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是周易发明的?

  易经是伏羲氏发明的吧.之所以.称之为周易是因为后为周文王为易经做了传承,

《周易》和《易经》一样吗?

  《易经》包括卦象?卦辞!爻辞。更加难懂。而《周易》的内容比较全面,孔子做易传也称《十翼》包括《彖》上下,《象》上下,《文言》!《系辞》上下,《说卦》,《序卦》!《杂卦》   以乾卦为例   《易经》内容如下:   ▅▅▅▅▅   ▅▅▅▅▅   ▅▅▅▅▅   ▅▅▅▅▅   ▅▅▅▅▅   ▅▅▅▅▅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3241: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周易》内容如下:   ▅▅▅▅▅   ▅▅▅▅▅   ▅▅▅▅▅   ▅▅▅▅▅   ▅▅▅▅▅   ▅▅▅▅▅   乾 乾为天 乾上乾下   乾:元、亨,利,贞、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形。大明始终,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大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象曰:终日乾乾!反复道也。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 「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 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 君子行此四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 「潜龙勿用。」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遯世而无闷。2477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乾龙也。」   九二 「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龙德而正中者也! 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 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也,   子曰 「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 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 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而无咎矣?」    九四 「或跃在渊!无咎。」 何谓也!   子曰 「上下无常!非为邪也。 进退无恒!非离群也, 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 「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何谓也!   子曰 「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 圣人作。而万物覩!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 「亢龙有悔。」 何谓也。   子曰 「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乾龙勿用、下也、 见龙在田、时舍也。 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 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乾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 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 利贞者!性情也, 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 六爻发挥!旁通情也、 时乘六龙。以御天也。 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君德也!   九三,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 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 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 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7231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 先天下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 天且弗违、而况於人乎, 况於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 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为圣人乎、。

周易全书就是易经吗?

  《易经》出自西周。后来孔子为它做了注解。孔子的注解称为《易传》,后世为方便研究《易经》!把《易经》、《易5311传》合录为一本?就是《周易》了,、

英语翻译周易和易经翻译成英文应该怎么说

   周易和易经   Book of changes and the book of changes   重点词汇释义   易经The Book of Changes; book of changes。

如果想挽回婚姻用周易还是易经

  第一节 周易的名称(节选自Du>>,作者王炳中,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一、易   2!要谈周易!首先要谈“易”是什么、    “易”字为日和月的组合,上为日、为阳,下为月。为阴,日为白天。白天为阳,月为黑夜、黑夜为阴。所以。易即阴阳组合,表现为一天白天和黑夜的全部时间,阳为过去,阴为未来,则易又表现在过去和未来的全部时间、日又为南。因南方热、月则为北、因北方冷!所以!9291易又涵盖了从南到北的空间,故也是空间的全部。再次、日可为阳性物质。月为阴性物质。故易又是全5977部物质的统称!   3、白天黑夜是在不断变化的、阴阳也是在不断转化的。所以易就是“变”。变化的意思、意即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地变化之中。变、是宇宙的根本规律!“一阴一阳之谓道”、所以也可以说!易就是“道”!“故易者。阴阳之道也”(朱熹《周易本义》序)、而从某一个角度而言!道又可理解为规律、因而。易作为一种学说,就是讲自然及人类社会乃至整个宇宙变化规律的、正如《系辞下》所说:“易之为书也不可远。为道也屡迁。变动不居。周流六虚,上下无常,刚柔相易。不可为典要、唯变所适。”唐代易学大家孔颖达也云:“易者,变化之总名,改换之殊称、”因此、英文才将《易经》及《周易》翻译为:“book of changes”或“the book of change”!应该说抓住了易的根本!    中国人是最讲究变化的!也是最讲究易的!“变卦了”早已成为了中国百姓的口头禅!   二!《连山》、《归藏》和《周易》   4。易包括《连山》易!《归藏》易和《周易》、夏朝的易为《连山》易、其起于艮卦!艮代表山、商朝的易称《归藏cáng》易、其起于坤卦、坤有收藏的意思,周朝的易为《周易》,其起于乾卦。乾为天、为起始之意!《连山》,《归藏》皆已失传。唯有《周易》流传了下来、所以、现在所6294说的易!也就是指《周易》而言!   5。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连山》易为炎帝易,《归藏》易为黄帝易、笔者不赞成此说,炎帝与黄帝为同时代领袖、而夏商时代的变化造成易的变化较为合理!当然。这大概是一个永远也无法彻底搞清楚的问题!   三。《易经》与《易传》   6、《周易》。就是周朝的易、也有说易道周普、无所不备!又有周而复始的意思、也不错,笔者认为不必一定要在其中进行取舍!两意兼而有之又有何妨,   7。完整的《周易》应由《易经》和《易传》两部分构成。《7376易经》是指《周易》的卦画和经文部分,《易传》是对《易经》的最7383原始的解说文章!共十篇!即《系辞传》上下、《说卦传》。《序卦传》!《杂卦传》,《象传》上下,《彖传》上下!《文言传》,故又称十翼。   8、尽管孔子及其弟子解易也都有着各自的理解、未必都是易的本原!然而,《易传》毕竟是流传下来的最早的解易文章、是从哲学角度解读周易的开山之作、故后世多将其列为周易的组成部分也不为过。   9,现代人研读周易借助《易传》的解读。应该说可以走不少的捷径。但当完全读懂了之后。再提出自己的观点!甚至对《易传》的解读提出质疑。也是很正常的!笔者赞成胡适的观点:“做学问。不能做古人的奴隶!”   四,易学   10、易学就是《周易》的经传及后世历朝历代研究“易”的学说。包括《易经》、《易传》及后世对易的5692研究成果与著述!我们5014现在在研究周易!专家学者的著述不断问世,也可以说在丰富着易学、!

重庆的易经大师周易大师风水大师取名大师预测权威陈炳地在哪里可找到他?

  陈炳地、在重庆南岸区南坪万达广场,说他是骗子的人,都是易学同行的羡慕,疾嫉!恨,

周易 易经第二十卦观卦(占的是问我和我男友在9月底之前可不可以合好? )

  观就是观望的意思!你不要轻举妄动、事情现在发展到第二阶段,还需要一些时间。他自然会找你来,。

周易,周公解梦,易经有什么关系?

  周易是一部描述事物变化规律的工具书!距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原4922作者周文王姓姬名昌。   我国先祖认为:世上一切均有阴阳二气、孕育而成。金!水,木、火、土五行。生,死。衰。亡决定事物的未来,   周! 中国商末周初的一个历史时期,易,变化,周易预测:是基本按先祖五行变化规律而对事物进行预先推测估算,   周公、名旦,周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是9477西周初年的政治家,思想家。因以周太王所居地6519为其采邑!故称周公,   周公自幼笃行仁孝。多才多艺。文王在时。他以孝仁而异于群子,武王即位,则以忠诚辅翼武王。一次、武王有疾!群臣忧惧,卜求先王救助。“周公于是乃自以为质,设三坛,周公北面立。戴璧秉圭。告于太王。王季。文王!”愿以自身替武王之身?且称曰:“旦巧能?多才多艺。能事鬼神。”   及武王死!成王在襁褓中,周公毅然挑起了“摄行政当国”的重担,并且教诲开导成王。   周公就是以其终生辅国安邦!孔子一生所追求的正是周公式的事业!   周公“敬德保民”的政治思想。是儒家政治思想的直接来源!儒家思想学说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礼”、也源于周公,   自东汉以来,人们常以“周!孔”并称!唐韩愈则把周公列入儒家道统的关键人物之一,   周公解梦是我们古代文化遗产是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每个人都要做梦,梦之与人犹灵魂之与人。与之俱来!随之而去、伴0855随人之一生,只要人的大脑之思维能力还在,梦就会长4741久不衰。做梦不分贵贱,不分长幼!不分尊卑!不分男女,不分中外,只是梦的内容有所不同而已。   梦如同人的身影一般,既司空见惯!又神秘莫测,既虚无飘渺!又真实可见!若说梦是幻觉!然梦中之人物事件?醒后8339皆历历在目,若说梦是真实之表现!然醒后难找与梦中人物事件完全一致者、有时2255日有所思,夜即梦之,有时梦中所见、日即遇之,梦之神秘至此、我们的祖先亦早知之、即产生梦文化、   梦文化是中国古代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虽难登大雅之堂,但在民间却流传甚广、《周公解梦》即流传在民间的解梦之书。在术数史上,很难发现解梦之术!列于此!只因梦文化在民间甚为流传、并能从梦中预测吉凶,   至于《周易》的“周”字,历来说法颇多、如!有人认为:周是“易道周普无所不备”的意思!也有人认为:周易是指的周朝。周朝为一般人所接受。很多人都以为《周易》的“周”字就是年代的意思。   到了西汉,儒家学派将《周易》与《诗》,《书》!《礼》。《乐》,《春秋》等奉为经典、称为“六经”。于是《周易》又被称为《易经》。,

关于周易

  楼主的联山写错了吧、应该是连山易   找到一篇文章,希望对你有用....   ...............   《连山》《归藏》名称由来考   --------------------------------------------------------------------------------   作者:王宁   《易》是中国文化的源头之一,自汉代以来倍受重视!被尊为“群经之首”!根据《周礼·春官·大卜》云:“掌三《易》之法,一曰《连山》!二曰《归藏》!三曰《周易》”!此说自汉代以来、不知倾倒了多少痴迷的文人!虽然他们大多数没见过《连山》!《归藏》为何物、却纷纷凭猜想立说(这看看清代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辑《归藏》后的《附诸家论说》就可明白)、大致有两种说法。一是如2292杜预《左传注》中所云:“《连山》!伏羲!《归藏》、黄帝”、另一种说法如《周礼•春官•大卜》贾疏所1062说:“夏曰《连山》,殷曰《归藏》”、宋代朱震《汉上易传》则综合此二说云:“《山海经》曰:‘伏羲氏得《河图》,夏后氏因之曰《连山》!黄帝氏得《河图》。商人因之曰《归藏》’、”但是今本《山海经》中无此文、此文句与其经文不类、疑系误记或伪托、这些说法都是凭空猜测,良不足据、因9908为《连山》!《归藏》二书名在秦汉以前是否存在!尚是一9104大疑问、   《连山》、《归藏》二书名。最早见于《周礼》!在刘歆“发现”《周礼》之前的众多先秦及秦汉古籍中从无提及!《周礼》这书很早就有人怀疑是汉代刘歆造的伪书,郭沫若云:“原来《归藏》之名。仅见于《周礼》的《春官•大卜》!与《连山》!《周易》共合为所谓‘《三易》’,但《汉书·艺文志》中并没有《连山》和《归藏》的著录。1296我疑是和《周礼》一样!乃刘歆所伪托的东西。不过那伪托品没有流传便化为了乌有,”[1]   刘歆把秦汉以前的一些古书或资料拿来经过重新编辑,删改增损、作成了《周礼》,虽然不能说里面的内容全是他伪造的(实际上里面大部分的内容还是先秦传7942下来的古代材料),但其中肯定有他伪托虚造的成分。笔者认为、《连山》,《归藏》在汉代的刘歆以前根本没有这两个书名,其名目正是刘歆自6171己拟造出来的,但也并不是毫无根据!其根据就是当时还流传着的一些古《易》书残篇和《山海经》,   一!关于《连山》的问题   《连山》这书在历史上有好几部、比如梁元帝有《连山》三十卷!隋代的刘炫也伪造过《连山》。宋代出现的《古三坟书》里的《山坟》也称作《连山》、这些都是后出之书、可以不论,但是、在这些《连山》之前。的确还曾经存在过一部《连山》。因为晋代的皇甫谧在《帝王世纪》中两次引用过它:   1。《连山易》曰:“禹取涂山之子。名曰攸女!生余,”(《太平御览》卷一百三十五引《帝王世纪》引)   2。《连9858山易》曰:“鲧封于崇、”(《史记·4567夏本纪》索隐引皇甫谧曰引)   由此可以知道!在晋代还有一部叫做《连山》的书在流传?而且这部书所载的故事和夏代有很大的关系,关于这部《连山》的征引!我们能知道的最早者就是晋代皇甫谧的《帝王世纪》,在此以前的书里我们就找不到了、汉代人的著作里当然更找不到!   北魏的郦道元在《水经注》中也引用了两条《连山》文字、兹录于下:   1,《连山易》曰“有崇伯鲧伏于羽山之野、”(《淮水注》引)   2、《连山亦(易)》曰“启筮亭(享)启筮神于大陵之上!”(《颍水注》引)   其中第二条的文字是有讹误的、孙诒让云:   “此文‘连山亦曰启筮亭’七字有误!考《御览》八十二引《归藏易》云:‘昔夏后启筮享神于大陵而上钧台。枚占皋陶曰不吉’(《初学记》二十四亦引其略)、此文疑当作‘《连山易》曰: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盖《连山》,《归藏》两《易》皆有此文,抑或本出《归藏》、郦氏误忆为《连山》!皆未可知。今本‘连山亦’。‘亦’即‘易’之误(易。亦音相近),‘启筮亭’三字又涉下‘启筮享’三字而衍(亭、享形相近)!文字传讹!构虚成实。遂若此,”[2]   其说甚是,马国翰把这条文字辑入《连山》是对的。但是没有注明出处。其所本者即此,马辑文作“阳文启筮享神于大陵之上”、 “阳文”二字乃衍文。郦道元的时候《归藏》已经在社会上流传很久了!他无由把《归藏》误为《连山》。唯一的可能就是《连山》中的部分内容和文字与出土的《归藏》相同!那么说明其作者在制作这部《连山》的时候,也使用了当时还有所存留的《归藏》残篇,   所以、这本《连山》当是郭沫若所说的“乃刘歆伪托的东西”,或者是5345刘歆以后的东汉人伪托的东西,桓谭《新论》曰:“《连山》八万言,《归藏》四千三百言”。又说“《连山》藏于兰台”!应当是2459确有其事的。说明东汉的时候的确有部《连山》,但并没有象郭老说的那样“没有流传”。而是有流传。只是流传不广、桓谭看到了。把它写进了《新论》,皇4917甫谧看到了。在《帝王4685世纪》中引用了、北魏的郦道元也看到了。在《水经注》里也引用了,3089后来就逐渐式微。终于、

周易取名,易经取名字哪里最好?

  你这说法。就像是 正宗的精通周易取名的先生 欠你的!   一点也不诚恳?谁懒得理你啊。     你会验证,自己取啊!。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