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重阳节一般都要干什么?

  重阳节又称登高节,在这一天、人们登高望远、思念亲人。正如诗中所说:“每逢佳节倍思亲、”那么重阳节是怎么来的呢,   原来。我国古代把九叫做“阳数”!农历九月九日!两九相重。都是阳数,因此称为“重阳”,重阳节来源于道教的一个神仙故事:   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农村小伙子!父母双全。妻子儿女一大家、日子虽然不算好、半菜半粮也能过得去。谁知不幸的事儿来了,汝河两岸害起了瘟疫!家家户户4180都病倒了?6095尸首遍地没人埋!这一年!桓景的父母也都病死了,   桓景小时候听大人们说:“汝河里住有一个瘟魔,每年都要出来到人间走走!它走到哪里就把瘟疫带到哪里,桓景决心访师求友学本领、战瘟魔,为民除害、听说东南山中住着一个名叫费长房的大仙!他就收拾行装。起程进山拜师学艺!   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不分昼夜地练开了,转眼又是一年、那天桓景正在练剑。费长房走到跟前说:“今年九月九、汝河瘟魔又要出来。你赶紧回乡为民除害、我给你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你家乡2586父老登高避祸,”仙翁说罢、用手一指。一只仙鹤展翅飞来?落在桓景面前、桓景跨上仙鹤向汝南飞去,   桓景回到家乡!召集乡亲。把大仙的话给大伙儿说了、九月九那天、他领3401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子每人分了一片,说这样随身带上!瘟6631魔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啄了一口。说喝了菊花酒。不染瘟疫之疾!他把乡亲们安排好!就带着他的降妖青龙剑回到家里?独坐屋内,单等瘟魔来时交战降妖!   不大一会儿。只听汝河怒吼。怪风旋起。瘟魔出水走上岸来!穿过村庄,走千家串万户也不见一个人,忽然抬头见人们都在高高的山上欢聚,它窜到山下,只觉得酒气刺鼻?茱萸冲肺!不敢近前登山、就又回身向村里走去。只见一个人3593正在屋中端坐。就吼叫一声向前扑去,桓景一见瘟魔扑来,急忙舞剑迎战,斗2215了几个回合。瘟魔战他不过、拔腿就跑、桓景“嗖”8116的一声把降妖青龙剑抛出、只见宝剑闪着寒光向瘟魔追去、穿心透肺把瘟魔扎倒在地。   此后。汝河两岸的百姓!再也不受瘟魔的侵害了。人们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的事。父传子,子传孙、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重阳节已近晚秋!大气凉爽、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这大概也是人们选择登高远眺的原因吧! 8794  重阳节的习俗很多,有登高!赏菊,喝菊花酒、吃重阳糕,插茱萸等等。情趣盎然, 登高   在古代!民间在重阳有登高的风俗、故重阳节又叫"登高节"。相传此风俗始于东汉,唐代文人所写的登高诗很多。大多是写重阳节的习俗。杜甫的4788七律《登高》、就是写重阳登高的名篇,登高所到之处、没有划一的规定。一般是登高山!登高塔。还有吃"重阳糕"的习俗、    0052 吃重阳糕     据史料记载?重阳糕又称花糕!菊糕,五色糕。制无定法。较为随意、 九月九日天明时!以片糕搭儿女头额。口中念念有词?祝愿子女百事俱高,乃古人九月作糕的本意、讲究的重阳糕要作成九层!像座宝塔。上面还作成两只小羊。以符合重阳(羊)之义、有的还在重阳糕上插一小红纸旗!并点蜡烛灯!这大概是用"点灯","吃糕"代替"登高"的意思,用小红纸旗代替茱萸?当今的重阳糕、仍无固定品种,各地在重阳节吃的松软糕类都称之为重阳糕!     赏菊并饮菊花酒     重阳节正是一年的金秋时节、菊花盛开!据传赏菊及饮菊花酒!起源5190于晋朝大诗人陶渊明?陶渊明以隐居出名。以诗出名。以酒出名。也以爱菊出名,后人效之、遂有重阳赏菊之俗,旧时文人士大夫,还将......余下全文>>,

重阳节是哪天?

  农历九月初九日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1173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5357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

为什么叫重阳节

  重阳节简介   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重阳节又称为"双九节""老人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古人认为是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并且从很早就开始过此节日,庆祝重阳节的活动多彩浪漫。一般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九九重阳,因为与“久久”同音。九在数字中又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义!况且秋季也是一年收获的黄金季节,重阳佳节,寓意深远,人们对此节历来5086有着特殊的感情!唐诗宋词中有不少贺重阳,咏菊花的诗词佳作。   重阳节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而形成的传统节日,同时它也不像春节、端午,中秋等是多民族共同节日!而为汉族所独有,   重阳节是一个岁时节日,在中国岁时节令中有7个重复月日数字?如5533正月正(春节),二月二、三月三、五月五(端午)、六月六!七月七(七夕)和九月九、先后成了习俗节日!九月九日!日月并阳!所以它在岁时中占有重5026要位置,是信仰中最崇拜的神秘数字、   重阳节首先有登高的习俗、金秋九月。天高气爽,这个季节登高远望可达到心旷神怡。健身祛病的目的!和登高相联系的有吃重阳糕的风俗、高和糕谐音。7817作为节日食品!最早是庆祝秋粮丰收,喜尝新粮的用意!以后民间才有了登高吃糕,取步步高的吉祥之意,   重阳日!历来就有赏菊花的风俗。所以古来又称菊花节!农历九月俗称菊月、节日举办菊花大会,倾城的人潮赴会赏菊,从三国魏晋以来。重阳聚会饮酒、赏菊赋诗已成时尚。在汉族古俗中,菊花象征长寿,古代还风行九九插茱萸7252的习俗,所以又叫做茱萸节。茱萸入药。可制酒养身祛病、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在民俗观念中。九九重阳,因4548为与“久久”同音。包含有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寓意,1989年,我国把每年的农历九月九日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重阳节又多了一层新含意!   编辑本段重阳节起源   农历九月九日!7296为传统的重阳节!因为古老的《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7697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名称见于记载却在三国时代,据曹丕《九日与钟徭书》中载:“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俗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   重阳节是个历史悠久的节日,由于年代久远,节日的形成不易考察明确。因此、关于重阳节的起源。有种种不同的说法:   其一:   重阳的源头,可追溯到先秦之前、《吕氏春秋》之中《季秋纪》载:“(九月)命家宰!农事备收、举五种之要!藏帝籍之收于神仓!祗敬必饬。”“是日也!大飨帝、尝牺牲,告备于天子!”可见当时已有在秋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飨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   汉代,《西京杂记》中记西汉时的宫人贾佩兰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相传自此时起,有了重阳节求寿之俗,这是受古代巫师(后为道士)追求长生、采集药物服用的影响、同时还有大型饮宴活动、是由先秦时庆丰收之宴饮发展而来的。《荆楚岁时记》云:“九月九日!四民并籍野饮宴、”隋杜公瞻注云:“九月九日宴会,未知起于何代,然自驻至宋未改、”求长寿及饮宴,构成了重阳节的基础、   三国时。.魏文帝曹丕《九日与钟繇书》说:“岁往月来!忽复九月九日、九为阳数、而日月并应!倍嘉其名。以为宜于长久,故以享宴高会。”可见当时节俗已定型了,重阳节主题。是求长寿,戴茱萸。酿菊酒!赏菊!酿酒及祭把酒业神等!在流传至今后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更具有意义、另外有登高野宴活动及各种游戏等。   其二:   重阳节的原型之一是古代的祭祀大火的仪式。   作为古代季节星宿标志的“大火”(即心宿二)、在2633季秋九月隐退,《夏小正》称“九月内火”。大火星的退隐、不仅使一向以大火星为季节生产与季节生活标识的古人失去了时间的坐标。同时使将大火奉若神明的古人产生莫名的恐惧、火神的休眠意味着漫漫长东冬的到来。因此。在“内火”时节,一如其出现时要有迎火仪式那样!人们要举行相应的送行祭仪,古代的祭仪情形虽渺茫难晓,但我们还是可以从后世的重阳节仪中寻找到一些古俗遗痕!如江南部分地区有重阳祭灶的习俗!9660是家居的火神!由此可见古代九月祭祀“大火”的蛛丝马迹。古人长将重阳与上巳或寒食。九月九与三月三作为对应的春秋大节。汉刘歆《西京杂记》称:“三月上巳、九月重阳,使女游戏,就此祓禊登高、”上巳,寒食与重阳的对应。是以“大火”出没为依据的!   随着人们谋生技术的进步,人们对时间有了新的认识、“火历”让位于一般历法、九月祭火的仪式衰亡。但人们对九月因阳气的衰减而引起的自然物侯变化仍然有着特殊的感受,因此登高避忌的古俗依旧传城,虽然世人已有了新的解释、   重阳在民众生活中成为夏冬交接的时间界标。如果说上巳、寒食是人们渡过漫长冬季后出室畅游的春节!那么重阳大约是在秋寒新至!人民即将隐居时的具有仪式意义的秋游,所以民俗有上巳“踏青”,重阳“辞青”、重阳节俗就围绕着人们的这一时季感受展开,   编辑本段重阳节传说   南朝梁人3110吴均之《续齐谐记》载:传说东汉时,汝南县里有一个叫桓景的人、突然发生大瘟疫。桓景的父母也因此病死!所以他到终南山拜师学艺,仙人费长房给桓景一把降妖青龙剑,桓景早起晚睡!披星戴月!勤学苦练,一日!费长房说:“九月九日,瘟魔又要来,你可以回去除害。”并且给了他茱萸叶子一包,菊花酒一瓶、让7683他家乡父老登高避祸、于是他便离开回0900到家乡!九月九那天。他领着妻子儿女。乡亲父老登上了附近的一座山、把茱萸叶分给大家样随身带上。瘟魔6065则不敢近身,又把菊花酒倒出来、每人喝了一口、避免染瘟疫,他和瘟8817魔搏斗、最后杀死了瘟魔, 汝河两岸的百姓,就把九月九登高避祸、桓景剑刺瘟魔5091故事一直传到现在!从那时起!人们就过起重阳节来。有了重九登高的风俗。   唐代的《初学记》和宋代的《太平御览》等多种重要类书都转述了吴均《续齐谐记》里的这个故事!并认为九月九日登高喝菊花酒、妇女在胳膊上系茱萸囊辟邪去灾的习俗由此而来。和大多数传统节日一样!重阳节也有古老的传说、   相传在东汉时期、汝河有个瘟魔!只要它一出现!8146家家就有人病倒、天天有人丧命、这一带的百姓受尽了瘟魔的蹂躏?   一场瘟疫夺走了青年恒景的父母、他自己也因病差点儿丧了命。病愈之后。他辞别了心爱的妻子和父老乡亲,决心出去访仙学艺、为民8311除掉瘟魔?恒景四处访师寻道!访遍各地的名山高士,终于打听到在东方有一座0665最古老的山!山上有一个法力无边的仙长,恒景不畏艰险和路途的遥远,在仙鹤5763指引下!终于找到了那座高山!找到了那个有着神奇法力的仙长!仙长为他的精神所感动。终于收留了恒景,并且教给他降5158妖剑术,还赠他一把降妖宝剑?恒景废寝忘食苦练?终于练出了一身非凡的武艺, 这一天仙长把恒景叫到跟前说:“明天是九月初九。瘟魔又要出来作恶、你本领已经学成、应该回去为民除害了”。仙长送给恒景一包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并且密授避邪用法。让恒景骑着仙鹤赶回家去, 恒景回到家乡!在九月初九的早晨、按仙长的叮嘱把乡亲们领到了附近的一座山上!发给0088每人一片茱萸叶?一盅菊花酒,做好了降魔的准备。中午时分。随着几声怪叫、瘟魔冲出汝河!但是瘟魔刚扑到山下,突7445然闻到阵阵茱萸奇香和菊花酒气,便戛然止步,脸色突变、这时恒景手持降妖宝剑追下山来?几个回合就把温魔刺死剑下、从此九月初九登高避疫的风俗年复一年地流传下来、   梁人吴均在他的《续齐谐记》一书里曾有此记载,附原文如下:汝南桓景随费长房游学累年。长房谓曰:“九月九日。汝家中当有灾!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绛囊。盛茱萸、以系臂、登高饮菊花酒,此祸可除,”景如言、齐家登山!夕还!见鸡犬牛羊一时暴死!长房闻之曰:“此可代也。”今世人九日登高饮酒、妇人带茱萸囊,盖始于此!后来人们就把重阳节登高的风俗看作是免灾避祸的活动,另外,在中原人的传统观念中!双九还是生命长久,健康长寿的意思、所以后来重阳节被立为才老人节,   干宝《搜神记》云:淮南全椒县有一丁氏!嫁给同县姓谢家、由于谢家是大富户、她6666婆婆却凶恶残暴。虐待丁氏,强迫她9169干繁重的家务?经常遭到痛骂和毒打,丁氏最终忍受不住。在重阳节悬梁自尽!死后冤魂不散!依附在巫祝身上说:"做人家媳妇每天辛苦劳动不得休息、重阳节请婆2845家不要让她们再操劳、"所以、江南人每逢重阳日、都让妇女休息,叫做“休息日”,这位姓丁氏的妇人立祠祭祀,称为“丁姑祠”!以后,每逢重阳节。父母9447们要把嫁出去的女儿接回家吃花糕?到明代。甚至将重阳节称为“女儿节”,   汉刘歆《西京杂记》记载:汉高祖刘邦的爱妾戚夫人被吕后害死后,戚夫人的侍女贾佩兰也被驱逐出宫。嫁给扶风人段儒,闲谈时曾提到她在宫廷时,每年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蓬饵。饮菊花酒!以辟邪延寿。   唐代诗人沈佺期《九日临渭亭侍宴应制得长字》诗:“魏文颂菊蕊。汉武赐萸囊…!年年重九庆,日月奉天长”、   《旧唐书·王勃传》记载:王勃的《滕王阁序》就是在重阳节这一天写出来的。当时王勃的父亲担任交趾令,王勃前往探视父亲,九月九日路过南昌时,洪州牧阎伯屿正在重修的滕王阁中宴请宾客及部属,他想夸耀女婿婿吴子章的才气,便事先拿出纸笔请宾客动笔作序,所有的宾客都知道他的用意、没有人敢作,却不料王勃事先并不知道州牧的用心,于是毫不谦让接过纸笔,州牧原本心中十分生气!立即派人在旁边看王勃书写,谁知道王勃才气不凡。蓄积已久的心情完全发泄出来。文章越写越好。当写到“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词句时。忍不住拍案叫绝。王勃从此一举名震诗坛?。

重阳节打一个动物 是什么

  有种说法是,九九重阳,九九归一,一即是十二生肖中排名第一的鼠、。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有哪些?

  关于重阳节的资料有:   重阳节、又称重九节。晒秋节、“踏秋”、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中国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被正式定8885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曰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9055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   1989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国务院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重阳节和十二生肖有什么关系

  重阳节!又称“踏秋”,汉族传统节日!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也是中国传统四大祭祖的节日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跟十二生肖没关系、如果非要扯关系,就是千百年来民俗一起衍生的产物!

重阳节人们通常会做什么?

  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   庆祝重阳胆一般会包括出游赏景!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阴历是几月几日啊?

  农历9月9,

重阳节又叫什么?

  重阳节又叫登高节!菊花节,茱萸节、也叫老人节   重阳节。为农历九月九日?《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

重阳节是什么意思

  阳节(The Double Ninth Festival)农历九月九日。为传统的重阳节。又称“老人节”?因为《易经》中把“六”定为阴数,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日月并阳!两九相重,故而叫重阳!也叫重九。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到了唐代、重阳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又称“踏秋”与三月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插茱萸。赏菊花。自魏晋重阳气氛日渐浓郁!为历代文人墨客吟咏最多的几个传统节日之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