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五行学说

  五行是中国古代的一种物质观,多用于哲学、中医学和占卜方面、五行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及其运动变化、认为大自然由五种要素所构成!随着这五个要素的盛衰。而使得大自然产生变化。不但影响到人的命运、同时也使宇宙万物循环不已、五行学说认为宇宙万物,都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基本物质的运行(运动)和变化所构成,它强调整体概念!描绘了事物的结构关系和运动形式?如果说阴阳是一种古代的对立统一学说!则五3479行可以说是一种古老的普通系统论?

五行学说的五行指什么

   人体来说五行为心肝脾肺肾?季节来说是:春夏秋冬长夏。元素来说:金木水火土,方位是:东南西北中,

五行学说的基本概念

  五行,即是金。木、水。火、土 五种的运动,五行学说认为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由金。木、水,火、土五种基本条件之间的运动变化而生成的!同时!还以五行之间的生,克关系来阐释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认为任何事物都不是孤立的,静止的!而是在不断的相生。相克的运动之中维持着协调平衡。这即是五行学说的基本涵义、这种观点中是建国以后、老中医为了表明中医思想具有唯物主义特征而注释的! 指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运动方式,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理论来说明世界万物的形成及其相互关系,中医用五行来解释生理病理上的种种现象。预测未来的人用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当下还没有大量可靠的证据证实五行相生相克来推算人的命运是否准确)、在这一观点中!“行”被理解成运动!《糖尿病行为医学技术指南》作者!天津医科大学王英博士。撰著0224了《儒医理论与心身疾病治疗》!对阴阳五行学说进行了全面训诂和重新解析!引起学术界重视。郑玄《洪范注》:“行者。顺天行气也、”《春秋繁露》解释说:6679“行者、行也。”五行的“行”首先是动词!然后转化成描述“动”的名词!五行、也就是五种基本走势,所以接4428着就用了五种运动方式来说明木火土金水!可见汉代儒家理解的木火土金水,是基于阴阳运动方式作出的定义。而不是五种基本物质。至于《左传》中才出现“五材” ,这并不表示五行7117就是五材?“行”字在7359古代从来就没有“材”的含义!把“五行”解释成“五材”也就没有任何根据。这种把不同的文献的内容没经过文字训诂而硬放到一起解说的做法?在学术上是不严谨的, 第一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洪范》,今人多理解为:木的特性:日出东方,与木相似。古人称1369“木曰曲直”,“曲直”、实际是指树木的9868生长形态,为枝干曲直,向上向外周舒展,因而引申为具有生长!升发,条达舒畅等作用或性质的事物,均归属于木。火的特性:南方炎热,与火相似。古人1458称“火曰炎上”,“炎上”。是指火具有温热、上升的特性、因而引申为具有温热。升腾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火!土的特性:中原肥沃,与土相似、古人称“土爰稼穑”。是指土有种植和收获农作物的作用!因而引申为具有生化、承载、受纳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土!故有“土载四行”和“土为万物之母”之说!金的特性。日落於西,与金相似。古人称“金曰从革”。“从革”是指“变革”的意思。引申为具有清洁?肃降。收敛等作用的事物,均归属于金,水的特性:北方寒冷,与水相似,古人称“水曰润下”、是指水具有滋9760润和向下的特性!引申为具有寒凉、滋润、向下运行的事物!均归属于水、第二种观点这种观点起源于当代学者聂文涛对《素问》的训诂,五行的性质应从“平气”?“不及”,“太过”三方面考虑!平气时! 木曰敷和,火曰升明、土曰备化、金曰审平!水曰静顺。不及:木曰委和,火曰伏明!土曰卑监!金曰从革!水曰涸流、太过:木曰发生、火曰赫曦!土曰敦阜。金曰坚成,水曰流衍,从这三面考虑之后,才能体会出中医学思维中对生命自我维护的理解!对人体能力的不同理解,正是中西医学的差别所在。第三种观点木。生发!条达!主仁!其性直、其情和。火、炎热、向上!主礼、其性急!其情恭!土、长养,化育、主信!其性重,其情厚,金!清净。收敛、萧杀!主义。其性刚,其情烈。水。寒冷!流动、向下,主智!其性聪!其情善、 ①归类法:事物的五行属性是将事物的性质与五行的特性相类比得出的。如事物与木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木!与火的特性相类似,则归属于火等等!例如:以五脏配属五行!则由于肝主升而归属于木、心阳主温煦而归属于火,脾主运化而归属于土,肺主降而归属于金、肾主水而归属于水,以方位4772配属五行。则由于日出东方。与木的升发特性相类。故归......余下全文>>?

五行学说的历史渊源

  《左传》同一时期的《孙子》中就提到了“五行”、疑古派要证明《孙子》是战国后期的伪作是很困难的,疑古派曾推定《尚书》为汉代作品、但郭店楚墓竹简证明《尚书》确非汉代人伪作的,、

一九七九年农历七月二十七按五行学说应属于哪个

  公历出生时间:1979年 9月 18日 辰 08:00-08:59   农历出生时间:己未年 七月 廿七日 辰时   八字:己未 癸酉 戊子 丙辰   五行:土土 水金 土水 火土   纳音:天上火 剑锋金 霹雷火 沙中土   本命属羊。天上火命,五行【土旺】【缺木】。日主天干为【土】!生于【秋季】!   【同类土火,异类木水金】!

火是怎么产生的

  火是物质燃烧产生的光和热。是能量的一种!必须有可燃物、燃点。氧化剂并9704存才能生火!三者缺任何一者就不能生火,火就是介于气态、固态。液态以外的等离子态!火是由等离子体(plasma)状态的物质组成的!plasma是由英国物理学家Sir William Crookes在1879年确定的物质的第四种0934状态(其它三种是固态、液态!气态),   电子离开原子核、这个过程就叫做“电离”!这时,物质就变成了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电子组成的。一团均匀的“浆糊”!人们称它离子浆。这些离子浆中正负电荷总量相等,因此又叫等离子体?   而我们通常看到的火是电离的电子由激发态回到基态时放出的光子、不同能量的光子有不同能量的颜色。   火有重力吗!答案是有的、因为火在无重力太空舱中的形状是球状的、它的形状受到重力的影响,   初中化学中定义火是物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发热发光的现象!那么又做如何解释呢、那是因为初中化学是从宏观现象来解释火。而现代物理在进入研究微观领域之后更注重从微观粒子角度解释现象、   从宏观5748定义的物质上来说!火是物质、因为从哲学的宏观定义上来说、物质的状态也是物质、物质和状态并8739不矛盾?   火是饮食烹饪任之根本。应该说,有了火,才有了饮食文化,在火没有诞生之前!先民们只能过原始的。禽兽一般的生活、所谓“食草木之食!鸟兽之肉!饮其血。茹其毛。”如《韩非子》所说:“民食果菰蚌蛤、腥臊恶臭而伤害腹胃!民多疾病、”自火诞生后!才使“炮生为熟。令人无腹疾、有异于禽兽、”火之发明者、中国一致的传说是钻燧取火的燧人氏、考古者从周口店北京猿人所用石器初步推测!中国猿人开始自觉用火、大约在五十万年以前!   中国历史上有三皇五帝说、三皇之称、起码有0328四种说法?一种说法。是伏羲。神农,黄帝(《世本》!《帝王世纪》),一种说法、是伏羲。女祸!神农(《三皇纪》。《风俗通》)、一种说法是伏羲费!神农。祝融(《白虎通》),还有一种说法。就是伏羲,神农,燧人(《白虎通》)!燧人氏肯定在伏羲。神农之后。因为据中国民间传说,自伏羲之后,大4264庭氏王才有天下。伏羲之后、次有柏皇氏。中央氏、栗陆氏、骊连氏!赫胥氏!尊节氏、祝融氏、混沌氏,昊英氏,有巢氏、葛天氏,阴康氏。朱襄氏!无怀氏。燧人氏、皆袭谥庖牺氏(即伏毅)之号。   《尸子》:“燧人上观星辰,下察五木以为火!”按阴阳五行说、火生于木。故燧人4689用木取火,《路史》中说!燧人是观乾象。察辰心而出火!作钻燧,“辰心”、按古人所说为“心宿”。即“大火星”、所谓“五木”,是指当时认为五种应天时可以取1506火的木材,即“榆!柳青!故春取之。枣:杏赤。故夏取之。桑:柘黄。故季夏取之、柞:(木酋)白。故秋取之!槐。檀黑。故冬取之!”  0567 燧人作钻燧取火后?其钻木工具称燧、后人又发明利用金属向太阳取火、于是又有“木燧”和“阳燧”之分,《淮南子》记:“阳燧见日则燃而为火!阳燧,金也、日高三四丈。持以向日、燥艾承之寸余。有顷!焦吹之则得火!”《古今注》:“阳燧以铜为之,形如镜!照物则景倒!向日生火、”   在汉以前、用阳燧取火、称作“明火”。用木燧取火。称作“国火”、按《周礼》中《大祝》,《大司寇》的说法,阳燧取之于日、近于天也、故占卜与祭祀时用之,木燧取之于五木,近于人也、故烹饪用之。汉以后,用金属与石相击、也可磨擦得火。于是!简单4654的铁片就可成为阳燧!人们一出门,一般腰间都左佩阳燧。右佩木燧、以随时取火用!另备有艾加上硝水制成的火绒,当磨擦得到火星5562掉在绒上燃烧时,再用“发烛”接引得火!所谓“发烛”!是用褪皮的麻秸做成的小片状、长五。六寸!流硫磺于首。遇火就燃。    有了火后,就有了灶、创造灶者,一说是炎帝,《淮南子》:“炎帝于火而死为灶,”注:“炎帝神农。9327以火德王天下,死祀于灶神。”一说是黄帝:《续事始》:“灶、黄帝所置!”于是《事物原会》就称:“黄帝作灶!死为灶神!”而火神,按一般说法是祝融!《淮南子•时则》注:“祝融吴回!为高辛氏火正!死为火神,托把于灶、”《史记•楚世家》:“董黎为帝喾高辛居火正、甚有功。能光融天下。帝喾命曰‘祝融’!”《礼记月令》:“孟夏之月,其帝炎帝,其神祝融!其祀灶、祭先师、”原始的灶的形态,是在地上掘坑、6377今西安半坡遗址发掘出的灶!为双连地灶!0832即挖在地表的两个火坑,地表上两坑相隔!而在地下则两坑相连相通。一坑为进柴处。一坑为出人处,两坑相通的洞口就是灶门!西西安半坡至今有六,七千年历史!其发明者!当应是炎帝而不应是黄帝。据推算,黄帝主政的时间,距今约四千六百多年,炎帝在黄帝之前传七十世!5111以二十年一世推算,大约距今六。六千年!至战国时、灶的制作已非常完美、《曾连子》记:“一灶五突(突:烟囱),分烟者众,烹饪十倍!”   以火而烹饪。古人马上注意到了火候对于烹饪之重要、古文中首次谈及火候对于烹饪之重要的,是《吕氏春秋•本味篇》,其中伊尹这样告诉商汤:“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苦、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纤!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放久而不弊。熟而不烂,甘而不味!酸而不酷。成而不减,辛而不烈!淡而不薄。肥而不〔月侯〕、”这段话翻成白话的大意是:大凡味之根本,水为第一。依酸甜苦辣咸这五味和水木火这三材来施行烹调,鼎中九次沸腾就会有九种变化,这要靠火来探制调节?有时用武火、有时用文火,清除腥,臊,膻味!关键在掌握火候,只有掌握了用火的规律。3138才能转臭为香,3546调味必用甜酸苦辛咸这五味,但放调料的先后和用料多少,它们的组合是很微妙的!鼎中的变化。也是精妙而细微、无法形容,就是心里有数也难以说得清楚,就像骑在马上射箭一样,要把烹技练到得心应手。如阴阳之自然化合,如四时之自然变换、烹饪之技才能做到烹久而不败。熟而不烂!甜而不过、酸而不浓烈,成而不涩嘴,辛而不刺激,淡而不寡味.,肥而不腻口、   袁枚后来在《随园食单》中!专门有一节关于火候的论述。他认为。烹饪食物!关键是掌握火候?煎炒必须用旺火!火力不足!炒出来的东西就会疲软、煨煮则必须用温火!火猛了!煨成的食品就会干瘪!要收汤的食品,应该先用旺火。再用温火,如9494果心急而一直用旺火?食物就会外焦而里不熟!他认为,腰子。鸡蛋这类。越煮越嫩,鲜鱼、蚶蛤这类、则稍多煮就会不嫩!猪肉熟了就要起锅,这样。颜色红润,起锅稍迟就会变黑。做鱼要是起锅晚了、则活肉都会变死,烹饪时、开锅盖的次数多了?做出的菜就会多沫而少香,如果火灭以后再烧,则菜就会走油而失味!袁枚说、传闻道人必须经过九次循环转变才能炼成真丹、儒家则以既不做过头!又要功夫到家为准?厨师3454要正确掌握了火候、谨慎操作!才算基本掌握了烹调!掌握了烹调的厨师。做出来的鱼。应该临吃时还是色白如玉、肉凝而不散,这种肉1393是活肉、要是色白如粉!松而不粘者。就是死肉。    古人认为!火有新火。旧火之分,温酒炙肉做菜用的石炭火!木炭火!竹火、草火,麻gai〔上草字头下亥〕火 (麻gai火:用麻根燃烧的火),气味各自不同。清人《调鼎集7084•火》中!就列举种种火配以种种食物烹制:“桑柴火:2703煮物食之?主益人!又煮老鸭及肉等!能令极烂,能解一切毒,秽柴不宜作食,稻穗火:烹煮饭食、安人神魂到五脏六腑,麦穗火:煮饭食、主消渴润喉、利小便,松柴火:煮饭?壮筋骨!煮茶不宜!栎柴火:煮猪肉食之!不动风、煮鸡鸭鹅鱼腥等物烂、茅柴火:炊者饮食、主明日解毒!芦火,竹火:宜煎一切滋补药!炭火:宜煎茶,味美而不浊、糠火:砻糠火煮饮食!支地灶!可架二锅!南方人多用之?其费较柴火省半、惜春时糠内人虫。有伤物命!”   而元人贾铭在《饮食须知》中、却告知0955:“宜用阳燧火珠,承日取7774太阳真火,其次贴钻槐取火为良,”他认为,“其戛金击石(即用铁器击火石生火)!钻燧八5157木之火皆不可用!八木者:松木难瘥(瘥:疫病。意思是7706:用松木之火!得病难愈),柏火伤神多汗,桑火伤肌肉、柘火伤气脉。枣火伤内吐血!桔火伤营卫经络,榆火伤骨失志、竹火伤筋损目也,”   顾炎武也反对3535用石取火!认为用火石取火都会影响寿命,但他认为!应按四时五行之变取4125木之火?他说:“人用火必取之木,而复有四时五行之变、《素问》黄帝言: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周礼》:季春出火贵其新者、少火之义也。今日一切1677取之于石。其性猛烈而不宜人。病痰之多!年寿自减!有之来矣、”   古人称火为“阳之精”!《后五行志》:“火者!阳之精也,火性炎,”《河图•汴光篇》:“阳精散而分布为火,”古人把人称为五行之一,认为它有气而无质,可2923以生杀万物,神妙无穷、古人认为,独有火在五行中有二!其它都只有一,所谓二者、是指火有阴火和阳火之分、古人又把火分成有天火?地火,人火三种!认为天火有四。地火有五,人火有三。天之阳火有二,太阳,真火!星精,飞火。天之阴火有二:龙火5828(称龙口有火)!雷火。地之阳火有三。钻木之火,击石之火。戛金之火!地之阴火有二:石油之火(古人称油贮存到一定数量会自然起火),水中之火(古人称江湖河海。夜动有火)、人之阳火有一?丙丁君火(就是心、小肠的所谓离火)!人之阴1591火有二、命门相火(谓起于北海。称坎火。游行三焦寄位肝胆)!三味之火(纯阳!乾火),总共阳火六!阴火也六。共十二,   中国取火之工具。一直非常落后。在相当长时间内,一直使用原始的“发烛”。到唐宋问,发展以松木制成比较精致的“发烛”,《委巷丛谈》:“杭人削松木为小片!其薄如纸!镕硫磺涂其锐。名曰‘发烛’。”宋以后。又称“火寸”。《清异录•器具》:“夜中有急!苦于作灯之缓!有智者批松条,染硫磺,置之待用。一与火遇,得焰穗然。即神之、呼‘引火奴”!今遂有贷者、易名‘火寸’”   据说南宋时、就有专造“火寸”的作坊、日本人因此而早时称火柴为“磷寸”,发明火柴者、据说是瑞典人!1833年、他们开始用黄磷作磨擦火柴,但黄磷有剧毒。且易自燃。不安全,1855年!有伦塔斯脱姆发明用赤磷代替黄磷,从此有了世界上第一批安全火柴。火柴从1880年起进入中国、7575当初英国人理查在上海开办了第一个火柴经营处!1890年。瑞典人在上海开办了中国第一个火柴厂“瑞商洋行”。中国第一种生产的火柴的商标印有慈禧半身像,据说出中国第一合火柴时正值慈禧六十大寿、因为火柴是从国外引进的!中国人就称之为“洋火”!   【huo】 火   ammunition、anger。fire,urgent、   水、   火huǒ   (1)(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火焰!汉字部首之一。本义:物体燃0603烧所发的光!焰和热)   (2)同本义 [fire]   火,南方之行也。炎而上,象形!――《说文》   火之为言委随也,故字人散二者为火也、――9318《春秋•元命苞》   离为火?――《易•说卦》   火水妃也,春秋感情符,火者阳之精也,――《左传•昭公九年》   火,日气也!――《论衡•诘术》   人火曰火,天火曰灾、――《左传•宣公十六年》   国曰灾,邑曰火,――《谷梁传•昭公九年》   大者曰灾,小者曰火。――《公羊传•襄公九年》    火烧令坚、――宋•沈括《梦溪笔谈•活板》   火令药熔,   (3)又如:火链(旧时打火用的火力);火厝(火葬);火筒(烟筒);火火烛烛(火势很大);火厄(火灾);火备(防火设施)   (4)火灾;发生火灾 [fire (as a disaster)]   凡四遭火,――明•归有光《项脊轩志》   (5)又如:火兵(负责救火的兵);火事(失火事故);火殃(古时指预兆火灾的天象);火所(发生火灾的地方)   (6)灯火,指灯烛或火把 [lights;torch]   江船火独明、――唐•杜甫《春夜喜雨》   拥火以入!――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6899 火且尽。   火尚足以明。   (7)又如:火鼓(火炬和战鼓);渔火;火燎(竹烛;火炬)   (8)光芒 [brilliant rays;radiance],如:火眸(火眼金睛)   (9)热;热气 [heat,steam],如:火杂杂(形容非常热);火流(形容酷热);火风(炎热的风)   (10)五行 [fire]――中国古代哲学的五个基本要素(金。木!水!火、土)之一。如:火欲殂(指汉朝将亡、因古代用五行生克来讲朝代兴亡替代的道理);火位(五行中火行的方位)   (11)中国古代兵制单位, 十人为 “火” [huo,a military unit]   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柳宗5953元《段太尉逸事状》   (12)火星之简称、又名大火 [Mars],司南方,主夏季!而古恒星之名,心宿二,古称“大火”,亦简称火   七月流火!――《诗•豳风•七月》   大火谓之大辰,――《尔雅•释天》,按:“东方之宿三星,中一星色赤而大,故命之曰火!”   1299火为口舌之象,0098――《论衡•言毒》   (13)又如:金木水火土五大行星;火角(火星芒角);火官(古时掌祭火星!行火政之官);火房(火星的分野)   (14)指枪炮弹药 [firearms]。如:军火   (15)比喻战争 [war]!如:交火;开火;停火   (16)[中医]∶1592指阳性!热性一类的物象或亢进的状态 [internal heat]!如:上火,败火   (17)古时通“伙” [ancient var.of 伙]、如:火家(伙计帮工);同火;合火;一火贼;火计(火家?伙计);火仓(伙食),

以五行学说,金之所不胜是什么?

  火为金之所不胜、火克金!、

出生时间看五行缺什么好取名字

  语萱怎么样 朋友你好 。、先恭喜恭喜,。恭喜你们升级为爸爸妈妈 。!个人看法 以我多年和孩子们打交道的角度来分析 、、 你可以大声连续快速的念孩子的名字 。, 只要念的过程中不跑音 !。 念着很上口就行 ,。 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孩子以后上学被同学喊名字喊出谐音给起绰号 ,, 还有就是孩子写的时候要简单一些 !! 8898也不知道你的城市是否有方言 ,,还要考虑到方言的发音是否有7847谐音 ,, 另外最好不要用一些生僻字 、,有的生僻字一般的人根本不认识的。、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念出发音的,。会闹出很多的笑话的、,孩子的挺好的名字被不认识字的人叫的什么发音都有的。!得不偿失的、,而且在以后办理一些证件的时候 、。有的字库根本就没有这样的生僻字 。, 很麻烦的 ,, 我个人不相信一些算命先生所说的姓名会决定人一生的运数、。决定人一生命运的是自己的性格!!能力和社会环境、, 机遇!!环境和机遇我们个人之力无法改变太多,、性格和能力却可后天培养! 、 所以与其把自己和儿女的前程命运寄托于什么算命大师的取名改运!! 不如倾力于对自己和儿女性情品格和能力素质的完善和提高 ,!希望宝宝健健康康、!快快乐乐、,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如果你感觉我的回答对你起名字 有用 请您轻点鼠标采纳为【最佳答案】 这样对我还能多得到爱心点 谢了 !。。!!祝宝宝健康快乐...【【起名字】。

天干地支五行对应时间

  一天里的时辰不对应天干。只有日!月。年才对应天干!你应该问卯时所属五行,阴阳。卯时早上5-7点?属东方之阴木!、

[转载]为什么是“五行学说”,既不是四行,也不是六行?

  阴阳五行学说的实质是非常完善的描述动态平衡系统运行规则的理论, 阴阳学说强调的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任何事物都必然存在着对立面!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阴阳两个方面互相制约。又同属于一个系统,互相依存、只有这样、这个系统才能维持相对稳定的动态平衡、有了这样的观念。在临床上就不会是简单的直线思维,比如、人是恒温的、那么人体内必定存在着产热系统和散热系统。3433这两个系统相互作用保持体温的平衡!哪一个方面出现了问题。体温都不能保持平衡、具有中医思维的人面对发热病人!就会从两个方面考虑——是产热系统的亢进还是散热系统的减弱,其治疗方案是完全不同、 还比如,正常人体内的血糖值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说明人体内存在降血糖机制和升血糖机制!两个互相对立制约、保持血糖值的稳定,当降血糖机制衰退或者升血糖机制亢进。都可以导致血糖值的异常升高!从而导致发生糖尿病、像目前这样、把糖尿病人的血糖升高都归结为胰岛问题、认为是人体降血糖机制的衰退、这样的观点只看到了事物的一个方面,没有认清事物的本质! 五行学说强调的是在一个动态平衡系统中有且5446只有五个最基本的要素。我们知道,一个能够维持平衡的系统其所7300有内部的运动路径必须是闭合!无论是升降出入,运行一个周期后都必须回到原点、重新开始新的周期。否则就不可能保持平衡,这就是中国传统文化强调的圆运动,对于一个圆运动来说、最基本的要素有而且只有五个,一个是圆心,其余四个是圆周上下左右四个极点。这五个基本要素就可以描述整个圆运动的特征了,所2319以既不是四行。也不是六行,而是五行。 既然一个动态平衡系统有且只有五个最基本的要素?那么无论人体内部有多少器官、包含多少个物理的化学的反应、它们所体现出来的功能都可以按照其在维持这个系统的平衡中所起作用的类型进行归类!分成五大类!中医学以五脏为中心的生理学说就是按照这样的思路发展起来的。所3528以无论是用金木水火土的名称还是心肝脾肺肾的名称?中医的五脏都不是解剖概念上的五脏、它们是同一类型功能的集合体、无论处在解剖位置的哪个器官上、只要它的功能在维持人体系统平衡上是发挥着同一类作用。都被划为同一脏。这就是中医学中的五脏学说和现代解剖学中的脏器存在差别的原因, 中医学对人体各种生理功能的认识超越了具体解剖结构。所有的生理功能以维护机体平衡为最终目的!人体的每项生理功能都是维护整个机体平衡的不同环节、它们都不是孤立的!因此。中医学看一项生理功能是否正常的标准不是这项功能是否强大!而是看是否有利于机体的平衡。 现在。中医界对阴阳五行学说的运用认识也存9504在着误差!比如、本来是肝木郁不能疏泄脾土,或者肝木不及不能疏泄脾土,被说成是肝木旺克脾土!这样怎么可能8786指导临床呢,太多的中医从业者汲汲于搜求奇方秘籍、对中医的本质已经无意去深究。使中医沦落为事实上的一堆经验集, 必须恢复阴阳五行学说本来面目! 当你能用中医的思维认识和分析疾病的时候。你一样能创造出疗效突出的中医疗法。!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