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边氏的由来!

  边姓  一、 姓氏起源   1, 商代有诸侯国边6431国(今地不详),为伯爵。称边伯!其后以边为氏。至周王朝时!有大夫亦名边伯。   2! 出自子姓,周朝时,宋国国君的儿子名城(一名御戎)、字子边!其后世子孙便以边为姓、成为边姓一支、   3。 出自满族老姓汉化,改为边姓的满族老姓包括:边佳氏、博尔济氏,沙拉氏,额尔吉氏。以及加入满族的边氏(朝鲜族。汉族)等!   二、 郡望堂号   【堂号】“腹笥堂”:后汉边韶。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边韶有一次白天睡着了、学生私自嘲笑他说"边孝先!腹便便,懒读书!但欲眠。"边韶答:"边为姓。孝为字、腹便便。五经笥。思经事!寐与周公同梦、静与孔子同志。师而可嘲。出何典籍,"!后来边孝先官做到尚书令、   【郡望】陈留:秦王政二十六年(前221年)置陈留县。汉代置陈留郡,在今河3647南省开封地区,   金城:汉元始六年(前81年)置金城郡,相当9082于今甘肃省兰州以西!青海省青海湖以东地区!治所在允吾(今甘肃省永靖县西北),隋大业9459及唐天宝、至德年间又曾改兰州为金城郡,   三, 历史名人   边韶:后汉凌仪人!字孝先、以文学知名、有几百学生,桓帝时,边孝先官至尚书令。著有《8386诗颂碑铭书策》15卷!   边鸾:唐朝画家、长安人、擅长画花鸟及折枝草木,用笔轻利、设色鲜明、唐德宗曾命他画外国年赠解舞孔雀,他画一正一背。毛羽金翠辉映、舞态若合音节,表现出了羽毛的2836变化姿态和花卉的芳妍!为前所未有,对推动当时花鸟画的发展起了一定作用.   边镐:南唐升州人、李景时以行营招讨洪抚饶信翕等州都虞侯!攻取建州。王延政降,诸将皆争功!镐独无一言,寻平湖南马氏!进武安军节度,镐御下无法。行师唯以活人为务、时称边菩萨,会有孙朗之乱。竟丧楚地!坐削官!后周师至!镐起为将!军溃被执,世宗命为右千牛卫上将军、及割淮南请盟、乃归镐。景置而不用、后卒于金陵、   边景昭:字文进、沙县(今福建沙县)人、生卒年不详,永乐间(1403-1424)任武英殿待诏、至宜德时仍供奉内廷,为人旷达洒落、且博学能诗!精画禽鸟!花果、他继承南宋"院体"工笔重彩的传统!画法工细!腻色浓艳、富丽堂皇。为明代早期花鸟画高手,与吕纪齐名,作品有现藏上海博物馆的《春禽花木图》等。   四 .浙江省诸暨市 有边姓聚集村落大约有人数2万左右; 从中原迁徙来大约有近千年先祖边肃公   边肃是诸暨边村边氏宗族的先祖,1920年编写的《暨阳同山边氏宗谱》辑有宋代魏了翁撰写的《边氏宗谱叙》、此文叙述了诸暨边村边1255氏始祖谨公(字慎夫。号敬齐)与边肃的源渊关系,文中记载:   谨公为承奉郎,由温迁暨宅傍同山。虑遗绪之失传也?遂征寻经理往牒!详布糸图!以示将来、固知肃公有三子。伯子石隐、不仕。名位无稽,仲子守公、西川郡佐、大展其才,令子纪昌遂占其籍,四世之后有经公转抵河南。三嗣纷然星散不能缕述再传。而应隆公起以节度显职扈跸至杭命巡海得道温之松门里。择而居之而锺毓谨公焉!此乃缔暨嫡属之祥也!   魏了翁(1178-1237),字华父,号鹤山。邛州蒲江(今属江西)人、官至端明殿学士!是南宋著名的理学家!《边氏宗谱叙》是4720魏了翁于宋嘉定十五年(1222年)撰写的!应是边村边氏溯源的一份重要史料、   元代脱脱撰的《宋史》。在卷301列传第六十中找到了《边肃传》。全文如下 :   边肃,字安国。应天府楚丘人,进士及第,除大理评事。知于潜县、累迁太常博士、三司使魏羽荐为户部判官。祀南郊。超荐尚书度支员外郎,帝以三司钩取无......余下全文>>,

曾氏一族的由来

  曾(Zēng)氏是轩辕黄帝的后代。夏禹王(禹姓姒氏)的六十三世孙、黄帝二十五7940子昌意为曾姓之祖?昌意生颛顼,颛顼生鲧、鲧生禹、尧命禹父亲鲧治理水患!而鲧治水九年无效、舜继承尧位后仍命鲧治水,结果劳民伤2770财而没有消除水患、于是便杀鲧于羽山、舜并命鲧子禹7633继续治水!禹受命后,为了治理水患从二十岁开始、历时十三年。三过9151家门而不入!采用疏导的方法,终于消除了水患!因获得重大的历史功绩、舜让禹继位成为部落联盟首领。后世尊称为大禹、禹继承舜位后制定了刑法严格惩罚违令者,因而势力日益强大,时过多年后他因年老力衰!按当时禅让制应让东夷部落联盟首领皋陶的儿子伯益做继位人,因皋陶父子都帮助禹治水,但禹死后众多部落联盟的首领却反对伯益而归顺禹的儿子——启。启联合各部落首领的势力,杀掉伯益而建立了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其建都于阳城!即今河南登封县的东南部!启生仲康,康生帝相、相生少康!少康封其次子曲烈为甑子爵。在甑(今山东临沂市苍山县向城镇)建立鄫国!为鄫国之始、古2006以封地为姓?曲烈便从此姓鄫。少康的这一房子孙所建的鄫国历经夏,商、周三代。0033大约相袭了近两千年!一直到春秋时代、即公元前567年才被莒国所灭,这时候、怀着亡国之痛的太子巫出奔到邻近的鲁国。并在鲁国做了官,其后代用原国名“鄫”为氏!后去邑旁。表示离开故城。称曾氏。此为曾氏得姓之始!后人尊曲烈世子巫为曾氏第一世祖。从曲烈至巫改为曾姓,经历54传至巫!58传至曾参! 曾参。俗称曾子!字子舆、春秋末鲁国南武城人(今山东省济宁市嘉祥县满硐乡南武山村!一说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魏庄乡南武村)!生于周敬王丙申(十五)年(公元前505年)十月十二日,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尽传孔子之孝,提出:“吾日三省吾身”(《论语.学而》)的修养方法,认为‘忠恕’是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提出:慎终(慎重地办理父母的丧事)。追远(虔诚地追念先祖)、民德归厚。犯而不校(计校)的主张、《大戴礼记》对其言行记载甚详!相传《大学》一书是他所著。后世尊为“宗圣”。目前曾6568姓均以宗圣公曾参作为自己的开派祖先。 宗圣公曾参是武城曾氏的开派祖先、曾参字子舆!巫的五世孙、生于东鲁、移居武城,十六岁拜孔子为师,孔子的孙子孔汲(子思子)师从参公、又传授给孟子、因之!曾参上承孔子之道!下启思孟学派。对孔子的儒学学派思想既有继承、又有发展和建树!他的修齐治平的政治观,省身!慎9040独的修养观,以孝为。

王的由来是?

  王姓的由来      1!出自姬姓,周灵王太子姬晋、因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 “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3985为纣王的兄长,因1077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2899守陵墓!因源出王族之、改姓王氏!    2388 子姓是殷商帝王家族的姓氏。殷商帝王家族以子为姓是从契开始的、传说契的4667母亲叫简狄、是有氏的女儿、有一次、简狄与族中的姐妹一起在大河中洗浴,忽然看见天边飞来一只大鸟!那鸟在河边下了一个蛋,正好离简狄很近!简狄自从吃了那个鸟蛋以后。便怀了孕。经过十月怀胎,竟生下了一个男孩子、这个男孩1234子就是契!这虽然是被记入《史记?殷本纪》中!但我们也只能把它当作一个神话传说、这种传说不仅我们今天不把它看作是历史事实、即使是古代的人也怀疑它的真空性!例如!传说中说简狄是帝喾的妃子!对此,三国时谯周就说!帝喾生尧。而契在尧5738时出生,在舜时才长大成人被提拔,所以,简狄一定不是帝喾的妃子,契也不是帝喾的儿子。在我们今天看来!疑点岂只这些、吃鸟蛋怀孕这件事本身就令人难以置信、不过,我们从这个传说中可以发现这样两个基本事实:第一,契出生的年代是远古时期人们只知其母不知其父的母系氏族社会,第二、在契出生的时候。只知其母不知其父不再被视为天经地义的正常现象了、人们开始要求既知其母又知其父了!所以才有了吃鸟蛋而怀孕的故事。以此来为不知其父制造一个体面的理由,这说明母系氏族社会开始向父系氏族社会转变!   契在尧的时候出生。在舜的时候成长,并表现出过人的才干!大禹治水成功,舜对他进行表彰的时候、大禹就说这里有稷,契! 陶等人的功劳,于是。舜还专门下了命令。任契为司徒!让他用父、母、兄、弟、儿子等伦理观念教化百姓。把他封在商地、赐姓为子、   契在自己的封地传了一代又一代、到了他第13代孙汤的时候。经过了8次迁都!最后终于在毫定下了统治中心,成为与夏朝抗衡的一个强大的部落集团。那时候!夏朝已经走到了它的穷途末路!与夏朝成为鲜明对比的是!商王国正处在蒸蒸日上的发展时期、商王国的首领汤很会治国!他有一句名言:"人通过水可以知道自己的形象。君通过民可以知道国家8947治理与否"、汤还是一个仁义的君主。人们纷纷前来投奔他,在这股离夏奔汤的人群中。有一个叫2543伊尹的能人!成了汤治理国家的良辅!最后,汤向夏王朝发动了进攻,一举打败了夏桀!推翻了夏朝!在西毫定都,建立了商朝。   这些以子为姓的契的子孙们、既有汤!盘庚,武丁这样的杰出人物,也有太甲,太庚。小甲等平庸之辈、而商王朝也时盛时8783衰地延续了500多年的时间!最后终于亡在第31位君主帝辛手中,   提起帝辛。一般人会有一种陌生的感觉!但要说纣王,则人人都会知道?他是历史上有名的骄奢淫逸的暴君!百姓都盼着上天早点惩罚纣王!早点降下受天命的人来代替他?   然而!以子为姓的殷商宗室并不是人人都像纣王那样、他们之中不乏明智之人!最有代表性的就是王子比干、比干是纣王的爷爷帝太丁的儿子。是商纣王的叔叔,当时他正担任少师的职务。纣王如此昏庸。人们纷9058纷离去,就连纣王的兄弟微子也走了!另一个兄弟箕子也装起疯来。以示不与纣王合作,而比干却下了决心劝谏纣王改弦更张、他见到纣王。对他进行了苦口婆心的劝说。纣王不听!比干就不走。一连在宫中劝了3天!最后把纣王说得不耐烦了、他说:"我......余下全文>>,

琅琊王氏的名人一览

  王吉(,—公元前48年),字子阳。西4904汉时琅琊皋虞人、官至博士谏大夫!少年好学,以孝廉补授若卢县右丞,不久升任云阳县令!汉昭帝时!举贤良充任昌邑王中尉。王骏(、—9305公元前15年)、 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子,历任谏大夫!赵内史、幽州刺史。司隶校尉,少府,京兆尹。御史大夫。王崇:西汉谏议大夫王吉之孙,王骏之子!历任刺史、郡守、御史大夫,大司农!卫尉!左将军(《百官公卿表》为右将军)、大司空!封扶平侯。安汉公王莽专权于朝,篡位之心日益明显之时。王崇无力回天?为保名节。欲称病乞骸骨归于乡里!未成,后被傅婢毒死,王祥6773(185年—269年)?字休征。琅琊临沂人、东汉末年隐居20年、仕晋官至太尉、太保、以孝著称!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书圣王羲之的族曾祖父,历汉!魏,晋三代、先后任县令、大司农!司空。太尉!太保等职。事后母孝、民间流传“二十四孝”有王祥卧冰求鲤故事、今故里孝友村有“王祥卧冰处”,王览(206―278)。字玄通、琅琊临沂人。二十四孝之一,“卧冰求鲤”的主人翁西晋太保王祥的同父异母弟,“5848书圣”王羲之的五世祖,历经东汉、三国和西晋三代。曾入仕曹魏及西晋!在西2767晋官至光禄大夫、王雄,字元伯。王戎(竹林七贤最年少者)!王衍的祖父!王浑(与王昶之5375子同名!0199但不是同一人)、王乂之父。受到魏国安定太1442守孟达(与原来是蜀将的新城太守孟达不是同一人)的推荐而得到曹丕的赏识担任幽州刺史,与田1181豫政见不合!使人阴构田豫乱边。魏明帝遂将其转为汝南太守!青龙元年。轲比能再度叛乱、诱反步度根、并大败并州刺史毕轨、为害魏国边境,青龙三年!公元235年,深感威胁的王雄派刺客韩龙将其刺杀。其政权立刻崩溃,鲜卑民族再次陷入混战,王敦(266年-324年)。字处仲。琅琊临沂人!为东晋丞相王导的堂兄、王敦出身琅琊王氏、曾与王导一同协助司马睿建立东晋政权!成为当时权臣,但一直有夺权之心!最后亦因而发动政变。史称王敦之乱,王导(276~339年),字茂弘。琅琊临沂人,东晋初年的大臣!在东晋历仕晋元帝、晋明帝和晋成帝三代!是东晋政权的9815奠基者之一!王廙(276—322年)。字世将。琅琊临沂人,东晋著名书法家。画家。文学家、同时也是一名屈指可数的音乐家?王廙是东晋丞相王导的从弟!晋元帝的姨弟?并与王导一起倡导晋室南渡!晋室过江、廙书!画为第一!为晋明帝的图画老师。他初仕晋惠帝为太傅掾。转任参军,建武初!擢升为辅国将军!封武陵县侯,历任尚书郎,散骑常侍、左卫将军等职、晋元帝永昌元年(322年),王敦以王廙为平南将军、荆州刺史。世有“王平南1149”之称!他死于同年、谥曰康。享年47岁!王邃(、-324,),字处重、东晋中领军、西晋光禄大夫王览之孙。侍御史王会之子。琅琊临沂人,累迁中领军!尚书左仆射(淳化阁帖作海陵恭候)。王彬(278—336年),字世儒。东晋大臣。琅琊王氏成员之一!系王正第三子(王正长子王旷!次子王廙)、王含(、—324)东晋琅琊临沂人!字处弘,王敦兄。累迁征东将军。都督扬州江西诸军事!王敦举兵时、为敦军元帅!与钱凤等率众攻建康。兵败。奔荆州。被荆州刺史王舒沉杀于长江,王浑,字长源、是王雄之子,王乂(字叔元)之兄,王戎之父。琅琊临沂人!担任过曹魏的凉州刺史!封贞陵亭侯!其子王戎!是西西晋初年的名士、为“5401竹林七贤”之一、王旷!东晋书法家。琅琊临沂人。著名书法家王羲之的父亲!历官4372丹杨太守、淮南内史。淮南太守...善隶!行书,明陶宗仪《书史会要》卷三载:“旷与卫氏,世为中表。故得蔡邕书法于卫夫人!”王衍(公元256年~公元311年)!字夷甫!西晋大臣,琅琊临沂人、著名的清谈家。魏晋名士、官至太尉!......余下全文>>!

舒氏的由来

  舒姓姓源有二:①源出于任姓!据说是8971黄帝之后!但具体得姓年月已不可考。大致推断在春秋时期!②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据传都是皋陶后代的封国。号称“群舒”!后来!这些小国陆续被楚国,徐国灭掉!国亡后。“群舒”国的后世子孙就以舒为姓、称为舒氏!     姓氏简介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1760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0265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8885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先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家族、他是贵7516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4791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祖上原本并不生活在此、是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中国人很重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很讲究自己的礼仪和姓氏,我相信,我们丁姓的后人、不仅会把舒姓壮大、而且。我们舒姓后人一定会成为祖国的栋梁。贡献我们的聪明才智,并留下我们的足迹,   姓氏渊源   第一个渊源   源于姬姓,出自西周初年周武王所封的群舒国之后裔。属于以国名为氏、   春秋时期,在今江淮一带有舒,舒庸、舒蓼。舒鸠,舒龙!舒鲍、舒龚等小国,史称“群舒”。这些小国都是周武王姬发在灭殷商后、在分封皋陶后裔时所建的封国、皆为子爵小诸侯国,   皋陶是传说中的少昊氏支裔、东夷部族首领之一!主要活动在奄地一带(今山东曲阜)!虞舜执政时期、皋陶曾担任负责任掌管刑法的士,他以正直著称,大禹继舜为帝后。皋陶亦继续受到重用、   群舒诸国起先在周惠王姬阆二十年(公元前657年)被嬴姓的徐国所攻取、后又在周襄王姬郑七年(公元前645年)、楚国与徐国之间爆发的大规模“7899娄林之战”中。乘机脱离徐国控制而分别复国、   周定王姬瑜六年(公元前601年)!楚庄王芈旅(熊侣)首灭蓼舒国。周简王姬夷十二年(公元前574年)、楚庄王再灭舒庸国!周灵王姬夷二十四年(公元前548年)!在楚、吴两国交战之际!舒鸠国又被楚康王芈昭(熊居)所灭,其余的群舒诸国在其后也陆续被灭于楚国。   灭国后、群舒诸国的公族后7027代就以原国名为姓氏!称舒氏,4232世代相传至今!史称舒氏正宗。舒氏族人大多尊奉皋陶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    源于己姓。出自春秋战国时期的莒国寿舒!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   寿舒!地在今山东省日照市莒县店子集镇黄草坡一带!是春秋时期莒国之地。为战略要冲。历史上多次发生战争,例如在史籍《左传·襄二十三年》中记载:“明日将复战、期于寿舒、寿舒、莒地!”也就是记载了周简王姬夷二十二年(公元前550年)齐国与莒国之间著名的“蒲侯之战”:齐灵公姜环与莒子相约于明日在寿舒再战。   商王朝时期?莒地属青州姑幕国。在清朝雍正年间撰著的《莒县志》中记载:“莒地唐虞以前......余下全文>>、

王的姓氏的由来起源

  起源源流   始祖姬晋   1。源出姬姓、周灵王之子太子晋,也称王子晋和王子侨!因值谏而被废为平民。其子宗敬仍在朝中任司徒之职!时人因其是王族的后代便称为“王家”!这支族人遂以王为氏。[4-5] 先秦时期!这支王姓一直活跃于河南洛阳一带!秦末汉初,王离之子王元和王威!为避战乱分别迁徙至山东琅琊!山西太原!最终发展成琅琊和太原的两大王姓望族。[3]   姬姓王有三个分支   ①源出东周毕公之后!周武王之弟毕公高8754封于毕国?春秋时其裔孙毕万任晋国司徒,受封于魏,战国时魏!韩,赵三家瓜分晋国、秦灭魏后,后裔魏无忌之孙魏卑子逃入山东泰山!汉初!魏6467卑子奉诏做官。被封于兰陵郡。因其是王家之后。故称其族为“王家”、从此以王为姓,[6] [7] 0357  ②源出春秋初周平王之后、周平王在位51年,太子早夭,周平王死后、由其孙姬赤继位,但姬赤的胞弟姬林夺了王位。史称周桓王。姬赤出奔晋国!子孙以其曾为王者而改姓王![8] 一直到唐朝!这支姬姓王一直生活在山西临猗一带,史称河6043东猗氏王姓?[3]   ③源出周考王胞弟桓公揭之后、桓公0460揭封于王城?古城在今洛阳王城公园。其封地虽小但处于东周王城的西部!史称其为西周桓公!国亡之后,子孙迁到河南伊川和昭汝,以居王城改姓王!后来称为王城王氏![3]。

馀氏家族的由来

馀姓源流馀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馀姓为“由馀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馀?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馀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0589征伐西戎。3904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馀。 同出一宗。 2!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馀!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4291听信谗言,5226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2880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7026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馀氏、“馀”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姓氏分布 历史上,馀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馀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馀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馀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馀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馀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馀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馀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馀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馀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馀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馀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郡望堂号 1。堂号 “清严堂”:宋代馀元一!是朱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馀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諡“忠惠”, 2!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当于今浙江临安。馀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宜6706兴县地、 姓氏家谱 山东:泗水馀氏会通世谱五卷外纪一卷 江苏:镇江京江馀氏宗谱四卷!镇江馀氏宗谱四卷 浙江:淳安遂安西涧沣南馀氏族谱三卷!象山峰北馀氏宗谱一卷!长兴麻圆馀氏宗谱十二卷9100绍兴会稽馀氏支谱十卷首一卷、常山馀氏宗谱七卷 更多:www.51240.com/ 安徽:馀氏族谱(卷数不清)!徽州新安馀氏世系像谱不分类,休宁馀绍贤堂族谱三十卷潜山馀氏宗谱三十卷首一卷 福建:安溪馀氏族谱不分类!长乐馀氏世谱家传不分卷 江西:抚州梨溪馀氏宗谱(卷数不清) 湖南:新洲馀氏宗谱二十九卷首六卷 广东:馀乐族谱三十卷,曲江馀氏族谱四卷 四川:长寿馀氏族谱一卷!荣县馀氏族谱四卷 历史名人馀栋臣:著名的反洋2063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馀下全文>> ,

王姓的由来

  王姓来源复杂,派别甚多,但仍有一些共同点、即多以爵为氏,天子之后代多以此为姓。也有不少人是赐姓王的、王氏姓源繁多。但以源自周文王姬姓子孙的那一支名气最大、相传周灵王姬泄心!太子晋曾对其直谏?触怒龙颜而被废为庶民!主要居住5577在太原(今属山西)!琅邪(今属山东胶南县1259一带)等地,因晋及其后裔祖宗为周天子,因此人们便称其为“王家”。以后便以王为氏了、     天下王氏出太原,始祖太子晋。约生于公元前 565年,乃周灵王太子,本姓姬、名晋!字子乔,为黄帝第42世后人、曾避居太原。时人呼之为王家,即周王家的人!其姓由爵位而来!意指“帝王之裔”或“王家之后”,因始于太原,故称太原王氏。后人尊太子晋为王氏“系姓始祖”、尊晋公子宗敬为太原王氏立姓始祖,宗敬逝后!葬于晋阳北五里。其后裔瓜瓞绵延!人才辈出、比如王翦(秦国大将)!王允(东汉名臣)。王僧辩(南朝将领)及其孙王圭(唐初大臣)!王勃、王维(唐代诗人画家)!王审知(五代国王),王祜(宋代兵0967部侍郎)等,王氏成为太原地区最显赫的望族,太原也成为海内外王氏之祖地、     王氏衍派!为数众多、就现所知的有 200多个!其中著7719称的衍派为“开闽王”!“郎琊王”。“三槐王”、“潮州王”!“琼崖王”。“赣湘王”等。这些衍派的后裔。在历史上产生过较大影响的、如郎琊支派的王充(东汉哲学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东晋书法家)。太原支派临川分支的王安石。王安礼。王安国兄弟(北宋政治家、文学家),赣湘支派的王夫之(明末思想家,世称“船山先生”)等,据日本栗田宽《氏族考》说、日本“山田、山田御井志,广野!三宅等六氏0861皆为王氏传人!”王、游!尤!沈乃同宗,由于历史上遭困避难而换姓之故形成,     “太原王氏”根在太原。“技传海外”,与中外文化交流及开发南洋密4065切相关!早在隋朝、隋炀帝就派礼部主5982事王君政南下出访、唐太宗贞观年间、官左率府长史王玄策奉命三使天竺,明太祖洪武八年!中国钦差大臣王三品娶文莱一世穆罕默德之女为妻、永结同好!明代宗景泰六年,马六甲王入关。明朝皇帝诏给事中王晖回聘。清代。南方民众渡洋南下日盛,至道光年间。有王晋卿者在泰国建别墅,办医局、设学堂。办矿场!随后!便有闽立、潮州,琼崖!赣湘,三槐等太原王氏的衍派子孙相继南下!有的远迁欧美、以东南亚9654为数最多?足迹遍及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等地,如在泰国。王姓约占旅泰华人一半,新加坡总统王鼎昌先生也是王氏后人、历代王氏后人对开发南洋和加强中国同这些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山西太原已在著名的风景胜地。与太原王氏同属一脉的周室祠庙——晋祠!修筑了太原王氏宗姓始祖子乔祠、成立了“海外太原联谊后援会”!并于1993年 4月隆重举行“太原’93世界王氏恳亲联谊活动”。参加此次盛会的有来自泰国、菲律宾!马来西亚,新加坡。缅甸等国家和地区的海内外太原王氏代表 200多人。     王姓起源有八5656:     1!出自姬姓,周灵王的太子姬晋、因为直言进谏,使王上大怒!被废为庶民。迁居到琅琊(今山东省胶南一带),世代繁衍生息!因其本为王族!世人称其为“王家”!就延用成姓,还有周文王的第十五子毕公高。其后代子孙因故散居京兆?河间一带!以本为王族之故,自称为王姓,后世沿沿袭未改!渐成大姓、     2!出自妫姓,为古帝王虞舜之后。居于北海!陈留一带!因源出古3752君王后裔!世为王姓,     3,出自子姓,是成汤的后人,殷末。王子比干、鼎纣王的兄长、因劝谏纣王被杀、葬于汲郡,其子孙居其地以守陵墓!因源0612出王族之故?改姓王氏、     4,出自田姓,公元前368年。田和取代姜姓为齐国君主!史称“田氏代齐......余下全文>>,

廖氏家族与缪氏家族的由来。

我也姓廖!但我不是很了解自己家族的发展情况、我觉得应该不是吧!好像廖氏家族的跟黄氏有一个共同祖先、【廖】 1。出自己姓,为上古时期廖叔安之后裔,相传帝颛顼有个后裔叫叔安,夏时!因封于廖国、故称廖叔安,其后代以国为氏、称廖氏。 2。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伯廖之后裔,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因受封于廖。其后裔也有以廖为氏!称廖氏,这支廖氏,望出钜鹿, 3。出自偃姓!尧!舜的贤臣皋陶的后裔夏时受封于蓼而得姓。楚穆王四年灭英、六二国!其后子孙有以5288国为氏,或以姓为氏。即廖氏、 4、为缪。颜二姓所改!缪,颜二姓皆皇帝所赐。殷纣王执政时?残酷无道、缪!颜二姓有隐居于黄河西北。改姓为廖, 基本上黄!廖两姓起源有点复杂!也就是说有很多起源及分支、但是有一只有3503共同的祖先、那就是颛顼,【黄】 黄姓为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其主根在古黄国(今河南信阳地区潢川县)!黄姓起源有三支。 1、出自嬴姓、帝舜时代。8007东夷部落的首领叫伯益、是"帝颛顼之苗裔"。因帮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帝舜赐姓嬴氏,传说伯益的后裔14支。既徐氏、郯氏、莒氏,终黎氏!运奄氏、菟裘氏、将梁氏、黄氏。江氏。修鱼氏、白冥氏。蜚廉氏,秦氏!赵氏!合称嬴姓十四氏、 其中的黄氏大约于商末周初在今河南潢川建立黄国,因被周朝封为子爵、又称黄子国,春秋时期、楚国称霸。只有黄国和随国敢于抗衡!公元前648年。黄被楚灭!亡国后的黄国子孙!以国名为氏。就是黄氏。 2!出自金天氏之后!台骀是上古时期少昊金天氏的苗裔、世代为水官之长!颛顼时受封于汾川,后世尊为汾水之神,春秋时。台骀的后人曾建立沈!姒。蓐!黄诸国,后来都被晋国灭掉了,其中8996黄国公族子孙以国为姓、成为黄姓, 3!9798起源于中国古代南方的蛮族?《新唐书》中有"邕管(在广西境内)蛮有黄姓、唐黄少卿!少高。少温是也、"其实。此支黄氏乃是黄国遗民的后裔,缪姓属地:兰陵郡、3430今山东峰县一带, 缪姓源出于赢姓。是春秋时秦国的秦9586穆公之后。秦穆公为春秋五霸之一,古代“缪”!“穆”二字同音通用!所以秦穆公又常1396被写作秦缪公。他的庶子以其諡号为姓、称为缪氏, 如皋缪姓迁入年代久远,其源不详。至今如2341皋境内以缪姓命名的村庄有:缪家庄!小缪马庄、刘缪庄、桑缪庄!小缪家庄等8处、 缪姓大门楹联为:“上书论事!出俸济民” !“二贤世泽。鼎甲家声”,楹联典指4910明代天台人缪恭,精通《春秋》、明孝宗下诏书征求直言、他以诸3209生身份上书议论卫神器(帝位,政权)!崇尚儒学等六件事,指责时政、宋人缪元德、任抚州知州!为官宽厚仁爱!曾用自己的俸禄建米仓!赈济饥民、“二贤”指宋代晋缪播及其从兄缪胤,时人称之为“二贤”, ,

井氏的由来是什么?

  井姓起源有大体分为5种     1。出自姜姓   是炎帝的后代、取吉利的意思作为姓氏。井是《周易》六十四卦之一!有取之不尽的意思!   2,出自姬姓   周公四子邢侯之后.见杨宽《西周史》.周朝有大夫叫井利、1596就是用“井”作为姓氏。1631见範穆天子传》!   3!始于春秋   是以封地2022名作为姓氏的?春秋时!虞国有个大夫被封到井邑(今地不详)、称为井伯、他的后代就用封邑名“井”作为自己的姓氏!   4!井姓与百里姓同宗   周代时,姜子牙建立了齐国,而姜子牙的后代中。又有人到虞国当了大官。被虞国国君封为井邑的首领。又封为伯爵。被人们称为井伯!井伯的子孙!有的姓井、井伯又有个后代、叫井奚,后来到秦国去做了大官。被秦穆公封为百里邑的首领、被人改称为百里奚、百里奚的后代,也以7592封地为姓?世代姓百里。所以井姓和百里姓的老祖宗是一个!见《姓源》。   5!和尔钦氏Hercin Hala 本蒙古姓氏!   见于《清朝通志·氏7930族略·附载蒙古八旗姓》。又作合答斤、哈塔斤、合底忻、成吉思汗十一世祖母阿兰豁阿的第三个儿子不忽合答吉、组成的部落!世居扬什木(又作阳石木。蒙古游牧地!博古罗特氏!和尔钦氏、喀克锡哩氏!锡尔弼氏、锡喇德氏世居地!辽宁省彰武西)、后冠汉字姓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