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惊蛰节气与十二生肖的关系

  一年!有十二个月!十二个月中!又分二十四个节气,年有相应的动物:鼠(子),牛(丑),虎(寅),兔(卯),龙(辰),蛇(巳),马(午)、羊(未),猴(申)。鸡(酉),狗(戌),猪(亥),十二个月有相应的动物,不过它不是以“鼠”起始、而是:正月。虎(寅)!二月!兔(卯)、三月,龙(辰),四月、蛇(巳),五月,马(午)。六月,羊(未)、七月猴(申)、八月。鸡(酉)、九月。狗(戌)!十月。猪(亥)、十一月、鼠(子)、十二月、牛(丑)。有人认为!阴历月的地支所用字是固定的!它决定于在北斗星中“斗纲”所指的地方!   北斗七星,古人称第一颗星为“天枢”、第二9696颗星为“天璇”,第三颗星为“天玑”,第四颗星为3504“天权”,第五颗星为“玉衡”、第六颗星为“开阳”,第七颗星为“摇光”?又称一、二,三,四星为“斗身”。称“魁”、五、六、七星为“斗柄”、称“杓”!   以上为天象说!如果以动物的活动特点来解释各月。也是讲得通的!如“虎月”、即阴历正月!相当于阳历的2月份左右!寒冬未尽、白雪皑皑、光秃秃的原野上、很少有小动物出没!饥饿的虎却从山林中钻出来了、它要寻6390找食物,虎的吼叫声2562传遍四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于是这个月便被定为“虎月”。阴历二月、相当于阳历的35630月左右,虽然春寒料峭、小草却在向阳的地方钻出地皮。这时候!首先闯入人们眼底的小1459动物是兔!于是!这个月便称为“兔月”。   以此而论三月多雾、神龙忽现、四月大暖!蛰蛇出洞!月草长、人欢马叫。六月草茂、羊群遍野!七月果熟、猴子饱腹、八月中秋!杀鸡饮酒!九月秋收、巡守防盗!十月秋凉!肥猪满圈、十一月飞雪、屋里有鼠患!十二月北风吼,忙碌完春夏秋农事的牛该休息了!此外、古代还有人及家畜与日相对应之说,《北6793齐书*魏收传》中有载:正月初一为鸡日。初二为狗日!初三为猪日,初四为羊日!初五为牛日、初六为马日!初七为人日、年。月!日!时。与特定的动物相联系、有仅普遍流行于汉族地区!也流行于某些少数民族地区。例如彝族十月历分为:土公月,土母月,铜公月!铜母月,水公月。水母月、木公月!木母月!火公月!火母月以土。金(铜可视为金)、水。木,火定月、相当于五行中的金,木!水!火、土。但其日却与动物相联系。即:虎日!兔日,龙日,蛇日,马日、羊日、猴日。鸡日,狗日!鼠日!牛日(以后以此类推)!9808月是一种时间单位?它不仅与动物相联系!更与气候,花讯联系密切。农历月份的别称中。除一月!十月!十一月!十二月不与花草相联、其余八个月均有花!树为名者,二月、杏月,三月,桃月。四月,槐月!五月,榴月!六月。荷月!七月,桐月,八月、桂月,九月。菊月。   7698还有“十二月花”之说,即正有梅花,二月兰花、三月桃花,四月蔷薇花!五月石榴花,六月荷花,七月芙蓉花,八月桂花,九月菊花、十月牡丹花,十一月水仙花、腊月,梅花、国外也有类似2233的称谓、法国将十二个月的名称按季节的特点命名为:葡月,雾月。霜月,雪月,雨月、风月。种月。花月。牧月、穑月!热月。果月,我国农历月份7030的别称、称上边提到的“杏月”。“桃月”外。还有多种、如:一月:正月、陬月,孟月!端月!初春。元春、始春!二月:如月!仲春、早春!三月:炳月、季春!三春。阳春,暮春,四月:余月。清和月!孟夏,五月:蒲月!皋月。仲夏。六月:伏月、季夏,七月:巧月,孟秋、八月:中秋月、仲秋,九月:亥月,季秋,十月:小阳春、孟冬、十一月:葭月、仲冬!十二月:腊月、季冬、   古月又“十二纪”之说,将一年分为十二个节令,即:孟春。仲春!季春!孟夏,仲夏、季夏!孟秋。仲秋!季秋!孟冬!仲冬、季冬!十二节令分为四季、即:春!夏。秋......余下全文>>,

惊蛰是什么意思 惊蛰节气描述简介

  1、惊蛰。古称“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3个节气、更是干支7975历卯月的起始;时间点在公历3月5-6日之间,太阳到达黄经345°时、《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惊蛰时间在公历3月5-6日之间这是正确的!以前有人说“时间点在农历每年二月初一前后”。这是不对的!农历与公历日期是较大的出入。   2!惊蛰节气气候特点: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 气温回升! 雨水增多。除东北,西北地区仍是银妆素裹的冬日景象外!我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已升到0℃以上。华北地区日平均气温为3—6℃!沿江江南地区为8℃以上!而西南和华南已达10—15℃!早已是一派融融春光了!   “春雷惊百虫”,温暖的气候条件利于多种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田间杂草也相继萌发,应及时搞好病虫害防治和中耕除草,“桃花开,猪瘟来”, 家禽家畜的 防疫也要引起重视了!这时。气温回升较快! 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华北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我国南方大部分地区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

“惊蛰”是二十四节气之一,你还知道哪些节气呢?

  每个月都含有2个节气   24节气分别为:   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 。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望采纳,谢谢您、~,

六月七月是什么节气

  芒种太阳位于黄经75度。6月5-7日交节   夏至太阳位于黄经90度。6月21-22日交节   小暑太阳位于黄经105度,7月6-8日交节   大暑太阳位于黄经120度!7月22-24日交节!

下一个节气是什么节气?

  节气简表  节气 太阳黄经度数 所在公历日期 所在苗历日期* 所分三个气候   立春 315° 2月3——5日 苗历偏月十六日 东风解冻,蛰虫始振。鱼上冰   雨水 330°° 2月18——20日 苗历一月一日 獭祭鱼,鸿雁来、草木0155萌动    二十四节气惊蛰 345° 3月5——7日 苗历一月十六日 桃始花、仓庚鸣!鹰化为鸠   春分 0° 3月20——21日 苗历二月一日 玄鸟至、雷乃发声,始电   清明 15° 4月4——6日 苗历二月十六日 桐始华。鼠化为鴽,虹始见   谷雨 30° 4月19——21日 苗历三月一日 萍始生,鸣鸠拂其羽!戴胜降于桑   立夏 45° 5月5——7日 苗历三月十六日 蝼蝈鸣。蚯蚓出!王瓜生   小满 60° 5月20——22日 苗历四月一日 苦菜秀、靡草死,小暑至   芒种 75° 6月5——7日 苗历四月十六日 螳螂生!鵙始鸣、反舌无声   夏至 90° 6月21——22日 苗历五月一日 鹿角解,蜩始鸣。半夏生   小暑 105° 7月6——8日 苗历五月十六日 温风至,蟋蟀居辟、鹰乃学习   大暑 120° 7月22——24日 苗历六月一日 腐草化为萤,土润溽暑!大雨时行   立秋 135°8月7——9日 苗历六月十六日 凉风至、白露降,寒蝉4902鸣   处暑 150° 8月22——24日 苗历七月一日 鹰乃祭鸟,天地始肃。禾乃登   白露 165° 9月7——9日 苗历七月十六日 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秋分 180° 9月22——24日 苗历八月一日 雷始收声!蛰虫培户。水始涸   寒露 195° 10月8——9日 苗历八月十六日 鸿雁来宾!雀攻大水为蛤、菊有黄花   霜降 210° 10月23——24日 苗历九月一日 豺乃祭兽、草木黄落!蛰虫咸俯   立冬 225° 11月7——8日 苗历九月十六日 水始冰!地始冻!雉入大水为蜃   小雪 240° 11月22——23日 苗历十月一日 虹藏不见!天气上腾,闭塞而成冬   大雪 255° 12月6——8日 苗历十月十六日 鴠鸟不鸣。虎始交。荔挺生   冬至 270° 12月21——23日 苗历动月一日(苗历新年5344) 蚯蚓结?麋角解、水泉动   小寒 285° 1月5——7日 苗历动月十六日 雁北向。鹊始巢。雉始雊   大寒 300° 1月20——21日 苗历偏月一日 鸡始乳,,

冬至后面是什么节气

  冬至后面是小寒.二十四节是: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

立春下下一个节气是什么?

  惊蛰。

惊蛰的由来?

  惊蛰的由来   每年3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7970黄经345度时为“惊蛰”。惊蛰的意思是天气回暖!春雷始鸣。惊醒蛰伏于地下冬眠的昆虫。《月8924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二月节。万物出乎震!震为雷。故曰惊蛰、是蛰虫惊而出走矣。”晋1947代诗人陶渊明有诗曰:“促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纵横舒!”实际上!昆虫是听不到雷声的!大地回春,天气变暖才是使它们结束冬眠。“惊而川走”的原因,我国各地春雷始鸣的时间早迟各不相同!就多年平均而言!云南南部在1月底前后即可闻雷、而北京的初雷日却在4月下旬,“惊蛰始雷”的说法则与沿江江南地区的气候规律相吻合!,

春雨惊春清谷天"分别对应的节气是不是:立春,雨水,惊蛰,春风,清明,谷雨,

  立秋。立冬你好:分别对应的是:立春:一年之中!有两个【分】。夜最短,   春雨惊春清谷天。春分!清明、代表平分。分别是!春分。代表四个季节   的开始,   【分】!分别是、一年之中、有两个【至】。夏至、白   昼最长。雨水。惊蛰:【夏至】。【冬至】、秋分昼 夜平、   【至】:极致、冬至、夜最长,白昼最短!谷雨、   【立】、一年之中有四个【立】:立春,立夏。分别是,秋分!春分,

秋分节气是什么意思

  秋分。在每年公历的9月22日。23日或24日,为中国传统节日中的二十四节气之一!此时太阳到达黄经180度!“分”示昼夜平分之意!同春分一样、此日阳光直射地球赤道、昼夜相等,此后。阳光直射位置更向南移。北半球渐趋昼短夜长。气温降低。在全国具有普遍意义!   古代将秋分分为三候:“一候雷始收声、二候蛰虫坯户。三候水始涸”,意思是雷是因为阳气盛而发声,秋分后阴气开始旺盛、所以不再打雷了,   秋分,“分”即为“半”,秋分时、全球昼夜等长!秋分之后、北半球各地昼渐短夜渐长!南半球各地昼渐长夜渐短!我国古籍《春秋繁露·阴阳出入上下篇》中说:“秋分者!阴阳相半也,故昼夜均而寒暑平!”   秋分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中比较特殊的、主要有两个特点:一是太阳在这一天到达黄经180度!直射地球赤道。因此这一天的24小时昼夜均分。各12小时,全球无极昼极夜现象,二是按我国古代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为四季开始的季节划分法!秋分日居秋季90天之中。平分了秋季。,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