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汉族的禁忌?

  汉族禁忌:   饮食禁忌:   忌吃饭前敲碗、桌。忌将筷子插在已盛饭的碗中、忌饭后扣碗。忌白喜事情菜肴单双数上错(二老缺一上单、否则上双)!   住房禁忌:   忌在门槛上站。忌邻居盖房超前或过高,忌房门与烟囱相对。忌戴绿帽、忌摇空悠车!忌午后探病人、忌房前栽杨,房后栽柳!忌儿童出水痘时炒豆或崩苞米花等。   生活禁忌:   禁初夕打破器皿,忌正月初一至初五扫地!杀生。水和垃圾等出屋门!忌初二至初七动针线。忌礼物送钟、忌下午结婚,忌婚礼席上白色豆腐菜。忌夫妻在娘家同房!   汉族家中礼节:   问候、握手、春节期间互问“过年好”“发财”、晚辈对长辈实行跪拜叩首礼、清末和民国时期。境内各行各业徒弟拜师要行一跪四叩首礼、   接待客人要主动到门外热情迎接、主客交谈时家人应避开!不要面带倦容。打呵欠或不时看时钟!吸烟时不能对着客人划火柴。吐烟雾!咳嗽,打喷嚏应把脸扭向旁边?最好用手帕掩住口鼻、客人告别时要婉言相留!如走时要让客人先行。随后送3372至门外。汉族人请客,客人要按时赴约。待客菜肴宜双数,主食以红小豆饭为上品!主人要陪到客人表示酒足饭饱方可下桌!饭后要敬茶并彻心相谈。。

来的来历

  一,姓氏源流   来(Lái 来)姓源出有三:   1。出自子姓。是汤王后后裔,据《路史》载:“系出子姓,殷商之子孙。”又据《2361唐书·宰相世系表》、《史记·殷本纪赞》等籍所载!来氏源出商王族支孙食采于郲(今山东黄县东南,一说在河南荥阳东)!其后遂以封地名郲为姓,后因避难去邑为来姓、   2!出自子性,为大禹的裔孙契之后代。以国名为氏,据《尚书》和《诗经》等载,大禹之后契为子姓、他的后代被分封到各国、就以国名为姓了、有殷氏!来氏!宋氏、空桐氏!稚氏。北殷氏!目夷氏等!   3、出自莱姓。为商朝莱侯的后代。以祖上爵号为氏,商朝时,莱侯曾与太公争营丘(今山东省临淄北)!后莱侯之子浮柔跑奔至棠(一作唐!在今山东省鱼台东)、遂有莱氏。后1430去草头作来姓,称为来氏,   二。迁徙分布   (部分)来氏受姓源自公元前十六世纪,夏王桀残暴无道,众叛亲离。商汤带领一些诸候。发兵攻打夏桀,夏桀逃到南巢(今安徽省寿县东南)、被商汤军队追赶后俘虏,商汤将夏桀囚禁于南巢的亭山!后夏桀亡。商汤大胜。把山东莱州分封于各诸侯。到了春秋鲁襄公六年!莱国(今山东黄县东)被齐侯所灭、从9623此即以国为氏?去0071草为“来”、这是来氏受姓的一说。《来氏家谱》持此说、后二十二世孙来鸿瑨撰《来莱辨》以驳正前说。并称“来氏子姓。系出于郲,”来氏受姓,早于我国宋代的《百家姓》、它虽然被摒于《百家姓》之外!但是来氏后裔遍布世界!许多著名姓氏书都备载来0190氏渊源, 大量的史料表明,来氏系出于殷人玄鸟之裔!他以王8724侯将相世系蝉联!同虞帝后裔的姚姓!黄帝后的姜姓!周王后5907裔的姬姓一样!是我国的华夏族的“子姓”、来氏历经战国、秦朝、齐国时有来章、楚国有来英。西汉时的来歙、因征陇5421蜀有功,封为征羌侯!三国时的来敏、官典学校尉,来军为羌维参军。隋朝的来护儿官至泉州刺史。唐朝来恒为中5168黄门侍郎。来济为唐高宗永徽时中书侍郎兼弘文馆学士、宋代有来之邵!字德高!哲宗朝为殿中侍御史,来子时,字以中!绍兴初授袁州通判兼劝农营田事。他的孙子来廷绍!为萧山来氏始祖!来氏南迁萧山定居长河 公0963元1138年。宋高宗正式定都临安(今浙江省杭州)、北方人口大量南迁,为南方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劳动力?促使南宋社会经济的较快发展、嘉泰二年(1202年)、萧山始祖来廷绍。出任绍兴府事、渡西陵时得了急病。未赴任而卒于萧山3450祗园寺僧舍!葬在萧山湘湖方家坞……(余略,另见下第2楼详6781细介绍)、来姓望居江都郡(隋开皇九年〔589年〕平陈、改吴州为扬州、大业初改为江都郡)?平阳郡(三0599国魏置。在今山西西省临汾县西南)?   三、历史名人    来 歙:字君叔。东汉初将领。南阳新野(今属河南省)人、建武二2856年(26年),以劝汉中王刘嘉归刘秀之功,拜太中大夫、数次出使陇西。说服隗嚣附汉!因功拜中郎将,八年春!率2000余人伐山开道,从番须(今陕西省陇县西北)。回中(今甘肃省华亭西南)至略阳(今庄浪西南)!斩守将金梁!复坚守数月,抵御隗嚣大军的攻击。在陇西之战中战功卓著、十年秋。统率冯异等五将扫荡隗嚣余党,攻破落门(今武山洛门)?灭隗氏割据集团。又率盖延等将击羌人于五溪(今陇西县西)、斩首数千!获牛羊万余头、开仓赈饥!安定陇右、十一年六月!与盖延、马成等率军大败公孙述部将王元!环安于河池(今徽县西北)、下辨(今成县西北)。正拟乘胜入蜀,被环安遣人刺杀于军中,    来 周:约明万历,崇祯间人,擅画山水、构图简洁、萧疏闲逸、意境清远!墨色秀雅、画风远学宋。元!近学杜琼!受“吴门派”影响!传世作品有万历十五年(1587年)作《山水图》轴。金笺。墨笔!纵51.3厘米!横31厘米。款署:“丁亥春月上浣、为公篪二兄画!来周。”现藏常熟市博物馆、......余下全文>>、

汉族的起源:汉族是怎么来的

  汉族,是上古传说炎帝(或神农氏)与黄帝(或轩辕氏)两个部落的后裔。 是在中国及海外华人占多数优势的民族。 在历史上!中国上古史学专家8740许倬云认为,华夏部落经殷商周秦等等原位处中原边缘的夷人他者、在诸夏的基础上建立了“中国”本部、于汉朝形成自称为汉人的“文化共同体”! 汉族别称“汉人”? “华人”! “唐人”。“秦人”! “桃花石” 等,到了近代以后“民族”一词传入中国。“汉族”便取代“汉人”成为这一族群的正式名称、 “炎黄子孙”及“炎黄裔胄”皆曾被中国共产党及中国国民党用来做为“汉族”的代称或另称。 现代则有龙的传人等称呼!    汉族的族称?是在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形成、发展过程中确立的!公元前206年汉朝继秦而兴。前后历400余年。经济、文化及国家的统一有了新的发展!原称华夏的中原居民称为汉人、在以后的历史发展中!汉人成为中国主体民族的族称,历代占中国人口绝大多数?在各方面发展中占主导地位、汉族历经与各族的共处,迁徙。融合!形成了在松辽平原及黄河、淮河、长江,珠江等农业发达地区及城市集中分布,在边疆与当地各族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另外、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汉族有相当3622数量人口移居海外。形成当地的华裔或华侨,   20世纪50年代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汉族和各少数民族为中国的繁荣富强作出了巨大贡献、汉族在古代创造了灿烂的文化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拥有众多影响深远的代表人物和作品!在自然科学方面。天文学和数学成就为世人瞩目。古代农学曾有农书370余种!在古代汉文学发展中,诗歌的发展占显著地位!如楚辞,乐府、唐诗、宋词等都有许多艺术成就极高的作家与作品、其他如散文!小说等也著称于世!,

汉族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 节 旧时称为元旦,俗称过年、9686时间从初一至十五日,初一零时起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天刚破晓。乡间妇女到井(河)边“抢新水”。这一天!一般不走亲访友!不杀生、有的人吃斋!城乡都有贴春联,贴门神的习惯,人们出门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从年初一开始!城内就开展舞龙舞狮活动!舞龙的标名“祥龙”!舞狮的叫“瑞狮”、龙狮出发8078前就给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子上前时!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烧完狮后!武术队上前表演武术。接着户主在高楼窗口伸出一条竹杆!挂着一个大“利是”连同一棵生菜?让舞狮的人边舞边爬着自带的大竹篙、或叠成人梯!到顶上由狮子衔取!俗称“抢青”。取下“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狮的?名曰“4576扫荡”!意为把污晦邪气扫掉,每年舞狮舞龙活动持续到元宵节,乡村中的青年男女多结伴到外游玩,观看舞春牛和其他娱乐活动、年初二。各家各户清早起来杀鸡热粽供神,叫做接财神。乡间称为祭!即“开年”!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拜年!一般是晚辈携带礼品到长辈家里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贺年、所携带的礼品须有大阉鸡、外家也备粽子,年糕。米花糖。油糍粑等食品回送,名曰“送年茶”,如果女儿未生小孩、娘家须送慈菇,并且祝贺说1068:“今年添个慈菇蒂”(即生男孩)、如果是新娘回来!还要加上两条甘蔗!意为祝他们夫妇生活从头甜到尾、初七是人日。老人说这是众人的生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煎年糕。炒粉利。热粽子吃!晚上还4365杀鸡饮宴!乡间在十二日!十三日这两天。欢聚在庙里观看演春傩和师公戏。十五日元宵节。乡间杀鸡备肉祭祖先。合家饮宴!城里闹花灯!白天有“偷青”之俗,即到别家的菜园里偷摘青菜,特别喜偷葱、蒜或芹菜!认为吃了会聪明伶俐和勤恳?据说如果偷青时被人发现叫骂。那么身上的晦气就转到那骂人的身上了、所以园主就是看见了也不吱声!   土地诞节 二月初二,乡间汉族杀鸡杀鸭去祭田头和到福德祠(即土地庙)拜土地爷,上尧一带汉人在这一天。把土地公神位安立于村前溪水出口处拜祭,以保佑村中财气不外流,城市里一般都在自家门前脚下用红纸写上“门官土地之神位”。作为土地爷来供奉。   清明节 清明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即扫墓)。以祭祀先人,现在人们还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碑扫墓,缅怀革命烈士的光辉业绩,   糍粑节 四月初八,邕州官话有句民谚:四月八!吃“腊萨”(即垃圾),相传此日又为神农药王诞期、3925神农氏尝百药,治百病,所以一些妇女在这一天到近郊采摘臭藤!白头翁,野艾之类的植物、以糖及大米粉制油糍粑?名曰吃“腊萨”!说是可以治百病、   端午节 五月初五。亦称“端阳”。“端午”、“端五”,这一天,各家用苇叶把糯米包成羊角粽。又名凉粽或三角粽!人们还用艾绒制成猴状或三角符状的香囊?挂在小孩胸前以防病。有的用红绒丝织成的小网兜装着一颗臭珠(即臭丸)!有的则用雄黄,臭黄!朱砂等中药包在一只小布袋里!袋里用红绿绒绣以各种动物图案和吉祥字样!称为香包、小孩胸前挂着香包、由长者带去河边观看龙舟竞赛。所以南宁9863有童谣:“团团转,菊花园,阿妈背我睇(看)龙船……”晚饭后!各户就用当天从街上买回来的香蒲草。艾叶枝、酒饼果叶、路边青等草药来煮水洗澡,说是可以治皮肤病及去邪气。还饮雄黄酒。说3853是可以解毒!或以朱砂粉点于小孩额中。说是可以防生疮痱,   六月六 六月初六,乡间各家各户用新米煮饭吃。称“食新节”,初六这一天,还杀鸡煮肉!到田头祭祀田祖。祈求晚造丰收!人们还把家......余下全文>>,

黎族和汉族有什么区别??

  黎族虽然2832没有本民族文字!但创造了丰富多彩的口头文学!其形式活泼,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世代相传!主要包括故事,传说。神话!童话,宗教家谱等、比较著名的有《人龚的起源》,《五指山大仙》,6295《洪水的传说》,《甘工鸟》。《鹿回头》等!既反1236映了社会历史,总结生活经验!传播各方7379面的知识,丰富了人们的精神生活、也寄托了黎族人民的美好希望和追求!   黎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他们的音乐和舞蹈具有鲜明的民族风格、民间音乐有自己的传统乐器:鼻箫、口弓,叮咚板、独木皮鼓,蛙锣等,民间歌谣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海南汉语作唱词,以黎族民歌韵律为唱腔,称作“汉词黎调”,一种是用黎语作唱词。称为“黎谣正调”,内容多样!有劳动歌。生活歌、情歌!颂歌。仪礼歌,叙事歌、杂歌等!歌者即兴作词,吟唱心曲。引人入胜、并有独唱!对唱,说唱,联唱、领唱等不同形式!曲调旋律!各地区略有不同,  6798 有歌就有舞!黎族人民不仅善唱歌、也爱跳舞、他们的舞蹈来源于生产和生活,来源于对祖先的崇拜,内6279容主要有生产舞!生活舞和宗教仪礼舞!较著名的舞有《招福舞》。《打柴舞》(竹竿舞)。《舂米舞》等!舞时!往往歌声。打击乐和喊声相融。场面欢快!   黎族的造型艺术!以织锦工艺最为著名、在唐宋时期!黎族的纺织技术就比中原先进!织出的黎锦!黎单闻名于世,他们利用各种不同的纺织工具,从轧棉,弹棉。纺线、染色。理经、织布、刺绣、直到生产出色彩斑斓的锦。被、单,筒裙!花带等。已形成一整套系统的生产工艺,而且至今!著名的“崖州被”和“双面绣”。以其技术精巧细密,花色艳丽又富于特色而驰名!此外、黎族的独木器制8926作和竹藤编织工艺、也十分著名。   黎族实行一夫一妻制的父系小家庭!儿女成年后7228即住在屋外的“寮房”里!婚后妻子一经在夫家定居,夫妻便与父母分居别炊。建国前多早婚!由父母作主!但婚前司以自由谈恋爱,盛行婚后不落夫家(婚后新娘返回娘家居住一!二年乃至七、八年后、才定居夫家)的风俗、非婚生子女不受歧视!离婚和寡妇再嫁比较自由。   黎族妇女束髻于脑后、插以箭猪毛或金属、牛骨制成的发簪,披绣花头巾,上衣对襟开襟无扣!尚青色。下穿无褶织绣花纹的统裙、1936盛装时戴项圈。手镯。脚环。耳环等。有些地方的妇女的耳环多且重,耳根下垂至肩?史称“儋耳”?部分地区居民仍保留古代称为“雕题”的文面,文身风俗。特别是妇女有文身风俗!一般从十二三岁开始至婚前陆续完成!。

汉族的传统衣服

  请输入你的答案.汉服、即中国汉族的传统民族服饰、又称为汉装。华服、主要是指约公元前21世纪在至公元17世纪中叶(明末清初)近4000年中!以华夏(汉后又称汉民族)民族文化为基础。通过自然演化而形成的具有独特华夏民族文化风貌性格。区别于其它民族的传统服装的装饰体系。或者说:“汉民族传统服饰(汉服)”是从夏商周时期到明朝、华夏(汉)民族所着的!具有浓郁华夏(汉)民族风格的一系列华夏(汉)民族服饰的总体集合,   汉服是世界上历史最悠久的民族服饰之一!《史记》载。华夏衣裳为黄帝所制,“黄帝之前,未有衣裳屋宇、及黄帝9069造屋宇!制衣服!营殡葬、万民故免存亡之难!”(《史记》卷一 五帝本纪 第一)约五千年前。中国在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时期!就产生了原始的农业和纺织业!开始用织成的麻布来做衣服,后又发明了饲蚕和丝纺、人们的衣冠服饰日臻完备。黄帝时代冕冠出现?服饰制度逐渐形成,夏商以后,冠服制度初步建立!西周时、逐渐完备。周代后期!由于政治!经济。思想文化都发生了急剧的变化,特别是百家学说对服饰的完善有着一定的影响、诸侯国间的衣冠服饰及风俗习惯上都开始有着明显的不同,并创造深衣!冠服制被纳入了8707“礼治”的范围,成了礼2227仪的表现形式。从此中国的衣冠服制更加详备!   汉族的这一服饰制度自周代至明代,三千年来汉人服装的基本特征是没有大的该变,一直三百多年的清初。这一服饰制度才崩溃、1644年明朝灭亡后、清在与南明的战争中。清朝统治者为了达到削弱汉人的民族认同感,以便于维护满洲贵族统治的目的!而大力推行满族发型和满1974族服装?并以残酷的手段禁止人民穿戴汉族服饰,史称“剃发易服”(“剃发”也作“薙发”)!这使得汉服逐渐消亡、当时孔子的后裔衍圣公孔闻謤上书多尔衮,请求保存孔府家服饰!说:“先圣为典礼之宗……定礼之大要莫于冠服……惟臣家衣冠,三千年来未曾变易……”,遭到多尔衮拒绝、 今天的旗袍!长衫、马褂都是以满族为主体的民族服饰的改良和发展,而非汉族传统的民族服饰,     ..。

关于汉族的风俗

  春节的习俗     春节是我国一个古老的节日、也是全年最重要的一个节日。如何过庆2072贺这个节日!在千百年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风俗习惯,有许多还相传至今。   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8863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的风俗,按民间的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8581扫尘有“除陈布新”的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习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的愿望和辞旧迎新的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     贴春联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这一习俗起于宋代。在明代开始盛行,到了清代。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梁章矩编写的春联专著《槛联丛话》对楹联的起源及各类作品的特色都作了论述!     春联的种类比较多?依其使用场所。可分为门心。框对。横披!春条!斗方等,“门心”贴于门板上1332端中心部位,“框对”贴于左右两个门框上!“横披”贴于门媚的横木上,“春条”根据不同的内容。贴于相应的地方,“斗斤”也叫“门叶”!为正方菱形,多贴在家俱。影壁中!     贴窗花和倒贴“福”字   在民间人们还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也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剪纸在我国是一种很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也被称其为“窗花”、窗花以其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将吉事祥物、美好6852愿望表现得淋漓尽致、将节日装点得红火富丽?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年画   春节挂贴年画在城乡也很普遍。浓黑重彩的年画给千家万户平添了许多兴旺欢乐的喜庆气氛!年画是我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反映了人民朴素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他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单调的主题!变得丰富多彩!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3895《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精典的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我国出现了年画三个重要产地:苏州桃花坞!天津杨柳青和山东潍坊、形成了中国年画的三大流派。各具特色、     我国现今我国收藏最早的年画是南宋《随朝窈窕呈倾国之芳容》的木刻年画。画的是王昭君!赵飞燕。班姬和绿珠四位古代美人!民间流传最广的是一幅《老鼠娶亲》的年画,描绘了老鼠依照人间的风俗迎娶新娘的有趣场面。民国初年。上海郑曼陀将月历和年画二者结合起来、这是年画的一2125种新形式,这种合二而一的年画!以后发展成挂历。至今风1620靡全国。     守岁   除夕守岁是最重要的年俗活动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最早记载见于西晋周处的《风7528土志》:除夕之夜?各相与赠送!称为“馈岁”,酒食相邀。称为“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备。称为“分岁”、大家终5206夜不眠!以待天明、9987称曰“守岁”?     ......余下全文>>、

十二生肖的来历来历

  玉皇大帝是掌管天上众神的主宰、被尊称为天公,农历正月初九!是玉皇大帝的生日,有一年玉皇6249大帝生日的那天,发生了一件和十二生肖由来有关的趣事。那就是动物渡河竞赛大会?   当时大家还不晓得计算年代的方法!就恭请玉皇大帝帮忙6373出主意?玉皇大帝心想:   “动物和人类的关系。最密切了!不3269如在我生日那天,邀请所有的动物来举行一次渡河竞赛!然后以到达终点的先后次序、选出十二种动物。再以这些动物的名称来表示年代!”   玉皇大帝一打定主意!立刻邀请所有动物来参加渡河竞赛?动物们接到邀请函,都非常兴奋!野心大的动物,想拿第一名,不大有野心的动物,也在心里盘算着:   “我一定要尽最大的努力!争取十二名内,好排上计算年代的生肖。”    比赛这天?所有的动物迫不及待地来到河边!等待比赛的时刻来临!老鼠和猫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两个都不会游泳!所以先和和善的水牛商量好,让他俩坐在他的背上过河!   玉皇大帝准备发号施令时,所有的动物全站在河边,摆好姿势!准备大显神通。玉皇大帝一声令下!动物们奋力跳进河里。河面立刻溅起了水花。整条河顿时布满了形形色色的动物、擅于游泳的动物,拼命摆动四2880肢往前游、鸡!山羊,猴子等不会游泳的动物、就攀在木头上,卖力地划摆四肢!向前推进。   过了河中央!老鼠心想:   “猫的动作向来敏捷。待会儿上岸时。我恐怕跑不过他,不如……”    为了夺得冠军!老鼠露出狡猾的面目,趁猫不注意时,把他推落河里。水牛全神贯注地往前行、根本没注意到猫已经落水了、   水牛凭着一股蛮劲。气喘吁吁地最先到达河岸?他正高兴马上就可以拿第一名了,不料。矫捷的老鼠灵巧地从牛背上跳下来,鼓足劲儿往前行!体型笨重的水牛、哪是老鼠的对手。只能眼巴巴看着冠军被老鼠夺走。自己拼命的结果、却只拿了第二名,   接着。老虎1331湿漉漉抵达终点!夺得第三名,然后龙从水里飞跳而来!眼看第四名就到手了!突然!白兔一个大跳跃。抢先到达。争得第四名!龙自0168然落到第五名了,   龙之后。蛇!马、羊。猴。鸡。狗和猪。先后到达终点,玉皇大帝立刻郑重宣布十二生肖的排行榜,   这时!猫一7118副狼狈模样,匆匆赶到!直嚷着:   “我第几名?我第几名?”   “哈哈!你得了第十三名啦!”动物们全嘲弄他!   猫一听,知道自己来晚了气得全身毛发直竖!立刻朝老鼠扑过去、从此、猫和老鼠成了死对头,猫看到老鼠!就猛追,老鼠看见猫。总是吓得没命地逃,!

汉族的传统节日有哪些?

   春 节 旧时称为元旦?俗称过年。时间从初一至十五日。初一零时起各家各户燃放鞭炮!辞旧迎新。天刚破晓、乡间妇女到井(河)边“抢新水”!这一天!一般不走亲访友!不杀生、有的人吃斋!城乡都有贴春联,贴门神的习惯、人们出门相遇。互道“新年好”!“恭喜发财”,从年初一开始、城内就开展舞龙舞狮活动!舞龙的标名“祥龙”,舞狮的叫“瑞狮”,龙狮出发前就给7340各商号,大店送帖、通知有龙狮队来拜年!龙狮队一到门前,店主先在旁边放一串鞭炮?待大狮靠后、小狮子上前时、便燃放鞭炮向小狮子掷去,俗称“烧狮”,烧完狮后。武术队上前表演武术,接着户主在高楼窗口伸出一条竹杆。挂着一个大“利是”连同一棵生菜!让舞狮的人边舞边爬着自带的大竹篙!或叠成人梯!到顶上由狮子衔取。俗称“抢青”,取9134下“利是”!又燃放一串鞭炮、以示送行,也有入屋舞狮的!5261名曰“扫荡”,9164意为把污晦邪气扫掉,每年舞狮舞龙活动持续到元宵节。乡村中的青年男女多结伴到外游玩。观看舞春牛和其他娱乐活动!年初二。各家各户清早起来杀鸡热粽供神。叫做接财神,乡间称为祭,即“开年”!亲戚朋友互相来往拜年。一般是晚辈携带礼品到长辈家1521里拜年,出嫁的女子也在这天偕丈夫和孩子一起回娘家贺年!所携带的礼品须有大阉鸡、外家也备粽子!年糕,米花糖、油糍粑等食品回送。名曰“送年茶”!如果女儿未生小孩,娘家须送慈菇,并且祝贺说:“今年添个慈菇蒂”(即生男孩)、如果是新娘回来!还要加上两条甘蔗、意为祝他们夫妇生活从头甜到尾!初七是人日。老人5560说这是众人的生日!这天早上!各家各户8092煎年糕!炒粉利!热粽子吃!晚上还杀鸡饮宴。乡间在十二日!十三日这两天。欢聚在庙里观看演春傩和师公戏,十五日元宵节。乡间杀鸡备肉祭祖先、合家饮宴、城里闹花灯!白天有“偷1138青”之俗?即到别家的菜园里偷摘青菜、特别喜偷葱、蒜或芹菜,认为吃了会聪明伶俐和勤恳!据说如果偷青时被人发现叫骂。那么身上的晦气就转到那骂人的身上了!所以园主就是看见了也不吱声,   土地诞节 二月初二、乡间汉族杀鸡杀鸭去祭田头和到福德祠(即土地庙)拜土地爷!上尧一带汉人在这一天。把土地公神位安立于村前溪水出口处拜祭,以保佑村中财气不外流!城市里一般都在自家门前脚下用红纸写上“门官土地之神位”。作为土地爷来供奉、   清明节 清明前后几天、各家各户做五色糯饭!备上祭品去拜山(2852即扫墓)。以祭祀先人、现在人们还到烈士陵园。烈士纪念0586碑扫墓。缅怀革!

汉族的特点是什么

  汉族的特点:   1,汉4558族是中国的主体民族?汉族也是数个现代国家的主要族群、同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族群。在世界各地皆有分布,   2!汉族在全0436国分布的特点是东密西疏!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55个少数民族、约占全国人口8%、   汉族是外族5833对华夏族的称呼,称谓始4325于汉代、并沿用至今、汉族是经过长期历史发展、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多次民族迁徙和融合、使汉族不断得以发展兴旺。逐渐成为人口最多!经济文化最8763发达的民族!,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