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中国用易经怎样解释

  个人理解 :中-中庸之道国-国家的意思下边是中庸之道与易经之间关系的解释论中庸之道--源于周易盛于儒家的中道思想是宇宙之大道摘要: 中庸之道作为儒家思想的最高理念,与的中道思想是源流相关,一脉相承的.中道思想贯穿于始终,它建立在先哲对世界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认识基础上,是我们人类的社会人生理念对宇宙和谐,对称,平衡这一最高法则的本质观照和反映. 在人类文明史上,原来并存的几个古老文明民族的文化。有的中断了!有的转移了、只有东方古老的中华文明是唯一的例外,她生生不息地延绵了五千多年,没有断代!没有异化、外来文化的冲击和碰撞都被她兼收并蓄的同化融合了,这一事实本身就使人不得不叹服这个文明顽强的生命力和巨大的凝聚力、用以维系一种文明的本质东西是它的文化、文化是一种文明千年历史的积淀。是它挥之不去。5941割之不舍的传统精华,中国文化的博大辉煌直如浩瀚星空!其间最明亮耀眼的当属中庸之道这颗明珠、它昭示着宇宙万物对称,和谐,静之为衡、动之有序的最高法则!宣示了世间万事允持厥中①,居中有常的无上至理,5978中者天下之正道!庸者。天下之定理。刚健中正。居中不偏,是万事享通的无形大道,这种和为贵的中道思想是儒家基于其天人合一的宇宙观得出的最高理念、并进而发挥出德治,仁义。礼乐的0680经世致用哲学,作为一种积极入世的思想学说。儒家文化不可避免地带有顺应时势的历史局限性,然而去芜存精、它高度观照宇宙万物秩序法则的本质内容、却使它光照万代!历久弥新,应该说、正是这种体现宇宙最高秩序法则的道体和谐、均衡大用的哲学内涵!才使得儒家学说成为中华文明的主流文化,流芳百世,泽被海外、从这一点上看。汉武帝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是有其历史的必然性的。 中道思想贯穿于儒家经典。溯流而上究本清源!其发端当先看群经之首的《周易》!一.从《周易》的成书过程和对后世哲学的影响看!《周易》的中道思想与儒家的中庸之道是源流相关,一脉相承的《周易》的成书年代!自宋苏东坡开疑古之风以来、就一直莫衷一是,成为千年聚讼、迄今为止的研究。较为一致接受的结论是,八卦及重卦的创制当在西周以前的远古年代,甚至可上溯到八千年前的远祖伏羲!而《易经》部分(爻、爻辞)约成书于殷周之际!《易传》部份则大抵形成于春秋战国期间。为先儒孔子门人的集腋之作!先秦时期的这几百年是一个学者云集!思绪飞扬的年代、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氛围孕育形成了中华文化的基础性框架、五千年的中华文明史!这3316正是居中承前启后的时期!在总结二千五百多年远古先贤智慧结晶的基础上、孕育。产生了一统其后二千多年的儒、道思想、孔子生前数千年之道德经验。悉继承于孔子,而后来数千年之文化,皆赖孔子而开③。《周易》正是这样一个多思时代的产物。是历代先贤哲人思想的集大成者、其中所蕴涵的丰富宇宙人生哲学思想、使他成为中国古代哲学文化最重要的源头活水、如果说《易传》部份综合吸收,3437容纳光大了先秦诸子。尤其是儒家的学说。那么《易经》部份本身蕴涵的世界对立统一运动,阴阳变化的辩证思想则是古代哲学思想的精华和鼻祖,朱熹说:六十四卦。三百八十四爻,皆所以。,。,。。尽变化之道也,④这变化之道就是《周易》经部份的哲学基础。也是整部《周易》的哲学基础,没有经的哲学基础、就没有传的思想体系!有了传的推阐发挥。经的哲学2776就更加显明昭著!⑤经传的完美结合。尊定了《周易》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历史地位,值提指出的是,经传的这一结合!正是中国历代哲学家主要治学方法----我注六经、六经注我----的始作俑者,《周易》对后世哲学8770一直发挥巨大的影响,从两汉儒学,魏晋玄学!到宋明理学和明清启蒙学!无不与《周易》存在有渊源关系!力劝汉武帝独尊儒术成功而成汉儒领袖的董仲舒!其天人感应说无不隐现着《周易》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5540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⑥的天人合一思想、魏晋玄学以黄老释儒经。奉《周易》为三玄之一、宋明理学的创始人是周敦颐和高徒二程、其道统理学成为十一世纪后主导中国!并为东6330亚各国竟相吸纳的儒学主流,宗师周敦颐的主要著作《太极图说》即建构于《周易》之上、而程颐和理学另一集大成者朱熹更是各以《程氏易传》和《周易本义》传世。以六经责我开生面自诩的王夫之视《周易》为精义安身之至道!未尝旦夕敢忘于心。⑦其《周易外传》的哲学思想达到了中国古代唯物主义和朴素辩证法所能达到的高度。⑧如同后文将要论述的,中道思想贯穿3241于《周易》六十四卦始终。而且企图对自然和社会的普遍规律进行理论概括?⑨而后世儒家的中庸多偏重于伦理道德范围,所以说、当后世儒子们高举中庸之道的大旗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珠不知这一思想精髓即发端和集大成于《周易》!《周5704易》的中道思想和儒家的中庸之道就是这样源流相关一脉相承的!二。中庸之道的理念根植于《周易》对世界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认识《周易》的卦形由 — 和— — 两个基本符号组合推衍而成。— 表示阳、 — — 表示阴、《周易》将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中一切对立事物抽象成这一对阴阳、喻示天地!君臣,男女!夫妻!炎凉、上下等等!天地之间无往而非阴阳、一动一静。一语一默皆是阴阳之理!⑩而卦象的推衍变化就象征着这些矛盾的运动及其转化!生生之谓易!(11)《易》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12)生生不息的阴阳转4285化就是变易,就是易理!3209一阴一阳之谓道!(13) 这就是宇宙大道。这是先哲们通过“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于物、(14)的观察思辩后对世界本质的发现、正是基于这种对世界辩证矛盾运动的深刻认识!易经中从爻义演进。爻辞训示、直到卦序排列等各方面、无不在谆谆告戒人们要惧以始终。(15)初则潜龙勿用、不易乎世!不成乎名,(16)当值此时,该厚积薄发。积畜力量、静待时机,不可操之过急、轻举忘动、7896在发展过程中则应“终日乾乾!夕惕若”、(17)终日兢兢业业以自强。即使使是夜间也不感稍有松懈?日夕慎独!如履薄冰、事趋完美时则要虑盛极终衰!亢龙有悔。通观全书!朱熹说:《易》之大义,大抵盛满时致戒、(18)胡远睿说:《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易》六十四卦!一言以蔽之!曰:‘惧以始终。其要无咎’!”(19)张木式进而指出:即惧其始。使人防微杜渐、又惧其终!使人持盈守成!其要之以无咎而补过。乃《易》之道也!(20)世界是对立统一和矛盾运动的、运动的结果是矛盾的互相转化,因此,要想无咎则必须惧以始终!否则。即使完美于既济!也会初吉终乱(21)将这种辩证思想推而至极,便自然而然地产生了贯穿其中的中道思想。因为事物的发展和状态一旦突破中间态?最后必然要向两极发展。并走向自身的反面!所以、为了保持事物的稳定、就必须节制,居中位当、中庸得道,可风中庸之道的理念深深根植于对立统一辩证哲学基础上,一句一阴一阳之谓道的神来之笔,宣示了世界对立统一矛盾运动的本质、而建立在此哲学基础的方法论----中道。遂成为中华文化的精髓!三、大中之道是社会人生对平衡、和谐!对称宇宙法则的本质观照历经几千年的沧桑变幻,狂沙吹尽始到金,中庸之道的理念已深深根植于中华文明的沃土之上、而以这一理念为核心的儒家文化。正以其不朽的魅力迎接新9151世纪的曙光,二十世纪下半叶,东亚儒家文化圈各国经济的相继崛起被美国人惊呼为东亚之锋!(22)而世纪末亨廷顿教授惊世骇俗的文明冲突论则从另一个侧面反应了儒家文化的潜质,这一切都源于对称?平衡。8023和谐的宇宙法则对我们社会人生理念的本质关照,从动物形体结构的双侧对称到雪花的六次对称结构,从病毒超稳定的正十二面体、正二十面体极端对称结构到恒星球体的完美对称结构、从音乐节律的和谐到生态系统乃至人类政治,经济生活中的平衡、造物的法则无处不在,对称在人类认识自然的工具----数学中用群论来表述!它与物理科学中的守恒定律密不可分!自从本世纪20年代的量子力学革命后。对称的观念已经演变成物理学中的主流、甚至成为近代科学家探索宇宙终极理论的路标和主要工具、相对论和量子力学问世以来、物理学中的对称性原理大有发展。人们不能不深感对称性原理的巨0144大力量,目前高能物理方面所取得的进展大都借助于对称性原理。(23)在对基础物理大统一理论的研究中,基础物理学家持这样一种信念:最终设计中将充满对称?(24)大自然和谐!平衡的对称性设2667计就是科学家眼中的美!大数学家H.魏尔说:我的工作总是尽力把真和美统一起来、但当我必须在两者中挑选一个时、我通常选择美!(25)爱因斯坦非常崇尚科学规律的这种内在美,只要觉得一个方程是丑的,他就对之完全失去兴趣!他说:要是不相信我们世界的内在和谐!那就不可能有科学。这种信念!并且永远是一切科学创造的根本动力,(26)科学史上的很多例子表明、一个和谐、平衡2581的美的理论公式!哪怕发现当时还难以确证。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最后往往都被证明是真的---即完全符合自然规律的?自然的奥秘就是这种美和真的统一,人类的所有哲学思想都来源于我们对这个世界的考察思辩,和谐!对称!平衡的自然法则映射于人生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成就了不偏不倚的大中之道、在这个均衡、对称的宇宙时空中、一个和谐完美的社会人生所应遵循的理念!一种参天化育的天人学说赖以建构的基石、只能是!也必定是这不偏不倚的大中之道,大自然的最高法则笼罩着天幕,我们社会人生的任何理念又怎能出其右!人类科技的最前沿思想竟然和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不谋而合?殊途同归,可见《易》道之功、中道之用!大矣、、

易经中的先天易和后天易各又称什么

  先天易是易经的基础,后天易是易经的理论     没有文字的易经、即只有太极图、河图!洛书,八卦、五行、天干地支等这些为先天易,而有文字注辞的易经、则为后天易、!

易经中的易数为何物?

  第三个个分和法国和规范化回家,

频繁倒霉易经上怎么解释?

  水山蹇卦最能体现此说水要前进却老是受山阻挡!

易经中天干四个丁怎么解释?八字中有四个丁,是不是容易出事

  你好!四个丁比肩身旺、最好是炎上根、木火为用比较好,最忌水运即官杀运。九死一生。请采纳、

用易经如何解释这卦? 20分

干支:癸巳年 庚申月 辛亥日 丙申时 (卦身:酉) 主变卦 地火明夷(坎宫-游魂) 之 山火贲(艮宫) [础亡:寅,卯] 螣蛇       ▅▅ ▅▅×父母癸酉金    ▅▅▅▅▅ 子孙丙寅木 勾陈       ▅▅ ▅▅ 兄弟癸亥水    ▅▅ ▅▅ 兄弟丙子水 朱雀       ▅▅ ▅▅ 官鬼癸丑土 世  ▅▅ ▅▅ 官鬼丙戌土 应 青龙 妻财戊午火 ▅▅▅▅▅ 兄弟己亥水    ▅▅▅▅▅ 兄弟己亥水 玄武       ▅▅ ▅▅ 官鬼己丑土    ▅▅ ▅▅ 官鬼己丑土 白虎       ▅▅▅▅▅ 子孙己卯木 应  ▅▅▅▅▅ 子孙己卯木 世 测女朋友姓什么!自古至今好像没有几人能预测出来的。如果反过来也许能推出五行旺衰、与你是3005否阴阳互补!这也许有点可能。 第二卦如上,世爻不旺。无日月相助,全靠自己打拼!临朱雀。口才可以。妻5147财不现伏藏三爻,说明近期没有女朋友,需要冲开亥爻!妻财方可出现,明年午火当令、阴历4月。女朋友会出现,抓住机会好好表现吧! 、

纪中石的《易经三国》中,提到了罗贯中的演易细节,有没有描述谦卦的细节!

  台湾学者南怀瑾的一本书里看到过一段论述!说的是在易经六十四卦当中!只有谦卦“六爻皆吉”,这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我们知道、易经号称“众经之首”!可谓中国文化之源。它是一部处处讲求变化的书!甚至在“乾”,“坤”!“泰”,“益”等明显的吉8445卦中也出现了“悔”、“穷”。“吝”、8293“凶”等现象!为什么偏偏只有谦卦“六爻皆吉”呢、这不是很奇怪也很有趣的问题吗、后来我一直思考这个问题!翻看了不少相关的书籍!很长时间之后才大致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谦卦   从卦象上看。谦卦是异卦相叠!内卦为艮、外卦为坤!按照易经的解释系统、艮象征着山。坤象征着地、高亨说:   “地卑而山高,地中有山、是内高而外卑,”所以这个卦才叫谦卦!本来山之所以叫山,应该是高高地矗立在地面上的、但现在山却宁愿呆在了地底下,山这样的态度不就是谦虚吗,   在爻辞中、易经的作者还举了不少例子来说明、比如“鸣谦”,即有了很大的名声还很谦虚、比如“3899劳谦”,即有了很大的功劳还很很谦虚,又如“扌为谦”、即工作踏踏实实!奋发向上同时也很谦虚、等等,这正如高亨所说:   “谦者才高而不自许。德高而不自矜、功高而不自居。名高1735而不自誉?位高而不自傲。”总之都和本卦的卦象一样: “内高而外卑”!真正做到了“谦谦君子”的地步、   这样做的结果会怎么样呢,其卦辞说得很清楚:   “亨,君子有终!”其爻辞则说可以“涉大川”、“征邑国”而且“无4565不利”云云。自然就是“吉”了!至于何以如此的原因。《彖》曰:   “天道下济而光明、地道卑而上行。天道亏盈5685而益谦?地道变盈而流谦,鬼神害盈而福谦,人道恶盈而好谦!谦尊而光,卑而不可逾,君子之终也!”《象》曰:   “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平施!”归结一句话。就是天道、地道、人道!鬼道都是“损有余而补不足”的,这是规律、“君子”遵从这个规律行事,其结果当然就是吉利的了。   这种解释和儒家的价值观念是一致的、因为儒家认为人性善。承认“圣人”和“君子”的存在。这样某些人才会被认为可以做到“不自许”,“不自矜”,“不自居”!“不自誉”和“不自傲”!因而谦5436虚也就成了他们的一种美德!但问题在于!这里的前提是:   他们都是一些“才高”。“德高”,“功高”。“名高”。“位高”的人!按照这样的逻辑、那只有“圣人”和“君子”才有谦虚的资格,平常人是没有这个资格的、正是因了这个缘故,时至今日!“谦虚”这个词并不怎么受人欢迎!在大部分人的眼里、“谦虚”总有5587那么一丝“假道学”的味道,居高临下!故作姿态——也许这才是谦虚的真相、   但我们也许可以换一种解释方法,   让我们再次回到“地中有山”的卦象上来。仔细想一想!这真是一个奇怪而伟大的意象!三千年前的中国人肯定不知道“海拔”的概念。也肯2239定不知道地壳运动!更不知道地球是圆的,孔子不是说过“登泰山而小天下”的大话吗,但按照海拔高度计算,泰山也就是1524米、而青藏高原则平均达到了4000米以上!这样说来、泰山相对于青藏高原不4969就是处在了地下吗。再从地球的角度看。则东半球的高山无论多高!在西半球的人们看来!这山总是在他们的地面以下的!反之亦然!除此之外,按照地壳运动理论。高山变成大海、大海变成高山的事——所谓“沧海桑田”——就更多了去了。因此之故,“地中有山”并不是什么怪事,9238恰恰是再自然不过的事!   如果我们认可了这种解释!那么。所谓“才高”、“德高”。“功高”,“名高”、“位高”等等!就都只能是相对的——也许你真的在这个方面比别人“高”那么一点儿,但在另外的方面、你也许比别人还“低”不少呢,因为标准不同。形势也就变了!美国人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每个人的智能3196倾向和智能结构是不一样的,以己之长较人之短并无意义!重要的是根据自己的先天条件!优化自己的智能结构!也就是通过学习,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使自己的能力和素质得到不断的提高。照此看来、所谓谦虚也就没有了“居高临下”的资本,也就不能“做秀”了、而是一件必须做的事情!因为你在许多方面真的是“虚”的!你不能不谦虚!你必须谦虚、   是的。谦虚是学习的前提,只有谦虚的人才会9693学习进步、才会“六爻皆吉”——也许这就是结论。   、

易经对姓张有何解释

  【弓字部】 张? 康熙笔画:11、 页码:页357第21(点击查看原图)   〔古文〕弡【唐韵】陟良切【集韵】【韵会】中良切!。

易经上怎样解释太阳穴突突的跳

  易经从来不解释如“太阳穴突突的跳”之类的小问题。这种问题你应该去问医生,!

哲学,《易经》中的“体”“用”怎么解释

  一!孔子对易学最大的贡献是孔子发现了《易经》的价值,并把它列入“六经”。使《易经》升华为经典著作。从此登上大雅之堂、 二!孔子整理“六经”(诗,书,礼,易,乐。春秋)!包括《4489易经》在内!对《易经》的保存起到了重大作用, 三,孔子作《易传》、从此把《易经》由一部占筮之书变为一部哲学、社会科学巨著、 四、孔子把《易经》作为六经教材之一、为易学的传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五,孔子倡举义理、对易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并使《易经》成为儒学经典、 六。总之!因其对易学的贡献及其在易学发展史上的地位,孔子堪称中国古代十大易学家之一!,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