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姓氏韩的起源100字

  韩姓,自始就是一个多采多姿!十分有名望姓氏。最早2429在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就是“九流十家”中?法家的创始祖韩非!他所著的《韩非子》五十余篇、迄今仍为治法者的必攻经典,根据《风俗通》的记载、韩姓本来是姬姓。春秋时代、周文王有一位住在晋国的后裔武子。因3262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后来他的子孙也按照当时的习惯,以地为氏。就此姓了韩。!

郑姓在韩国是怎么起源的 。与中国的郑姓有联系吗。是同宗吗?还是怎么回事?

  韩国人口最多的金、朴、李!崔。郑五大姓中,金氏可考的106个本贯。朴氏的70多个本贯,崔氏43个本贯,全为本土起源!没有从中国传过去的相同姓氏!李氏109个本贯中、大约有30多个是从中国传入的,郑氏35个本贯中!只有瑞山郑氏。琅琊郑氏两个本贯的始祖来自中国!   西元一六三六年即仁祖十四年。清入侵朝鲜,朝鲜战败,清以朝鲜王子为人质!将凤林大君押9347往潘阳,历八年。在西元一Luc Tu四年即仁祖二十二年,始让其返国,当时于潘阳的九名明朝遗臣陪从凤林大君逃来朝鲜。此谓之九义士,此九义士中,有五名士的子孙绝后、只有四名义士之子孙得继香烟!是为济南王氏。琅琊郑氏、临驹冯氏,杭州黄氏等。、

姓韩起源的是不是来自韩国?

  不是的.   具体为:   “韩”!古时又作“涵”!《说文解字》解释为井垣之意。就是水井周围的栏圈、韩的姓氏来源!有以下几种说法:   一 ,黄帝传承   这是韩姓起源各种传说中最古老的一种、黄帝时代是我国父系氏族社会的鼎盛时期,黄帝族从陕北的黄土高原开始,沿渭河 黄河向东发展势力?与炎帝族合二为一。消灭东夷族首领蚩尤!建立了以黄帝族为首的部落联盟,黄帝因此被称为我国的人文初祖!中国人也称炎黄子孙!传说中黄帝有二十五子!得姓者十二人!《世本》记载,黄2455帝娶了西陵氏的雷祖(嫘祖),生了青阳和昌意,昌意又生了颛顼!《山海经》记载:昌意后来被贬谪到若水。生子韩流、韩流娶淖子族的姑娘阿女、生了颛顼!颛顼是五帝之一,韩流既是人名,也是其所在氏族的名称,韩流氏族是从昌意族中分化出来的、这个氏族便以韩为姓、第一批韩姓人由此产生、韩流所处时代在距今五千年左右的龙山文化时期!考古学者在龙山文化时期的河南汤阴白营等遗址内发现了水井,井的四壁用井字形的圆木棍自下而上!叠垒而成。井字形木架的木棍交叉处都有榫扣合、韩字从韦。韦在古代写作“韦”!韦字形状与龙山文化时期的水井结构十分相似!韩流族有可能是因为发明了水井而被称为韩流?“7439韩”字的古义为井垣就说明了这一点。   二。 以国为姓 9910  公元前11世纪中叶,西周灭商、平定管叔 蔡叔与武庚的叛乱后、实行大分封!周公旦分封周成王之弟于韩!为姬姓之国,地处今山西河津东北。但韩国国力太弱,在0426春秋时期被晋国所灭。韩国亡7240国之后、国人便便以韩为姓?   三 !韩武子之后   韩国为晋国所灭以后!出了一位韩武子,其名万、字武子!他因侍奉晋献公立下大功。被晋献公封于韩原(今陕西韩城)西南,韩武的子孙便以1583韩为姓!   四, 曲沃桓叔之后   西周晋穆侯娶齐女为妻,长子为太子“仇”,次子为“成师”,晋穆侯死后!穆侯的弟弟殇叔自立为君。4年后,太子仇攻杀殇叔?继位为晋文侯、成为春秋五霸之一,晋的都城在冀(今山西冀城东南)!文侯的儿子昭侯在位时。把文侯的弟弟成师封在曲沃(今山西闻喜东)、号为桓叔,曲沃桓叔广招人马,扩张势力。从曲沃桓叔受封开始的六七十年间!翼地昭侯和曲沃桓叔两派势力之间冲突不断、曲沃桓叔死后!世子继位!为曲沃伯。伯袭杀昭侯之子孝侯,晋人又立孝侯之子鄂侯为君!鄂侯死后。子哀侯继位。第二年(前716年)。曲沃伯去世。其子继位。即曲沃武公!晋哀侯九年(前709年),曲沃武公发兵攻打翼城?俘获晋哀侯、晋人又立哀侯之子继位!称小子侯。曲沃武公使韩万杀掉晋哀侯,公元前705年、曲沃武公设计诱杀小子侯,又经过二十多年的斗争。公元前679年!周僖王正式任命曲沃武公为晋君,列为诸侯!尽并晋国之地,杀掉晋哀侯的韩万即韩武子、有人认为韩万是曲沃成师之子,分5821封采邑于韩、因以韩为姓,代为晋卿、   五。 亡国后国人以韩为姓   曲沃桓叔之子韩万的玄孙韩厥?曾为晋国正卿。帮助韩1360姓在晋国逐渐扩大了势力,春秋晚期、晋国由韩氏、赵氏!魏氏,知氏、范氏,中行氏六卿专权,公元前490年、范氏,中行氏灭于赵、公元前453年,韩、赵!1632魏三家共灭知氏。三分其地,从此,晋国为韩。赵、魏三国瓜分,前403年、韩厥的七世孙韩虔(景侯)时,周天子正式承认三家为诸侯。   战国时期,韩国成为战国七雄之一。韩国起初定都平阳(今山西0447临汾),后来迁至阳翟(今河南禹州市)、到韩哀侯时!攻灭郑国!迁都于郑都新郑(今河南新郑)!疆域包括今7178山西东南部和河南中部?介于魏、秦!楚三国之间! 韩哀侯的曾孙宣惠王开始称王、到宣惠王的玄孙韩王安时。韩4104国势力日衰、公元前230年,秦灭韩。俘韩王安,置颍......余下全文>>。

巫姓的起源

  [巫氏属地]   平阳郡!今山西临汾县西南。  [巫氏来历]古人相信天地万物都有神灵。而且可以通过精神感召使神降临!于是便出现了专以舞蹈来感召神灵的职业——巫(巫字古文像人挥两袖而舞)!相传黄帝时有巫彭为人治病!他不仅是中国医学及祝祷!占卜的鼻祖!也0938是巫姓的始祖,商朝人尤其迷信!无论做任何事!他们事先都要进行占卜、而巫就被看作是神的代言人,所以巫在朝廷中的地位很高、相当于国师、商朝太戊时有大臣叫巫咸、是筮(用耆草占卜)的创造者?据说他也是一位不凡之人!《归藏》载:“昔黄帝将战、筮于巫咸。”《列子·黄帝》7417载:“有神巫自齐来。处于郑,命曰季咸、知人生死!存亡。祸激!寿夭,期以岁月旬日!如神。”巫咸不仅是一位料事如神的巫师、也是一位精通医道的医生,《列子》中就有记载:“能祝延人之福,愈人之病、祝树树枯!祝鸟鸟坠、”巫咸真可谓集巫!医于一身了、巫咸的儿子巫贤是商中宗祖乙3046的辅弼大臣!巫氏也是他们的后人,  另外,相传上古时代还有一位身兼巫,医两道的人物巫妨、著有《小儿颅囟经》!战国时5522期有善于卜筮的巫阳。汉代有《养性经》4488的作者巫都,上述巫姓人物。从巫彭到巫咸,巫妨,巫阳。巫都。他们都是巫姓的先祖、由此可知、巫姓先人一开始就与中国的医学及祝祷、占卜等紧紧联系在一起的、《姓氏考略》上说:“黄帝臣巫彭作医,为巫氏之始”!《风俗通》记载说:“凡氏于事!巫、卜。匠、陶是也”、以及《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所说的:“殷有巫咸,巫贤,汉有冀州刺史巫健?又有巫都,著养2867性经也”!都是最为确凿的证据。  [巫氏名望]巫氏名人!除上述数人外、还有汉代冀州刺史巫捷!明代都督同知巫凯。名士巫子秀。巫子肖、   源远流长!直溯上古的巫氏家族、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主要都是繁衍于平阳一带!历史上!名为平阳的地方有好些处!不过巫氏家族的繁荣温床平阳!指的则是现5281在山东省的邹县,这个地方、本来8835是周代初期邾国之地,后来变成了鲁国的一个邑。由此可知!长久以来巫姓人的老家、都是在山东的、   从山东而江苏而渡过辽阔的长江。巫氏先人是很早便到达南方的闽,粤一带开基的。这种情形。可以在明代的历史上找出许多具体的证据来!其中最为显著的可以说莫过于巫子秀和巫子肖两位名人的事迹、   巫子秀是明孝宗弘治年间的广东兴宁名士、以英勇绝人而著称!据说,他家居罗岗!跟贼穴很接近。而却独能保卫自己的家乡!有一次!他并且设下奇略擒到贼首!还亲自把强。

凌姓的起源?

  凌姓出自姬姓!以官为氏,是周文王姬昌的后裔,凌姓是黄帝姬姓后裔。头一个以凌为姓的人、是出身于周代初年周文王幼子所建的卫国,当时卫国的位置、是在今河北、河南一带。他们的始祖是周武王的弟弟康叔。凌氏在早期历史上?似乎比较岑寂,一直到群雄并起热闹非凡的三国时期,胆江左的东吴才有一位大将凌统、以赫赫军功而为这个家族扬眉吐气!郡望河间郡!渤海郡!历史名人还有凌蒙初,凌十八等。 5452  黄帝诞生在“姬”河边   1!传说黄帝降生在一条称做“姬”的河边!于是形成了姬姓、周朝的贵族是黄帝的后代!所以周文王又叫做姬昌。周武王叫做姬发,而周朝结束以后,周朝的王族后代就以国名为姓!唐玄宗时,为避皇帝李隆基名讳(姬与基同音)!开始改为周姓?后来4121一部分人恢复姬姓!因此!周氏和姬姓是同族人!   黄帝的儿子中有姬姓   2!黄帝有25个儿子!分别得到了12个姓、其中就有姬姓!后来的五帝少昊。颛顼!尧!舜!禹以及夏启!商族的祖先,周族的祖先等,都是黄帝的后裔!这些后裔继承了姬姓。他的后代建立了周朝。西周初年大封诸侯!其中姬姓国就有53个!这些姬姓国的后代多数改以国名、封邑名以及祖父名!号为姓,所以姬姓反而不多了,加上唐代的时候为了避李隆基的讳。把姬姓改为周姓、从这以后!姬姓的人就更少了。,

舒姓的起源?

  舒姓的来源   舒(Shū)周朝封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国、曾被徐国所灭,后又复国。不久又亡于楚国!其国君族人以舒为姓!舒姓另有两支!一是出自任姓!相传为黄帝的后代、另一个是出4427自清代。为满族舒穆鲁氏所改?舒姓望居巨鹿郡(今河北平乡)!现代著名小说家!剧作家老舍。被誉为“人民艺术家”!老舍原名舒庆春、话剧《茶馆》为其经典之作!至今常6209演不衰。   舒姓最早的来源可以一直追溯到上古时期。据说舒姓是黄帝的直系后代!在周代、周武王攻灭商朝后、大封诸侯国,他封古帝皋陶的后代于舒(今安徽庐江县西)。建立“舒”这个诸侯国!爵位为子爵!春秋时。舒国被楚国攻灭!舒国的公族后代子孙就以国名“舒”为姓?由于皋陶姓偃!因此舒姓起源于偃姓。舒姓后来在河北巨鹿郡发展成望族,世称钜鹿望,少数民族满族也有后来改姓“舒”的、我国二十世纪最著名作家舒庆春(老舍)亥生就是满族!   舒姓在我国不是一个大姓!人少。舒姓在6172大陆与台湾都未进入一百大姓行列?在《百家姓》里排名第123位,正因为舒姓小!人少,才使舒姓人氏见面彼此都非常亲切。热情,这在我的生活中!体验尤为深刻,记得85年!年少的我到贵州求学!见花名册中有一位同学也姓舒!我立刻就去找他,并同住一室,他对我讲述他那里的舒姓家族、他是贵州黔东南人。侗族。他们那里的一个寨子、全是舒姓,他们祖上原本并不6481生活在此!是抗日战争时逃乱于此!并在此安家落户、繁衍后代。、

于姓的起源和发源地

 2076 关于于氏的姓氏来源说法为下:--竿勾钩鱼鱼通益,高瞻远瞩顾大局 出自姬姓,为周武王姬发的后代,以国为氏。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武王克商后、大举分封诸侯,其第儿子邘叔被封在邘国!即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后来、邘叔的子孙就以国为氏。有的姓了邘!有的则去邑旁姓于。是为河南于氏。史称于姓正宗、 据《路史》所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苏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拔珪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复姓),魏孝文帝迁都洛阳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姓, 为唐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今姓氏书辩证》等所载,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至唐宪宗李纯时,为避讳(“纯”“淳”同音)。复姓淳于氏改为于氏。到了宋代。又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 家乘谱牒 天津:静海于氏族谱四卷 山东:即墨于氏族谱二卷!烟台于氏家谱不分卷。容成于氏支谱四卷首一卷 江苏:丰县于氏家谱六卷,江都于氏十修家谱十六卷首一卷!江都于氏十一修家谱二十卷首一卷!金坛于氏家谱不分卷 浙江:萧山于氏宗谱八卷!兰溪于氏宗谱五卷!兰溪梅溪于氏宗谱六卷 湖北:新洲于氏宗谱六卷 聚集地: 迁徙分布 追溯起来、于姓的源流只有一个!既黄帝后裔。作为于姓的发祥地、最早是在今河南省沁阳县北部一带、而且发源于此地的于姓!后来成了于姓家族主要的组成部分!大致上。历代于姓主要是我国北方中原地区繁衍得最为昌盛、魏晋南北朝时!于姓才得以大举南迁!至隋唐时,于姓在北方相继形成了几处大的望族。后经过漫长岁月不断的繁衍迁徙。终成为我国的大姓之一!据统计。历代于姓是以今河南、山东、河北。河北,黑龙江!山西、陕西!内蒙古、江苏,安徽!新疆等十一个地区、可见历史上于姓也是我国一个比较典型的北方姓氏, 堂号 “忠肃堂”:明朝忠臣于谦,任兵部尚书,瓦剌犯大同、英宗被俘!徐珵7951力主迁都,于谦为了振兴国家。坚决反对!为了避免瓦剌以英宗4843要挟中原!于谦就拥景帝即位!打败了瓦剌、不料英宗回来后。听信谗言杀了于谦、多年后方平反昭雪。谥“忠肃”, 于姓还以2726“东海”为堂号,!

牟姓的起源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岑牟,就是岑鍪!原指是仪仗队中鼓角士身着的甲胄。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军乐队!身着岑牟后、甲胄鲜明,威风凛凛,好不神气、因此也就俗称其7990为“岑牟”、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记载:“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在岑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俗称为姓氏者,称岑牟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根牟国、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在史籍《东莱先贤传》中,记载有曹牟氏、其代表人物即南北朝时期的平昌人,兖州刺史曹牟君卿!春秋时期。鲁国的邻边有4923一根牟国?传说为颛顼的后裔!是姬1258姓曹氏小国?子爵。境不过五十里方圆、国都在根牟(今山东沂南东南部)、周定王姬瑜七年(鲁宣公9035姬馁九年!公元前600年)、根牟国被鲁宣公发兵吞灭。在亡国后的根牟国王族子孙中。有以7446国姓加国名为姓氏者?称曹牟氏,后4181省文简改为单姓曹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于东夷族。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属于以国名为氏、鲜牟,是上古东夷6612民族中的一个古国,传说为祝融的后裔。在西周初期。有东夷民族建立的鲜牟国,当时的鲜牟国在山东半岛之南、其国东面临海、莒国在北。鲁国在西,三个诸侯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三足猗立之势。在周成王姬诵七年(公元前1096年待考)!周成王开始亲政!他在宗周的岐阳(今陕西宝鸡岐山南部)召集诸侯们会盟、以树立自己亲政之威。当时楚国,鲜牟国也都参与了会盟会议。由于鲜牟国人是火正祝融之后。就负责职守庭燎祭神的火堆。但是,周成王认为楚国和鲜牟国皆0054属于蛮夷小国。无法与帝王世系的亲叔子侄之后、列侯们相比。因此拒绝与他们结盟!这在典籍《国语·晋语》中有记载:“成王盟诸侯于岐阳。楚为荆蛮,置茅蕝、设望表、与鲜牟守燎,故不与盟,”5956鲜牟国后为己姓莒国所灭!具体被灭的时间在史籍中没有明确记载,春秋初期,莒国从计地(今山东潍坊青州)迁莒地(今山东日照莒县),国势渐强、不断与齐、鲁,晋等大国会盟,还对周围小国持续发动战争!吞并了一些小诸侯国,6533鲜牟国当为此际遭到灭顶之灾、在鲜牟国灭亡之后、有王族子孙以及国民以故国名为姓氏。称鲜牟氏、后有省文简改为单姓鲜氏,牟氏者、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杞国牟娄!根牟之地。属于以居邑名0538称为氏,牟娄,根牟、是春秋时,

山东于姓的起源及家谱?

  搜览古籍、追本溯源。于姓起源有三 : 一者源出姬姓!为周武王姬发之后!以国为氏, 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载:武王克商!大举分封诸侯。 其第二子邘叔册封邘国(即今河南省泌阳县北部西万镇邘邰村) 后邘叔子孙以国为氏!有邘姓!又有去邑旁者则为于姓,由此、 后世汉族之邘姓和于姓、按血统论当无异矣?皆为武王二子邘叔之后、 史称于姓正宗。6121是为河南于氏? 二者据《路史》记载:东海(大致相当今山东东南及江苏 东北以东地带)有于公裔孙。本为汉人,随拓跋跬迁徙至代北(大致相当今 山西代县。繁峙、五台、原平一带)为万忸于氏(鲜卑族复姓)、至魏孝文帝 迁都洛阳后!进行汉化改革时恢复为于氏! 三为唐代淳于氏避讳改姓!据《古9983今姓氏书辨证》所载: 淳于公子孙。以国名为氏。唐贞观年间所定皇族七姓。有淳于氏、 至唐宪李纯时!为避皇帝之嫌名(因“淳”与“纯”同音)复姓淳于姓改 为单姓于氏、至宋代,始有部分于姓恢复淳于姓!然《史记》文王伐邘 尚书大传》正作于、于盖诸侯之国,非始于邘封也,      于姓郡望堂号亦有三:   河南郡、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改秦三川郡置郡 ,治所在雒阳(今洛阳市东北),相当于今河南省黄河以南洛水!伊水下游。双洎河、贾鲁河上游地区及黄河以北原阳县。此支于氏!盖于氏始祖邘叔之直系后裔!   东海郡!秦始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西汉时相当今山东费县!临沂、江苏赣榆以南。山东枣庄、江苏邳县以东和江苏宿迁。灌南以北地区!此支于氏应为春秋战国时 于泰之后及北魏鲜卑族复姓万忸于氏改汉字单姓于氏之后裔, 河内郡、楚汉之际置郡、治所在怀县(今河南武陟西南)!相当于今河南黄河以北、京汉铁路(含汲县)以西地区,此支于氏!亦为邘叔之直系后裔。 在我国历史上。于姓之8468崭露头角。始于汉初之于公、于公时乃东海郯人。以善决狱名。其雪洗之“东海孝妇”一案!为千古美谈,汉初有丞相于定国(东海郯县人)初为狱吏?宣帝1559时任廷尉、决疑平法。后为丞相!封为西平侯!三国时魏有名将于禁(泰山巨平 〈今山东泰安〉人)、南北朝北周有太傅于谨、后周有工部尚书于德臣!隋代有车0437骑将军于宣道!又有江南道行军总管,行军元帅于仲文!唐代有宰相于顒。于志宁、工部尚书于颀?巴道刺史于邵,代宗时有工部尚书 !东海郡公于休烈。诗人于瀵、元5216朝有兵部侍郎于钦(今山东寿光人)。 明代有大臣于谦(浙江钱塘人)、成祖年间进士,曾历任监察御史!巡抚、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时。平反冤案。赈济灾荒、颇得民心!后被英宗判死、史称“行路嗟叹?天下冤之”,宪宗时复官并赐祭。葬西湖三台山麓,又有监察御史于敬,鹰扬卫指挥使于光!山东按察使于大节(任丘人)。文学家于慎行(东阿人)、曾官至东阁大学士。 能诗文,有《读史漫录》等!清代有军机大臣于敏中、大臣于成龙、江苏巡抚于准,近代史上有于右任(陕西泾阳人)!同盟会员。创办《民呼报》。《民主报》等、宣传革命、历任国民党联军驻陕总司令、国民政府审议院院长、监督院院长、最高国防委员会委员等职、善草书、喜作诗。有《右任文存》!《右任诗存》行世。现代有于学忠(山东蓬莱人)。历任国民党第三集团军总司令,7230苏鲁战区总司令,山东省政府主席等职,参加过淮河战役,台儿庄战役和武汉保卫战,又有“五·四”天津学生运动领 导人于方舟、历任中共顺直省委组织部长等职,于树德。参加过辛亥革命!后从事学术研究!是我国最早讲授合作社理论者之一……    拜览高楼分支谱系。自士诚公始。亦多有济世贤才,或著书立说!或挥戈疆场,或妙手回春、或桃李天下。或心系民众疾苦…… 皆恩泽一方、村人口碑,惠风长存,后世子孙续承箕裘......余下全文>>、

百家姓梁姓的起源

  梁姓源流:   梁氏出自嬴姓。起源于东夷少昊部!伯益之后、伯益三十五世大骆生非子,再五传秦仲。秦仲的小儿子康封于夏阳梁山(在今陕西韩城南),建立梁国!为伯爵,公元前641年,秦穆公派兵攻灭梁国、改2918称梁地为少梁?亡国后的梁国子孙!大都逃到晋国、以原国名为氏。就是梁氏,此即《元和姓纂》所云:“梁。嬴姓。伯益之后!秦仲有功!周平王封其少子康于夏阳!是为梁伯,后为秦所灭、子孙以国为氏。”梁王嬴康就是梁氏始祖。史称7147梁氏正宗,   得姓始祖:伯益!相传颛顼帝有一孙女名女修、因偶拾燕子蛋食后生了大业!大业娶少典氏之女为妻!生下伯益!伯益因辅佐大禹治水订功!复续嬴姓祀!伯益便为古代嬴姓各族的祖先!西周时!因其后裔中秦仲父子征讨西戎有功、周宣王封秦仲次子康在夏阳梁山(今陕西韩城附近)。建立梁国,立为国君,称梁康伯!公元前六四一年。秦穆公攻灭梁国。梁伯的后代遂以国为氏,称梁姓,伯益也就成为梁姓的得姓始祖!、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