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蒙古族节日习俗资料(最好带照片)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意、此外还有那达慕。马奶节等、   祭敖包也算是一个!敖包是蒙古语。意为堆3415子或鼓包,蒙古民族盛大的祭把活动之一,敖包通常设在高山或丘陵上。用石头堆成一座圆锥形的实心塔!顶端插着一根长杆。杆头上系着牲畜毛角和经文布条。四面放着烧柏香的垫石!在敖包旁还插满树枝,供有整羊,马奶酒。黄油和奶酪等等!祭把时!在古代!由萨满教0595巫师击鼓念咒、膜拜祈祷,在近代!由2949喇嘛焚香点火,颂词念经,牧民们都围绕着敖包、从左1566向右转三遭!求神降福,蒙古族牧民沿袭祖先的原始宗教信仰、以为山的高大雄伟。便有通往天堂的道路!高山又是幻想中神灵居住的地方。因而便以祭敖包的形式来表达对高山的崇拜、对神灵的祈祷!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最重要的祭祀活动,是草原民族崇尚自然思想的表现形式之一、锡林郭勒盟是祭敖包历史遗存保存较为完整的地区、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8261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接杯畅饮?主人就格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6731布乎利”的、当客人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白乙日太!”白乙日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3718路平安), 6693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品同白色绸布一起捧献”。   递鼻烟壶:是蒙古民族古老的习俗、在蒙古包里作客。殷勤好客的主人,常常要拿出一个精致象个瓷瓶样的小壶、敬给客人嗅!这就是装着鼻烟的鼻烟壶,递鼻烟壶也有一定的规矩、如果是同辈相见。要用右手递壶,互相交换、或双手略举,鞠躬互换,然后各自倒出一点鼻烟。用手指抹在鼻孔上、品闻烟味、品完再互换!如果是长辈和晚辈相见!要微欠身。用右手递壶,下辈脆足。用两手接过!各举起闻嗅。然后再互换!   在蒙古民族的习惯中,骑马!坐车到牧民家作客!接近蒙4601古包时、就要轻骑慢行的!以免惊动畜群、在进蒙古包以前马鞭和马棒要放在门外,如带入包内!则被看作对主人的不尊敬、出蒙古包后、不要立即上车!上马!要走一段路、等主人0644回去了,再上车上马!在包里作客、主人躬身端奶茶,客人应欠身双手去接、包内西北角为供佛的地方!睡觉时脚不能伸向西北角,不宜用烟袋或手指人头、锅灶不许用脚踩碰!不能在火上烤脚!否则等于侮辱灶神,蒙古包内,若有了病人、便在包门的左侧缚一条绳子,把绳子的头埋在地下,表示主人不能待客!来访2128者就不应进门!   岁时风俗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腊月2059二十三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7148大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人尽情享受“......余下全文>>!

蒙古族的节日和时间日期 还有就是习俗

  我就是蒙古族的。其实蒙古族的节日大多都已经汉化了、我就简单的说几个重要的哈,   蒙古族民间一年之中最大的节日是相当于汉族春节的年节?亦称“白月”!含有祝福吉祥如意的意思。节日的时间与春节大致相符。除夕那天,家家都吃手抓肉,也要包饺子。烙油饼!初一的早晨。晚辈要向长辈敬“辞岁酒”。压岁钱也是8066必不可少的!   那达慕大会:每年夏秋季牧3418闲时举行、每个地区举办的时间和场所都不一样。   点灯节、也可以说是祖拉节、2711每年农历十月二十五日?待夜幕降临!家家点燃酥油灯。以示欢庆,在大城市的钉古族同胞以举办各种文艺汇演取而代之?在这天、人们虚岁会长一岁!     其实最重要的也就是春节了。没什么的、   参考资料:自己的经历。

蒙古族习俗

  蒙古族风俗    春节:   蒙古民族最重要的节日要算过年。一般进入腊月十五!人们就着手作过年的准备工作、调马!清扫蒙古包。购置奶桶,毡子,锅盆等用具!腊月二十三5891过小年!这一天。全家人或亲友聚在一起饮食娱乐送火神、过去蒙古民族对火格外崇敬、以为火神可以赐予幸福与财富,把三天叫“4347火日”,三十天叫“火月”。三百六十天叫“火年”,小年正是送火神的日子、   从腊月三十到正月初五。是过大年最欢乐的几天。大6173年三十夜幕降临后!人们便聚集在最年长者家中。开始除夕“乃日”(宴会)。全家老小席地围坐在桌旁。桌上摆满一盘一盘香喷喷的肉食!奶食以及糖果,香烟。美酒等、全家人尽情享受“守岁”、除夕宴会上应7759备办“三锅”一锅是奶茶锅,二锅是羊背锅。三锅是肉汤饭食锅、宴会中最少唱三首歌?   午夜。开始饮酒进餐,这时儿女们要给父母和长辈敬酒祝愿、这一顿饭要吃好喝好,酒肉剩得越多越好、象征新一年里酒肉不尽!吃穿不愁、唯用黄油,红糖!白面混合8946烙出的大圆饼?也叫新年饼。每人只许吃一口!意思是全家永不分离。永久团圆。永远过甜甜蜜蜜的快乐生活!   初一!开始拜年!首先要祭天!家里留一两位老年人或妇女,其余人身着节日盛装、手提银壶奶茶、端着奶食品!来到用雪堆成的敖包上?将供品撒进点燃的火堆里,然后叩头祈求风调雨顺,人畜平安,接着是家庭内部拜年。晚辈向长辈问安叩拜,老人手捧哈达!壮年人用小幅绸子。青年人则用色泽鲜艳的长条绸子叩拜、长辈赐给子孙食物和钱!   家庭内部拜年结束后、人们首先到最年长者家中,进门时依年龄大小而先后进、拜完年后至少献两首颂词!三支歌!对出色的歌手、户主捧起放有哈达的奶食盘诵祝词。歌手待诵词完后将哈达揣进怀里,接过奶食盘让其他歌手品尝,   正8650月十五,各寺院最为活跃!旧时大喇嘛头顶法帽、坐台念经!有的寺庙喇嘛还头顶假面具、身穿彩服,扮为天王。菩萨,牛头马面诸像,在坛上跳舞。开始时两个天王先跳?接着所有菩萨都出来合舞?一时鼓乐、喇叭号角齐鸣。颇为热闹。寺院附近的人。这天一大早起来。排着长长的队等待活佛摩头顶!活佛坐在台上、先是闭目诵经。之后以缠红布的木棒向周围人群扔去。被击中者大喜,兴奋异常。   礼仪风俗:   蒙古民族对来客。不论是熟人还是陌生人。一见面总是热情问候:“他,赛音百努、”(您好或阿末日、赛音,百努,”(安好)!随后主人把右手放在胸前、微微躬身、请客人进蒙古包,全家老少1887围着客人坐下?问长问短!好似自家,   平常待客、在喝奶茶之后,慷慨大方的主人总是把香甜的黄油。奶皮、醇香的奶酒、酥脆的2192油炸果子和炒米,奶茶!奶酪以及独具草原风味的“手扒肉”一一摆在客人面前!请客人痛饮饱餐。主人若对客人表示特别敬意?常把奶壶,酒壶托在哈达上端出来,蒙古民族把酒看作各食品的精华!敬酒是表示对客人的欢迎和尊敬!有时还唱一些表示欢迎和友好的歌曲来劝酒,客人0903接杯畅饮!主人就格0291外高兴。遇到宴会请特别尊贵的客人或祭典,常摆整羊席、蒙古族叫它“乌查”。也有叫“秀斯!”、“布乎利”的、蒙古族人对客人的食宿常不取酬谢!无所计较,并认为对客人的招待小气吝啬是看不起人家的表示、当客人7614告别的时候?常常是举家相送、指明去路,并一再说2999“白乙日太。”白乙日7603太乌查热亚(希望我们愉快地再见),“阿木日,赛音,雅巴,”(祝您一4339路平安)!   蒙古族的礼节、大体9838上有献哈达,递鼻烟壶或请安等、   献哈达:哈达是藏语音译!常在迎送。馈赠,敬神。拜年以及喜庆时使用,以表示敬意祝贺、这种礼节由来已久、据《马柯·波罗游记》中所写。 蒙古族“过年过节时都互相用金银玉石做的礼......余下全文>>。

伊斯兰教的节日、禁忌、习俗

  伊斯兰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和圣纪节、   “斋月”。阿拉伯语叫“莱麦丹”月!中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回!维吾尔,东乡、撒拉等l0个少数民族的穆斯林称该月为“尊贵的月份”。“吉祥的月份”、按伊斯兰教法规定!成年健康的穆斯林(除孕妇!儿童外)“见月儿封斋,见月儿开斋”、也就是说,从这个月的新月出来到下月的新月出来的一个月(30天)时间里、穆斯林都要封斋。从黎明到日落,白天不进饮食、不说脏话。不背谈他人、不干坏事,大家都要和睦相处,团结友爱、通过斋戒使人们尝到了饥饿和干渴的痛苦、用忆苦思甜的方法,磨炼意志!坚定信心,体会人生创业的艰难。鼓励人们用勤劳和智慧创造财富、教育子女做一个勤劳、善良、正直和守法的穆斯林!明代著名回族学者王岱舆在《正教真诠》一书中!概括了斋戒的意3691义有三:即“省过”?“节欲”,“清心”!其意为“省察己躬。罚赎过错!节欲检行、止恶扬善”、清代回族学者刘智在6913《天方典礼》一书中说:“故斋之日?不起妄念。举止唯敬!语默为恭,”提倡穆斯林。在生活富裕的情况下!施舍贫穷!接济骨肉、以照顾鳏寡孤独,老弱病残特别在“耶梯目”(孤儿)为已任、所以开斋节又是叫“济贫节!”而新疆穆斯林称“肉孜节”、   开斋节这天?穆斯林男女都要沐浴净身!作大、小净,点香。穿新衣戴新帽。打扫房屋、整理宅院。到清真寺参加会礼、听阿訇讲“卧尔滋”,作完礼拜后,4933给亡故的亲友走坟!家家炸油香!搓馓子、喝盖碗茶等。有的还要宰鸡。羊、烹制本民族本地区独具风味的佳肴美馔!如宁夏回民的清炖羊肉!手抓羊肉。涮羊肉。新疆的抓饭、烤全羊、兰州的牛肉拉面。清蒸鸡、西安的羊肉馅饼!羊肉泡馍等!友相见。互道“色0487俩目”!问好祝安!诗人阿三在《油香》诗中赞道:“胡油炸馍一品香、穆民开斋共桌尝,圣洁吉祥9231托尔本!回回佳馔5712千古芳,”昔日贫困的回族聚集地区!而今旧貌换新颜。开斋节时人人欢天喜地、丰美的珍馐肴馔。代替了昔日的清汤菜饭。节日里洋溢着一片欢乐繁忙的景象,这都是改革开放成果的见证!   古尔邦节也叫“宰牲节“!“古尔邦”是阿拉伯语“尔德·艾祖哈”的音译、4062意为“献牲”!“献身”之意。是伊斯兰教三大节3493日之一。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各民族对宰牲节还有不同的称呼!如库尔班节!忠孝节、献牲节等!一般在开6827斋节后70天庆祝、这个节日属于穆斯林朝觐功课的最后一项1427活动仪式!均在伊斯兰教历十二月十日举行!届时我国信仰伊斯兰教的10个少数民族都要在各地清真寺举行盛大的庆祝动,国家给穆斯林职工放假一天!人们享用丰盛7776的佳肴。阖家团聚。共同向真主祈祷一年的平安吉祥,感赞真主赐予穆民的五谷丰登。人畜兴旺的好年景!!

蒙古族的饮食

  蒙古族富有特色的食品很多、例如烤羊,炉烤带皮整羊!手抓羊肉、大炸羊!烤羊腿、奶豆腐,蒙古包子、蒙古馅饼等!民间还有:稀奶油!蒙古族常备奶制品。奶皮子。煺毛整羊宴。是蒙古族传统宴客菜!祭祀活动时7602也常用?熟烤羊,内蒙鄂尔多斯地区风味菜肴!白菜羊肉卷!新苏饼,蒙古族民4135间传统糕点、烘干大米饭、蒙古6728族风味小吃!   蒙古族牧民视绵羊为生活的保证、财富的源泉!日食三餐。每餐都离不开奶与肉,以奶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查干伊得”、意为圣洁。纯净的食品。即“白食”、以肉类为原料制成的食品,蒙古语称“乌兰伊得”!意为“红食”、   蒙古族除食用最常见的牛奶外、还食用羊奶!马奶!鹿鹿奶和骆驼奶、其中少部分做为鲜奶饮料。大部分加工成奶制品,如:酸奶干!奶豆腐。奶皮子。奶油。稀奶油!奶油渣,酪酥、奶粉等十余种、可2738以在正餐上食用?也是老幼皆宜的零食、奶制品一向被视为上乘珍品。如有来客!首先要献上、若是小孩来,还要将奶皮子或奶油涂抹其脑门,以示美好的祝福,   蒙古族的肉类主要是牛!绵羊肉、其次8511为山羊肉!骆驼肉和少量的马肉,在狩猎季节也捕猎黄羊肉、羊肉常见的传统食用方法就有全羊宴、嫩皮整羊宴,煺毛整羊宴!烤羊、烤羊心、炒羊肚!羊脑烩菜等70多种!最具特色的是蒙古族烤全羊(剥皮烤)。炉烤带皮整羊或称阿拉善烤全羊,最常见的是手抓羊肉。蒙古族吃羊肉讲究清煮,煮熟2949后即食用,以保持羊肉的鲜嫩。特别是在做手把羊肉时、忌煮得过老!但内蒙东部蒙汉杂居地区的蒙古族也喜食煮时加佐料。并把肉煮成酥烂的手把羊肉,有7274些地区的蒙古族还喜将羊腰窝的肉切成大片。挂糊油炸成炸肉片,民间称为“大炸羊”。牛肉大都在冬季食用!有做成全牛肉宴、更多的是清炖,红烧。做汤,还食用骆驼肉和马肉、油炸驼峰片蘸白糖、视为上肴。有经验的厨师还善于把牛蹄筋!鹿筋!牛鞭牛尾烹制成各种食疗菜肴,为便于保存、还常把牛、羊肉制成肉干和腊肉、

冬至这个节日吃汤圆的习俗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冬至”的意思就是“冬季到了极点”、这个“极点”指的不是气温!而是地球与太阳的关系?这一天!太阳直5863射南回归线(冬至线〕,北半球白天最短。黑夜最长!这天之后!太阳又逐渐北移,“冬至”原是农民农忙之后庆丰收的节日。 周代把元旦定在冬至日,汉武帝重修历法,改元旦在正月初一、自此历代相沿未改。由于元旦曾定在冬至日!因此。历代皇帝仍把这一天当作元旦一般大事庆祝一番,也因为这个缘故,今天许多华人还有过冬至增添一岁的观念, 庆祝方式 “汤圆”是冬至必备的食品!这是一种用糯米粉制4952成的圆形甜品?“圆”意味着“团圆”“圆满”,冬至吃汤圆、象征家庭和谐。吉祥!在新加坡、一般华人家庭都有过冬至吃汤圆的习俗。每逢节3801日前夕,菜市场小贩就开始售卖糯米稞,人们买5400回糯米稞之后?喜欢制成粉红及白色两种大小如小圆球一般的”汤圆“,以示吉利! 元宵节吃汤圆的来历 相传汉武帝时宫中有一位宫女、名叫“元宵”,长年幽于宫中。思念父母,终日3842以泪洗面!大臣东方朔决心帮助她!于是对汉武0803帝谎称!火神奉玉帝之命于正月十五火烧长安!要逃过动难、唯一的办法是让“元宵姑娘”在正月十五这天作很多火神爱吃的汤圆 、、并由全体臣民张灯供奉。武帝准凑。“元宵姑娘”终于见到家人!此后。便形成了元宵节、 关于元宵节习俗的形成。说法颇多。但一般变为在汉代就初具雏形、史载汉武帝的时候。汉室要祭祀一位叫"太一"的神明,据称泰一是当时相当显赫的一位神明、地位在五帝之上,5680并有恩于汉帝?所以受到的奉祀比较隆盛!相传另一位汉室皇帝汉文帝也和元宵节有关! 元宵又叫汤圆。历史上还有许多别称 “面茧、粉果、元宝、汤 饼、圆不落角”等等。直至明永乐年间才被正式定名为“元宵”.元宵分有馅!无馅两种、无馅的个小、味甜、以白糖!桂圆、桂花!藕丁。蜜饯为佐料!又称“珍珠汤圆”。有馅的个大、状如核桃!北方元宵多为甜馅!有白糖,豆 沙、芝 麻。山楂等类、南方的则甜。咸,荤,素皆有,尤以宁波汤圆!贵阳吴家汤圆着称、 !

畲族的标志的名字.代表人物的名字.语言.节日.服饰.饮食.各种习俗.与众不同之处和其他

  山歌是畲族文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多以畲语歌唱的形式表达、所以畲族文学基本上是民间口头文学,   畲族武术以畲拳最著名!棍术次之。畲拳乃畲族独创,已有300多年的历史。6107创编者名叫雷乌龙。人闪尊称为“乌龙公”、   景宁山区有一种珍贵的绿曲酒。绿曲酒是畲族人民的智慧结晶、据说相传于唐永泰二年(766)、距今约有1200多年历史!   畲族的传统服饰!斑斓绚丽。丰富多彩,畲族服装崇尚青蓝色、衣料多为自织的麻布!现在畲族男子服装与汉族无异、而闽东!浙南的部分畲族妇女,服饰仍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衣领。袖口和右襟多镶花边、有穿短裤裹6347绑腿的习惯?     反正百度百科有!你去看看!。,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他们的服装了(其实现在就记得他们头上有个缠头的围巾什么的东西)!因为我那临近的2713乡镇就是畲族聚集地?以前每星期赶集的时候都可以看到穿的花花绿绿的畲族人,、。。

赛龙舟这个传统节日的时间是在农历几月几日这个节日还有什么什么的习俗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蒙古族的由来?

  根据《史记》记载!蒙古部落最初只包括捏古斯和奇源(贬称乞颜)两个氏族!他们被其他匈奴(突厥)部落打败后只剩下两男两女,他们逃到了额尔古涅昆(额尔古纳河畔山岭)一带居住下来!公元8世纪、由于人口的不断增长,不得不迁徙、这时已分出了70个分支了。这70个分支被称为“迭儿勒勤蒙古”!《蒙古秘史》和《旧唐书》记载:苍狼和白鹿是蒙古人的祖先!他们奉上天之命降生到人间,然后共同渡过腾汲思!在斡澜河源头!不儿罕山前开始繁衍生息!生下了包塔赤罕,这里所说的包【巴】塔赤罕就是蒙古人的始迁祖。其实、苍狼和白鹿在蒙古语中分别读为:包侕帖赤狼和豁埃马兰勒,只是汉译为苍狼和白鹿!      蒙古民族的真正族源的问题上!现代,当代多数学者认为蒙古人出自东胡一支,东胡。是包括同一族源?操有不同方言,各有名号的大小部落1750的总称,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在匈奴东,故曰东胡。”公元前5至前3世纪!东胡各部还处于原始氏族社会发展阶段、各部落过着“俗随水草。居6048无常处”的生活?!

中国少数民族节日的蒙古族节日

  蒙古族的传统节日主要有旧历新年。蒙古语为“查干萨仁”,即白色的月,蒙古族的3483年节亦称“白节”或“白月”!这与奶食的洁白紧密相关,此外还有祖鲁节。麦尔节,祭敖包,打鬃节!那达慕、马奶节等! 蒙古族的传统祭祀活动很多,如祭天。祭火。祭祖,祭敖包等、其中祭敖包是各蒙古族居住地区普遍进行的祭祀活动、“敖包”是蒙古语音译,亦作“鄂博”、“脑包”等。汉语的意思为“高堆子”!原是指在游牧交界之处及道路上用石块或泥土堆积起来以作标记的石堆或土堆、正如《清会典》所记:蒙古“游牧交界之所,无山无河为志者、垒石为志,谓之敖包”、后来逐渐被视为神灵的居所。被作为崇拜物加以祭祀和供奉?于是,原来的界标,路标就变成了祭祀山神,路神。村落保护神等神灵的场所,而且可以根据需要选址建造、过去内蒙各盟旗,苏木和寺庙等都有自己公用的敖包、富裕的人家还建有家敖包!每座敖包还有各自的名称、敖包一般均建于地势较高的山丘之上!多用石块堆积而成,也有的用柳条围筑!中填沙土,一般呈圆包状或8120圆顶方形基座,上插若干幡杆或树枝!上挂各色经旗或绸布条,包内有的放置五谷。有的放置弓箭,有的埋入佛像,敖包的大小!数量不一、一般多为单个体,也有7个或13个并列构成敖包群的,中间的主体敖包比两侧(或周围)的要大些,过去!祭敖包活动多在农历五至七月水草丰美!牛羊肥壮的季节进行、届时、本苏木!本旗甚至附近旗县的群众都纷纷扶老携幼,携带着哈达!整羊肉。奶酒和奶食品等赶来敖包处、先献上哈达和供祭品!再由喇嘛诵经祈祷,众人跪拜、然后往敖包上添加石块或以柳条进行修补。并悬挂新的经幡!五色绸布条等,最后参加祭祀的人都要围绕敖包从左向右转三圈!祈神降福、保9225佑人畜两旺!祭祀仪式结束后。还常常举行赛马、摔跤,射箭。投布鲁等传统体育活动。。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