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莫姓的由来?

  莫氏之起源、许多典籍如《中国姓氏汇编》!《中国古姓氏词典》!《百家姓》。《万姓统谱》等俱有记叙,然而众说不一,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   1!上古圣帝颛顼造“莫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莫阳城,今河北省任丘县,平乡县,古钜鹿郡地)、   2。春秋时,楚国莫敖(官名)的后代。以官名为姓、莫敖在楚国8856是一种世袭的官职!古诗人屈原的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屈氏的分支改姓!   3,《通志·氏族略》文。莫即幕省文!望出钜鹿、江陵,乃上古3843圣君虞舜之祖──幕的后代、也就是说!莫和幕同源,莫只是幕的省略书写文字。此说法可能是1和2说法的综合,   4!南北朝时期!4272北魏少数民族邢莫氏!莫那娄氏改姓莫!   5、广西壮族的创世史诗《布洛陀》第十一章《分姓》记叙:远古之时!壮族人无名无姓,彼此相称十分不便。布洛陀请卜黄为众人分姓。7842卜黄为此而累病,部族里的人关心卜黄,纷纷送礼物给他、卜黄由此便生出安姓的办法来,凡送李子的。就安他姓李”。牵牛来探病的、就安他姓“莫”(壮语黄牛叫莫)。送篮子的,就   安他姓“蓝”………、从此。壮族人也就有“莫”等姓氏、广西忻城县有 莫土司衙署!占地总面积38.9万平方米,其中建筑占地面积4万平方米。被誉为“壮乡故宫”,莫姓土司官职世袭!统治该地区近五百年。电影《刘三姐》中的“莫老爷”就是这种世袭之土司。   6,唐五代后建立西夏王朝的党顼人、也有姓莫氏者。   7,北方满族人那莫氏,其汉姓也有以莫为姓的。   8、西西南少数民族布依族!侗族。瑶族也有以莫为姓者,专家认为西南少数民族是上古三苗1563族的后裔。也就是上古蚩尤部族的后裔!如此则西南少4859数民族原居中原、与中原各大姓氏实是同根!!

才姓由来

  汉族才姓并非原本就有的,多为避祸改姓而来,据不同的4844才氏族谱等记载,才氏大致有以下几2322种来源:   其一、源于高阳氏,出自远古5741帝王颛顼的后代,属于以先祖名号为氏、   重黎是颛顼之恭,为司掌天地之官、周宣王2670姬静时期。有重黎之后程伯休父?官至司马、执掌国家军队、佐政辅国,其后为司马氏!后司马氏犯错!被满门抄斩!管家偷偷用箩筐挑着主人的7个儿子逃至河北昌黎安家落户。并改姓为才。才氏人口不众、同姓不婚,   其二、源于方氏、出自明朝大宁太守方宽。属于帝王赐字改姓为氏。   与明朝大儒方孝孺处在同一时期的明朝大宁太守方宽是明成祖朱棣的爱将。他曾随朱1101棣南征,多次在战斗中救驾。朱棣诛戮方孝孺十族?气头上还下旨要杀尽天下方氏人,但朱棣又十分珍爱自己的爱将方宽,特改赐方宽姓“才”、   其三、源于柴氏!出自五代后周世宗柴荣的后裔。属于以避难改姓为氏、   据《才氏家谱》记载。该支才氏的族源是五代时期后周皇帝世宗柴荣!其后代梁王柴桂是《才氏家谱》中记载的始祖、宋太祖赵匡胤开国初立三誓传后人!其一就是1877保全柴氏子孙,不得因5170罪加刑!北宋后期!柴荣的后代柴进造反入梁山,家族被朝廷满门抄斩。仅逃出3人、为避祸!子孙皆改此氏为谐音的才氏。相传至今、   其四!为明朝方孝孺的后人?方希贤系方孝孺(又名方子才)孤子!避难时以父名“才”为姓,以“隐士”为名。即该支才氏始祖?   方孝孺是明代著名学者,曾以“逊志”名其书斋。蜀献王替他改为“正学”,世称“正学先生”!“靖难之役”期间,方孝孺拒绝为篡位的燕王朱棣草拟即位诏书,并数指棣罪!声言“誓讨国贼”!被诛十族!遗孤方1674希贤在忠仆方良护卫下逃亡、改以“才”为姓、才隐士娶妻生五子。长子才久财!后明兵突围家宅。捕四子、才隐士带幸存长子才久财浪迹江湖!四海为家,这支才氏后人延续至今,   此外,也有源自少数民族的。据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记载!额尔德木图是蒙古族对知识渊博的学者?长4738者等的称呼、汉义“才子!有才学、智者”,其后裔有额尔德木图为氏者。并冠汉8846姓为才氏!鄂氏、乔氏等。保安族。傈僳族,藏族等少数民族中也有才姓人,   才氏是一个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群体!但在今中国大陆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500位。在台湾省则名列第326位、以昌黎、辽东为郡望、才氏族人分布较广!以黑龙江,辽宁,内蒙古!河北四省区为多!约占全国才氏人口的70%以上。。

常姓的由来?

  常姓的由来 姓: 常 排名: 94 由来: 在历史传说时期已有常姓人物出现。中国最早的常姓出于今天的河南,三国。两晋时期。蜀郡江原(现在的四川崇庆)常姓多有显者、河内温(现在的河南温县)常姓发展成为望族、隋,唐时期,长安(现在的属于陕西)常姓比较兴旺、新丰(现在的陕西临潼东北)常姓也是茂族。在代宗。德宗两朝任宰相的常衮,宋代、常姓有迁到福建,安徽!内蒙者、明,清时期,湖南!辽宁等省有常姓人物载入史册、清代以后、常姓有移居海外者、现在新加坡等国有常姓华侨、明初有名将常遇春,善射、有勇力、屡立战功!死后追封开平王。现代有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常乾坤、曲艺相声演员常宝文 ,在当今以人口多少为序的中国姓氏中。常5029姓排名第94位。!

翁姓的由来??

  翁   一 姓氏源流   翁姓的来源有三:   1 来源于周朝时期的姬姓、属于西周昭王的后代,相传周昭王的   小儿子生下来的时候双手紧握。别人都掰不开。周昭王去掰。却是应   手而开。只见他的小儿子的左手掌的纹路像是篆书的“公”字!右手   的掌纹像一个篆书的“羽”字、周昭王于是就给他的小儿子起名叫做   “翁”。翁的子孙3398后代也以翁作为自己的姓氏,   3根据史料记载,周昭王的庶子食采于翁山(在今天的浙江省定海    县东!也有说是广东省翁源县的),他的子孙后来就以邑名为姓、世    代相袭?形成了翁姓。   2 上古夏朝初建时期。启为夏王,当时有一位贵族叫翁难乙。相   传他就是翁姓最古老的祖先,   二 迁徙分布   翁姓的望族居住在钱塘(今天的浙江杭县)!   三 郡望堂号   郡望:   1 临川郡:三国的时候吴国置郡,在今天的江西省抚州至南城一   带,   2 钱0428塘:也写作钱唐,是一个古县名!秦代的时候置郡、在今天   的浙江省杭州市?   堂号:   1 资善堂:宋朝时期的翁甫、在资善堂当教授、监守登闻鼓院,    对于皇帝的问题的回答?都会让皇帝感到称心如意。   2 赐鱼堂:唐代时候的翁洮、被任命为员外郎,后来隐居不愿意   作官了、皇帝想召他回朝廷做官,他于是作了《枯鱼诗》作为回答、   皇帝看了诗以后,知道他绝对不会复出了?于是赏赐给他很多7939曲江鱼   !   四 历史名人   1 翁同龢:字声甫,号叔平。晚年改号松禅,清朝时期江苏常熟   人。历任吏部侍郎。督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户部尚书,军机   大臣兼总理各国事物衙门大臣。光绪帝的师傅、中法战争的时候、主   张出兵抗击法军!反对李鸿章的妥协投降政策、中日甲午战争时期、   他也主张迎战日军?《马关条约》签定以后、他痛恨李鸿9740章的割地求   和。更倾向于变法图强,曾经以皇帝老师的身份走访过康有为、反复   讨论变法的事情!光绪帝二十一年的时候,在康有为的策划下!命令   别人起草12道新政诏书,准备通过1240光绪帝依次颁行,但是被弈忻所阻 7431  挠,同年8月份。北京强学会成立。8301他给了热情的支持,但是他反对   新派提倡的民权平等学说和君主立宪的主张,他是帝党的中坚分子。   又是光绪帝的智囊。所以慈禧很痛恨他、将2492他开缺回原籍,戊戌政变   后!他出面保释康有为,又被马上革职、并且永不叙用!交给地方官   严加管束,光绪帝三十年逝世。终年74岁!宣统三年,皇帝下昭。恢   复他的官职!追谥“文恭”,著有《翁文恭公日记》等。   2 翁独健:福建福清人。早年毕业于燕京大学历史系!先后赴3231美   国哈佛大学和法国巴黎大学研究?获得博士学位、民国28年回国以后   。历任云南大学、北平中国大学、燕京大学等学校的教授!中华人民   共和国成立以后!曾经担任北京市教育局局长?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委员,民族历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   研究员!副所长!顾问!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边疆史地研究中心主任   。中央民4238族学院研究部主任。历史系主任、中国史学会常务理事!中   国民族史学会理事长,中国蒙古史学会理事长!中亚文化研究国际学   会副主席、1997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6年逝世,终年80岁,著作   丰厚。有《蒙元时代的法典编撰》等,都是学术价值极高的著作,   3翁郡:汉代学者。   4 翁仲同:宋代知县。字济可,宗安人,作官时!自己花钱买地,建   造学堂,供百姓的子弟学习、深得民心!   5 翁方纳:清朝时的著名书法家,金石家,在朝廷担任内阁学士,    6 翁春:清代诗人。江苏华亭人,   7 翁正春:明代状元,   8 翁广平:清代学者!书画家。   ......余下全文>>、

马姓的由来 简介

  马姓起源(一)   古代战国时期、赵国有个将军叫赵奢!武艺高强、有勇有谋、战功赫赫、而受朝廷封于马服那个地方享用地的物产、就是现今河北邯郸一带!赵奢受封后人们也称他马服君!他的子孙更是用马服当作姓。又后来省去了服字,世代姓马。马姓还有其他支系,如唐朝繁荣的西域丝绸之路一带,有西域的马姓人为繁荣丝绸之路作出贡献、有的后来定居中原!   马姓先人还有如〔马良〕东汉文士?学问好、才气又高,文章动人,马良还有四个弟弟。也是当时的才子、他们兄弟五个中马良最才高!他眉毛花白,人们说:8167“马氏五常、白毛最良!”〔马融〕东汉著名哲学家、对古代经典研究非常之深!学生有千余人!他讲课时座在高堂,有女子奏乐,很有气派!   马姓起源(二)   起燕赵古都邯郸,有关马姓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汉族有马姓、回族有马姓!满族有马姓、朝鲜。土家,苗。布依等少数民族也有马姓,在全国马姓人口众多!但却同姓不同宗,汉族和回族、满族命姓的方式也不相同。天下一个马!由此引发了许多有趣的故事、邯郸曾是赵国的首都,汉族马姓的起源和这座都城密不可分,战国时期赵国名将赵奢能8467征善战?由此引出了一段马姓由来的故事。   赵奢7142不但治国有方、而且他的武功也是盖世的,他因为和齐国,秦国交锋都取得巨大胜利!因此,他被评为战国七雄八大名将之一,赵惠文王就把赵城?就是邯郸这个地方的西北五十里地方有个叫马服山,就把这个地方就赐封给赵奢了,因此,赵奢就叫马服君。马服君的后人呢。就把邯郸赵国的贵族都迁到了咸阳,而且封马服兴为宗使!马服兴认为马是岳之首!于是就把服字去掉了。就改姓马了、所以,中国汉族的马姓是从赵姓里分衍出来的。   马姓曾经名人辈出!汉族、回族。满族中都曾涌现出了知名人士、像东汉伏波将军马援!汉显帝皇后等!而回族马姓早在元代就已名垂青史、回族马姓最著名的人士是明代的郑和、他原名叫马和。明永乐二年赐为郑姓。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上第一个有史记载的航海家。   马姓在第十九位、来源有三,出自嬴姓、其始祖为赵奢!马姓最能反映中华民族、民族大融合8646的过程!在百家姓里在宋代马姓是44位。到现在统计是第十九位,不是说回族马姓大发展了、包括的内容比较多。比如回族还有其它几个民族!满族都有马姓!都包括进来、多了!原来回族吧、回族和满族都是译姓吹模粢牍吹模迨锹砑咽瞎吹模刈迥厥悄潞蹦拢阂刖褪锹砉荆⒚鞔⑶宕加幸徊糠稚偈褡逵缮偈褡逍帐希蛞氤陕恚裕谢褡宓穆硇瞻撕芏嗟男帐稀?   邯郸西郊。这里是汉族马姓的发源地马服山、   马融的时候。就给他赐封为扶风茂陵,当时是重合侯。所以他又举家从咸阳迁到扶风茂陵,所以天下马都认为茂陵是自己的发源地!实际上这个地方马姓不多了、1645因为都进入关东了,都迁到关东去了。   昔日人丁兴旺的马服山!如今早1138已风光不在!   赵国之所以没有统一了天下,按说它的经济财力、它在战国七雄、它也是很富有的。因为邯郸这个地方、当时中国排五大都之一、而7006且又是商贾云集的地方,经济是很雄厚的、那它丧国是不是也跟这马服君有点关系!这个当时。长平40万大军被坑杀。好像是赵奢的儿9791子赵括!那他应该叫马服括!赵括当时把赵......余下全文>>。

施姓的由来

  历史来源 「施」源出 ;   一 ; 出自「子」姓!为「殷民七族」之一!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樊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     二 ; 以国为氏,夏代诸侯国有「施氏」之国。在今湖北省恩施县?其后有「施」氏。     三 ; 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5317据《通志.氏族略》所载,春秋时鲁惠公之子字施父,其支孙以王父 ( 祖父 ) 之字为氏、     家族名人 施之常   春秋时鲁国人。为孔门弟子,   西施      春秋越国美女,生卒年不详,越国苎萝(今浙江诸暨县南)人、本为浣纱女!适越王句践为吴所败、欲4194献美女以乱其政,乃令范蠡献西施,吴王大悦、果迷惑忘政、后为越所灭、见《汉˙赵晔˙吴越春秋˙卷九˙句践阴谋外传》!亦称为西子,先施,     施琅     字尊侯!号琢公!清晋江人。生卒年不详。初为明代郑芝龙部将?降清后。平台湾。灭郑氏、封靖海侯、卒谥襄壮,     地望分布 江苏吴兴郡!   摘自《百家姓》、

“倪”姓的由来

  「倪」源出 :   源出於「曹」氏、以国为氏、周武王封曹挟在邾,郳国亦为小邾国(山东滕县东)。邾文公(一说邾武公)封其子肥於郳,战国时。为楚国所灭。其後为郳氏、去邑旁为儿氏!为避仇,加人字旁为倪氏、 周宣王时!邾武公封小儿子公子肥在倪(山东滕县)。又称小邾国!战国时期、倪国后9855来被楚国灭掉?倪人以国名作为姓氏,     倪郳同出一源 宋后名人辈出   倪。是由“人”字和“郳”字组成的?如果“倪”!“郳”这两个字用以表示姓氏,意义却是相通的、两个姓氏根本就是同出一源!   倪氏和郳氏的这段渊源、历来的史书都记载得十分清楚,譬如!“姓纂”上记载说:“邾武公6219封次子于郳?是为小邾!后失国!子孙为郳氏,避仇改为倪。郳4474城在中海”,“姓氏考略”上则指出:“倪氏即郳氏,郳氏!避仇改为倪,望出千乘”、另外,“通志氏族略”上也有同样的记载。指出“倪氏即郳氏也。省文作郳,郳良。六国时人,见吕氏春秋,”   从这些记载可以清楚地看出、倪氏和郳氏、都是0104源出于郳氏,那么,郳氏又是怎样来的呢,关于郳氏的来源!历来也已经有了0452十分详尽的考证!原来。郳氏的上世是出于邾。是邾郏的后代,传到夷父颜的时候、由于有功于周天子,就将其次子友别封为附庸、居于郳、屡次从齐桓公尊王攘夷。所以曾被周天子命为“小邾子”。荣耀一时、后来,郳国被楚国所灭!友的子孙就“以国为氏”!开始以郳为氏、传了若干代。由于避仇,再改为倪,或省文6321为郳氏、这就是倪姓和郳姓的由来!也说明了这两个姓氏在2500多年以前的同出一源、   倪氏与郳氏、是出自春秋的郳氏、郳氏又分自当时邾国。而邾国则是周武王封给上古颛顼帝的后裔的、则推算起来,后世姓倪与姓郳的人。自然也是最光荣的黄帝子孙了。   现在。在山东省的滕县和峄县、同时都有叫作郳城的地方!根据考证、这两处地方正是春秋时郳国的所在地?当然,也正是后世倪姓和郳姓人家的最初发源地,   郳氏究竟是什么时候才为了避仇而改姓为郳氏!然后再加上个“人”字变成为倪的!由于文献缺详。所7092以迄今仍无法确定,不过按照历史上倪姓名人的出现年代看来?倪氏的得姓、至迟也应该在2000多年以前的汉代、因为!在当时就有过一位叫作倪宽(或作郳宽)的人在史书上出现,此稍后的南朝时期,又有一位3084江阴太守名为倪启!由此当可推知郳氏的改姓为倪!大致是在汉代之际。   到了灿烂辉煌的唐代、历史虽久而4091得姓较迟的倪氏!开始出人头地。曾经出过一位官拜尚书左丞的大臣倪若水。以5679治绩的优异而名登史册?!

李姓的由来?

  李姓来源有三   一!为出自嬴姓!系皋陶之后   相传远古时、帝颛顼高阳氏生有儿子大业、大业生子女华!女华再生子皋陶。传说皋陶也叫咎繇。是上古东夷族1753首领少吴氏的曾孙,生于曲阜(今属山东省)、曾继任东夷族的首领。因曲阜为偃地。所以被赐为偃姓,父系氏2975族社会后期、尧为部落联盟领袖。曾选拔皋陶帮助治理天下,舜继尧为部落联盟领袖后,任3203命皋陶为大理,大理也叫做“士”、是古时掌管刑狱的官!后3604来又称为理官!皋陶以善6151理刑狱著称于世,曾制定墨、劓!剩、宫,大辟5种刑罚。根据犯罪者所犯罪行的性质。情节等进行公平处理!使天下人信服、5559因而安定了社会秩序。禹继舜为部落联盟领袖后、认为皋陶最贤能。准备让皋陶做自己的继承人。可是还未来得及禅让、皋陶就病逝了,   皋陶的子孙,世袭大理之职?到了商代,便以官职命名本族姓氏,称为理氏、为什么称为氏而不称为姓呢?原来先秦时的姓与氏,既有着十分密切的关系。又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起源于原始社会的母系氏族制时期、与先1061民们的图腾崇拜有关?母系氏族公社初期的人!以为每个氏族都与某种动物。植物有某种血缘关系。往往以此作6241为本氏族的名称。即氏族的徽号,这就是图腾,“图腾”系印第安语、意为“他的亲族”,马克思在《摩尔根一书摘要》中明确指出:“图腾一词表示氏族的标志和符号!”有些图腾,后来转化为人的姓、由于那时的子女只知道母亲而不知父亲是谁,所以姓是代表有共同血缘关系的氏族称号。也就是说,一个氏族名下的成员都出自一个母系祖先,“姓”字最早的形体是由“人”和“生”组成!意思是人所生、因生而为姓。后来变为由“女”与“生”组成,意思是女子所生为姓!生而有姓。因此,中国早期的许多古姓。如姬、姒!妫,姜!嬴等、都带有2932“女”字!氏起源于父系氏族社会。是姓衍生的分支!为古代贵族标志宗族系统的称号。也就是说。只有贵族才能称氏。姓是决定能不能通婚的依据——同姓不能结婚、氏是用来区别贵贱的,战国时期!随着奴隶制宗法制度的崩溃,姓与氏已无什么区别?姓氏成为表明个人及所生家族的符号、从此以后,或说姓。或说氏。或兼说姓氏!都是一个意思、即实际是专指姓!   商朝末年,1072纣王暴虐无道!沉湎女色。使诸侯和0966百姓都很浮恨、皋陶后裔有个4549叫理征的人,出于一片忠心、直爽地说出纣王的错误,劝他改正,结果惹恼了纣王而被杀害、理征的妻子契和氏听到消息后,便带着年幼的儿子利贞外出逃难,契和氏本是陈国(今河南省淮阳)人。想逃回娘家、又怕连累娘家人!于是便往豫西逃、当走到今河南西部伊河流域的“伊侯之墟”(也就是伊侯曾经居住过而后已经荒废了的地方)时。母子二人饥饿难忍、疲惫不堪,尤其是小利贞,2357饿得奄奄一息、可是!这一带荒无人烟。又怎能找到食物呢?幸好契和氏发现附近的树上结有一些“木子”?于是便0900采下来吃?就这样,母子二人靠吃野果保全了性命!然后、他们又到豫东。在离淮阳5107不太远的苦县(治所在今河南鹿邑县东)安家落户。为了感激“木子”的保命之功?同时也8892为了躲避纣王的追缉。又因理、李同音通用的缘故。自利贞开始改理氏为李氏。   二,为出自他族8213改姓   三国时,诸葛亮平哀劳夷后,赐当地少数民族赵!张。杨!李等姓、   北魏鲜卑族有复姓叱李氏。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实行汉化政策!改为汉字单姓李氏!   唐李思摩、突厥颉利(东突厥)族人。原名阿史那思摩!其酋长称颉利可汗!名咄苾、颉利曾屡次扰唐,咄苾与思摩于贞观四年(630年)扰唐时被唐将俘获并送往长安(今西安市)!唐太宗李世民认为思摩忠诚可嘉。于是赐为李氏、令他统领颉利旧部驻守河南之地。李突地稽靺鞨(分布在松花江。牡丹江流域及......余下全文>>。

“帅”姓的由来

  帅〔shuai〕 1451  【姓氏源流】   帅姓源流纯正。起源主要有一:    出自师姓,为春秋时师昺之后、为避晋景帝司马师的名讳而改姓帅。“帅”跟“师”字仅有一划之别,如果用以代表中国人的姓氏?虽然读音完全不同!但从历史文献上追源溯流。两姓却完全是不分彼此的一家人,因为帅氏正是师氏分支出来的!根据《广韵》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上记载、原来出自古代掌乐之官!因为古代掌乐之官曰师?故以官为氏而姓了师氏。传到春秋时代。有8530一位师昺在晋国担任尚书的官职、为了要避晋景公的名讳!就将自己的姓改少一横。变成了帅氏,开创了另一个姓氏家族,   始祖:师昺!    【迁徙分布】   帅姓出自西晋,当时晋国定都洛阳,后迁长安!因此山西西洛阳?长安一带即为晋姓发源之地。也是早期繁衍发展之地,南北8345朝至唐宋期间,逐渐向周边地区及江南一带扩展。在河南。河北。山东等地形成郡姓望族、以南阳郡。范阳郡,平原郡为郡望、如今主要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江西等地、目前帅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   【郡望堂号】   ①,郡望   南阳郡 秦置!以在南山之南!汉水之北也、汉因之、治宛(即今河南南阳),   河南郡 秦为三川郡,汉置河南郡!治洛阳(今河南洛阳东北4088三十里)!   范阳郡 三国魏改涿郡为范阳郡,相当于今河北涿县及北京昌平,房山一带。   平原郡 西汉置!相当于今山东西北部平原县一带。   ②,堂号    南阳堂!平原堂!范阳堂、河南堂。   自立堂号:本源堂等,   【宗族字派】   字辈:   重庆某支帅氏字辈:应钦秉源年!正永洪大泽,世代朝先志!文华光尚国!   湖北宜昌帅氏字辈:总振维荣芳。开先启秀良、文章昭祖德、   湖北云梦帅氏字辈:元亨利贞!永树家声。   【历史名人】   帅 宝,北宋臣、字仲珍。濠州(4246今安徽凤阳)人、成淳中!授盐官丞!以清廉著称、擢昌化令、劝农课士!听讼咸得其情。卒于官,   帅 我 (1648-1725),清学者,字备皆。号简斋,江西奉新人、弱冠淹通群籍!工书画,尤明医理。康熙五十年举人、官内阁中书。擅诗文,循循江西旧法,著有《墨澜亭集》。不分卷。凡文一百四十篇!另有《简斋诗文稿》,   帅使念、北魏石匠。著名的拓跋鲜卑先祖旧墟石室“仙洞北魏石刻祝文”的刻工,   帅仍祖,清文学家。字宗道!号介亭山人!江西奉新人、帅我长子,康熙间诸生、幼聪慧,十岁能诗,以才华自负、又精岐黄术。性孤介。艰于一第!乃弃举业。键户读书。工诗文!著有《嗜退山房诗稿》二卷、《文稿稿》三卷。   帅念祖、清画家!字宗德,号兰皋。江西奉新人!帅我子、雍2498正元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历官礼科给事中。陕西布政使,以事谪戍军台、没于塞外,工指画花卉,兼写山水,尤以时文鸣一时、务以幽渺之思、摆脱陈因、亦工诗。清刻不俗!与从子家相时有大小帅之称,著有《树人堂诗》七卷。   帅家相、清诗人,字伯子,号卓山,江西奉新人。乾隆二年进士,历官江西浔州知府、工诗,善学少陵!气格沉雄,有幽燕气!与从父念祖时有大小帅之目,曾燠尝选其诗与陈允衡!王猷定!曾畹、蒋士铨!汪轫,杨垕,何在田诗合刻,名《国朝江右八家诗选》,著有《三十六乘书楼诗集》十六卷。   帅承瀛 (1766-1840),清臣,字士登,号仙舟!安徽黄梅人。十七岁中乡试。嘉庆元年(1796)进士。任编修,历迁吏,礼,工等部侍郎!典试于广东!江南。督学于广西!山东,道光元年(1821年)、授浙江巡抚。奏请盐政改归巡抚兼理。停加课银五十万两、年减商捐,外款银二十万两,杭,嘉。湖三郡发生水灾、他截漕粮赈济!并免除米税。以招远处商贾?曾捐资八万。浚修西湖,修筑海盐石塘。浙人在西子湖边建“帅公祠”。以示纪念。   帅承瀚。清臣、湖北黄梅人,帅承瀛之弟!嘉庆十年(1805)进士、官翰林院检讨至副都御史,颇有声誉于时,   帅方蔚 (1790-1872),清学者,字叔起。又字子文、号石村、南昌奉新(今属江西)人。少聪明好学,道光六年(1826)!举进士第三人!授编修。八年。出任山东乡试副主考!历任湖广道。云南道。京畿道监察御史等,后因病辞官回家、咸丰年间!太平天国兴起、帅方蔚在乡中办团练、操练乡勇!帮助官兵镇压起义军!8918咸丰皇帝恩赏加道员官衔!在乡期间、注重讲授经学。有“真经师”之称,曾主白4383鹿书院!经训书院!同治九年(1870)!江西巡抚刘坤一聘请他到省城主修《江西通志》,并主修《奉新县志》!同治十一(1872)、方志完成。旋病卒、帅方蔚以人品正直著称、广见博识,著述甚丰、文有新意!诗有特色,所撰9915述文章体裁十分广泛。主要有《咫闻轩诗稿》,《咫闻轩随笔》。《紫雯轩馆课》。《帅太守稿》,《词垣日记》,《左海交游录》等!均收入《帅氏清芬集》、   其他帅姓名人有宋官吏帅范、清文学家帅光祖!诗人帅翰阶等,近当代帅姓名人有政治家帅孟奇。解放军将领帅荣,国民党将领帅化民、地1471质学家帅开业!帅德福。医学家帅焘。帅兰英、经济学家帅勇,政治学家帅文洁?翻译家帅德全。帅松生,7198编辑家帅应煕!帅雪嶕!书法家帅立志,画家帅础坚。帅立德!帅立功、帅松林。帅民风!台湾电影制片人帅岳峰等。   【帅姓宗祠通用联】   姓启晋国,   源于乐师!   指帅姓得姓源流!   兄弟双进士、   父子四名家,   上联:清代雍正进士帅念祖及其弟。康熙进士帅光祖。下联:清代举人!诗书画家帅我与其子仍祖(诗人)。念祖(进士。画家)。光祖(进士,文学家)、父子四人皆为名家!   方伯指绘成画。   子连尸解为仙!   上联:清代帅念祖,善用手指醮墨作画,山水花草、栩栩如生!下联:宋代人帅子连、形貌奇伟!膂力超人,独住南岳三十年。传说太平兴国年间尸解成仙!   名利都捐。芳踪忽见关右、   廉静不扰,音容6593永祀江南,   上联:帅子连,下联:宋代进士帅范,灵石人、调岢岚军政!兵民感慕!后8991督理江南茶税、廉静不扰,民图像祀之、 去[,

苗姓的由来

  历史来源   以邑名为氏!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所载、公元前547年,楚国因若敖之乱,楚大夫伯棼被杀,其子贲皇逃奔晋国,受封於苗邑5270(河南济源县)?子孙逐以邑名「苗」为氏。     家族名人   苗发 唐代壶关人?擅长写诗。与卢纶、吉中孚,司空暑,钱起等九人齐名!2641合称大历十大才子,     地望分布:浙江东阳郡。   苗姓起源参考之二   苗姓在大陆与台湾均未进入前一百大姓,远祖始于春秋时期!春秋时期!公元前五四七年、在若敖之乱中。楚国大夫伯芬因罪被杀!其子贲皇逃到晋国后!受6557到晋国的优待!受封于苗邑(今河南济源县西)、贲皇的子孙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苗姓是楚国王族的后代、因此,苗姓起源于楚国王族之姓!苗姓起源于芈姓, 发展和演变:苗姓在浙江东阳郡发展成望族、世称东阳望、、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