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女人面相 >面相命运

中国现代主义诗歌在中国三十年的历史命运

  重建现代诗的起点   要寻找当代诗歌历史变化的某个关键2567性起点!似乎有若干个标志。最初有人曾以1976年的“天安门诗歌运动”作为一个开端!后来又逐渐意识到、这个时间的起点应在上世纪60年代!但是1978年或许也是一个关键性的节点。因为在这一年中、以一份油印诗刊《今天》的问世为标志,以“潜流”形式存在于地下十数年的“新诗潮”浮出了水面!   我们的眼光还可以放得更远一点,从1917年或者1918年前后至今、新诗刚好经历了90年的时间!而由于社会历史和诗歌自身的变化、这90年刚好又显现为三个“30年”:从1918年到1949年是第一个30年、这个时期虽历经动荡和战乱!新诗却沿着自己的道路和意志由雏形到初步成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诗人和经典的诗歌作品。在形式上也达到了相当完备和丰富的程度、第二个30年是从1949年到1978年!这期间由于政治意识形态的强力干预!新诗出现了形式上的封闭和技艺上的偏狭与倒退!除一部分坚持现代性倾向的诗人转入了地下和“潜流”写作之外,主流诗人的写作大都被拘囿于概念化和口号化的藩篱中。第三个30年便是1978年至今、诗歌观念经过持续的调整与对峙!逐步回到现代性的轨道。并且出现了空前的丰富与变异。呈现出形式与路向的开放与多元,   很明显!近30年诗歌似乎“先天”地可以成为一个断代的命题,因为通常意义上30年也可以是一个社会变迁的“拐点”,一个艺术运变和成长的逻辑阶段。不管它是否应和着当代中国的政治变革!从1978年到现在。确实是当代诗歌发生“历史性”变化的一个显性的历史时段?   不过关于起点,我们还是要澄清一个容易混淆的问题——那就是作为一个真正的历史源头、谁是“新诗潮”出现的标志。是1978年前后的开始浮出水面的“朦胧诗”吗、这是一个问题,事实上朦胧诗只是新诗潮巨大的潜流存在的“冰山一角”——仅仅是冰山一角露出了水面!它的源头要早于1978年十多年、具有独立思想?叛逆气质和陌生化艺术追求的诗歌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出现了。1968年食指写出了《这是四点零八分的北京》和《相信未来》,更早先的时候他还写下了《鱼儿三部曲》、1968年前“贵州诗人群”中已有人写出了《独唱》。《野兽》、1969年写出了《火神交响诗》系列中的《火炬之歌》,1968年哑默已经写出了《海鸥》。《鸽子》,1971年。插队白洋淀的19岁的知青岳重(根子)写下了即使在今天也足以称得上惊世骇俗的长诗《三月与末日》,这还不说那时北京等城市中!大量处在地下状态的“文学沙龙”中的诗歌写作者,这些作品单就写作的水准,思想的高度与含量看、都不输于10年0548后诞生的“朦胧诗”,   这就是我们可以把1978年作为一个起点的理由!尽管我们应该避免把社会政治的变化当作考察文学的根本尺度、但这一次的确很难绕开、事实上。不但政治气候对诗歌的变化起了推动影响作用!反过来诗歌和它所承载的思想诉求!也同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推动着政治本身、1978年中国政治的变革。同当时的思想界包括文学与诗歌界活跃的状况之间,既是密切关联的!也是互为因果的,因此、在上世纪80年代有关诗歌的讨论中,人们将“朦胧诗”的诞生当作新诗潮发端的标志是有依据的?尽管这个认识存在着“历史短视”、但从广为传播、2975影响和推动人们的观念解放,社会进步这一点上!1978年对于当代诗歌确有不可替代和抹杀的意义。只是在这样一个时刻、我们需要更加缅怀那些为了这个时刻付出了久远的努力与探求的人们!那些思想与精神的先驱者、他们所推动的诗歌艺术与思想世界中的“改革开放”、比中国现实政治生活中的“改革开放”8684要早10年以上,当人们享受今天的写作自由的时候。应该想到筚路蓝缕的他们,为他4364们颁发一枚最大的勋章,   很显然、一个“近三十年诗歌”的命题!其实5017就是一个“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的命题!在这一点上,它与“新诗潮”的概念在内涵上是一致的,选择尺度和眼光必须要具有这样一种历史感与价值偏向,必须要成为一个展现当代诗歌的“历史变革成果”的载体,它因此不应该是一个杂烩和折中的选本。一个照顾到各个方面的平衡与“撒胡椒粉”式的选本!   分化与多元之路   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之交的中国、类似乍暖还寒的早春、政治变革的步伐节奏不断出现令人难以预料的犹豫和变化,在文化上则更有激进力量与保守观念之间的紧张对峙?诗歌在这个时期所置身的环境和所起的作用可谓相当敏感!这是朦胧诗从一开始就处在“风口浪尖”的根本原因!表面上,在关于朦胧诗的讨论中。“崛起论”者并不占上风!1979年到1981年前后的朦胧诗大讨论。19832426年末到1984年的“清除精神污染”、8150都是以崛起论者的沉默或“检讨”来结束的、但在广大的青年读者那里,新的诗歌观念与形式却在短短的几年时间里广为传播!成为了价值共识。到1985年!伴随着政治上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原来严重的诗学对峙突然被搁置了,保守的意识形态代言者的权威地位一下子失效。而3288由朦胧诗所承载的新的诗歌观念!则悄然成为了事实上的胜利者——似乎不战而胜,这是一个戏剧性的结果!看似紧张压抑、曲折惊险的诗歌变革论争就这样轻易地结束了、然而“戏剧”本身尚未结束?历史又展现出它奇怪的逻辑:作为事实上的胜利者,朦胧诗在紧张与压力之下所拥有的光环也同时消失了、它的意义忽然变得单薄和虚浮起来,朦胧诗人原来几乎作为“文化英雄”的公共形象与自我期许也陡然落空了。用那时的批评家朱大可的一个比喻来说。就是“从绞架到秋千”,环境的变化使“绞架上的9647英雄”变成了“秋千上的游戏者”。它的意义随着这一身份的转换而迅1474速弥散和消失?   1986年由徐敬亚等人策划的“中国现代主义诗歌群体大展”,其文化含义与这个时代中国整体的文化状况一样!可谓含混和多义、很难予以清楚的解释,其中当然有作为个体觉醒的先锋精神——有西方20世纪1086前期的未来主义以及超现实主义等“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子(如“莽汉主义”!“大学生诗派”等)!有刚刚萌生的消费主义,大众文化!反精英主义新市民思想的胚胎(如“他们”)、有与这5736个时期主流文化合谋的、认同新生活之“合法性”的青年亚文化成分(如这时期流行的“生活流诗”)!有少量2327的对西方结构主义,语言哲学等新思潮的朦胧追比与模拟(如“非非主义”、“新传统主1444义”等),还有与新的民族主义文化思潮相联系的“寻根”一族(如“整体主义”等)、总之!它们非常敏感地预示了中国从意识形态的一元性社会结构,到结合了市场性因素与大众文化参与的二元性社会结构的转换,这一历史性转折的信息,也使诗歌内部的审美与技术元素得以分化和彰显出来,而原来在与时代保持了紧张关系的格局下?这些内部的问题很难上升到显在层面?这是它的积极意义。但是!在一个公众的自主性文化力量还十分孱弱的时代?这场匆匆忙忙“早产”的诗歌运动、只是承担了一个仪式的作用!并未留下太多有价值的文本!   但是上世纪90年代诗歌的发育却与“第三代”的崛起有关!从这一点上说,他们是属于“先成名。后成长”的幸运的一代。上世纪80年代对主流文化地位的迷恋、对于“参与”社会发展或变6530革的强烈冲动。在上世纪90年代变成了对公共价值的深度怀疑和对自我价值的深入理解、这时、外部压力的重新出现所导致的逆境性与悲剧性角色。再一次帮助了这些年轻的诗人?促使他们很快建立了自己的“知识分子身份”,可以说!在没有经历这场转折之前。他们还是一批处在青春期的“长满粉刺”(欧阳江河语)的叛逆者,但此时他们却加速了自己的成熟!其次。“圣殿的沉沦”也使一个久违的“江湖世界”(见周伦佑:《第三代诗人》)浮出了水面!9657这是当代诗歌乃至当代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变化,与古代中国社会相似的一个民间江湖世界!正好为失去庙堂的知识分子提供了生存的庇护所!古代的知识分子正是在这个世界中建立了他们的另一套价值系统、而上世纪90年代的中国诗人不但2645模拟了这一方式,同时也体味到西方式自由知识分子的价值立场,承担起当代性的思考!批判和建构的工作?此外。“专业2851性”的写作角色!也因为上述身份的确立而得以确认?这大大改变了当代诗人写作的技艺自觉、使得上世纪90年代诗歌在文本建设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进步!   事实上,为陈东东!欧阳江河和西川等人所说的“知识分子写作”的概念!应该是在上述意义上理解和建立的,而不是指写作者的“职业身份”——是在学院或研究机构里就职,它应该是一种“精神归属”!“批判角色”和“专业能力”的合称、至于修辞是更像“口语”还是更7205像“书面语”。并不是根本意义上的分歧!分歧只是表明上世纪90年代诗歌写作中风格与形式的多元化,   1999年的“盘峰诗会”,是上述分歧的集中爆发!在这次会议上,京城和外省的诗人关于诗人的角色!与现实文化中心权力的关系(包括与西方文化权力与诗歌观念之间的关系)。语言与修5906辞的向度等问题,发生了激烈的论争。一般认为。这场争论除了观念上的分歧之外。很大程度上是第三代内部对于“经典化”程度的某种偏向的争执——居于北京的诗人在国际交流中占得了先机!在上世纪90年代后期他们经过国际汉学界的介绍“出口转内销”、获得了很大名声,而相比之下外省诗人却似乎所获甚少!但这仍然只是一个现象!现在看来。导演这场7843纷争的、除了一些具体利益因素之外!宏观上其实是根源于“全球化”这根魔棒的作用。上世纪90年代前期中国相对封闭的状态下!诗人与文本的意义是在单一坐标与尺度上建立的!压力远大于利益。所以并不存在重大分歧的可能,甚至1995年前后的“人文精神讨论”、诗歌界也很奇怪地并未卷入,而这已经是一场明显的价值分裂了——面对市场经济带来的价值转换!其与人文精神之间天然的分离关系!知识分子9796应该如何持守自己的文化角色与价值立场?诗歌界5739似乎尚未表现出应有的敏感!然而到上世纪90年代后期、随着中国经济9378的发展和文化交往的日益增多,“全球化”的脚步忽然之间变得如此临近。国家在经济领域对这一进程的积极推进?当然也影响到文化领域,诗人同全球化的文化趋势与价值尺度之间的关系!陡然变得复杂起来,是彻底融入西方知识分子的精神趋向!还是偏重于保守中国本土的文化价值,再次变成了一个难以解答和难以判明的问题,   随着这场分歧的出现。代表了更年轻一代审美取向与文化观念的“70后”!“80后”诗人也迅速登上了历史舞台,从上世纪60年代诗人中又分化出了“第三条道路写作”!特别是随着网络新媒体的迅速扩张,诗歌借助网络环境带来的新的伦理与美学情境!借助上世纪末与本世纪初的“狂欢”氛围!迅速形成了一个纷繁多样,旗帜林立、中心消解!众声喧闹的局面、一个现实与虚拟双重意义上的“新2606江湖世界”。重新成为如今诗歌写作的广阔背景和舞台,这样一个变化!如果就其历史的意义来看。不亚于1990年前新诗从旧诗中脱胎的骤变、因为网络传播环境彻底改变了诗歌写作的主客体情境。改变了传播方式。修改了诗人的主体身份与自我想象、改变了写作的伦理与修辞方式!所以原有的许多价值规则都要面4958临失效和调整?但2419这种变化绝不是“进化论式”的逻辑?从精神的意义上诗歌所面临的考验和机遇一样多!而从文本的意义上!这场变化的正面意义还远未得到充分证实!   诗歌 让我们收获了什么   30年我们收获了什么,读者会问这样特别直接的问题,这个问题说来也容易、因为我们毕竟收获了很多。但要说清说透!似乎也很难!   我们找回并且确认了“诗歌的精神”——我以5534为这就是“近三十年诗歌”最大的收获!什么是诗歌的精神。要素当然很多。但最重要的应该是自由的。独立的!人文的和艺术的精神。是诗人以自主的意志对历史!社会,时代和现实以及一切精神领域的直接面对!这当然也是诗歌的基本要义,但是它在很长时间里却因为种种外部原因而被压抑乃至丧失、在上世纪60年代到上世纪70年代!7120它虽然在少数诗人那里得以存在!但却并没有合法性,而在上世纪80年代以后它的合法性的获得也仍然经过了漫长的求索过程、时至今日我们则可以说!诗歌已经获得了这样的权益和能力。它所涉及的范围和深度——从无意识世界。人性本能到人文主义精神。到一切文化传统。到对现实予以把握的各个领域、都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自主性与自由度,诗人靠自己的努力拓展了诗歌的疆界!将精神的触须伸张到了一切应该抵达的领域!这就是诗歌自由精神与意志的实现。对于这一点,没2978有历史感的人很容易会不以为然,但对于一切未丧失记忆的人来说。对其间所包含的挫折与艰险、成功与欣悦,一定会感慨万千、   诗歌因此也回应了它的时代、这个历程中的文本记录下了它的精神轨迹、也勾勒出了一部当代中国的精神历史:在与30年社会政治改革一样不平凡的风雨历程中、在上世纪80年代初期的乍暖还寒里!在上世纪90年代初的灰色记忆中。在市场与物化时代的逼挤与诱惑中?还有在这一环境中的个体沉沦与底层困顿中……当代诗歌的写作者们。历经磨难和曲折!留下了他们真实和足以与这些曲折磨难“相对称”的精神足迹,   再一点是诗歌“经验的宽度”!这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诗歌是否成熟和繁盛的标志?什么是经验的宽度,它是指一个时代的诗人感知世界3702的精神界面!把握物化世界与主体世界方式的丰富程度!这必须是足够宽阔。足够多元的一个界面。它应该无孔不入!无所不在。换句话说。诗歌应该变形为一切,一切皆有诗歌的可能。很显然、这是诗歌“现代性”特质的一个标志和条件!因为单纯古典意义上的“审美”。在现代诗歌中必须转换为一种“深度经验的表达”!才能支持诗歌本身的意义深度与文学性价值。在这一点上,我以为当代诗歌获得了足够空间!有人叹息如今的诗歌已经“失去了标准”。但不要忘了、它的另一面就是多元的伦理尺度和无限的可能空间!曾几何时!人们把描写个体的心理活动,展现一丝细小的“心灵曲线”(徐敬亚语),都视作是0919晦涩朦胧和不健康的情调?而今,连本能与无意识世界的微小而敏感的震颤。甚至不那么“高尚”也不那么“健康”的震颤、也可以成为一首好诗或“有意味的诗”的内涵。而今“70后”的很多诗人。几乎都是在无意识和“下意识”活动的层面上建立其诗歌写作的“意义”的。这样的写作!在诗歌中也同样成为支持其7862审美价值与精神深度的有效途径?还有。曾几何时。“形式”也仅仅是被理解为“古典”或者“民歌”的韵律与语言体式,而今连一种纯粹的修辞冲动。一种5787对形式的试验意趣、都可以堂而皇之地单独支持并确立一个文本,类似陈东东的《雨中的马》?《现实主义者爱箫》那样的作品,几乎只是一个将具体经验掏空之后的修辞外壳。但它也仍然能够灵敏地接通人的细微的无意5494识活动、并成为一个生动可感的意义媒介,这就是形式与经验的完美结合——当然这也有赖于高水准读者的理解力作为支撑,   第三是“复杂完备的技艺”、这一点尤难说清楚,但也最明显!如今一个稍微训练有素的写作者!单就其作品的技术含量来看!也要远超过上世纪80年代初期大名鼎鼎的诗人。这当然不是一个“进化论”的简单命题,但是作为一种技艺。当代的写作者意识到了它的专业性与复杂性、并且能够以“职业写作”的心态。而不仅仅是以“文化英雄”或者其他角色来进入诗歌中去!这个意识自觉源自上世纪90年代,欧阳江河在《’89后国内诗歌写作》一文中对此已有十分明确的阐释,虽然我个人并不认同离开诗人的襟怀气质,生命人格实践,“技艺”8471会单独具有意义!但在具备了这个前提的情况下!我同样认为技艺是最终决定文本品质的“唯一”要素、这里我不想就具体的技艺要素进行分析,因为如果不是以个体为研究对象的话、这种分析很难展开!而且、我对于许多人都已谈过的“叙事性”!“修辞”或“形式试验”等问题也无须再饶舌,我只是想说!从现代诗所应具备的要素看,如今的诗歌写作可以说是极其多样和完备的!在意义建立。意象!修辞、细节,结构!节奏。色彩、悖谬关系!戏剧元素。跳转或连绵、暗喻或反讽……所有层面及其综合关系上、都可以举出手艺精湛的例证。与当年朦胧诗人靠使用“警言绝句”或“4844意象中心”来呈现意义的手段相比,如今的诗人可以说是“武装到了牙齿”!   302415年中我们收获了什么!我无意在这里为当代诗歌。9911为整个新诗作什么辩护!但我坚信这些文本有经得起检验之处——无论是就其思想价值。时代意义!其形式的成长而言,还是就感人的程度与精神含量而言。在重大的历史关节之处、在诸多需要留下痕迹的地方!当代诗人没有缺席。相信再过上若干年!人们对这类问题会看得更加清楚些,尽管他们不会是历史上最好的。但一定是认真思考和回应了自己时代的诗人!   危机 在于衰弱的人格力量   当时常1080听到有人对诗歌表示失望或者悲观的言谈时!我不免要思考其中的原因。作为一个心中装有文本的读者。9098我当然不同意他们的类似结论,但必须思考这其中的缘由!为什么我们的诗歌取得了如此多“进步”,却反而愈来愈受到质疑甚至贬损!很明显、要么是他们的“趣味陈旧”,不能跟上诗歌的变化节奏!要么是好的诗歌作品未能进入到他们的阅读视野。前者看起来是一个解释的理由,但从根本上说、我们不能“要求”读者跟上诗歌“进步”的节奏——除非你用作品来吸引人。谁也没有权力规定读者的趣味。古典诗歌拥有的读者从来都是心甘情愿的,为什么现代诗就要求读者要“更新观念”或“增加修养”呢。从后者看。也许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诗歌“经典化的程度”不够,而这其中也有两个原因,要么是作品本身通向经典的条件不具备。要么是专业介绍!批评家的工作做得不够,但这些其实也微乎其微,因为对于许多1555爱诗的人来说?他0457们并不存在“拒绝阅读”的问题!但他们为什么也对诗歌表示了不满。    真正的原因!在我看来是“诗人出了问题”。尽管技艺与文本成长日益复杂了,但诗人的人格精神。人格力量却日渐萎缩了!这是使得诗歌在读者心目中!在社会公共形象中不升反降的根本缘由!很简单、在所有文类中!只有诗歌是最为特殊的!它要求诗人的人格力量与诗歌的文本力量必须通过互相见证而统一起来——就像屈原!李白!杜甫。辛弃疾。苏轼。曹雪芹一样。他们的人生与诗歌写作是互相见证和互相完成的!他们的人生实践。人格力量本身就是一部史诗传奇、而他们的诗歌本身又记录着他们非凡或不朽的生命历程!他们是用非凡的或感人的!令人景仰的或让人悲悯的生命!谱写了不朽的诗篇!他们不但是杰出的诗人、也是人格的楷模……而这样的诗歌魅力,质地与境界!必然是用人格力量建立起来的,读者自然无法拒绝。而当代的诗歌之所以被各种舆论贬损质疑。根本原因就在于人格与写作的分离,他们的职业化或专业化的写作已达到了很高的境地。但“写作者主体”却并未得到有效的建立,   这个问题几乎是致命的!它的复杂不是几句话可以说清的。但是我必须要说的一点是。一个民族的成长。一个文化的确立,同它的诗歌形象的确立是一样的!伟大人格与精神形象的诞生既是结果、又是标志。还是先决前提、当代诗歌文本的成长与诗人人格的成长之间、显然是一个不对称的甚至是相悖的关系、当然我们也曾出现了海子这样用生命承担诗歌的诗人!出现了食指这样用诗歌见证命运的诗人。但总体上他们要支撑起当代诗歌的巨大体积和气脉,还是显得过于势单力孤了,而像顾城这样的悲剧诗人、甚至损毁了朦胧诗人曾经在人们心目中树立的抗争与承担的道德形象,使诗人蒙羞为罪犯的同义语,上世纪90年代的新一代诗人似乎曾经有过不错的机遇!但环境压力的迅速瓦解。也瓦解了他们本来就并不强健的人格形象、我们最终并没有诞生出俄罗斯和苏联时代那样的文本杰出又无愧民族精神化身的诗人!随3936着市场时代物化力量的介入!传统意义上的人格建立则更成为了被谐谑和嘲笑的对象、这就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技艺与文本变得愈来愈膨胀而精神力量与精神形象却越来越孱弱的真正原因!这是我们都应该思考和警觉的。某种意义上。它也呈现4991了一个民族整体的精神与文化危机。这是在今天回顾30年诗歌最应深思的问题、、

以命运为主题用诗歌写

  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   高尚是高尚者的墓志铭、   看吧,在那镀金的天空中,   飘满了死者弯曲的倒影。   冰川纪过去了,   为什么到处都是冰凌?   好望角发现了。   为什么死海里千帆相竞、   “当命运的齿轮开始转动”   我来到这个世界上,   只带着纸。绳索和身影,   为了在审判之前!   宣读那些被判决的声音!   告诉你吧!世界   我--不--相--信,   纵使你脚下有一千名挑战者。   那就把我算作第一千零一名。   我3905不相信天是蓝的、   我不相信1982雷的回声?   我不3317相信梦是假的,   我不相信死无报应,   如果海洋注定要决堤、    就让所有的苦水都注入我心中!   如果陆地注定要上升、   就让人类重新选择生存的峰顶。   新的转机和闪闪星斗。   正在缀满没有遮拦的天空,   那是五千年的象形文字,   那是未来人们凝视的眼睛!、

有什么诗歌里有一句;主把我的命运 改变

  名字叫做若不是圣灵的引导   十字架上爱的吸引 谁也无法去摆脱 世界上的诱惑 主把我的命运改变 主把你的命运扭转 在人生的叉路口上 处处都有神的恩典 感恩的泪满面 心中是格外甜 十字架上爱的吸引 使我终生不能改变 主来世间寻你回 你拿什么见主面 看到一个个失丧的灵魂 岂能袖手旁观?

地震前兆的经验诗歌

  一.地下水异常井水是个宝、前兆来得早、无雨水质浑、天旱井水冒。水位变化大, 翻花冒气泡!有的变颜色、 有的变味道、二.生物异常骡马牛羊不进圈、鸭不下水狗狂叫!老鼠搬家往外逃,鸽子惊飞不回巢、冰天雪地蛇出洞!鱼儿惊惶水面跳!三.其他8905临震前、一瞬间、地声隆隆电光闪!大震将至要果断!迅速行动快避险、地震与风水龙脉植物界的异常国际东西方大学环境景观生态学专家董斌研究员:如果是学者。不妨请走出来。大家交9148流交流?所谓龙,就是“山”的形象的说法、是上风上水的庇护地?因为地势较高远。地形地貌较复杂?才被前人形象8676的称为“龙”。一般的上风上水的地方!就是龙脉!脉不仅仅指山、也指水。俗话说“地脉”。“水脉”。在地理学名词中、 “地脉。英文Earth Pulse 、翻译为“3292大地脉动”! “水脉”即 “水脉波(水流脉动Water Pulse)”、这些都是风水场!风水就是科学,但是既懂科学又懂环境景观生态堪舆风水学的人太少了、在古代的东方,因为认识不到这些现象都是可以通过科学名词定义的自然堪舆风水现象、把山3542脉理解为“龙脉”是可以理解的,这个出自于远古人的图腾崇拜和对大自然的敬畏!叫做“龙脉”!非常形象、力量巨大而变幻莫测!4527这是中国古代关于“龙”的描述!是一种拟物修辞的描述,事实上、自然界的山脉运动也确实是力量巨大、足以用“龙”这一名词来描绘、也许远古人类所见过的强烈地震正如他们所曾见到的食肉恐龙一样“张牙舞爪”凶猛可怕。《左传》上说“龙降于绛郊”,古人一定见过龙这种生物!这是一定的。只是后来这种只局限于生活在中国的动物灭绝了,所以我们今天、一定要保护濒3609临灭绝的珍惜生物!这些生物存在!说明生态与人类和谐相处,实现了人与生态的和谐相处。科学的观点不能否定。迷信的东西和神秘的观点一定要放弃!抛弃。以北京为例、北京西北。百望山、玉泉山,西山。就是北京的“地理龙脉”!这里的“地理龙脉”要发挥好作用?就能5589起到挡风沙。阻挡污物进入北京的作用!这里一定要建设好!保护好。众所周知!北方的西北风季节时间很长。西北向的风流对北京有很大的影响,北京西北这里的优美的自然景色聚合了生态宜居环境的很多功能、大部分功能,这里也是中国的“人文龙脉”、中国最早的大学教育从这里起步!众多9755高等学府?而且他们都建设在有优美的自然环境的区域和有深厚的历史底蕴基础的区域、但是、北京西北郊的阿苏卫垃圾6618填埋场和六里屯垃圾填埋场、建在了北京市西!

《诗经》"国风"共有多少篇诗歌

  《国风》是收集在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周代民歌!包括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十五个诸侯国的民间歌曲。诗经分为风。大雅!小雅和颂、此处的”国风“就是诗经中的风,主要有华夏族民间乐歌,分为15个部分,共160篇!!

诗歌好听的名字?

  是要好听的诗歌还是要诗歌好听的名字?如果是好听的诗歌的话   木兰词 拟古决绝词柬友 清.纳兰性德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西4732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人心易变。   骊山语罢清宵半。夜雨7797霖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儿!比翼连5538枝当日愿、   人7622生中有很多的事情都是我们无法选择的、如果每一次的相遇就好像第一次见面那样多好!所有的不愉快又或是曾经让你觉得愉快,而现在只能让你在久久的回忆里体会遗憾的经历,都不在出现!所保留只有彼此间那份新鲜、就算彼此间没有任何的好感!也不过人生的匆匆走过,没有任何的负担,遗憾,如何用得着在冷月寒风之时,对月独饮、思念一些本不应该思念也本不属于你的人和事。图留空虚而潸然泪下,却没有任何人会安慰你,或许那些人和事情曾经4979属于你?可是人生的变故是不可预料的,留下的怨恨让人长久的在郁郁寡欢!空自耽误青春年华、不如“人生若只如初见”,来得潇洒痛快、   乌夜啼 南唐•李煜   林花落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   胭脂泪,留人醉。几时重!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   李后主的词是我十分喜欢的、觉得他3598和纳兰性德属于同样的一类人,在他的词中似乎看不见对于国家民族的忧虑,有的只是个人的悲欢离合。伤情别绪!可是若以境界论之、我却以为这样的境界已经超过了很多著名的词人、因为词中所写虽为个人的际遇、但是7912更是人类心灵深处共有悲怆!说来惭愧!本没有资格谈喜欢后主的词的,他的词我读过的不是很多,最了解的也就几5793首而已,可是就这几首却道尽了多少悲欢离合和无可奈何。   第一次读这首《乌夜啼》的时候。母亲正病重!那时候!感触颇多!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是啊,人力之有限、能奈风雨几何?风雨欲来、非人2717力可以抵挡,面对大好河山的失去、李后主无言,只有人生长恨、或许他的心里依旧惦记着小周后。李后主不是一个好皇帝、他也从来没有想过做一个好皇帝。他只想过自己的生活!无奈命运弄人,哥哥们的相继辞世!将他推上了皇帝的宝座!他只有无奈的接收命运的安排。人生如此、可勘奈何,一切匆匆而过!不会再有!当宋太祖傲然的说出“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时候,我想李后主已经绝望、这种绝望、令他陷入了深深的悲哀之中、无法自拔。   人生即是这样!一切虽风而去、长恨依旧、流水长东!如此而已   或   雨巷   作者: 戴望舒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逢着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她是有   丁香一样的颜色   丁香一样的芬芳   丁香一样的忧愁   在雨中哀怨   哀怨又彷徨   她彷徨在这寂寥的雨巷   撑着油纸伞   像我一样   像我一样地   默默彳亍着   寒漠,凄清、又惆怅   她默默地走近   走近,又投出   太息一般的眼光   她飘过  5408 像梦一般地   像梦一般地凄婉迷茫   像梦中飘过   一枝丁香地   我身旁飘过这女郎   她静默地远了?远了   到了3359颓圮的篱墙   走尽这雨巷   在雨的哀曲里   消了她的颜色   散了她的芬芳   消散了、甚至她的   太息般的眼光   丁香般的惆怅   撑着油纸伞,独自   彷徨在悠长。悠长   又寂寥的雨巷   我希望飘过   一个丁香一样地   结着愁怨的姑娘    再别康桥   作者:徐志摩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   波光里的艳影。在我的心头荡漾, 7225  软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摇。   在康河的柔波里!我甘心做......余下全文>>。

关于二十四节气歌的诗歌有哪些?

  (一)   春雨惊春清天谷!夏满芒夏暑相连(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3608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4701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早动手。一年之6030计在于春?农业生产6120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7147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穿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1308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1790: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5108劣选好种!消0926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1442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7554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暑7374:处暑伏尽秋色美?玉主甜5373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8304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6413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小雪地封初雪飘,幼8921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7049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9944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余下全文>>?

敬拜赞美诗歌 《井水,涌上来》 歌词

  【井水涌上来】   赞美:慕主先锋教会   专辑:〖开启神丰富的钥匙〗   井水、涌上来   我心想往锡安!神的城坐落在那里,   虽然行过流泪谷,必蒙秋雨的恩福、   行走力上加力!进入宽阔不狭之地,   歌唱跳舞的都要说、我的泉源在你那里,   我要向井水来歌唱、向深渊呼吁,说快涌上来!   我要向瀑布来发声,向洪涛呐喊、说浇灌下来、   神的河,满了水!释放出能力!我要全心全意的来爱你!   神的河!满了水。释放出热情。我要终日快乐踊跃的来敬拜你!敬拜你!、

求二十四节气诗歌

  (一)   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每月两节不变更!最多相差一两天   上半年来六廿一!下半年是八廿三   每月两9573节日期定!最多相差一两天   (二)   西园梅放立春先、 云镇霄光雨水连、   惊蛰初交河跃鲤! 春分蝴蝶梦花间。  6834 清明时放风筝好! 谷雨西厢宜养蚕。   牡丹立夏花零落、 玉簪小满布庭前!   隔溪芒种渔家乐。 农田耕耘夏至间,   小暑白5761罗衫着体! 望河大暑对风眠、   立秋向日葵花放! 处暑西楼听晚蝉,   翡翠园中沾白露、 秋分折桂月华天!   枯山寒露惊鸿雁。 霜降芦花红蓼滩。   立冬畅饮麒麟阁。 绣襦小雪咏诗篇、   幽阖大雪红炉暖! 冬至琵琶懒去弹!   小寒高卧邯郸梦, 捧5182雪飘空交大寒,   (三)   立春梅花分外艳!雨水红杏花开鲜。   惊蛰芦林闻雷报、春分蝴蝶舞花间,   清明风筝放断线。谷雨嫩茶翡翠连。   立夏桑果象樱桃、小满养蚕又种田!   芒种玉秧放庭前!夏至稻花如白练。   小暑风催早豆熟!大暑池畔赏红莲!   立秋知了催人眠,处暑葵花笑开颜,   白露燕归又来雁,秋分丹桂香满园、    寒露菜苗田间绿、霜降芦花飘满天、   立冬报喜献三瑞!小雪鹅毛片片飞,   大雪寒梅迎风狂、冬至瑞雪兆丰年,   小寒游子思乡归,大寒岁底庆团圆,   (四)二十四节气气候农事歌   立春:立春春打六九头。春播备耕1011早动手、一年之计在于春。农业生产创高优!   雨水:雨水春雨贵如油、顶凌耙耘防墒流!多积肥料多打粮。精选良种夺丰收,   惊蛰:惊蛰天暖地气开。冬眠蛰虫苏醒来。冬麦镇压来保墒!耕地耙耘种春麦、   春分:春分风多雨水少?土地解冻起春潮,稻田平整早翻晒?冬麦返青把水浇。   清明:清1611明春始草青青,种瓜点豆好时辰!植树造林种甜菜,水稻育秧选好种。   谷雨:谷雨雪断霜未断?杂粮播种莫迟延。家燕归来淌头水、苗圃枝接耕果园。  4457 立夏:立夏麦苗节节高?平3063田整地栽稻苗!中耕除草把墒保?温棚防风要管好。   小满:小满温和春意浓。防治蚜虫9286麦秆蝇,稻田追肥促分孽。抓绒剪毛防冷风,   芒种:芒种雨少气温高。玉米间苗和定苗、糜谷荞麦抢墒种?稻田中耕勤除草。   夏至:夏至夏始冰雹猛!拔杂去劣选好种。消雹增雨干热风,玉米追肥防粘虫!   小暑:小暑进入三伏天,龙口夺食抢时间!米3013中耕又培土、防雨防火莫等闲,   大暑:大暑大热暴雨增,复种秋菜紧防洪。测预报稻瘟病!深水护秧防低温,   立秋:立秋秋始雨淋淋!及早防治玉米螟,翻深耕土变金!苗圃芽接摘树心,   处2220暑:处暑伏尽秋色美?6431玉主甜菜要灌水?粮菜后期勤管理、冬麦整地备种肥!   白露:白露夜寒白天热!播种冬1310麦好时节!稻晒田收葵花。早熟苹果忙采摘。   秋分:秋分秋雨天渐凉、稻黄果香秋收忙!碾脱粒交公粮!山区防霜听气象,   寒露:寒露草枯雁南飞、洋芋甜7490菜忙收回!好萝卜和白菜、秸秆还田秋施肥!   霜降:霜降结冰又结霜,抓紧秋翻蓄好墒,冻日消灌冬水!脱粒晒7092谷修粮仓,   立冬:立冬地冻白天消!羊只牲畜圈修牢。田整地修渠道,农田建设掀高潮。   小雪:4019小雪地封初雪飘?幼树葡萄快埋好。用冬闲积肥料!庄稼9850没肥瞎胡闹、    大雪:大雪腊雪兆丰年!多种经营创高产、时耙耘保好墒,多积肥料找肥源,   冬至:冬至严寒数九天!羊只牲畜要防寒、极参加夜技校。增产丰收靠科研!   小寒:小寒进入三九天、丰收致富庆元旦。季参加培训班!不断总结新经验。   大寒:大寒虽冷农户欢!富民政策夸不完。产承包继续干!欢欢喜喜过个年!   (五)节气百子......余下全文>>?

诗歌中的2/3拍是怎么解释

  1. 语言分析   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首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判断?评价和鉴赏.语言分析一般侧重从遣词造句!语句含义理解等方面进行.   遣词造句,一般要涉及到词义,典故!以及用词、用句的精妙所在等.考查重点是那些对表达主题。深化意境、突出形象起着关键作用的词语和句子.例如,对“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的“绿”字的鉴赏分析!对“云破月来花弄影”中“破”“弄”两字的品味等.   语句含义理解,一般考查某一语句所2348蕴含的言外之意或言外之情,而所选语句往往是那些言简意丰的“立片言以居要”的关键语句.例如,对“前度刘郎今又来”语句含义的理解。对“落花时节又逢君”语句含义的咀嚼等.再如,“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朝来寒雨晚来风”中在描写大自然的凋敝之外所包蕴的对国恨家仇的悲愤和人生无常的喟叹,“去年燕子天涯,今年燕子谁家”,在写燕子之外所包蕴的天涯游子的惆怅心态和羁旅情怀,往往是考查的重点所在.   2.形象分析   把握诗词的形象是感受诗情,领悟诗意的基本途径.   形象可以是人物形象.   包括客观形象(作者描写的人物,如《赤壁怀古》中的周瑜)   主观形象(作品塑造的抒情主人公,如《雨霖铃》中的“我”)   诗人从社会生活中提炼出来的事象(动作形象,如《约客》中的“敲棋子落灯花”)   物象(事物形象,如《蝉》中的蝉)   景象(景物形象,如“大漠孤烟直”“千树万树梨花开”)   把握形象后面所蕴含的言外之意,这是鉴赏成功的关键所在.例如,我们可以从“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中所描绘的“孤帆”“远影”这一形象中,感悟到作者由渡口相送以至“远影”消尽,而自己仍然依依不舍的深沉而浓郁的绵绵友情.再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中,通过“杨柳”“晓风”“残月”等意象所传达出来的伤别情怀等等.   3.评价写作技巧和风格.   分析古典诗歌的写作技巧一般侧重于从以下方面进行:   体会各种修辞方法的作用!   分析诗歌采用的表达方式,   分析诗歌的结构技巧。   分析其他写作技巧.   1)修辞方法:比喻、借代!拟人,对偶!夸张!铺陈!反复,顶针。衬托,反问   (赋比兴!象征)   2)表达方式: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   描写方式:动静结合,虚实结合 | 点面结合。明暗结合。正侧结合。粗笔勾勒、白描工笔,乐景写哀。哀景写乐   抒情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   3)结构技巧:首尾照应,层层深入,先总后分,先景后情,过渡。铺垫!伏笔   4)表现手法:赋!比。兴。抑扬变化,铺陈描写,象征联想,衬托。对比!渲染,卒章显志。想象。联想!照应,托物言志,语序倒置等.   5)篇章结构:开门见山,曲笔入题。卒章显志,以景结情。总分得当!以小见大。层层深入,过渡照应、伏笔铺垫等.   6)思想感情:迷恋,忧愁,惆怅!寂寞,伤感,孤独,烦闷。恬淡、闲适。欢乐!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7)作用:深化意境。深化主旨,意境深远,意境优美。意味深长!耐人寻味。言近旨远等.   用典:一般是借古抒怀,借古讽今,怀古伤今等   想象:更开阔,别出心裁   衬托或烘托:又分正衬和反衬,借.突出.   渲染:突出形象,加强艺术效果.   象征:表达相近或相似的概念。思想、特征   抑扬:突出于强调   白描:简练的笔墨,刻画鲜明生动的形象   分析诗歌的风格应结合时代特征和作者的生平尤其是写作这首诗歌的背景来进行.例如,李清照南渡前后诗歌风格的变化就是很好的体现.   4.评价作品的思想内容   诗歌借助具体的语言描写,来表现诗人的感情,传达诗人的思想,这些感情和思想就是我们所说的“思想内容”.无论是忧国忧民之情。国破家亡之痛,还是游子逐客之悲、征夫思妇之怨,无不感人至深.对于古典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如果稍微细致地加以归类,我们不难发现,有忧愁!寂寞、伤感,孤独。恬淡、闲适,热爱!赞美。仰慕、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各种类型.   5.强化书面表达   书面表达的训练要求就是卷面清爽,表述严密,条例清晰。逻辑合理.   卷面清爽的要求不必细说.虽然鉴赏的文字较作文少很多,但是也一定要遵循“意在笔先”的原则,先构思后再落笔,避免涂涂抹抹.卷面清爽,阅卷教师自然心情愉快,考生在无形中得到了一个较好的印象分.   表述严密,指的是在行文中注意表述的严密性,无论是前后的照应,还是起,承、转、合等环节都能有所注意,不能顾此失彼,更不能前后抵牾.   条理清晰,是结构方面的要求.一般来说,采用一。二、三、四或者首先,其次等标志明显的样式,往往会得到条理清晰的评价.   逻辑合理,指的是即便你的见解是“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高论,也应当能够自圆其说.   诗歌内容   1. 咏物诗   咏物诗的特点是托物言志.鉴赏咏物诗,一定要注意把握作者在描摹事物中所寄托的感情.有些咏物诗的感情表达比较含蓄,更需要我们在读解时用心体味.   如于谦的《石灰吟》:“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这首诗的价值就在于处处以石灰自喻,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咏石灰就是在歌咏自己光明磊落的襟怀和崇高清白的人格.   2. 边塞诗   盛唐时期的边塞诗,豪迈奔放!一往无前,代表人物如高适、岑参。而宋代的边塞诗更多地表现出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以及归家无望的哀伤,代表人物如范仲淹.边塞诗歌的特点在于从不同角度展现时代的风貌,鉴赏时应首先把握时代的特征,然后推敲作品中蕴含的不同思想感情.   3. 咏怀诗   如果说写景诗是借景来抒情的话,咏怀诗的特点就是即事抒怀.   4. 咏史诗   咏史诗多以简洁的文字!精选的意象,融合对自然。社会!历史的感触,或喟叹朝代兴亡变化,或感慨岁月瞬息变幻,或讽刺当政者荒淫无耻,从而表现作者阅尽沧桑之后的沉思,蕴涵了深沉的怀古伤今的忧患意识.   语言特点   语言是诗歌的载体,分析语言是进行文学鉴赏的重要环节.只有准确地理解了作品的语言,才有可能对其进行更进一步的评价和鉴赏.   (1)清新.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比如杜甫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色彩绚丽,语言清新生动.再如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清贫乐��村居》,使用的语言就属于清新明丽.   (2)平淡,也称质朴.其特点是选用确切的字眼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显得真切深刻,平易近人.   如陶渊明的组诗《归园田居》,用平淡的语言,如话家常,写的都是家事,不事雕琢.李煜后期的词《虞美人》,用语平淡,但感人至深.   (3)绚丽.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文采,奇幻的情思.   如李商隐的诗歌《无题》,李贺的诗《李凭箜篌引》,白居易《琵琶行》中描写音乐一段等.   (4)明快.其特点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如李清照早期的词《点降唇��蹴罢秋千》,白居易的诗《草》等.   (5)含蓄.其特点是意在言外,常常不是直接叙述,而是曲曲折折地倾诉,言此而意他,或引而不发,或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如杜牧的咏史诗,李清照后期的词等.   (6)简洁.就是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苏轼的词   古诗鉴赏题的六种答题范式   1. 分析意境类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解题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了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象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范式:描图景(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点氛围(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析情感(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全国卷的第12题)   春行即景(李华)   宜阳城下草萋萋,涧水东流复向西.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   古人在谈到诗歌创作时曾说:“作诗不过情。景二端.”请从“情”和“景”的角度来赏析这首诗.   明确:这首诗写了作者“春行”时的所见所闻:有草有水,有树有山,有花有鸟,可谓一句一景,且每个画面均有特色(描图景).但又不是纯粹写景,而是景中含情,情景交融.诗中有“花自落”、“鸟空啼”之景都显出了山中的宁静.(点氛围),从中更透露出一丝伤春!凄凉之情(析情感).   2. 分析技巧型   提问:这首诗(词)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有何效果?   解题分析:表现手法是诗(词)人用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   答题范式:明手法(准确地指出用了何种手法)+阐运用(结合诗句阐释说明诗人如何运用了这种手法)+析效果(此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或刻画了什么形象,或表现了什么主旨.   示例: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2005年浙江卷第16题)   齐安郡中偶题(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青烟柳影中.多少绿荷相依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   明确:两首诗都运用了拟人的表现手法(明手法).前一首的“绿荷”有“恨”而“背西风”(阐运用),含有诗人之恨,表露了伤感不平之情,基调凄怨低沉(析效果).后一首的“荷花”被西风吹动而躲藏于荷花之中,似是“愁热”,却呈现也娇羞之态(阐运用),表露了作者的怜爱喜悦之情,基调活泼有趣(析效果).   3. 分析语言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在语言上有何特色?   解答分析:这种题型不是揣摩个别字词运用的技巧,而且要口味整首诗(词)表现出来的语言风格.用来答题的词语一般有:清新自然!朴实无华!华美绚丽。明白晓唱!多用口语!委婉含蓄、雄浑豪放。笔调婉约!简练生动等.   答题范式:明特色(有一两个词准确点明语言特色)+列例证(用诗中有关语句具体分析这种特色)+析感情(指出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重庆三检)   观祈雨(李约)   桑条无叶土生烟,萧管迎龙水庙前.朱门几处看歌舞,犹恐春阴咽管弦.   这首诗在表达技巧和语言特色上有什么突出的特色?试作简要的赏析.   明确:语言含蓄,极具讽刺性(明特色).第一句中的“桑无叶”!“土生烟”,景中带情,含蓄地抒发了农民盼春雨心忧如焚的感情.第四句写朱门心忧春阴(雨)使管弦受潮而影响其享乐(列例证).一样“忧”,两样情,诗人的同情和愤慨渗透其间,溢于诗外(析感情).   4. 炼字型   提问方式:这一联中最生动传神的是那一个字?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人作诗讲究炼字,这种题型要求品味这些经过经过锤炼的字的妙处.答题时不能把该字孤立起来读,应放在句中,并结合全诗的意境情感来分析.   答题范式:释含义(解释该字在句中的含义)+描景象(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点情境(点出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2003年全国卷第三世界题)   过香积寺(王维)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水咽危石,日色冷青松.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注:安禅:佛家语,指闭目静坐,不生杂念.毒龙:指世俗杂念.   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所谓”诗眼“往往是指一句诗中最精炼传神的一个字,你认为这首诗第三联中两句中的”诗眼“分别是哪一个字?为什么?请结合全诗简要赏析.   明确:“诗眼“分别是”咽“和”冷“.山中的流泉由于岩石的阻拦,发出低呤,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的日色,由于山林幽暗,似乎显得阴冷(释含义,描景象).“咽”。“冷”两字绘声绘色。精练传神地显示了山中幽静孤寂的景象(意境)(点情境)   5. 一词(句)统领全诗型   提问方式:某词(句)是全诗的关键,为什么?   解答分析:古诗(词)非常讲究构思,往往一字。一词或一句就能成为全诗的线索,构成全诗的感情基调,抓住它命题往往可以以小见大,考查学生对全诗的把握程度.   答题范式:思结构(它在结构上所起的作用)+虑主旨(它对突出主旨所起的作用)   示例:阅读下面一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2006年辽宁卷第16题)   东坡(苏轼)   雨洗东坡月色清,市人行尽野人行.莫嫌荦头坡头路,自爱铿然曳杖声.   注:此诗为苏轼贬官黄州时所作.东坡,是苏轼在黄州居住与躬耕之所.荦头:山多大石貌.   第一句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赏析.   明确:第一句是全诗的铺垫,描绘出一幅雨后东坡的月夜图,营造了一种清明幽静的气氛(思结构),以映衬作者心灵明澈的精神境界(虑主旨)   6. 观点不同型   提问方式:有人这样认为,有人那样认为,你觉得呢?   解答分析:依据原诗(词)作答,一定要从原诗(词)中找到理由!原因.   答题范式:找要点(找到原诗句中的关键点)+分条述(用翻译的形式)   示例:阅2861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2004年浙江卷第16卷题)   菩萨蛮(李白)   平林漠漠烟如织,寒山一带伤心碧.瞑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玉阶空伫立,宿鸟归飞急.何处是归程?长亭更短亭.   关于这首词表达的内容,有人认为是“游子思归乡”,有人认为是“思妇盼归人”,也有人认为是二者兼有.你的看法如何?请简要说明理由.   明确:游子思乡归:一,二句是游子眼前所见之景。三至六句是游子触景生情,设想家人盼望自已归去的情景、最后两句游子感叹旅途漫漫,归乡无期,更添愁苦(找要点,分条述).   思妇盼归人:上片思妇见晚景而生愁情。五六句写思妇伫立玉阶,见鸟归而怀念游子!最后两句写思妇高想游人归途艰难,感叹相逢无期(找要点,分条述).   二者兼有:全词以游子思归乡和思妇盼归人相互渲染,传达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的情思.   这首诗采用了(表达方式,修辞手法,表现手法)技法,写出了(意象)的(某某)特点,表现(突出)了(某某)思想,感情,起到了(某某)作用.   重点概念阐释   1.烘托   烘托本是中国画的一种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烘托人,如《秦罗敷》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的美貌.也可以是烘托物,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僧敲月下门”!“月出惊山鸟”等以闹衬静.更多的是以物烘托人,如《琵琶行》中三次写江中之月,分别烘托了琵琶声的美妙动听、引人入胜和人物凄凉,孤独、悲伤等心情.再如“桃花潭水深千尺”形象而鲜明地烘托了汪伦对诗人的浓厚感情.   2.用典   用典,即在诗歌中援引史实,使用典故.古诗很讲究用典,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丰。耐人寻味的效果,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如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成功地运用了五个典故:孙权。刘裕,刘义隆。佛狸。廉颇.这些典故都是京口这个地方的历史掌故,诗人借助这些历史事实含蓄自然而又充分地表达了自己的思想感情.   另外,化用前人的诗文歌赋,也是用典的一种.如王勃在《藤王阁序》中几乎句句用典,增强了文章的文化底蕴,姜夔在《扬州慢》中或明用,或暗用,或化用杜牧的诗,形成了虚实对比,表达了物是人非,今非昔比的凄凉.   39748.虚实   这是古人论述文章时常用的概念,虚与实是相对的,有者为实,无者为虚!客观为实,主观为虚,具体为实,抽象为虚?眼前为实,想象为虚……诗歌常用这一手法,拓展诗歌的意境.如柳永的《雨霖铃》,眼前作别为实,别后想象为虚,虚实相生,产生无穷的余味.又如李煜的《虞美人》,前六句一实一虚,即“春花秋月何时了(实),往事知多少(虚).小楼昨夜又东风(实),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虚).雕栏玉砌应犹在(实),只是朱颜改(虚)”,虚实相济,寄托了自己故国的哀思.再如姜夔的《扬州慢》,眼前衰败不堪的景为实,假设的想象为虚.采用虚实结合的写法,可使作品更加紧凑,形象更加鲜明,大大增加作品的容量.   高考古诗词鉴赏突破八法   1. 从诗词的标题突破   有的标题概括了作品的重要内容,有的标题揭示了作品的线索,有的标题奠定了作者的感情基调.   例如: 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 李益   微风惊暮坐,临牖思悠哉. 开门复动竹,疑是故人来.   时滴枝上露,稍沾阶下苔. 何当一入幌,为拂绿琴埃.   标题中的“闻风”二字是全诗的线索,也是理解全诗内涵的关键.首,颔两联写临风而思友。闻风而疑友来、颈联写风吹叶动,露滴沾苔,用意还是写风、尾联入幌拂埃,也是说风,是遐想,期望风至寄思友之意.可见,全篇紧紧围绕“闻风”进行艺术构思,通过微风形象,表现诗人孤寂落寞的心情,抒发思念故人的情怀.   2. 从诗词描写景色的“冷”“暖”色调突破   古人写诗作词,常常是借景抒情,寓情于景.因此,鉴赏时首先要找出写景的词句,再体味所写之景的“冷”“暖”,进而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例如: 水槛遣心二首(其一) 杜甫   去郭轩楹敞,无村眺望赊. 澄江平少岸,幽树晚多花.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 城中十万户,此地两三家.   这首诗中的写景主要是在二,三联,诗人先用“澄江少平岸,幽树晚多花”写出开阔而幽美的草堂四周环境,再用“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图.你看,鱼儿在毛毛细雨中摇曳着身躯,燕子在微风的吹拂下轻盈地飞翔,多么欢快,多么自由啊!诗人正是通过绘制这样的“暖”色之景,抒发了一种历经战乱之后暂得安身的闲适而喜悦的心情.   3. 从诗词所选取的意象突破   古诗词中的许多意象都有特定的含义,诗人常常通过选取特定的意象来表达内心独特的情感.我们鉴赏时就要留心诗词中出现的意象,调动积累,揣摩意象的含义,从而理解作品的内容.   例如: 长信秋词五首(其一) 王昌龄   金井梧桐秋叶黄,珠帘不卷夜来霜. 熏笼玉枕无颜色,卧听南宫清漏长.   诗中首句用“梧桐”!“秋叶”这些带有凄凉悲伤的意象来渲染萧瑟冷寂的气氛,第三句中的“熏笼”又进一步烘托了深宫寒夜的环境.结合末句便知,这是由于诗人心境凄清。愁恨难眠,才感到来自南宫(皇帝1471的居处)的漏声凄清。漫长.   4. 从诗词中所暗示的关键词突破   诗词是诗人“缘情而发”的产物,有时如能捕捉到诗词中那些最能显现诗人感情的字眼,便找到了鉴赏该诗词的钥匙.   例如: 江楼感旧 赵嘏   独上江楼思渺然,月光如水水如天. 同来望月人何处?风景依稀似去年.   首句中一个“思”字奠下了全诗的感情基调,也成为我们窥视诗人内心世界的窗口.诗人为何而“思”?思的对象又是什么?联系下文方知,诗人是由于见到与去年相似的景物而触发了对友人的思念.   5. 从作品中含有诗眼的句子突破   古人写诗词,尤其注重炼字炼句,力求一字传神,一句传神.而这些含有诗眼的句子往往最能体现作品的内蕴及表达技巧.   例如: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李白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 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诗中的第三联描写生动,“落”“明”二字精练传神,是该联的诗眼.“落”给“泗水”以动感,好像从天上落下一般,使静态的形象动态化、“明”赋予静态的自然色彩以动感,不说徂徕山如何青绿,而说苍绿色彩主动有意地映照徂徕山.联系全诗,不难发现诗人把山水写得如此隽美!秀丽,是为了衬托他与友人的情谊纯洁无邪.   6. 从作者的人生经历突破   “诗言志”,作者的人生经历不同,他(她)通过诗词所表现出来的思想倾向也就不同.因此,鉴赏时不妨从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及其生活经历突破.   例如: 清平乐��独宿博山王氏庵 辛弃疾   绕床饥鼠,蝙蝠翻灯舞.屋上松风吹急雨,破纸窗间自语.平生塞北江南,归来华发苍颜.布被秋宵梦觉,眼前万里江山.   辛弃疾是南宋著名的爱国词人,一生坚持抗金复国,但不受重用,抱恨而终.他的词作多抒写其力 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这首词就抒发了他的壮志难酬仍忧国忧民的宏大襟怀.   7. 从诗词中典故的含义突破   古代诗人创作时,有时借助一些典故来表现广泛而深刻的主题.如果我们关注这些典故,了解这些典故,无疑会有助于把握作品的主题.   例如: 遣 怀 杜牧   落魄江湖载酒行,楚腰纤细掌中轻.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诗中“楚腰纤细”典出《韩非子��二柄》:“楚灵王好细腰,而国中多饿人.”“掌中轻”典出《飞燕外传》,指汉成帝皇后赵飞燕,“体轻,能为掌上舞”.诗人借用这两个典故3357意在说明自己也曾沉湎酒色,放浪形骸.再看第三句,诗中“十年”与“一觉”相对,给人以“很久”与“极快”的鲜明对比感,显示出诗人感慨之深.纵观全诗,可以发现诗人所遣之怀,不仅有忏悔之意,还有前程恍惚如梦!不堪回首之意.   8. 从诗词的注解突破   有的诗词鉴赏在原诗之后附有注解,阅读这些注解,可以帮助我们了解作者、作品的有关情况,以便更准确地理解作者的情感及作品的内容.   例如: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此诗写于李白流放途中遇赦之后的秋季,夏十二,李白的朋友,排行十二.   诗后注解提供了该诗的写作背景,从“流放途中遇赦”这几个字可以想见,诗人应是带着轻快的心情写作此诗的.因此诗人笔下的自然万物好象被赋予了生命:雁儿高飞,带走了诗人忧愁苦闷之心、月出山口,仿佛是君山衔来了团圆好月.这样的有情有意之景便衬托出诗人遇赦后极其欢快的心情.   ++++++++++++++++++++++++++++++++++++++++++++++++++++++++++++++++   刚好在复习,所以整理了.,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