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我学要有关“立夏”时的民俗习惯,提供两例即可。一定要说出他们的名称及文化内涵~简洁明了 10分

  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个吃的节日。旧称为立夏尝新、立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其时春去夏来,樱桃红透,新笋登场。新鲜的果蔬开始登场!人们又可一饱口福了!其实在江浙这一带,在立夏日民间还保留着祭神!尝新,馈节。称人!烹新茶这些习俗!立夏之日!南京人还喜食豌豆糕、并借以消夏、据民国时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岁时记》里称:“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就是因夏令炎热。人们大多1120不思饮食。想借此时令以“压”之,当然压是压不住的,不过多吃点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从今天的保健医学的角度来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老南京“三鲜”分水中,田里和树头   四月3860又是立夏时节、春光融融。蔬果鲜鱼应时而生、昔日苏南等地有“立夏尝三新”之俗,三新指樱桃!青梅、鲥鱼!“立夏尝三鲜”、南京人还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云:“四月节。立建始也。夏!假也,物2066至此时皆假大也!”农历四月初。春去夏来!天气日渐暖和?万物欣欣向荣。三麦油菜已经成熟,樱桃!青梅,枇杷等鲜果陆续上市!各种菜蔬也应时而生!立夏节,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当然以“尝鲜”为主,谚语曰:3733“立夏尝三鲜”。南京人4855习惯将三鲜分为水中、田里和树头,水中的三鲜是螺蛳、河虾,鲥鱼,地里出产的三鲜分别是苋菜。蚕豆!豌豆糕或乌米饭。树头上长的三鲜是樱桃。青梅。香椿头、   水里的三鲜,螺蛳和河虾是平常之物,童年常得食之、鲥鱼就难以见着了。每年春夏之交,该鱼从沿海水域洄游上溯到江中产卵、史载:“鲥鱼三月出扬子江中,味极甘美,然多骨而速腐!”是长江中名贵鱼类之一,田里的苋菜。蚕豆可以到自家的菜地里面去采摘,其食法也是多种多样,如苋菜8113烧豆腐?苋菜清炒。蚕豆炒蒜苗,豆瓣蛋汤、豆瓣炒腊肉!豆瓣咸菜。乌米饭曾经在回味童年的小吃食里面详细写到过、而豌豆糕儿时吃过。只记得是淡绿色!好像用糯米粉加豆粉发酵而做成,甜甜的,糯糯的!如今!乡间人家也不大做了!3523此种豌豆糕大约就这样失传了。   树头之三鲜!最喜欢的就数樱桃了、青梅、指未成6793熟的梅?味酸而脆!可与蜜糖相拌食用之!能稍解其酸!不敢多食。多食之,牙齿会酸得吃不动嫩豆腐!香椿头是我敬而远之的东西、对其吃法也就不怎9714么关心了。靠近南京的镇江有“立夏尝八新”的饮食风俗、其中4655鲥鱼最为名贵,头潮鲥鱼是送往朝延的贡物。寻常人家尝,

立夏的传说?

  每年5月5日前后,是我国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立夏”节(今年立夏是5月6日)。立夏是夏季开始、“立夏”的“夏”是“大”的意思、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了!古代。人们非常重视立夏的礼俗?在立夏的这一天,古代帝王要率文武百官到京城南郊去迎夏!举行迎2106夏仪式。人们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实践中总结出天气变化对日常生活与农业生产的关系。许多人还以立夏日的阴晴测一年的丰歉,认为立夏时最好下场雨。不然便会“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   立夏的由来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8195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7162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6378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民俗是甚么

  民俗,即民间风俗、指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民众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它起源于人类社会群体生活的需要。在特定的民族。时代和地域中不断形成,扩大和演变,为民众的日常生活服务!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2839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   ⑴人民的风8439俗习惯,清朝 薛福成 《创开中国铁路议疏》:“民俗既变、然后招商承办 民俗   ……可以渐推渐广、渐续渐远。” ⑵民众的生活,生产、风尚习俗等情况,《管子·正世》:“古之欲正世调天下者,必先观国政,料事务,察民俗。本治乱之所生!知得失之所在。然后从事,” ⑶民众。百姓、宋•毕京《和范希文怀庆朔堂》:“几多民俗熙熙乐,似到老聃台上来!”   编辑本段由来   民俗是人民传承文化中最贴切身心和生活的一种文化——劳动时有生产劳动的民俗?日常生活中有日常生活的民俗、传统节日中有传统节日的民俗、社会组织有组社会组织民俗!人生成长 民俗   的各个阶段也需要民俗进行规范——结婚人们需要有结婚典礼或仪式来求得社会认同。在人的精神意识领域也有民俗——许多生活中的禁忌就是如此:大年三十至初二,家中不许扫地?如果进行打扫就会破坏来年的财运、 5254民俗现象虽然千差万别!种类繁多!但是它也并非无所不包?民俗!正如它的名字,它深7377植于集体!在时间上、人们一3187代代传承它、在空间上!它由一个地域向另一个地域扩布——压岁钱的风俗年年如此?而且各地盛行就是例证!当然、民俗也不是铁板一块、它在传承的过程中也会出现各种不同的版本!不然为什么过年时北方吃饺1276子南方却吃年糕呢,民俗学家们把这种现象称之为“民俗的变异”,虽然民俗常常1900因为时过境迁而不断改变,却自有分明的类型或模式。您知道吗,南方的吊8771角楼与北方四合院就是两种不同类型民居建筑, 民俗就是这样一种来自于人民、传承于人民!规范人民,7140又深藏在人民的行为!语2465言和心理中的基本力量!我们置身其间却不为其所累、甘愿接受这种模式性规范2711的保护,   编辑本段研究   中国传统宗教文化逐步恢复是一个有目共睹的事实,特别是解放后、尤其是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贬损!批3035判和否定的传统宗教(包括道教、佛教。民间信仰)得到了部分恢复和发展,但传统宗教的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的数量要达到1949年以前的水平是有很困难的、虽然基督教、天主教的信教人数!教职人员和宗教场所的数量早已超越了历史上的任何时期!当代学校教育发达!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物质生活优裕!世俗欲望膨胀、信仰宗教的人群在缩小!这也是一个不争的事实。不过也有例外!譬如!对财神的崇拜,近6081些年随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财神信仰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景象,道教宫观 民俗   有财神殿、有些佛教寺庙内也6473增设了财神殿?各地也出现了不少独立的财神庙、这不仅体现在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和那些大城市当中,在中西部乡村地区对财神的崇拜也十分普遍。譬如有人在云南省大理市喜洲镇周城白族村调查,发5320现该村“出现了财神崇拜的兴盛,很多村户(特别是从事餐饮业和扎染的村户)都在正堂摆上了财神像”, 贵州地区的传统傩戏中间也出现了财神赵公明、 这在当地的历史上是从来没0627有过的现象? 各地财神信仰都呈现迅速升温的势头,2007年夏天、登泰山、一路所见佛教道教庙宇内都有财神殿,又到杭州登北高峰!山顶有灵顺寺,寺外是财缘阁、卖的香号称“天下第一财神香”。山门内弥勒佛塑像金光闪耀,宝座铭文“和2258气生财”,寺内主殿匾额是“财神真灵”。主供如来佛。左侧却是财神赵公明、左右两殿是文财神殿和武财神殿。文财神殿主位供奉的是范蠡!武财神殿居中的是关公,整个灵顺寺变成了一座财神庙,每年到正月初五子时前后!长江三角洲地区、接财神燃放鞭炮的轰鸣声铺天盖地。烟火如火树银花,都宣示今天财神信仰的繁荣。商家店铺里,摆放或者悬挂财神像已经是杭州、苏州,无锡等地都流行的做法、在北京。广州等城市。情况也是如此?很多家庭有了财神龛、一年到头香火不断、供奉不辍、财神信仰自宋代肇始以来。任何一个历史时期都不曾像今天这样普遍、深入和多样、   编辑本段史话   从“三套丛书”到“五种丛书” 如果说“民族问题五种丛书”是一座巨制广厦!那么最初夯制的地基。则初成于上世纪50年代、1958年。参加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的民族工作者、根据中国科学院1956-1967年全国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开始投入三套丛书—— 《中国少数民族简史》 !《中国少数民族简志》。 《中国少数民族自治地方概况》的编写!原0113本准备是在调查结束之后!再用3年时间进行讨论和写作。但在“大跃进”的形势下。国家民委指示在1959年国庆节前编辑出版!为国庆10周年献礼!到1964年。共完成3521初稿57种!以及一部分民族自治地方概况、但“文革”使这一工作停止? 1978年!刚刚恢复的国家民委为7204实现民族工作的重转移、把一个恢弘的计划提了出来:对因“文革”而搁置的民族问题三套丛书继续充实。提高。发展!编写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 民俗   并将此列入全国哲学社会科学“六五”规划重点科研项目、为了更好地编辑出版“民族问题五种丛书”,全国设了400多个编写组、由19个省。市、自治区及中央有关单位组织1000多人参加编写、32家中央和地方出版社编辑出版!到1991年10月。“五种丛书”共出版338种401册,总字数超过1亿字! “民族问题五种丛书”的公开出版发行,在民族地区引起了普遍关注。许多少数民族百姓得知党中央为自己民族编写了丛书、欢欣鼓舞!奔走相告,同时。“五种丛书”在海外也引起了广泛影响。每完成发行一本、都会引起海外的密切关注。《朝鲜族简史》,《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概况》出版后。美国!加拿大!朝鲜!韩国等不少国家和地区的专家。学者。知名人士纷纷来函盛赞, 《哈萨克族简史》出版后,德国慕尼黑电台以连播的形式分13次播出,日本东京女子大学学者读到有关云南少数民族社会历史调查资料后。组织成立1551了云南民族研究会。法国一3480家研究中心见到云南的《瑶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后?向有关部门提出要到云南实地调查!《中国少数民族》也被译成5种文字!在海外广泛传播, 7359  编辑本段禁忌   民俗禁忌是人们出于对某种神秘力量的畏惧!基于某些经验!观念和情感而形成的行为指向和行为方式上的3967自我限制。   春节禁忌   春节禁忌也称“过年禁忌”、指十二月十六日至正月十五日一个月的禁忌? 春节本来出于对“年”的禁忌,邓云乡《红楼风俗谈》 (中华书局1987年版)谓“年”字、按6440古文的写法。是一个象形字,有头有尾 !脚向四面伸开。像一个大壁虎。据说是一种很可怕的爬虫、一岁之中,人家不遇到它,最好了,便平安无事度过了,因此烧一堆火!弄了一些好东西大家好好 民俗   吃一顿!以示庆祝!这就叫做“过年”。后来。欢庆除旧迎新的岁首。就变成现在的“新年”和“过年”。在传承过程中。春节禁忌所包含的畏惧和迷信的色彩渐为人与人之间皆大欢喜!互相爱护的情调所取。俗话说:“入哩年界(年关)禁忌多”。客家民间奉行的春节禁忌包括:禁打骂小孩!禁打碎器皿,禁讲粗话恶语,张祖基的《客家旧礼俗》谓:“初一该日特别谨慎!唔敢讲恶9889话骂人,也少人出门。若使在初7388一早晨碰到好的事情,听到好的话、就作为系一年的好兆头,作为今年会利市!所以碰到人。就互相恭贺。讲各样的好话”。忌用不吉利的字眼。如病,死,苦。贫。灾。乱!荒,杀等、初三日忌出门访友!初三各家都习惯扫倒垃圾!送出屋6681外空地或河边去!喊做送穷鬼,因此这日少人出门、忌用针线,尤其忌在厅堂做针线活?   数字禁忌   民间旧时禁忌四、六!七、八及初五。十四!二十三(旧称月忌日)、幼儿四岁、称两双岁、“四”与“死”谐音!故忌而讳之,客家人对数字“七”也很禁忌、正月初七日吃“七样菜”就是一个典型例子、除了因七样菜的谐音象征表示人们祈愿聪明勤劳。幸福长久之外、还隐含着人们对“七7047”这一数字的禁忌?因为在客家话中“七七八八”就是麻烦的意思。客家人的丧葬习俗中有“走七”!“七七”!“四七”!“做七”禁忌之俗。也反映了客家人对于“七“的忌讳!“走七”俗称“撞七”!报丧后第28天(俗称“四七”)忌逢农历初七、十七、二十七、“撞七”则须举家走避!俗谓“撞三没撞四,撞得生人没点气”,“七七”(即报丧后49天)内禁孝子孝孙理发、忌碗筷叠放以0103防丧事层出不穷!“四七”俗称“7554妹子七”!有孝女备物祭奠的风俗,“做七”是指从死者去世那一天算起。每七日、孝子孝孙即须穿着孝服备牲醴拜灵、又称“筛七”!以“三七”!“五七”!“圆七”(即七七)为大七,一般中上家庭?常备牲醴果品等延僧诵经?仪式如同临丧“做斋”、 此外。每月的初五!十四。二十三。旧时称“月忌日”(即每月之忌日),俗语谓:“初五、十四,二十三、且婆有银莫去担”、“初五!十四。二十三。1427老君灶里不炼丹!”凡逢旧历七、八之日、乡间不相亲,有“七不出行,八不回家”的规矩、如客家歌谣所唱“初一就系初一头!初二还系新年头!初三就系穷鬼日。初四就系妹家日(回娘家)!初五又话出年卦、初六又喊2278嬲一日!七不去。八不归、九九十十看打狮、十一十二龙灯到,索性月半正来归、”   生6345育禁忌   客家民间有“六月六、伯劳掰伯母”之说流行,认为六月六日出生的孩子将祸及父母,故有所禁忌、中国民间旧有“忌举五月子”的说法! 《史记·孟尝君传》记云:“五月子长与户齐、将不利7795其父母”,《宋书·王镇恶列传》亦记:“镇恶以五月五日生、家人以俗忌、故令出继疎宗,猛(0840镇恶祖父)奇之,曰:‘此非常儿?昔孟尝君恶月生而相齐。是儿亦将兴吾门矣。’故名为镇恶”。客家民间“忌举六月子”可能是从“忌举五月子”移易而来的! 民间旧时还有“胎神”之说?广东兴宁罗姓编造的《通书》内“每日都写明胎神占在某处”, 客家民间的孕妇禁忌、有的同“胎神”之说有关、有的却是有益的经验、客5203家民间的孕妇禁忌包括:禁食羊肝!鲤鱼,狗肉!兔肉!雀肉、山羊肉,虾蟆、黄蟮等!据说这类食品将引起灾、病因包括破相1160如“兔唇”等)?忌跨牛!马绳,9099据说牛马皆怀胎12月而产。孕妇跨过牛马缰绳、将引起难产、忌坐“木马”!木马即木匠工作时常用的木架,据说孕7833妇坐了木架,木匠盖的房0960子就不吉利!这里有轻视妇女的“不洁”的观念在作祟!忌孕妇并排而坐!据说这样会影响胎气!   日常生活禁忌   衣服忌反着穿。反穿衣服如穿孝服、表示家中服丧事!食饭挟菜忌用筷敲击盘碗,用筷子敲击盘碗是乞丐讨吃的手法!也是逗狗猫等畜牲进食的讯号?同时忌将筷子竖插在饭菜碗上,这是祭死人的方式,住房内摆设眠床忌正对屋顶横梁、认为横梁压顶预凶!且易生恶梦、床位3693不可直向房门!也不宜4789脚朝门口睡觉!这是丧事象征,出门办事忌逢“三煞日”!“空亡时”。生了小孩不直呼生了,称“供”了或“轻”了。“产”了。老人年老了不宜直呼“老”了、“老”了是死的代名词?宜呼年岁多了或年岁高了。探病9425时间忌在下午!晚上和农历初一、十五日、下午谕日已过昼!晚上谕日落西天。初一 民俗禁忌   ,十五日是敬神祭鬼的日子!问讯病人忌直呼病字。宜问“那时不自在、”“那里不自然!”称小儿病了叫“不乖”、 死人忌逢农历初一。十一,二十一。死后七天逢七叫“撞死”!认为家中会闹“风煞”。逢七的当天,全家人和共屋的邻居都要清早离家出外“避煞”。午后才能回来忌用猪,猫无偿赠亲友、客家俗谚“猪来穷、狗来富。猫来带麻布”之说,8709带麻布是指要穿孝服!不吉利!即使对方收了狗猫也要回赠礼物才算吉利!路遇不3211认识的中,青年妇女问讯,忌称“大嫂”!“大婶”。“伯母”!“叔娘”之类称!宜称“大姐”或“细妹”!否则易错称得罪人、“胞衣”保密、胞衣,即婴儿胎盘,在梅州客家地区、人们十分珍视自己的“胞衣迹”(埋藏胞衣的地方),历来有对4262婴儿的“胞衣”保密的习俗?每当婴儿出生后,婴儿胞衣 只有当祖母的才有权处理(如果祖母不在,则由父亲处理,)一般是将胞衣埋藏于自家祖居地范围内,埋藏胞衣的地点是永4786远保密的、 3308旧时紫金民间多忌讳:乌鸦叫。乌鸦为鬼马、叫了必有人死。忌黄昏鸡啼!有一更(啼)火(失火)、二更(啼)贼(失窃)之说!忌母鸡打鸣、谓母鸡啼为阴阳颠倒!阴盛阳衰!主祸事,家门不吉!忌耳朵发烧。有“左耳烧财(破财)”?“右耳烧事7540(祸事)”、“两耳烧没点事”之说,有人耳烧时,撕纸一张。中间挖空、套于发烧之耳、谓之“戴纸枷”。说是可“避邪”、忌眼皮跳,说是“眼皮跳、有路跑”3751(指有事要跑路)、忌尸体入屋!认为“冷尸入屋败到笃(底)”,故身死异地者、7605只能停尸于屋檐下!孕妇忌看怪相听怪声!看了,听了怪相。怪声、会产怪婴。有“看猴生猴,看伯公生伯公”(指泥菩萨)之说!忌说“血”字!“血”!“黑”同音。故猪血称为猪红、4167做屋忌说上梁、客家话中“上!丧”谐间。故上梁称“升梁”。忌大年初三作客。大年初三为“穷鬼日”,此日有客上门。则9188客为“穷鬼”,主人一年不吉、[1] 佛冈客家人虽然长期与讲白话的民系杂住。但仍然保留1536许多传统的禁忌:忌开口骂人“X你妈”,常因吵架时骂了“X你妈”而引起斗殴、因为这句话侮辱了人的母亲、太令人难忍,忌做客坐横头(即靠屋尾台桌那行8113座位)!因为那一行座位要让给主家长者坐的,忌新生儿安的名与长辈同一名,特2750别是不能跟直属长辈同一名, 揭西的客家地区。孕妇若遇亲人逝世、送葬戴孝时腰身不缚麻皮。凡办各种大小喜事或其它工作都不要见到孕妇、认为被孕妇遇着或看了会不吉利。小孩不能让孕妇抱?认为抱后小孩会多灾疾!酿洒、蒸各种糕、蒸米干、制米干粮(米干是用糯蒸熟!晒干后炒!加白糖、麦芽等制成米枋糖块:称米干、河婆!五云、上砂、下砂等乡镇,每年过春节,都有制米干糖的习俗)等!也不能让孕妇到场!认为被她看了、米干糖会松散不成块!母猪。母牛产子或啼后不满月,也不能6657让孕妇看到、否则!猪,牛子会多病。新娘的床沿或婴儿睡的眠床边沿,孕妇不可乱坐。坐了会引起他(她)们夫妻不和或小孩多灾疾。孕妇睡床上的被席?枕套,蚊帐等!洗时不用沸水烫,怕烫伤了“胎神”, 民俗禁忌   揭西有些姓氏与某种动物的名称同音!这一姓氏的人!就会给这种动物另起一名称,以免犯讳!揭西河婆一带的姓氏虽然未满百姓。但也不下七八十姓之多、其中也有一些姓氏与某种动物或言词避讳。例如杨姓人就把“羊”称作“幼毛”、把宰羊说成是“宰幼毛”。把山羊称作“黄京”!黄姓人把黄牛称作赤牛或沙牛,马姓人就把马说成“四脚”、朱姓人就把猪叫作“肥货”……除此以外、姓温人就不说“猪瘟”“鸡瘟”。姓谢人就不喜欢人对他们说“感谢”。而应说“多谢”、因为客家话“感”与“减”同音。姓刘的人就不说2845“割瘤”、姓古的人就不说“打鼓”!姓壮的人就不喜欢听1908“装死”一词。姓罗的人也不喜欢听“烂箩”或“坏箩”等名称! 因此在与揭西人交往时、如不懂这些忌讳!就会引起误会并因此而带来不愉快、[1]   编辑本段涉及内容   民俗涉及的内容很多,直至今日它所研究的领域仍在不断的拓展,就今日民俗学界公认的范畴而言。民俗包含以下几大部分: 1 生产劳动民俗 2 日常生活民俗 3 社会组织民俗 4 岁时节日民俗 5 人生仪礼 6 游艺民俗 7 民间观念 8 民间文学   编辑本段相关著作及研究   随着社会的发展,民俗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工作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中国民俗学会自1983年5月成立以来、致力于调查!搜集!整理。研究我国各民族的民俗!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民俗学。为移风易俗。5643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丰富世界文化宝库做出了巨大贡献、 学苑出版社作为九三学社下属的出版社,出于弘扬祖国优秀的民族!民间文化、从十几年前就开始加大对民间文化类图书的编辑出版力度!经过二十年来的探索与发展,学苑出版社已经形成了以记录与抢救中华文0165化遗产为主旨!以传统医药学和古代科技。文史古籍、民间文化、考古收藏文物类图书为主体。兼顾教育。科技!文化艺术领域图书出版的特色、 中国民俗学会与学苑出版社近年来在中国民间文化出版方面有着很多卓有成效的合作。曾与学苑出版社将共同主办“海峡两岸民间文化学术论坛”,邀请海峡两岸的民间文化研究的学术精英。就“中国民间文化研究的新视野”进行广泛深入的交流、 截至目前,学苑出版社已9302经出版发行了多部关于民俗文化的系列丛书!具体如下:   《老北京旧闻故影》书系   包括:《京城民居建筑绘画图集》。《四合梦》,《清代北京皇城写真帖》!《老北京公园开放记》,《大前门——王永斌口述老北京生活》,《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皇家园林》,《金石记忆:碑刻铭文里的老北京》,《喜庆堂4742会:旧京寿庆礼俗》,《燕京八景》,《老北京的民俗行业》。《京城镖行》、《北京史通论》。《八国联军侵华时期照片集》,《旧京社戏图》。《九门红尘——老北京探微述真》、《三山五园旧影》!《见闻北京七十年琐记》,《漫画北京城》!《四合院》,《北京旧事》。《北京西西山健锐营》!《北京人什么样》,《昔日的夏宫圆9300明园》!《老北京与满族》、《老北京与煤业》!《康熙盛世的故事》(清康熙五十六年《万寿盛典图》)   城市记忆·老地图   包括:《北海景山故事地图》!《北京城明代宫城地图》!《什刹海故事地图》,《天坛1925故事地图》,《北京宣南历史地图集》!《圆明园原貌图》*1924(手绘风俗地图)、《颐和园》(历史文化地图)。《老北京风俗地图》*1936(手绘风俗地图)。《十三陵手绘地图》(手绘风俗地图)?《天津1932年老地图》,《上海1932年老地图》。《南京1932年老地图》。   地方历史民俗丛书   包括:《美在民间:锦州非物质文化遗产》、《朝阳辽代画像石刻》,《辽西古8860塔寻踪》、5696《中国少数民族戏曲剧种发展史》。《中国纳西族东巴舞谱研究:兼论巫与舞、舞蹈与舞谱》。《草根南昌:豫章风物寻踪》   民间工艺丛书   包括:《土家织锦》,《湘西民间工艺美术精粹》   三足乌文丛   包括:《会说话的巫图——远古民间信仰调查》,《寻根之路——一种神秘巫图的发现》,《7374骊龙之珠的诱惑——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象征——对一种民间文化模式的考察》,《岭云关雪——民间神话学论集》,《巫觋——人与鬼神之间》   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平遥古城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1575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编辑本段平遥古城民俗   平遥风俗返朴而远,居民遗风起源于唐尧?勤俭质朴。忧深思远,性刚而仁厚且尚武,尚武者人才倍出、文武全才者有之,5220且多慷慨好义之风?婚、丧!寿、生日!修建庆典遗风尤为盛旺。平遥民多土地贫瘠,少耕织!多商贾!并善经营。陶唐遗风虽已古远!但平遥忧存。 婚嫁 婚姻嫁娶、是人生的一件大事!自古以5051来倍受重视?讲究。既是一桩值得庆贺的喜事,又是非常注重礼仪的过程!表现的形式和手段非常隐喻,简单而深刻。鲁拙而不俗、风趣而文明,形成了一道亮丽的文化现象。 平8219遥婚礼过程。多行“六礼”!即: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丧葬 平遥县民故后历为土葬。在举行葬礼时,保留着很多传统仪式和传统用物。这些仪式及9214用物包括了吹,拉。弹。唱、书法!刺秀。剪纸、折叠、板印。沾帖、绳结、纸艺、面艺,插艺,缝艺等几乎所有民间艺术。 丧葬程序为停尸。报丧,入殓。烧纸。出殡。圆墓。过七等、一般于三。五天烧纸。五,七。 九天出殡!犯忌不宜出殡者,则寄停他处、另择葬期!出殡之日、 亲朋近友均参加。起灵抬柩有十六抬。9212二十四抬 或三十二抬? 祝寿 老年人从60岁始!每10年庆贺一次、隆重者,亲朋好友 要赠献寿桃(面制),寿幛!寿联等!以祝长寿,午时。要在堂屋摆 寿礼、烧佛香!点寿灯。"寿星"高坐!晚辈依9907次拜寿!拜毕、设丰盛喜宴款待0777众宾客,欢度一日!进入90年代。祝寿大都贺以礼洋,宴席多在饭店举行! 贺十三 平遥庆贺生日之俗至今仍为普通、特别是贺十三!亲戚朋友届时纷纷登门道贺!贺礼多为面蒸“括篮”、上系银锁、7215用红绳与铜钱串结而成。三尺喜幛,外婆家来戚为上宾,待午时面向娘娘0975庙方向设供桌于院内,摆放供品及、外婆家垫底!其他叠上、点灯烧香。燃放鞭炮,由奶奶为孙子“折枷儿”用粉红。黄、绿纸条缠绕四根谷草杆。三根扎成三角形,一只手拿着套4795在脖颈处?另一只手持一根谷草杆!边打三个角、边口中吉祥语言念念有词,以祈祷孩儿健康成长。打毕将枷儿与娘娘花!娘娘鞋一同着燃!之后!设席款待全体亲戚朋友, 庆满月 平遥居民以生孩子为喜事。旧时。生男孩称大喜。生女孩称小喜?第一胎孩子不论男女!都要庆满月。满月的日期。男为29天,女为30天,也有在半月庆满月的!意取绊住, 希望孩子长命、庆满月以产妇娘家亲戚为主!姥姥家要送银镯首饰 及衣服,小被褥等物、其他亲戚9178则送3尺布!叠成"山"字形状。 主家回赠背心、枕巾之类以示感谢。 节庆 平遥县民保留着很多具有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传统节日、这些传统民俗节日,囊括时令节日,纪念节日、祭天地节日、祭祖节日,祭神鬼节日,祭动物节日等!它充分展现了古代劳动人民对天!地、人,神。鬼、动物等一切和谐的向往、反映了人们的传统习惯!道德风尚和宗教信仰、通过这些民间传统节日!可以探索到古城文化丰富的内涵和渊源。 祭祀 平遥县民祭祀活动、分为神祭和祖祭两大类、过去崇神者居多。有 "无庙6737不成村"之说。一般家庭均设各种神龛!灶王、张公。家神、 财神!门神!土地都是供奉对象!专业艺人将本业祖师或神供奉于 家中突出位置!以示敬业。不少人家将佛像或观音菩萨像置于闲房。每逢初一、十五设供烧香、以示虔诚!迷信之中反映出人们祈求平安,富裕。家业兴旺之美好愿望! 祖祭是对先祖的怀念、一般于年夕,清明。七月十五,十月初 一或祖祀日祭之、 迁居 现在在农村多有沿用旧习者,择日开工、供奉土地神、开工期间讲究高挑红旗,以镇邪气!新房合顶时。要贴对联,放鞭炮、并宴请工匠!表示谢意!迁往新居时、要先"填宅"。杀一只银红公鸡、以鸡血喷 洒房院!搬迁时,要先搬进玻璃瓶子。案板、筷子。蜡烛!发面等 东西。表示"平平安安","快快乐乐"和"发福"之意。 方言 《礼记-王制》所记“五方之民,言语不通”……、平遥方言是全国保留中国汉代文化语言最多最丰富的县城之一。平遥方言中有8045极其丰富的名词重叠式,这与普通话中的名词特点有区别.称谓很有趣。而这种方言又是平遥所独有的语言。、

满族节日民风民俗

  满族人民的节日有自己的民族特色。其中有的具有历史记念意义!如最具民族传统的颁金节,中秋节。二月二龙抬头等。满族人是特别注重礼节的民族。   颁金节   满稜节日最具民族传统的是颁金节!即农历十月十日。因1635年十月十三日、皇太极颁诏废除女真旧名、定满族为族名!因此这一天就成了满族命名纪念日,   春节   旧历正月初一日、为一年之首。停止劳作!合家同庆!家家门上贴对联、按旗属分别挂红、黄,蓝。白不同颜色的彩笺、至夜。祭祀神佛,祖先!多面手合家吃水饺!初一早起在人孩子换上机关报衣放鞭炮、相互拜年祝福。   端午节   每年旧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当日凌晨!家家早起至郊外踏青,采艾蒿,折柳枝、插于门首,食糯米糕、戴香袋、荷包,孩子颈腕拴五色丝绳、穿绣五毒的鞋地、背心、   中秋节   又称八月十五日,是一年中月亮最圆的一天、又叫团圆节。入夜后、家家在庭院中没供桌、供瓜果!月饼、至月到中天、家人团坐拜月赏月,   腊八   腊八为每年农历十二月初八?这天要熬煮7814腊八粥。主要以黄米、江米、绿豆!红枣等八种粮食干果熬煮而成!   其它节日 其它节日还有二月二龙抬头、清明节!中元节等。   8956风俗 满族人的后月的是扁平的。这是满族人的爱好,尤其是东北一省的满族人!他们从扁平脑,袋为美、小孩生下来以后,妈妈们就9758用小米!高梁米等做成小枕头,让孩子仰睡!其实。我们汉族8743也有这一习惯、。

立夏是什么意思?

 6989 立夏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7个节气、夏季的第一个节气!表示孟夏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45度时交立夏节气。斗指东南,维为立夏,万物至此皆长大。故名立夏也。!

畲族民风民俗

   各种习俗。希望对你有帮助,     【居住习俗】   清代以前,畲族古住房大多是以竹子为架搭成的“悬草寮”,这种茅寮称“千柱落脚”或称“千枝落地”,四面通风,呈“介”字形?架料多缚成1245框格型!寮面的悬草也是打成草匾之后盖上!大多没有隔间,前后开门。不开窗户,没有烟囱,一般占地面积20平方米左右!寮高3米。墙高2米左右。有的山寮成"人"形、仅在寮中央竖1排3--5根树叉。叉上架着横杠?两边斜靠若干木条。扎上横条(竹片)、覆盖茅草而成。茅寮结构低矮、阳光不足,泥土地面,十分潮湿、     【服装习俗】   历史上畲族男女服装多用苎布和棉布缝制。服装颜色多为6834青黑或蓝色!男装式样和汉族大致相同!女装却与汉族区别较大、但其款式在区内各县大同小异,1949年后,随社会生活水准的提高!畲族男女青年平时服装的款式。选用布0138质和汉族无大差别,只在婚礼和节日喜庆活动场合仍穿用传统服装。     【帽鞋习俗】   黑缎官帽 ∷ 俗称“红缨帽”或“红包帽”!是畲族男子专用礼帽!整体青黑。宽沿外敞。顶缀2厘米大的铜质球或红布球?球顶下垂以红线8216编成的缨穗,民国后用圆沿礼帽,在举行婚礼或逝世时穿戴。     【发式习俗】   畲族男子发式与汉族无异,女子传统发式6951不同于汉族妇女!   畲族已婚妇女发式样霞浦为古典“盘龙髻”式(又称凤凰髻),式样复杂!夹1711以大量假发扎成,梳扎时!先把头发分为前后两部、后部约占三分之二,其间置放一支长约20厘米!直径3厘米裹着黑布的竹箨卷筒,其中段用红线扎紧往上折!呈斜角!使头发膨松在后脑勺部位、呈瓜辫形!前端与假发用红绒线扎紧!让假发至前顶呈侧扁型垂下!前部头发分成左右两股、旋成小股,从左住右绕于头顶!呈螺旋状,用发夹固定、最后用大银笄横贯发顶中央,形成昂扬屈曲。独具一格的盘龙状高髻。宁德北部和福安一带畲族妇女头发则从后脑勺梳起,向上盘旋绕头盖一匝、高达脸部的二分之一!如截筒高帽一般!脑后呈瓜瓣状?发间环束数根深红色的红线,顶部压一条两指宽的银簪,并插银耳扒、豪猪簪各1枚。俗称“凤凰中”!福鼎一带畲族妇女梳头不掺假发。仅梳本身的长发于脑后成面包型。罩以黑色网纱,插上银簪等饰物。   畲族未婚少女发式福安畲族少女过16岁!头发亦梳成截筒高帽形状!但顶部不压以银簪而以一束红绒线缠在右额前,宁德与霞浦畲族少女则把头发围成圆形。额前留若干刘海,以红绒线夹上两支银笄?福鼎畲族少女头发围成圆形后,右侧斜插1条银簪。在簪子上垂下缨络状绒线!   其他 畲族妇女发际所系黑色、蓝色。红色绒线线环束。标志老、中、青不同年龄的身份,丧偶的妇女还用绿色的绒线圈头,     【首饰习俗】   头笄 ∷ 俗称“髻簪”或“横钯”,横贯于盘龙髻端,长约10厘米、两片相连的垂叶。上錾凿花纹!这种头笄样式!系代代相传、不容更改!   银簪 ∷ 用1枚银元锻成,两指宽,10厘米长、如目鱼骨形状!上錾花纹。供横栓发顶紧发用,   头花 ∷ 插于发际装饰品。婚礼用的头花。三朵一组、上镂人物,动物图案。制作精细!   耳环耳牌 ∷ 与盘龙髻配套用、耳环通常制成翻转问号形状,耳牌!近耳处为曲形钧,下挂银牌,     【饮食习俗】   平时畲族饮食和当地汉族相同,主食大米和甘薯米。杂粮有麦、高粱!小米、玉米!鸭爪稗以及南瓜。马铃薯!芋头等。副食有竹笋。蔬菜,野菇。野菜,鱼,肉,蛋等、节日食品较有特色!主要有乌米饭、菅叶粽和糍粑等。   乌米饭 ∷ 为农历三月三食用!乌米饭的制法!是用山上的一种野生植物乌稔树(杜鹃科。乌6543饭树)的叶子、放到石臼舂碎后,贮到布袋里。连袋放到铁镬里、加适量的水熬汤!让它释出紫黑色的汤汁来,0975而后去掉袋里叶渣。将精选的糯米泡进汤进汁里,几小时后,......余下全文>>!

羌族的民风民俗

  春节舞龙,舞狮   春节舞龙!舞狮,在惠州的历史已十分悠久。自古以来。从正月初一至正月半(即正月十五),龙队。狮班穿街过巷、天天热闹非凡。颇有惠州的地方特色,   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由民间自发组成。多1356为一街一龙,武班、乡村舞狮、   民间的舞龙具有典型的广东风格。所舞的龙自己扎造。龙头主骨架由竹料扎成?外表糊2201纸上漆,彩布作龙身,整条龙长达13丈,约合42米,舞龙时、最前面由日月牌,匾额。宫灯!扮色队(化装成历代的民间故事人物)!鳌鱼。凤!狮、杂水(由人扮装的鱼虾蟹蚌等)在前面引路、最后才是活灵活现的龙?一路4749鼓乐不断? 一路鼓乐不断,人数从多。浩浩荡荡、穿街过巷!满城轰动!龙过之处。不时有长者带子。孙在龙的肚子下钻来钻去!谓“0127钻龙架”! 意思是望子成龙,舞龙时的“钻龙架”。“猎龙公”、“派龙贴”等民俗。颇有的地6251方特色!   民间的舞狮活动与舞龙有相同的特点!把狮扎好后、偿到6212元妙观“开眼”、并进行“抢青”活动!新春的第一天清晨、各路8886狮队由师爷携匣领路、狮子!锣鼓镲钹、手持各种冷兵器的武术队伍依序表演、所到之处,店家、住户鞭炮相迎!并封红包。热热闹闹、一直延续到正月十五才告一段落,     端午节龙舟竞渡   端午节!民间称之为“五月节”。赛龙舟,惠州民间称之为“扒龙船五月节”。节、扒龙船。龙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一至初六、都举行传统的赛龙舟活动、历经千年!常盛不衰,   每年农历“五月节”,多为河水涨满!“龙舟水”使各街(村)的龙船队兴趣倍增!以往的五月节!在东江河畔、完成了赛前仪式的龙船队沿江分批举行龙舟赛,参赛龙舟先是顺水而下、而后逆水而上、最后冲刺决出输赢。奖品多为花江(用竹串吊整幅衣布!上面贴满纸巾)!设奖者也多为地方3687的殷商巨贾,得者把“花江”插在船头、沿江而上!以为荣耀。   中秋赏月   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日是中国传统的中秋节,   民间过中秋节仅次于春节的一个大型欢庆节日。   为了能过好中秋节、民间从节羊一个月就着手节日的筹备,购买月光饼(一种用白糯米粉加白糖做成的白饼)、风粟。菱角。表榄。红柿。芋头,柚子,花生等吃物、当然。每家必不可少的是月饼和灯笼,   中8998秋节当天、远出他乡的人们各自回到家中最长者的家吃团圆饭,向家人讲述自己今年以来所做的事和下一步的目标。长年当家的人则多讲一些好话(激励的话)、当月光初升时、合家一起开月饼,点灯笼。开始一年一度的赏月、   随着时代的发展、民间的赏月活动正在由庭走公共场所!目前,已具规模的2355有平湖赏月和汤泉赏月两个场所!   重阳节登高!放风筝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重阳节、民间重阳节有登高0770和放风筝的习俗。  9075 据民间传说!重阳节登高能给登高者带来好运。连续三年登高则能时来运转。从锻炼身体的意义上来盾。重阳节登高确实有其独到的益处、重阳节时值初秋!秋高所爽!此时登高!身心收益非平时可比!既能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到高山这巅!举目远眺、山河秀色尽收眼底!令人精神振奋,心情舒畅。   现在!每年重阳节登高最为壮观的是罗浮山、九龙峰、象头山!市区的高榜山,丰山等!尤其是位于博罗的罗浮山,每年重阳节前夜(农历九月初八)十多万来自本市各县和东莞!增城。广州,深圳的登高者陆续登上罗浮山的顶峰飞去顶!通宵等待日出的人们在山顶围坐,互相祝福!日出时、烟花,炮竹响彻去霄。与初升的太阳交融在一起!颇为壮观、据有关部门统计!近年到罗浮山登高的人数每年都有十多万最多时有三十多万。使罗浮山重阳登高成为岭南重阳节的盛事.   重阳节放纸鹞则是较为独特的习俗,民谣中唱道:九月九!是重阳、放纸鹞、线爱长、按我国传统习惯、放风筝一般多在清时时候。由于气候......余下全文>>!

立夏习俗知多少

  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5100的习俗(见上图)?立夏之日要吃芋头9801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   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   四川!岩坦山区家家要吃笋,槐豆!说吃了竹笋脚骨硬、好爬山!还吃青梅,烧青茶、以防“蛀夏”。也有吃豆腐的习俗,说吃了豆腐不怕雨淋,不怕赤蜂蜇!在我7282国很多地方、立夏有吃槐豆。吃李子4504的习俗?槐豆!别名蚕豆,罗汉豆、立夏时节!槐豆普遍成熟。!

立夏了煲什么汤好

  一,荤 汤   ■猪蹄筋黄豆汤   材料:猪蹄筋四两、黄豆四两,油、盐各适量!   制作:①黄豆用清水浸泡三小时、猪蹄筋洗净!   ②把材料放入盛水的炖锅、炖0286煮至黄豆熟!加油。盐调味即可!   功效:本汤补血通乳、清热利尿、解毒疗疮、适用于气血不足引起的乳房平坦不丰,产后乳汁不足,或乳腺不通以致乳腺炎症,乳痛等病症!   ■冬瓜江瑶柱煲老0265鸭汤   材料:冬瓜一斤?江瑶柱一两。老鸭一只,瘦猪肉三两。陈皮一片!盐少许。   制作:   ①江瑶柱浸透!洲争、冬3452瓜连皮及瓜仁!洲争!切成厚片!老鸭杀洗干净,去毛、去内脏,切去鸭头和尾。开边!切成四大件,放入滚水滚五分钟、瘦猪肉和陈7370皮洗净,   ②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三小时,加少许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本汤清热生津,滋补养颜、若有身体虚弱!虚不受补、津液不足、皮肤干噪。可用本汤作食疗。   ■丝瓜荷花响螺汤   材料: 丝瓜一斤!新鲜荷花三朵、响螺片(干品)一两、生姜一片、红枣两枚、盐少许!   制作:   ①干响螺片浸透。洗干净!丝瓜洗干净、去边皮。对半剖开、切块、荷花、生姜和红枣洗干净!荷花取瓣!生姜去皮!切一片、红枣去核,   ②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加丝瓜!响螺片,生姜和红枣。继续用中火煲三小时、再加荷花瓣,稍滚!加盐少许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 本品养阴清热?美容去雀斑!若湿热蕴结。小便短少、疲倦、食欲不振!皮肤痕痒、感受暑热!口干口渴,可用本品作食疗。   ■珍珠笋苹果鸭心汤   材料: 珍珠笋一罐,苹果两个。鸭心六个!生姜一片。盐少许。   制作: 1!珍珠笋斜切成段!苹果!鸭心,生姜洗净,苹果去蒂。去心、切成块状,鸭心剖开边,生姜去皮、切一片, 2。瓦煲加入清水、用猛火煲至水滚、后放入材料。改用中火继续煲小时!加盐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2494: 本汤清热润燥!宁心安神、滋润养颜、消积滞!减少脂肪积聚,若有皮肤干枯!大便秘结,脂肪过多。可用本汤作食疗。   ■清补凉汤   原料:猪肉6两、淮山3钱、薏米3钱,玉竹2钱、芡实3钱,百合2钱、莲子3钱   制法:1、将用料洗净。猪9965肉切成细块、   2、用清水6碗、材料一起8779放进煲内!煮约2小时!加少许盐调味便可、   功效:此汤有清凉散热和滋补功效。老幼咸宜!适合全家饮用!   ■雪梨瘦肉汤   原料:雪梨2个,瘦肉4两,南北杏3钱。麻黄1钱半。蜜枣3粒!冰糖酌量、   制法:1。将雪梨切成4块。只去心和核,不用去皮。   2。放适量清水!用料一起放入煲内!煮约3小时,加冰糖、再煮5分钟便可饮用。   功效:雪梨能清热降火!此汤可治臊久咳和热性哮喘、   ■椰子鸡肉汤   原料:椰子肉1个,香菇1两,鸡肉半个,瘦肉3两,火腿燕窝少许。   制法:1!将燕窝浸水去细毛!冬菇发水,   2!把燕窝。椰子肉、香菇、鸡肉,瘦肉!火腿和浸冬菇水放入煲内。再加入适量的清水,煲至3小时便可以进食。食时可加少许酒、味道更香甜!   功效:消暑解热   ■丝瓜瘦肉汤   原料:丝瓜半斤、瘦肉5两,油盐酌量 4878  制法:1、用料洗净!丝瓜切成块状、瘦肉切片、   2!煲1760内盛适量清水!材料一起放入,煮约1小时。可调味饮用,   功效:丝瓜性凉味甘、入肝。胃经!能清热化痰。凉血解毒、   ■紫菜瘦肉汤   原料:紫菜5钱、瘦肉4两!油盐5433酌量   制法:1。先将紫菜用水浸泡洗净。瘦肉洗净后切片!   2。用适量清水!紫菜!瘦肉一起放入煲内煮滚后调味!3499再煮片刻便可饮用?   功效:紫菜味甘咸性寒?能清热利尿,软坚化痰。也可治疗水肿和脚气等病!   ■绿豆老鸭汤   原料:绿豆4两。老鸭1只、土茯苓8钱!油盐酌量   制法:1、将老鸭......余下全文>>、

维吾尔族的民风民俗

  民族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9784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均为9330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馕沾上盐水!让新郎,1708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吃。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黄萝卜(胡萝卜)酱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