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生肖运势

小数民族最多的生肖是什么

  猪,龙,鸡·虎,

五十六个民族猜一生肖

  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只花   中国包括五十六个民族,中国人又称为龙的传人   所以谜底应该是:龙,

象是哪个民族的生肖?

  象是泰国的国宝、应该是傣族!印度的生肖,!

回族姓氏的民族来源

  中国的回族是一个由多民族成份融合而形成的民族共同体。由于她的历史比较短。追溯起来比较容易、从姓氏家谱可以看到有阿拉伯人。波斯人。突厥人等。另外还能从姓氏上看出其他民族融入回族之中。这为我们研究民族融合、民族关系提供了许多史料, 融入回族之中这在元代就已存在?杨志玖先生在《元史三论》中专门作元代回汉通婚考、汉族成员进入回族行列!主要是与回族联姻、信仰伊斯兰教而成为回族。明代著名思想家李贽!其祖辈姓林,经常泛海经商、娶回回妇女为妻!从回回习俗!因之。林家分为林李两姓,林姓为汉族、李姓为回族。有些林姓后来也成了回族!云南沙甸林姓回回为大族、约400余家,5642林家祖籍福建?是商朝比干的后裔!始祖林钟元朝至元年随咸阳王瞻思丁!官昆明城守城参将?瞻思丁十分赏9404识林钟!遂将女嫁于他。钟即改信伊斯兰教。成为回族,随后由昆明到石屏,后到沙甸、林姓回族遂成沙甸一大族?民国时沙甸林仲明、林兴华、林兴昌皆为埃及爱资哈尔大学留学生,并在中国回族研究和阿拉伯语方面有所成就,汉族随伊斯兰教,还有因经商或收养关系而成回族的。例如,宁夏永宁县纳家户的张姓回族、清末到宁夏经商。落居回族聚居的纳家户后,皈依伊斯兰教。随回族习俗、成了虔诚的穆斯林、 入籍回族蒙古族人融于回回之中从元代就开始了,最为有名的是《多桑蒙古史》引《史集》所记载安西王阿难答所率15万蒙古兵大半信仰伊斯兰教!变成了回回人,到了明代!禁胡语!胡服、胡姓、使部分蒙古人加入到回回行列,还有明代归附的蒙古人也有些成了回族人!在今西北和其它回族聚居区仍然有脱。妥,铁!帖、包,达。朵,火!贴。燕!何,塔,忽!萨、合!和等姓氏,从姓氏考察几乎都来源于蒙古人的姓氏,今沈阳脱姓回回为一望族、《脱氏家谱》记载脱姓的始祖为元丞相脱脱!从14世纪中叶定居沈阳、信仰伊斯兰教,传脱姓回回,遂成沈阳明清以来回族一大姓! 融入回族从家谱。史籍中仍然可以看到回族中维吾尔人的成份!即使从骨骼特征上。也能在今西北回族地区看到!而历史记载就更多了!元末被封为甘肃佥事的西域维吾尔人薛都尔丁!归附明朝后仍授原职、后封为土司。并率部众驻往碾伯巴州米拉沟一带(今青海民和县境内)。薛都尔丁所率部分维族人与当地土居人联姻!尤其是与当地的冶土司联姻,今青海民和、乐都县冶姓回回是维族人的后裔,河南省固始县《陈氏宗谱》载:陈姓回回原是安徽徽州人,6614元朝时祖上在安徽做学正官员。与维吾尔族文学家马祖常联姻、元朝中期迁河南潢州小南海(今回回营)!后因生活所迫迁往固始,今陈。马两姓后裔河南、安徽皆有之、湖南常德的翦姓仍知自己是维族!翦伯赞、翦天聪为当地翦姓名人、而迁往中原、西北的翦姓都已变成了回族,即使今天湖南常德回维村的翦姓维族人,基本上与回族通婚,在生活习俗、人体骨骼特征上!与回族没有太大的区别了!据康熙年间撰写的陇西《鲜氏家谱》记载。鲜姓的先祖是西域回纥人,宋金以前迁来内地。其后裔转江浙一带、后迁往甘青宁、宁夏固原县的鲜姓是清末由青海迁来!而西吉县的鲜姓是1949年前后迁来的,今北京。江苏、甘肃、青海!宁夏鲜姓回回有共同的渊源, 进入回族行列犹太人在《元史.帝纪》里称术忽。清乾隆《辽!金、元三史国语解》称“珠赫”。穆斯林的《汉译塔布》称“朱乎得”!犹太人善经商!在中国的主要大城市都有他们的足迹,唐宋时从海路来的犹太人!落籍河南开封的较多。经过长期的民族融合、明代开封犹太人有17姓。清初还有李。赵,艾,张,高,金,石七姓、称“七姓回子”,又因犹太人喜戴蓝色帽或缠蓝色布,又称“蓝帽回回”、今仍居住在开封南的北教经胡同,中国政府将其列为回族!但他们自称犹太人, 加入中国回族行列明永乐十五......余下全文>>!

姓牟的哪个民族

  牟姓是一个多源流!多民族的姓氏!汉族和东夷族!蒙古族!彝族,土家族。朝鲜族。哈尼族等古今少数民族。都有牟姓。     牟姓发祥于山东、得姓后很长时间以山东为繁衍发展中心,并缓慢向周边迁衍, 如今牟姓在全国分布较广、尤以四川,重庆、湖北、辽宁等省为多!目前牟姓人口列全国第149位。从古到今,0710牟姓的名人较多,有牟长。牟融。牟新生!牟大明等。牟姓氏的3种读音:   1. mù(世代流传读音) 分布于重庆。四川、湖北。贵州,湖南,山东。东北三省等地区、   2. móu(字典读音) 主要集中在浙江和江苏地区、   3.mú(重庆牟姓家族专属读音)主要分布于重庆。四川、     源流一   源于姬姓?出自周朝给火神祝融之后的封地,属于以国名为氏。据史籍《姓氏考略》、《元和姓纂》及《风俗通》记载:“牟子国,祝融之后,后因氏焉,”祝融为上古时期掌管火5978的官职!起初为颛顼曾孙重黎所担任、祝融又称火正、因重黎很有功绩?能光融天下,被帝喾命名为祝融!重黎诛伐共工氏时。因没有将共工家族斩尽杀绝而被帝喾诛杀!后帝喾命其弟吴回继任,复居火正!为祝融,吴回生子陆终,承袭火正之职?亦称祝融、在西周初期!周武王将祝融之后封在牟(今山东莱芜辛庄镇赵家泉村)!为那时期的小诸侯国。子爵,因称牟子国!      源流二   出自以封地名为氏!据《后汉书·儒林传》所载,牟长其先封牟!牟长以地为氏!     源流三   源于其他少数民族。属于汉化改姓为氏!今彝族。土家族,朝鲜族。哈尼族等少数民族中,均有牟氏族人分布!其来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时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羁糜政策及改土归流运动中。流改为汉姓牟氏。世代相传至今!      源流四   源于官位,出自西周时期官吏岑牟!属于以官职称谓为氏。岑牟,就是岑鍪!原指是仪仗队中鼓角士身着的甲胄!鼓角士。就如同今日的军乐队,身着岑牟后!甲胄鲜明,威风凛凛、好不神气。因此也就俗称其为“岑牟”。这在史籍《通史志》中有记载:“岑牟。鼓角士胄也,鍪,通作牟!”   在岑牟的后裔子孙中!有以先祖官职俗称为姓氏者!称岑牟氏。后省文简改分衍为岑氏,牟氏、皆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牟氏正7222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流五   源于地名!出自春秋晚期宾牟贾,属于以先祖名字为氏、宾牟氏、是上古时期一个氏族的复姓,在典籍《广韵》中5231记载:“宾牟!复姓、三氏,有宾牟贾、”宾牟贾!春秋晚期人物。是周王室的大夫!与孔子是同一时代人!由于宾5278牟贾精通乐礼。因此孔子曾称呼宾牟贾为“吾子”。“吾子”,不是“我的儿子”、“我的2328晚辈”的意思,而是春秋时期士大夫们对对方十分尊敬的一种尊称,也是学生对老师的一种敬称、在宾牟贾之前。史籍中未见有此复姓的记载,     源流六   源于姬姓,出自春秋时期根牟国、属于以国名家氏合姓为氏!在史籍《东莱先贤传》中,记载有曹牟氏?其代表人物即南北朝时期的平昌人、兖州刺史曹牟君卿!春秋时期、鲁国的邻边有一根牟国。1710传说为颛顼的后裔!是姬姓曹氏小国。子爵。境不过五十里方圆,国都在根牟(今山东沂南东南部),周定王姬瑜七年(鲁宣公姬馁九年!公元前600年)。根牟国被鲁宣公发兵吞灭、   在亡国后的根牟国王族4762子孙中!有以国姓加国名为姓氏者?称曹牟氏!后省文简改为单姓曹氏。牟氏、世代相传至今、该支牟氏正确读音作mù(ㄇㄨˋ)!     源流七   源于东夷族?出自商贾时期鲜牟国、属于以国名为氏!鲜牟,是上古东夷民族中6493的一个古国、传说为祝融的后裔,在西周初期。有东夷民族建立的鲜牟国、当时的鲜牟国在山东半岛之南、其3271国东面临海,莒国在北、鲁国在西、三个诸侯国在地理位置上形成三足猗立之势,   在周成王姬诵七年(公元前1096年待考),周成王开始亲政、他......余下全文>>、

各个民族的节日风俗习惯

  敬献“哈达”是藏族对客人最普遍!最隆重的礼节,献的哈达越长越宽,表示的礼节也越隆重!对尊者,长辈!献哈达的时候要双手举过头!身体8352略向前倾!把哈达捧到座前!对平辈、只要把哈达送到对方手里或手腕上就行。对晚辈或下属!就系在他们脖子上!如果不鞠8908躬或用单手送,都是不礼貌的。接受哈达的人最好做和献哈达的人一样的姿势!并表示谢意!     藏民在见面打招呼时,点头吐舌表示亲切问候?受礼者应微笑7806点头为礼!有客人来拜访?藏民们等候在帐外目迎贵客光临、藏民们见到长者或尊敬的客人,要脱帽躬身45度!帽子拿在手上接近地面,见到平辈。头稍低就行!帽子拿在胸前,以示礼貌,男女分坐!并习惯男坐左女坐右。     藏民对客人有敬献奶茶、5220酥油茶和青稞酒的礼俗!客人到藏族9058家里作客。主人要敬三杯青稞酒!不管客人会不会喝酒!都要用无名指蘸酒弹一下!如果客人不喝!不弹,主人会立即端起酒边唱边跳!前来劝酒。如果客人酒量小,可以喝一口,就让添酒,连喝两口酒后!由主人添满杯,客人一饮而尽。这样。客人喝得不多、主人也很满意!按照藏族习俗!主人敬献酥油茶。客人不能拒绝,至少要喝3碗。喝得越多越受欢迎。     敬酥油茶的礼仪是:客人坐在藏式方桌边!女主人拿一只镶着银边的小木碗放在客人面前,接着提壶或热水瓶给客人倒上满碗酥油茶?主客开始聊天!等女主人再提壶!客人就可以端起碗来。轻轻地往碗里吹一圈!然后呷上一口,并说些称赞茶打得好的话、等女主人第三次提壶时、客人呷上第二口酒。客人准备告辞。可以多喝几口。但不能喝干,碗底一定要留点漂着油酥花的茶底、     藏胞最忌讳别人用手抚摸佛像,经书,佛珠和护身符等圣物,认为是触犯禁规。对人畜不利,     2.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貌。接待见面、习惯把手按在胸部中央!把身体前倾30度或握手!3206并连声说:“您好”。客人席地而坐!不要1747双腿直伸,脚底朝人。院落的大门4312禁忌朝西开?忌讳睡觉时头朝东脚朝西!所以在给他们分配房间。安放卧具和枕头时。特别要注意、忌随便走近灶台、水缸等,     讲究卫生、经常在自来水龙头下直接冲洗手,脸、到维尔吾族家里做客。进门前和用餐前女主人要用水壶给客人冲洗双手。一般洗3次,习惯一人专3894用茶杯?住宿期间也不换,当第一次给茶杯的时候、1075要当着本人的面!把茶杯消毒后再用,   在屋里就坐的时候。要跪坐、忌双腿直伸!脚朝人,     吃完饭有长者领着做“都瓦”的时候!忌东张西望或站起!     在饮食方面。喜欢喝奶茶。吃馕,喜欢吃拉面和包子以及“炖整羊”。“涮羊肉”,“烤羊肉串”,“羊。牛肉的锅贴”!烤羊肉串是这个民族8185最出名的风味小吃。每餐必喝葡萄酒。酒量大!忌讳吃猪肉,狗肉!骡肉,鸽子、     衣忌短小!上衣一般过膝。裤脚到脚面、最忌户外穿着短裤!     肉孜节、古尔帮节是传统的盛大节日!不管男女老幼都喜欢戴着四楞小花帽、他们最喜欢的体育技艺是高空走大绳。!

还有哪些民族的传统节日

  1!阿昌族     阿昌族大部分聚居在云南,是中国云南境内最早的世居民族之一!会街。是阿昌族人民的传统集会?多在每年农历九月中旬举行!阿昌族信仰小乘佛教、会街原属宗教集会,主要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出洼(开门),烧白柴。泼水节等,除宗教节日外!还有许多本民族特有的传统节日、如:火把节、窝罗节,浇花节和春节。耍白象是阿昌族传统节日,     2。德昂族     德昂族民间传统节日主要有泼水节、关门节、开门节!烧白柴等,大都与佛教活动有关!德昂族还有祭家堂、寨神。地神、龙!谷娘4850等祭祀习俗!其中以祭龙最富情趣。宗教节日有“进洼”(关门节),是虔诚的佛教徒最大的净居把斋节日、     3、东乡族     东乡族和其他信仰宗教的民族一样!每年有三大节日、即开斋节、古尔邦节、圣纪节。     4,侗族     侗族传统节日各地日期不一,主要节日有新婚节,架桥节、祭牛节,吃新节。花炮节等!     5,白族     白族的传统节日很多,已有上千年历史的“三月街”是白族一年一度最盛大的节日、现被定名为“三月街0286民族节”!它和“火把节”(又称星回节)等民族节日饶有特色、其他主要7914节庆活动还有大过年、绕三灵!火把节,耍海会。拜日望等!同汉族相同。也过清明,端午!中秋等、     6,独龙族     唯一的传统节日年节(独龙语:卡雀哇)也是和宗教联系在一起的。过卡雀哇于每年冬腊月的某一天举行、具体时间由各家或家族自己定、节期的长短常常以食物准备的多寡而定!节日期间。人们要举行0399祭山神仪式!唱歌跳舞。     7!俄罗斯族     俄罗斯人传统的民族节日主要与宗教信仰有关、8473每年公历的1月7日俄罗斯族均欢度圣诞节。纪念耶稣降生!     8,鄂伦春族     鄂伦春族的传统节日不多!只有春节,氏族的“莫昆”大会和宗教活动“奥米纳仁”,还有篝火节!主要节日是农历新年!     每年的6月18日是鄂伦春民族传统的节日--篝火节。这一天。鄂伦春人都要点燃篝火、欢歌舞蹈。欢庆自己民族的节日?     9、布朗族     最具特色的节祭日有:年节。祭寨神。洗牛脚等。     10、鄂温克族     鄂温克族不管0920是牧民!猎民还是农民!都以农历新年为主要节日!腊月二十三日要祭火神!牧区五月二十4537二日要过“米阔鲁”节!实际是由一种生产活动演变而成的节日!这一天。要统计牲畜的数目、给马剪鬃尾!打烙印,人们在5月初五早起采艾蒿戴在头上!去河边洗脸。沐浴!以求安康,牧区还有“祭敖包”,这是从宗教祭祀演变成的节日、要举行赛马等活动!11!高山族     11高山族   高山族的节日很多。他们的传统节日大都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 “丰年祭”又称“丰收节”、“丰收祭”!“收获节”等,相当于汉族的春节,是高山族最盛大的节日,     12,9468仡佬族     祭山!吃新,过年、是8837各地仡佬族普遍过的三大节日、春节。是仡佬族最大的节日!农9275历十月一日?是仡佬族的传统节日“牛王节”!是仡佬族民间特有的节日。   13、朝鲜族     其节日基本上与汉族相同、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节)。端午节。秋夕(中秋节)、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老人节)。还有三个家庭的节日。即婴儿周岁生日。回甲节(60大寿),回婚节(结婚60周年纪念日),     14。黎族     黎族的节日与黎族的历法有着密切的关系。解放前黎族的节日。在邻近汉族地区和黎汉杂居地区!大多都用农历、节日与汉族相同,例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就黎族来说、过得最隆重和最普遍的节日是春节和三月三、     15。僳僳(lisu均四声)族     主要节日有阔时节、火把节、收获......余下全文>>!

祭龙节是哪个民族?

  在壮语中。祭龙8000叫“合处”、祭龙4778节是壮族隆重。盛大的传1757统节日、每年农历二月的第一个龙日、或农历三月的第一个龙日、壮族村寨一般都以一村一寨单独举行的方式进行祭龙活动!节日前,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召集各家各户相商。筹措经费。有的村寨则按户数人头摊派,由各户7214轮流主持!主持者称为“龙头”、节日当天。主持人带领一些身强力壮的人在寨子边的榕树下杀猪杀鸡、准备祭奠物品。传说!辰龙变为树就是榕树,祭“龙树”、多数也就是4662祭榕树、没有榕树的村寨。还可以选黑皮树。麻栗树。榔树做“7938龙树”。但这些树必须长在村边寨头!而且要枝叶繁茂!高大挺拔!生机勃勃!由于龙树是神圣的象征。因此平时不准牛马猪狗靠近、更不准孩童攀爬玩耍、祭奠龙的祭词各村各寨均有不同、长短不一!念唱有别!不过主旨不外乎乞求上苍保佑,普降甘霖。使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户户平安等。   关于祭龙节的由来!有这样一则传说:    古时候的勐雅,森林茂密、浓荫蔽日、每年农历二月间、山林里窜出很多野兽!返青的稻苗被吃个精光,人畜被咬死咬伤的不计其数!勐雅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四处逃荒要饭!有一年,一个聪明又勇敢的傣雅小伙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他叫大家编了许多竹笼。竹链。染上鸡,猪!鹅!鸭的血、在二月属牛日4045这天拿去挂在田间?插在地头和路口,夜间,山林里窜出来的野兽见到染血的竹笼、竹链。都不敢接近庄稼和村寨!渐渐地远离了庄稼和村庄,一段时间后!原来的竹笼。竹链破烂了。野兽又陆续来危害人畜和庄稼,五月初五这天、。

汉族有什么民族习俗

  在中国!汉族传统的辈分观念长期存在,以本身为中心!上有四代长辈!下有四代晚辈?形成了“高祖。曾祖、祖!父。本人!子。孙、曾孙,玄孙”的“九族”血5900亲关系、这就是九个层次,如果把旁系的血亲关系和姻亲关系联系起来,便形成了8223一个庞大的亲属系统 。这里仅选其中的一部分、以显示其层次关系、     第一层:祖父,祖母。外祖父、外祖母(长二辈)     第二层:父亲,母亲、伯父、伯母。叔父、婶母、舅父、舅母,姨父,姨母、姑父!姑母!岳父。岳母(长一辈)     第三层:(本身)哥哥!嫂嫂。姐姐,姐夫、妹妹、妹夫、堂兄,堂嫂,表兄。表嫂!内兄、妻妹。3827襟兄(同辈)     第四层:儿子!女儿,侄儿,外甥、内侄!侄婿(晚一辈)     第五层:孙子!孙女。外孙!外孙女!侄孙、侄孙女!孙媳、外孙媳(晚二辈)     亲属称谓是以辈分划分的,不受年龄限制、哥哥比弟弟大几岁,哥哥的孩子又比弟弟的孩子大几岁!几代之后。大门的后代与小门的后代相比!同辈人可能差上几十岁,并不因此而影响辈分关系。常常会有长胡子的孙子或怀抱着的爷爷。所以。汉族常“大门转小辈”之说,     亲属称呼也用于社会上邻里之间或素不相识的人之间、以表示亲切和尊敬。例如:邻里间同龄人常以兄!弟、姐、妹相称。年轻人称父辈同龄人为大伯(大爷)。叔叔,大妈(大娘)、婶婶。姑姑。姨等。称祖父辈的同龄人为爷爷。奶奶!姥姥!老爷等、一般地说,注意层次、掌握角度。在称4367谓的运用中十分重要?年龄层次不同,称谓也不同,特别是信封上的称谓。如儿子给爸爸!妈妈写信,信内应称“父母亲大人”或“爸爸妈妈”,而在信封上的称谓则有角度问题了,称Ⅹ先生或职务为宜!     生活中!为了表示对人的尊敬!也2025有不注意层次的特殊现象!如:某家有一位受尊敬的长者。家里晚辈称之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等,街坊邻里不分男女老幼,可能都称其为爷爷,奶奶!老爷。姥姥!不过称谓前常常冠以姓名。如“红楼梦”里的刘姥姥?“骆驼祥子”中的刘四爷、有时在称谓前加上“他(她)”字,如:他大伯!她二婶,他姥姥、她李二哥等、类似的称呼,在今天还广泛使用?   婚姻     过去汉族青年的婚姻多由父母包办!大都是父母从小就给订了婚,有的还指腹为婚?即孩子还未出生,双方父母就为他们确立婚姻关系。     订婚前要请媒人到女家去求婚,订婚时、由男方给女方一些财物作“订礼”!结婚时女方也要带给男家很多财物!叫“陪嫁”。     举行婚礼那天。新郎要坐上礼车或花轿!到女家去"迎亲"、礼车或花轿轿前边有乐队, 新娘被迎进男家后!要参拜天地和父母,礼毕。新婚夫妻入洞房、这时男家设宴款待前来贺喜的亲朋、有的地方还7695有闹洞房。听壁脚的习惯!     丧葬     汉族丧葬旧3268的传统是讲究重殓厚葬。并且夹杂着许多迷信的习俗!人死了!要先沐浴。然后入殓!“殓”的仪式分为小殓和大殓!小殓是给尸体裹上衣衾,大殓是把尸体装进棺材、棺材要尽量做得好。有的富贵人家是用珍贵的木料(如楠木)做棺材、还要油漆彩画,办丧事要隆重!举行数日甚至十几日的吊唁祭奠活动!还要请和尚道士念经。为的是让死者的灵魂早日升天、      丧事期间!死者亲属要9602穿孝服!在灵堂守灵。中国古代礼制。把孝服按与死者血缘关系的亲疏分为五等、在现代汉语里还有“五服”这个词!表示血缘关系的远近!8057孝服用白布做成、这与西方民族穿白衣做礼服的习俗大不相同。清朝时有一英国人第一次到中国来!遇到出殡的队伍人人穿白色衣服!而神情却痛苦悲哀!觉得十分奇怪?在古代!出殡时有人唱挽歌、晋代大诗人陶渊明生0126前就为自己写过《挽歌诗》三首,后世的挽联!挽幛就是从古代的挽歌演变而来的!     丧葬仪......余下全文>>!

维吾尔族的民族风俗

  民族习俗   维吾尔族待客和作客都有讲究、如果来客!要请客人坐在上席、摆上馕。各种糕点!冰糖等。夏天还要摆上一些瓜果。先给客人倒茶水或奶茶。待饭做好后再端上来、如果用抓饭待客!饭前要提一壶水!请客人洗手、吃完饭后。由长者领作“都瓦”、待主人收拾完食具!客人才能离席!吃饭时、客人不可随便拨弄盘中食物!不可随便到锅灶前去、一般不把食物剩在碗中、同时注意不8128让饭屑落地,如不慎落地。要拾起来放在自己跟前4070的“饭单”上?共盘吃抓饭时。不将已抓起的饭粒再放进盘中,饭毕,如有长者领作“都瓦”、客人不能东张西望或立起、吃饭时长者坐在上席。全家共席而坐。饭前饭后4346必须洗手。洗后只能用手帕或2662布擦干,忌讳顺手甩水!认为那样不礼貌、   男女青年要结婚时。由阿訇或伊玛目9687(均为宗教职业者)诵经!将两块干2316馕沾上盐水!让新郎、新娘当场吃下。表示从此就5277像馕和盐水一样!同甘共苦、白头到老、婚宴要在地毯上铺上洁白的饭单,最先摆上馕!喜糖,葡萄干。枣,糕点,油炸馓子等!3918然后再上手抓羊肉。抓饭!   典型食品:维吾尔族最爱吃馕、抓饭,烤包子。拌面等食品。有很多著名的风味菜肴和小弗,如烤全羊,手抓羊肉。帕尔木丁。薄皮包子。烤羊肉串等、此外还有:油馓子。银丝擀面(维吾尔语称“玉古勒”)。哈勒瓦。羊杂碎、曲连,烤南瓜!葡萄干!哈密瓜!黄萝9511卜(胡萝卜)酱等,、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