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徐姓的来源是什么

  徐姓出自徐若木,若木被赐在徐国!除了若木这一支!还有徐国的国民、很多人都改姓徐!   还有一支是秦姓改来的、秦桧的族人不耻秦桧作为!举族改姓徐,   其他的就是一些民族融合时少数民族改来的   起源就是徐若木。为徐姓始祖,!

尚姓的历史来源

  出自姜姓,是0831姜太公的后裔?姜太公名尚!字子牙、辅佐周武王推翻了商王朝!被封于齐、是为齐太公!太公在周朝为太师!故又称太师尚父,简称为师尚父或尚父、他的后代子孙便以他名字为姓,称为尚姓、   源于秦代、以官职命姓!秦始皇统一全国后、设有六个带"尚"字的官职。即尚衣。尚食!尚冠!尚席!尚沐、尚书。尚!管理,负责和司掌之意。这六个官职就是管理服饰,膳食。冠冕。起居!沐浴!书籍的宫廷官吏、这"六尚"之官的后裔、有的以祖先职官为姓、也称为尚姓,    2210 出自宇文氏!宇文氏本为东部鲜卑族复姓!7872其中一支世居松漠,唐朝时有人名宇文可孤。官至神策大将军,初赐姓李氏。后4493复本姓宇文,以功加检升校尚书右仆射,官居高位,遂以职官命姓为尚氏,称尚可孤。其后亦为尚姓。融入汉族!、

孙姓的历史来源

  孙姓源出有七: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子康叔的后代、康叔于西周初年受封于卫,建立卫国。康叔的8世孙卫武公和!因助周攻灭西戌、被周平9382王赐为公爵?武公有个儿子叫惠孙,他受封享用“戚”(今河南省濮阳)那个地方的产物,惠孙的后代崇敬惠孙!就以他的名字“孙”为姓。世代相传!6373成为孙姓的大宗!     2、出自芈姓,为春秋时楚国令尹孙叔敖之后。孙叔敖是楚国的贤臣,他的子孙就以他的名字命氏?此后又形成了孙姓的另一大宗、     3、出自田氏。陈历公的儿子陈完。避难到齐国、改称田氏、田完的五世孙田恒无宇的小儿子田书。为齐国的大夫!因伐莒有功。被齐景公封于乐安!赐姓孙氏、其后有孙武子,为吴将。     4,出自子姓。是商汤王后裔比干之后、4528比干受殷纣王所害后。其子孙避难隐姓,以本为王族之子孙之故、遂改为孙氏,   5、出自夏侯氏,据《汉书》载:夏侯婴为滕令奉军!号滕公。其曾孙颇尚主。主随外家姓号公主。故公子孙又为孙氏,     6、出自荀姓、是战国学者荀子的后裔,荀子名荀况。时人尊为荀卿。后世子孙遂为荀氏。后为避2984汉宣帝刘询讳改为孙姓,后部分孙姓未恢复祖姓、遂成孙姓的一支、     7!出自他族改姓,据史书记载,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一支鲜卑族复姓拔拔氏改单姓孙氏,是为河南洛阳孙氏,     二、迁徙分布     孙姓最早的发源地是今河南省濮阳一带!始祖是惠孙!这一支与后来发源于山东出自妫姓的孙氏,构成了孙5764氏家族中较大的两支?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0618使孙姓分支更趋繁多?使今人很难理清各支派的源流。孙氏最早的出自姬姓的一支,在秦灭以前的几百年间主要是繁衍于河南省境、其后主要繁衍于今东南沿海地区!出自妫姓起源于齐国的孙氏,主要集中繁衍于山东省境、后因齐国内乱,其子孙便首次南迁于江苏。浙江一带、秦汉时!山西太原一带的孙姓繁衍最为繁荣、形成了孙姓历史上最大的望族、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常年战乱!孙氏族人同其他中原士族一起大举南迁!南迁的结果、使孙氏的分布更为广泛、分布于浙江富阳,山西太原!湖北汉阳,陕西汉中!山东清河!河南洛阳等诸多地方!     三、历史名人     孙 武:春秋末期伟大军事家。山东淄博人、应用了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 。编撰成   2672《孙子兵法》!提出0349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的名言!      孙 膑:战国时期著名的军事家!山东阳谷人!孙武的后裔!著有《孙7056膑兵法》。     孙 权:字仲谋!浙江富阳人、三国时期吴国的建立者,具有雄才大略,骁勇无比 。   后人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     孙思邈:唐代著名的医学家,陕西耀县人!著有《千金药方》!《千金翼方》、后人   尊为药王、     孙奇逢:清初儒学名士。河北人、与李喁、黄宗羲齐名!并称"清初三大儒", 著有   《理学宗传》!《夏峰先2204生集》等?     孙中山:我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先行者、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中华民国的创始   人。广东香山人、1905年在日本组织中国同盟会。被推举为总理!提出三民   主义学说!1911年武昌起义后!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后在中共的   帮助下改组国民党。实行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新三民主义、1925年在北   京病逝。遗著编为《中山全书》。...余下全文>>!

乔姓的来源?

  乔氏始祖―――桥勤     乔姓来源有三:其一出自姬姓!由桥姓所改!始祖为乔勤,相传黄帝死后葬于桥山(亦称子午山。在今陕西黄陵9826县城北?留桥山守陵的子孙中。后有以8181山名为姓氏?称桥氏、东汉时太尉桥玄六世孙勤、北3074魏时官平原(今属山东)内史?北魏末年丞相高1193欢当权!2642魏孝武帝迫无奈!逃出洛阳入关投奔宇文秦建立西魏、桥勤从孝武帝入关居同州!成为西魏相宇文泰的臣属。后桥勤按宇文泰之意、将桥姓的木字旁去掉。取乔字的“高远”之意,称乔氏,后子孙遂以乔为氏、二出自匈奴贵姓!汉代匈奴贵族有兰!乔,呼衍、须卜四姓!后乔姓与汉族乔氏融为一体,三出自鲜卑之后,魏晋南北朝时期!鲜卑族中有乔姓!如在西晋为官!以德行而被老百姓称为“神君”的乔智朗!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钟1384是鲜卑族人。其后代也以乔为氏。   乔姓郡望主要有梁国!冯丘等、梁国为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改砀郡为梁国!治所在睢阳(今河南商丘南)!辖地相当今河南商丘市和商丘、虞城,民权、安徽砀山等县。南朝宋改为梁郡、移治下邑(今安徽砀山县)?北魏又复还故治瞧阳、冯丘情况不详,   乔姓主要堂号为“梁国”。   乔姓得姓于西魏时期!故其发祥地在西魏都城!即今陕西西安一带,这时期。除乔勤这支乔姓外,留在洛阳一带的桥姓也有改姓乔的、西晋时又有鲜卑族乔姓的出现!使得乔氏队伍壮大!至隋唐、乔姓主要繁衍于今陕西。山西!河南,安徽等省一带!并在河南商丘形成望族、“梁国”成为乔姓的主要郡望和堂号!五代时期,后周文帝曾命桥氏去木改姓乔!使乔氏人数急剧增加、到宋代,乔姓在北方的河北!山东,河南,山东等省广泛分布。其中!河南!山西两省更为集中!这时播迁于南方的乔氏。多出自“梁国”支派?主要分布5504在浙江、江苏一带、同时!今福建长乐、云南等地也有乔姓入迁!宋以后,乔姓在南方省份繁衍日盛!逐渐遍布全国各地,!

求徐氏的历史和现状的研究报告(300字)

  据统计,徐姓在中国大陆按人口排序是第十,6213在中国台湾是人口第二十位的姓氏、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1.66 %,姓起源有三: 源出嬴姓   伯益之子嬴若木封于徐国说!据《元和姓纂 》和《通志·氏族略 》所 载、伯益曾助大禹治水有功,虞舜封其子若木于徐国(今山东南部郯城一带),“自若木至 偃王三十二世。为周所灭,复封其子宗为徐!7928子宗十一世章羽,昭三十年,为吴所灭、子孙 以国为氏!”(语见《通志·氏族略》)。 源出殷民六族   据《中华姓氏大全》所载、周公的长子伯禽,受封于鲁国,分到了“殷民六族”!中含徐姓。是传说中的徐姓源起? 他姓改徐姓而来   据《百家姓溯源》所载。五代时。李升改姓徐。名知诰。其后代亦0467以徐为姓!另外!南京徐姓!大多为宋朝秦桧后代。因不耻于秦桧所为、均改为徐姓,? 得姓始祖   徐若木!伯益之子,伯益曾佐大禹治水,为禹治水成功立下 了汗马功劳 !因此在论功行赏时,伯益的儿子若木被封到古代的徐城、建立了徐国!传到三十二世徐偃王时?由 于他爱护百姓,施行仁政!结果不仅徐国!连周围三十几个诸侯国都非常拥戴他!适逢当时 周穆王不理朝政,整日沉迷于游玩打猎!徐偃王起了代周为天子的想法,起兵造反。正在西 王母做客的周穆王乘坐造父之车适时赶回,眼看就要8253兵戎相见、徐偃王不忍心士兵流血牺牲 ,于是弃国出走于彭城(今江苏徐州)一带的山中。由于他深得民心。跟他进山的百姓数以 万计,周天子获悉徐偃王如此深得民心、大为感触、于是便让偃王之子继续治理徐国。因若 木首封徐国!其后代便以国为氏,称为徐氏,徐若木便为徐姓的得姓始祖(今葬于山东郯城县)。 繁衍播迁   徐姓人最早繁衍于山东南部郯城一带!以古代徐国为源地!世居而繁衍了一千多年、直到春秋末期为吴所灭。有徐姓人避居河南!山东。并在山东繁衍昌 盛起来。这是由徐姓郡望多为山东古地而来证明的,秦时有山东人徐福去东海为秦始皇寻求 长生不老之药,带三千童男童女。这六千多人消失在烟波浩渺之中!徐福被视作日本的开基 始祖、除山东外,在靠近徐国的江苏,安徽、江西。浙江一带,在秦汉时亦有徐姓人在活动 、东汉以前。已有徐姓人西迁至今甘肃境内、东汉桓帝时!“南州高士”徐稚迁居今江西南 昌、徐稚被后人尊为“东海堂”徐姓的始祖、其子中有迁至浙江衢州府、龙游 、孙辈中有迁居今浙江绍兴!信安、江西的南昌!江苏的苏州,吴县一带。此期徐姓亦有迁 居河南者、三国时走马荐诸葛的徐庶便是河南徐姓的杰出代表!徐姓大举4531南迁始于魏晋之际 、南北朝五胡乱华。北方徐姓避居江南!到隋唐时期!在我国南方又有了进一步的繁衍!宋 末时。有徐姓人由江南石城迁居福建汀州(今长汀县)上杭、连城二县。元时。9645有徐姓人 从江西!福建迁居今广东的丰顺!海丰!梅县!博隆及潮州的南坑。明清时,徐姓已广布于 我国的大江南北,? 总之。徐姓在秦汉时期、主要分布在我国北方的黄2319河下游地区。尤5438以山东徐姓繁衍得最为旺 盛,徐姓的向南播迁!自唐代以后,几乎是络绎不绝于道的、此期广布江南各地,这正是南 方各地徐姓众多的原因,徐姓尤以江苏?广东!浙江,四川,山东。江西、安徽人数最多, 上述七省的徐姓约占全国汉族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五?!

广东姓冯的来源?

1163  冯源出于姬姓。春秋时期,郑国大夫冯简子是公族之后、因为他的封地在冯(今河南2874荥阳县西)?便以当地地名为自己的姓氏!冯简子很有才干。善干处理国家大事,当时郑国子产做宰相、许多大事都同他商议,后来冯邑被晋9473国夺去。成为魏氏子弟魏长卿的封地。长卿的后代也称冯氏,冯异,东汉征西大将军,颖川父城(今河南宝丰东)人。他在战场上屡建奇功!但从不争名利!每次打完胜仗回营论行赏时,他总是出营站在大树下躲避!被誉为“大树将军”,冯梦龙!明朝末年文学家、戏曲家,长洲(今江苏吴县)人。他擅长小说。词曲和通俗文学的创作、

崔姓的来源

  崔姓是中国,朝鲜和韩国的姓氏之一!其8282主要来源于姜姓?始祖传为姜太公,鼻祖为炎帝神农氏、山东临淄(淄博)为崔姓的发源地。   崔姓在六朝?隋唐时期达到极盛。属于中原地区望族。全国大姓。望族分布于今山东淄博。河南濮阳!河北安平,湖南桂东等地。主要堂号有博陵堂。清河堂等,历代名人有清官崔篆。文学家崔骃、书法家崔瑗。政论家崔寔!诗人崔颢。崔护等。   崔姓在宋代版《百家姓》中排第189位,在今中国姓氏中排行第54!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9207族人口的0.28%!今日崔姓尤以山东!河南、河北,黑龙江。辽宁!江苏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约占全国汉族崔姓人口的60%,海外分布则以朝鲜。韩国为多!、

死姓的姓氏来源

  死[死!读音作sì(ㄙˋ),不可读作sǐ(ㄙˇ)]单一渊源:源于鲜卑族 。出自南北朝时期鲜卑拓跋部ҁ氏部族!属于以部族名称汉化为氏。南北朝时期。代北鲜卑拓拔部中有、

姓冯的来源。

  冯姓发源地--河南荥阳冯城     一、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即西伯侯 姬昌)之后。第十五子毕公高后裔毕万的封地冯城、属于以居7374邑名为氏?冯氏系系承毕公高,始祖冯文孙、   据《元和姓纂》、《后汉书》等所载!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西周时!在晋为大夫、当时晋献公陆续功灭了许多小国。将其地分封给有功之臣,其中包括毕万的一支孙被封于冯城(今河南荥阳西),其后子孙以邑为姓氏!称冯姓!世代相传至今!为河南冯氏,     二、出自归姓。出自春秋时郑国大夫冯简子的封地冯邑!属于以居邑名为氏!   据《世本》记载!春秋时郑国有大夫冯简子。因封邑在冯而得氏!其后子孙以冯为氏!   春秋时期除毕公高一脉冯姓外、据《世本》所载。郑国著名大夫简子。以善断而名闻诸侯,他在任期间,郑国与周边诸侯的纵横往来。攻战9047联盟等大事、郑国君主都要向他咨询。简子广纳贤士、集思广益,其判惭!决策6298无一不精当?深得郑君赏识!为褒奖简子的政绩与贡献,7800郑国君以冯邑(今河南荥阳冯城)封简子、简子入居冯邑后、遂号冯简子,而他的封地冯邑!正是后来并入魏国的冯城1952(河南荥阳)。因此。长卿受封冯城之前。冯简子的后代便早巳在此生活多年、只因简子的名位远不及毕万及其后裔!所以被忽略或有意淡化了!   因此!源于河南的冯氏应由两部分组成?即先期的冯简子及其后裔和后来居上的毕魏世家。他们都可以称为冯姓之源或冯氏正宗,   而且从冯姓产生的过9634程来看!姬、毕、魏。冯在一定程度上讲“三千年7532前是一家”。   据2007年5月在广广东省潮安县归湖客安[曲湾]村冯卫中家发现的[冯氏族谱]明确记载简子是毕公高之第十四世孙,系如吾之子.我认为这一记载十分确切地解决了冯简子的身份来源问题.还有一些家谱也记载始平堂世系为毕公高之后,称始平堂世系者为冯简子支脉. 冯简子和魏长鲫均应是毕公高之后,也是冯氏正宗.     三!为司马迁的后代改姓冯   为西汉司马迁之后.司马迁因受奸人所害,为逃避追杀,司马迁长子司马临将司字加一竖改姓同.司马迁次子司马观将马字加两点水改姓冯.这在古籍中虽然没有记载,但在民间有不少传说,,陕西省韩城芝川镇徐村有司马迁之墓和司马祠,徐村原住居民是冯同二姓,两姓有冯同不分,冯同不婚的习俗,二千多年来,冯同二姓均认同祭拜司马迁为共同先祖的事实,加之以家谱为佐证,司马迁后代有冯姓,是完全能够认定的.这是冯氏源流上又添了新支脉.   少数民族姓。湘南瑶族有冯姓。     四,源于其他冯氏、出处待考!   1. 出颖川者。为汉征西大将军冯异之后,   出于6724颍川(河南省)的冯氏、是东汉光武帝的征西西大将军冯异的后代。冯异就是著名的“大树将军”、曾经为光武帝平赤眉?击匈奴!军功彪炳。后来被封为阳夏侯!腾达非常。据安徽歙县鸿飞冯氏族谱记载?冯异是周文王第15子毕公高后裔毕万的第十九世孙!歙县冯氏始祖 冯 繁:由青州迁往歙州任刺史!敬宗进逝世于官。其季子定墓而后居、谱遂以定为迁歙一世祖。   2. 出上党者。为5963左将军冯奉世之后!     2. 出上党者。8607为左将军冯奉世之后!   5202上党(山西省)的冯氏!则系汉代左将军冯奉世的后代、冯奉世也是一位威震诸夷的大将。汉宣帝时,曾经出使西域各国、接连击败了莎车等国?后来又以破羌之功,被封为关内侯   3. 出长乐者。为宜都侯冯参之后、   4. 出京兆者!为燕王冯宏之后,   5. 出弘农(河南省)者!为西魏宁州刺史冯宁之后,   6. 出河间(河北省)者。为唐监察御史冯师之后,...余下全文>>、

四川颜姓来源

  颜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一十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0885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寻根溯源 颜姓来源有三:1,出自曹姓、陆终之后!据6390《陈留风俗传》,《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颛顼之玄孙陆终第五子曰安,曹姓(祝融八姓之一)!安裔孙挟。周武王时封于邾(故城在今山东邹县东南)为鲁附庸,邾挟之后,至于夷父!字颜、子孙以字为氏,2!出自姬姓。伯禽之后,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公之子鲁侯伯禽之支庶食采于颜邑!其后以8060邑为氏,3、他族改姓而来,8918金时女真人完颜氏后改单姓颜!清满洲人姓。世居大凌河!今台湾土著,毛难、白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 夷父!字颜,又称邾颜公。即位后称邾武公,传说上古8664颛顼帝的玄孙陆终、一次产下六子!依序为樊,惠连,?,莱言、安、季连。后周武王兴师克纣、大肆分封诸侯、就把陆终五子安的一个叫做挟的裔孙。封于邾地,最初乃鲁国之附庸!后来传到夷父的时候,因其字为颜!《公羊0358传》谓之颜公?后邾国被楚国所灭,颜公子孙便以王父字为氏,称颜姓,他们尊夷父为颜姓的得姓始祖?     繁衍播迁 综上所述!颜姓主源两支均发祥于今山东境内。先秦时期!颜姓主要在齐鲁大地繁衍?但此时已有颜姓人入居河南、如据史载,周哀公二十七年!陈国因颜涿聚死于隰之役,原采邑由其子颜晋继承,西汉时!颜姓人有济7139南亭长后迁九卿的颜异?有官至齐郡太守丞的鲁国薛(今山东薛城)人颜安乐。可见此际颜姓仍主要繁衍于山东一带。东汉时有楚人颜忠!说明此期已有颜姓人9250徙居今湖北省境?魏晋南北朝时!世居在琅琊,东鲁一带的颜姓并没有因为外界的动荡不安而受影响,反而高官不断,族大人众。并发展成为颜姓琅琊!鲁国郡望,隋代以前!一支颜姓由琅琊临沂入迁关中!到了唐代,此支颜姓下传至颜师古(颜回三十七代孙)时!开始发达昌盛起来、2493其子辈颜昭甫、孙辈颜元孙,颜惟贞、曾孙辈颜杲卿,颜真卿,颜旭卿!颜曜卿!玄孙辈颜 。颜君页!颜禺页、颜岂页。均有名于当世、或仕宦当朝。或书法造诣精深、或两者皆备!其中颜真卿更是大名鼎鼎。百世流芳!此支颜姓风光显赫一时。为世人仰慕、真卿四世孙弘,官金陵同州参军、长子诩4237为永新(今属江西)令。次子普!五代末为泉州德化令,遂家焉!普之长子泊迁永春卓埔。后子孙分居于闽南各地及江浙等地!颜姓入川始于唐代、有颜有意!由成都县令官至刺史、北宋末期,由于康王赵构南迁杭州。有山东、河南等地颜1154姓播迁江南!南宋末期、居于江浙闽赣一带之颜姓人为避兵火。有迁两广,两湖之地者、明初!颜姓作为明朝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河南,河北、山东、陕西。湖北等地!清初。颜姓随湖广填四川之风潮入居四川。进而播迁云贵、康乾年间。有山东之颜姓闯关东入东北三省、此际亦有颜姓人渡海赴台、进而盯迁海外!清末时。颜姓人已广布全国各地。如今。颜姓人在全国各地分布甚广!尤以山东多此姓,该省颜姓约占全国汉族颜姓人口的百分之三十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