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有姓危的人吗

  我国长江以南的江西省境内、自汉!唐以来、就有很多以危为姓的人家。根据历代学者的考证、他们都是苗族的后裔。东汉学者王符所著的《潜夫论》上说:“危氏、三苗之后”,正是这个意思、苗族又称为三苗或有苗、自古以来就遍布于现在的四川、云南!西藏。贵州。湖南,广西及琼州等地、与汉人毗邻而居?关系非常密切!?    《舜典》的“传”中,曾将当时三苗的来龙去脉加以介绍说:“三苗,国名,缙云氏之后!为诸侯,号饕餮。”另外!其《名义考》也指出:“三苗建国在长沙。而所治则江南,荆!扬也。”?   由《舜典》的这些文献看来、古代的三苗本来是痊于江南的一个国家、是由缙云氏的后裔所建,而所谓缙云氏。则是黄帝时的夏官之名、3435其封地就在今浙江省缙云山的仙都山一带、算是黄8094帝名下的一个诸侯?如此看来。苗族的历8540史跟汉族一样的长、源自苗族的危姓中国人。的确足以自傲。?   江西的苗裔危氏。经过长时期与汉人在生活上的打成一片?到了唐朝末年,便开始与汉人分庭抗礼!纷纷在各方面出人头地,在后梁和吴越的朝廷上扬名亲的危全讽,危存昌兄弟。以及危存昌6289之子危德昭、便是最为8352显著的例子、?   宋代的靖康年间,徽,钦二帝被金兵北虏、江西光7410泽地方发生了一件十分感人的事!就是有一位叫作危翁一的老樵夫,竟然在痛器了3天3夜之后、骨立而死,?    元末明初,在我国学术界又出现赫赫声名的危素?大家都知道!要研究中国历史。“二十四史”是必不可缺的重要文献,而二十四史之中,宋,辽。金。元四史。就有危素的手泽、他对于传统文化的贡献!不言可喻。根据史载。早年在元室的朝廷上、就由于参加《宋史》。《0439辽史》和《金史》的编修,而深负时誉,到了明代,他又与宋濂同修《元史》。更奠定了他在学术上的崇高地位、危素0672治史的严肃态度,十3091分值得后世学者效法!据说、当他修纂《元史》的“后妃列传”时?由于不信任手旁的现成资料,曾经特别买了许多食物送给一些白发宦官!设法获知了实际的情形!然后才下笔写书。一点儿都不肯敷衍马虎、     513000人.   危氏在中国总人口达五十余万,占全国人口0.00003%   是否可4275以解决您的问题!、

危姓的基本介绍

  危[危!读音作wēi(0375ㄨㄟ)]危姓,现行较罕见姓氏。今福建邵武、广东英德、广州花都!辽宁清原。山西太原,大同、陕西韩城!汉中,湖北老河口、湖南芷江,江西南康!抚州,崇仁,峡江,福建清流,建宁。广西南宁、安徽东至!四川成都等地均有分布?壮族!汉族,仡佬族!布依族有此姓、南唐有危全讽!为将!宋代有太常博士危佑,元代有危复之!清代有危龙光、南昌人、,

危姓的家谱文献

  1613湖南上湘危氏三修家谱,著者待考!清光绪十八年(公元1892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湘乡危氏三修谱七卷,首一卷,(清)危学海修,危国翰纂!清光绪十七年(公元1891年)木刻活字印本、今仅存卷首。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湖南邵阳邵陵危氏续修族谱八卷。首一卷。(清)危光然,危国拔纂修、清同治七年(公元1868年)敦本堂木刻活字印本九册!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湖南省图书馆!浙江兰溪危氏宗谱三卷,著者待考,清道光二十年(公元1840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浙江省兰溪县朱家乡!江西南城龋危氏宗谱十六卷,首一卷、(清)危瑄璋等修。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木刻活字印本二十六册。2155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美国犹他州家谱学会,危氏族谱七卷。首卷分上下册!(民国)危劲松撰修!民国二十六年(公4580元1937年)木刻活字印本、到2009年1月为止!仍然被收藏在江西省萍乡市图书馆、福建泉9907州德化龙浔危氏族谱!佚名编修、民国年间手抄本复印件一册,现被收藏在福建省泉州市图书馆。。

姓方的历史来源

  源流一!源于姜姓   出自远古帝王神农氏裔孙雷之后。属于以封邑名为氏!据史籍《风俗通义》及《世本》等的记载、相传上古帝王神农氏之代孙帝榆罔之子雷,在黄帝与蚩尤大战之时立下大功、封于方山(今河南中北部,8805西起洛阳龙门!东1166至密县东境!绵延于伊川、偃师,巩义!登封、荥阳!密县境内的嵩山)、后人以封邑为氏,称为方雷氏,后逐渐省文简化分衍为方氏,雷氏!   源流二。源于姬姓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相氏。3400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② 出自西周后期周宣王时大夫姬方叔之后!属于1858以先祖名字为氏、   源流三,源于官位   ① 出自西周时期官吏方士。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② 出自先秦时期时期官吏方伯,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③ 出自秦朝时期官吏尚方氏!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   源流四!源于翁姓   出自唐代后期 。闽国时期福建莆田人翁何 后代翁乾度之后所分、属于长者赐姓为氏!   源流五、源于满族方佳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   源流六。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包括傣族,回 族!土家族、朝鲜族。高山族。壮族等、,

庄姓的来源?

  起源:  6959 起源主要有三:①出自芈姓、据《急就篇》和《名贤氏族言行类稿》载、春秋时楚庄王之后!以谥号为氏,②出自子姓。据《姓氏考略》和《资治通鉴音注》载,春秋时宋国国君宋戴公名武庄!其后裔有的以王父字为氏,③出自他族。今回、满,台湾土著等民族均有庄姓、庄姓曾于汉代出现过一次易姓!2518汉明帝名刘庄,讳庄字。2313庄姓遂改为严姓,魏晋南北朝时,有的严姓复祖姓仍为庄姓、故历史上有“庄严一家”之说,   始祖:楚庄王,   迁徙:   先秦时庄姓已向各地播迁。时齐有庄暴!庄贾。越有庄舄,楚有庄豹,庄蹻,庄辛,庄善、宋有庄周。这表明当时齐(今山东)?楚(今湖北)、越(今浙江)、宋国蒙(今河南与0690安徽间)都有庄姓人居家生活?《史记·西南夷传》载、庄王苗裔庄蹻(一作庄豪)率军略巴蜀黔中以西?直至滇(今云南滇池附近),2241因黔中被秦攻占。已无归路!遂在滇称王。汉武7174帝时归顺汉朝,时任滇王率家族入益州(今四川成都)、这说明庄姓先秦时已向西南地区的四川!贵州。云南传播、秦汉之际!庄姓仍以湖北、河南为繁衍中心!此际有庄青翟入朝为相。另有吴(今江苏苏州)人庄忌等,东汉时因避明帝刘庄讳。改庄为严,自庄光(严光)始、庄姓长时间为严姓所掠美、魏晋后有的复本姓!从此庄、严二姓并行,十六国时。庄姓子孙纷纷从今湖北、河南分散各地、4927先后迁居甘肃天水、浙江绍兴。山东。江苏等地、后发展成天水。会稽4899和东海郡望,唐末,河南光州固始人庄森(王潮外甥)随王潮。王审知入闽,落籍永4940春桃源里蓬莱山、为庄姓入闽始祖。宋末元初、庄森长子庄韦之后裔庄诏迁广东陆丰上沙乡开基!四子庄甲之后!入闽第八世庄元吉为桃源锦绣本派始祖、另有裔孙庄哲迁居同安。哲弟庄光徙潮阳。庄元吉长子庄翼、其重孙庄□孙迁居青阳开基,三子庄晦,其重孙庄同迁惠安云头乡开基,四子庄夏。其孙庄弥渊迁潮安开基、弥渊重孙庄才翁迁同安开基。明初!山西庄姓作为洪洞大槐树迁民。被分迁于甘肃?湖北、湖南。河南!北京等地!明清两代、庄姓人渡海到台湾者、以南靖庄三郎派下居多!其中农民起义首领庄大田由福建漳州平和迁居台湾凤山(今高雄治)竹仔港庄。亦有庄姓入迁新加坡等东南亚国家!如今,庄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广东,江苏、浙江,台湾等省为多。目前庄姓人口9899列全国第一百三十八位?   字辈:   山东菏泽庄氏字辈:立星4564全合著!昭庆道严田。   山东蓬莱庄氏字辈:积善余庆。树德益昌、承心少之、永照福祥!   湖北襄阳庄氏字辈:开国成家。光宗绍奇,   湖北黄梅庄氏字辈0508:元亨利贞!登科绍启、选扬先得。光耀宗之、本丛忠厚!志在昌齐!   江苏阜宁庄氏字辈:怀道登保春!步月彩金桥。   苏北、鲁南庄氏字辈:茂肇修志。子会前旭。心嘉允孚!广玉安吉、   安徽芜湖庄氏字辈:世有仁德子,荣华定永昌,   郡望:   天水郡 西汉治平襄(今甘肃通渭)!东汉改置汉阳郡!治冀县(今甘肃甘谷)!三国魏仍改天水郡,西晋移治上邽(今甘肃天水),   东海郡 秦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南朝齐移治涟口(今江苏涟水)!   会稽郡  秦治所在吴(今江苏吴县)、东汉移治山阴(今浙江绍兴),   堂号:   南华堂 战国庄周著《南华经》。与老子同为道家之祖,世称“老庄”、   武强堂 汉代庄不识(《汉书》作庄不职、兹从《史记》)。封武强侯、   锦绣堂 唐末河南光州固始1171人庄森随王审知入闽、择居永春桃源里蓬莱山、第九世庄夏!居官有德政,南宋宁宗皇帝赐其建第于泉州府城、将其故乡9750鬼笑山御笔赐名为“锦绣山”。   其它堂号:①郡望堂号:天水?会稽,东海!②自立堂号:锦湖、淋郁,一篑。秋水,静观。宝绘等,...余下全文>>。

韩姓来源

  韩氏的来源(1)出自姬姓,以邑名为氏。据《通志.氏族略》所载!周成王分封其弟叔虞于唐邑?支孙毕万受封于韩原,其后有韩氏。(2)以国为氏。战国有韩国!韩国被秦国攻灭。国族后人有的以“韩“为氏、(37075)鲜卑族改姓,据《魏书.官氏志》所载!南北朝时北魏有代北三字姓出大汗氏进入中原以后改为汉姓“韩”氏,,

姓罗的简便来源

  关于罗姓的来龙去脉!历来许多有关姓氏学的古籍,都有十分详尽的考证。譬如:《名贤氏族言行类稿》指出:“祝融之后,ㄆ姓国!初封宜城、徙枝江,周末、居长沙、汉有梁相罗怀!襄阳记有罗蒙。”《姓氏考略》:“世本,熊姓!广韵,本自颛顼末胤。受封罗国、子孙以为氏!望出豫章,长沙,”《通志氏族略》:“罗国之后,一8539曰祝融之后,”《魏书》:“破多罗氏。斛瑟罗氏,叱罗氏。皆改为罗氏、”     从以上这些记载看来,罗氏是源自火神祝融氏,祝融氏名黎!是颛顼帝的儿子,祝融的后裔。到了周朝的时候,被封于宜城、称为罗国!当时的宜城!就是现在在湖北省的襄阳,在汉代曾被置为宜城郡,后来!由于该地为楚国所有!于原0957地另置鄢国。祝融氏的子孙就逐渐向南迁移、最初迁居于枝江(今湖北省枝江县)。至周末定居于湖南长沙!最后还繁衍到现今江西的南昌一带、成为长沙和南昌两地的望族。     唐代的《名贤氏族言行类稿》中、曾经提到罗氏是一个“ㄆ姓”国,所谓“ㄆ姓”?就是历来姓氏学上用以表示源自祝融氏的一个古姓。据《说文通训定声》的记载。鄢!郐。路等姓。都是古时的ㄆ姓国!则论起家世渊源来。罗氏与这五个姓氏?自然也是系出一源的一家人了。      始封于周朝初年的罗国!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子孙才“以国为氏”的。根据史书的记载,其始封于宜城?是在周武王得天下后大行封建之时、到了距今约2200年前的春秋末期、宜城为当时的强楚所并?子孙失国南迁!才开始以罗为姓的!、

“帅”姓的来源?

  帅姓由师姓所改。西晋建立后,晋武帝追尊伯父司马师为晋景帝、师氏家族为避司马师的名讳!便减去自己姓氏中的一笔、改为帅姓。后来,帅姓也有恢复为师姓的 缑!缑氏为古地名。在今河5102南但师东南!周朝时有一位卿士被封在缑氏邑!就以地3986名为氏?、

唐姓的来源是什么

  唐姓是当今中国姓氏排行第二十六位的大姓!人口众多,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百分之零点六五!   寻根溯源   1。出自祁姓。据《唐书??宰相世系表》所载。帝尧之子丹朱被舜封为唐侯。后其国被周成王所灭!子孙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8968西唐姓,又周昭王时、为奉唐尧之祭祀,封丹朱裔孙在鲁县(今河南鲁山县)为唐侯!后被楚所灭。子孙以唐为氏!此为豫鲁(今属河南、6460山东间地)唐姓。   2。出自姬姓!据《姓氏考略》及《世本》所载,周成王封唐国给唐叔虞!叔虞子孙中有以国为氏者。此为山西唐姓,又有春秋时。楚地(今属湖北)有一支姬姓唐诸侯国!被楚所灭后,子孙以唐为氏、此为2386湖北唐姓,   3,其他源流。据《后汉书??南蛮传》所载。汉代时南蛮白狼王为唐姓,据《三国志??郭淮传》所载。陇西(今属甘肃)羌族中有唐姓者!据《元史??唐3727仁祖传》所载。元代西域畏兀人唐仁祖,其子孙以唐为姓,另外。满族塔塔喇氏。唐古氏,唐尼氏。唐佳氏。土族拉什唐氏及瑶。苗、蒙古等少数民族中均有唐姓者、   得姓始祖   唐尧、唐尧姓伊祁、名放勋!尧是他的谥号、他最初被封为唐(今山西翼城西)侯!即位后、又立国号唐,所以称为唐尧、唐尧是传说7824中的圣明天子,被后人尊为“良师帝范”?“文明始祖”、据说!他做了一百年天子,后来禅位给舜!他死后。帝舜又封他的子孙为唐侯。唐国经历夏商两代、周初被周公灭掉,周成王封弟弟叔虞在唐!改封唐侯后人为杜伯(把唐公及其后人迁于杜城!降爵为伯),称为唐杜氏!唐杜氏的后裔有以国为氏者!此为陕西唐姓、   繁衍播迁   唐姓发源地当有四处:陕西!山西,豫鲁(今河南、山东间地),湖北、上述陕西,山西。豫鲁三地在发展中成为唐姓繁衍的中心地带!也是唐姓7655主要望族所在地、秦汉时。唐姓分布于江苏!江西、四川!广东,安徽、浙江。山西。陕西。河南、山东、湖北等地,据载,战国时魏国人唐雎之孙唐厉迁于沛国(今属江苏),唐厉四世孙唐都任临邛(今属四川)令,唐都之孙唐林被封为建德侯、唐林之子唐蔚因封地被除。徙居颖川(今属河南)。唐蔚之三世孙唐帽任会稽(今属浙江)太守!唐帽之子唐翔任丹阳(今2669安徽当涂县东北)太守,魏晋南北朝时!社会动荡不安,北方战火连天,唐姓人随着南迁队伍,更广泛地分布于南方各地,此时、唐雎一支唐翔之子唐固,任孙吴政权中的尚书仆射一职、唐固三世裔孙唐彬任晋镇西校尉,上庸襄侯、唐彬之子唐熙因娶凉州(今属甘肃)刺史张轨之女、遂把家安到凉州、唐熙之子唐郓任前凉凌江将军。从凉州迁居晋昌(山西定襄县西北)、后发展成为唐姓历史上最大郡望,唐郓之曾孙唐瑶任西凉晋昌太守,永兴侯!唐瑶之孙唐褒任后魏华州刺史,唐纯任后魏太原太守!唐褒之子唐茂任秦州刺史,唐茂之子唐翼任后魏凉州太守,隋唐耽期,随着河南固始人陈元光开漳入闽,唐姓人有加入者!唐雎一支有唐瑶的七世孙唐休王景任职宰相、宋元时又有唐姓人迁居南方、由北方发展而来的唐姓已是大量的居于南方了、明清时,又有唐姓人移居台湾。远徙海外的!至此,唐姓足迹遍布中国大地!今日唐姓尤以四川。湖南、贵州、山东、安徽!广西等省区居多、上述六省唐姓约占全国汉族唐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郡望堂号   唐姓郡望主要有四个:   1、晋昌郡!治所在长乐(今陕西西石泉县),   2、北海郡、治所在营陵(今山东昌乐东南)、   3!鲁国郡。治所在鲁县6884(今山东曲阜),   4、晋阳郡、治所在今太原市西南!   堂号:   “晋阳”、“晋昌”、“北海”。自立堂号有:“思本”!“忠恕”,“敦睦”,“移风”、“梧桐”,“梧封”等、   宗族特征   1,群英荟萃。名人辈出、   2。从其排列有序的字行,可窥其姓氏特征一斑,如浙江唐姓一支字行为:“......余下全文>>。

姓何的来源

  何姓的起源   姓氏:何 祖宗:韩安 分类:其他   姓氏起源:   1!出自姬姓、为周文王之后。相传黄帝是少典之子。本姓公孙,因居于姬水之滨、故而改为姬姓!其后裔后稷被周人尊为始祖?后周成王(周文王之子)弟唐叔虞裔孙韩王安为秦所灭、子孙避难逃亡到江淮一带!当地人因"韩"!"何"音不分。后误写为何。子孙沿用,   2,唐代的"昭武九姓"之一有何氏,隋唐西域阿姆河!锡尔河流域各氏族统称为"昭武九姓",即康!史!安、曹。石。米。何,火寻和戊地!   3。出自冒姓或赐姓?如汉时有叫何苗的。其本姓朱,冒姓何。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后。鲜卑复姓贺拔氏为单姓何氏,五代吐4625谷浑亦有何氏。吐谷浑亦作吐浑!为鲜卑的一支,元末吐蕃宣抚使锁南之子铭入明,被朝廷赐姓何氏、其后也有以何为姓的、   郡望:   1。庐江郡:秦代九江郡在楚汉之际分出一部分为庐江郡?相当今安徽省庐江一带长江以北地区!   2、东海郡:秦时置郡!治所在郯(今山东郯城北)、   3。陈 郡:9245秦时置郡,西汉改为淮阳国。6307东汉改为陈国,治所在陈县(今河南淮阳)。   4!郫 县:秦时置郡,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西汉大臣何武。   5。扶风郡:汉武帝太初元年置右扶风!为三辅之一!此支何氏!其开基始祖为汝阴(今安徽阜阳)何氏6世孙何比干及平舆(今属河南)汉吏何并。   堂号:   "水部堂":南朝何逊!官尚书水部郎、诗文很有名。著有《何水部集》、   迁徙分布   西汉至两晋时期,何氏分布于今河南、安徽、山东!江西,四川!广东。湖北、江苏!陕西,湖南等省的一些地方。西晋末年!中原何1602氏有移居福建者、即永嘉入闽八族之一!唐代。中原何氏又有两次入闽!一是唐高宗时!光州固始人何嗣韩随陈元光入闽,在福建安家,二是唐僖宗时。又有固始人随王潮、王审之入闽!此后、何氏又有多次迁徙!南宋淳佑年间!何逖基由螺阳迁居温陵。浔江,后隐居清源洞!宋代。何氏还有一支自庐江迁往福建,南京。江西,至宋末元初。有一支由武平经江西寻邬!定南,龙南入广东翁源,另一支由武平入广东东蕉岭!大埔。梅县!再分支各地。明末,何斌在台湾担任荷兰人的通事、是为何姓最早入台者!清代、福建何氏又有不少人移居台湾,有的又进而远徙东南亚及欧美一些国家和地区,     据青山何氏载:     婺源东部的田源何氏、始祖是南唐国师何溥、溥,字令通(公元922—1019)!号潜斋。晚号紫霞老人。是唐代益昌县令何易于的第五代孙子、其祖上从庐江迁居河南颍阴县(今属漯河市)。   国师公出仕先3791任南唐史院编修?后拜国师。国9671师公因强谏,触犯皇上、贬官为海宁(今休宁)县令!为避新安江水患。令通6849公率领百姓将县址迁到高处,等到城墙筑好后?令通公见婺源东部的芙蓉峰风景秀丽!即挂印而去。结茅隐居在那儿、享年98岁、著成《铁弹子》,《灵城精义》(明代刘基为此书详细注释!《四库全书》收录)等著作传世,   令通公夫人程氏,卒于金陵、子闰公(公元946—1037)、当父亲贬官(公元956年)之后。秉承父命即回河南颍阴。到开宝元年(公元968年)。闰公自颍阴往海宁探望父亲,父子欢会于芙蓉峰上,开宝五年(公元972)。令通公携闰公之手、东望田源美景。就指导规划。闰公就建房居住下来!大中祥符三年(公元1010),闰公长子何益(字逊之)奉母雷!妻卢2275氏到婺源!三代聚会,田源之何肇始矣!直系世系如下:令通公生闰公,闰生晦之公显(闰公幼子)。显生三公彬,彬生九公义!义生六公乐、乐生1572十五公叔强。叔强生七公希元!希元生四公士仁!士仁生五公隆,隆生十八公蕙,蕙生 公、......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