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宁这个姓氏的由来

  宁(Nìng 甯)姓源出有三: 源流一  出自嬴姓!以谥号为氏!据《姓纂》和《急就篇》记载:“宁氏与秦同姓!秦襄公曾孙谥宁公,支庶因以为姓,”春秋时期、秦国国君秦襄公有曾孙去世后谥号“宁”!其支庶子孙有以其谥号“宁”为氏!世代相传姓宁。   源流二  出自姬姓!来源于封地,以邑名为氏   源流三  出自满族复姓所改,清满族有宁佳氏!宁古塔氏。入关后有从汉姓习俗!改单姓为宁氏   宁氏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一百七十三位!人口约八十七万三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055%左右,   宁氏最早发源于春秋时期卫国的宁邑。得姓不久!便风光显赫、见诸史册者有宁俞(宁武子)及其子宁相,宁殖(宁惠子)及其子宁喜(宁悼子)、宁速(宁庄子)等均为卫大夫!另有被放逐于秦的卫国大夫宁跪!这样宁跪子孙和秦宁公之支庶便在陕西相融合!另宁戚仕于齐,子孙便落籍山东。   战国时期!有周威王师,赵国中牟人(今2385属河南)宁越,   秦朝时期!有魏人(今河北临漳)宁昌、东5111阳人(今安徽天长)宁君,   西汉时期、有东平亢父人(今山东济宁)宁寿!南阳穰人(今河南邓州)宁成!东汉时期有朝歌人(今河南淇县)宁季,广汉人(今属四川)宁叔、在两汉时期。宁氏族人已分布于今河南,河北!陕西!山东等黄河中下游省份、并有0173进入安徽?四川等南方省份者!魏晋南北朝时。宁氏族人曾繁盛于今山东济南一带、故后世宁氏族人有以济南为其郡望堂号的!当然。这一时期的宁氏族人也同其他中原士族一样,有避乱南迁进入今湖北、湖南。江苏!浙江!江西等省份者。就连祖国西南端的广西也有了宁氏族人家的足迹、   隋,唐两朝、宁氏名人再次多见5193于史册、一改魏晋南北朝时期沉顿的局面、使宁氏族人发展呈现新局面。   两宋以后,宁氏族人南迁者渐渐多起来、并逐渐播迁于广东,福建。   明朝初期,山西宁氏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江苏,安徽、浙江,河南。山东,河北。北京等地、明朝中叶以后、有河北、京津等地之宁氏族人进入山海关以北繁衍生息。并有四川。广西之宁氏入迁云贵。张献忠屠川后,有湖南!湖北之宁氏填四川、   清朝康、乾年间以后、山东、河北,河南之宁氏族人随闯关东的风潮进入辽宁!吉林等地。并有闽粤沿沿海之宁氏族人入居台湾,山西之宁氏族7611人入迁内蒙、陕西之宁氏族人进入甘肃,   如今。宁氏族人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吉林,陕西。湖南、山西。河北,河4681南等省为多,、

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1182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6622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8631上皆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5705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2520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9882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1091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1242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

姓氏的由来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 ? 王 、 李 、 赵 ! 钱 。 孙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5303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姚 等 !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   齐 。 鲁 ! 晋 。 宋 , 郑 。 吴 ! 越 , 秦 、 楚 ! 卫 、 韩 ! 赵 ! 魏 !   燕 ! 陈 。 蔡 ! 曹 ! 胡 。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 7332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   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 陆 ! 阎 !   郝 、 欧 阳 等 、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 门 ! 乡 ,   闾 、 里 ,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住 地 点 。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   其 中 复 姓 近 200   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 司 ......余下全文>>、

姓氏叶的由来 15分

  叶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四十九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四一。   寻根溯源   1。出自颛顼后裔!据《风俗通义》及《通志·氏族略·以邑为氏》等资料所载!颛顼后人沈诸梁被封在叶(今河南叶县南旧城),其子孙以封邑为氏,   2、据《姓氏考略》所载、我国古代南方少数民族日南郡(今越南境内)蛮有以叶为姓者!如春秋时吴国人9756叶雄即出此支。   3、其他源流。满族纳喇氏。叶赫勒氏。德昂族亥氏,台湾土著!彝,蒙,土家,锡伯、保安!回!苗等1728民族均有叶姓!   得姓始祖   叶子高!上古时代。颛顼的后裔陆终有六子。其中幼子名季连!季连的后裔曾做过周文王的老师,被周成王追封在荆山(今湖北西部)一带!立国为荆,定都丹阳!后迁都于郢,改国号为楚。春秋时!楚庄王曾孙戌?在楚平王时任沈县(今安徽临泉县)尹、其后人便以沈为氏。戌后任楚国左司马?他为人正直。疾恶如仇!深得楚人的敬重。楚昭王十八年。在与吴军打仗时英勇战死、楚昭王遂封他的儿子沈诸梁在叶为尹!沈诸梁承其父志曾平定白公胜的叛乱以复惠王!为楚国立下大功!被封到南阳,赐爵为公、世人尊为叶公、于是其后人便以邑为氏!沈诸梁则被尊为叶姓始祖、因其字号子高。后人也习惯称其为叶子高!   ? 繁衍播迁   叶姓主要发源地为河南!先秦时期。据《叶氏族谱》(沈诸梁一支)所载!沈诸梁之子叶重,战国时任楚邑令!叶重之子叶凝任楚大夫、秦汉时,叶姓后裔分居于今河南。湖南!山西!山东等地。如叶重四世孙任颍川(今河南禹县)太守!六世孙任长沙(今属湖南)太守、八世孙任雁门(今属山西)太守,九世孙任青州(今属山东)刺史,至叶望时由青州迁至丹阳句容(今属江苏),成为南迁始祖。后在南北朝时?发展光大了江苏的“下邳郡”、魏晋南北朝时的南迁是继叶望南迁后的叶姓历史上又一次南迁、据载,叶琚任钱塘(今属浙江杭州)令!其子迁往福建建宁府建安县,河南新安!浙江缙云等地!隋唐时,叶姓有入居安徽寿县和安徽休宁的,这一时期的叶姓有了大的发展、人口大量增长,宋元时。叶姓因避金人之乱和蒙军南下、又出现了较大规模的迁徙!江西!福建!广东又有叶姓入居者,《台北氏族略》中载有:“大别为二。一派为仙游古赖叶氏!世居雍州(今属陕西),五季之乱。举族流徙莫定(今属河北)!至宋!卜居河南光州固始!后有叶炎会。随宋南渡,遂居仙游(今属福建)之古赖(今赖店)!其后分居地点!遍及漳、泉二州。另一派为州莲溪叶氏。世居河间府(今属河北)!有子三人:颜。岂页, 、避金人之乱南渡,居漳州之莲溪,”明清时期、叶姓居福建、广东者有入居台湾的、后又迁徙到海外、叶姓经历了数千年的繁衍、此时已是足迹遍天下了,   郡望堂号   叶姓郡望主要有两个:1!南阳郡、治所在宛县(今河南南阳市)!2,下邳郡,治所在下邳(今江苏睢3771宁西北)、   堂号:   叶姓以“南阳”。“崇信”!“敦睦”!“点易”、“续古”。“继美”,“百忍”,“天叙”。“永思”!“?裕”!“天秩”。“青枝”!“济美”!“崇本”,“双留”等为其堂号,   宗族特征   1。叶姓汉族支源仅有一支!颛顼为其传说祖先,2!叶姓继承祖先美德!以“敦睦”。“百忍”!“永思”、“崇本”为其堂号,训示子孙。叶姓族人中不乏宰相,画家。文学家之名流,3!字行辈份排序井然、字韵深远。如叶成忠所修《叶氏宗谱》,内有浙江叶姓一支字行为:“茂盛宗世万,嗣继启志成!”叶秋庭所修《叶氏家谱》,内有江苏叶姓一支字行为:“硕德缅先哲!宏谟发远枝,祯祥开南国、传烈绍西岐。孝悌绳其祖、”   名人精粹   叶适:温州永嘉(今属浙江)人,宋代......余下全文>>,

山东“赵”姓由来

  赵(Zhào 赵)姓源出有四:   1,出自赢姓,始祖为造父,传说。造父在华山得八匹千里马。献给穆王。穆王乘着这八匹马拉的车子西巡狩猎?到了昆仑山上、西王母在瑶池设宴招待。这时东南边的徐偃王造反。造父驾车日行千里,及时赶回帝都!带兵打败了2757徐偃王,由7730于造父平叛有功!穆王赐他以赵城(今山2408西省洪洞县北)!从此、造父及其子孙便以封地为姓、成为赵姓。   2!以国为姓,造父的后代奄父!为周宣王御。奄父生叔带、因周幽王无道,离开周王室去晋国,为晋文侯御!这样。赵氏便进入晋国。后世事晋为大夫。周威烈王时、列为诸侯,开国君主赵烈侯。是晋大夫赵衰的后代,战国9219时为七雄之一?后被秦国所灭、赵国公族以原国名命姓、遂成赵姓、   3!为少数民族姓氏、历史上少数民族亦有赵姓?如汉代有赵安稽(匈奴人)!唐代有赵曳夫(“南蛮”人)。等等、他们的后代都沿袭姓赵?又。蒙古族要术甲氏改姓赵,   4!赵宋王朝赐姓?先后有李姓,穆姓,隆姓及宇文复姓的历史人物!赐姓赵氏,     ■得姓始祖     造父?少昊之裔、西周著名驭9935马能手。受幸于周穆王、传说他曾取良马八匹。献予王2181而御之?西行至昆仑、见西王母、乐而忘返。后闻徐州徐偃王反,遂亲御车驾、载着穆王日行千里,适时而返、得以平定乱事。因功被赐于赵城(今山西省洪洞县赵城镇),下传至赵襄子时。与韩!魏三分晋地!建立赵国、公元前222年赵为秦所灭。其后子孙以国名为氏,称赵姓、并尊造父为其始祖!     ■迁徙分布  0231   赵姓的发祥地在今山西省境!秦初,始皇派赵公2185辅任西戎地区的行政长官!居住在天水!其后代就定居在天水!随后很快就繁衍成当地一大望族。同时。赵王赵迁因流放到今湖北房县,子孙在今湖北繁衍!后赵佗建立南越国!又把赵姓推进到今广东!广西,赵氏南迁始于三国之时。由涿郡赵氏赵匡胤建立的北宋,使赵姓人口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由赵构建立的南宋、使得赵氏在江南地区得到了大举繁衍发展!同时、北方的赵姓也在东北三省得到了播迁!自宋代以后!赵姓遍布全国各地,     ■历史名人     赵 胜:战国时赵国贵族!又称平原君,战国四公子之一,以“食客数千人”而著称!   赵 奢:战国时赵国名将!善用兵,因功封马服君,   赵 云:三国时蜀汉名将、河北正定人,曾以数十骑拒曹操大军。被誉为“一身是 胆”、    赵 翼:明代史学家。文学家!长于史学、考据精赅!其诗与袁枚,蒋士铨齐名,并称“江右三5136大家”或“乾隆三大家”!   赵公明:相传秦时得道于终南山,人称之为“赵公元帅”。被奉为“财神”、   赵飞燕:汉成帝皇后!善长歌舞!由于体态轻盈!据说能“掌上舞”、故称“飞燕”。汉嘉鸿三年、成帝微服出巡、见歌女赵飞燕艳丽非常、便召她入宫,宠爱有加!不久成帝又召其妹赵合德入宫,封赵氏姊妹为婕妤。从此赵氏姊妹贵倾后宫、为进一步巩固地位!赵飞燕诬告许皇后!又指班婕妤有邪媚之道,由是成帝遂废许皇后?另立赵飞燕为后!封赵合德为昭仪,二人极得恩宠、至平帝即位后,赵飞燕被贬为庶人。自杀身亡。后人称“燕瘦环肥”的“燕”就是赵飞燕!比喻体态瘦削轻盈的美女!   赵匡胤:后周名将!“陈桥兵变”后。代周为帝。建立宋朝!立国320年之久!使赵姓的宗族声望达到了最为辉煌的时期!   赵文渊:北周著名书法家、擅长楷!隶书!当时碑文多出其手。又在西西魏时奉命编定了一部六体书法字典?   赵孟頫:元代杰出书画家。浙江吴兴人,其人精于正!行书和小楷!其笔法圆转遒丽。人称“赵体”。   赵之堔:清代“西泠八家”之一、   赵之谦:清代杰出书画家、篆刻家!其书。画。篆刻对后世都有一定影响、与任伯年!吴昌4770硕并称为清末三大画家。     ■郡望堂号     1!郡望   天水郡:......余下1991全文>>!

姓氏宋的由来及分布

  姓氏源流 宋(Sòng)姓源出有二: 1。出自子姓,以国名为氏,周武王封殷王帝乙长子微子启于宋说!宋传国三十六世,后为齐。魏,楚三国灭而分之。子孙以国为氏?《通志·氏族略》有载:“宋民!子姓。商之裔也,”子姓源起为大众所认同, 2、出自少数民族改姓或赐姓而来, ①如《五代史》载、五代时辰州(今湖南省沅陵)蛮酋有宋姓! ②清·贵阳府有宋姓土司,得姓于元朝! ③7595清·满洲嵩佳氏改宋姓!世居沈阳!牛庄,铁岭的满洲人改宋姓, ④清·高丽人(今朝鲜族)改宋姓!明时赐元人伯奇特兆尔姓宋名一诚。 得姓始祖:微子启。宋姓出自子姓。为商朝王族支属后裔、商朝传到帝7217乙时已走向衰败!0488帝乙长子子启、是商纣王帝辛的庶兄!9561最初封在微(在殷墟附近)!故称微子启!原为太子,理当继帝位。但帝乙废太子,立纣王为嗣。纣王继位后,荒淫无道!微子启屡谏不从,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见微子启很顺从周朝、于是封微子启于商丘、以奉汤王之祭、从而建立了宋国,微子启仁德贤明,深得人民的爱戴、宋国建国七百多年!到战国后期!即公元前二百八十六年,被齐,楚!魏三国瓜分。宋国遗民子孙便以国名为姓?称为宋氏!他们尊微子启为宋姓的得姓始祖、 迁徙分布 河南商丘!是当时宋国的都城、也可以说。是宋姓的最早9954发源地!伴随着宋的兴盛衰败,宋姓民众逐渐播迁。在秦汉之前!宋姓人已散居今江苏。河北,陕西关中。湖北等地,汉初高祖刘邦采纳娄敬的建议,将关东(今中原一带)豪强势力迁入关中!宋姓豪强自然也不能例外!此期为京兆宋姓的开基之初、此后不久、京兆宋姓一支西迁入甘肃敦煌,一支东迁入虢州(治今河南省卢氏)、一支南迁入江夏安陆(今属湖北省),与此同时!定居西河介休(今属山西)的宋姓一支迁往广8769平(今河北省鸡泽),一支迁往弘农(今河南省灵宝)。其中广平宋姓在十六国和南北朝时期、因历代都有入朝为官的,在当时宋姓各望族中也就成为最为显赫的家族,宋姓入闽,始于唐安史之乱之后!唐玄宗时名相宋王景。望出西河,从刑州南和(今河北省)迁河南光州固始、其中一子宋易曾任福建观察推官!宋易之孙宋骈也随之入闽居莆田。而宋骈弟宋臻也南徙迁居于福建侯官县(今福州市)镜江落籍!成为镜江宋姓的始祖,五代时。有辰州5714蛮国南邺加入宋姓。宋时,有宋哲任丹阳而迁广广平(今属河北省)、此系望出扶风,4939宋哲之后有宋军兄弟七人!“长、二分北京。江南、山东。三!四、七同迁江苏宋家埠。五、六子元东派发江西省、

姓氏汤的由来

  汤姓系承于商汤!故汤姓最早发源地当是今河南境内!由于商朝历经七次迁 都,故商代汤姓已遍河南、山西。4000河北及周围一带中原地区,秦汉时期!汤姓尤以河北一带繁衍最旺、故在汤姓的发展史上有中山郡及范阳郡两大郡望,此期亦有汤姓南迁于交趾(今越南河内西北)。史载!汉武帝时、南越归顺、武帝派汤璋于交趾、职刺史、魏晋南北朝时、北方军阀混战。中原时有烽火!汤姓遂大举南迁!主要向东、南两个方向避乱。在宋版《百家姓》中排名第72位!   汤氏是一个古老。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在当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九十位?属于大姓系列。人口约二百四十六万一千余?占全国人口总数的0.15%左右。   先秦时期、汤姓主要活动在中原地区。汉朝时!汤姓已经东移江苏!南涉越南北部。唐朝时期!汤姓随中原二次南下厂民分布到安徽!浙江。江西,湖南。四川、福建等地!明朝时汤姓南迁两广地区,清初汤姓进人台湾!宋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2万人。约占全国人口的0.16%。排在1728第九十八位。汤姓第一大省是江西,约占全国汤姓总人4590口的36.7%,在全国的分布主6738要集中于江西。江苏!安徽,浙江。湖南、四川!福建!河南。全国形成了东部赣苏为中心的汤姓聚集区!   明朝时期!汤姓大约有19万人、约2886占全国人口的0.2%、排在第九十一位!明朝时期、江西为汤姓第一大省!约占全国汤姓总人口的24%、在全国的分布主要集中于江西、江苏!浙江。安徽,这四省汤姓大约占汤姓总人口的72%,其次分布于湖南、湖北。四川,这三省的汤姓又集中了16%!宋、元、明期间、汤姓的分布总格局变化不大。其人口主要由北方向东南迁移!全国仍以赣!苏、浙!皖为汤姓的聚集地、,

姓氏赖的由来

  赖姓图腾赖(Lài 赖)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姬昌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及《文献通考》等资料所载。周武8168王有弟叔颖被封于赖国?至鲁昭公四年为楚灵王所灭、其后以国名为氏,史称赖氏正宗,是为河南赖氏。   2!出自姜姓,为炎帝神农氏的后裔!以国名为氏。据《中国5388史稿》。《炎黄源流史9074》等资料所载,炎帝后裔有四支,属于古羌族的四个氏族部落!其7635中一支是烈山氏,古时烈与厉通。又音赖!故烈山氏。厉山氏!赖山氏皆同!古时的烈山氏居住在山西汾水流域,后8849有一支东迁!于商代在河南厉7489乡县建赖国!依附于商朝。周0014武王伐商时。赖人南迁、后来接受周武王的子爵封号!为赖子国(今河南省息县包信镇)。春秋鲁昭公四年!楚灵王灭之、其族人迁至鄢地?其后裔以国名为氏、称赖氏、是为湖北或河南赖氏!   3、源自少数民族有赖姓:   ① 阿昌族赖姓源于阿昌语“喇来”、因其尾音与汉语“赖”字谐音,故姓赖。   ② 另外满!台湾土著、蒙古等少数民族均有赖姓。   得姓始祖:叔颖,周朝为黄帝姬姓后裔姬发所建,为加强其统治!武王大封同姓诸侯,据史料所载,周武王封其弟叔颖于赖(今河南省境)!鲁昭公四年(公元前538年)!赖被楚灵王所灭!其后子孙遂以国为氏、称为赖姓。故叔颖则被尊为赖姓始祖!   历史上由于赖国被楚所灭!赖姓人在逃亡中曾改姓罗,姓傅、所以国内有些地方罗,赖、傅三姓联宗,到了汉代!由于战乱!赖姓大批南迁,从河南迁徙到浙江松阳!东晋隆安2年(398)赖庄之子赖遇任江东太守时。奏请朝廷准许他以松阳为府第!皇帝恩准并御笔题写“松阳世家”匾赐赖遇!赖氏便成为当地的望族!其后裔迁江西宁都!福建汀州!清流。上杭。永定、宁化。永春。漳州及广东之程乡2912(今梅州)!镇平、平远等地!   8869当今排在第98位,约占全国总人口0.18%,约250万人! [编辑本段]迁徙分布  赖姓发源于今河南省境!据《姓氏考略》所载,最早的赖姓家族、居于古代颍川(今河南禹州)一带!为周武王之弟叔颖后裔。秦汉时期!赖姓已有迁居南方者、《元和姓纂》中即载:“汉有交趾(今越南河内市西北)太守赖先?蜀零陵(今属湖南省)太守赖文!”这一时期。居于颍川的赖姓发展最旺,是为“颍川郡”、魏晋南北朝时、赖姓加入了为躲避纷乱由北方而南迁的队伍之中,江西!福建、湖南、浙江,江苏。6454广东等省均有赖姓足迹、据《赖氏族谱》所载,东晋有赖忠诚任虔州(今属江西省)知府,后人赖光迁居松阳(今属浙江省)!到赖遇时已成当地一大郡望。晋安帝亲题“松阳郡”赐予赖遇!故此支望族以“松阳”为郡号、并尊赖光为开基始祖、另外、赖光后人有迁居江西者!且在当地发展成为大郡望、治郡为南康郡、隋唐时期!政清民和,赖姓繁衍愈盛,各支脉竞相延伸。葱茏郁茂、宋元时期。赖姓又有大量南迁者、可以说是赖姓历史上继南北朝之后的又一次大迁徙!这次南迁。使得发源于中原河南之地的赖姓更加称盛于南方各地!另外、宋代赖姓有一支在河南武1386陟繁盛起来!治郡6278为河内郡?明朝初年!赖姓又有迁居于四川,云南一带者。并且多数融入阿昌族。清朝初年!赖姓5359有进入台湾者?据载!赖云从福建漳州渡海至台中开基!此后。从闽,粤迁往台湾、进而移居海外者不绝,今日赖姓以广东居多。约占全国汉族赖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四!赖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九十八位的大姓。人口较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七!、

姓氏郭的由来是什么,

  1、出自夏,商时代郭支与郭崇的后代,据《姓氏考略》记载:"夏有郭支,见《抱朴子》,商有郭崇!见《三一经》,此郭氏之始!"看来、郭姓早在我国四千多年以前的夏朝就有了,   2,以居处为氏!拒《风俗通》上记载:"氏于居者!城、郭!园。池是也。"郭!字义为外城。即因住3458在城外,而以郭为氏、在我国大多数的姓氏起源中,这种现象是比较少的!   3!来自炎黄,出自姬姓、古代"5504郭"与"虢"两字相通!郭氏8571即为虢氏,为黄帝姬姓后裔,周武王时封文王弟虢叔(一说虢仲)于西虢。虢仲(一说虢叔)于东虢!周平王时、郑武公功灭郐和东虢!建立郑国。都今河南新郑、此时平王也不得不认可,并名正言6292顺地将虢叔之地分封给郑武公,周平王的作法引起了诸侯王的不户。于是、位于南方的楚国,从楚庄王时起不断发动对周的战争?兼并了周0029围许多国家?被分封给郑国的虢叔之地就是其中之一!周平王不得不将东虢叔的裔孙序封于阳曲作为补救,由此。号曰"虢公"!因虢、郭音同、又称"郭公"!其3142后代遂有郭氏,西虢。亦称成虢。在西周灭亡之后,也向东迁移。建都上阳!史称南虢!后被晋国所灭?西虢东迁时,还有虢国支族留居原地!史称小虢,后被秦所灭!这些虢国的后代!均以郭为姓,   4,出自冒姓4828或改姓!如后梁有成纳、后冒姓郭氏!后晋有郭金海,本突厥人,改姓汉姓、后周太祖郭威,本常氏子,幼随母适郭氏,故改姓郭,   5、出自古郭国,   二,迁徙分布    春秋战国时期!郭氏除留居于今河南!陕西,山西省外。已7342播迁于山东?河北。至秦。汉时!郭氏有部分人徙居江南,汉代及其以后的较6874长时期内、太原一直是郭氏的发展繁衍中心,此外!郭氏在汉代又有居于今内蒙!甘肃。四川!安徽者、   三国时吴国有富春人(今属浙江)郭成,晋代有武昌人(今属湖北)郭翻、闻喜人(今属山西)郭璞于西晋末避乱徙居建康(今江苏南京)、唐初与唐末!河南郭氏曾两次向福建迁徙:一是唐总章年间光州固始人郭7395淑翁随陈政。陈元光父子入闽开辟漳州,在龙溪郭埭乡安家落户,又有将将佐郭益!亦随陈氏父子入闽,一是郭嵩随王审知从弟王想入闽、家于新宁,子孙传衍于仙游、莆田及南安之蓬岛乡、   1127年,宋高宗南逃、大批中原人随之逃到江南、居于江苏!浙江。湖北,湖南、江西!福建。两广!其中也有不少郭姓人,明末清初、福建郭氏有一支迁居台湾、后散居彰化、嘉义。高雄等县!后发展为台湾十大姓之一、并有部分人远徙欧美及东南亚,、

章姓氏的由来

  历史来源 「章」源出 ;   「章」出自「姜」姓、已国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齐太公(姜尚)支孙封国于「鄣」(山东章丘县),公元前664年被齐国所灭。子孙去邑旁为章氏,   家族名人 章邯   生卒年不详!秦代名将、与项羽战于巨鹿及棘原!却因赵高专权!拒却章邯所请、遂降羽,被立为雍王、王咸阳以西,都于废邱!后为汉将韩信所灭!   章学诚(1738~1801)   字实斋。清会稽(今浙江省绍5651兴县)人。乾隆进士、官国子监典籍、精于史学。以纂修方志,名重于时,所著有文史通义!校雠通义。史籍考等!   地望分布 江西豫章郡,,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