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女人面相 >面相命运

中国古代思想的当代价值大学论文2500

  中国古典文学作品浩如烟海,汗牛充栋!在品读类文学作品时!不仅能欣赏到文字语言之优美!内涵意蕴之深刻、同时也能感觉到各不相同的文人性格!   中国文学的基本形式是诗词曲剧,小说及各类散文!对联谜语等。每个时代都会有占主导地位的类型、通行的说法是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但每个时代的文人性格基本上是相似的!主要就是那么几个类型。他们各自的性格往往决定其人生命运、在文学作品中得到充分的反映、   1. 以屈原李白为代表的理想浪漫主义文人!他们的文学作品可以说是千古传颂、在中国文学史上具有泰山北斗的地位,是一代代后人敬仰的对象!但我对这类文人的性格最感兴趣。如果对屈原和李白的个人性格和人生经历做一个详细的了解与分析、会发现他们那种理想化,浪漫化却又傲骨铮铮的性格决定了其终生壮志难酬和的命运惨剧?或报国无门,含恨而死,或4533颠沛流离郁郁而终!屈原和李白都是才高八斗胸怀壮志的人物、但是他们所处的时代已经是从繁盛期开始走下坡路的王朝,统治者的身边围绕的是一群阿谀奉承!极尽满足帝王个人欲望之能事的小人,在这种环境下。他们的刚正直言。放诞不羁。自视清高的性格显然不容于时代,难以进入中央决策高层,得到帝王赏识重用!李白只是被李隆基当成宫廷诗人!喝酒听戏,欣赏欣赏高雅诗作娱乐娱乐。至于屈原则是惨遭流放!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从他们的作品中不难看出他们的性格与时代的矛盾、反映出不得志0674与郁闷?屈原在离骚中说“世溷浊而嫉贤兮、好蔽美而称恶”、说“路漫漫其3229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但是他不知道!有的时候委曲求全并不一定就比刚直不阿更没8906有人格、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像他这样坚守原则和文人的骨气!为官的责任。操守道德固然为后世所敬仰称颂!但个人悲剧却无法避免。于国6933家于时事并无所补?而李白号称诗仙。他的作品的0257确很有仙气,给人的感觉就是1568一气呵成!如黄河之水天上来!飞流直下三千尺,极度浪漫极度潇洒、但细细读来,李白并不是真正的潇洒和浪漫,他的代表作无不或明或暗地表达了人生的不如意、愁恨的繁多与理想的难以实现!像《将进酒》。前面说了一大堆很潇洒很超脱很豪情的话、但最后一句是“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乃是借酒消愁、逃避现实、《梦游天姥吟留别》也是前面写了一通看上去很风光霁月的句子!到后面来了一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显然主题是为了表明自己心迹。暗叹世事艰难!壮志未酬!而像“蜀道难难于上青天”!难免有抱负实现之路难于上青天之叹。“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自叹形单影只。知己难逢。至于什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之类就更是直诉愁情烦事。浪漫主义背后是深深的哀愁与不得志,诗仙有的其实是颗饱受折磨与煎熬的心,这一切都是由其性格决定的。理想与现实之间无论古今总是存在差距,心高志大而又宁折不屈者往往是悲剧命运、中国古代如是之文人墨客不在少数。他们的才华叫人惊叹!而命运却令人惋惜、   2. 以苏轼。辛弃疾、陆游为代表的豪放乐观主义文人!他们是北宋豪放派诗词的代表,苏轼更是诗词文赋上的全才!这类人的性格可以说是比屈原李白更能适应社会的,他们在政治上的经历与遭遇也并不好,同样没有能够得到帝王足够的信任和赏识,有许多不如意,仕途屡遭贬谪排挤!但他们用一种人生的豁达!用积极的心态面对困难!百折不饶!入世进取、依然坚守自己的理想和品格?其作品体现了真切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对世界,生活的热爱,既反映国家大事。历史文化又描绘自然山川。人生情怀,其风格豪情大气而不失稳重理性、折射出他们的光明磊落与乐观向上。乃是值得人钦佩的英雄豪杰,   3. 以陶渊明、竹林七贤为代表的出世归隐主义文人、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始终渗透着浓烈的归隐思想,或是淡泊名利不愿沾染红尘是非、清心寡欲但求修身得道。或是经历人生挫折看破世情超然出世!归隐田园、或是不愿与世人同流合污,行事怪异出人意表、崇尚清谈!自得其乐,对当局采取不合作态度,这种文人实际上是属于与社会格格不入,难以适应也不愿适应社会的高人,怪人!他们的作品超脱不俗。从不涉足政治俗世。着眼于理想世界和自然田园风光!描绘诗情画意的生活、抒发内心的宁静平和?这一类的文人往往写出的作品是最原生态的纯艺术作品、与中国传统文化天人合一!圆转自如、注重个人内在修养是最贴近的,也与书法!绘画。园林建造等其他艺术形式最能相通。他们这样的性情和生活2879其实也不失高雅滋润,有其叫人艳羡之处。   4. 以杜甫。范仲淹!关汉卿等为代表的现实入世主义文人、这类文人是最具社会责任感,最关心民生疾苦的、他们置个人命运荣辱于国家民族百姓的兴衰悲喜之后!用积极的姿态参与社会活动,无论遇到多大困难都坚6696持信念毫不退缩!为国家命运而鞠躬尽瘁。他们的作品真实反映社会现实生活与社会现象、为老百姓大声疾呼。杜甫的《三吏》、《三别》,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关汉卿的《窦娥冤》!无不成为千古传颂的名作名句、而他们的人格魅力与道德品质更是万古流芳、这类人物是最值得我们尊敬的,他们顶起了中华民族的脊梁、   5. 以柳永,李清照!纳兰性德等为代表的平民小资主义文人,他们都是婉约派的代表!这类文人在政治上既没有屈原李白之类的报负!也没有杜甫范仲淹之类忧国忧民的情怀、更不会来个归隐田园。梅妻鹤友。他们更加关心的是身边的人和事,是人生中微妙的感触和那种小资生活的情趣,是专心致志地搞自己的爱好,做学问。谈学术。探究人类的感情世界、这类文人其实摆脱了中国文人政治化与文学传统模式内容的约束,千百年来!由于文化为统治阶级与官僚群体所垄断、文人即政客即官僚!文学作品表达的多是政治社会历史、个人志向抱负。自然与边塞风光等!极少涉及人类内心情感和普通老百姓日常生活的作品、这一类文学作品的出现使得中国文学更加平民化、人文化、是他们用自己细腻的感情和笔触。捕捉到身边的一点一滴,写出了更加全方位的中国社会与百姓生活,   6. 以8229司马相如,严嵩为代表的功利实用主义文人!这类人从品格上讲是比较低下的!他们一切从统治0315阶级的喜好和需求出发,或没有自己的立场和原则!一味迎合奉承。或干脆做违背良心道德的伤国害民之事,沦为文人中的败类?历史的罪人!当然!这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现象!不可能所有的文人都能够有良好的人格操守与道德品质。这类人的作品一般来说中规中矩、以歌功颂德、粉饰太平为主、但也2118有一些宫廷诗,应制文还是在文学上有一定价值的, 7872  除此之外、中国文人当然还有其他性格!也难以一一归类。许多人兼有以上两三种性格!其中还不乏性格偏激!特立独行的怪人。但无论如何、中国文人作为文化领0499域的主要创作者。极大程度地丰富了我们的3753历史文化和民族精神,他们的这些性格在当今社会依然存在!也对现代社会和人群产生着影响。从他们所遗留下来的作品中我们追思其人其事!想象作者的人生经历和内心情感。实在是一件有意思的事,这也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文化与精神文明可享受与借鉴的财富,!

论文《知识改变命运》,1000字左右的.

  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这句已被无数事实证明。   假0059如不懂得地质学!人们就不会知道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下的宝藏。不懂得信息科学。就会变成耳聋眼花的现代人。不懂得基因科学!就不能克服遗传障碍,满足人类生存的需要。   建设祖国需要知识。管理国家需要知识、建设好我们4405的学校也需要知识!没有科学文化知识的人、难以在现代社会生存。不重视科学技术的国家。就会落后、挨打!无产阶级革命导师马克思为写《资本论》。每天到图书馆查阅资料?以致在他的座位下留下了两个深深的脚印,宋朝诗人陆游一生酷爱读书,在他房中、柜里装书。桌上堆书,床上铺书,他睡觉枕的还是书!他给后人留下了9000多首诗、成为我国著名的爱国诗人。毫无疑问、他人成就与好学精神是分不开的。   “知识就是力量”!是英国著名哲学家培根的一句名言。如今年已花甲的中国足坛老帅金志扬带领一支学生军在中国职业足球联赛中杀出一条血路、用实际行动印证了这句名言!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在今年的全国足球乙级联赛中笑到了最后!他们凭借点球力克职业球队火车头队、赢得了一个明年升入甲级联赛的名额。金志扬赛后泪洒衣襟、他说,“中国体育应该回归教育、而且我们用实践证明了这条道路是完全行得通的、”   北京理工大学足1801球队的队员都是通过全国统一高考的体育特长生,与职业球员相比。他们每个月的补助费很少,在跟天津火车头队的比赛中!对方一个后卫问北理工队的一名球员,“你们冲上去给多少钱、”据说天津火车头队如果冲甲成功俱乐部奖励200万元。他很奇怪!为什么大学生不给钱还这么玩命地拼!大学生球员说,我们就是想证明自己、证明学生能出现在中甲赛场上!   西方发达国家的体育人才培养模式均是从学校里选拔!美国NBA的后备人才也基本上来自各个高校、而我国的体育人才从小就脱离学校,进入专业队。运动员0677退役之后!8942由于没有文化和专业特长。就业也就5326成为社会问题!   曾经带过职业队的金志扬对此深有感触:大学生球员理解能力强!尽管他们的身体素质!技术水平和专业运动员相比有差距、但他们的高素质完全可以弥补其他方面的欠缺?   北京理工大学足球队冲甲成功!为中国体育改革带来启示?今天。再也不能培8112养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单一人才了,!

帮忙弄篇有关古代数学思想的论文

  一!《周易》与数学的起源   标志中国古代数学体系形成的《九章算术》!由246个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的应用题及其解法所构成,分为方田。粟米!衰分。少广。商功。均输、盈不足,方程!勾股等九章,内容涉及初等数学中的算术,代数,几何等、包括分数概念及其运算,比例8289问题的计算!开平方和开立方的运算、负数概念。正负数加减运算!联立一次方程的解法等!从逻辑的角度看,《九章算术》与《周易》之间似乎并没有直接的关系、然而,魏晋时期的著名数学家刘徽在为《九章算术》作注时却说:“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6280”〔1〕(序)?也就是说?刘徽是通过《周易》的阴阳之说“总算术之根源”。从而明白《九章算术》之意。并为《九章算术》作注!显然!在刘徽看来。《九章算术》与《周易》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这一基础上!刘徽进一步认为!古代数学的产生可以追溯到包牺氏画八卦!他在《九章算术注》的“序”中说:“昔在包牺氏始画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作九九之数、以合六爻之变!暨于黄帝,神而化之!引而伸之,于是建历纪!协律吕。用稽道原,然后两仪四象精微之气可得而效焉,”刘徽认为,数学是包牺氏为了“合六爻之变”而发明的,后来经由黄帝的进一步发展?以发挥《周易》“两仪四象”的功效!   ?   数学的产生是否真的源于《周易》。伏羲是否“作九九之数”、这是需要用历史事实来证明的问题!刘徽简单地断定伏羲作九九之数,很容易使我们联想起《易传》中把远古时期的许多技术发明!包括鱼网。耒耜、市场、船、车。门。杵臼。弧矢!宫室、棺椁。结绳记事等11项。看作是当时圣人效法卦象而作,其中最早的是包牺氏“作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盖取4059诸离”??〔2〕(《系辞下传》)?,由此可见,刘徽所谓伏羲作九九之数的观点很可能是受到《易传》的影响、?   继刘徽之后,古代数学家大都认同数学源于《周易》的说法。宋朝时5694期著名数学家秦九韶的数学著作《数书九章》系统地总结和发展了高次方程数值解法和一次同余组解法?提出了相当完备的“正负开方术”和“大衍求一术”?达到了当时世界数学的最高水平。??〔3〕(上集“秦九韶”)?在论及数学的起源问题时,秦九韶说:“周教六艺,数实成之,学士大夫!所从来尚矣,……爰自河图、洛书闿发秘奥!八卦,九畴错综精微,极而至于大衍,皇极之用!而人事之变无不该!,

刘玉平的主要论文

  1!《理论自身矛盾性简论》、《山东大学学报》1991年第2期2。《毛泽东认识论二题》。《胜1273利论坛》1995年第2期3!《一种经济现象的分析》?《山东经济导报》1990年12月8日4。《当代中国价值论研究》,《文史哲》1997年第4期5!《邓小平理论: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的高度统一》。《文史哲》2000年6。《逻辑思维浅谈》,《东岳论丛》1998年第3期7、《论我党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的探索和发展》,《山东大学学报》2000年第1期8,《2119易学思维及其在近代中国之轨迹》,《理论学刊》2001年第5期9。《先秦儒家的孝道及其现代意义》!《齐鲁学9930刊》2001年第4期10!《孔颖达的易学4708诠释学》。《周易研究》2002年第3期,中国人民大学书刊资料中心《中国哲学》2002年第9期全文转载11!《论周易思维形式的特色》!《山东大学学报》2002年第4期12,《周易阴阳和谐思维的影响》,《高等学校文科学报文摘》2002年第4期13、《周易与民族精神》,《光明日报》2003年6月3日14!《周易与可持续发展》!光明日报》2003年11月11日15、《论的阴阳和谐思维》,《周易研究》2004年第5期!

儒家思想的历史影响的论文,急需!!!!

  浅析儒家“慎独本义及其现实意义   “慎独”是儒家的一个重要概念!对该概念本义的解读学界始终未有定论!从“慎独”传统解读和本义入手厘清其含义,认为“慎独”意在强调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专注,并在此基础上分析“慎独”在当今社会个人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意义!   何为“慎独” ,“慎独”源于儒家的《大学》!《中庸》。《大学》有云:“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 !此之谓 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小人闲居为不善,无所不至!见君4312子而后厌然,舍其不善。而著其善!人之视己,如见其肺肝然、则何益矣。此谓诚 于 中。形 于外!故君 子必 慎其 独也、”《中庸》中说:“道也者,不可须6250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4235乎其所不 闻、莫见乎 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   东汉郑玄的解说中最早提出“慎独”一词!他说:“小人闲居而不善,无所不至也。君子则不然,虽视之不见,听之无声!犹戒惧恐怖自修正!是其不须臾离道也。慎独者。慎其闲居之所为?小人于隐者!动作言语自以为不见睹。不见闻、必肆尽其情也。若有觇听之者!是以为8059显见甚于众人之中为之。”由此可见,郑玄的所谓“慎独”就是指一个人在独居!独处时,在其行为不为他人所见所闻之处!也要时刻做到谨慎遵守道德规范,郑玄之说与刘向在《说苑 •敬慎》中的说法相似。之后北齐刘昼的《刘子 •慎独》、唐代孔颖达的《礼记正义》。南宋朱熹的《大学章句》!《中庸章句》中关于“慎独”的解读实际上都继承了郑玄对于“慎独” 的阐说、   而这其中朱熹虽然在一定意义上继承了郑玄的说法。但他的解读却是在前人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慎独”的传统理解。朱熹在《大学章句》中说:“独者。人所不知而己所独知之地也。言欲 自修者知为善以去其恶!则当实用其力。而禁止其自欺,8938使其恶恶则如恶恶臭!好善则如好好色、皆 务决去!而求必得之、以自快足于己、不可徒苟且以殉外而为人也,然其实与不实,盖有他人所不 及知而己独知之者!故必谨之于此以审其几焉、 … 5729…此言小人阴为不善?而阳欲舍之、则是非不知善之当为与恶之当去也。但不能实用1556其力以至此耳,然欲舍其恶而卒不可舍。欲诈为善而卒4333不可诈,则亦何益之有哉!此君子所以重3741以为戒!而必谨其独也。”在《中庸章句》中、朱熹又注:“独者,人所不知而己独知之地也!言幽暗之中、细微之事 。迹虽未形而几则已动。人虽不知而己独知之 ,则是天下之事无有著见明显而过于此者、是以君子既常戒惧 、而于此尤加谨焉。所以遏人欲于将萌,而不使其滋长于隐微之中,7870以至离道之远也,”… 通过对朱熹的章句集注以及其他文字的研习!我们不难看出朱熹除了沿袭自郑玄以来的传统看法。即认为“慎独”就是在独处时更要谨慎戒惧、在人所不知不闻之地加紧5463个人道德养成,不可自欺、要在个人修养上实当用力之外,还将“独”的内涵扩大了!例如,朱熹强调“‘慎独’之‘独’,亦非特在幽隐人所不见处、只他人所不知、虽在众中!便是独也”。朱熹还说“这独又不是恁地独时。如与众人对坐!自心中发一念、或正或不正、此亦是独处,”由此1086可以看出,朱熹的解读较之郑玄的进步之处在于使“独”包含了精神性与内在性的意义。在郑玄看来、“慎独”之“独”只是空间上的独处!是别人无法干预的地方!而朱熹理解的“慎独”之“独”除了上述之义外。还指一种内心 意念 刚刚萌发而众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由此可 以说,朱熹把“独”从个人独居的空间推致到了一个虽在众人中但缺乏外界舆论监督与压力 的空间、这是对于“独”的理解上的深化、   上述从郑玄到朱熹的关于“慎独”之义的传统解读!着力都在于强调“慎独”的实质是要慎重对待他人不知的隐蔽处之所作所为,努力地做到不欺暗室、不愧屋漏、   随着2O世纪 7O年代马王堆汉墓帛书《五行》篇及 20世纪 90年代郭店楚简《五行》篇的出土!学界在对简帛文献进行整理和解读的过程中!看到了与传统解读不同的“慎独”、由此对于“慎独”本义的讨论重新拉开了序幕。   清华大学的廖名春教授在其《“慎独”本义新证》一文中认为!庞朴先生《帛书五行篇校注》一书第 52到 54页的内容说明“帛书《五行》篇的‘慎5387独’说与《礼记 •礼器》篇,《苟子 •不苟》篇说同,而与《礼记 •中庸》。《大学》篇迥异。”并提出,“‘0887慎独’就是不重外表,只重内心”[3]52!中国社科院历史所的梁涛先生通过对简帛《五行》篇原文和传文的解读与分析!认为该篇讲仁,义!礼、智、圣五行“……是形成于内心的!但它还有‘多’的嫌疑。还没有真正统一于心” 。所以。《五行》中的“慎独”实际是2671指内心的专注!专一,指内心专5105注于仁、义,礼、智。圣五种德行的状态、在梁涛的分析中我们看到。《大学》中的两个4954“慎独”。前一个是指“诚其意”?后一个强调只有“诚于中”。才可能做到“形于外”。由此可见“慎独”必须落实在“诚于中”上。这实际还是要“诚6981其意”。而《中庸》中的“慎其独”则从道人手。君子“慎其独”所需要戒慎的就是那个“不可须臾离也”的道!要2192时时保持内心的诚,这与《大学》的“诚其意”是一个意思,通过三者的对比分析!可以说三个“慎独”都是“诚其意”!强调要端正内心的意念,从本原上杜绝一切不善行为的出现。这些无一不在突3556出儒家“内省”的工夫、所以、《大学》《中庸》以及《五行》的“慎独”的本义均是指内心对于儒家涵含仁。义、礼、智。圣五行的完满人格的专一!指内在的精神状态、郑玄和朱熹的错误在于把“诚其意”的内在精神仅仅理解为“慎其闲居所为”的外在行为,把精神专一理解为独居!独处!因而造成整个意义发生改变。通过对“慎独”本义的追根溯源、以及对其传统解读的辨析,我们看到了儒家一贯的对于内省的重视,对于修己工夫的强调!   那么,对于身处现代社会的个人。在理解了“慎独”的本义后!我们该如何联系时代联系自身。深刻而又发展地理解它运用它呢?这个过程中我们既不能违背本义、也不必完全抛1355离传统解读!我们首先要确定这是一种强调内心对于道德境界和人生修养目的专一专注的功夫(本义强调对于仁义礼智圣的合一状态的专注)!是对内心的关照!它具有形而上的超越意义,同时、1753我们也可以于传统解说中汲取其合理的因素,那就是把“慎独”的形上意义下达到形下层面?每一个人都有独居、独处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就要注意“慎独”传统解读中对于闲居时道德自制力的强调。这样才能将“慎独”更好地融人到当今社会。也才能更好地发挥这个儒家传统观念的现实意义、    “慎独”的现实意义、现在对于“慎独”的现实意义的分析大多是基于传统解读进行的!原因就在于《五行》篇中关于“慎独”的解释和郑玄、朱熹等人对于“慎独”的传统理解相比。在实践意义上缺乏可操作性、《五行》篇中将“慎独”归结为内心对于仁!义,礼。智!圣五行的专一与专注,进而统摄诸德而不失于性道之本质,这是具有形上意味9725的归结。在寻常百姓看来,这种说法不好理解难以践行。缺乏实践上的动力,2232而郑玄与朱熹的解读、强调0480闲居时要和有人监督时的行为相一致?这是将“慎独”下达到日用伦常层面后的一种道德自律、这样“慎独”就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的道德要求!变为一般人修德修身时的途径?而不只是君子实现其圣人理想人格的专有门径,这显然比本义更能让世人接受!同时。在实践方面更具有效性!   那么,能不能将本义与传统解说结合起来指导我们的道德修养呢?笔者认为!我们可以将本义中内心对于儒家仁、义!礼、智、圣这一君子人格德行的专一!改造成对于现实中的完善人格与高尚的道德标准的专一与专注。以此形成一个牢固的4533内心信念?然后在这个诚于中的内心信念的统摄与驱动下!8140更好地形于外!这样我们就会不断修正自己在大庭广众下的显性行为。也会更为注重和调整独处时候的隐性行为、   这样一来、“慎独”就会成为一种随时随地都伴随我们的道德自觉和自律,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道德修养方法、有助于修身正心、培养“慎独”能力!实践慎独的修养方法、可以锻炼和加强6222一个人在道德修养方面的自我控制力,使道德修养成为自我的内在要求,从而达到理想的道德境界?此外、我们还应做到慎独而不唯“独”、也就是说我们要在有无人知晓、有无人监督时都同样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绝不因为无人知晓而肆意妄为。也不能因为有人知晓而做表面文章,要时刻专注于内心信念、   对于当今这样一个已经存在道德失范问题的社会而言,“慎独”的修养方法更凸显其必要性!只有当每一个个体都自觉地做到“慎独”时。社会的道德水准与道德意识才会得到一个很明显的提升,至少会减少坏人坏事的出现、这一点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一文中指出的“即使在他个人独立工作!无人监督、有做各种坏事的可能的时候!他能够‘慎独 ’,不做任何坏事,”虽然刘少奇同志讲的是共产党员!其实这对于每一个平9523常百姓的意义与影响是一样的。当我们心中已经拥有一个诚其意、毋自欺而诚于中的道德理念。我们就会自然而然地做到内外如一如5635是而行?做到时时处处符合道德要求、此外、朱熹把“独”从独居扩展到大众空间。对于当今社会更具现实意义,比较古今社会的外部压力不难发现?在中国古代社会、一个人要完全摆脱舆论压力,只会出现在真正意义上的个人独处时,而当今社会。由于人2599员流动性加大,我们很多时候都身处“陌生人社会”?没有熟人!也就缺少一种舆论压力、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容易养成肆意胡为的习惯、认为反正做了不该做的说了不该说的也1752没有关系,反正没有人认识我监督我!由此可见!“陌生人社会”虽在众人之中实际也是独。在这种情况下更要注重“慎独”功夫,注重内心一念发动时别人不知我独知的独。绝不放松道德修养工夫通过“慎独”,8075我们要养成一种理想的道德人格凭借自己的内心信念!无论身处何种环境都能依靠理性做出正确的选择并付诸行动、   “慎独”。是儒家的传统观念与重要思想。是一种修养工夫,是一种自律品质,通过对“7403慎独”本义与传统解说的厘清,通过对“慎独”在道德修养方面的现实实践意义的分析。我们看到“慎独”永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失去现实意义!、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什么

  老子的主要思想是“道生万物”的宇宙生成说!把宇宙看成一个自然产生!自然3254演变的过程?天地万物是依照自然规律发展变化的?而“道”是世界的本源、   老子哲学的精髓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认为天地万物都是相反相成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高下相倾、声音相和!前后相随” 。矛盾双方相互依存,互为条件。   ,

怎样可以改变命运?

  佛说心转则境转,意思是若想改变命运、主动权就掌握在自己的手中, 命运是怎么产生的!佛教上认为。人随顺了习气而不思转变就产生了所谓的‘命运’、就像假使你的意愿设定了一个目标!然后就会驱车直奔这个目标而去!这个从出发点到终点的轨迹在你决定的起始就早已经被设置了!也就是说!要去什么地方、其实早就在你心中想好了的, 其实、不要说命运叵测、比较极端的命运轨迹还是能够很容易被预先估测的:好比一个生下来好吃懒做的人!如果不思变故!你说说他的命运会如何呢,一个赌徒、或者吸毒者。如果不思改悔、他的命运最终会怎么样----这些都是不言而喻的。 普通人4557没有那么极端?而且会反复过很多次,所以就显得命运难以捉摸了!不过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既然命运的‘轨迹’是由心而定,所以即3439能够向好的方向发展?也能够向坏的去处酝酿、 佛说“一切法从心想生!心可以上天堂、心可以下地狱”!到底怎么样!你自己说了算,那么,如何改变命运呢,从当下开始吧。如果你曾经懒惰、不负责任,自私,傲慢等、那么就学着把自己变成勤奋!有责任有担当。学着谦逊,好学上进等等,那么坚持几年下来、自己从前的厄运就一定可以改变。 南无阿弥陀佛、 明心合十。。

如何正确处理医患关系论文关键词

  1.为了使指导老师在未审阅论文全文时。先对文章的主要内容有个大体上的了解!知道研9055究所取得的主要成果,研究的主要逻辑顺序!2.为了使其他读者通过阅读内容提要。就能大略了解作者所研究的问题!假如产生共鸣、则再进一步阅读全文,在这里、内容提要成了把论文推荐给众多读者的“广告”!因此!内容提要应把论文的主要观点提示出来!便于读者一看就能了解论文内容的要点、论文提要要求写得简明而又全面。不要啰哩啰嗦抓不住要点或者只是干巴巴的几条筋、缺乏说明观点的材料,内容提要可分为报道性提要和指示性提要,报道性提要!主要介绍研究的主要方法与成果以及成果分析等!对文章内容的提示较全面,指示性提要。只简要地叙述研究的成果(数据,看法!意见!结论等)。对研究手段、方法,过程等均不涉及!毕业论文一般使用指示性提要。关键词关键词是标示文献关键主题内容、但未经规范处理的主题词,它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要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篇论文可选取3~8个词作为关键词,正文一般来说。学术论文主题的内容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事实根据(通过本人实际考察所得到的语言!文化!文学!教育!社会、思想等事例或现象),提出的事实根据要客观。真实,必要时要注明出处。2.前人的相关论述(包括前人的考察方法、考察过程!所得结论等),理论分析中、应将他人的意见、观点与本人的意见。观点明确区分!无论是直接引用还是间接引用他人的成果。都应该注明出处,3.本人的分析!论述和结论等,做到使事实根据,前人的成果和本人的分析论述有机地结合。注意其2738间的逻辑关系,结论结论应是毕业论文的最终的、总体的结论!换句话说,结论应是5979整篇论文的结局!是整篇论文的归宿?6367而不是某一局部问题或某一分支问题的结论、也不是正文中各段0670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是该论文结论应当体现作者更深层的认识、且是从全篇论文的全部材料出发,经过推理、判断,归纳等逻辑分析过程而得到的新的学术总观念!总见解!结论可8637采“结论”等字样。要求精炼。准确地阐述自己的创造性工作或新的见解及其意义和作用。还可提出需要进一步讨论的问题和建议!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练、,

跪求一篇有关《易经》的论文!!!!

  六十四卦及六爻   在先天伏羲八卦中。三爻为一卦,但是后来的演变,却将两个卦加在一起!六爻成为一卦、在六爻之中、下面的三爻卦为内卦,又称下卦,在上面的三爻为外卦、又称为上卦!   六是个奇怪8714的数字!易学认为第六位最高。据说在自然科学位8271数方面,也认为六是顶点、在八卦图上看到的三爻卦、是在八个方位,现在配合成两个三爻一卦?成为六爻卦!结果每卦(三爻)就有八个(六爻)卦了!   如此一来!八个卦的总数就是六十四卦了!现在让我们先看看乾卦及其变化8875:   乾为天?天风1104(女+后)?根据《易》的必变道理。从内部7165最下变起!好像宇宙间起了大风、即变成为(女+后),   天山遁、二阴生起!混然一体的阳气开始退藏、即变为。   天地否!天地形成后!则天下多事矣、是为否。等于1733有天地则有人、从此无宁日!也可以称为《易》的幽默,下一变为:   风地观,由内而外视之,颇为可观了!也可以称是持盈保泰的道理!再一变为:    山地剥。如不保泰、则为剥、好4010像是人的身体,如不保重则剥损!   火地晋。这是第七变,是外卦初爻的反变!称为游魂卦!等于说,人虽未死。却游魂于废墟之间。到墓场中去观光了!   火天大有!这是第八变、内卦整个还原!称为还原卦,也称为归魂卦。但是!这个归魂!虽象征着生命的延续,却并非自己生命的还原、而是子9913孙的延续!所以世界上没7983有任何事是可以绝对还原的!所谓还原、不过是变化的一种,而与以往的形式相似罢了,   以上所说的。是乾卦本身及其变化。一共是八个卦?另外的坎卦,艮卦!震卦!巽卦!离卦,坤卦!兑卦,也都各自变化!其法则相同,共为六十四卦、在此不逐一多作解释了。大家可以对照任何一本《易经》书籍参考研究、     错综复杂的变化   难道说。六十四卦就说清楚世间的一切变化了吗?不!事情还错综复杂得很哩!我们仍拿乾卦来说吧。它的第一变成为(女+后)卦、   天风(女+后)!综:如果把(女+后)卦的图,作180度的倒转、则成为:泽天快(去掉竖心旁)、这是(女+后)卦的反对卦!又称为综卦!错:如果把(女+后)卦的五阳一阴,变为五阴一阳。则成为:   地雷复,这是(女+后)卦的正对卦、一个人到1449了病的时候!就是剥卦,而剥卦的反对卦就是复卦!复卦岂不就是病体恢复健康了吗!在六十四卦之中!却有八4458个卦是没有综卦的。这八个卦就是:乾,坤!坎!离。大过、小过。颐。中孚,   这八卦之中的乾!坤,坎、离!是天地日月的宇宙现象。在任何角度来看!天绝对是天、地绝对是地!太阳与月亮也仍是日月,后四卦,大过、小过,颐,中孚、是属于人事的,但却是有其不变的性质,所以也没有综卦!我们看到的错卦与综卦、是属于外在的变化、现在我们再来看一看,事情内在的复杂变化吧!   上交下为交!下交上为互。从字体的形象上也可以看出来这个意思,以(女+后)卦来说。上下外又不变。只要内部的四爻则9759成交互,卦的复杂交互。即为乾卦,如此错综复杂!看来真与世界上的事与人一模一样了、     辩证法与微积分   对八卦的形成及演变作分析之后,再研究了其错综复杂之卦。才清清楚楚地体会到。从《易经》八卦的立场观察人事是八面玲珑的、是周密合理而客观的、如仅从一个观点来看事情。错误也就绝对不可避免了、孔子忠恕之道的基本精神,也是说因观点不同。凡事也应在他人立场着想、   最有意思的是。有人发现了《易经》这种2398对事物的道理,哑然失笑8735说:这就像是西方的辩证法呀! 听到了这种意见?不仅使我想起了一个故事:有一个人认识一个小孩子,一天这人忽然遇见了这个小孩子的祖父、于是就哑然失笑说、你看这个老祖父长得多么像这个小孩子呀!   这真是有趣之极、《易经》已有五千年的历史,辩证法也不过是十八世纪的产物!不知道是我们文化的毛病呢!抑或是我们中国人有些是颠倒着走路呢?   不来慨叹我们这些伏羲,黄帝的子孙也罢、再看看西方那个微积分的发明人吧、他研究了《易经》、从《易经》“数”的法则中得到很多的启示、《易经》六十四卦有一个方图及一个圆图、但是他把方圆图弄错了、虽然发明了微积分,但他却十分7958遗憾自己不是中国人!没有把易学弄得太彻底!否则,成就可能更多了!   其实我倒替他庆幸!庆幸此君不是中国人、因为他如果是中国人的话、弄通了《易经》,也绝不会发明微积分。顶多作个易理卜卦的术士而已。因为学《易经》的人,都是只重“理”的部分、而不重视“数”、真是可叹!     方圆图与气候(见文首)   先看八卦的方图,从右下方的乾卦!一条斜线到左上角的坤卦!一共1492是八个卦,就是八卦中的乾、兑,火,雷、风、水,艮,坤!而它们的数字就是一!二、三。四、五。六,七!八、   由此方图,可以看到六十四卦中每一卦的“数”。方图所代表的是空间?圆图代表的是时间!那么圆图是如何排列的呢?   由坤卦为起点!从方图的最上一排开始。将第二排最左边谦卦、接排到第一排的最右边否卦,如此一排排地接下去!而形成一个圆图!   9142在圆图的中心!从乾卦到坤卦划一条线、好像是天体银河的位置,而这一圆图既是代表着时间。一年之中的二十四节气、及十二个月。皆由是而产生,   在圆图中、除掉乾坤坎离代表了天地日月,而不采取为节气之用外、下余六十卦,每卦代5438表----六天!共三百六十天、是一年。五天又为一候!三候为一气、六候为一节!所以一年有十二个月!二十四节气、七十二候!   这是根据太阳系必然的法则。以卦象说明气候的变化、预知气象由斯产生焉!气象变化深深1657地影响着人类的一切,医理与气象的关系最为密切,     道家的生命学说   前面说到道家的医学,究竟道家医理是怎样演变出来的呢、让我门先看道家的生命变化图吧、乾卦是阳能,是生命的开始、乾卦的内卦是怀胎时期。外卦代表了出生后至十六岁(女十四岁),从这个表上,我们可以看到,男子十六、女子十四以后?就进入后天的生命。   《内经》上说、女子二七天癸至,即十四岁开始了后天的生命,此后、在男十七。女十五岁即进入(女+后)卦。每八年(女七年)阳又变阴!变为另一卦。为遁,为否。为观、为剥。  9904 剥卦尽头!男子五十六岁。女子四十九岁、那时的男女,虽然活着、但已是游魂的状态?按现在西方的生理学!是更年期。按道家的学说,生命已是最后的一阳将尽的3930边缘了!   如趁一阳未尽的时候。也可以说趁炉中的火尚有星点余存,赶0264快设法修炼?还可以有转机,请看道家的另外一图?修道的升华吧! 道家的修法!就是依照宇宙间自然法则的道理、配合了药物!   在《内0724经》和《黄庭内景经》中,提到的有上药三品!是精气神,就是用自己的力量。改变自己的身体!一阳来复,生气就有了。   继续的努力!变为二阳四阴!再进步为三阳三阴。最后达到乾卦!恢复为纯阳之体、成为原始的青春状态。如果已经到了坤卦的年龄?不是一切都完了吗、绝对不是、不过我们确实要加倍的努力,才能恢复“一阳来复”的局面,,

有哪些建筑风水论文总结

  ge grow up. A small setba。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