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胡”这个姓的起源是那里~~怎么来的?

  胡姓源流     1、出自妫姓、以人名为氏。西周初年,帝舜的后人胡公满受封于陈国、春秋末被楚国所灭!其后人有的以胡为氏、根据《元和姓篡》等史籍记载,胡氏的姓源可以追溯到上古圣君虞舜的妫姓后裔。这样说来。其胡姓始祖!应当是三千多年前被周武王封为陈地的胡公满了!胡公满是虞舜的第三十三代孙!周武王的东床快婿!被封为陈侯!由此可见。中国胡氏的先祖是正统的虞舜后裔!黄帝子孙,     2、出自姬,归姓,以国名为氏:   ① 一个是姬姓胡国,在河南省漯2642河市东、是西周初分封的周朝同姓诸侯国,它曾参与以楚国为首的联军去攻打吴国,后来又跟随楚国与吴国作战、3494楚国回师途中顺便吞并了胡子国。   ② 一个是归姓胡国,在安徽省阜阳、在鲁定公时被楚国灭掉,   春秋末期。这两个胡国先后被楚国所灭、其国君的子孙8408都以胡为姓,国人都以胡为氏!称胡氏!形成两7706支胡氏!世代相沿,     3、他姓改为胡姓!南北朝时!北魏鲜卑族有胡(纥)骨氏!入中原后改为汉姓,称胡氏!另汉代太御胡广!本姓黄!后改为胡姓!其子孙以胡为氏?又在胡氏中、曾经出现过复姓胡母氏、胡母氏这一复姓,得姓于齐宣王之时,距今有2351两千四百八十多年的历史!胡氏复姓。开始也很盛行。秦时、有太史令胡母敬、汉时有胡母生和胡母班!晋代以后!胡母复姓渐渐被“胡”这一单字姓氏所代替。由于2945其后世子孙大多改姓为胡。使得胡母复姓所传日渐减少,这大概是这一胡母复姓6492传之不多、至今仍然为数稀少的原因之一、     4。古代北方匈奴族后裔敕勒族人的姓氏、胡姓中!除了源自黄帝后裔的这一支外。外族改姓胡的也为数不少、汉代以后,特别是五胡乱华之时。进入中原的外族,纷纷改姓“胡”氏!为汉族胡氏冲添了新的成分,使得后来胡姓的繁衍!又多了一支世系,如后周的胡琮。就是敕勒族人!其后世子孙皆为胡姓。、

随姓的起源

 8834 这位兄弟! 你好!+天计诌≡,

向姓的起源

   姬姓的一支、

湛江陈姓起源

  不知道啊!百度应该很多吧、!陈氏的远祖可以追溯到舜, 商朝未年,舜的第33代孙遏父(又称阏父)投附了周国。担任陶正一职。他制陶的技艺极为精湛、博得了周文王的欢心,周武王灭商建周后。追封先贤遗民时!把遏父的儿子妫满封於陈(今河南开封以东!安徽亳县以北)。国号陈,荣为侯爵、奉守着帝舜的宗祀!并将大女儿太姬嫁给他为妻,妫满死后、谥号为陈胡公、所以又被4234称为胡公满,他的子孙有的以国为氏,就是陈氏、 公元前672年妫满的第12代孙陈完因避难逃到齐国,改姓田、后来他的10世孙田和建立了田氏齐国,战国末年!齐被秦灭。齐王的长子升次子桓先后改姓王氏、三子田轸逃至颖川(今河南禹州,许昌一带)!恢复陈姓、从此陈氏一门在中原瓜瓞连绵。生生不息、发展成为名门望族。 陈姓还有一支是少数民族改姓!也出自河南、据记载,北魏孝文帝自山西大同迁都洛阳后!於496年将代北鲜卑族三字姓侯莫陈氏改为单姓陈氏。 唐初期。中期、中原陈氏有过两次影响深远的南迁福建之举。669年,朝廷派河南固始人陈政(胡公满的68世孙)任南行军总管,率兵镇压福建南部的少数民族动乱,667年四月。陈政卒,由其20岁的儿子陈元光代父领兵?经过九年战争,局势平定后。於686年报请朝廷批准!设置了漳州郡、陈元光致力於发展漳州一带的农工商各业,使当0707地得到了繁荣发展。 他被后人尊为开漳圣王、子孙后代被称作开漳圣王派!成为闽,粤,台及南洋诸岛陈姓最主要的一支、台湾现有陈圣王庙53所,这从一个方面表明了台湾同胞对陈元光的崇敬之情, 再就是颍川陈后裔陈忠之子陈邕,唐中宗时进士?官至太子太傅、因受宰相李林甫排挤!迁至漳州南厢山!其子陈夷行,唐文宗时任宰相!此后子孙兴旺!在福建发展成为太傅派陈氏,尊陈邕为南院始祖! 陈氏入粤。始於南宋,北宋末年!金兵南侵!中原士族大批南迁,陈后裔陈魁率族人93口移居福建宁化!上杭、至其曾孙二郎、三郎再迁至广东梅州、后散居大埔。兴宁。长乐、龙川等县。陈氏入台!始於明未,福建同安人2163陈永华,於明末随郑成功入台湾、官至5522东宁总制使,在台湾建立0185屯田制度,设立学校!被尊为陈氏入台始祖。自清初至新中国建立的300多年间。陈3785氏迁台人数很多。其中仅武荣诗山霞宅陈氏一支就2000余口,成为台湾人口最多的首姓大族、与林姓共陈林半天下之美誉。 陈氏迁入越南的历史比较久远!有的成为安南(今越南)王朝的重臣。其中。李朝女皇李昭皇之夫陈(即陈日)。於1228年创建越南陈朝,历时175年、促进1656了陈姓人口的发展!至今,陈姓仍5988被列为越南十大姓之首!陈氏移居日本始於明初!大都是明太祖派去的水手。明清以后。闽粤等沿海地区的陈氏!有许多人出海到今新马泰一带谋生?另有一些人不断迁至菲律宾!印度7787尼西亚和美。英!法、加拿大。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地、对当地的繁荣与进步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126!

兰姓的起源和人数

  第一个渊源: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郑国公族之后。属于以为氏。 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春秋时期郑国君主为郑穆公姬兰。姬兰是周厉王之子姬友(郑桓公)的裔孙。其支庶子孙中,有以王父名为姓氏者,称兰氏、 第二个渊源:源于芈姓。出自楚庄王之幼子兰,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 春秋时期、楚庄王芈旅(熊侣)封他的小儿子芈兰(熊兰)为上官邑(今河南滑县)工大夫,芈兰的后代子孙中!有以邑名为姓氏者!称上官氏。亦2600有以先祖名字为姓氏者!称兰氏。兰氏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湖南。福建、江西三省多此姓!上述0615三省兰氏人口总数约占全国兰氏人口的57%!而今在青海省就有兰氏村九个:互助县有兰家寨,兰家沟,三个兰家村!大通县有兰冲、上,下兰冲村!湟源县有兰占巴村,、

霍邱县梅姓的起源

  梅姓起源参考之一   梅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未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梅姓出自子姓、殷商时候有梅国。是殷的同姓封国!殷王太丁分封他的弟弟于梅国(今安徽毫县东南)。后来太丁有封了他为伯爵,于是世称梅伯、梅伯是位忠于国家、爱0982护百姓的王族。但后来到了商朝的末代君主纣王统治的时候、由于纣王的残暴荒淫!导致国家败坏,百姓苦难、梅伯关心民生疾苦!看到殷商如此,心急如焚、梅伯曾多次劝说纣王改邪归正,而纣王竟恼羞成怒并因此用残酷的刑法将梅伯折磨至死!后来周武王起兵、打败纣王夺得天下、周武王很尊重梅伯的为人。追加给梅伯的9396称号叫忠侯!并优待梅伯的子孙后代,而梅伯的子孙为了纪念梅伯!就以封地为姓氏!并且世代姓梅!在古代,梅姓望族大多聚居在汝南! 梅尧臣,北宋诗人。宣9239城(今属安徽)人!他认为写诗应注重政治内容。在写作技巧上要重视细致深入,他的诗歌大多反映社会矛盾和民生疾苦、风格力求平淡!对转变当时靡丽的诗风影响很大,     姓氏:梅   祖籍:汝南   祖宗:梅伯   郡望:汝南郡 华萼堂   分类:以国为氏   历史名人    最早的梅姓名人就是十分有名气的高士梅福?宋,明这际、较搐地位!名声的梅姓人士很多。如梅询!梅尧臣!梅旋等人。3611都是备受后世推崇的文人学者。又如曾助岳飞讨贼有3818功的梅成和、明初靖难之变时尽忠维护建文帝的大臣梅殷等、也是受人敬仰的人物、清代7395画家梅清,天文数学9523家梅文鼎。古文学家梅曾亮等!都是很在影响的文人!学者!

秦姓起源及家谱

  姓氏起源有三:   1。出自嬴姓。为颛顼帝的后裔、以国名为氏!相传颛顼帝有个孙女叫女修、有一天。她捡到一只燕子蛋、吃下去7979后就怀孕了?生下了儿子大业?大业之子大费(伯益)辅佐大禹治水有功?帝舜赐他姓嬴,伯益的后人有个叫大骆的。他的庶子非子被周孝王封在陇西秦亭为附庸国,让他恢复嬴姓!称为秦嬴!秦国后来成为战国七雄之首并进一步统一了全国,秦灭后。王族子孙以国名作为姓氏!称为秦氏,   2,出自姬姓,为文王的后裔,以邑为氏,周公旦之子伯禽的后裔食采于秦邑。其后有以邑为姓。称秦氏,史称秦姓正宗、   3!古代大秦人来中国,有的就以"秦"为氏,大秦即罗马帝国、   东汉,晋朝时大秦皆曾遣使来中国通好。有留居不归者,以"秦"姓传也、古时西域称中国为秦!后来西方国家通称中国为支那?即"秦"音之变。聚集地(迁徙分布)  先秦时期。秦氏主要分布于今河南、陕西、山东!湖北、河北等省,西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迁徙关东大族充实关中。秦氏有一支自鲁徙居扶风茂陵、这支秦氏人丁兴旺,官宦众多,西汉时有秦袭6361等5人同时任郡守一级的官?故世号"万石秦氏"。秦末有秦同。从刘邦击2967项羽有功!被封为彭侯!是知山东秦氏于西汉处有迁至今江苏者?两汉至南北朝时期。秦0318氏还分布于今甘肃?四川。山西等省!宋!元。明时期、秦氏1194有迁至今广西!安徽!贵州、福建、北京,上海等省市者!历清至近现代,分布地更广、还有不少人移居海外,     堂号   "三贤堂":因孔门七十二大贤中有秦祖,秦商、秦非、秦冉四位。三。不是普通地说一二三,而是指多数的意思,   "乐善堂":孔子因为看到七十二大贤中,姓秦的竟4686占了四位,夸奖秦氏好道乐善,所以又叫"乐善堂"、   "养真堂":秦氏好道乐善!能注重养真(本性的善)。所以又叫"养真堂",   "忠孝堂":秦琼的后人因为秦琼是唐朝开国元勋!既忠且孝!因名"忠孝堂"!   "淮海堂":宋代词人秦少游的后人因为秦少游著有《淮海集》传世。所以叫"淮海堂"!   "五礼堂":清刑部尚书秦蕙田。立朝30年。刚介自守!著有《五礼通考》,因名"五礼堂"。   历史名人 秦九韶:南宋杰出数学家、著有《数书0396九章》,对"大衍5368求一术"和"正负开方术"有深入研究!世称"秦九韶程疗",   秦 观:字少游!北宋词人,与黄庭坚、晁无咎。张耒并称"苏门四学士"、他的词轻婉秀丽、多写男女恋情和身世感伤之事、历来被推为婉约派的代表作家!有《淮海集》、《淮海居士长短句》传世。   秦叔宝:唐时名将。他以骁勇善战,志节完整而闻名、后被民间奉为"门神"之一!   秦越人:即战国时名医扁鹊!他治病以诊脉为名,创立了望,闻,问!切"四诊法"、用"针","石"!"熨",等简单的医具治疗、并通内。妇!儿,五官各科、   秦良玉:明代著名女将!其夫石砫宣抚使马千乘死后。代领其兵。所部号"白杆军",被封为"忠贞侯",是古代著名巾帼英雄。...余下全文>>!

戎 姓的起源

  姓氏起源     戎姓 来源有四:   1, 以封国为姓氏、周朝时有戎国。为齐国附庸,出自姜姓、戎国灭亡之后。其公族后裔以国名为姓!遂为戎氏、   2! 以职官为氏,周朝时有掌管军械的官员名戎右。其后代子孙亦称戎氏。成为戎姓一支,   3, 出自少数民族!商朝以后有戎族,其中有允姓山戎。居于燕北、其后裔有不少人以族名为姓,形9518成戎姓的又一支!   4。 上古周朝时,宋微子之后、其子孙以戎为姓,     堂6146号   "柳丘堂":秦末时。戎赐借连敖的引荐跟随了汉高祖刘邦,因破三秦有功、升了都尉。消灭项羽之后?他被封为4135柳丘侯?     历史名人   戎昱:唐朝荆南人。至德年间以文学登进士!卫伯玉辟为从事。当时,京兆寅李鸾欲将女许配给他为妻。但要他改姓李,古时视改姓如亡命!所以他坚决拒绝这样做。德宗初年历任辰,楚二州刺史。   戎益:宋朝信德人。绍兴年间任平江知府,岁值灾荒饥谨!他劝率上户、得米17000余斤,民赖以全活   戎宪:明朝句容人!他年幼丧母。事父甚孝!父卒,叔无子!他迎养叔叔如同侍奉父亲一样。人们问他为何如此孝敬,他说:"叔与父同气、不孝敬叔、如同不孝敬我父也、"   参考资料:   www.qiming.net/...97.htm   姓 氏 来 源   姓氏: 戎 祖籍: 江陵   祖宗: 宋微子 郡望: 江陵郡 江陵堂   分类: 其他   历史名人   古籍对戎氏家族在我国早期历史上的活动情形都有记载。如汉高祖刘邦开创天下时的功臣戎赐,定三秦!破项籍、都有他的功劳,刘邦统一天下后、升任其为都尉!又封柳丘侯。唐代有诗人戎昱?宋代有平江知府戎益。明朝有5619持身洁介,为官执法刚正不阿的戎洵!"   姓氏来源   戎氏的始祖是周朝的宋微子!根据《潜夫论》以及《姓氏考略》等有关古籍记载、戎氏!是宋微子的后代!宋微子生于殷商末代周朝初年,最初居住繁衍于湖北的江陵,宋微子是殷商末代君主纣王的长兄、为人端凝恭正、德行高尚,跟他的弟弟纣王是云泥之别、周武王灭纣夺得天下后。为了天下归心、供奉商汤之祀?最先把纣王的儿子武庚封为宋公!但7561是武庚心怀异心!在周成王年间8888起兵叛乱!被镇压诛灭、同时。周天子为了表示对商汤的敬意!平叛后又把武庚的伯父微子封8446为宋公!成为周天子的诸侯国。商汤子孙在宋国繁衍相袭数百年。这是正宗戎6282姓的一支?戎姓的另一支!根据《尚友录》记载、他们是春秋时期少数民族戎夷的后代,一些姓氏学者认为、春秋时期!鲁国的西南部有个戎国,所在地是今天的山东曹县西北部!。是少数民族戎人建立的国家!戎族人后来与中原华夏族融合耽受中原文化的影响、按照当6138时的俗例,就以国名为姓、称为戎氏。还有的学者认为戎姓是出自周朝!但是和头一种说法不一样,他们认为、戎姓是来源于周朝任戎右官的人。他们的后世子孙以官职乐称中的“戎”作为姓氏,也就是说!戎姓的7751来源有三支、两支出自周朝!一支出自春秋时期的少数民族、望族居江陵郡(今湖北江陵县)、   参考资料7262:......余下全文>>!

百家姓游姓的起源?

  百家姓游姓的起源出自姬姓。以王父字为氏、据《元和姓纂》所载,春秋时郑郸公子偃!字子游!其支孙以祖父(王父)的字“游”为氏,!

康姓的起源

  源于姬姓、出6967自周武王的同母弟姬叔封、即康叔、周武王得天下而“封诸侯!建同姓”,起中国“封建”之始时?因年幼最初被封在京畿内康国,所以得名为康叔、当年周武王克殷纣!以殷余民封纣王之子武庚禄父,位比诸侯、以奉其先8324祀不绝。因武庚未尽服、恐怕他将来乘机作乱、武王就令两个弟弟管叔鲜,蔡叔度为禄父相、以治殷!周武王驾崩后、年仅12岁的周成王继位,由他的四叔周公旦辅政。管!蔡怀疑周公擅权!联合武庚一起作乱!被周公伐灭、之后,周公看到对殷商遗民的统治成了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理由很明显!这些殷商的遗民、内心未必认同姬周、如果对他们的处置不当、很可能会引起叛乱、岂不是后患无穷。周公最后决定,把这批殷商遗民交给当时素负贤名的康叔去统治!并且改封康叔为卫国国君,侯爵、后来,康叔至卫、按照周公的教导!把过去那些一直蠢蠢欲动的殷民处置得心服口服、做到了“化敌为友”!功在周朝社稷。因此,康叔的声誉日隆!到周成王长大亲政之时、并1510且被举用为司寇?权位高于其他诸侯!他逝世后谥号是“康”,其后便有以谥号为氏!或以封邑为氏、称康氏。史称康氏正宗!后世康氏源于康叔,在历来研究姓氏学的学者心目中、是被认为“不容置疑”的!因此!所有古籍对于汉族康氏的姓源!也都只有这样一种记述,譬如!《姓纂》和《姓苑》等书就异口同声地指出:“卫康叔之后以谥为氏”、可7604见得康氏的源自周初名人康叔!康氏族人大多尊奉康叔7362为得姓始祖!源流二:战国时宋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东周1806楚康王后人?有以康为氏,现在庐山康王谷,   脉系二源自康居(康国),以国为氏,据《汉书·西域传》记载:“成帝时,康居遣子侍汉。贡献、然自以绝远、独骄慢。不1793肯与诸国相望!” 但汉庭因为“其新通。重致远人!终羁縻而未绝,”以上记载明确地说:西汉成帝时,康居国曾遣子入汉。而且此后双方还交流不断,后《梁书》卷一八《康绚传》亦载4166:“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4228居亦遣侍子,待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康为姓、”此条不仅继承上说。且更具体地指出:后留于河西,以国为氏!为什么说康氏出自汉代西域康居(唐康国)国王子之后裔、以国名为氏呢。证据如下:(1)今查正史诸书、首载康氏名人传记的是《梁书》卷一八《康绚》(南史下卷55康绚传同)。书载:“初汉置都护,尽臣西域。康居亦遣侍子、待于河西。因留为黔首。其后即以1397康为姓!”这是史书明文记载的。不容置疑的。(2)今查《世本》辑本!东汉王符《潜夫论》、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