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向姓的起源

  姬姓的一支,

崔姓的起源

  清河崔氏在春秋时乃齐国公卿之一。至西汉时居住在清河郡(今河北清河县)、东汉以后成为山东望族!其中崔琰曾投曹2186操门下!西晋时讲究士族门第、崔氏被列为一等大5226姓「崔卢王谢」之首,   清河崔氏后长仕北朝?北魏时一度与范阳卢氏,荥阳郑氏,太原王氏并称为「四大族」、   唐代崔氏仍然显赫,有23人做过宰相、唐初官员修订《氏族志》?7391把崔氏列为第一,唐太宗知后大怒曰:「崔氏早已衰微,既无显官,又无人才。凭什么列为第一、难道我李氏贵为天子,还比不上崔氏吗。」下令改以李氏第一!皇后氏族长孙氏第二、崔氏列第三。虽然如此!崔氏仍为士族高门。   清河崔氏曾分出一支为博陵崔氏,也为隋唐著名士族之一!、

方姓的起源

  据古书记载、方姓源出于炎帝榆罔4405的后裔!《明代方正学族2443谱序》认为!榆0554罔有子名雷?封于方山、号称“方雷”、方雷的子孙就以地名为姓。世代姓方!这就是方姓的由来。传说到了西周宣王时、方雷的子孙中有一位叫方叔的将军,智勇过人。他曾奉命南征。平定过荆蛮的叛乱!为周室的复兴立下了大功,因此后世各地的方姓宗谱。都采用了“周大夫方叔之后”之说、   方氏源出河南,自“方叔以后,以字为氏、望出河南”!后世全国各地的方姓2823大多是由河南迁出的!大概在宋宁宗时期。方氏开始南迁,即从今河南的光山!潢川一带迁往福建福州、再迁往漳州、龙溪一带,现在台湾地区的方姓,大多数是这支方姓不断南迁的结果、明清以来。安徽桐城的方姓出了不少学问家、方姓逐渐发展成为当地的望族、,

谁知道姓莫起源

  莫姓,中国古老的姓氏之一!源于颛顼帝、出自上古时期颛顼帝所建的鄚阳城。属于以居邑名称为氏、颛顼帝为昌意之子、黄帝之孙。是炎黄部落联盟的重要首领之一、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168位,   莫氏是一个9227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的古老姓氏、在2013百家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99位。人口约二百三十三万八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8%左右,人口第一大省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桂林市,来宾市、其次为广东省肇庆市!广广东省东莞市!再者为湖南省,贵州省,浙江省。山西省,河北省!山东省!上海市、四川省。   源于姬姓   莫姓得姓始祖是上古时期的颛顼帝,   黄帝!炎黄联盟重要首领之一。号高阳氏、因黄帝早期的活动范围在姬水流域!故以姬为姓。下分八个民族!活动据点0068在帝丘(今河南省濮阳西南)!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他重视人事治理!后世莫姓主源均出自颛顼!于是莫姓子孙便奉颛顼为莫姓的得姓始祖,     颛顼号称高阳氏,后分衍有八个氏族。活动中心在帝丘一带(今河南濮阳)。曾在夺权斗争中击败共工氏、颛顼重视人事治理。努力发7175展农业。曾命南正重!火正黎“绝天地通”!实行人神分职。标志着原始宗教向神权的过渡、   据史籍《三郡记》和《姓氏考略》记载!上古帝颛顼造鄚阳城(今河北任丘。平乡一带)。2711其支庶子孙定居于鄚阳城!后人去“邑”为“莫”!以地名为姓氏,世代称莫氏至今、史称莫氏正宗,莫氏族人皆奉颛顼为莫氏的得姓始祖。     源于芈姓   出自春秋时期楚国莫敖之官职!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芈姓为祝融八姓之一,亦出自颛顼,其后裔在西周初期建有芈姓大国!即荆国。后改称楚国,据宋真宗大中祥符元年(公元1008年)由陈彭年,丘雍等奉旨在前代韵书的基础上编修而成的典籍《大宋重修广韵》中记载?春秋时期。楚国有莫敖之职、亦称莫嚣,是与令尹地位相同的官职,并行执掌楚国之国政!在史籍《淮南子··修务训》中则称“莫敖”为“莫嚣”!指出其原为楚国最高行政官职,军!政两事一把抓?到楚武王熊通开始称王时。莫敖之职仍然存在、后来楚武王嫌其官位太重、改以令尹为重臣,与莫敖相互制约,在史籍《左传》的记载中!以令尹与莫敖并提、当处于同等地位,楚武王以后的出国历代君主、将莫敖废置不常,后来在史籍《左传·襄公十五年》中记叙楚国封官之事时,列莫敖于令尹、右尹,大司马。右司马!左司马之后,说明莫敖的地位逐渐降低!今学者杨伯峻在《春秋左传注》中称莫敖本相当于大司马、后降至左司马之下。   其后世子孙中有以官职称谓为姓氏者,称莫氏!世代相传至今、著名的屈原家族便世居此官职,故莫氏也有一部分是由屈氏的分支改姓而形成的。     源于妫姓   出自上古圣君虞舜之祖幕。属于避难改姓为氏、据史籍《通志·氏族略》记载。莫字即幕字的省文、望出钜鹿郡。江陵郡,   幕。乃是上古圣君虞舜之祖。莫氏和幕氏同宗同源,该支莫氏只是幕氏的简笔形式,后族人有为避战乱之难去“巾”取谐音2814字“莫”为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于鄚姓   属于以4555居邑名称简笔为氏!该支莫氏、起源于汉朝时期河北鄚州!鄚氏出周宣王姬静!将其次子姬望封赐于鄚州(今河北平乡,任县,晋县一带)!其后裔子9911孙因地为姓氏!称鄚氏!    姬望的后裔传至第二十一世孙鄚振扬(姬振扬)!因功在汉室,于汉高祖刘邦七年(公元前200年)授其为执戈郎,汉高祖还特赐改其姓为莫!此后称莫振扬,成为该支莫氏始祖、,

代姓的起源

[编辑本段]■姓氏源流  一!代 1。我国北方少数民族北狄的一支建立了姜姓国代国(,代国都城在今河北省蔚县东北 故地在今河北蔚县,始封之君不详,公元前475年赵襄子使人请代王。使厨8489人操铜枓以食 代王及从者!行斟!阴令宰人各以枓击杀代王及从官!遂兴兵平代地、)周元王三年(前473),晋国赵襄子兴兵吞并代国!代国灭亡、国人以国为姓、成为代姓 2!源自戴姓,以同音字代替为姓!近代!人们以为“代”是“戴”的白字。将笔画繁复的“戴”改为简单的“代”!成为代姓, 二。戴 戴(Dài)姓源出有四: 1。出自子姓,为商汤的后裔、以諡好为氏!据《元和姓纂》及《古今姓氏书辩证》所载。周初。周6694公旦在平定“管蔡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主帝纣之庶兄子启(子姓)于商的旧都(今河南省商丘南)、建立宋国。宋国第11位君主(公元前799年-公元前766年)。史佚其名、死后被諡为戴公!戴公传子宋武公司空(公元前765年-公元前748年)其子孙遂以諡号“戴”为氏,是8128为河南戴氏, 2、出自姬姓、以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左传》所载。春秋时有戴国!为姬4420姓诸侯国!在今河南民权县东?一说在河南兰考县。隐公十年(公元前713年)亡于郑国,一说亡于宋国、其族人遂以国名“戴”为氏。 3,殷氏改戴姓而来,据《鼠璞》所载、殷氏有改为戴姓的、武王灭商后。有不少殷遗族以国为氏(因商首都在殷、又叫殷国)!称殷氏、其后就有改姓戴的,这一支戴氏也是出自河南、 4,其他民族改姓而来、如满洲达尔充阿氏、戴佳氏,鄂温克族涂克冬氏改戴姓!另蒙。回!瑶。土家等民族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戴㧑!西周初年、7489周公旦在平定武庚之乱后?封商朝末代君王帝辛(纣)之庶兄微子启于商的旧都!建立宋国!定都商丘!宋国第十一位君主(公元前七九九-公元前七六六年在位)死后諡号曰戴公!5666其庶子㧑以王父諡号为氏?称戴㧑,后世亦沿用戴姓,并尊戴㧑为戴姓得姓始祖、! 、、

程姓起源

程姓的来源与演6686变: 汉族程姓主要有两大来源:风姓和姬姓, 第一支为风姓程氏!相传5000年之前黄帝时代。黄帝族为华夏部落联盟之主,统治着中原地区。我国东南方活跃着一支以东夷、华夏、南蛮混合的九黎部落。后为黄帝部落击败!黄帝之孙颛顼氏之裔祝融氏黎统治了九黎!仍称黎,祝融氏是古代管掌火种的部落首领!当时辅佐祝融氏黎统治九黎族的有仆!程二部落、相传程部落出自伏羲氏之后的东夷族的风氏族、故姓风、在夏朝之前已经建立了程国?故地在今河南洛阳东的古上程聚,是夏朝的坚强盟国?大约在公元前1600年商灭夏,亲夏的程人退出中原,西撤到泾渭地带的毕郢,今陕西咸阳东!公元前1109年!商王文丁时期被周国吞并!成为周的臣属、子孙遂以国为姓、公元前1046年周灭商!周武王封程人后代程伯符于广平,今河北泽鸡!到周9562成王周康王之际!又徙封到程。成立了程国。伯爵、古城在今河南洛阳东与偃师!孟津交界地的上程聚。到周宣王时。程伯符的后裔程伯休父担任西周的大司马、部族由河南西移到西周都城镐京附近的程邑、古城在今陕西成阳东北,这是程姓群体中最重要的一支。风姓程氏的历6804史至少有4000多年? 第二支为姬姓程氏,姬姓程氏系出周文王少子荀侯之后!荀国即郇国。后灭于晋国,春秋时晋大夫荀驩的采邑在程!即古程国之地!今河南洛阳东、其后裔以邑名为氏,在春秋中期。程氏在晋国历史上起过重要的作用!姬姓程氏是程姓群体的重要组成!其历史也有2600多年。 外族基因的融入: 第三支出自外族的改姓!我国的程姓同其他姓氏一样,不断与其他民族交流!互有基因的流动,西周时!程伯休父西迁陕西咸阳时。其中一支由河南洛阳迁居温县!以司马官名为氏,是当代的司马姓的主要源头、另一支南迁进入贵州南部、繁衍成西南有影响的程番,一直到元朝时贵州八番之一就有大小程番。与当地土著的长期混居,成为0188布依族的程姓先民!少数民族流入程姓的事件主要发生在清朝、清满洲八旗姓成佳氏一族全部改姓程,因2374长期与汉族混居,而同化为当地的程姓汉民! 、

吕姓家谱的起源

   源于姜姓、出自帝舜晚年赐伯夷吕氏、属于以帝王赐氏!部族名、国名!居邑名为氏!炎帝的后裔共工氏从堂孙伯夷!是颛顼帝之师,尧帝时期的辅政。负8262责掌管礼仪、舜帝时正式任命他为秩宗。大禹代行天子之政时。伯夷尽心辅弼、成为大禹的心腹之臣、为了嘉奖伯夷,舜帝在晚年赐伯夷姓姜、赐氏为吕!并封他为吕侯!此后形成了吕氏部族!伯夷的后代早年活动于甘青山岳地区!由于崇拜2918山岳之神?形成了四岳部落?在尧!舜,禹时代。四岳成为部8859落联盟的山岳祭司!姜氏与姬,媙等二十个古姓均起源于公元前两、三千多年前的母系氏族社会、是中国最古老的姓氏之一、与姜姓同为神农氏后裔的还有齐氏、甫申氏!吕氏!纪氏、许氏、向氏等姓氏!吕氏与申氏皆为四岳部落之后、属古羌族人的一支!是姜氏的重要分支、原始社会末期。吕氏部族从羌族人中分出。与亲族申氏部族由甘肃东部向东迁徙、一直迁至上申川4947之北的吕川(今陕西志丹杏子河)、杏子河发源于今山西省靖边县的白于山!东流注入延河。后流入黄河!吕氏族人顺着延河河谷。东渡黄河,与申氏族人同时迁至今山西中部的吕梁山、今山西乡宁县东南四公里地有吕乡废城,是古吕氏族人进入山西的落脚点,吕氏族人在夏!商王朝时期9554世有其国,后又东迁至汾水中游肥沃的平原地区。至今仍存有古吕城遗址,在商朝末年。人群中就已有了吕氏。其后人吕尚为吕侯的支系子孙,他后来辅佐周文王姬昌,周武王姬发灭了殷尚王朝,8309这一时期是吕氏族人的真正发端,吕尚!就是称姜尚、人们习惯以其祖姓姜来称呼他!这是正确的:吕、是氏、是族!邑之称。是一种封号,而姜、才是他真正的姓。0373到了商朝末年、吕国成为周族人的同盟、其首领吕他帮助周武王打败了商王纣的同盟军越戏方、周武王为了奖赏吕人的功劳。在建立西西周王朝后封吕他为吕侯?到周穆王姬满执政时期!吕侯为国相,受命为周王朝制订了有关刑罚的文告《吕刑》。这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刑法条文之一。用以对付被征服的苗民。其刑为五刑:墨(脸上刻字),劓(割去鼻子)、剕(剔掉膝盖骨)。宫(阉割生殖器),大辟(卸掉四肢),具体内容有三千条之多?后周宣王姬静(姬靖)立志复兴周朝。大力经营南蛮!百濮、荆楚和淮夷。改封吕侯为甫侯,将吕国和申国从山西南迁到河南的南阳一带。以镇守南方。唐朝司马贞在《史记索隐》中引《地理志》记载:“申在南阳宛县。申伯国也、吕亦在宛县之西也!”在史籍《括地志》中、确切指出在吕国在“南阳县西三十里”!唐朝时期南阳县治设在今南阳市卧龙区潦河镇。其西“三十里”即今镇平县境。这一地带即春秋以前的古吕国!战国时期的吕邑,秦汉时期的涅阳、吕城遗址。吕国南迁之后、到周幽王姬宫湦执政时期、申、吕二国4353的国势渐衰、到春秋初期。楚国0365开始逐渐强盛,向北吞并了汉水流域诸国、到周庄王姬佗九年(公元前688年),吕国与申国、缯国等诸侯国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到楚灵王芈围执政时期(公元前540~前529年)?吕国部分遗民被强行迁至今湖北省的蕲春地区、南阳吕国被楚国灭亡后、吕国子孙均以故国名为姓氏,形成吕氏的主脉、到春秋末期吕侯支系孙吕尚所建的齐国被田氏家族灭亡后!其裔孙分别以吕,齐为姓氏、称吕氏、齐氏,姜氏等,散居于韩,魏,齐!鲁之地。史称吕氏正宗!是为南阳吕氏!吕氏族人大多尊奉伯夷为得姓始祖, 第二个渊源:源于姜姓。出自河南新蔡吕国、属于以国名为氏!古时!在今河南新蔡地区有一吕国。史称“东吕”!实为南阳吕国分出的一支?南阳吕国被楚文王熊赀所灭后,楚文王将其遗族的一支东迁至今河南新蔡县西南。建立了一个小国,为楚国的附庸。史称东吕国。以区别于南6952阳之吕国。后来。东吕国被宋国所并、继而又沦为陈国的属地。在陈国被楚国灭亡后,其......余下全文>>,

关于 “馀” 姓的起源

馀 一。 姓名起源 1。 据《风俗通》载!馀姓为“由馀之后。世居歙州、为新安大族,望出下邳、吴兴”、春秋时、秦国有个臣医叫由馀!他的祖先是晋人!避乱于西戎。由馀本来在西戎为官,后奉命出使秦国,见秦穆公贤德大度!就留在秦国为臣!他为穆公谋划征伐西戎,使秦0497国成为西方霸主,他的后代子孙以其名字为姓!有的姓由!有的姓馀。同出一宗、 2。 出自赤狄族、为隗姓之后,7088据《国语》载。“潞!洛,泉,馀、满五姓。皆赤狄隗姓!” 3。自称系铁木复姓所改!为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的后代、出自铁穆氏宰相之家、相传铁穆宰相乃是忠臣!太祖听信谗言、要捉拿铁穆宰相的九子一婿。九子一婿星夜出城?逃至贵州。见太祖亲领追兵前来!就躲在6744凤锦桥下!追兵到来时!有人见桥下水波动荡,提出可疑,太祖未加细查!随口说:“江中有水?水中有鱼、何必大惊小怪、快快继续向前追赶!”铁穆氏十0573兄弟逃脱后!原想改铁穆氏为金氏。最后决定改为馀氏,“馀”比金字少一横。又是“水中有鱼”的鱼字的谐音,堪称一字双关、但此类馀姓根据多名历史学家考证,实出自于西夏党项羌人.始祖为元末安庆守将馀阙及同族之人.世居庐州(今合肥),后世避红军之乱逃入四川,清代又迁云南\贵州.其宗谱所载内容多与史实不符,冒认自诬其祖为元太祖铁木真,统称为铁改馀氏. 二, 4136迁徙分布 历史上?馀氏基本上是一个较典型的南方姓氏,馀氏最早的发祥地应在今陕西凤翔至咸阳一带具体播迁情况因缺乏资料、故难以详考,大致上讲、7764馀姓于汉时迁入安徽的歙县一带、并落籍此地繁衍发展。汉以后,我国南方北方的馀姓基本上都在繁衍。但北方要弱得多,馀姓有不少迁居浙江。江苏,江西等地,魏晋南北朝时,馀姓已成为新安郡一带的望族。又由于北方战乱,馀姓南迁不可避免!部分馀姓族人迁入湖南!湖北!唐代以后、馀姓才迅速壮大起来、并形成东南一带两处望族。馀姓迁入福建!广东等地!始于唐末宋时。明清之际。馀姓不仅已遍布江南各地、而且北方各地的馀姓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清严堂”:宋代馀元一,是朱0187熹最喜欢的门人,最讲仁义理智信五伦、号“清严”。 “忠惠堂”:宋时馀天锡是宰相史弥远的家庭教师、沂王无后,命天锡在王族里找一个比较有贤德的幼儿作儿子。天锡给他找来了贵庄、就是后来的宋理宗!理宗即位,封天锡为奉化郡公,死后諡“忠惠”? 【郡望】 新安郡:晋太康元年(公元208年)改新都郡置郡!治所在始新(今淳安西)。相当今浙江淳安以西。安徽新安江流域,祁门等地、 下邳郡:东汉永平十五年(公元72年)改临淮郡置国、治所0352在下邳(今江苏雎宁西北)。辖地北至江苏新沂!邳县、南至安徽嘉山。东至江苏涟水,淮安和靖江市,南宋时改为郡。 吴兴郡:三国吴宝鼎元年(266年)置郡!治所在乌程(今浙江吴兴南),相9113当于今浙江临安!馀杭。德清一线西北!兼有江苏3631宜兴县地。 四。 历史名人 馀栋臣:著名的反洋教英雄、1890年!1898年两次在四川举行反帝起义。焚教堂!打击反动教士。影响30馀县、震动朝野! 馀象斗:福建建安人、著名的通俗小说编着者和刊行者!经他编着和刊行的小说有《四游记》。《列国志传》!《全汉志传》!《三国志传评林》。《东西晋演义》?《大宋中兴岳王传》等! 馀靖:曲江(今属广东)人、官至工部尚书,他以敢直言着称?在宋仁宗天圣年间!与欧阳修、王素,蔡襄并称“四谏”、范仲淹被贬时!朝野百官不7893敢吭声!惟有他出来为范仲淹主持公道!结果一同被贬。后任右正言。多次上书建议严赏罚,节开支。反对多给西夏岁币,他又曾三次出使辽国!因用契丹语做诗被劾!不......馀下全文>>! 。!

谢姓族谱的起源

  一! 姓氏源流 关于谢姓的来源!主要有一下三种说法: 1谢姓出自姜姓,是炎帝后裔申伯的后代!相传炎帝居于姜水畔、便以姜为姓!至商代有后裔孤竹君的长子伯夷与叔齐一起投奔到周!到周后反对武王伐商,武王灭商后他们又逃到首阳山!因不食周栗而死,他们的后裔7908仍留在商朝!成王继位后封伯夷的后裔为申侯、称申伯,是申氏的始祖。厉王时娶申伯之女为妃?生字为宣王饥宣王继位后、封母舅申伯于谢国,后来这仪家失去了爵位,公元前668年楚国2446灭掉申国。其子孙按当时的习7385惯以新都之邑名为姓。称谢氏!望出陈留。会稽、史称谢氏正宗!是为河南谢氏, 2 出自任姓,为黄帝之后,相传黄帝之子25宗,得其姓者14人、为12姓、其中第7姓为任姓!任姓有10个小车、8920其中第一为谢国,因周宣王时使召公营谢邑,以赐申伯、盖谢已失国、子孙亡散。以国为姓!是为河南谢氏? 3 为他姓改谢姓、据《旧唐书不文苑传》!卫州人谢偃之本为鲜卑族人。姓直勒氏!后改为谢氏!亦为河南谢氏, 二! 迁徙1261分布 1夏商时期谢国比较弱小、居于姜水流域(今陕西境内)。 2西周末期!申伯被0558改封为谢!以加强西周对南方的统治、任姓灭谢国后,国人有一部分留在当地,大部分外逃!但都以国为姓,即谢氏。 3西周末至春秋时期,谢氏除了大7758部分分布在今河南外,还有一支迁往山东,一支迁至湖北。还有一支迁至湖南、迁至四川!后又分为三支:一支于三国时迁8661至蜀郡。至晋代有部分迁至陕西、4856一支迁至云南永昌、后发7488展为当地大姓,还有一支迁至四川彭水一带及贵州北部,隋唐0704时被称为东谢蛮,西谢蛮,南谢蛮,后大多融入布依族,水族和苗族。汉代谢氏的聚居地有增加了会稽郡、江西九江,章陵等处。其中会稽郡的谢氏人丁兴旺,已相当有名望, 4晋代、成郡谢氏发展成为名门大族,其中最著名的是阳夏谢氏,以及由此迁出的康乐谢氏!西晋末年。黄河流域战乱频繁!中原人大量迁往江南。阳夏人谢衡因避战乱迁望会稽始宁东山,在此繁衍!成为谢氏最重要的一支,谢衡极其后代在东晋至6787南朝时期多数都很著名, 5唐朝时,河南固始谢氏入福建泉州!同时入闽的还有一支居于福建宁化县!后有一支自宁化迁至江西、至洪武四年(1371年)移居梅县(广东):还有一支自宁化迁至广东大埔?后移居广广东东莞。 6明末清初,福建武平一支迁入湖南汉寿,发展成为当地一大姓。 7至清代。谢氏不仅遍布中原及6600南方各省、而且还发展到北部及东北的一些省区。 8谢氏移居海外、始于明代、多数是自闽粤地区先迁至台湾。进而远播东南亚及世界各国。 三 !郡望堂号 【堂号】: 1 威怀堂! 2 安晋堂:4343因谢安命名!晋朝时的谢安名望很高、朝廷屡次请他做官他都不干、一直到了40岁那年才当了司马,在作官的过程中表现了高风亮节、拜为尚书仆射加后将军、在淝水之战中携其侄谢玄大败苻坚!使晋朝转危为安!得此堂号、 3 此外还有以“陈留”,“会稽”。"宝树”为堂号, 【郡望】: 1 陈留郡。西汉置郡、治所在陈留,相当于今河南东至民权。宁陵,西至开封、尉氏!北至延津。南至杞县, 2 陈郡,秦始置郡!西汉时改为淮南国、东汉章和二年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献帝时改变郡,隋开皇初废、 3 会稽郡。秦始皇二十五年于原吴。越地置郡,治所所在吴县。西汉相当于今江苏省长江以南。茅山以东、浙江大部及福建全省、顺帝时移至山阴!此支谢氏为陈郡谢氏分支, 4 冯诩郡、汉武帝太初元年设置同名行政区!三国魏在此置郡,治所在临晋。 四 家族谱牒 1全国:谢氏族谱十卷。谢氏通谱,谢子村后裔谱系卷。 2 辽宁:谢氏谱册一卷 3 江苏:镇江润州谢氏九修族谱十卷、江苏当阳西州谢氏族谱十卷,常州谢氏宝树......余下全文>>!

袁姓的起源

  一。姓氏源流   袁(Yuá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妫姓。为帝周代陈国始君胡公满裔孙诸之后、以2102祖名字为氏,据《名贤氏族言行类稿》!《唐书·宰相世系表》。《明方九灵序四明姓氏谱图》等所载,袁姓出自妫姓、帝舜之裔,周时陈国始君胡公满之十一世孙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从齐桓公盟会,赐邑阳夏(故城在今河南省太康),以祖父名字为姓(因古时爰,袁。辕相同)。称为袁氏。据《袁枢年谱》载:“袁通爰。辕、榬。溒。援,一姓六字五族之异。”   2!出自妫姓、与上同源!以祖上称号为氏,袁姓的另一说涛涂字仲?谥号宣。时人称之为袁宣仲。其裔孙告!秦末时避难于河洛之间!少子政、以祖上称号为姓,称为袁氏。由于“爰”字和袁。辕。榬、溒。援等字的古义是相通的!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这就是《袁枢年谱》上所谓的“一姓有六字五族之异”!   3、出自其他少数民族有袁姓、如满。蒙,回、土家!彝,瑶!白、朝鲜族等均有此姓!   得姓始祖:袁涛涂。以妫为姓的后裔?有被周武王灭商后封为陈侯的胡公满。妫满其孙靖伯庚,靖伯庚第九世孙名诸。字伯爰。其孙涛涂、以祖父的字“爰”为氏。称爰氏!春秋时世袭陈国上卿。“爰”和“袁”在古时通用、爰氏亦为袁氏!又因上古时爰又写作“辕!溒,榬。援”等字。所以后来的子孙就分别以这六个字为姓?正如《袁枢年谱》所云:“一姓有六1030字五族之异,”涛涂的后代世居阳夏。秦末年。传至9931辕颇裔孙辕告又避难徙居河洛之间?告少子名政!以袁为氏!其子孙后代未再混用、这样袁涛涂就成为袁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从上文所述。4226袁姓发源于河南太康,辕告徙居河洛之间 ?而袁政因把辕改为袁。因而也有人认为袁政是袁姓的得姓始祖,西汉初年,袁政十一世孙袁爰、被封贵乡侯!复举家迁回阳夏定居!并成为当地望族!号称陈郡袁氏、东汉有袁姓播迁河南汝南!到袁爰八世孙袁安时贵显荣耀!因其不避权贵、为时人所称颂、又因袁安的子孙后代!累世官宦。四世三公!盛于东汉!“汝南袁氏”遂成为东汉的著姓。到东汉末年!袁姓有袁绍称雄河朔,袁术僭号寿春,皆名噪一时,魏晋南北朝时期,有陈郡袁姓迁河东太原,有陈郡的袁焕(袁安叔父袁璋的后裔)迁京兆,后又分出华阴一支,袁绍次子袁熙的裔孙袁令喜!世居河北东光!袁术败后,子孙散逃于襄阳。居彭城者!出自陈郡。为袁生之后,西晋末年!八王之乱、中原板荡、晋室南迁!许多居于中原的袁姓士族渡江南下!历东晋、宋!齐,梁。陈,多因仕宦而散居江南各地。另外还有许多袁姓人聚居在江西袁州宜春郡!形成当地大族,袁州也因袁姓聚族而居得名!隋唐时期。袁姓1094子孙旺于江南。而中原袁姓依然繁衍不衰、而且有资料表明唐宋时期袁姓仍为中原大姓?这一时期。还有部分袁姓徙居浙江杭州!宁波、奉化,鄞县及四川成都。江西南昌,福建福安等地!宋末。随着金兵南下和蒙古骑兵进扰!袁姓又徙0619居于今湖北丹阳。安徽庐江!江苏无锡。扬州,南京等地,宋元以后。袁姓子孙辗转徙居到2282全国各地?近代史上,做了八十三天皇帝的袁世凯。望出项城、其妻妾成群!家族庞大达千人、分居全国各地、侨居美,英。法!德,日。加拿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港。澳。台、至此袁姓人已遍布海内外、如今,袁姓人在全国分9575布广泛!尤以四川,河北。江苏、河南、江西、浙江等省多此姓、上述六省袁姓约占全国汉族袁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袁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三十三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五四!   三、历史名人   袁 盎1664:字丝,汉朝楚人、个性刚直!有才干!汉文帝时名震朝廷、因数次直谏、触犯皇帝、被调任陇西西都尉?后迁徙做吴相!吴王3210优厚相待!他在汉武帝“七国之乱”时,曾奏请斩晁错以平众怒,结果七国之乱平定后、他就被封为太常、显贵异常。是《史记》与《汉书》两大史书都有详尽记载的袁氏头一位扬名史籍的袁姓杰出人物,   袁 安:字邵公,汝南汝阳(今河南省商水西南)人,东汉名臣,少承家学!举孝廉。曾任阴平长。任城令 !驭属下极严,吏人畏而爱之、明帝时。任楚郡太守!河南尹 !政号严明。断狱公平。在职10年!京师肃然、名重朝廷 。后历任太仆、司空、司徒。和帝时,窦太后临朝!外戚窦宪兄弟专权操纵朝政、民怨沸腾,袁安不畏权贵。守正不移!5189多次直言上书!弹劾窦氏种种不法行为,为窦太后忌恨!但1197袁安节行素高?窦太后无法加害于他,在是否出击北匈奴的辩论中,袁安与司空任隗力主怀柔。3748反对劳师远涉。徼功万里,免冠上朝力争达10余次!京师肃然!名重朝廷,为时人称道、其后代多任大官僚。汝南袁氏成为东汉有名的世家大族!   袁 绍:字本初、汝南汝阳(今河南高水西北)人、出身于“四世三公”的官僚世家、少时为郎!灵帝时辟为大将军何进的椽属、中平元年(184年)任中军校尉!灵帝死,绍劝何进召董卓进京诛灭宦官、及何进为宦官所害,8782立即率兵进宫!将宦官无论少长一并杀光。董卓入京后废少帝!他出奔冀州、初平元年(190年)与各地,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