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姓氏的由来

  中国姓氏的由来   张 、 王 ! 李 、 赵 、 钱 。 孙 …   我 们 每 个 人 都 有 自 己 的 姓 氏 。 这 些 姓 氏 是 如 何 产 生 的 呢 ?   在 上 古 三 代 。 姓 和 氏 不 是 一 码 事 ! 氏 是 从 姓 那 儿 派 生 出 来 、   从 汉 代 开 始 ! 姓 氏 混 而 为 一 、 现 代 我 们 中 国 人 的 姓 !   大 部 分 是 从 几 千 年 前 代 代 相 传 下 来 的 ? 考 其 来 历 、 大 致 可 分 为   12种 类 别?   1)。 以 姓 为 氏 。 姓 作 为 氏 族 公 社 时 期 氏 族 部 落 的 标 志 符 号 而 产 生 。    其 后 人 有 的 便 直 接 承 袭 为 氏 、 母 权 制 氏 族 社 会 以 母 亲 为 姓 。   所 以 那 时 许 多 姓 都 是 女 字 旁 、 如 : 姬 。 姜 , 姒 , 姚 等 !   2)、 以 国 名 为 氏 ! 如 我 们 所 熟 悉 的 春 秋 战 国 时 期 的 诸 侯 国 :   齐 、 鲁 ! 晋 。 宋 ! 郑 , 吴 、 越 、 秦 。 楚 ! 卫 ! 韩 ! 赵 。 魏 !   燕 , 陈 。 蔡 、 曹 。 胡 、 许 等 。 皆 成 为 今 天 常 见 姓 。   3), 以 邑 名 氏 ! 邑 即 采 邑 、 是 帝 王 及 各 诸 侯 国 国 君 分 予 同 姓 或   异 性 卿 大 夫 的 封 地 , 其 后 代 或 生 活 在 这 些 采 邑 中 的 人 有 的   便 继 之 为 氏 、 如 周 武 王 时 封 司 寇 岔 生 采 邑 于 苏 (今 河 北 省 临 漳 县 西 )   ! 岔 生 后 代 便 姓 苏 , 据 统 计 ! 以 邑 为 氏 的 姓 氏 近 200   个 、 一 些 复 姓 由 于 漫 长 的 历 史 演 变 ? 至 今 已 不 复 存 在 !   4) 以 乡 ! 亭 之 名 为 氏 、 这 类 情 况 不 多 。 今 日 常 见 姓 有 裴 ! 陆 、 阎 。   郝 、 欧 阳 等 。   5) 以 居 住 地 为 姓 ! 这 类 姓 氏 中 , 复 姓 较 多 。 一 般 都 带 邱 。 门 ! 乡 。   闾 , 里 ! 野 ,官 等 字 。 表 示 不 同 环 境 的 居 4250住 地 点 ?   以 先 人 的 字 或 名 为 氏 , 出 自 此 条 的 姓 氏 很 多 。 据 统 计 有 五 六 百 个 、   其 中 复 姓 近 200   个 , 如 周 平 王 的 庶 子 1627字 林 开 , 其 后 代 以 林 性 传 世 , 宋 戴 公 之 子 公 子 充 石 !   字 皇 父 , 其 孙 以 祖 父 字 为 氏 ! 汉 代 时 改 皇 父 为 皇 甫 !   以 次 第 为 氏 、 一 家 一 族 ! 按 兄 弟 顺 序 排 行 取 姓 。 如 老 大 曰 伯 或 孟 !   老 二 曰 仲 。 老 三 曰 叔 , 老 5813四 曰 季 等 。 后 代 相 沿 为 氏 , 表 示 在 宗 族 中 的 顺 序 。   但 也 有 例 外 , 3767鲁 庄 公 之 弟 庄 父 、 排 行 老 二 、 本 为 仲 氏 ! 仲 孙 氏 ,   因 他 有 弑 君 之 罪 , 后 代 便 改 姓 孟 ! 或 姓 孟 孙 。   8)。 以 官 职 为 氏 , 如 司 徒 。 司 ......余下全文>>!

姓氏的由来?

  中国人的姓氏渊源流长。据说起源于太古母系氏族社会,伏羲氏就3857开始"正姓氏!别婚姻",但先秦时代的姓和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姓产生于母系氏族社会、为同族集团的名称,氏是姓的分支、表示部落分支之名称、用于区别子孙之所出,由8481于人口增殖!迁居异地,身份技能的变化等、可以分裂8188一些支派、这些支派就是氏!氏是贵族宗族制度的代表和称号,夏。商。周三代以前、男子多称氏.女子多称姓!如孔子、于是姓。孔是氏!丘是名,因男子称氏不称姓,故叫孔丘。而不叫子丘!   姓氏主要来自四个方面:   一是从土地和赐姓而来。天子就是赐姓命氏的人。黄帝对他的二十五个儿子创设了十二个姓!陶唐氏之后代封于刘地、其后裔以刘为姓,   二是以出生地为姓!黄帝生于寿丘。长于姬水!故以姬为姓。   三是以封爵,官职为姓,楚庄王少子!作上官大夫!后代就以上官为氏。   四是因事物或其他原因而得姓。   汉丞相田千秋年纪大了。出入乘车。人称"车丞相"、后人就以车为姓,葛是古姓,本来是琅琊诸县人!后屯迁居阳都、阳都本来有姓葛的、又搬去姓葛的!故姓葛的人多了,就用诸葛来区别称呼他们,从此就有了复姓诸葛、   由于部落的发展,人口的繁衍.分支逐渐繁多,氏名称也大大增加.一姓可分成许多氏,一氏又3824繁衍更多的氏!所以姓氏都不是固定的、实际上姓氏合一或基本稳定!还是自汉朝以后的事,秦灭六国不久、汉又统2566一天下。做为维系周王室的宗法制度重要标志的姓氏有别制度。也随着王室的彻底坍塌而消亡!至此.中国的姓氏才合二而一!或言姓。或言氏。或姓氏兼言,实际上皆0687以男氏代姓了?这就表明,以后的子孙!都是男姓血缘关系的繁衍!正如明代顾炎武在《日知录》中所说:"自战国以下之人,以氏为姓!黄帝以来之姓亡矣、""姓氏之称。自太史公始混而一"!姓氏便成为维系传统之纽带。团结宗族之象征?于是尊祖敬宗便成为几千年来中国人们的传统美德、同时也是维护祖国统一7022的保证、如果一个中国人、连自己的先租和父母都不敬爱和尊2253重的话?很难想象他会成为一个爱国主义者。   至今数百千年,迁徙到异地他乡华裔外籍人。现在他们还念念不忘他们的祖国、祖籍。祖先,常常来中国寻根拜祭、在他们的族谱上。还记载得清清楚楚!如日本的刘邦后裔原田家族族谱上所载:"高祖皇帝之血统、严然存在之事。予实虽欲不感泣!岂可得耶,又想中华之国立、至汉以来、二千百四十余年!交待十三!四朝。今虽悠久、其间两国务有盛衰,然无不尽怀汉朝之盛时7041而慕之者!予常驰念于我高祖统政之故国?切切而不能禁地!于是刊本谱。同族其发欲为,其族谱之基。聊报高祖皇帝之余德也焉!"   据传说、姓的最早起源与原始民族的图腾崇拜有关,氏族部落不但对图腾奉若神明!禁止食。杀!冒犯。而且把它作为本氏族统一的族号。2314在原始部落中!图腾、族名和祖先名常常是一致的,久而久之!图腾的名称就演变成同一氏族全体成员共有的标记——姓!由图腾演0536变为姓的传说很多,据考证。夜郎国的国君是竹王。他的臣民以竹为图腾。姓竹。又据史书记载,晋国有狐毛、蛇平、汉代有狗未央、狼莫。鹿旗,三国有豹皮公等人、透过这些古怪的姓名和骆,虎,蚁。牛。羊!鸟,龙!竹,梧、茶!菊等与动物!植物名称相同的姓氏,隐约可见图腾崇拜对姓氏起源的不可磨灭的历史印迹,   姓的形成除与图腾关系密切外、还与女性分不开!据考古学资2894料表明?西周铜器铭文中、可以明确考定的姓不到三十个。但大多数都从女旁、如:姜!姚、姒,姬。娲、婢。妊!妃、好!赢等等,不仅古姓多与“女”字相关。就连“姓”这个字本身也从女......余下全文>>。

姓氏白的由来?

  姓氏白的由来(1)出自姬姓、据《元和姓纂》及《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周太王五世孙虞仲、其后人井伯奚在泰国受封于百里奚!人称百里奚。生子孟明视(字孟明、名视)!孟明视生二子、一曰西乞术。二曰白乙丙(字白乙,名丙)、白乙丙0167为泰国大夫。其支孙以王父字为氏、(2)出自赢姓。春秋时秦文公有子名公子白。其支孙以“白”为氏!(3)出自芈姓、据《尚友录》所载,春秋时楚平4524王之子太子建,生胜。字白公,世称白公胜,其支孙以父字“白”为氏。!

施姓氏的由来

  施姓起源   源出有五:   1、出自上古夏时施国。为夏时施国公族之后,以国名为氏,据《姓氏考略》所载,夏时诸侯有施氏(故址在今湖北省恩施市一带)。国亡以后,其公族子孙就以国名为氏,世代相传姓施!    施氏最早为夏代诸侯,《夏记》载:“夏诸侯有施氏,国亡。其后以国为氏”!另一说4565为殷代遗民!《左传》载:“分康叔以大路。少白、绪茷!旃旌!大吕!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氏、錡氏。樊氏!饥氏、终葵氏!封畛土略……”然而。后世均无其后裔承传,   2!出自姬姓,为春秋时鲁惠公子尾生之后,以祖字为氏。据《通志·氏族略·以字为氏》和《元和姓纂》等所载,春秋时鲁惠公(姬姓,黄帝之后)子尾生,字施父!其后代以祖字为姓,世代相传!称为施氏, 7326  这是目前被一般人所公认的施姓发源地。则0991是3000年前的鲁国!   主要依据是《姓纂》上面的记载!   《姓纂》是这样说的:“鲁惠公子施父尾生施伯。伯孙倾叔生孝叔。惠公五代孙也!因氏焉、汉有博士雠!”由此可见、施姓是周代的诸侯鲁惠公的后裔。鲁惠公的儿子名叫施父。是鲁国的大夫。传到惠公的五世孙之时!干脆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其他家族的不同,   施姓始祖   施父、春秋时鲁国君主惠公之子,名尾生。字施父,人称施父尾!其在鲁桓公时任大夫之职。据说他精通音律、曾视来访的曹国太子赏乐姿态1809之变化。断言曹伯(曹国国君)将不久于人世、果验。桓公深敬施公之才!委以重用、施父后成为春秋名臣。传到施公之重孙孝叔时!以祖名为姓。以示与别的家族不同!于是6939形成施父姓!后省去父字,遂为施姓!他们尊施父为施姓的得姓始祖、   施姓祖先   1 轩辕黄帝→2元嚣→3虫乔极→4帝喾→5弃→6※玺→7叔均→8不※→9鞠陶→10公刘→11庆节→12皇仆→13差弗→14毁阝俞→15公非→16高圉 →17亚圉→18公叔祖类→19古公dan父→20季历→21文王昌→22周公旦→23伯禽→24炀公熙→25魏公※→26献公具→27武公※→28孝公称→29惠公弗湟→30施父→31施伯   3!出自子姓、为商民七族之一9876有施氏,据《左传》所载?周初。武王之弟康叔受封为卫侯!分到了“殷民七族”:陶氏,施氏,繁(一称邽)氏。锜氏。饥氏,樊氏和终葵氏等。施氏为制旗帜的工匠、6216其后代相传姓施,称为施氏!   4、出自方姓、为明代方孝孺同族方氏,避难时改姓施,据《姓氏词典》注云:“系改姓、明代方孝孺被杀后、其同族外逃。惧怕株连改此姓!“施”字拆开为“方人也”!”   5、出自他族改姓、如云南白族以海螺为图腾的氏族,汉姓为施!明。清时云南土司有施姓。世居沈阳之满洲人有此姓,今京,彝!苗、蒙古。羌,傣,骸,纳西。僳僳等族有此姓,!

王姓氏的由来

  王姓来源主要有五种:   一!是出自姬姓   由此又衍生出构成王氏主体的三支姬姓族派:   1、为周文王第十五子毕公高的后裔!   据《通志·氏族略》及《新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毕公高是周武王的弟弟、周初时、他被封于毕(今陕西省咸阳西北)!为公爵!故史称为毕公高?春秋时。其裔孙毕万自毕国出奔晋,为司徒,并被分4421封于魏。传至魏文侯斯。与赵,韩三国瓜分晋国!公元前225年为秦所灭、其子孙四散!因是5407王者之后?也都被称为王家、   姬姓在先秦时期是著姓、大姓,武王灭商后,延续三个半世纪的西周都是姬5726姓的天下?   姬姓的始祖即史籍中记载的后稷!传说后稷的母亲0689叫姜原,有一次她到野外去、看见一个巨大的人的脚印、她感到很好奇,因为她从来没见过这么巨大的脚印,她走过去!踩在那个巨大的脚印上,想看看它比自己的脚大多少、谁知这一踩就4091怀了孕!后来居然生下一个男孩。姜原以为这个男孩不是吉祥之兆!便把他扔在大街上,想让过往的牛马把他踩死!不料牛马见了这个孩子全都绕道而行!姜原又想9247把他扔在森林里,但她走到哪里哪里都有人、又没扔成!最后姜原来到一条水渠旁、当时正值冬天,渠水结了冰。姜原就把他放在冰上,想把他冻死、就在这时候,又飞来一只大鸟,它卧在冰上、用自己巨大4566的翅膀护翼温暖着这个孩子,姜原以为这个孩子有神灵保护,不是个普通的人,就放弃了把他抛1147弃的打算、抱回家去把他抚养成人!因为当初这个孩子曾经被抛弃、所以这个孩子名字就叫弃,   弃因为善种五谷,在帝尧时被举为农师!舜继位后、又把他封在邰(今陕西省武功县西南),号为后稷!赐姓为姬。   后稷以后的第三代,姬姓部族出了一个名叫公刘的人使姬姓部族迅速发展起来!这时正是殷商王朝建立的初期,   公刘以后的第九代,姬9396姓部落又出了一个名叫古公亶父的人!在那个时候,当地戎狄之人经常侵扰姬姓部族!为了避免与他们发生冲突!古公亶父便率领部族从豳(今陕西省旬邑县西南)迁徙到岐山(今陕西省岐山县东北)脚下!古公宣父带领部族在这里建筑城郭房屋!并建立了官僚机构9408管理部族事务。从而具备了国家的规模、   古公亶父的孙子就是历史上有名的周文王姬昌。当时正值商纣王残暴统治时期,姬昌大行仁德。礼贤下士、与之成了鲜明的对比,姬周的力量不断发展、接连征服了周边的一些小国、又把都城向东迁到了丰邑(今陕西省长安县西北沣河西岸),到了周武王姬发的时候。终于推翻了殷商建,

石姓氏的由来

  石姓 - 姓氏来源 1,出自姬姓、为石碏之后裔!春秋时康叔的6世孙卫靖伯有个孙子叫公孙碏、字石、又称石碏!是卫国的贤臣。卫桓公二年,其弟州2578吁骄奢?被桓公撤去将军之职,出奔国外,十几年后、州吁领着党徒潜回国内、刺死桓公,自立为君。石碏之子厚也参与了密谋。被拜为大夫、石廷柱作品后石碏把州吁和石厚骗到陈国,又暗5188中给陈桓公写了一封密信?信上说:"卫国褊小、老夫耄矣、无能为也。此二人者、实弑寡君!敢即图之!"所以,州吁到陈国后!立2375即被抓了起来!后来。1778石碏命人杀州吁,石厚于陈!然后迎立桓公之弟公子晋为国君。《春秋》称赞石碏说:"石碏纯臣也!恶州吁而厚与焉。大义灭亲,其是之谓乎!"厚的儿子骀仲。以祖父的字命氏、称石氏、史称石姓正宗。     2,出自姬姓和子姓、郑8107国(姬姓)又大夫石癸!宋国(子姓)又公子段。字子石。他们的后代都称为石氏。     石姓3。出自他族加入或他姓改石姓的?如、隋唐时期"昭武九姓"之一:当时西域石国(故址在今乌兹别克4429塔什干一带)有人迁居中原、遂以"石"为氏。南北朝时、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有鲜卑族代北三字姓乌石兰氏改为汉字单姓石氏,十六国时有张氏,冉氏改为石氏?据《北史》载。有娄8163氏改为石氏者! 石姓 - 得姓始祖——石碏石碏石碏,春秋时卫国大夫、是卫国第一代国君卫康叔(周武王同母弟)的后代、卫国到鲁隐公三年(公元前)!执政的国君是卫庄公,他先娶了齐国世子得臣的妹妹庄姜为妻!庄姜非常美丽动人。可是却没有儿子、卫国人就专门赋诗《硕人》 。表示对庄姜的怜悯之情,后来卫庄公又娶了陈国的厉妫为妻。厉妫生了一个儿子。叫孝伯、可是孝伯很早就死了,厉妫的妹妹随姐陪嫁给卫庄公、所以卫庄公一共有8816三个儿子,长姬完、次姬晋!三州吁。州吁最受庄公宠爱?养成残忍暴戾的性格。无恶不作、成为卫国大害、 石碏早想除掉祸根。为国为民除害、他3982趁石厚请他参政,假意献计说、新主即位!能见周王,得到周王赐封、国人才肯服贴,现在陈国国君忠顺周王。周王很赏识他、你应该和新主一同去陈国!请陈桓公朝周王说情,周王便会见之、石厚十分高兴!便备厚礼赴陈!求陈向周王通融、石碏知二贼被捉、急派人去邢国接姬晋(州吁之兄)就位(即卫宣公),又请大臣议事、众臣皆曰:“州吁首恶应杀,石厚从犯可免!”石2208碏正色道:“州吁罪,8721皆我不肖子酿成,从轻发落他、难道使我徇私情。抛大义吗、”众默然,石碏家5754臣羊肩说:“国老不必怒、我即赴陈办理此!

潘姓氏的由来

  百家姓中!潘姓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姓氏,史传商朝时、舜的后代在潘地建5986立潘子国!子孙以国为氏!因舜姓姚、故称姚姓潘国。至商朝末期、周武王灭商、将潘地封与其弟毕公高之季子季孙。他们也以潘地为姓!是为姬姓潘国,两姓3319潘国由于势弱国小!均不见于经传,据史料记载,春秋时楚国占领潘国,封为邑。子孙以潘为姓!即芈姓潘氏。楚国公子商臣之师潘崇为芈姓潘氏之始祖!今潘3279氏人群主要由芈姓潘氏组成、   除此之外!赐姓为潘、外姓改潘以及少数民族被汉族同化改为潘姓,也是潘姓由来的重要途径、   一。潘姓迁变   历史上潘姓并无大的变迁?先秦时期!潘姓最初活跃于陕西、河南。山西和湖北地区,唐朝以后!潘姓向甘肃、河北4492及山东等地发展!潘姓在南方的发展主要集中在中原两次南下移民福建之时!   潘姓自立姓以来。名人不绝于史书、堪称济济多士、古代有东汉尚书左丞潘勖。三国时代东吴名将潘、潘璋,西晋文学家潘岳、潘尼。北宋名将潘美。明文学家潘之恒。明清思想家潘平格等。而在近现代历史上、潘氏家族更是名人辈出,如:著名心理学家潘菽、画家兼美术教育家潘天寿、京剧演员潘心源!著名女画家兼雕塑家潘玉良!哲学家潘梓年!社会和人口学家潘光旦和中国共产党的先驱潘汉年等。   二、潘姓名人   风流才子潘安   潘岳,又名潘安,字安仁、西晋文学家、荥阳中牟(今属河南)人!曾任河阳令。著作郎、给事黄门侍5056郎等职!长于诗赋,尤1213善哀诔之文,辞藻华丽、与陆机齐名,并有“陆才如海!潘才如江”的赞语。在晋代文学史上、他与潘尼并称“两潘”。潘岳的诗赋和诔作主要收集在《潘黄门集》中、其中诗歌有《悼亡诗三首》,《河阳县作诗》二首等,赋有《秋4578兴赋》,《闲居赋》等!   潘岳的仕途并不平坦!曾因作《籍田赋》而招致忌恨、滞官不迁达10年之久。元康六年(公元296年)前后、回到洛阳,在这一时间,他经常参与依附贾谧的文人集团“二十四友”之游!是其中的首要人物、!

姓氏卢的由来

  卢姓源出于姜姓。是姜子牙的后代,春秋的齐文公之子名高?高之孙傒任齐国上卿!3998因迎立齐桓公有功,得到卢(今山东长清县西南)作为封邑。其子孙以封邑为姓、称卢氏。田氏代齐以后!卢氏散居北方一带,秦代有博士卢敖在范阳涿郡(今河北涿县一带)定居!后来8743称为范阳卢氏。范阳卢氏在魏晋南北朝时成为“四海大姓”、世称“崔卢王谢”。社会声望比皇族还高。卢氏谱牒记载!“卢氏得姓始祖为周敬王廷臣姜傒。食邑于卢。子孙以为姓,尊傒为始祖,后裔卢照邻是唐高宗时才子。与骆宾王、杨炯、王勃并称为‘初唐四杰’,时称‘王卢’”!据考。卢姓有声望的世5812家大族居范阳郡(今河北涿县),卢姓家族常用以下两位名人嵌作楹联、以事彰扬,门前挂这两句楹联。主人定是卢姓、联云“范阳名族”、典出卢群、“ 涿郡高楣”!典出卢柏,从卢姓人口分4343布来说。广东是卢姓的姓氏大省!      唐代中叶,卢宗泰(南迁世祖即一世)任江西虔州(赣州)刺史、后1596代留居赣州与吉安?据宁都麻田卢氏始祖卢宗泰墓碑及《宁都麻田卢氏族谱》载,唐开远癸丑卢宗泰偕三子卢明!达,显因安禄山造反由幽州(河北范阳)经湖南桃源抵江西虔化县(宁都县)洛口清音里韶坊、卢明居南岭!卢达居麻田,卢显居下沽(后裔迁江西南康唐江),四世卢允立。讳卓、生九子!长子卢光睦任御史中丞,次子卢光稠任百胜军防御使兼五岭开通使升太尉封开国侯,梁太祖封汝舟王,卢光稠由谭全播辅佐于唐朝末年领导农民起义后占据赣州!对赣州扩城。治理赣州33年、为赣南客1331家代表人物之一!始兴《范阳卢氏五修谱》载:“越六朝而至于有唐,有讳富公者。南京分脉!而迁江右虔州虔化县,富生广……广生卓、卓生光稠公……稠公生三子!长希一、次延昌!次孟坚……益(延昌八世孙)与县尹公(孟坚八世孙)筮出闽省,令蒲田!考满次永定属上杭大塘坳瓦子乡而居!”其3416后裔于五代之后迁赣州?南康、上犹。南丰,永丰、上杭,永定!宁化!嘉应8602州(梅州)!莆田。兴宁、潮州,始兴,南靖。龙川、漳州。从化等地。南宋初。卢宜由虔州迁汀州宁化。长汀。南宋末。避元兵之乱!卢天保由宁2911化经长汀、上杭!留居永定,后分迁广东大埔。梅州,兴宁等地!另一支为唐僖宗光启年间、御史卢邹入闽、为入闽始祖,据梅州《客家姓氏渊源》载,卢宗泰14世孙卢处信(宋嘉定十二年举人)自虔化迁居宁化石壁,其曾孙千四郎又自石壁迁梅县田背村开基,     卢姓南迁千多年于赣南!又闽西。再粤东演绎为客家一代表性姓氏,     据史书记载卢姓名人:卢坤!最著名的卢姓政治家。清道光初年任至封疆大吏!历任6793湖文总督,两广总督等职、1834年。英国劳卑率军舰侵入虎门。进泊黄埔。要挟多端,他严加拒绝、并0871将英舰驱逐出口!卢照邻。最著名的卢姓文学家、曾任新都尉。后为风痹症所困,投水而死!他以诗文知名。为“初唐四杰”之一,

姓氏:安氏的由来

  安9194(ān)姓源出有三:   1、出自姬姓。为黄帝之孙安的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唐书·宰相世系表1890》所载!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住在遥远的西方、曾经自立为“2836安息国”!成为自行为政的国家!长时间跟中原没有关连。其子孙以国为姓。称为安氏。一直到汉朝时。才重归中原,我国开始有了“安”这个姓氏!   2、出自以国名为氏!唐代有“昭武九姓”之一。以其原“安国”国名首字为氏!   3。出自他姓或赐姓安氏   ① 据《魏书·官氏志》所载(下同)。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为安姓者,   ② 唐时安禄山由康姓改为安姓、   ③ 明朝时7921有元人孟格。达色等被赐姓安。   ④ 唐时有回鹘人、奚人!明,清彝族沙骂氏!村密氏。吉巴氏及其它少数民族中安佳氏?阿尔丹氏、德力根氏,安帐氏等众多别姓改为安姓者、   得姓始祖:安清。黄帝有子昌意、昌意次子名安,远古时被封于西戎。后建立安息国(古安息国!在中原的西方。距离长安一万多里!汉书称其为西域大国)、汉武帝时,派使者到安息国!始有往来。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公元148年)!安息国太子清。字世高,其父驾崩后!不愿继承国王、欲削发为僧,于是主动让位于叔父、出家到河南洛阳,2753专门从事佛经翻译,在以后的二十年中、共译佛典九十五部。一一五卷、为我国早期佛学做出巨大贡献,时与太子清一同入汉者皆以国(安息国)名为氏,称为安姓,后世安姓奉安清为安姓的得姓始祖,   二、迁徙分布   安息国的安姓自入居中原后。分居于河南洛阳,甘肃民勤和武威!湖南溆浦9438和常德等地?其中尤以甘肃、湖南二省安姓繁衍迅速、后安姓发展史上三大郡望:凉州、姑臧、武陵郡8262皆出此二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北方战乱频繁?烽烟四起。中原士族大举南迁、安姓也不外其列。由于湖南所处地理位置属较安定地带。故南迁安姓。多出甘肃支脉、此期、北方安姓虽笼罩于战火的阴影中!却也有发展、三国曹魏有安同!辽东人,太武帝时进爵高阳公。曾以高官佐辅曹家王室!晚年又大兴寺塔,其族大支多!甚为兴旺。北魏时有鲜卑安迟氏改姓安,居于河南洛阳。后渐与汉族安姓融合、不分彼此,唐代以后,安姓6729日渐活跃?名人不断涌现!唐代有安禄山、为居营州柳城(今辽宁朝阳县)的胡人,本康姓,因父死随母改嫁而姓安!由此、安姓中加入了胡人的血脉、后安禄山叛乱6662遭镇压、安姓分逃于各地,宋元时期,金兵入主中原和蒙古军队南下,致使北方再度处于混乱状态!由此、中原人士大举南下,安姓族人也多携家南徙于安徽!江苏、浙江等地。明清时期江苏无锡!金匮多安姓,明初洪武!永乐年间!安姓作为大槐树迁民姓氏之一!被分迁于山东!河南!安徽。浙江等地、清代有闽。粤沿海之地安姓渡海入台,进而徙于新加坡等国家,今日安姓尤以河北多此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二十五,另安徽。河南二省也多安姓,上述三省安姓约占全国汉族安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一,安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一百零九位的姓氏。人口较多、约珐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一五。   三!历史名人   安 同:曹魏时辽东胡人。在官明察!长于校练,家法修整。时人赞其有济世之才、   安 清:字世高。安息国太子、原来他已经继承了王位。但为了能回到中原来,就将王位让给他的叔叔!出家为憎。信奉佛教。 精通梵语、念经修行,于东汉桓帝建和二年到中国河南洛阳来宣传佛教!定居下来后、为了传教的需要,他又工读汉语。通晓汉语!译梵本为汉语!译《修行道地经》等30余部!皆属小乘,   安 民:宋代陕西省长安(今西安一带)人!著名石匠。当时著名的石碑、皆出其手、其品格高尚、不畏权贵!时颁蔡京所书《元党籍碑》于各州县。安民刻碑毕才知蔡京乃当朝奸臣,遂拒刻“安民刻石”四字。拒......余下全文>>!

徐姓氏的由来

  源自东夷部落?称作“天下徐氏出东海”(古东海郡、治所在今山东郯城县)、、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