井水起白泡为最吉利,   新年里,侗族同胞盛行“打同年”、这种活动类似汉族的“团拜”。当“打同年”的队伍到达一处时,那里的妇女就排成队伍,用唱歌的形式向对方提出各种问题!对方则0834要迅速作出回答、就象电影《刘三姐》中的对歌一样,一唱一和、很有趣味,   二,花炮节   侗族一年一度的花炮节?各地举行的日期不同。拿三江侗族自治县来说!是正月初三(农历。下同)。梅2231林是二月初二,富禄是三月初三,而林溪却是十月二十六!花炮分为头!二,三炮。包炮都系上一个象征幸福的铁圈!外用5371红绿线包扎?燃放时以火药铁炮为冲力,把铁圈冲上高空,当铁圈掉下来时、人们便以铁圈为目标,蜂拥争夺。谓之“抢花炮”!俗传!谁抢得花炮、谁在这一年里就人财两旺,幸福安康!因此抢花炮时个个奋勇、人人争先。志在必得花炮!为本村争光、抢花炮的时间不限?谁能把花炮先交到指挥台!就算优胜,1253抢花炮比赛结束,便开始了各种游艺活动,芦笙队在芦笙场上赛芦笙?老人在树下斗画眉。拉家常,年轻姑娘和小伙子则趁此良机。对歌谈情。侗家山寨。到处洋溢欢乐的节日气氛。   三!赶社   侗家有赶社的习惯!赶社不在寨里!而在野外。如放牧坪或田坝里!作为社场。每年到社日这一天、男女老少从四面八方赶赴社场、小孩看热闹、大人买东西!交换农副产品、姑娘和后生们穿上新衣裳、姑娘戴各种银饰,系上绣花3733围腰和编带!手提刺绣荷包!包里装着酸鱼酸肉和糯米饭。三五成群。满面春风、在社场上请后生共进午餐、后生则买糖果送给姑娘,初次相识的对歌结情,早有交往的则重叙旧情!约定下次相会的时间、晚上、后生还请姑娘到寨上作客吃社饭,饭后男女青年走进歌堂对歌、如今,赶社变成青年男女交往的节日,而社场就成为定情的场所。   四,斗牛节   每年农历二月与八月的亥日!侗族喜欢斗牛,每个村寨都饲养有专供比赛用的“水牛王”。“牛王”的圈多建在鼓楼附近,干净通风!称为“牛宫”!牛王有专人割草担水拌料伺候。还要经常供给蜂蜜!猪油、米酒等食物,“牛王”体格硕大而健壮、浑身滚瓜流油、犄角粗壮尖利、象张开的钢杈。   节前青年人吹着芦笙到其他村寨去“送约”邀请对手、“送约”之后!便到“牛宫”前吹奏芦笙、敬祭3日。替牛“养心”,节期一到!群众集汇于斗牛场周围。参赛“牛王”在芦笙伴奏下开始“踩场”:青年手举写有“牛王”的“马牌”前行!昂首挺胸,“牛”气十足,“马牌”后紧随举着木制“兵器”的卫队和鼓乐队、“牛王”犄角上镶戴着铮亮的铁套。头披红缎,背驮“双3409龙抢宝”牛王塔?塔上插有4锭令旗和两根长长的野鸡翎。象古代的将军一样,牛脖上9873挂有一串铜铃,悬在胸前、朗朗有声,“踩场”结束后!牛王退场。三声铁炮轰鸣、正式斗牛开始,牛倌把点燃的两把火分别抛到自己的“牛王”前边,同时放开手中缰绳、两牛冲向对方,群众敲锣呐喊助威!败方彩旗要允许胜方的姑娘们“抢走”!获胜的“牛王”7549披红挂彩!再度入场接受欢呼。若打得难解难分,就要用棕2497绳套住牛后腿拉开?握手言和、几天后!胜方姑娘去送还败方彩旗。败方小伙子设宴款待,陪唱“大歌”!并赠礼品“赎旗”。哪个寨子的“牛王”能获胜,是全寨的荣耀!所以斗牛后有群众性歌舞饮宴庆祝。近年贵州省的侗族“牛王”?还到一些大城市去表演角斗。使这种特殊的娱乐文化更加声名远扬!   五,播种节   聚住在湘、桂,黔交界边境的侗族人民,每在农历三月初三这天。都要举行传统的播种节盛会!   由于人们的爱好不同各个村寨的活动内容和方式......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