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布依族的服饰有哪些特色和种类

  布依族男女多喜欢穿蓝。青,黑!白等色布依族服饰布衣服,青壮年男子多包头巾,穿对襟短衣(或大襟长衣)和长裤。老年人大多穿对襟短衣或长衫!   妇女的服饰各地不一?有的穿蓝黑色百褶长裙,有的喜欢在衣服上绣花、有的喜欢用白毛巾包头,带银质手镯。耳环,项圈等饰物、惠水!长顺一带女子穿大襟短衣和长裤!系绣花围兜。头7933裹家织格子布包帕!花溪一6006带少女衣裤上饰有“栏干”!系围腰、戴头帕!辫子盘压头帕上、镇宁扁担山一带的妇女的上装为大襟短衣。下装百褶大筒裙、上衣的领口、盘肩,衣袖都镶有“栏干”(即花边)、裙料大都是用白底蓝花的蜡染布,她们习惯一次套穿几条裙子,系一条黑色镶花边的围腰带,婚前头盘发辫、戴结花头巾、婚后则改戴"假壳",用青布和笋壳做成、在罗甸、望谟等地的布依族妇女,都穿大襟宽袖的短上衣和长裤。睛隆,花溪等地的妇女穿长到膝部的大襟短上衣和长裤,衣襟、领口。裤脚镶有花边、系绣1339有花卉图案的围腰!她们头上大多缠有青色花格头巾、有的脚上还穿细尖尖而朝上翘的绣花鞋、也有的穿细耳草鞋、都匀、独山,安龙等县部分地区布依族妇女的服装和汉族妇女基本相同!布依族妇女喜戴银手镯或骨手镯?戒指。银簪,项圈等饰品!   布依族服饰面料多为自织自染的土布!有白土布。也有色织布!色织布多为格子,条纹、梅花!辣子花、花椒,鱼刺等图案、多达两百多种。服饰色彩多为青蓝色底上7463配以多色花纹!有红!黄,蓝、白色等,即庄重大方,又新颖别致!反映了他矗纯朴善良!温和热情的性格!、

布依族有什么特点?

文化艺术 4551千百年来!布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和生活中、创造了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艺术宝库中的珍贵遗产、民间流传的口头文学,有民歌、故事,神话!寓言。谚语!歇后语和谜语等, 以民歌最具特色!种类有古歌,叙事歌,情歌。酒歌和劳动歌等、形式有独唱。对唱!齐唱和范唱。曲调分“大调”。“小调”两种!“大调”用于婚丧等隆重的场合、音调高昂大方,引人入胜!“小调”则在月夜或“赶表”谈情说爱的时候唱。音调柔和,婉转!活泼动听、 戏曲以地戏和花灯着称,情节生动,优美,常见的舞蹈有织布舞,狮子舞等、动作协调。矫健轻捷、乐器有唢呐,月琴。姊妹箫。锣,铜鼓等、铜鼓是历来受珍视的传统乐器!遇8381隆重节庆方能敲击?在丧葬和祭祀中须由鬼师敲击。 工艺美术以蜡染素负盛名,色调纯朴。图案美观! 编织品如7969荔波竹蓆和平塘斗笠,驰誉四方、 风俗习惯 布依族的服饰特色是洁净淡雅和庄重大方,男子穿对襟短衣或长衫,包蓝色或白底蓝方格头巾。妇女大多穿右大襟上衣和长裤?或套镶花边短褂!或系花围腰、也有着大襟大领短袄。并配蜡染百褶长裙的,节日里还佩戴各种银质首饰、 布依族村寨多依山傍水或建于河谷平坝上?富有地区特点的“干栏”楼房!上层住人、下层圈牲畜和存放柴草, 布依族的婚姻实行一夫一妻制。近亲不婚、但流行“姑舅表婚”, 建国前。布依族地区还盛行“赶表”习俗、未婚男女可以利用节日、赶场或外出劳动的机会,聚集在一起对歌、女的看中男的?就把自己事先精心绣好的绣球,抛给对方!如男的同意。即相约到会场不远的地方。对唱山歌,倾吐爱情、但在封建制度下。情人6412们很难结成终身伴侣!建国前缔结1899婚姻须门当户对。重彩礼,父母包办的早婚称“2389揹带亲”、 布依族有些地区5443还盛行“转房”的婚姻制度!流行“不落夫家”,或称“座家”的习俗! 布依族的葬礼在近代实行棺葬。须请巫师开路。有砍牛办斋超度死者的、4911谓之“打嘎”! 宗教信仰与重要节日 建国前、普遍信仰鬼神!崇拜祖先、也有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的! 节日除春节、端午节和中秋节外,还有“四月八”!“六月六”, “四月八”又称“牛王节”。须蒸糯米祭祖和给牛吃!并让牛休耕一天, “六月六”是布依族的隆重节日!仅次于春节,布依语称“更将”!人们赋予它各种神话传说,有的地区相传为纪念布依族起义领袖的节日。! ,!

纳西族服饰的服饰特点

  纳西族未婚姑娘爱梳长辫于腰后!或戴头帕。帽子,妇女们还喜欢佩戴耳环,戒指。银或玉质手镯及金、银项链等饰物!丽江纳西西族的大襟女袄多为布袍、基本结构是大袖。无领、夹层、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齐肘部。上加坎肩、百褶围腰,背披“2776羊披”,由于丽江地区的海拔!气温!水草山林等条件宜于发展畜牧业,牛羊皮毛也就成为纳西族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古老的东巴经《迎东格神》中有这样的描写:“天地动、生两兄妹!结缘成一家、牧养白绵羊,用羊毛作衣衫披毡、用羊毛作帽子腰带……”,直到现在!纳西妇女的“羊皮披”仍是民族服饰的一个主要标记,羊皮披纳西语称“优轭”。用毛色乌黑纯净的绵羊皮经皮硝,糯米粉等加工后!再按体裁制,缝上黑绒或黑氆氇的“优轭筒”(羊皮颈)!饰以七块圆形五彩丝1926绒绣的“优轭缪”(羊皮眼睛)。再订上七组细白羊皮条做成的“优轭崩”(羊皮须)、一对“优轭货”(羊皮背带)用白布做成、上1441绣蓝色蝴蝶纹饰,一端订在羊皮的背部,羊皮披3610在背上,背带在胸前交叉。然后绕回背后从下端把羊皮系紧!尾端自然垂下,类同有“尾”、与东巴文的“羊皮”十分相似。宁蒗纳西族摩9168梭人女子的腰带,用很多的宽布条制成!层层缠于腰间、宽的可达二十2361多公分。腰带下面系着的、是宽大的百褶长裙。以丽江县城大研古城为代表的纳西族民族服饰,未婚女子一般梳长发或扎长辨批垂肩后!已婚妇女则在头顶梳发髻,喜欢带蓝色帽子,衣着方面,上身着宽腰大袖的袍褂!前幅及膝!后幅及胫,前短后长、穿时将袖口卷起到肘部。外加坎肩,下穿长裤。系用黑、白,蓝等色棉布缝制的百褶围腰。从腰至膝,形如扇子!足穿穿船形绣花鞋、在领、袖、襟等处绣有花边。朴素大方!由于纳西族受汉族的影响较深、男子服饰与汉族的基本相同。穿长袍马褂或对襟短衫,下着长裤,妇女服装!除个别地方仍保持穿裙的习俗外、已改穿长裤,但整个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纳西族妇女服饰中最具特点的是身后的七星羊皮披肩。披肩上并排钉着七个直径为二寸左右的绣花圆布圈。每2252圈中有一对垂穗?这一装束的来源有多种不同的说法?较为通常的说法是代表七颗星星、寓意为“披星戴月”、据说圆布圈上用丝线所绣的是精美的星图、垂穗表示星星的光芒,传说上古一位叫英古的勤劳能干。聪明美丽的纳西姑娘与旱魔王搏斗!奋战九日!累倒身亡!白沙三多神3295为了表彰英古姑娘的勇敢行为!把雪精龙制服旱魔吞下的七个冷太阳捏成七个圆星星,镶在英古的顶阳衫上。以后纳西姑娘模仿英古、将七星图案钉在披肩上。象征披星戴月!勤劳勇敢,还有一种说法认为纳西族自古将青蛙视为智慧之神,能解人危难。因此那些圆形图案代表青蛙的眼睛!是一种青蛙图腾崇拜的历史遗痕!宁蒗地区的摩梭人的服饰则另有特点、摩梭女子喜欢用牦牛尾或线制成粗大的假发辩!戴交缠式布包头、上身着短衫。下着十分宽大的长裙,腰间用很长的宽布条层层缠绕,纳西妇女喜欢佩带手镯,耳环等饰物、!

蒙古族服饰特和蒙古族的生活特点

  在内蒙古、新疆等地牧区、男女老幼一年四季都喜欢穿长袍,俗称"蒙古袍"!春秋穿夹袍,夏季穿单袍,冬季穿皮袍。棉袍!男袍一般都比较肥大,女袍则比较紧身。以显示出女子身材的苗条和健美、其式样和颜色因地因人而略有差异。一般蒙古袍的特点是宽大袖长,高领、右衽,多数地区下端不开衩、袍子的边沿。袖口。领口多以绸缎花边,"盘肠"、"云卷"图案或虎!豹!水獭,貂鼠等皮9656毛装饰,既美观大方、又具有良好的实用功能,冬天防寒护膝,夏天防蚊虫叮咬!遮暴晒。行可当衣。卧可作被、鄂尔多斯等地的蒙古人还喜欢在袍外套穿长短不一的坎肩      在草原上,男女老幼四季都喜欢穿长袍。8379这就是蒙古族特有的蒙古袍。袍身宽大,束有腰带!因性别不同!样式和颜色也不同!一般女0909子所穿的蒙古袍比男子的窄些,多以红。粉,绿、天蓝等为主色,逢节庆之时。还要配戴用玛瑙,珍珠,珊瑚。宝石,金银玉器等编织的头饰。男子则多喜欢穿棕色和蓝色的蒙古袍   蒙古族生活特点,你百度一下蒙古族就行了!。

各少数民族的服饰和活动(最好有服饰图片)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各少数民族习俗及服饰   1。蒙古族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 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 “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   2,回族   回族是回回民族的简称、十三世纪!大批穆斯林从中亚迁入中国、并同当地的汉族,维吾尔族。蒙古族等融合,在长期历史过程中通过通婚等多0785种因素?逐渐形成了回族、回族民间节日开斋节(也叫肉孜节)!又称大开斋、每年希吉来历即伊斯兰历9月为斋月!凡回族男12岁,女9岁以上身体3185健康者都应封斋,解放后!国务院把开斋节定为回族的法定假日!   3,苗族   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7661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   4。傣族   傣族5430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民族。远在公8440元一世纪!汉文史籍已有关于傣族的记载、1949年后,按照傣族人民的意愿!定名为“傣族”。傣族自称“傣仂”?“傣雅”等。傣族普遍信仰小乘佛教!不少节日与佛教活动有关。在每年傣历六月举行的泼水节是最盛大的节日、这一2702节日傣语称“桑勘比迈”,届时要赕佛。并大摆筵席、宴请僧侣和亲朋好友。以泼水的方式互致祝贺。现在,因泼水活动是傣历新年节庆活动的主要内容!这一活动深受各族人民的喜爱、   5、僳僳族   僳僳族在唐代称为“栗粟”。僳僳族最早生活在四川,云南交界的金沙9426江流域一带?后因战争等原因、逐步迁到滇西怒江地区定居下来,1985年6月11日!建立云南维西僳僳族自治县、节日:主要节日有阔时节(12月20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收获节!中秋节。澡塘会。刀杆节等。每年农历二月初八举行的“刀杆节”扣人心弦,据说上刀杆是为了使僳僳人具有“刀山敢上、火海敢闯”的精神而设立的!   6、藏族   藏族是汉6923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

鄂温克族服饰的介绍

  鄂温克族属5638于通古斯人种。其服饰的原料主要为兽皮。满洲。锡伯族等通古斯人也即是如此,大毛上衣斜对襟、衣袖肥大!束长腰带!短皮上衣。羔皮袄、是婚嫁或节日礼服,鄂温克族无论男女。衣边、衣领等处都用布或羔皮制作的装饰品镶边!穿用时束4203上腰带!喜爱蓝。黑色的衣服、皮套裤外面绣着各种花纹、天冷时穿在皮裤的外面,男子夏戴布制单帽。冬戴圆1456锥形皮帽!顶端缀有红缨穗,鄂温克族妇女普遍戴耳环!手镯。戒指!或镶饰珊瑚,玛瑙,已婚妇女还要戴上套筒!银牌!银圈等 。2014年,内蒙古自治区陈巴尔虎旗申报鄂2623温克族服饰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布依族的习俗有哪些?

  布依人以大米,玉米为主食。小麦!高粱、薯芋和4919豆类为辅,有木罐,鼎罐炊饭,油焖饭!二合饭(大米掺玉米碎。也叫包谷饭)?包谷粑。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花色品种。其中!糯米制的汤圆!花米饭和芝麻油团粑最为知名、多用于祭6084祖或宴客! 他们的肉食主要来自家畜和家禽、还爱捕食松鼠,竹鼠和竹虫!烹2823调方法多为烧。煮!爆,炸、腌!冻、一般不吃生食、 酒在布依族日常生活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每年秋收之后、家家都要酿制大量的米酒储存起来,以备常年饮用、布依族喜欢以酒待客。不管来客酒量如何!只要客至!都以酒为先。名为"迎客酒",饮酒时不用杯而用碗。并要行令猜拳!唱歌! 布依族传统小吃很多?善做米粉,二块粑、豌豆粉,米豆腐等,布依族豪爽好客、0187特点是在每年农历“二月二”,“三月三”。“四月八”!端午!“六月六”、“七月半”。中秋等都隆重过节、四月八7553”很多布依族都用枫香叶?黄饭花、染箪花等各种植物枝叶把糯米染成五颜六色。做花糯米饭招待客人和分送给亲朋好友!。

蒙古族的服饰有什么

  蒙古族的服饰     蒙古族的服饰,因性别和年龄而异!中年男子冬天穿大襟皮大衣,布面以黑。蓝为多、无布面的.一般在衣袖和衣边用黑布或蓝布加缝约三指宽的布边!有的用羊羔皮加边!春秋两季穿大襟布大衣、无论是穿皮大衣或布大衣,都系一条3米长的蓝黑色9170布腰带,     旧时常见腰带上挂有带刀鞘的蒙古刀、刀鞘上插一双筷子。还挂有火镰、有的还挂有一条白布手巾、冬季老年人戴“巴司勒克”皮帽、0098中年人戴“居木得克”皮帽?帽顶都有用红布条编成的一小圆疙瘩、两边耳3699扇在后部相连,前边可以护住鼻和嘴部、夏天多穿黑色大襟政朝长袍。用蓝布缠头。城镇居民以戴礼帽为多?     妇女的服饰以长袍为主。少女夏天穿的长袍一种有大襟的叫“拉布西克”。另一种从中间系排扣(银扣或布扣)到腰以下、左前襟加宽。叫“比西西米特”,长袍上绣有各种图案花边,腰上缠红、绿。黄色的绸子或布带!头0724上缠绣花白布头巾、喜带戒指,手镯和耳环!已婚妇女穿“铁尔勒克”,外套“切格德克”,不穿“拉布西克”,有的穿无袖长袍“别日孜”,腰部左右系带、不用钮扣,帽子上缝有银饰物,帽顸有一条垂到后腰的红色长穗子!已婚妇女的长袍均不系腰带、老年妇女的衣服不用色线绣花边、帽子上无银7219制饰物,     新中国成立后、青年男女多穿制服。如列宁装、中山装、学生装!以及西服等。中年妇女喜欢穿连衣裙。戴头巾。2256传统服装多为中!老年妇女在节日穿戴!平日少见!!

维吾尔族的服饰特点

  一,民族概况     维吾尔族主要聚居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天山以南的喀什!和田一带和阿克苏。库尔勒地区。其余散居在天山以北的伊犁等地。5527少量居住在湖南桃源。常德等地、全国维吾尔族有721.4万多人。其中新疆有719.1万多人。湖南省的常德市有5400多人、其余散居北京等大中城市。维吾尔族人民除严格遵守伊斯兰教的基本信仰,尊奉《古兰经》!圣训,履行五大功课外,其风俗习惯也完全体现了伊斯兰教特点。维吾尔族有自己的语言、维吾尔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6319文字系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建国后。推广使用以拉丁字母为基础的新文字!现两种文2432字并用。维吾尔族有自己独特的文化艺术。故事集《阿凡提的故事》,音乐舞蹈史诗“十二木卡姆”,维族舞蹈等闻名中外!     二、特色文化  3752   维吾尔族传统节日有:肉孜节,古尔邦节。初雪节等!肉孜节 维吾尔族十分重视8607传统节日,“肉孜节”!也叫开斋节。是阿拉伯语“尔德·菲图尔”的意译、因在封斋一个月后开斋的那天举行而得名、古尔邦节 “古尔邦节”,在“肉孜节”后七十天举行,“古尔邦”是阿拉伯语!意为“献牲”、是根据古代阿拉伯地区的宗教8614传说演变而来的。据说先知伊不拉音在一个晚上梦见“安拉”(即真主)。“安拉”令他宰杀自己的儿子依司马义献祭!当伊不拉忠实地执行命令的时候、“安拉”又命天神送来一只羊代替,于是阿拉伯人就根据这个神话传说。宰羊祭祀!   维吾尔族以面食为主,喜欢食肉和瓜果,奶制品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副食,食品种类很多,常吃的馕、"颇罗"(抓饭),清炖羊肉!那仁!包干!拉面。炒面!馄饨,烤羊肉、烤全羊等,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受到中外宾客的称赞。维吾尔族人待人讲究礼貌,在遇到尊长或朋友时、习惯于把右手按在前胸中央!然后身体前倾、连声问好!   “巴扎”,是维吾尔族的传统贸易集市。喀什大巴扎!中心在城区东南的喀什噶尔河畔,每逢星期日集期,来自四面八方的人流、物资云集!从一般农副产品到价值很高的工艺品!应有尽有!并按种类分市排列。在巴扎集市的商店里还有知名的和不知名的民间乐器!供人观赏挑选、如制作精致的独它尔,弹拔尔。热瓦甫!萨塔!扬琴。艾捷克。胡西塔尔,唢呐、笛子。手鼓等。这些维吾尔族的民间乐器,都是在古典乐器的基础上!并借鉴中外乐器而发展起来的!地毯。是巴扎集市上的又一宗重要商品。新疆地毯以其优良的质地,精美的图案和鲜艳的色泽蜚声中外、而喀什又是新疆优质地毯的主要产地之一,近年来!随着城乡经济的发展。地毯几乎成为各族人民喜爱的家庭装饰品,因此、地毯格外走俏。     三!服饰聚焦     维吾尔族服装具有浓郁的的民族特色!宽松洒脱、色彩强烈。男子穿贯头式衬衣,领和胸襟挑绣几何纹、外套对襟长袍“袷袢”腰间扎一条花巾。脚穿长筒皮靴!靴上扦一把“英吉沙”小刀、绣有花纹的盛装“袷袢”极为华贵、女子夏季穿艾得莱丝绸宽袖连衣裙?外套金丝绒对襟紧身小坎肩、套冬季穿长“袷袢”!牛皮镶绣花纹长靴,不同地区维吾尔族女子的服装各有特色!维吾尔女孩子梳几十条发辫!头上插新月型梳子为饰、维吾尔族的金银珠玉首饰十分精致。花帽,是维6285吾尔族服饰的组成部分?也是维吾尔族美的标志之一,早在唐代。西域男性多戴卷檐尖顶毡帽。款似当今的“四片瓦”。到了明代、因受阿拉伯和中亚文化的影响!维吾尔族男子削发戴小罩刺绣花帽。清代初期,维吾尔族花帽在用料和款式方面,有了新的发展!冬用皮。夏用绫、前插禽羽。女帽皆用金银线绣花点缀与装饰、喀什干的四楞花帽脱颖而1771出几乎成了维吾尔族花帽的主流而延续至今。经过各地维吾尔族人民的断创新,花帽做工愈益精细、品种更为繁多、但主要有“......余下全文>>?

贵州布依族结婚庒礼

  布依族婚俗资料整理与简介   [内容提要] 布依族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以后各代有“西南蛮”!“蕃”,“仲家蛮”。“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等称谓,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 本文试图从研究报告、专著,期刊、学位论文、论文集等方面简单介绍近代以来我国学者们对布依族婚姻研究的状况!   [关键词] 布依族; 婚姻; 专著; 期刊; 研究报告   布依族早在上古就生活在今贵州地区!是云贵高原东南部的原驻民。其历史悠久,名称繁多,古代称“濮”或“僚”。“都匀蛮”、唐代史称“西南蛮”,宋元以后称“蕃”。“仲家蛮”!元。明。清称“八番”!“仲苗”,“青仲”。“仲家”、“水户”、“仲蛮”。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布依族,布依族与壮族同源、由0589古代的“僚”。“百越”、“百濮”等部族演变而来、近几十年的时间、国内学者对布依族的研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专著!期刊!0705学位论文的出版层出不穷。如黄义仁先生的《布依族史》贵州民族出版社出版、《布依族宗教信仰与文化》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布依族简史》、《布依学研究》!蒋英的《布依族铜鼓文化》。吴文定的《布依族服饰与地理环境》!《论布依古歌的朴素唯物主义思想》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等!与此同时、婚姻方面的研究也取得了相应的成果!下面将简单介绍一下布依族婚姻方面的资料。回顾学者们的艰苦历程一:   研究报告   布依族主要聚集有贵州地区!所以对布依族的研究也就自然的以贵州为中心,贵州省对其研究出来的成果是最多的?如伍文义先生的“平塘县上莫乡布依族社会历史及婚姻丧葬”。文章中的第二部分婚姻习俗就论述了布依族婚姻[1]、“镇宁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调查报告”[2] 此篇从民族学,社会学角度对扁担山布依族婚姻进行全面的综合分析!研究其性质6971以及它对布依族社会发展的影响。讲述了一对青年男女要确立婚姻必须经历“请布社”。“卡介”。“得娟”。“艾把”。“得把”等过程。此外,还对榔梢习俗作了一些讲述?“水城特区猴场,红岩民族乡婚俗与节日礼仪调查报告”的第一点谈论婚姻[3],雷广正的“平塘县掌布乡布依族社会历史调查报告”其中的第十五小点—婚姻。丧葬[4],赵崇南的“望谟县乐康乡布依族生活习俗调查”、文章中的第四小点论述了姓氏。婚姻!家庭[5]、唐合亮的“三都县周覃镇布依族生活习俗”的第六点谈论了婚姻制度,家庭,家族[6],给我们介绍了完成一桩婚事大致有如下过程,即提亲!吃开口饭,订婚。讨八字!送报。结婚!“惠水县羡塘乡民族婚俗与家庭状况调查”的第二点就说到婚姻制度[7]。邹晓辛的“长顺县广顺区苗族布依族习俗调查”[8]、   二:专著   光写婚姻的专著较少!但在其它专著中写关于布依族婚姻的资料却很多、诸如、邹绍志编著的《中华奇婚异俗》第371---382 民族出版社出版 2001年9月,其中有“追打‘鲍鼓’”和“吹木叶!送花包”等到文章、所谓追打“8715鲍鼓”就是指追打男方到女方接新娘的人?追打“鲍鼓”是一种极有特色的婚俗事像!在举行婚礼之前。男方要请两个小伙子和一个姑娘去接新娘。称之为“鲍鼓”和“娅鼓”(即伴郎和伴娘)。此外还有李朝龙和李廷兰编的《贵州少数民族风情录》中的婚俗篇? 贵州教育出版社 1995年8月!布依族简史编写组的《布依族简史》中的“婚姻、节日。丧葬”!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160-162!黄义仁,韦廉舟的《布依族民俗志》 贵州人民出版社,1985.41-42。   王伟,李登福,陈秀英的《布依族》 民族出版社,1991.65-69、黄义仁的《布依族史》 ......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