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湖南周氏起源

  周氏起源     周姓的最早出现、可追溯到远古的黄帝轩辕氏。据《姓氏考略》所载!相传黄帝时就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代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个人的后代都以1166周为姓氏、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文王!9886黄帝的儿子后稷,姓姬、后稷是古代周族的始祖!周公东征胜利后,7501大规模分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人大多改以国名、地名及祖父名号为姓氏?公元前256年周被秦国所灭后。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周宗室子孙及周朝遗民以周为氏,如周平王之后!这一支通常被认为是我国周姓来源的主要部分。周赧王之后、周公旦之后。   由他氏改姓或他族改姓为周的,如唐玄宗时。有姬氏因避帝名讳!故而改姓周。元时。有苏氏改姓周的!唐末有叫成纳的。后梁时赐姓周,北魏时有鲜卑皇族普氏改姓周,南北朝时,代北复姓贺鲁氏自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9500改汉字单姓周氏、

方姓的起源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谱序》认为!榆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2437“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4784开始南迁,即1292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周姓爱莲堂起源在什么地方

  周姓爱莲堂源于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也就是今湖南省道县!   周敦颐(生卒:1017-1073)。北宋人。原名周敦实,字茂叔。又名周元皓!谥号元公!号濂溪先生!北宋道州营道楼田堡(今湖南省道县)人、曾任江南东道南康军刑狱。儒家理学思想鼻祖、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后人整编进《6612周子全书》)?   周敦颐的《爱莲说》在后世影响极广、在中国文学史占据着重要地位,   其后裔,以爱莲为堂号,爱莲堂称谓周姓重要的一支,,

关于高姓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高(Gāo)姓源出有四:   1,出自姜姓。据《新唐书·宰相5563世系表》、《元和姓纂》。《广韵》等资料所载!姜太公八世孙奚因拥立齐桓公有功!被赐予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相传炎帝神农氏因居住在姜水。所2130以以姜为姓!炎帝16世孙姜伯夷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受封吕侯,子孙因此亦以吕为氏、姜伯夷第37代孙姜尚!即姜太公!又称吕尚!吕望!辅佐周文王、武王灭商立周、受封于齐国。齐国传至太公7世孙文公吕赤。赤有爱子受封于高邑。称公子高!依照周朝贵族礼仪!其孙傒取祖名为氏。为高傒,高傒在齐国为上卿时、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齐桓公、高傒成为著名的渤海高氏的始祖?高傒六4309世孙高止在齐国遭到公孙灶,公孙蛋排挤。出齐奔燕!高止十世子孙高洪为东汉渤海郡守,渤海高氏由此发轫!繁衍不息。成为当今高姓族群中最庞大的一支!   2。出自以王父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齐惠公之子叫公子祁、字子高、其后裔取3122其字为姓氏!为山东高氏,齐惠公为齐桓公之子。   3。由“高”字开头复姓简化而来!如高车氏、高堂氏、高阳氏!高陵氏等简化而为“高”姓,   4、出自他姓!据《北齐书》所载!十六国时!后燕皇帝慕容云自称为高阳氏后裔。遂改姓高!称高云,其后裔有改复姓为单姓。称高氏!北齐文宣帝高洋赐鲜卑族元景安,元文遥本6171鲜卑族,随汉姓元、因有功于北齐!高洋赐他们“高”姓、鲜卑慕容氏!高丽羽真氏。后改高氏!魏时、鲜卑族有楼氏。后改高氏!女真族石烈氏。纳羊氏、满族高佳氏!佟佳氏和北宋时入居开封的犹太人等改姓高姓!又北齐时重臣!高隆之,本姓徐、因其父与高欢交厚!遂改为高氏、   得姓始祖:高奚。春秋时期。姜太公六世孙文公吕赤的儿子受封于高邑(今河南省禹州市西南)、称为公子高!公子高之孙奚和齐襄公的弟弟1297公子小白是好朋友,当时,公孙无知发动内乱,杀了齐襄公!奚联合诸大臣一齐平定内乱,诛杀了公孙无知。迎立公子小白为君、就是后来的齐桓公、奚因为平乱迎君有功。被封为上卿!并赐他以祖父公子高的名为姓!称为高氏。高姓就这样诞生了,高奚作为高姓的始祖、受到世代子孙的尊敬和爱戴!   二!迁徙分布   高姓虽然发源于今河南省境内。但春秋以后却以齐鲁之地高氏居多。据史料所载!战国到秦汉时期!高姓已可能迁3019入河北。辽宁境内、秦汉三国时期,随5715着政局的几度分合,人口迁徙频繁,高姓人氏渐活动于海河流域、黄河上。下游!淮河流域、长江上、下游地区!两晋南8900北朝时。战乱频繁、高姓人氏大举南迁、“广陵”郡望便是在这一时期所形成的。隋唐时,有书记载。河南有陈氏父子率军开辟漳郡、其中有高氏参加!另河南高姓族人高钢入迁闽地(今福建省)!此时。德州蓨(今河北省景县)仍是继东汉以来高姓主要的聚居地。五代时期。有陕州硖石(今河南0485省三门峡市)人在江陵府(今湖北省荆州市)建南平国!有太原(今山西省太原)人高彦俦到四川后蜀政权为官,在此期间,江南江北都有9718高姓人活动,两宋时期,高姓人为避战乱由中原向江南迁徙,如开封高琼后裔定居于海宁。临安,温州。山阴。合肥人高彻定居于晋陵、元明清时期,高姓人多集聚于东南地区!尤以江苏、浙江地区最为集中。今日高姓主要分布8060在江苏!福建。广东。江西,云南等地、中国历史上。高姓称帝王者14人、曾建立北齐!燕,荆南等政权!高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十五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一点二一,   三!历史名人   高 柴:今山东省人,春秋时齐国人。孔子品学兼优的七十二弟子之一!   高 洋:今河北景县人,执掌东魏政权多年的高欢之子!代东魏建北齐!北齐共历六帝,执政二十八年、   高 适:唐5621朝诗人、与岑参齐名,并称为“高岑”、其“边塞诗”以描......余下全文>>!

"阎"姓的起源?

  ■数量排行     中国当今人口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4%、     ■姓氏源流     阎(闫 Yán 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源出有五:   1、出自姬姓、为黄帝裔孙后稷之后。以封地名为氏,据《姓氏起源》等所载,相传有裔孙后稷。承袭姬姓、北周人尊为始祖,12世孙古公亶父又称太王,他有三子:太伯,仲雍和季历、周武王时。3945封太伯的曾孙仲奕于阎乡(今山西省安邑)!仲奕的后代遂以封地阎作为姓氏!   2。出自姬姓,为周康9023王之后!亦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昭王姬瑕的小儿子手心上有一个“阎”字!于是、康王封他于阎城(今陕西省北部一带)。其后子孙以封地为姓。   3、出自姬姓、为唐叔虞之后、也以封地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被晋国所灭!懿的后代散处于河洛,汉末居荥阳,其子孙以封9513地名为氏!   4,出自其他民族改姓。如满洲布雅穆齐氏改姓阎!达斡尔族亚尔兹氏改姓阎,其他如蒙。回有此姓!   5。阎姓今多简写作“闫”字、又有闫姓为阎姓的别支说。据《姓谱》分闫!阎二姓。又据《五音集韵》载、闫“同阎义、俗用”,因闫!阎二姓同出一源、都是8476黄帝族的后代?龙的传人,故闫姓和阎姓人家的堂号都是太原、古代他们的望族居住地都是太原郡(一说闫姓望族居天水)!5313由于阎姓被“俗用”成闫。就产生了阎!闫二姓。所以在《百家姓》里、两姓并存!   得姓始祖:仲奕,阎2269姓出自姬姓,商末时。周族首领古公?父(又称太王)有三个儿子:太(泰)伯,仲雍和季历、小儿子季历颇有才干,且生一子姬昌(即周文王)!颇得太王欢心!并说:“我世当有兴者、其在昌乎、”长子太泰伯和次子仲雍为了让父亲的愿望实现、就逃避于三吴一带、周武王灭商后,除了把仲雍之后封于吴外、又把太泰伯的曾孙仲奕封在阎乡。至此仲奕的后代就以封邑为氏,奉仲奕为阎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晋成公的儿子懿被封于阎,后3666来被晋国所灭?懿的子孙后代于是大都散处于河洛(即黄河与洛水一带),结合前面所述、阎姓的发祥地所能确定的至少应有三处,即今河南、陕西。山西等省、春秋战国时期!楚国有大夫名阎敖、可见阎姓此时已落籍湖北、秦汉时。有阎姓人迁甘肃!湖南。山东、河北等地。西汉末年,有尚8524书令阎章居荥阳。其子阎畅长子为阎显、阎显被封为长社(今属河南省)侯!后阎显参予皇室更迭被诛、其子阎穆为避难徙居于巴西之安汉(今属四川省)!是为阎姓入川之始,阎穆有孙名阎甫、被魏武5143帝封为平乐侯。复居河南新安。甫子阎璞!因西晋一统而仕宦象郡太守(今属广西、贵州一带)并定居当地,阎璞有子瓒为汉中太守而定5049居陕西汉中。瓒有子亨、为辽西太守!亨生子名阎鼎因仕宦而迁居今北京一带。后死于刘聪之难,阎鼎子阎昌逃奔马邑(今山西省朔州),后其孙阎满一支徙居河南!又从中派生出甘肃天水。敦煌等支派。阎满之孙有阎善,因仕宦云中镇将而徙居云州盛乐(今内蒙自治区古和林格尔县西北土城子)。后五胡乱华,阎4048姓被迫大举南迁!再经过隋唐、阎姓在6480江南的分布更广、盛唐时、阎姓在太原发展成一大望族。宋元时,夷人南侵,9453使原本散居江南的阎姓进一步向华中?华南!西南播迁、明时。作为洪洞大槐树的迁民姓氏之一,太原阎姓亦有迁今山东,河南、陕西!北京。天津等地者、至此阎姓已分布于全国各地!并有阎姓人徙居海外,如今,阎姓分布广泛!尤以河南、山东!河北等省多此姓!上述三省阎姓约占全国汉族阎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七、阎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五十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     ■历史名人     阎姬:汉代河南荥阳女子,于东汉安帝时贵为皇后、统御六宫、安帝驾崩后!与其弟阎显废立太子、她临......余下全文>>,

侯姓起源30字

  侯姓的渊源可追溯到周文王!第一支侯姓!根据《元和姓纂》3636的记载。在春秋时期。晋国缗侯的后代逃亡去别的国家,就以侯为氏!   当时,郑国有侯宜多、侯多羽!鲁国有侯叔下!侯妃,齐国有侯朝、魏国有侯嬴!而根据《唐书·宰相世系表》上的记载!晋缗侯被晋武公所杀!他的7759子孙后代逃往国外,以爵位“侯”为姓。据考证!这一支侯氏是3000多年前周文王的后裔、属正宗源流。故氏后人奉缗侯为侯姓的得姓始祖,。

姓王的祖先的起源

  王姓来源众多、但有一些共同点!即大多为帝王的后人自称为王氏!     出自姬姓之王有三支,一是周文王第15个儿子高的后裔!因本来为王族,所以他们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陕西、河北等地。二是东周灵王太子姬3910晋被废为平民后!4130世人因其原来为王族称之“王家”,以后便以王为姓、主要居住在山东胶南县。山西等地!三是战国四公子之信陵君的孙子在战败后逃往泰山。因原为王族、就也以王为姓。   出自子姓之王、是王子比干的后代!比干被昏君纣王剖腹致死后!其居住在河南卫辉的子孙改姓王!这支王姓后来又发展到天水。东平、新野。山阳、中山,章武。东莱、河东等地、   出自0844田姓之王,田姓为战国齐国之君,为秦所灭后,齐人仍称其“王家”。后也以4419王为姓,主要居住在今山东昌乐、河南开封等地。其他还有一些王族改姓王。!

蒙古族佟姓的起源在哪里?(

  佟姓也是满族“八大姓”(佟。关、马!索。齐。富。那。郎)之首佟佳氏,清朝时、根据族谱的记载,佟氏的祖先本系满洲!(努尔哈赤等女真贵族亦以佟为姓)!世居佟佳地方(佟佳就是现在辽宁省境内佟家江!鸭绿江支流之一。佟9706姓聚居于此,又称为佟家江或佟佳江,现名浑江)、所以才以地为氏、满族的那拉,伊尔根等姓氏亦如此,但据中原佟氏家谱记载、辽东佟氏跟中原佟氏同源!都是金代女真夹谷氏后裔!早已汉化!唯辽东佟氏因迁回辽东?在后金建立前又嫁女与努尔哈赤,被归入汉军中,而后康熙年间,已成为当朝皇帝母族的佟佳氏上书声明本族源出女真,康熙便批准其抬旗入满洲、这一支佟氏比较发达、有专家根据满洲。锡伯族中的佟氏家族史认为佟姓是满-通古斯语族的固有姓氏。     佟姓名人   佟万:在《北燕录》记载明朝后期辽东有此人?以文著称、   佟国纲:清朝康熙年间人!满洲镶黄旗!一等公5196爵都统!康熙帝(爱新觉罗·玄烨)舅父。太子太保佟图赖(三等精奇尼哈番、满语子爵)长子!孝康皇后之弟。曾于领侍卫内大臣议政大臣索额图一同与沙俄订立《尼布楚条约》。保护了清朝的北部边界安全!其后在0887清朝政府对准噶尔部噶尔丹部的战争中谇于今内蒙古自治区克什克腾旗境内、   隆科多:(!—1728)。清满洲镶黄旗人、佟佳氏、佟国维之子!康熙年间授理藩院尚书兼步军统领!雍正年间授吏部尚书加太保衔!清朝康熙皇帝(爱新觉罗·玄烨)表弟、雍正帝舅父、康熙临终。隆科多宣布康熙遗诏,使0416雍正帝顺利继位?曾参于清政府与俄国的北方边界谈判!维护了清朝当局的利益、后于雍正三年(1727)被处永远禁8250锢于畅春园、次年死7076于禁所!   佟麟阁:(1892-1937)中国国民党上将!满族!河北高阳人,七七事变爆发时任29军副军长 。1937年7月28日7711北京南苑阵亡、   佟铁鑫:辽宁省锦州人、满族。1958年出生、男中音歌唱家。国家一级演员。空政歌舞团独唱演员。中国音乐家协会会员。   佟大为:7046辽宁省抚顺市人!满族。1979年2月3日出生!上海戏剧学院2001届本科毕业,主要影视作品有:电视剧《婶娘》。《少年包青天》、《海洋馆的约会》!《世纪8371人生》,《玉观音》!《一网情2657深》等。电影《我爱你》?2005年成为抚顺旅游形象大使。   佟文:中国女子柔道运动员。   佟健:中国花样滑冰运动员、。

端姓起源是怎么来的

  端(DUan) (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9759战国时三家分晋后!原晋国君主受封于端邑,以端为氏。(2)端木氏的后人,有的省为端氏,(3)出自满族某支.东鲁端木氏小宗家谱载:端氏 秦有端和围邯郸城?见姓苑!端可荣 新郑人邑庠生母卒!未葬,邻有火灾,可荣抱柩痛哭。愿与同烬、火忽灭、见河南通志、端楷 明成化进士、岁贡任黄梅县知县、见溧水县志、端果 定驿丞,见溧水县志,列女端氏 明!新郑人!高文先妻也、遇寇抗节死!!

于姓的起源和发源地

  关于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竿竿勾钩鱼鱼通益?高瞻远瞩顾大局 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9133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苏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 为唐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 家乘谱牒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烟台5390于氏家谱不分卷?容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金坛于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兰溪于氏宗谱五卷。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追溯起来、于姓的源流只有一个!既黄帝后裔!作为于姓的发祥地。最早是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一带?而且发源于此地的于姓。后来成了于姓家族主要的组成部分。大致上,历代于姓主要是我国北方中原地区繁衍得最为昌盛!魏晋南北朝时。于姓才得以大举南迁!至隋唐时!于姓在北方相继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后经过漫长岁月不断的繁衍迁徙、终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据统计、历代于姓是以今河南、山东、河北。河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新疆等十一个地区!可见历史上于姓也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堂号 “忠肃堂”:明朝忠臣于谦,任兵部尚书!瓦剌犯大同。英宗被俘!徐珵力主迁都。于谦为了振兴国家!坚决反对。为了避免瓦剌以英宗要挟中原、于谦就拥景帝即位!打败了瓦剌,不料英宗回来后。听信谗言杀了于谦!多年后方平反昭雪,谥“忠肃”, 4078于姓还以“东海”为堂号,,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