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女人面相 >算命大全

中国古代奇书有哪些?

  《山海经》与《易》!《黄帝内经》并称为“上古三大奇书”!   《山海经》是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奇书之一!它有如下几个特点:   第一!《山海经》为述图之书!   第二!《山海经》保留了大量远古时期的史料?   第三、《山海经》与东方夷族有关   《周易》《周易》又称《易经》。在我国在世界的影响都极为深远、但却是秦汉后直至今日无人真正通晓的上古典籍!《周易》分为经部1627和传部!经部之原名就为《周易》,是对四百五十卦易卦典型象义的揭示和相应吉凶的判断,而传部含《文言》,《彖传》上下。《象传》上下、《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共七种十篇!称之为“十翼”、是孔门弟子对《周易》经文的注解和对筮占原理。功用等方面的论述。     《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早期中国医学的理论典籍、世简称之为《内经》。最早著录于刘歆《七略》及班固《汉书·艺文志》!原为18卷、医圣张仲景“撰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为伤寒杂病论”、晋皇甫谧撰《针灸甲乙经》时!称“今有针3318经九卷,素问九卷。二九十八卷,即内经也”,《九卷》在唐王冰时称之为《灵枢》,至宋,史嵩献家藏《灵枢经》5753并予刊行?由此可知,《九卷》!《针经》、《灵枢》实则一书而多名?宋之后。《素问》。《灵枢》始成为《黄帝内经》组成的两大部分,!

天下奇书十二生肖算命类的,地摊上卖的小本本。哪里能拿到货

  问问算命的,。

我国古代的一本占卜预知奇书

  周易是占卜的根本耽推背图和烧饼歌是最有名的预知奇书。但是推背图和烧饼歌其实都是有心人后来编出来,宣称是预言、其实不是、,

三字经是不是被后人誉为第一奇书

  没有这种说法!只能说是中华民族珍贵的文化遗产,   一些后世对三字经的解读和看法可做参考   钱文忠在央视“百家讲坛”谈《三字经》。深入浅出。既奉经典为圭臬。又不囿于陈规,敢于突破传统窠臼,受到广大观众的好评、然而。学无止境。更需异见,限于学识谫陋,自不敢跟钱文忠PK?只是在此浅谈自己对《三字经》的几点看法,以就教于方家!   《三字经》里的数   广袤的土地和大8495陆性季风气候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高度发达的农耕文明?6299导致了中国国家组织的早熟!在纸张出现前二千多年就产生了国家机器!令世界其他文明汗颜。这种特殊的经济模式、深刻影响了中国人的思想观念和思维模式,祖先崇拜!以德治国、安土重迁等是其主要特征!在教育后代上、注重道德礼仪和人文观念的培养?漠视自然科学知识的传授,然而、赢秦以前、并非如此、身为贵族,必须掌握“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文武不可偏废、《三字经》承继了这一理念。在指出孩童应该学习的具体知识之前,先言“知某数。识某文”。“数”与“文”并举、接下来。不厌其烦地用十二个字来强调“识数”: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钱文忠讲《三字经》的数字时。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但是!谈到这些简单的数字序列时、只是指出其传达的丰富人文思想。并未深入剖析这些数字背后所具有的深刻内涵!对其意义的追溯一般到秦汉即戛然而止,对某些数字的解读亦有偏失之处,下面以“三!五!九”为例。作一点探讨,   “三”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深刻的寓意。钱文忠亦指出它的文化意义不仅存于儒家思想中!其他学派也有以“三”为基数的现象,从道家经典《道德经》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中可窥见一斑。《三字经》的作者以“三”为基数!可谓匠心独运!从今日教育学原理度之,以三个字为单位组成句子、不仅简洁明快,言简意赅!而且达到琅琅上口效果!利于儿童记诵。另一方面,“三”是中国传统文化中表达思想哲学智慧的密码基数,把它融入这部启蒙幼童的著作中显示了始作者的良苦用心!   在封建正统思想中。能够驾驭天地人2341“三才”者便是帝王风范,尤其在汉代一统天下后!经过董仲0491舒的发挥,形成了一套维护王朝统治的思想体系、鼓吹0883“天人合一”!将皇权赋予更多的神秘色彩。这种政治话语权的构筑成功后,广泛影响着社会的方方面面!思想改造着“三”。“三”也影响着思想。帝王的“王”字就是一个典型的例证。也是钱文忠举的例子、但是!他没有继续点出“王”字的最原始意义!汉代许慎所著中国古代字书的扛鼎之作——《说文解字》。便是附会董仲舒的理论阐释“王”字的意义的、“三”也成了许慎破解此字的基数密码?书中引董仲舒言“古之造文者。三画而连其中谓之王、三者,天。地!人也,而参通之者王也”!当然他也没忘了孔夫子、引圣人言“一贯三为王”,这显然是一种形而上的解读!认为能打通天地人三者之人便是王!具有强烈的封建社会政治色彩、   其实,汉字是一9449种象形文字,将其上溯到它的最初成熟形态——甲骨文后,其义自现!“王”字在甲骨文中的最初样子、是一个手中执钺的人?在远古时代。钺是一种兵器!拿这种兵器的人具有生杀予夺的权利。后来,钺也便成为权利的象征,古代典籍中有许多记载可以作为印证。如1727“夏执玄戉,殷执白戚、周左权黄戉”!手中执钺(1811戉)的人——王?一般是部落首领,具有最高权力。   钱文忠在讲“三光”时、举的是陈寅恪《王观堂先生挽词9498并序》的例子?在眼下浮躁的学术氛围中意义非同凡响。虽然他并没有细讲学术史、毕竟不能把《三字经》讲成大杂烩!但文中提到的“独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恰恰切中了当下学界之要害、这句话虽然是陈寅恪评价王国维的、但也是他自己一生做人与为学的真实写照、如今。“学术大师”!“国学大师”遍地开花,然而!这些所谓的“大师”不正如传教士自称宿儒一样滑天下之大稽吗、姑且不论他们对于前辈学人的“独立精神。自由思想5404”已望尘莫及。单是学术贡献,又岂止是“难以望其项背”能够形容的!真正秉承中国传统文化之道的大师、书写了“天才”。“地才”之间的“人才”!真正的大师。不用媒体的吹捧炒作。也会与“天大”、“地3032大”并列为“人大”。真正的大师。不用官方9415的作书立传?也会“共三光而永光”、   谈到五、自然会想到“五行”、“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钱文忠的解释是“古人认为!水火金木土是构成宇宙万物的基本要素”、此种观6729点值得商榷。“五行”是人类历史上一种特有的解释宇宙万物相互关联的模式!类似于原始的系统论、古人用它来推演事物之间3742的因果关系。水火金木土只是一种象征符号而已。并不是说。古人就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由这五种元素构成的、那么!古人为什么要用这五种物质而不是其他的象征符号来推演呢。可能是通过对自然界的细致观察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得出这五种物质的相生相克正合其意,而以这五种常见物质来阐释?也利于人们的理解。有9123网友也持这种观点、另外。在钱文忠2665讲五行相克时!似乎有点混乱?既谈“火克木”8985又讲“金克木”、根据《洪范》。《易》等经典,五行相克的关系是: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五行相生的关系是:金生水、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   “三三得九”,九乃数之极。取六爻三三衍生之数。周而复始。变化无穷、“九”是中国古代最具神秘色彩的数字之一!而钱文忠只以“九族”为例。一笔带过!《说文解字》对于“九”的解释或许滥觞于《易》,云“阳之变也!象其屈曲究7434尽之形”,九像乙,多了一笔。表示由弯曲变直的状态!“天地之至数,始于一。终于九焉”、十比九大。但十是偶数。中国古代文化中。偶数对应阴、因此,九是至阳,处于阴阳转1585化中的临界状态。阳极而生阴,九九则归一,九寓意阳刚,主导等,所以。皇帝称为“九五至尊”!只有皇宫才能有九龙壁。故宫大殿高九丈九!门钉、台阶也是九的倍数、房间是九千九百九十九间半?民间建筑则要避讳九,万不可僭越礼制!在古代中国!以“九”为基数的例子不胜枚举!   有关《三字经》里的数字、其中还7338提到了 “四方”!“四时”、“五常”!“六谷”。“六畜”,“七情”,“八音”、 “十义”等概念,限于篇幅!不能一一赘言?   《三字经》遵循“化育人心”的中国传统教育精神,于潜移默化中润物无声,调动儿童学习的乐趣、培植情操!陶冶心性。在重新重视人文关怀的新的时代背景下!鉴往知来、以人为本!重读《三字经》不失为一道坦途、   《三字经》与人性论   《三字经》同《百家姓》、《千字文》合称“三百千”。在中国文化史上影响很大、然而、因其难登学术大雅之堂,历代以来!无论是文坛巨擘还是学界大亨。皆不屑于谈《三字经》、   《三字经》貌似简单明了!不像传统经书那样诘屈聱牙?似无太多需解疑释惑的地方! 实际上、《三字经》简单扼要的语言字字珠玑,其背后蕴藏了丰富的哲理智慧和文化信息!将哲学。历史!教育。文化典籍以及人文道德等融为一体!借以点化后学。宋代以降,读书仕进的学子?无论功成名就还是耕读终生!大多是从《三字经》开始步入科举之路的、它对古人的影响之巨。自不待言,对于今人来说。即便未曾读过《三字经》的人!想必对“人之初,性本善”也耳熟能详,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三字经》以这十八个字作为开篇。显然不是平凡之举、它以人性的角度作为切入点。从认识人类本身开始叙说。寓意深刻、并且奠定了通篇的基调、关于人性善恶的辩论在中国思想史上由来已久,位列四大辩题(人性善恶之辩,义利之辩,王朝之辩。夷夏之辩)之首。诸多思想家见仁见智,激烈争辩,我们最为熟悉的是“性善说”与“性恶说”!其实,古人关于人性善恶主要存在四种看法:告子的人性无善恶之分,孟子3409的性善说,荀子的性恶说和杨雄的人性善恶混杂说,   告子认为人性像水一样、是一个自然的东西。“人性之无分善与不善也。犹水之无分于东西也”,孟子则极力驳斥这一观点、《孟子告子上》就是针对9208这一问题展开的。而这个数千年来3367争论不休的话题,便肇始于此,   孟子认为人性本善,然而。钱文忠认为:孟子并没有说过“人之初,性本善”,孟子对于这一问题的确切意见是人性“向善”,而不是“本善”。这种解释似乎不妥!其实。孟子的思想中是认为人性本善的!性善是人的一种普遍的心理活动、是自然而然的事情、可是,孟子好辩,他试图通过逻辑推理来论证他的论点、结果画蛇添足,导致他以后天的所思所为来论证这一先天3664的心理活动,孟子在这一点上4814犯了逻辑上的错误!孟子提出的论据就是钱文忠认为的“性向善”。实则。孟子主张的是“性本善”!是他自己把自己给绕进去了。   荀子与孟子同为儒家的代表人物!然而!二人在人性善恶问题上却持截然相反的观点!这难免令后人感到疑惑。其实、荀子与孟子的差别不在于善恶、而在于他们对于“人性”这一概念的界定上,荀子认为人生下来就是趋“利”的。饿了就要吃饭。渴了0372就要喝水!人性就是食色,喜怒!好恶、利欲等情绪欲望,而善的一面都是后天习得的,很显然!荀子所说的人性是人的动物性,而非孟子所谓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人之为人的本质属性!   西汉儒家代表人物杨雄则提出了人性善恶混合的观点,学善则为善人!学恶即为恶人。   然而。这四种不同观点有一个共同之处,即后天环境对人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只有通过教育才能够提高人性?也就是《三字经》所强调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重点也是在这十二个字上。虽然孟子主张性善。荀子1088主张性恶!但是,司马迁把他们放在一起6808列传不是没有道理的,《史记·孟子荀卿列传》给我们指出了二人的殊途同归!孟子跟荀子同处于礼崩乐坏的战国时代。但是时代背景却相去甚远、孟子处在战国初期,还有可能回复三代的礼乐制度、所以他比较理想化,对社会充满了期望!认为人性本善、人人皆可8294为尧舜,而荀子则处于战国末期、礼崩乐坏已到了无可救药的地步了!所以他很悲观!提出人性本恶!要在后天环境中厉行改造。所以、二人虽然截然相反?但都强调后天的习得!   《三字经》的目的在于教化!它取人性本善之义!寄托了一种美好的期望。重点在于论述“苟不教,性乃迁”、以3096“孟母三迁”。“五子登科”!“扇枕温席”!“孔融让梨”等为例凸显人性之美!其良苦用心跃然纸上,   管窥《三字经》的教育思想   《三字经》作为蒙童读物。已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从中国人的案头消失了,无意间翻开这本不起眼的小书?我从那些简约的文字中发现了许多有意思的东西,引发了一些思考, 6198  “性相近,习相远”这句话来自《论语·阳货》一文,子曰:“性相近也!习相远也”,孔子6160不愧为伟大的思想家。他不轻言人性、因为人性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孔子没有给人性定论,也正是这一点给了后世思想家无限遐想、他只是说人性相近、而后天的习惯与兴趣使人与人之间的天性相去甚远。著名国学7809大师南怀瑾曾言!他家的孩子去美国读书。但仍然读中国4603的四书五经,习毛笔字、他读到《三2850字经》!也困惑于“性相近、习相远”、说自己越读越同意其中的道理。并让南怀瑾把这句话特别加以解释。可见!对于现代人来说,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已不能够完全理解这本小册子!对于现在的学生。能否给他们完全解释的明白《三字经》,在南怀瑾心中也是画了一个问号的,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确实不是三言两语能够解释的清楚,这句话包含了孔子深邃的教育思想。在先秦时期,只有贵族才能享受到教育。也就是所谓的“学在官府”、孔子则在中国历史上开私学教育之先河。提出“有教无类3463”的教育平等化思想。打破了学在官府的限制。使得文化下移。“性相近”就表明人的天赋素质并没有太大差别、后天的教育才是关键!孔子认为“生而知之者!上也,学而知之者、次也!困而不学,民斯为下矣”!又说“唯上知(智)与下愚不移”,而大多数人属于中间层——“学而知之者”,因此。无论贵族还是平民都有接受教育的权利!在当时!这无疑是具有革命性的思想言论。   同时。“性相近。习相远”也包含了终身教育的思想、这种思想在孔子的言论中并不少见!例如,我们耳熟能详的“学而时习之”!对终身学习的总结性言论:“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   《三字经》中的教育思想还有一句话非常重要,即“知某数、识某文”!在上古三代时,中国就形成了以礼!乐,射。御。书!数“六艺”为标志的官学教育。儒家讲求“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这便是教育后学要文理兼修的通才教育思想。近来!有9151关高中文理应否分科的激烈辩论不绝于耳,当然。这是个见仁见智的问题,主张文理分科的认为!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把学生的精力投放到喜欢的科目有利于减轻压力、反对者认为,文理分科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愚以为、这种讨论无异隔靴搔痒!问题的症结在于教育体制的落后性、   可见!古人是非常注重学生能力的全面均衡发展的、既强调德行!又注重人文素养!而且不漠视技能教育。从《三字经》这样的小册子里!况且能发现如此有益的教育思想,那么、与其争论不休、不如翻翻老祖宗留下的旧籍。或许从中可以获取一些启发!   《三字经》与真善美   无论是浩如烟海的史籍。还是汗牛充栋的经书,中国几千年来的文化积淀令世人瞩目、近世以来、西学东渐,中学式微,国人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鞭挞不遗余力。然而、4940今日回眸此段历史?许多事情的确做过了头!尺寸拿捏不准。今天!慧眼识珠者又重新拿起“三百千”以育后学。这确实是一种明智的选择!   以《三字经》为例。通读全文便会发现。里面几乎找不到我们可0734以诟病的地方、并没有封建文化的糟粕,相反,它是在以真善美的境界教育孩子,有的人或许指出《三字经》中有“三纲五常”的思想!“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然而。明眼的人一看便知。0007此“三纲”非彼“三纲”、我们以往批判的“三纲”是指“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妇纲”、后者是董仲舒所宣扬的封建纲常伦理的重要组成部分、9068正如钱文忠所言,这是“董家店”而非“孔家店”的东西。《三字经》里的“三纲”讲得是我们处理人际关系中的三个主要方面。以“君臣义”为例,它秉承了孟子处4409理君臣关系的思想?即“君之视臣如手足!则8253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4833寇仇”!“义”。“亲”!“顺”这种真情9296真义无不体现了和谐的思想、而和谐才是美,而《三字经》所讲的“五常”——仁义礼智信、是做人的基本标准、其道德力量毋庸赘言、   《三字经》劝人从善、开篇点明“人之初!性本善”、这是众所周之的!其实!从《三字经》整个行7181文结构上。也能窥见作者“善”的思想意图。0624读书从经书入手,“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名句读”这是小学的基本修养,因为古书是没有标点符号!注音的!只有具备了这些基本能力后!开始读经!“小学终!至四书”,然后,“经子通。读诸史”,为什么先读经再读史呢!这就是一种“善”的修养。因为、经是追求微言大义。培养人们的道德情操,史书则不是,虽然讲求春秋笔法!一字之褒、荣于华衮。一字之贬,严于斧钺!但是历史书中充斥了许多尔虞我诈,阴谋诡计的东西。所以!《三字经》教育人们要先读经!回归善的境界!而后再度史、才能明辨是非,增长学问和智慧!按照中国文化的解读、人性是要“止于至善”的。“至善”是什么呢?它就是最高的美——完美,   其实,《三字经》不是一本单纯的识字课本、从一定程度上讲、它还是一本国9440学概论,虽然,在西方文化中追求善是宗教的内容?但是在中国文化中它却是经学要研究的。上有道。下有德!真善美才能够彰显、我们这个社会才会和谐,   以批判的眼光看待《三字经》   孟子说:“尽信书则不如无书”,众所周知。读书是一个学习的过程!也是一种思维的磨炼、批判与怀疑的精神是对读者的基本要求。 3978  成书于南宋时期的《三字经》,几经修订!发展到现在我们看到的样子。其思想观点不可能完全公正客观,没有一点意识形态的成分!《三字经》作为产生和流传于封建社会的蒙学书!同样属于封建文化的范围、其局限性和落后性是不可避免的,那么,我们今天重新解读《三字经》的时候,为什么会落于只言其好而不谈其失的怪状呢,   首先。《三字经》在很大程度上具有合理性,这种合理的成分往往是我们今天的社会所缺失的。例如。《三字经》讲“首孝悌”!或许今天的社会中不赡养老人。对父母不能尽孝的现象实在太多了!以至于矫枉过正!古人经常讲“忠孝不能两全”!2841忠与孝往往相提并论、《三字经》也不例外、它在讲“孝”的同时,也宣扬“君则敬、臣则忠”的忠君思想!仍未拜托以孝论忠的封建思想桎梏、其中的愚忠!愚孝思想稍辩即明!因此、我们对《三字经》中的孝道思想不加批判地继承与宣扬是不合时宜的?   再者!中国古代讲求春秋笔法,史政合一。《三字经》中有关历史的论述!是最具封建意识形态色彩的部分之一。目前、对于《三字经》的作者仍不能完全确定、但它是经过后人不断增补修改的,这一情况是毫无疑义的、不同版本之间的区别主要在于论“史”的部分。其中!“辽兴金、皆夷裔,元灭之。绝宋世,莅中国,兼戎狄……”对于清朝的描述比较中性。但对蒙元的态度暧昧。而把辽和金称为“夷裔”!应该是后世的蒙元遗民写的!“清世祖。膺景命。靖四方。克大定……”的版本明显是在美化满清。应该是清朝遗老遗少所为。   但无论那种版本!其所承载的史学观是完全有悖于马克思主义的帝王史观,从“盘古开天辟地”的洪荒时代。到“共和兴!民国立”的现代国家。无不突出了帝王的丰功伟业,而完全抹杀了作为历史创造者的人民群众的功绩,并娴熟地运用“一字之贬、严4740于斧钺”的春秋笔法?以“寇”。“匪”,“叛”。“逆”等字眼否定了农民阶级的正义性和推动历史发展的进步性、   另外。钱文忠对《三字经》中“三纲”的解释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同时,也引起了众多批评、钱文忠认为《三字经》的“三纲”跟董仲舒的“三纲”风马牛不相及、它倡导的是一5834种关爱。一种关切!一种道义、而不是绝对的单向控制和服从,   《三字经》的“三纲”并不同于董氏基于阴阳互补的“物合论”的“三纲”、事实上!它暗合了宋明理学家所倡导的“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的极端专制愚忠思想的!有学者就指出“它并没有超出董仲舒的三纲范围!它和董仲舒的有道伐无道的天理说仍然具有同样的性质和功能!都是用来维护和巩固封建专制制度的”,其典型1823的例证是、《三字经》说的“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此十义!人所同”,来源于《礼记礼运》篇的“何谓人义,父慈、子孝!兄良,弟弟!夫义!妇听、长惠、幼顺、君仁,臣忠,十者谓之人义,”《三字经》将父慈子孝的双向交流变为儿子对父亲感恩的单向情感,   谈史论人、多难以持平公正,何况我们谈论的对象又是广博精深的中国文化,本着一种对传统文化负责任的态度、用批判的眼光看待《三字经》,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似毋庸赘言矣。!

为何古代要坐北朝南

  中国处于地球北半球。欧亚大陆东部。大部分陆地位于北归线(北纬)以北、一年四季的阳光都由南方射人。朝南的5271房屋便于采取阳光、阳光对人的好处很多,一是6138可以取暖!冬季时南房比北房的温度高1-2度。二是参与人体维生素D合成,小儿常晒太阳可防予5443佝偻病、三是阳光中的紫外线具有杀菌作用,尤其对呼吸道传播的疾病有较强的灭菌作用!四是可以增强人体免8142疫功能?、

6o甲子算命12生肖古代详解

你好、很高兴帮助你 为你解答问题。疑问 祝你生活愉快。幸福 : 分配好自己的时间很重要哦。今天的你2426要在亲人和恋人之间两头跑呢,最佳的办法,当然是能把恋人带回家中过节,但是要到恋人家中去的话、就要注意了。你的情绪有点低落。别让对方父母将你看成个闷瓜、说2939到改善的方面?样子是要注重一下的、世人欣赏不修边幅者的比例还是少数呢!给自己买件新衣服、转个发型也是兴奋心情的办法嘛。如果荷包允许的话, 、

能算命吗

  可以,但是建议最好不要算!无论结果如何!都会影响到你自身!因为给你算命的人可能只是忽悠你的、而你却把它当天命、从而影响到你的人生、命在自己手中。没有什么人比你更清楚更能决定它、!

中国有哪三大奇书?

  易经。皇帝内经、山海经、Shui浒传>、、被明末著名通俗文学家冯梦龙称为"四大奇书",中华哲思十大奇书:《周易》《道德经》《论语》《庄子》《春秋繁露》   《肇论》《六祖坛经》《二程遗书》《焚书》《三民主义》   中华兵战十大奇书:《孙子兵法》《六韬》《吴子兵法》《司马兵法》   《尉缭子》《三略》《李卫公问对》《太白阴经》《虎钤经》《百战奇法》   中华史地十大奇书:《尚书》《左氏春秋》《山海经》《史记》《汉书》   《水经》《大唐西域记》《资治通鉴》《百夷传》《扬州十日记》   中华艺文十大奇书:《诗经》《楚辞》《汉赋》《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古文观止》《西厢记》《水浒传》《红楼梦》   中华学术十大奇书:《说文解字》《文心雕龙》《史通》《困学纪闻》   《四书集注》《尚书古文疏证》《文史通义》《新学伪经考》《宋元戏曲考》《清代学术概论》   中华考工十大奇书:《周髀算经》《九章算术》《汜胜之书》《考工记》   《齐民要术》《梦溪笔谈》《农书》《授时历经》《天工开物》《农政全书》   中华医药十大奇书:《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难经》《伤寒论》   《金匮要略》《针灸甲乙经》《脉经》《千金要方》《本草纲目》《温病条辨》   中华术数十大奇书:《鬼谷子》《太弦经》《周易参同契》《黄帝宅经》《葬经》《太乙金镜式经》《六壬神定经》《遁甲符应经》《麻衣神相》《柳庄相法》   中华娱艺十大奇书:《乐记》《禽经》《茶经》《林泉高致》《法书要录》《棋经》《北山酒经》《兽经》《牌经》《闲情偶寄》   中华谐谑十大奇书:《笑林》《启颜录》《艾子杂说》《雪涛谐史》《解愠编》《笑府》《笑史》《笑典》《笑得好》《笑林广记》。

古代婚姻制度

  西周的婚姻制度对後世影响极大。西周时期。缔结婚姻有1029三大原则,即7301一夫一妻制。周姓不婚!父母之命!凡不合此三者婚姻即为非礼非法,   一夫一妻制是西周婚姻制度的基本要求,虽然古代男子可以有妾有婢,但法定的妻子只能是一个!而且只有正妻所生子女为嫡系、其他皆为庶出!在家庭中处於较低的地位!   “同姓不婚”是西周时缔结婚姻的一个前提、西1536周实行同姓不婚原则。主要基天两3210点:首先,长期经验证明、同姓通婚会影响整个家庭。民族的发展。其次、禁止同婚通婚、多与异姓结好、可以“附远厚别”!即通过联姻加强与异姓1826贵族的联系,巩固自4063己的统治!   “父母之命,媒说之言”是西周缔结婚姻的又一原则!《诗经》即说:“娶妻如之何,必告父母”、“娶妻如之何,非媒不得”。在宗教法制下!必然要求由父母家长决定子女的婚姻大事!并通过媒氏的仲介来完成。否则即是非煽非法,称为“淫奔”!不为宗教和社会承认。   中国古代婚姻制度!应该是“一夫一妻多妾制”。“妻”与“妾”无论从身份!地位和礼节上,都是绝不可混淆的。   妻、是丈夫的法定配偶,家庭的女主人、在迎娶仪式上,必须经过很正规繁杂的礼仪程序、从周朝开始,便形成了所谓的“六礼”,作为婚娉的标准仪程!这六礼是:纳采(提亲)!问名(询3267问女方姓名和生辰)!纳吉(到庙中根据双方姓名和生辰占卜吉凶后定亲)!纳征(正式送聘礼)!请期(确定婚期),亲迎(男方迎接女方到家)。六礼除了最后一步!前面各环节都要向女方赠送礼物!经过如此正规的仪程。就是为了显示婚姻的重要性。也是对妻子的尊重、   到后世。随着“礼乐崩坏”、实际的婚娶未必有那么麻烦、但也要讲究“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结婚既然是一生的大事。不仅关系到男女双方。同时也是两个家5342庭乃至两个家族之间的联结?因此很讲究“门当户对”、!

梦见古代

  大概属于前世的残留信息。里面很美。说明您的心境是比较明朗健康和平静的,,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