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中的阴阳指的是什么

  阴阳 阴阳概述阴阳的概念,源自古代中国人民的自然观.古人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如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的概念.早至春秋时代的易传以及老子的道德经都有提到阴阳.阴阳理论已经渗透到中国传统文化的方方面面,包括宗教,哲学,历法,中医,书法,建筑堪舆,占卜等.阴阳是"对立统一或矛盾关系"的一种划分或细分,两者是种属关系.阴阳五行国学之本,看似简单,却知者甚少,知而能守其道者更是少之又少.、

阴阳在五行中怎么解释

  阴阳五行学说是中国古代朴素的唯物论和自发的辩证法思想,它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世界是在5694阴阳二气作用的推动下孳生?发展和变化!并认为木!火!土,金。水五种最基本的物质是构成世界不可缺少的元素,这五种物质相互资生,相互制约,处于不断的运动变化之中,这种学说对后来古代唯物主义哲学有着深远的影响、在长期医疗实践的基础上!将阴阳五行学说广泛地运用于医学领域、用以说明人类生命起源,生理现象。病理变化、指导着临床的诊断和防治,成为中医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医学理论体系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为深刻的影响,   阴阳:任何事情都可以一分为二!这就是阴阳,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五行:五行相生,相克 水生木、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 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天干地支与阴阳 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 阴天干:乙!丁。己!辛、癸 阳天干:甲。丙、戊、庚!壬 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阳地支:子,寅,辰。午!申!戌 阴地支:丑、卯!巳、未,酉。亥 五行与干支 天干 地支 金:庚。辛, 金:申。酉 木:甲!乙! 木:寅!卯 水:壬。癸 水:子、亥 火丙、丁 火:巳,午 土戊。己 土:丑、辰。未,戌 二十四节气 正月寅月:立春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雨水到惊蛰止! 二月卯月:惊蛰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春分到清明止, 三月辰月:清明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谷雨到立夏止? 四月巳月:立夏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满到芒种止, 五月午月:芒种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夏至到小暑止。 六月未月:小暑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暑到立秋止, 七月申月:立秋入洁之时刻。经过中气处暑到白露止, 八月酉月:白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秋分到寒露止, 九月戌月:寒露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霜降到立冬止。 十月亥月:立冬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小雪到大雪止。 十一月子月:大雪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冬至到小寒止。 十二月丑月:小寒入节之时刻、经过中气大寒到立春止、 时间与地支对照表 23 — 1点 子时 1 — 3点 丑时 3 — 5 点 寅时 5 — 7点 卯时 7 — 9 点 辰时 9 — 11点 巳时 11 — 13点 午时 13 —15点 未时 1 5— 17点 申时 17 —19点 酉时 19— 21点 戌时 21— 23点 亥时,

《易经》中阴阳消长产生变化,是什么意思我不懂《易经

  潘守宇在易经研究会上的发言提纲易的3种含义是简易!变易!不易!易字的组成时上日和下月。易经是用日月的运动规律来研究世界上一切运动规律的一门学问。易经是群经之首,大道之源,是经典中的经典,是智慧中的智慧,是人生事业的指南,是趋吉避凶的宝典、孔子在《系辞下传》中说:“古者包羲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7588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二、解析(个人浅见!抛砖引玉) 伏羲氏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其实!反映的是我们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天人合一”的思想——在外。观察天地万物!在内、观察自身奥妙!明白了外在“大宇宙”与自身“小宇宙”的奥秘!然后才“发明”了“八卦”。 这一点(“天人合一”的思想)在《易经》中被反复论证——《易经》每一卦3447都有“卦德”。这就是以”自然之道(天道)”解释“人道”、《易经》也3605因此成为一切古代典籍!诸子百家思想(也是华夏民族思5774想)的源头! 只要看一看“乾”、“坤”两卦——“天行健。君4769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就知道!观察天地(“远取诸物”),得天地之德!天地何德、乃人之德(“近取诸身”),故学习《易经》。是一种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道德的自省。别的不说。想想“自强不息”和“厚德载物”(两者一阳一阴,相辅相成)两句,如真能理解并践行!受用终生,《易经》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和其德,与日月和其明,与四时5287和其序,与鬼神和其吉凶!研究周易的目的。就是要明了事物发展的规律!仰观天文。俯察地理、远取诸物!近取诸身。向天学。向地学、向自然界的一切事物学。向古人学、向今人学、把内求与外求相结合、进行自身修炼、通过‘悟’而达神明,适生存,趋吉利、图发展。追求知‘道’的境界、达到最终与自然界的和谐,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 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 国的梵我一如、为了使您的事业家庭运行在恰当的地位!恰当的限度、恰当的时间 (即最佳。最好!最合适),使您的事业臻至完美,并保住8577完善状态,一定好好研究体悟易经!一人之身有天地之象,一人之身有宇宙之象!一人之心有宇宙真理!我心即是真理!真理即是我心。身家国同构,天地人合一、李时珍《七经八脉考》说:“内景隧道,惟反观者能照察之”,用一人之身体天地之象,宇宙之象?用一人之心追求宇宙真理,自觉了再去觉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一个好好修身的人才能够为生民立命、为天地立心、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一个珍爱生命,好好修身的人,您不会把破坏江山,破坏宇宙和谐当事业干、你们往那里一坐,你要学过《皇帝内经》。就是一个小周天、坐在那如果腿盘上的话就是一个标准的小周天、这个地方从会阴学穴开始到这里、这个地方叫做督脉!下面的叫任脉又到会阴穴。舌头一抵上颚,天池穴一打开整个身上的任督二脉一通。那就是一个周天,地下的24快骨头督脉上对应着24个节气。心为火,肝为木。肺为金,脾为土!肾为水。人身体上就是个小宇宙!小天地、我讲到这里你就知道为什么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就知道为什么0139大学里面讲: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老7557子告诉你:修之以身,其德乃真、庄子告诉你:先有真人而后有真知。一个不认识自己的人!一个6514不向内关照的人。你离真理越来越远、你离宇宙的本相越来越远这是我们文化里非常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你们往那里一坐,学过易经的人知道。两个眼睛是断开的,断开的为阴爻、两个耳朵是断开的!阴爻!鼻子中间是断开的!阴爻、三个阴爻加在一起是坤卦。嘴断不开的、大小便断不开,乾卦!乾坤4464两挂中间的这个位置,人中穴!9041里面就是任督二脉的衔接点,所以清华大学的校训就是乾坤两挂的内容“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乾卦坤卦放在一起就是个泰卦,你坐在那儿就是个泰卦!地天为泰!我们都知道国泰才能民安、人一站起来又是一个大周天。脑袋是圆的、脚是方的,会打太极拳的人都知道,拇指走的经络是肾经、肾为水,水生木、这是肝经!木生火,这是心经、火生土、这是脾经、土生金、肺经、所以打拳的时候,五行都是攒蹙的!再回来以后,阴阳又是深刻的!所以经络一通开,内外一抽合,这是太极拳,否9029则你打的那最多的是太极操。或者是太极舞、那根本都不是、太极拳是个修身的拳、是一个文化拳!最早的太极拳3267的拳谱?现在都没人打了。太极拳根本就是一个文化。几个0858动作一通、从无极打到太极,太极一出来两仪!两仪打完了!3846从少阴少阳太阴太阳,四象打完了,然后打八挂、从前挂打到空挂,从自强不息打到厚德载物!然后打六十四卦。所以孔子说:一个人一但把易经整明白了、人就没有什么疑惑了!所以虽然孔子史书记载他:过目成诵!记忆力强,但学易、 韦编三绝。把竹简用牛皮绳穿起来!三次!磨断多次。 人是之然的产物,要因天之序、6001中国就是心国?一切从心开始?您我的良心就是上帝。您我的灵魂心灵一旦觉悟了,就是宇宙的主宰、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物我一如,也就是后来佛传入中国的梵我一如。朱熹提出"天即人、人即天!人之始生,得之于天也!即生此人!则天又在人类"的"天人合一"思想,鬼谷子在《阳符经》中更是深刻地阐明"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必定人也",善易者不占,道德一旦读懂了,阎王见了拱手,牛首马面结束皈依,十八层地狱狱逍遥!三十六宫,宫宫均在,所以说《道德经》章章解难,行行消灾,字字灭罪。悟一字得一字之果,悟一句得一句之功?《道德经》是在所有的宗教之前,一部让人觉悟的经典! 心怀大梦,道可达人;心存大美,道不远0538人;心兼大爱,道必助人;心生大智,道定成人! 《黄庭经》∶尺宅寸田可治生!:尺宅是大脑寸田是心,先修心!再拜佛!天人合一,人心静。四海静。人心安!众生安!人心平、天下平,宇宙在乎手、万化生乎身、天性、人也!人心、机也。立天之道!以定人也、天发杀机!移星易宿!地发杀机。龙蛇起陆。人发杀机!天地反覆、天人合发、万化定基。例如日本江本胜博士的《生命的奥秘水知道》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应之以治则吉。应之以乱则凶!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养备而动时!则天不能病、修道而不贰、则天不能祸、故水旱不能使之饥渴,寒暑不能使之疾,袄怪不能使之凶。本荒而用侈!则天不能使之富、养略而动罕、则天不能使之全!倍道而妄行!则2084天不能使之吉,故水旱未至而饥。寒暑1812未薄而疾。袄怪未至而凶。受时与治世同。而殃祸与治世异!不可以怨天!其道然也。故明于天人之分,1688则可谓至人矣?《荀子天论》人养屋。屋养人!精6301满神旺气足,当一个人活得精彩。激情!很有斗志、活得很美的时候,他的身与心、身心与周围的人和事?环境都产生了爱的共振。也就是佛家讲的梵我一如。也就是中国文化的精髓-----天人合一!一。什么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是指天(即大自然)与人是一个密不可分的,相应相合的统一整体,天是一个超巨系统!人是一个子巨系统,人具足天的全部信息。天的信息亦可在人身上体现出来!研究人的生命现象不能从自然界剥离出去,只能在天人一体的整体关系中去把握!人身是一个小天地!宇宙亦是一个大人身,这是观察人体生命的根本立场和方法论。天人合一理论是上乘修炼的理论基础。它既是天人整2824体观的哲学凝炼,也是修炼到高层次的境界、,

易经中第24卦的含义是什么?

  《易经》第二十四卦\\复地雷复\\坤上震下 复卦:亨通、外出回家不会生病!赚了3078钱而没有灾祸。路上往返很快,七天就可以了、有利于出门、 初九:没走多远就返回来了!没有大问题,大吉大利。 六二7075:完满而归?吉利、 六三:愁眉苦脸地回来,遇到了危险!却没有灾祸。 六5435四:独自一人半路返回! 六五:匆忙返回,没有大问题。 上六:迷路难返、凶险,有灾难、出兵作战、结果将会大败! 并连累到国君、凶险。十年都不能恢复作战能力,,

易经六十四卦中的娠卦作何解释?尽可能的解释详细一点!文言文解释加普通话解释,最好添上原文!谢谢!

  离上坎下、离王则坎死。 《尔雅·释言》:“济。渡也。”《史记·宋微子世家》:6250“襄公与楚成王战于泓!楚人未济!目夷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济击之、’公不听!已济未陈。又曰:‘可击!’公曰:‘待其已陈。’陈成。宋人击之、宋师大败、襄公伤股、国人皆怨公!公4834曰:‘君子不困人于厄!不鼓不成列,’”未济:未渡。 坎为水,离为舟筏(《泰·九二》),舟在水上。未成其渡!故曰“未济”。 旅 小亨、旅,贞吉, 离上艮下,离王则艮囚! 旅:羁旅储出行在外、作客寄居 ,离为火。艮为屋(《萃·初六》《鼎·九四》)。火焚其屋!失其居!无所容、故曰“旅”。 小亨!马王堆汉墓帛书《周易》作“少亨”!当以“少亨”为正文。亨:会聚,少亨:少会聚。出行在外、故曰“小亨”。故曰“旅”, 离王则艮囚。其运逢囚、宜安贞守常,故曰“贞吉”!贞!定也!、

在易经中六神的含义是什么

  六神即青龙。朱雀、勾陈、腾蛇!白虎,玄武!我们在六爻预测中六神是应用比较广泛的、特别是用于对人的性格品质的断法当中更是非常准确!比如测某人的时候如3612果临玄武,一般认为这个人就有点阴暗或小人或不法之人!如果是临青龙则此人品质不错值得交往等等、!

五行中怎么分阴阳呢

  五行中木、火为阳,金,水为阴、土是半阴半阳?(请点击:中道五行999999搜狐博客!参看《太和中道五行图》里面有具体图解答案)看一看“太和中道五行图”的实际运用!我们可以先在纸上画一个大一点的五角星,并画上相生相克的箭头(五角星的五个角不要封口)!然后在中间植入一个标准的户极图。在图上标明:生命体。在五个角上分别写上木?火。土,金,水,其8359中木(少阳)。火(太阳)属阳,金(少阴)!水(太阴)属阴?土是阴阳各半。   木标示在中间最上面、外圈依次顺4534时针转着看: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如此相生循环。周而复始!五行相济,生生不息,不断壮大(五角星内部的太极图阴阳鱼),   从五角星的内部箭头指向看:木克土、土克水、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如此相克制约、维持平衡、相对稳定、防止过激(因为物极必反)、控制全局!   太极居中。阴阳互动!相生相伴、形影无踪,   五行在外。穿梭如风。相生相克、变化无穷!     知道“太和阴阳五行图”的含义!就基本明白了生命的规律,。

易经中的阴阳,太极与八卦之间有什么内在

  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太极为天地未开!混沌未分阴阳之后的状态。两仪指天地或阴阳。四象即5381为:太阳、太阴,少阴。少阳!整段话的意思指浩瀚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包含着阴和阳!以及表与里的两面。而它们之间却既互4957相对立斗争又相互资生依存的关系!2546这即是物质世界的一般律、是众多事物的纲领和由来,也是事物产生与毁灭的根由所在无极生太极---------------无名天地之始太极生两仪---------------有名万物之母(一维)两仪生四象----------------二维四象生八卦 ---------------三维!

易经中《象辞》是什么意思

  象辞:《周易》解释卦象与爻象之辞!【zdic.net 汉 典 网】。

易经中的“无极”是什么?

  无极:①无边际。无穷尽。《庄子·逍遥游》:“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也,”《荀子·修身》:“将以穷无穷,逐~~与。其折骨,绝筋终身不可以相及也。”②古代哲学范畴、指派生7376万物的本体!以其无味,无臭。无声!无色!无始,无终,无可指名、故曰无极,《老子·第二十八章》:“为天下式、常德不忒!复归于~~、”   无极即道、是比太极更加原始更加终极的5828状态∶无极、本来是老子用以指称道的终极性的概念、这是第一次出现无极的概念,全段意思是说∶虽知道洁白!却安守于昏黑。便能做天下的模式,能做天下的模式!永恒的德性不相差失!性回复到不可穷尽的真道、所以无极的原义就是道,指道是不可穷尽的。以后道门人士,都是在这一意义上使用无极的概念?但在不同场合引伸的侧重点稍有不同。庄子在《逍遥游》中说“无极之外!复无极也。”意思是世界无边无际!无穷之外,还是无穷。无极便便是无穷。汉代的河上公《老子章句》认为复归无极就是长生久视、依道门观念!与道相合,才能长生久视。因此将无极解释成道、或者解释成长生久视、是一致的,道是无限的。天地开辟之前。它已经存在了无限的时间、而且会永恒地存在下去、空间上它也是无限的、不局限於任何一个具体的区域。因此用无极的范畴称道,在宇宙演化的角5772度使用无极一词!常与太极对举!指比天地未辟,但却是天地直接起始的混沌更加古老!更加终极的阶段、这一阶段。就是道!因此!无极是太极的根源、修道者都追求与道合一,道门术语称与道合真。在具体机制上便是返回到元初的终极的状态,这就叫做复归无极?    对朱陆太极之辨,蕺山实有误会、朱陆是在辨《太极图说》一书中“无极而太极”一语中的“无极”这二字有无必要、两人的实质思想在这一辩论中并无根本不同,所以黄宗羲断之曰2336:“朱陆往复几近万言!亦可谓无余蕴矣!然所争只在字义先后之间!究竟无以大相异也、”理学史专家陈荣捷也说:“太极之辨!于思想并无发明、”而蕺山误认为朱子主张太极本体之上还有一个无极之体,他说:“太极本无极是直截语!如后人参解乃曰:太极本于无极耳!信如此,岂不加一重障碍。宜象山之龂龂而讼也。”显然!蕺山认为朱子是主张“太极本于无极”的。?   在确定了蕺山对朱子有这种看法后。以上这段话的本义即可得厘清!“在朱子以为太极之上必有无极!既不足以得大易之旨!而陆子以为太极之上决不当有无极、亦岂足以得濂溪之旨,”这段话中二次出现“无极”。且都是就太极之上应该有没有“无极”而言,语境完全相同、在同一语境中!说有“无极”也不是!说无“无极”也不是!则两“无极”的含义必定不同、“朱子以为太极之上必有无极”中的“无极”是指无极之体。义即:朱子认为太极之体之上还有一个“无极”之体、太极本于“无极”、而“陆子以为太极之上决不当有无极”中的“无极”是指“无极”这两个字。义即:陆子认为《太极图说》中“太极”二字之上不当有“无极”二字?   至此可以肯定:蕺山认为“太极”之上应该有“无极”二字。《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不存在文本问题。那么“无极”二字作何解!将其解作另一实体自然是蕺山要反对的。将其解作“太极”的说明语、表明太极是无形之理如何,对此蕺山也反对。4860他说:“今曰理本无形。故谓之无极、无乃转落注脚、”“无乃转落注脚”!将其解为“4167岂不转落注脚”也好,解作“‘无’字便成为注脚”也好。都表明蕺山反对把“无极而太极”解为“无形有理”、那么,只有把“无极”解为“太极不存在”了,蕺山正是此意,因为他说“此‘无’字是实落语,非玄妙语”,意即:“无”字是实实在在的否定词、《系辞》明说“易有太极”。而蕺山认为“无极而太极”是否定太极!所以称其为“夫子以后破荒语”,   《蕺山气论之二》,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