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中医五行养生泥灸的功能作用

  一、泥灸在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早期利用中药泥灸的温热作用、再加以适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中草药处方,可使局部毛细血管扩张!新陈代谢加快。局部的充血、水肿获得改善!进而减轻对神经根的压迫和刺激!病人自觉症状很快减轻并逐渐消失!   二!泥灸在软组织损伤中的应用   软组织损伤临床上较常见!慢性损伤。如腰肌劳损。肩周炎等一些肌肉韧带的慢性损伤更为多见!如治疗不及时可导致肌肉萎缩、挛缩,退变和粘连,8030并可反复发作!通过中药泥灸!可5623使局部肌肉松弛,血液循环和淋巴回流增加?减轻肿胀,消除疼痛!治愈率可达100%,   三。在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病的应用   调节气血平衡!改善寒,湿。热,邪症状,通过药物吸收增强卵巢能量!滋补子宫、调节内分泌系统,改善经期不规则,痛经等现象!  四、在身体器脏保养方面的应用   加强消化吸收!分泌和排泄的调整。使得人体阴阳平衡、气血畅通!全方位调节各个脏器3014的功能平衡!提高机体免疫力,增强抵抗力。   中药泥灸养生适宜人群   处于亚健康状态的人   平时虽无慢性疾病,但容易感冒,长期劳累或压力过大而致身体虚弱。精力不足,体力不支、难以4989胜任繁重工作,   患有慢性疾病或久病体虚者   不是一朝一夕能够用药物进行彻底控制的患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高血压,冠心病,高脂血症。糖尿病、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慢性胃炎、慢性肾炎、贫血。腰腿疼、男性性功能障碍。女性月经不调等。   需要进行体质调理的人群   虽然他们暂无不适的困扰、但由于体质偏颇、不属于平和体质。具有强烈患某种疾病的可能性!如能及时进行干预。可以防患于未然、   处于康复期的患6247者   如手术后?出血后,大病重病后。产后1480身体虚弱等!,

中医五行指什么,有什么作用呢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4476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配五脏。肺属金、肝属木。肾属水。心属火!脾属土。,

在中医阴阳五行学说中,肝对应的五行属性是什么?

  五行“木、火,土,金!水”分别对应的   五脏:肝、心!脾!肺、肾   五体:筋 脉 肉 皮 骨   五华:爪 面 唇 毛 发   五志:怒 喜 思 悲 恐   五液:泪 汗 涎 涕 唾   五味:酸 苦 甘 辛 咸   五色:青 赤 黄 白 黑   五方:东 南 中 西 北   五季:春 夏 长夏 秋 鸡   五气:风 暑 湿 燥 寒   五化:生 长 化 收 藏   五音:角 徵 宫 商 羽   五官:目 舌 口 鼻 耳,

中医五行中代表什么内脏呢??

  心属火。主血胆!和小肠互为表里。开窍于舌、   肝属木!主筋路,和胆互为表里!开窍于目,   脾属土、主肌肉、和胃互为表里!开窍于唇、   肺属金、主皮毛、和大肠互为表里!开窍于皮毛!   肾属水。主骨髓。和膀胱互为表里!开窍耳,!

关于中医五行乘侮在鑑别疾病轻重的应用

(1)相乘,倍克也,相侮,反克也、木旺乘土。是相乘。木虚土侮,是相克,通俗的从五行本身来说、就是木克土,如今。木旺了。就刀枪洋炮加倍克土、木虚了、土就要拿起镰刀锤子造反!这就是相乘比相侮重, (2)主色和客色都是生理正常的现象,胜者。克也。 主色:五脏的本色,客色:应时之色! 主色胜客色。其病为逆、客色胜主色、其病为顺, 如长夏季客4451色为黄、其人面青为主色。主色胜客色。但肝虚易遭反侮。故病逆!夏季客色为赤、其人面白、客色胜主色,肺气虚、逢阳热相助易愈,故其病为顺、 主色和客色都是常色。是2038生理正常的现象。区别于病色、 你举的例子是病色的概念。 病色相应为正病正色、是病色相应,属于疾病发展的正常现象、若反见他色。则是病色交错,病色交错中,相生为顺,相克为逆。在顺证中、色生病为吉中之顺!病生色为吉中小逆、在逆证中。色克病为凶中之逆,病克色为5461凶中之顺、肝病在秋天见白色是凶中之逆,在长夏见黄色是凶中之顺、这两色都不是好现象。长夏比秋天略好,“肝本色青 相对肝而言 白色和黄色都是客色吗。”不能这样讲?这里的7223色都是病色!即不是正常的生理现象?如果没有肝病,秋天见白色,长夏见黄色即是客色,有肝病,即病色、 (3)五行学说认为、按相克规律传变时、相乘传变病情较重。而相侮传变病情较轻!《难经经释》说“所不胜!克我者也!脏气本已相制、而邪气携其力而来!残削必甚。故为贼邪。”这个有点同第一点、中医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脾有病、即1699有邪气侵入,而肝木克脾土。脾病及肝!逆势而为之。自然邪气从脾入肝会相对困难很多。因而相对肝病传脾较轻。 如果你觉得好!手打了一个小时不容易!如果还有疑问、可以讨论, !

人体经穴部位图中肝经?属于五行中的第几个?

  肝与胆为1888表理,五行中属木.,

怎样记中医五行分类表

  阴阳五行是中国古人认识世界的方法、现代社会除了风水!占卜和中医!还有许多理论使用它作为理论基础   阴阳是"互生互克"这么一种关系..   阴阳是互克又互生的一对性态或属性.阴阳的内涵相对,一个概念"阴"肯定对象的阴的属性,另一个概念"阳"则以相对于阴概念所肯定的属性,作为阳对象的属性;   阴阳的外延互克,又互生,其总和等于它们最邻近的属概念的外延,即两个种概念外延的和或并.   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中两个不同性态,属性的一对哲学或逻辑范畴的概括,就是两事物或一事物即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又相互对立,相互排斥,相互否定,相反相承的一对并列的种概念.   [编辑本段]阴阳   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编辑本段]五行   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6964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丑、辰!未。戌   二十四节气   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 1点 子时 1 — 3点 丑时   3 — 5 点 寅时 5 — 7点 卯时   7 — 9 点 辰时 9 — 11点 巳时   11 — 13点 午时 13 —15点 未时   1 5— 17点 申时 17 —19点 酉时   19— 21点 戌时 21— 23点 亥时   [编辑本段]传统阴阳五行   另:战 国 时 ! 以 邹 衍 为 代 表 的 阴 阳 五 行 说 广 为 流 行 、 被 秦 汉 道 家 ! 儒 家 和 神 仙 方 士 以 及 后 世 道 教 所 吸 取 ! 调 阴 阳 、 顺 四 时 ! 序 五 行 ! 以 政 令 配 月 令 的 思 想 、 成 为 汉 代 人 普 遍 的 看 法 ! 早 期 道 教 经 典 中 也 充 满 了 阴 阳 五 行 思 想 。 《 太 平 经 》 之 言 「 以 阴 阳 五 行 为 家 」 、 以 奉 天 地 、 顺 五 行 为 本 ! 认 为 天 地 之 性 是 由 阴 阳 所 构 成 的 , 《 老 子 想 尔 注 》 讲 阴 阳 之 道 、 主 张 ......余下全文>>。

丑时五行属土 为什么是肝经当令……有木有明白的~~~

  丑时是指凌晨1点到3点、这个时候是肝经当令、   这4878个时候一定要有好的睡眠、否则你的肝就养不起来!      在这个时候阳气生发起来!而这个时候叫丑时!丑时是什么样子呢。   丑字就像是手被勒住了。就好比这个时候阳气虽然生发起来。   但你一定要有所收敛。有所控制、就是说升中要有降、   所以要想养好肝血。1点到3点要睡好,!

中医五行学说相生相克

  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中医基础理论的五行感想怎么写

  研究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目的,意义和方法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在世界文化中占有重要地位、中医在中国传统科学中是既有理论又有技术的典型代表。它既治病又保健的奇特医疗效果为世人所瞩目,中医为中华民族的繁衍生息立下了丰功伟绩。但是、由于中医理论的建立与中国传统哲学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易经》,“道”学中的“气”! “阴阳”等概念深深影响着它,如前所述,中医理论的一些论述至今仍令国人难以理解、当然更不用说不懂中国传统文化的外国人了!中医“术”的个人经验传承!运动观指导思想和中医对人体解剖知识的缺乏!增添了中医先驱在理论建8383立中的困难、玄6629想和猜测也多见于中医理论、这无疑影响了人们对中医科学性的认识!研究中医理论,尤其是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将中医纳入现代科学文明。是消解这一认识障碍的重要保证、   中医的发展,除中医科学性的现代2605论证之外。深层次还存在中西医从业人员生存竞争问题?中医科学性认识问题不解决、对方会利用4992中医“不科学”进行打压,这样!即使中医疗效再好、病员也会在 “不科学”的反对声中逐渐萎缩。没有病员!何谈发展,何谈走向世界。生存竞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法则,谁也无法违抗、加强中医基础6421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提高中医从业人员的现代科学意识,在4226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中?多向病员解释中医治病的现代科学依据。将能使中医1091被现代更多的人所接受,西方人相信科学!中医的科学性解决了,中医在国外的生存基础也就坚实了、一有科学。二有疗效、生存竞争中的反对者也就无能为力了!加强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是中医自身生存发展的必要、   在中医医疗理论中,思维的能动性受到了特别的青睐,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力图运用现代自然科学和哲学前沿研究成果、包括自然观!科学哲学,物理学,生物学,医学。思维科学及系统论等等、充分论证思维的物质性、思维作为一种场物质除可在体内作为神经电流传播之外、还可以在空间直接传播,它既为气功医疗铺就科学大道、也为骗子和封建迷信愚弄百姓。骗取钱财设置不可逾越的障碍,思维物质本质的揭示。将为人类生产力的再次解1039放铺平道路?   人们常说东方人习惯于宏观整体思维方式,西方人习惯于微观实证思维方式!近代西方自然科学的飞速发展表明?在科学的进步中。西方人的“务实”比东方人的“务虚”有更多的优越性,当然也有人说,中国人的思维方式不是比西方人落后,而是与科学发展的时代不配套。中国人的宏观整体性思维方式。很可能在21世纪的科学发展中有大的作为!   其实、“务实”也好,“务虚”也好,“作为”也好、“无为”也好!它4942们在过去科学发展中的作用已成为历史、历史自有公论!我们的眼光应放在时代的进步上。21世纪是东西方两种思维方式融合的时代!用惯了微观实证和还原论思维方法的西方人!今天主动提出21世纪科学的发展需要向东方人的宏观整体系统思维方式回归!那么用惯了宏观整体系统思维方式的中国人。当然也应在微观实证及还原论思维方式上补补课!充分了解西方的物质结构学说!人体结构学说、将微观实证与宏观整体思维方式整合起来,21世纪的科学将会是两种思维方式交汇结出的丰硕成果,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以自己的丰硕成果!实践这一预言,如果把阴阳与五行的结合,看作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成熟的第一个里程碑!那么、西方结构观和东方运动观的结合以及东方宏观整体思维方式和西方微观实证思维方式的融合。将是中国传统思维方式成熟的第二个里程碑。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将是这一里程碑下的奠基石,   总之!西方科学2039在近代的迅猛发展,不能表明在未来仍能独领风骚,在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研究中、我们既不能厚此薄彼!也不能妄自尊大、应理性地审视自我,学习西方之长、克服东方之短、摒弃西西方之短!弘扬东方之长,在东西方文化合流中占领新的科学桥头堡,建立新中医学或系统医学!让中医走向世界,是我们从事本研究的根本目的,诚然。它对弘扬中华文化,提升中华民族在世界民族之林中的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必须有科学的研究方法!首先必须深入研究中医自身的理论基础、2727中医有数千年的发展史。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与其他学科相比中医有完整的理论体系、临床经验也极为丰富。深入研究中医基础理论!学习中医临床经验,是研究中医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的前提和首要条件!《黄帝内经》、《伤寒论》、《本草纲目》……应是必读之书,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完全弄懂弄通了中医理论的实质。才有可2623能去寻求其与现代自然科学,尤其是西医的联7211系与区别、其二、必须深入研究并掌握人体自身的解剖学结构和现代生理学、从现代生理学和现代医学的视角掌握疾病的发生!发展和救治的基本原理。将其与中医辨证论治进行比较、归纳总结出相同和差异、从本质上寻找它们的内在联系。其三,要十分关注近百年来?尤其是近50年来中西医结合的前沿研究成果!了解研究先驱们的成功与失败。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只有站在前人的肩上才能看得更高更远。保证自己的研究不走弯路!取得比前人更大更好的成果。其四、必须理论联系实际?研究中一定要将研究所得的结论和预言到医疗实践和科学研究中去加以验证、切不可空中楼阁!夸夸其谈!其五、研究队伍,中西医从医人员和研究人员的结合是基础!但应注意吸收自然科学工作者。尤其是理论物理学家和科学哲学家的参与!他们的加盟将会大大扩展研究视角和思路!弥补业内人员所5049受的专业知识的局限和禁锢。   总之,中医基础理论现代科学基础研究必须切实做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中为西用、中西合璧、广纳百川!众采百家之长、。


展开全文





编辑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