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补充诗句周公吐哺,什么三

  7628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曹操《短歌行》。

周公吐哺的成语故事

  周公吐哺,成语,典出《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周公礼贤下士,求才心切,进食时多次吐出食物停下来不吃,急于迎客.后遂以”周公吐哺”等指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典源   《史记》卷三十三〈鲁周公世家〉   其后武王既崩,成王少,在强葆之中.周公恐天下闻武王崩而畔,周公乃践阼代成王摄行政当国.管叔及其群弟流言于国9760曰:“周公将不利于成王.”周公乃告太公望,召公奭曰:“我之所以弗辟而摄行政者,恐天5075下畔周,无以告我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三王之忧劳天下久矣,于今而后成.武王蚤终,成王少,将以成周,我所以为之若此.”于是卒相成王,而使其子伯禽代就封于鲁.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于天下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典源译文   后来武王去世,成王幼小,尚在襁褓之中.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

周公吐哺的读音

  周公吐哺 [zhōu gōng tǔ bǔ]   基本释义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出 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中的周公是谁啊

  周公姓姬名旦。是周文9017王第四子,武王的弟弟!我国古代著名的政治家!曾两次辅佐周武王东伐纣王、并制作礼乐,天下大治!因其采邑在周、爵为上公。故称周公。   出处 《史记·鲁周公世家》:“周公戒伯禽曰:‘我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我於天亦不贱矣!然我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犹恐失天下之贤人。子之鲁!慎无以国骄人!’” 后用为在位者礼贤下士之典实! 1565  在周文王时!他就很孝顺。仁爱、辅佐武王伐纣。封于鲁、周公没有到封国去而是留在王朝、辅佐武王!为周安定社会,建立制度,武王崩,又佐成王摄政!据《曲阜县志》记载:"武王十三年定天下!7123封公于少昊之墟曲阜,公不就封!留相武王、成王即位。命世子伯禽就封于鲁",新建立的周王朝面临着严重的困难。商朝旧贵族们准备复辟!而周公辅政,又有违于王位世袭制中父死子继的原则、引起周室集团内部的矛盾!结果残余势力即与周室内部的反叛势力勾结起来!他们的代表是纣王子武庚与「三监」管叔?蔡叔等人、结果周公东征平定三叔之乱、灭五十国,奠定东南、归而制礼作乐!   周公惟恐失去天下贤人!洗一次头时!曾多回握着尚未梳理的头发。吃一顿饭时、亦数次吐出口中食物,迫不2673及待的去接待贤士、这就是成语「握发吐哺」典故,周公无微不至地关怀年幼的成王!有一次,成王病得厉害!周公很焦急!就剪1469了自己的指甲沉到大河里。对河神祈祷说:"今成王还不懂事、有什么错都是我的、如果要死。就让我死吧,"成王果然病好了,周公摄政9186七年后、成王已经长大成人、于是周公归政于成王、自己回到大臣的位子,   后来,有人在成王面前进谗言,周公害怕了、就逃到楚地躲避!不久,成王翻阅库府中收藏的文书!发现在自己生病时周公的祷辞!为周公忠心为国的品质感动得流下眼泪。立即派人将周公迎回来、周公回周以后!1242仍忠心为王朝操劳。周公辅佐武王?成王、为周王朝的建立和巩固作出了重大贡献,特别是他在受成王冤屈以后,仍忠心耿耿!为周王朝的发展呕心沥血,直至逝世。终天下大治。4670周公临终时要求把他葬在成周?以明不离开成王的意思、成王心怀谦让。把他葬在毕邑、在文王墓的旁边,以示对周公的4085无比尊重?   周公为后世为政者4126的典范!孔子的儒家学派、把他的人格典范作为最高典范、最高政治理想是周初的仁政,孔子终生倡导的是周公的礼乐制度!!

求《史记 周公吐哺》从“周公乃践祚代成王摄行政当国”到“恭慎如畏然”的翻译

8752  周公怕天下人听说武王死而背叛朝廷!就登位替成王代为处理政务、主持国家大权,管叔和他的诸弟在国中散布流言说:“周公将对成王不利、”周公就告诉太公望!召公奭(shì!式)说:“我之所以不避嫌疑代理国政!是怕天下人背叛周室、没法向我们的先王太王,王季、文王交代、三位先王为天下之业忧劳甚久!现在才刚成功,武王早逝,成王年幼,只是为了完成稳定周朝之大业!我才这样做。”于是终究辅佐成王、而命其子伯禽代自己到鲁国受封!周公告诫伯禽说:“我是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在全天下人中我的地位不算低了!但我却洗一次头要三次握起头发、吃一顿饭三次吐出正在咀嚼的食物。起来接待贤士、这样还怕失掉天下贤人、你到鲁国之后、千万不要因有国土而骄慢于人。”管叔!蔡叔、武庚等人果然率领淮夷造反,周公乃奉成王之命!举兵东征,写了《大诰》!2356于是诛斩管叔。杀掉武庚!流放蔡叔。收伏殷之遗民!封康叔于卫,封微子于宋、让4102他奉行殷之祭祀!平定淮夷及东部其他地区,二年时间全部完成!诸侯都宗顺周王朝、天降福瑞!唐叔得到二茎共生一穗的粟禾、献给成王。成王命唐叔到东部周公军队驻地赠给周公!写了《馈禾》、周公接受后、感激赞颂天子之命、写了《嘉禾》、东方安定后、周公回报成王、作诗赠给成王,其诗名为《鸱鸮》(chī xiāo,吃消)、成王也未敢责备周公!成王七年二月乙未日。成王在镐(hào。浩)京朝拜武王庙!然后步行至丰京朝拜文王庙!命太保召公先行到洛邑勘察地形,三月,周公去洛邑营造成周京城。并进行占卜,得象大吉、于是就以洛邑为国都!成王长大,能够处理国事了。于是周公就把政权还给成王。成王临朝听政、过去周公代替成王治天下时。面向南方,背对扆(yǐ!椅)壁、接受诸侯朝拜。七年之后!还政于成王。周公面向北站在臣子之位上!仍谨慎恭敬如履薄冰。、

人名的茜字如何读音?

  要说清楚汉字的字词的读音和意义必须靠字典和词典?我们还是先看看《辞源》(它是学习文言文比较权威的工具书)吧! 茜qiàn ㈠草名、即茜草,亦作“蒨”(是草字头下面一个“倩”字)、㈡茜草根可做大红色染料。因借指大红色。 【茜衫】红8176色的上衣,【茜金】牡丹品名。【茜裙】红裙、 再看看《现代汉语词8689典》吧, 茜qiàn ㈠茜草,㈡红色。 茜xī人名用字、多用于外国妇女名字的译音!(人名中也有读qiàn的) 这样我们就可以有下列三点认识: 一。在文言文里“茜”没有xī的读音! 二、外国女人的名字里有“茜”字时读xī。 三!中国女人的名字里有“茜”字时!如果是用中国传统文化起的名字。读qiàn。例如陈毅元帅的夫人张茜就要读Zhāng Qiàn 不能读Zhāng Xī,如果是模仿外国人起的名字,就要读xī。 参考文献: 《辞源》《现代汉语词典》!

短歌行中 周公吐哺 用了什么典故?用典的意旨是什么

  用了“周公吐哺”的典故.   意旨: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殷情地接待人才,使天下的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的意思是: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于我!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匡的读音有几种,姓名上有几种读音?

  就一个音:kuāng 纠正,匡正!匡谬、 救:匡救!匡复,匡时济世、 辅助。帮助:匡助!匡扶,匡我不逮(帮助我所做不到的)、 粗略计算。估计,预料:匡算。匡计! 古同“筐”。 姓、 笔画数:6, 部首:匚、 笔顺编号:111215   词性有三:   匡 kuāng 【名】 (形声、从匚(fāng),表示与筐器2199有关,王声?本义:盛东西的方形竹器) “筐2017”的古字。容5942器名〖basket〗 匡,饭器,也!——《说文》 既齐既稷,既6502匡既勑、——《诗·小雅·楚茨》 蚕则绩而蟹有匡,——《礼记·檀弓》 “框”的古字!边框;围子;框框〖frame〗 行人夜宿墙匡月,——韦庄《秦妇吟》 又如:匡子(框子) “眶”的古字。眼眶〖orbit〗 刺匡上陷骨中脉,为漏为盲,——《素问》 春秋时齐国简册名〖bambooslips〗 《管子》有《大匡》!《中匡》、《小匡》三篇 螃蟹的背壳〖shell〗 海岛有蟹,其匡宛具一人面、——《拜经楼诗话》 古地名〖Kuangtown〗 春秋时卫地,在今河南省长垣县西南 春秋时郑地!在今河南省扶沟县 山名,即江西省的庐山〖Lushanmountain〗   匡 kuāng 【动】 纠正,匡正〖correct〗 善则赏之,过则匡之、——《左传·襄公十四年》 一匡天下。——《史记·货殖列传》 今范中行氏之臣,不能匡相其君!——《国语·晋语九》 又如:匡言(匡正的言论);匡弼(匡正辅助);匡救(匡正挽救);匡翼(匡正辅助);匡邪(纠正邪恶) 拯救〖save〗 匡乏困,救灾患!——《左传·成公十八年》 又如:匡危(拯救危难);匡立(拯救国家,建立大业);匡攘(拯救国家,驱逐敌人);匡困(救助贫困);匡时(挽救艰危的时局);匡难(匡救国家的灾难) 帮助;辅助,辅佐〖help;assist〗 上匡天子。——《三国志》 又如:匡济之才(辅助!保全江山社稷的才能);匡辅(帮助;辅佐);匡君救国(扶助君王,辅佐国政);匡尧(辅佐明君) 弯曲〖bend〗 则轮虽敝不匡,——《周礼·考工记》 亏损〖loss〗 日困而还,月盈而匡,——《国语》 料定;料想〖expect〗 你就匡我养不住,生起外心来了。——《二刻拍案惊奇》 通“恇”,恐惧〖fear〗 5568年虽大杀,众不匡惧,——《礼记·礼器》。郑玄注:“匡,犹恐也!”   匡 kuāng 【形】 方正;端正〖upright〗 匡坐至夜分,——李白《赠何七判官昌浩》 又如:匡坐(正坐,端坐);匡士(正直的读书人);匡床(文正宽大的床;安适的床);匡勑(正直谨慎) 安适〖comfortable〗、如:匡咏(安适吟咏)!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这句话什么意思

  山不厌高!水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短 歌 行》作者:曹操   译文:   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只有像周公那样礼待贤才、才能使天下人心都归向我、   (比喻用人要“唯才是举”!多多益善!) 6404  “周公吐哺”的典故出于《韩诗外传》!据说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周公为了接待天下之士!有时洗一次头!吃一顿饭,都曾中断数次。这种传说当然是太夸张了。不过这个典故用在这里却是突出地表现了作者求贤若渴的心情。。

周公吐哺天下心,恩义相辅霸业成.藏头诗人物是谁

  楼主还漏了后两句!全诗是周公吐哺天下心,恩义相辅霸业成!来日清明花如海?方知后继再无人   周 恩 来“方”( 嵌 字 诗 )   周公吐哺天下心、——周   恩义相辅霸业成,——恩   来日清明花如海,——来   方知后谜再无人,——方   “方”字之解:   1、《南昌起义》饰名方大来、2!“周”字3587为方形体,3、总理为国之首脑!“国”为方。4、总理行事一般是讲规矩“方”在文革期为了多“方”面组织!老干部!党外人士、国外等是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也,   感谢您对派派小说论坛的支持!满意请采纳为最佳答案,、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