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我姓馀,但是不知道馀姓的来历起源,谁能告诉我?

馀姓起源有三: 1 !据《风俗通》载!馀姓为“由馀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馀。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馀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2952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馀。 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据《国语》载、“潞、洛、泉、馀!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 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6640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5893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五个儿子!五子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5264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五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馀氏、“馀”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 ,

刘姓起源来历

刘姓,最早一支刘姓6612源自尧的后裔刘累、故刘累为刘姓得姓始祖!刘姓望出江苏彭城,至2013年有人口近7000万,佔全国人口的5.34%、在王、李!张5678之后排第四位!6810刘姓建立了西汉,后汉,南汉等政权、 。

周姓有什么来历?

  周姓是一个历史悠久、姓源复杂的姓氏?历史可以上溯至远古黄帝时代,周姓源于姬姓。是黄帝的后裔,   周姓、源出于姬姓!周人的始祖农神姬稷本来居住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诗经.大雅》中的《生民》描述的就是姬后稷的诞生和开创农业建立家业的历史。后来到了古公姬亶父时代,因避西方族众的攻扰,古公率族人迁居到岐山脚下的周原地区(今陕西岐山县),建立了国家!因地处周原!故称周国,古公称周太王,周姓的主要来源为周王朝最后一任国王周赧王姬延的后裔改姓和周公姬旦的后裔改姓!其他支派的周姓源自外族的改姓。   在《百家姓》里,周姓居第五位、按人口统计。周姓现时为中国第九大姓、周姓也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有很多姓氏甚至都是从周姓发源的,相传周人的祖先后稷本来居住在邰(今陕西武功县西南)、夏末时公刘又迁往幽地居住!商朝后期,游牧民族戎和狄族不断侵袭周人、使得从8302事农业为生的周人无法安居。这时古公亶父率领族人迁往周原(今陕西渭河平原一带),开荒耕种、兴建宗庙和宫殿。还修了坚固的城墙!从此称周族。古公的曾孙周武王建立周朝?立国约800年!公元前256年!秦国灭掉东周。将周赧王废为庶人,迁到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谓赧王是周家后代,称为周氏,史称正宗,春秋时。周公旦的后代周公黑肩在周朝执政,他企图杀死周庄王,改立王子克,因事泄被杀、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改姓周的姓氏有北魏时鲜卑皇族普乃氏。代北地区贺鲁氏。北周普屯氏等,此外唐代避唐玄宗名讳,姬姓朝臣也改姓周。五代时后梁赐汭姓周!据考、周姓有声望的世家大族居汝南郡(今河南汝南县东南60里)、   源自姬姓   这是汉族周姓最主要的来源之一、   一、农神后稷的裔孙古公姬亶父     周姓   (即周太王)为狄所攻扰、率领族人自邰迁徙至陕西岐山下的周原地区,从此称为周族、古公的曾孙姬发、继承其父姬昌的遗志、联合诸侯!攻灭商朝。建立周朝。平王以后!传至第43任王周赧王时,于公元前256年被秦国灭掉、以赧王0914为首的周朝皇族,迁为家人,举族迁往惮孤(今河南临汝县西北),当地百姓称赧王为周家?其后代以周为姓?称周氏,又有春秋时期、周公姬旦的后裔4500周公姬黑肩!他的后代也称周氏、据史籍《河图运录法》记载,远古黄帝王朝姬轩辕氏执政时期有一位叫周昌的大将、至商王朝时期又有一名叫周任的太史!这两人也是出自姬姓。他们的后裔子孙都以先祖名字中的“周”为姓氏!世代相传至今、是非常古老的。

姓梁的起源

  梁姓的老祖宗是黄帝族   黄帝的后裔颛顼帝、别号高阳氏。他继2641承叔叔少皋族的金天氏而得   天下,他的后人伯益擅长畜牧狩猎!后来帮助禹治水有功,舜帝封他为 4805  侯爵、他在“赢”这0084个地方居住,所以赐封“赢”姓,   大约在公元前820年周宣王的时候、伯益的后人秦仲大夫征讨西戍有   功,周平王即位(公元前770年)时、赐秦仲的第二儿子康(名庆)为忠   孝伯爵的官衔、封地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南部)。他就0438在梁山建   立了“梁国”!   到了3508春秋战国!梁国被秦国所灭!梁国国君的后代!沿用原来的国   名“梁”作为为姓氏、所以。康就成了“梁”姓的始祖、梁氏族人称他   为“叔鱼公”。   不过!梁姓还有另一个来源、春秋时代的晋国有个地方叫“解梁城”   (今山西临猗西南)、晋惠公用5个城贿赂秦国、解梁城就是其中之一,   解梁城被秦国并吞后、解梁城居民的后人就以“梁”为姓!   此外!也有一些少数民族融合到梁姓来的、那是在公元前400多年。   中国古代的少数民族当中,有个叫“拔列兰”三个字为姓氏的民族,这   个民族到了北魏时,就改为单姓“梁”,   尽管梁氏有3个来源,但是!新加坡的南洋梁氏公会与星洲梁氏总   会都以叔鱼公为始祖,换言之!大多数的梁氏族人都是伯益的后人!   在南洋梁氏公会的大礼堂悬挂着8615文靖公的肖像,这位文靖公是宋朝    时代的丞相梁克家。1341他是福建晋江川。梁克家生于宋靖康二年(公元   1127年)。从小就聪明过人。他中了状元。拜右丞相,他关心民生。甚   受人民尊敬。后来出任左丞相,晋封郑国公。梁克家在淳熙十四年(公   元1187年)去世。享寿61岁,由于他德6959高望重!是梁氏族人的杰出人物!   因此,福建梁氏族人尊敬他为先祖!   自叔鱼公以后,梁氏族人人才辈出!如女中豪杰的梁红玉,在历史   上留下光辉灿烂的一页,当宋代江山危在旦夕时!她协助夫婿韩世忠奋   勇作战,在黄天荡一役中!她亲自上阵击鼓助战!激励将士的士气!击    退金兵,韩世忠在楚州创立军府时。她亲自织帘为屋,鼓舞士气!直5882到   今天、梁红玉击鼓退金兵这段历史仍然是各地方戏曲剧种的题材!   近代维新运动领袖之一的梁启超(1873—1929)是梁氏族人的杰出   人物之一,他是广东新会人!12岁就考中秀才!17岁考中举人、后来和   他的老师康有为一起。提倡变法维新、光绪廿一年(公元1885年)赴北   京参加会试!和康有为一同发动“公车上书”、1300多个赴京考试的读   书人签名要求朝廷改革政治?励精图治,由积弱走向富强,   此外。西汉今文易学“梁丘学”的开创者梁丘贺。唐代天文仪器制   造家兼画家梁令瓒。唐朝文学家梁肃、南宋画家梁楷、明朝戏曲作家梁   辰鱼,清代书法6358家梁同书,协助林则徐禁烟的清代文学家梁廷楠等都是   梁氏族人中的佼佼者。、

韦姓的起源

  源流一源于姬姓大彭氏、出自颛顼帝曾孙吴回之子陆终的儿子篯铿(彭祖)之后,《竹书纪年》:“伯靡(彭祖曾孙)杀寒浞!少康自纶归于夏邑(乙巳年)”少康复国?封伯靡(彭祖曾孙)之子元哲于豨韦(今河南省滑县)立国,因善于养猪!并用猪皮制作大鼓、被称为豕韦国。《国语·郑语》记载“大彭!豕韦为商所灭矣”、《竹书纪年》:“四十三年!王师灭大彭、五十年、征豕韦。克之、”至商武丁四十三年打败大彭氏灭其国!武丁五十年灭豕韦氏、子孙四散逃难、其后,豕韦国子孙以国名为氏。称韦氏、汉丞相韦贤诗曰:“肃肃我祖!国自豕韦、黼衣朱绂,四牡龙旂,”《元和姓纂》,《新唐书·宰相世系表》只载这支0718说明韦氏在唐之前源流少。在唐代。多为其后、韦氏族人大多尊奉元哲为得姓始祖源流二出自韩姓!为汉初韩信之后裔,为避难简改为韦氏,据明末小说《樵书》传7717西汉初年!功臣韩信被吕后所杀、韩信一族遭灭门之灾?萧何暗中派人将韩信的幼子送往南越王那里(今广东!广西一带)躲避,为避仇以“韩”字的半边“韦”作为姓氏。世代相传下来?主要在广西,还有8312唐代碑文、源流三出自汉代西北少数民族中疏勒国有韦氏!据史籍《汉书·西域传》记载,汉朝时期,西域少数民族中疏勒国(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市)中有韦氏部落。但不属于匈奴民族的别支、而是出自古代韦国灭亡后融入西羌民族的韦氏族人,亦有从杜陵沿丝绸之路进入西域地区的汉化韦氏人、源流四出自赐姓而来、《新唐书﹒桓彦范传》:“加赏彦范特进一职,封扶阳郡王!赐姓韦”!《朝野佥载··卷三》:隋开皇中,京兆韦衮有奴曰桃符?每征讨将行。有胆力、1213衮至左卫中郎。以桃符久从驱使,乃放从良。桃符家有黄牸,宰而献之、因问衮乞姓,衮曰:“止从我姓为韦氏!”符叩头曰:“不敢与郎君同姓!”衮曰:“汝但从之!此有深意、”源流五源于蒙古族、出自清朝时期察哈尔蒙古章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满洲八旗姓》记载、蒙古族章佳氏。亦称张佳氏。张家氏!斋佳氏,为察哈尔蒙古的主体部落成员。以地为氏,其中,元朝成吉思汗后裔之一,今有分支在今山东省费县。源流六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2501清朝时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市及仫佬、苗。瑶、水等许多少数民族均有韦姓,明、清时期。广西庆远府、贵州贵阳府5235定番州!湖广施南古巴地和海南东方县等地区!在仫佬族、苗族、瑶族!水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韦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韦氏,世代相传至今,始祖 :元哲为彭祖玄孙(彭祖生潈!潈生寿。寿生靡,靡生元哲)!彭祖为颛顼五世孙!颛顼8254为黄帝孙(第3代,孙)!故属黄帝后裔。韦氏先祖伯寿!伯靡均有史载!将韦氏可考历史推至4000年前,比较古老的姓氏!形成于夏朝少康时代!发源于今河南省滑县、是夏王朝的重要支持力量之一。在商朝时发展为东方大国、上古五霸之一?被商武丁灭国、子孙3533以国为姓、子孙北上经华北进入东北!蒙古高原、称豕韦、失韦!室韦,融入北方各族中,向南进入荆楚、云贵川!岭南地区,分布韦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韦孟四世孙韦贤被封为扶阳节侯、又徙京兆杜陵!这样一来!汉代韦姓已是分布于河南。山东。陕西。山西,河北等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韦姓人除避战乱者有南迁情况外,大部于原籍繁衍生息,“京兆郡”即在此时产生了,成为以后韦姓分支的主要源头!隋唐时期!韦姓的繁衍仍以“京兆郡”即陕西一带为盛,盛唐时韦姓名人如韦应物,韦庄7199皆出于“京兆”、另外,因韦姓显赫9178之家多居于陕西长安县,而设韦曲镇。可见唐朝韦姓的主要居住地为陕西,同......余下全文>>。

贾姓起源

  贾姓起源  贾姓诞生路线:   路线一:   周文王(1937姬昌) → 周武王(姬发) → 唐叔虞(周武王幼子) → 贾公明(唐叔虞幼子),   路线二:   周平王(姬宜臼)→ 狐王子(周平王之子)川→ ......狐突→ 狐偃(狐突之子) → 贾季(狐偃之子)!   贾!是出自山西襄汾的姓氏。   贾姓是8780黄帝的后裔!其形成的两个源头都是以国为氏和以邑为氏、均出自古代的“贾”地、这个贾地!就是今山西襄汾县!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贾出自姬姓、唐叔虞少子公明,康王0292封之于贾!为贾伯。河东临汾有贾乡,”  2623 西周时,周康王姬钊把晋国开国君主唐叔虞的小儿子公明封于贾。建立贾国、号为贾伯,作为周朝的附庸国,因唐叔虞为周武王姬发之子。所8991以贾国为姬姓国!公元前678年,晋曲沃武公夺取了晋地、唐改称为晋,贾国的领土被吞并!贾亡国后!其后裔子孙按当时的习惯“以国为氏”、就是贾氏!贾0765姓从此出现?   另一支是“以邑为氏”的贾氏,周平王把自己的一个儿子封在狐氏大戎(今交城县西北山区)、故改姬姓为大狐!后人就称他为狐王子,狐王子的后代就和外国人生活在一起并通婚!其后代也就以狐为氏,到春秋时期的晋国有一位叫狐偃的大夫!他父亲狐突和他都是了不起的人物,狐偃是晋文公重9434耳的舅舅、重耳为公子时!出亡在外19年。狐偃忠心耿耿,一直随从他19年之久、为重耳出谋划策!重耳即位为晋君后、就尊狐偃为大夫!后来、狐偃的儿子射姑任晋国太师。晋襄公(重耳之子)把原贾国之地封给他。作为他的封邑,人称贾季、他的后代就以封邑名为姓氏了,   先秦时期的贾氏!除8959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展外?已有迁至今河南。山东者。后来,河南的贾氏繁衍昌盛,人丁兴旺!又衍生出许多支派。汉朝时期的贾姓!已有人迁至今陕西、甘肃境内、到了唐、宋时期、贾姓居民已播迁到江南的许多地方!约于清代,贾氏已有移居海外者、今新加坡等国有贾姓华侨!。

景姓的起源及其是民族??

  第一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战国时期楚国王室后裔景差!属于以封邑名称为氏、   传说中的黄帝是中华民族共同祖先之一,与炎帝齐名,炎。黄二帝相传是同母异父兄弟!黄帝原姓公孙。因为长期居住在姬水一带的轩辕之丘!就改姓姬!号轩辕氏。以后因封国在有熊。又号有熊氏,他生活的时代大约在4500年以前、活动的地域大体在今天陕西!河南。河北沿黄河一带!   炎帝!相传是农业和医药的发明者,一说即神农氏!是姜姓部落的始祖!生长在姜水附近、姜水在今陕西省岐山县的东面?是渭河的支流?又传说炎帝陵在今陕西宝鸡!湖南酃县等地,   相传炎帝末年,道德衰败、社会混乱,诸侯之间互相侵伐、南方几个黎族的首领蚩尤带兵北进!一直攻到河北涿鹿的原野之上、黄帝率领部队与蚩尤在此展开了一场血战,最后将蚩尤军队包围起来!全部消灭,并活捉了蚩尤,在涿鹿把蚩尤杀掉了、   以后又5070经过了多次征战!黄帝在阪泉之野(今河北省涿鹿县矾山镇七旗村)打败了炎帝、使炎帝势力退避到南方,从此、天下安定,黄帝被中原各部落尊推为共同的领袖,后来黄帝部落又与炎帝部落合并、统称华夏族,即中华民族的前身、于是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把自己称作“炎黄子孙”,黄帝活了一百十岁!死后葬在今陕西省黄陵县桥山、每年的清明节!海内外的华人前往黄帝陵,祭祀自己的共同始6242祖——轩辕黄帝。   黄帝共有四个妃子!一共生有二十五个儿子、而得姓的儿子只有十四人。他的正妃嫘祖是西陵氏的女儿,发明了养蚕缫丝,制作衣服。所以、嫘祖后来又被祀为“2966先蚕”(蚕神)!她生有两个儿子。一个是玄嚣!一个是昌意!其中昌意生乾荒、乾荒生颛顼,颛顼之孙生老童!老童生有两个儿子黎和吴回?都担任祝融这种火官之神!历史上又称祝融氏!吴回生陆终、陆终之后的季连(芈姓)一支。楚国诸姓都是由此衍生而来的。在其发展中芈姓形成了庞大的姓氏团体。约略有二2205百余种。楚公族三大姓之一的景氏就包括在内。    战国时期,楚国王室有六大公族姓氏,即屈氏!景氏。昭氏。怀氏,田氏。吴氏,皆为楚国王室分封子孙的食邑地名!后代以之为姓。   据史籍《元和姓纂》记载。景氏是由楚大夫景差而来的姓氏,   景差、是楚国贵族、为著名辞赋家!与屈原齐名、著有楚辞《大招》传世,景差入仕后,官至大夫,子孙为了加以纪念!便6801以他的名字为姓氏!称景氏!成为最早的一批景氏族人。   景差的辞赋。可与屈原,宋玉同享盛名!   汉朝初期!汉高祖刘邦将楚国王族全部迁往中原地区!现主要分布于山西、陕西关中,豫西等中原地区,景氏族人在一千多年前主要繁衍于好田寺!华阳两地!好田寺在今山西省乾县东边的好田寺村。华阳在今山西省沔阳县东方之地,这两地均在后来的晋阳郡地(今山西太原地区)?景氏后人多奉景差为得姓始祖。   明朝初年。山西的景氏族人由明太祖朱元璋下旨在洪洞县大槐树下集合。之后分迁全国各地,   本书按:   景氏的主要渊源有二!一是黄帝一支、楚国!芈姓的后裔!另一是炎1077帝一支、姜姓!齐景公的后裔,与其同源的姓氏主要有:   尚氏!源出姜姓!齐太公之后。   桓氏。源出姜姓,齐桓公之后、以谥为氏。   昭氏、源出芈姓、楚公族,以族为氏、《楚辞》云:昭。屈,景,楚之三族也!   伍氏!源出芈姓。楚大夫伍参之后也。   能氏,源出芈姓!楚熊挚之后。避难改为能氏、   鬻氏,源出芈姓!楚鬻熊之子鬻拳之后也、   班氏,源出芈姓、楚若敖生斗伯比。伯比生令尹子文。为虎所乳、谓虎有斑纹、因以为氏。   翠氏。源出芈姓!楚将景翠之后,   苗氏。源出芈姓,是以地名命名的姓氏,   成氏,源出芈姓。春秋时期,楚国君的儿子字成虎,他的后世子孙取其“成”字为姓,亦称成氏,   建氏、源出芈姓、楚太子建之后,   屈氏、源出芈姓!楚公族也。是以......余下全文>>!

任姓的来历?

  任姓的来源有六种情况:   1,由远古妊姓衍传、人之所以得生。在于母亲妊娠,因生得姓,从母从女,为妊姓!后传为任姓。可认为是母系氏族社会产生的古姓之一!   2。出自黄帝的后代!为天子赐姓,相传黄帝有25子,其得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被赐以任姓者,其后裔就以任为氏、即为任氏、   3,出自黄帝少子禹阳后裔!以国为氏、相传黄帝少子禹阳被封在任国。其后裔以国为氏!姓任。   4、出自风姓、任、为风姓之国、实太皞氏之后。战国时灭亡,居者9723以国为氏!   5!历史上我国1470南方少数民族中有姓任的!其后代亦姓任氏。   6!元代王信之子宣!为避难改姓任、其后代亦称任氏、   当代任姓的人口已达420万、是全国第五十九位姓氏、大约占全国人口的0.34%!在全国的分布如今主要集中于河南!河北,山西!山东四省、,

熊姓的起源

  熊姓出自黄帝、而黄帝又是伏羲的后裔,依据众多史料我们可知。伏羲号“4069黄熊”、黄帝号“有熊”、黄帝后裔楚国的历代君王也均以“熊”为姓!这个家族是以“熊”为崇拜物的氏族,我们知道,从“熊图腾”氏族分支出来的姓氏占现在我国百家姓的一大半、熊姓亦是从“熊图腾”氏族分支出来的姓氏!然而!令人非常遗憾的是,经过了两千多年,我们的社会在经济与科技等方面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的同时、我们的传统文化却几乎6176丢失殆尽。以致于现如今就连我们熊姓族人对自己姓氏的来历也产生了越来越多的疑问、因此,让我们依据历史古籍以及现代的一些考古发现来再现一下熊姓是如何产生的,以此来弥补2302我们自己造成的遗憾吧?   在出土的秦国石碑“诅楚文”中?曾多次提到“楚王熋相”!不但从考古学的角度印证了史书所2730记载的楚国历代君王均为熊姓的说法,并且也告诉我们,在春秋战国时期,熊字的篆体写法是上“能”下“火”。而又是在何时、“熋”字变成“熊”字了呢,汉朝的许慎所编著的中国最早的字典《说文解字》。向我们清晰地讲述了其中的原因,   许慎于公元100年左右著成《说文解字》、将如诗如画的篆体字用一些笔画规范和代替,大大减小了中国字的书写难度,使之更容易学习!同时也提高了书写速度!为当时的社会发展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许慎在将篆字向汉字简化的过程中!形成了偏旁两点为“冰”。三点为“水”!四点为“火”的规则!如“熊”、“熙”,“然”,“热”等字在篆体中均是“火”字底。而“灾”、“灵”等汉字和“熊”。“熙”!“然”!“热”等汉字因不在同一个“六书”规则范围内!因此保留了火字底!也因改成四点火字底的话反而不利于汉字的对称与美观!然而有意思的是。“杰”字并不是火字底、它的繁体字是“杰”!是在近代繁体改简体的时候被“莫名的”改成了“杰”!   在公元1985年出版的《中华小字典》(依据1936年的《辞海》修订)中。还非常清晰地告诉我们“火”和“灬”底是同一个部首(《中华小字典》总目·第一页),而且“熊”、“熙”。“熏”以及“熄”?“煲”,“烦”等汉字均在同一页(《中华小字典》第441页)、只有用“火”部才可以查得到。而“灬”底却是为了查字的方便。在近代字典的更新中新增添的,并且称之为“四点水”,也正是这样的更新,让我们现在就连大多数的教师都真的认为“灬”是四点水,而不是火字底。并在某一论坛上抬杠。至死都不相信“灬”是火字底。并搬出了现代、

骆姓起源

  有十一个渊源。自己看着办吧、     骆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三十二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现行较常5230见姓氏。分布颇广、今北京!天津武清、河北辛集、山西太原!山东平邑,江西崇仁,江西九江、湖南澧县。广东新会!广西田林,云南陇川、四川合江。重庆万州等地均有分布!汉族!彝族、白族。水族!土家族!布依族,仡佬族等有此姓!汉代有骆俊!陈留相!唐代有骆宾王。诗人!4269明代有骆文盛?清代9663有骆秉章、四川总督!     第一个渊源:源于姒姓、出自夏禹裔孙少康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史记·东越列传》记载:“或称夏禹裔孙少康之后有骆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齐国姜太公之后裔公子骆!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Yuan和姓纂>等记载。上古周武王姬发建立周王朝后!在周成5137王姬诵继位之时封姜太公于齐。建都营丘(中国山东淄博)。授以征讨五侯九伯之特权!姜太公之后有公子骆、为别他族、子孙以其名为氏!称骆氏!世代相0862传至今,史称骆氏正宗。因姜0057太公功高盖世。智慧超群,于是骆氏子孙便奉姜太公为骆氏得姓始祖、     第三个渊源:源于嬴姓、出自殷朝纣王时大臣恶来6517之玄孙大骆!属于以国名为氏!   据史籍记载、殷商王朝纣王时期,有大臣嬴恶来?其玄孙名叫嬴大骆。嬴大骆的长子为嬴成。建有大骆国、大骆国在周厉王姬胡执政时期(公元前877~前841年)!被西戎所灭,其子孙以国名为姓氏。称大骆氏!后省文简化为单姓骆氏,世代相传。     第四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大夫王孙骆之后!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郑国有大夫名姬骆。为王孙、其后裔子孙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     第五个渊源:源于官位,出自两周时期官吏大荒骆!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大荒骆、亦称大驾!大荒辂,大荒落。就是为周王朝历朝历代君主驾车的车夫、即御用司机,在史籍《史记·天官书》中记载:“大荒骆!岁阴在巳,又作大荒落。与辂同!”在《史记·秦本纪》中还特别加以说明:“非子为周大骆是也、古驾辂皆同骆字!骆主车驾,故字可互用,犹甸之与椉也,”在大荒骆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简化称骆氏、世代相传、     第六个渊源:源于妫姓古越族,出自秦汉时期古越国后裔。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据史籍《史记·东越列传》记载:“越国东海王妫摇?驺氏。驺一作骆!”子孙后裔有称骆氏者。世代相传至今,在史籍《史记·南越王佗传》中给予了比较详细的记载:“佗以兵威边。财物赂遗闽越西瓯骆役属焉、骆,越也。索隐曰:姚氏按广州记云:交址有骆田!仰潮水上下!人食其田。名为骆侯。诸县自名为骆将,后蜀王予将兵讨骆侯。自称为安阳王!尉佗攻破安阳王、令二使典主交址九眞二郡。即瓯骆也。”瓯骆之民。有以先2864祖名氏为姓氏者!或以郡邑名8378称为姓氏者。世代称骆氏。      第七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拔部他骆拔氏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据7433史籍《魏书·官氏志》记载:“北魏代北人复姓佗驼拔氏,亦称他骆拔氏!后改为骆氏,”南北朝时期,代北地区泛指汉朝。晋朝时期和唐朝以后的代州以北广大地区。大致在今天河北省蔚县以西,山西外长城以南,原平,五台山东北一带地区、其间主要为鲜卑拓拔部的活动和控制地区!其中有佗驼拔氏族、   在北魏孝文帝拓拔宏(元宏)迁都洛阳之后,佗驼拔氏族随之入主中原!在其后北魏孝文帝大力推行的汉化改革过程中,改汉6006姓为骆氏,逐渐融入汉族、世代相传。     第八个渊源:源于鲜卑族!出自唐朝时期鲜卑吐谷浑部、属于汉化7035改姓为氏!   吐谷浑。是古代西北民族及其所建国名,原本为辽东鲜卑慕容部的一个分支、西晋......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