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黄帝内经中的五嗅是什么意思

  《黄帝内经》是流传到今日典籍中保留五行学说最完整的一部!因此《黄帝内经》也就成为代表五行文化最权威的经典、《黄帝内经》对万物的五行属性!以及人体与五行的对应关系都进行1897了详细的划分(见附表)?这成为了后世五3938行学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万物五行属性   五行 木 火 土 金 水   数字 八 七 五 九 六   天文 木星 火星 土星 金星 水星   地理 东 南 中 西 北   天干 甲乙 丙丁 戊己 庚辛 壬癸   地支 寅卯 巳午 辰未戌丑 申酉 亥子   四时 春 夏 长夏* 秋 东   气候 风 热 湿 燥 寒   五音 角 徵 宫 商 羽   五色 青 赤 黄 白 黑   五味 酸 苦 甘 辛 咸   五嗅 臊 焦 香 腥 腐   五畜 犬 羊 牛 鸡 猪   五谷 麦 黍 稷 稻 豆   五脏 肝 心 脾 肺 肾   六腑 胆 小肠 胃 大肠 膀胱、三焦   肢体 筋 脉 肉 皮毛 骨?髓   九窍 眼 舌 口 鼻 耳!二阴   五脏之华 爪 面 唇 皮毛 头发   人体精华 血 神 水谷 气 精   五脏所藏 魂 神 意 魄 志(精)   情绪 怒 喜 思 悲忧 恐   分泌物 泪 汗 唾 涕 涎与溺   *长夏为夏秋之交。按《黄帝内经》记载,土也对应于每个季节的最后十八天!、

黄帝内经是谁写的?

  《黄帝内经》为我国现存最8948早的医学理论著作?应该指出。《黄帝内经》的价值不仅是在历史上对祖国人民的保健事业作出过巨大的贡献,直到现在。还在起着指导临床实践的作用。因为它蕴藏着丰富的科学成分,包许了祖国医学的基本理论知识! 《黄帝内经》的成书年代和它的组成内容。关于探讨《黄帝内经》成书年代的问题!早经许多学者在这方面作过考证、一般都认为写成于战国时期!加上“黄帝2308”的名字?不过是2144后人的伪托而已!在它汇编成1039书以后,又经过两汉时代或更晚一些时期的学者作了修订和补充。《黄0945帝内经》这部书名,最早见载录在《汉书!艺文志》里面。今天所说的《黄帝内经》、它的组成包括了《素问》和《灵枢》两大部分!各有文章81篇、内容非常广泛。有生理!病理。解剖,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以及预6759防医学思想等各个方面。《黄帝内经》的基本理论——阴阳五行学说。阴阳五行学说是我国古代的哲学思想!古代人民对各种自然现象!经过长期的观察、认识到宇宙间一切事物、都存在着对立5743统一的两个方面,可以用“阴阳”这两个字来概括!例如日为阳,月为阴、火为阳、水为阴、男为阳、女为阴!气为阳,血为阴。动的为阳、静的为阴!兴奋的为阳,抑制的为阴,功能性的为阳,物质性的为阴,亢进的为阳。衰退的阴!热的为阳,寒的为阴!阴阳既是代表一切事物或现象的相互对立而又统一的矛盾着的两个方面!因此在某些意义上来讲。阴阳学说是符合瓣证法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治病必求于本、要求我们在诊断和治疗疾病上都不能离开阴阳这个“纲纪”、五行就是木。火。土!金、水。一部古书《左传》中就记载着:“天生五材,民并用之,非一不可”。这里虽然没有用上“五行”两字,但显然是指木,火!土!金,水五种材料而言。并且说明都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质基础,非常朴素,一点也没有神秘7758的色彩、在它渗透到医学领域以后、首先是用来和人体的五脏相配合!肝属木、心属火!脾属土,肺属金!肾属水、五脏中的一脏和其他四脏的关系。以拟五行中的一行对其他四行的关系。例如肝和心,脾!肺,肾之间的关系!是以木和火、土、金、水之间的关系来比拟的?五行学说认为木!火、土,金、火之间有相互推动的作用。就是所谓“五行相生”、同时也有相互制约的作用!这就是所谓“五行相克”,它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运用、在说明人体内部脏器的联系时。当正常的生理状况下!便是有规律性的活动!当病理的状况下!便是正常规律性的破坏!从而以阴阳五行学说为凭借!成了论证事物和事物之间有联系的概念,具有自发的7940瓣证法思想,是表现在中国古代医学中的朴素唯物主义哲学,《黄帝内经》的科学性,黄帝内经认为阴阳两气是产生一切的根源,针对了当时的神鬼致病的迷信思想!在《素问。四气调神大论》中说:“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是谓得道”!这是说。阴阳四时的变化。是万物生长!衰老,死亡的根本!违背了它、就要产生灾害!顺从了它!疾病就不会产生、这是养生保健的原则,《黄帝内经》对疾病的治疗也在《素问,至真要大论》中指出:“谨察阴阳所在而调之,以平为期”,说的只要仔细观察5840阴阳的所在而加以调整!达到平衡为目的、也就是说。阴阳两气在人体内能够维持正常的相对平衡、就是健康!如果失调、就会害病。《黄帝内经》还认识生理。病理现象和自然界外在环境有关以外,更指出与人体本身内在的情志活动有着密切的相互关系。由此看出,《黄帝内经》始终认为在讨论疾病原因以及保健方法上。都必须充分考虑整个客观内处环境、《黄帝内经》也体现了预防医学思想、在《灵枢。本神篇》写着1288:“故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说是有知识的人!他们采取的保健方法!一定是顺着春夏秋冬四季的时令。适应寒暑不同的气候、调和自己的情志、不能过4446喜过怒,并能很好地适应周围的环境,调节阴阳的变化盛衰,使它相对平衡,象这样就病邪无从侵袭?于是可以延长生命而不易衰老了、《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此之谓也!《黄帝内经》在讨论了人体生理?病理。解剖形态等以外、更注意机体功能有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关系,以为人体除了脏腑、还有精。气,津!液,血、脉。皮肤、肌肉、骨骼!五官等!各自发挥自己的功能!而且组成整体。它们在发挥各自作用的时候!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联系的,更重要的是以经络贯串了统一的整体。对《黄帝内经》应有的评价自然现象!理现象。病理现象都是错综复杂的!远在二5498千多年以前。由于生产力水平及科学实践的限制,人们还不可能深刻地认识2473这些规律、《黄帝内经》集中反映了中国古代哲学与医学的结合,还意味着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哲学在医学领域中得到进一步的阐述,春秋战国时代,我国医学经历了长6333时期的实践,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因而有可能写出符合当时科学要求的医学著作、《黄帝内经》正是用朴素的唯物观点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来认识人体的生理现象。疾病原因。情志活动等问题!并针对神教迷信思想作斗争!它为后世医学的进一步发展、开避了道路、老黄写的黄帝内经是黄帝写的!参考资料:||启玄子王冰撰黄帝内经》是一部集医理。医论、医方于一体的综合性著作!她采用了对话的形式。以黄帝和上古几位著名医学先知歧伯等人!相互问答医学知识的形式阐述了重要的医学理论,这一著作是集多人的力量,用了几十年的时间才完成的?可以说汇集了当时中医界优秀理论的“百家之言”?其后,《黄帝内经》就被历代医家视作了无上的经典。成为从古至今中医学不可背离的“立医之本”、据考证!由于当时的学术风气十分活跃!很多有所见解的人都把自己的观点诉诸文字,著书立说。医学界许多有见地!医理精深的医学家则共同著成了《黄帝内经》、《黄帝外经》!《扁鹊内经》。《扁鹊外经》等七篇著作,都是非常完备而且见解高深医学宝典、其间虽然也受到了当时的儒家、道家,阴阳学家的影响、但是由于医学具有独特的思维方法!并存在着临床实践对于理论的使用和验证、与普通的哲学学派有着本质的区别,因此,当时这些医学典籍的问世标志着中医学的理论已经基本完善,从此,就形成了自成一格的中医学理论体系!由于历史的原因。至今我们能见到的只有一部《黄帝内经》了、另外六部著作已经佚失了?但从其内容和成就来看!的确非同寻常!很难想象、这样丰富知识含量和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当时却只占同等水平的医学理论著作的七分之一、中医学的丰厚底蕴令人惊叹。《黄帝内经》分为《素问》和《灵枢》两个部分!各九卷,每卷九篇!合为162篇!从整体上看!其理论的来源不外乎“阴阳五行”和“整体观念”两大基本内容!天地浑然一体,顿分阴阳两极、又化生出五行:木、火、土!金!水、五行实际上就是用自然界的五种基本物质来取类比象的一种思维方法、比如“木”。我1490们见到的木头可以钻木取火?烧火也用木柴!而6065它又生长在土地上,因此就有了木生火!木克土的生克关系、然后!先知们又把自然界和人体的一切事物归到阴阳合五行的体系当中!例如、升为阳。降为阴!热为阳!寒为阴、人体的背为阳,腹为阴等等归类于阴阳。酸苦甘辛咸五味!肝心脾肺肾五脏。东南西北中五方、目舌口鼻耳五官等归类于五行、让万物都有所属!也互相依赖,相互制约、那么,整体观也由此体现了出来:自然界本身存在各种阴阳转化的关系和生克制化的关系,自然界就是一个整体!人身各部分与自然界密切相关!人与自然又是一个整体!同样。人体自身的各脏腑气血之间互相联系、同样牵一发而动全局。也是6667一个整体!几千年来、显著的临床疗效和丰富的实践经验对这种思维方式和哲学观进行了无数次的验证、充分证实了这一理论体系的合理性。超越性和极高的实用价值。同时!《黄帝内经》还对中医学的致病因素、诊断方法!治法治则、预防养生。运气学说。脏腑经络,针刺方药等进行了详尽的阐述!洋洋洒洒几十万言!可谓中医史上一大壮举!对于所有学习和研究中医的人来说、它既是初学者必不可少的指路石!又是对中医学家的的理论和临床有重大指导意义的医学宝典。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哲学的专家们不敢轻乎的思想学巨著、《黄帝内经》是对中国古代哲学的具体应用和良好的诠释。其中的哲学思想令世人感到荡气回肠、这部医学著作在很多其他方面都达到了极高的学术水平!令人叹为观止!,

如何看黄帝内经与道德经

  1.《道德经》只是《易经》中一些思想的具体展开!可以这样比喻。3358《易经》是纲!《道德经》是枝而已? 2.《易经》强调的是万事万物都有道、道都在易!告诫我们是要认清道。知道道的时空,然后顺其而为。这样你就可以预测世界的事物发展和变化了、 3.《道德经》强调的是“圣人”的道以及人德。实际上就是将《易经》的道应用到了当时的社会来解释,它的无为思想!是一种脱离道规律的幻想而已,但人有幻想总是好的!。

为什么春秋战国时期出来好多奇书《黄帝内经》《易经

  9377思想解放?百家争鸣、

孩子学习《易经》,《黄帝内经》有何好处

  学习《易经》有什么好处   本人初学易经。虽然不是很深入、但已经感觉非常受用。易经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问题或者思考问题的方法,学会占卜!还能简单的指导自己实际生活中的困境。 如果古文功底还不错、可以先看看黄寿祺的《周易唬注》!在网3763上也可以搜索傅佩荣对64卦的讲解。对照着学习便于加强对卦辞的理解!建议!一定要掌握8卦即乾!坤!震。巽。离,坎。艮,兑的卦形、以及他们之间的对应,记住先天八卦图的样子!《易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作为炎黄子孙、有责任学好,持之以恒、努力吧。!

黄帝内经的五行人具体怎么分?

  这个在《黄帝内经·灵枢经·阴阳二十五人第六十四》分:木形之人、火形之人!土形之人。金形之人。水形之人……是故五形之人二十五变者。众之所以相7975欺者是也!详细自己看原文吧。、

玉在五行中属什么

  玉在五中是属金的,因为玉石在八宫中属乾宫!乾为金!   子属水!地支中子亥两支都属水!!

五行中的五色指什么

  天地万9414物是由金!木,水。火!土这种基本物质组成!而颜色配五行既五色,也就是青!赤、白。黄,黑这五种颜色。   木=青色、为木叶萌芽之色    火=赤色!为篝火燃烧之色   土=黄色!为地气勃发之色   金=白色,为金属光泽之色   水=黑色、为深渊无垠之色、

孔雀东南飞原文

2167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仲卿闻之!1870亦自缢于庭树!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蓆,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 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 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4114:“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慾曙。新妇起严妆、着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着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昔8963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出6363门登车去?涕落百馀行, 府吏马在前、新妇车在后、隐隐何甸甸、俱会大道口!下马入车中、低头共耳语:“誓不相隔卿。且暂还家去,吾今且赴府、不久当还归,誓天不相负、” 新妇谓府吏:“感君区区怀,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我有亲父兄、性行暴如雷,恐不任我意!逆以煎我怀、”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 。 入门上家堂、进退无颜仪。阿母大拊掌。不图子自归:“十三教汝织。十四能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知礼仪、十七遣汝嫁!谓言无誓违。汝今何罪过、不迎而自归!”兰芝惭阿母:“儿实无罪过!”阿母大悲摧、 还家十馀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阿母谓阿女:“汝可去应之,” 阿女含泪答:“9295兰芝初还时,府吏见丁宁。结誓不别离,今日违情义,恐此事非奇。自可断来信!徐徐更谓之、” 阿母白媒人:“贫贱有此女!始适还家门、不堪吏人妇!岂合令郎君。幸可广问讯,不得便相许、”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阿母谢媒人:“女子先有誓、老姥岂敢言。” 阿兄得闻之!怅然心中烦,举言谓阿妹:“作计何不量、先嫁得府吏、后嫁得郎君、否泰如天地。足以荣汝身,不嫁义郎体、其往欲何云。” 兰芝仰头答:“理实如兄言、谢家事夫婿,中道还兄门。处分适兄意!那得自任专。虽与府吏要、渠会永无缘。登即相许和!便可作婚姻。” 媒人下床去、诺......馀下全文>> 。

乾卦的原文

  第一卦 乾下乾上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九四:或跃在渊、无咎,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上九:亢龙、有悔。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彖曰: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云行雨施!品物流行,大明终始,六位时成!时乘六龙以御天、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物。万国咸宁、   象曰: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2476 潜龙勿用、阳在下也、见龙在田!德施普也、终日乾乾,反复道也,或跃在渊。进无咎也!飞龙在天、大人造也,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元者!善之长也。亨者、嘉之会也!利者!义之和也、贞者。事之干也,君子体仁、足以长人!嘉会,足以合礼,利物,足以和义,贞固!足以干事。君子行此四德者!故曰:乾、元亨利贞!”   初九曰:“潜龙勿用、”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隐者也!不易乎世、不成乎名,遁世无闷,不见是而无闷?乐则行之、忧则违之!确乎其不可拔!潜龙也!2142”   九二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龙德而正中者也!庸言之信、庸行之谨!闲邪存其诚、善世而不伐。德博而化。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7171  九三曰:“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何谓也,  8299 子曰:“君子进德修业!忠信。所以进德也、修辞立其诚!所以居业也!知至至之。可与几也!知终终之、可与存义也、是故。居上位而不骄,在下位而不忧!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   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   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   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7039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   子曰:“2784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乾元者,始而亨者也,利贞者,性情也。乾始能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大矣哉、大哉乾乎、刚健中正!纯粹精也、六爻发挥、旁通情也、时乘六龙、以御天也,云行雨施。天下平也。   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潜之为言也!隐而未见、行而未成,是以君子弗用也!    君子学以聚之,问以辩之,宽以居之!仁以行之、易曰:“见龙在田!利见大人。”君德也。   九三。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故乾乾、因其时而惕,虽危无咎矣、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亢之为言也!知进2438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相关词条: 乾卦 坤卦 屯卦 蒙卦 需卦 讼卦 师卦 比卦 小畜卦 履卦 泰卦 否卦 同人卦 大有卦 谦卦 豫卦 随卦 蛊卦 临卦 观卦 噬嗑卦 贲卦 剥卦 复卦 无妄卦 大畜卦 颐卦 大过卦 坎卦 离卦 咸卦 恒卦 遁卦 大壮卦 晋卦 明夷卦 家人卦 睽卦 蹇卦 解卦 损卦 益卦 夬卦 姤卦 萃卦 升卦 困卦 井卦 革卦 鼎卦 震卦 艮卦 渐卦 归妹卦 丰卦 旅卦 巽卦 兑卦 涣卦 节卦 中孚卦 小过卦 既济卦 未济卦   ?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