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的全文与注释?

   《周易》古经   经上   01.乾   乾:元亨,利贞、   初九:潜龙。勿用,   九二:见龙在田?利见大人、   九三: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上九:亢龙有悔,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02.坤   坤:□元亨!利牝马之贞、君子有攸往!先迷、后得、主利。   西西南得朋。东北丧朋。安贞吉!   初六:履霜、坚冰至、   六二:直方。大,不习,无不利。   5078六三:含章,可贞。或从王事。无成、有终、   六四:括囊!无咎无誉!   六五:黄裳,元吉,   上六:龙战于野!其血玄黄,   用六:利永贞。   03.屯   屯:元亨。利贞、勿用有攸往!利建侯。   初九:磐桓!利居贞、利建侯,   六二:屯如邅如。乘马班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   六三:即鹿无虞,惟入于林中,君子几不如舍!往吝、   六四:乘马班如、求婚媾,往吉。无不利,   九五:屯其膏!小贞吉!大贞凶,   上六:乘马班如,泣血涟如。   04.蒙   蒙:亨,匪我求童蒙。童蒙求我、初筮告!再三渎,渎则不告、   利贞、   初六:发蒙!利用刑人!用说桎梏!以往吝、   九1919二:包蒙。吉!纳妇吉、子克家、   六三: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   六4756四:困蒙。吝。   六五:童蒙、吉。    上九:击蒙?不利为寇。利御寇。   05.需   需:有孚!光亨,贞吉。利涉大川、   初九:需于郊。利用恒、无咎,   九二:需于沙,小有言,终吉!    九三:需于泥!致寇至,   六四:需于血、出自穴。   九五:需于酒食,贞吉,   上六:入于穴,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   06.讼   讼:有孚、窒惕、中吉!终凶!利见大人。不利涉大川、   初六:不永所事。小有言!终吉、   九二:不克讼,归而逋。其邑人,三百户,无眚!   六三:食旧德、贞厉、终吉,或从王事。无成!   九四:不克讼,复即命、渝、安贞吉。   九五:讼元吉。   上九:或锡之鞶带。终朝三褫之。   07.师   师:贞丈人吉,无咎、   初六:师出以律!否臧、凶。   九二:在师中、吉!无咎。王三锡命!   六三:师或舆尸。凶、   六2926四:师左次?无咎。   六五:田有禽、利执言、无咎,长子帅师!弟子舆尸,贞凶,   上六:大君有命。开国承家,小人勿用,   08.比   比:吉、原筮、元、永贞,无咎、!

易经 (注释版)

  《易经》也称6280《周易》或《易》、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是中国最古老的占卜术原著。对中国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据说是由伏羲氏与周文王(姬昌)根据《河图》、《洛书》演绎并加以总结概括而来(同时产生了易经八卦图)?是华夏五千年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在古代9525是帝王之学?政治家!军事家,商家的必修之术,从本质上来讲!《易经》是一本关于“卜筮”之书!“卜筮”就是对未来事态的发展进行预测!而《易经》便是总结这些预测的规律理论的书!  易经,是儒家四书五经之一。据文献记载:相传秦始皇焚书坑儒之时,李斯将《0161周易》列入医术占卜之书而得以幸免、之后各个朝代都有人研究《周易》!包括汉代的京房!郑玄、魏晋时代的王弼,唐代的陆德明。李鼎祚、孔颖达,宋代的邵雍,程颐!朱熹等等!八卦和五行说不同、1973年初!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了帛书《周易》释文发表在《文物》1984年第3期上!引起研究热潮!邓球柏《帛书周易校释》、张立文《帛书周易注释》,韩仲民《帛易略说》,帛书《易传》释文、最初见陈鼓应主编《道家文化研究》第三辑。第六辑!朱伯昆主编《国际易学研究》第一辑!《续编四库全书》经部第一卷、四川大学出版社《易学集成》等书。本世纪以来,帛书《易传》新释文又见张政烺《马王堆帛书〈周易〉经传》、廖名春《帛书〈周易〉论集》。丁四新《楚竹简与汉帛书〈周易〉校注》等!帛书《易传》共包括《二三子》?《系辞》!《衷》!《要》!《缪和》!《昭力》六篇。邢文《帛书周易研究》是第一部学术专著!1994年在香港文物市场发现了楚竹书《周易》!经整理,2003年由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相关校注!十分丰富, 演算易经历代研究周易的大致可分为两个学派:义理派和象数派、义理派强调从八卦和六十四卦的卦名的涵义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象数派注重从八卦所象征的物象来解释卦爻象和卦辞!爻辞。亦有人认为义理7080派发掘周易的哲学价值!象数派则着重将周易用于占卜、前者如王弼。程颐。当代有山东大学教授刘大钧等,后者如京房,邵雍等详见《出生时间与命运》!明代末年,《易经》被传0013教士翻译并传播到西方十七世纪末,德国哲学家及数学家莱布尼茨因汉学大师布维(Joachim Bouvet!汉名白晋。1662年-1732年)的介绍,更将《易经》以二进制解释,现在2251无论中国大陆!中国台湾和西方各国都有不少人研究《易经》、根据江弘远《京房易学流变考》一书自从《京氏易传》出现后。受朱熹、惠栋!以及《四库总目提要》的推波助澜。均认为此书及其条例是出自京房本人之手!本书以沈延国论点加以延伸,确定京房是以十二辟卦所统领的六十卦反复配六十钟律、八宫卦。纳甲,纳音则是由荀爽!虞翻!干宝等另一非京氏《易》学流派演变而来。从《京氏易传》出现后。遂取代京房原有的模式,。

易经 注释版本哪个最好

  我认为还是看原版的比较好。毕竟后人注释的有偏差   个人认为 古籍出版社 的还可以不知现在还能不能买到?

窦姓 在汉朝的历史

  这个问题问的好、窦是整个汉朝除刘姓之外的第一大姓、从西汉到东汉。都有不少窦氏家族的人在朝中担任大官。     窦太后是汉文帝的老婆,汉武帝的奶奶!自汉武帝朝代起!窦氏就作为外戚在朝中任官,   0515  窦婴:窦太后的侄子!大将军、魏其侯、     窦融:西汉末年的诸侯之一!因佐光武中兴!官至大司空,其时窦家一门!一公!两侯、三驸马!四个二千石、可以说优容殊甚!     窦固。窦融之侄,为公主驸马,明帝时以奉车都尉率兵西击匈奴。大破之、胡虏尽服、此后在朝任大官,赏禄巨亿,而性谦俭。爱人好施!人皆称颂。死谥文侯。   明帝皇后为窦氏、明帝崩!和帝立,窦氏为皇太后。以和帝年幼,窦太后遂临朝称制!从此以后,东汉就再也没有6541成年皇帝了?其娘家兄弟一门四侯、窦家5155权倾朝野,   窦宪!和帝时窦太后之娘家兄弟。以车骑将军北击匈奴!大破之。斩名王以下一万三千级!降匈奴八十一部二十余万众,虏众崩溃、单于遁走、追至西海而降服之!窦宪以边杂之师,一举而空虏庭。胆之卫青霍去病!其功绩犹当过之,于是登燕然山!勒铭而还!拜大将军!位在三公之上!惜其擅弄威福、被逼令自杀、   桓帝后妃窦氏。亦出此门。桓帝崩。灵帝立,窦氏以太后临朝称制!其父窦武、拜大将军,总揽枢要!招纳贤才!为天下清流所宗,与陈蕃谋诛宦官,事觉被杀,!

汉朝的官员等级,文官和武将?

  大将军:战国时始置、是将军的最高封号!东汉时多由贵戚充任。具体名号有建威大将军、骠骑大将军。中军大将军。镇东大将军,抚军大将1199军等等、除骠骑大将军之位稍低于三公之外、其余均在三公之上。三国时夏侯敦,姜维等人皆为大将军,    大司马9978: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2269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公元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5254汉初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尉:秦时始置?汉景帝(8251刘启)初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常:秦4794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仆:秦和两汉均设太仆!王莽一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0124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2933  长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3142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徒:西周始置!东汉9745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空:西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0813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公元205年)置。掌管冶铁!钱币5307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丞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6884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2092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8491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6790魏先称中尉!黄初元5024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吾"当御讲。    别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3168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5677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0102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的4394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定的官职!    参军: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6722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4343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都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于丞相。    御史中6726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7419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6712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至于爵位好像不是说某个职位就一定是某个爵位,中国的爵位和职位是分离的、古代官员的爵位好像完全看皇帝怎么封了、没有统一的标准!。

苹果 李子 石榴 汉朝皇帝吃不到哪一种

  应该是李子吧,苹果在中国有“柰”这个品种、“石榴”是张骞带回来的、!

易经的奥秘.(一)何为易经

  易:改变。经:书籍、《易经》是一本揭示变化的书(一本通过揭示变化规律、指导世人趋吉避凶的书)!由太极阴阳图和八卦及六十四卦构成《易经》典籍之内容、是中华文化之源,哲学之根、不仅道家的“道法自然”和儒家的“中庸之道”都根源于此。而且早在6000年前《易经》的规律就已经包涵了黑格尔辩证法思想中的三个基本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是华夏智慧与文化的结晶,被誉为“群经之首!大道之源”、。

汉朝文武官员的官位名称?

  大司马:汉武帝(刘彻)废太尉设大司马、光武帝(刘秀)又废大司马为太尉。故大司马即太尉,为掌管军政和军赋的最高官职,即全国最高军事长官、东汉时与司徒。司空并称三公、   大司农:秦时称治粟内史?景帝改称6349太农令,汉武帝太初元年(公元前104年)更1802名为大司农!魏初设大农!文帝(曹丕)黄初二年(221年)改称大司农。蜀。吴亦各有大司农、两汉时大司农掌管租税!钱谷,盐铁和国家财政收支、而到了三国时期、由于权力的分散则只能负责这些物资的保管工作了,九卿之一!   大鸿胪:秦时称典客,汉初9765称大行令,汉武帝太初元年更名为大鸿胪、掌管接待宾客之事。九卿之一!    卫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刘启)初5691更名为中大夫令。不久即恢复原名!掌管宫门警卫!九卿之一、   太 尉:同大司马,曹丕即位后任贾诩为太尉,   太 傅:辅弼国君之官,作为重臣参与朝政、掌管全国的军政大权、曹睿即位后人钟繇为太傅、   太 常:秦时称奉常。汉景帝中元六年(公元前144年)更名为太常!掌管礼乐社稷,宗庙礼仪!其属官有太史。太祝、太宰。太药!太医(为百官治病),太卜6895六令及博士祭酒,九卿之一、   太 仆:秦和两汉2171均设太仆,王莽一8578度更名为太御?掌管舆马及牧畜之事。九卿之一,    太 守:秦时设郡守?汉景帝更名为太守。为一郡之最高长官,除治民,进贤!决讼,检奸外!还可以自行任免所属掾史!   少 府:秦和两汉均设少府,王莽称共工、与大司农一同掌管财货。不过大司农掌管国家财货!而少府则管供养皇帝,其属官有掌管御用纸。墨!笔等物的守宫令、掌管刀剑弩机等物的尚方令、掌管衣物的御府令。为宫廷治病的太医令,九卿之一!   中常侍:秦时始置!东汉时由宦官担任,掌管文书和传达诏令、权力极大、   中书监令:曹操2211为魏王时!设置秘书令以处理尚书章奏,曹丕于黄初初年改秘书令为中书令并特置中书监!使之排在中书令之前。   中领军:曹操为丞相后置领军,不久改为中领军、掌管禁卫军,   中护军:曹操为丞相后置护军!不久改为中护军。掌管禁卫军!地位略低于中领军、   长 史:秦时始置。西汉时丞相下有两长史!其职务相当于秘书长。即最高国务机关中事务主管、将军幕府中亦有长史!为幕僚之长。可分令部队出战的称为将兵长史!东汉的太尉。司空,司徒三公府亦设长史、职任颇重、三国沿置不改。   从 事:刺史的佐官如别驾。治中、主簿,功曹等都称为从事。   仓曹掾属:主管仓谷之事的官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司 徒: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教化,三公之一、   司 空:西周始置。东汉时掌管水土及营建工程、三公之一、   司隶校尉:汉武帝始置,负责督率京城徒隶,从事查捕奸邪和罪犯!简称司隶、刘备在蜀称帝时以张飞为司隶校尉。   司金中郎将:曹操于建安十年(205)置、掌管冶铁,钱币和农具的铸造的官员,   主 簿:汉始置!掌管文书簿笈!司空、丞相府及刺史的佐官中都设有主簿、   功 曹:刺史的佐官、掌管考查记录功劳。   东西曹掾属:曹操为丞相后下设东。西曹掌管人事工作,东曹主管二千石官员的任免!西曹主观丞相府官员的任免!其负责人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2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丞 相:战国时始置。为百官之长、东汉不设丞相、建安十三年(208)复置!曹操自任丞相,“丞”与“承”相通,“丞相”就是承7842君主的旨意来处理国家事务的人,   丞相理曹掾:丞相府中掌管司法的官员,   光禄勋:秦时称郎中令!汉武帝更名为光禄勋!王莽称司中、东汉又称光禄勋、曹操为魏公后设郎中令,黄初元年(220年)又称光禄勋,掌管宿卫宫殿门户!其属官有掌管宾赞受事的谒者!掌管御乘舆车5849的奉车都尉,掌管副车马匹的附1847马都尉!掌管羽林骑的骑都尉、而大夫!中郎将等官是否是光禄勋的属官尚有争议!九卿之一!   执金吾:秦时称中尉!汉武帝更名为执金吾,王莽称奋武。东汉复称执金吾,曹魏先称中尉。黄初元年更名为执金吾,掌管宫外巡卫。卫尉巡行宫中、执金吾则徼偱京师,天子出行!执金吾为先导!6149“吾”当御讲、   别 驾:刺史的佐吏,刺史以巡行视察为职,别驾则另乘传车。辅助刺史出巡,故称别驾、   廷 尉:秦时始置!汉景帝更名为大理,自后或称廷尉!或称大理!廷尉掌管刑法狱讼!是各地上诉的最高司法机关。“廷”字系直、平之义,治狱贵直而平、故以为号!廷尉的属官有大理正,大理平,大理监!成为廷尉三官!九卿之一,   县令长:春秋战国时始置。一县的行政长官!人口在0444万户以下的县的长官称为令、万户0013以上的称为长。县令长的佐官有掌管军事,治安的县尉和掌管文书,仓狱的县丞!一般每县有丞。尉各一人,大县有尉两人或更多,   尚 书:“尚”就是执掌的意思,秦汉时,尚书只是少府的属官、掌管殿内文书、地位很低、汉武帝时,设尚书五人!开始分曹治事。因在皇帝周围办事、地位逐渐重要,曹魏有吏部。左民!客曹。五兵。度支共五曹尚书。吏部又称选部、掌管选用官吏。左民掌管缮修功作,盐池园苑!客曹掌管少数民族和外国事务!五兵掌管中兵。外兵,骑兵、别兵。都兵、度支掌管军国支计!其中以6363吏部尚书最为重要,   尚书令:秦时始置。为尚书台首长!是8386直接对皇帝负责,掌管一切政令的首脑,尚书令的副手为尚书仆射,曹魏置尚书仆射一或二人,二人并置时称左右仆射,若尚书令缺。由左仆射代行令事、曹魏时以五曹尚书?二仆射!一令为八座!   尚书郎:尚书台内负责起草文书的官员。东汉选孝廉中有才能者入尚书台!满一年称尚书郎,三年称侍郎,   侍 中:秦时始置!为丞相的属官!掌管拾遗补缺,赞导、陪乘、出而负玺以及照料皇帝日常生活等事?   宗 正:秦时始置。王莽称宗伯。东汉复称宗正!掌管皇族与外戚事务、两汉皆以刘姓宗室充任,九卿之一。   征东将军:统领青!兖!徐。扬四州,屯驻扬州,   征南将军:统领荆!豫二州。屯驻新野、   征西将军:统领雍、凉二州!屯驻长安、   征北将军:统领幽、冀、并三州、屯驻蓟州。   刺 史:秦时始置?掌管一州1453的军政大权、刺,检举不法,史,皇帝所使。   治 中:刺史的佐吏,古代簿籍文书之类称为“中”。“治中”即为管理文书档案之意!后来逐渐演变为一种固5024定的官职?   参 军5482:东汉末曹操以丞相总揽军政。其僚属往往以参丞相军事为名!即参谋军务、简称“参军”。   河南尹:东汉建都于河南郡洛阳县!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长官不称太守而称尹、掌管洛阳附近的二十一县,   典农中郎将:汉末曹操置典农中郎将和典农校尉!均掌管农业生产。民政和田租、仅有所治郡国大小之别,职权相当于太守!   城5290门校尉:西汉始置,掌管京师城门的屯兵,   相 国:即丞相,   将作大臣:秦时称将作少府、汉景帝更名为将作大臣、掌管宫室,宗庙。路寝!陵园地土木营建?   给事中:秦时始置!西汉沿置!东汉省,魏复置、为将军。列侯。九卿。以及黄门郎、谒者等的加官。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3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都 督:三国始置都督和大都督、为领兵官、其中大都督为最高军事统帅,   校 事:曹操临时设置的小吏,负责伺察群臣的微过小罪!   监冶谒者:三国时魏置!掌管冶铁的专官   御史大夫:掌管弹劾,纠察的官员。其位仅次3517于丞相!   御史中丞:御史大夫的副手、   黄门侍郎:秦汉时。宫门皆黄色。故号黄门,黄门侍郎因在黄门内供职而得名,   散骑常侍:三国魏置。8806即汉代散骑(皇帝的骑从)和中常侍的合称、在皇帝左右规谏过失!以备顾问,   督 1798军:高级统兵长官!位在相国,太尉、御史大夫之下。   督 邮:汉代各郡置督邮官。掌管督察纠举所领县乡违法之事。兼管9427宣达教令。讼狱捕亡等事、   安南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三品!掌征伐!   安东将军 四安将军之一,掌武事!第三品!魏吴有置。蜀无。    安远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   兵曹掾 东汉太尉属吏!主兵事,秩比三百石。魏沿之!于丞相府和大将军府各置兵曹掾一人、三百石、第七品,   步兵校尉 汉武帝时、置八校尉领北军、其中有步兵校尉!秩二千石,掌上林苑门屯兵!东汉因之、秩比二千石,三国均置,为天子禁军首领之一!   骠骑将军 汉武帝始置、以霍去病为之,秩位同大将军!金印紫绶,位同三公、三国均置!   别驾从事 即别驾从事史,汉制!刺史属吏之长、因跟随刺史出巡时要另乘专车。故称别驾。三国因置!   别部司马 汉制、大将军属官有军司马、秩比千石!其中别领营属者称为别部司马,共所率兵士数目各随时宜,不固定!   从事中郎 汉魏时,三公及将军府均设从事中郎,职参谋议,为在长史、司马下!   从事祭酒 三国蜀置。为州牧的属官!从事之长。称为祭酒!   车骑将军 汉制!仅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金印紫绶,地位相当于上卿。或比三公,典京师兵卫。掌宫卫。第二品。   大都督 曹魏置。第一品。不常置,属加官。加此官者、颁与代表天子威权的黄钺以节制持节将军等高级将领、吴同魏制!蜀置中都护。统内外军事。   大理 秦以廷尉为最高司法长官?汉时改为大理!魏时为第三品、中二千石,黄初元年改为廷尉。吴亦如之!   大尚书 7470吏部尚书的别称,魏晋尚书分曹治事、吏部尚书为首曹!故称大尚书!   大长秋 秦置将行。为皇后宫官、汉改为大长秋,秩二千石。职掌奉宣皇后命和引见给赐宗室外戚及充当皇后出行随行、常为宦者任!三国因之、   东中郎将 秦郎中令属官有左中郎将?汉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主轮番执戟宿卫天子!魏因置!亦作东中郎将!比二千石!第四品,吴蜀亦置!   东观令 东观原为东8253汉宫名!为宫中藏书之处!三国吴置东观令、6083职司董理经籍!掌修国史、   东曹属 汉制。丞相、太尉掾吏其正职称掾,副职称属!皆比二百石、东曹副职吏员称东曹属、三国因之!   东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自辟掾吏分曹治事!有东曹掾!秩比四百石、初出督为刺史、后主二千石长吏及军吏的迁除!三国因之,   荡寇中郎将 中郎将秦汉时即设有是官,为皇帝的宿卫侍从官,秩位次于将军!东汉三国事名号渐多,各国自8891相署置。荡寇之名仅吴有置,魏蜀未见、   荡寇将军 东汉末始有此名,三国均置!秩为第五品。   督军校尉 三国吴置、校尉在将军和中郎将之下、   督军从事 刺史?州牧之属官!多称从事史。分主各事!东汉末临时设置属军事之从事史颇多。   都督 领兵将领或地方军政长官之称,蜀于边缘诸郡皆置都督领兵屯守!   邸阁督 邸阁为囤积粮谷之所。其督为守备屯所士卒之长,   典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4420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典学从事!总领一州之学政,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4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典曹都尉 蜀置。刘备定蜀。较盐铁之利而设盐府校尉!并置典曹都尉以属之,掌供继军粮。   都尉 都尉名官甚多。多为主兵武官?地方郡国都尉、主兵、   都护 汉宣帝时、置两域都护!为加官。东汉光武帝时设都护将军!三国魏沿置,蜀有中都护,行都护之号!职权如8938大都督、总领内外诸军事、吴设左右都护。尽护诸军、   奋威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之武职,有各种名号。奋威校尉仅三国吴置!   奋武校尉 位在将军下!三国时校尉名号甚多。职责亦不同、奋武校尉仅吴置,鲁肃任之、   奋武将军 汉末、曹操!吕布曾任是官?三国时魏吴有置!蜀未见!   奋威将军 西汉始置!三国均置,第四品,   符节令 秦汉时置此官,属少府。掌府节!魏置符节令,别为一台,位0427次御史中丞、令一人、六百石。第五品。掌授节。铜虎符,竹使符。吴蜀亦置、   奉尚 “尚”他本均作“常”!即奉常(太常)。   奉车都尉 汉武帝时设奉车。驸马!骑三都尉,皆比二千石、奉车都尉掌御乘舆马,魏时为第六品!秩比二千石!   辅国大将军 后汉时期设立的高级将军位!位在“四镇”大将军之上,   辅国将军 汉献帝时伏完任此官,三国时均置此号,   关内侯 秦置。爵第十九级、位次于列侯!有其号!无国邑,   光禄大夫 秦郎中令属官有中大夫!汉更名为光禄大夫、秩比二千石!魏时为第三品、位次三公。无固定职守!相当于顾问。诸公告老及在朝重臣加拜此官以示优重,   横江将军 三国时仅吴置、以鲁肃任之、镇守沿江辖地。用以横扫来犯之敌!故名,   黄门丞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黄门令之佐吏有丞!从丞各一人。   黄门令 西汉少府属官有此职,东汉因之,秩六百石。宦者充任,主省中诸宦者。   护军 秦置护军都尉。汉初又称护军中尉、武帝时设护军将军,护军之号。有时即指竣军将军或中护军之简称、   护军将军 6327秦置护军都尉,汉因之,陈平曾任此职,尽护诸将,汉武帝时属大司马,建安12年改护军为中护军,魏亦置护军,主武官选。隶领军。资重者为护军将军、资轻者为中护军。   侯相 即列侯封国的相!主治民、如县令,长。   后典军 三国时蜀于监军之下置典军。分前、后!中三典军!吴亦置、但分左,右,中。   后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甚多,有以前。后!左!右名之者!魏时为第三品、   虎威将军 三国时杂号将军之一。魏吴有置,   虎贲中郎将 《周礼·夏官》记有虎贲氏!掌2571王出入仪卫。汉平帝元始元年更名为虎贲郎!置中郎将统领。秩比二千石、   建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胡综任之,   金曹从事 三国吴置,魏置金曹掾。主管货币盐铁事、吴置金曹从事!胡综任之、   建武将军 曹魏置?第五品。   建威将军 曹魏置,第四品。吴蜀亦置。   监农御史 为御史中丞的属官、秦置6707御史大夫。汉因之,有两丞、一曰中丞!及御史大夫转为司空。御史中丞遂成御史台的长官。御史台属下有名目不同1202的御史!分掌各事、监农御7536史为其中之一?三国吴有置、魏蜀未见!   监军 春秋有载、三国均置、无定员。随事而设、诸州不置都督时置此官!将军领7448兵出征时、多置监军,   记室 东汉置。诸王!三公及大将军都设记室令史!掌章表书记文檄!   家令 太子属官。秦置、魏时为第五品、秩千石!主仓谷饮食,职似司农,少府!   军师 三国时各国均设军师官!皆参与主持军事谋议等事!   军祭酒 即军师祭酒,陈寿撰《三国志》避晋景帝司马师讳!改为军祭酒,魏时为第五品!   军议校尉 参议军事的官位,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5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谏议大夫 秦时!郎中令属官有大夫、掌议论,顾问。应对。汉武帝置谏大夫、东汉时改称谏议大夫,秩比六百石,魏蜀有置,吴无考,   立武中郎将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立节中郎将 7295三国吴置、陆抗任是职。   领军 是中领军或领军将军的简称!曹操为丞相时置!掌禁兵!   领军将军 领军中资重者之称、资轻者为中领军,掌禁兵、   列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金印紫绶。有封邑!得食租税、魏初如汉制!咸熙元年改行五等爵制,   令史 汉代少府属官有尚书令史!兰台令史!诸公府亦设令史,地位低于掾史。曹魏公府及诸将军府设令史!蜀相府有令史,   令 秦汉时县官管辖区万户以上者称令。万户以下者称长!   秘书 掌管禁中图书秘记,汉桓帝始置,   秘府郎 三国吴置,掌校秘书、   门下循行 汉制,郡守三吏有门下循行,类似门下客!不主实事、    门下督 将帅府属官?骠骑将军。车骑将军、卫将军等府均置门下督一人!第七品,下属有门下录事,门吏!门下书吏各一人!   南中郎将 光禄勋属官!魏时秩二千石,蜀亦置、吴无!   破8803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魏时为第五品。李典!孙坚曾任,   平戎将军 三国吴置!步骘任是职!   平东将军 汉置,魏时为第六品!吕布曾任是官!   平南将军 魏置此官,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北将军 建安十年始置。第六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平西将军 魏时为第三品?下有主簿。功曹等属吏!吴蜀亦置、   偏将军 将军中地位较低者、多由校尉或裨将升迁、无定员、第五品、三国均置、   前护军 魏及蜀皆置护军!唯蜀护军分为前、后。左、右,中五护军、   前将军 三国时常设的高级将军位。负责京师兵卫和边防屯警!位次于九卿。而高于其他临时设置的杂号将军,三国时品级下降!为第三品。开府治事!属官有长史,司马!从事中郎等。 8931  前军师 东汉始有军师之名。分前后左右中之名。第五品、   骑都尉 两汉均置。属光禄勋。秩比二千石、掌监羽林骑、无定员!   劝学从事 汉制!司隶校尉及州刺史之下。设从事史若干人!分司州政!蜀在益州设劝学从事!为州之学官!地位略次于典学从事!   儒林校尉 校尉为次于将军的武官,其名号甚多,由于其职务掌的不同!名号亦异,儒林校尉为蜀所特置。周裙任是职。   7172上大将军 吴孙权黄龙元年置!位在三公之上。陆逊任是职、   绥南中郎将 三国魏蜀二国置有此官、士燮、张翼曾任是职,   射声校尉 汉武帝置八9031校尉中有射声校尉,掌待诏射声士,即善射箭者。秩二千石。魏时为第四品。比二千石、掌宿卫兵。吴蜀亦置、   司马 《周记·夏官》记大司马之属有军司马。舆司马,行司马!春秋晋作三军,每军别置司马!汉宫门及将军、校尉属8666官有司马,边郡则设千人司马!专掌军事,曹魏公府及大将军府设司马。秩千石、主军事。   司盐校尉 又称盐府校尉!刘备定蜀时置、主较盐铁之利!吴亦置,主管海盐生产诸务。   师友从事 汉制、刺史州牧的属官有从事史?分为别驾!治中、簿曹,兵曹从事等、汉末或置师友从事!仅为荣誉职位、无固定职守、   师友祭酒 汉制,郡守延揽郡内人材、养于府中。专事谋议。称为散吏。其地位或相当于掾!史!地位最高者尊称为祭酒。   庶子 太子府属官?第五品。秩四百石!职如三署郎!   舍人 秦始置,轮番1095当班宿卫太子、魏时为第七品!秩二百石。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6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尚书选曹郎 三国吴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曹郎。   尚书右选郎 三国蜀置尚书郎分曹治事。有选部。分左右!有右选郎!杨戏曾任、   尚书吏部郎 曹魏置尚书郎中二十五人。分部,曹治事,有吏部郎、  1757 尚书仆射 尚书台副长官!秦置。属少府!主文书启封。尚书令缺!代其事,魏时置尚书仆射二人。分左右,秩六百石!第三品!吴,蜀置一人不分左右、   都尉尚书 秦为少府属官!掌殿内文书,地位很低。西4176汉以后职权渐重,置尚书、员五人。一人为仆射、四人分曹治事!东汉时尚书台正式成为总理国家政务的中枢、魏置尚书、有令一人、仆射二人、尚书五(分为五曹)称八座,五曹尚书中除吏部尚书外。其他但称尚书。吴蜀亦置!   尚书令史 西汉尚书郎下有令史!东汉增至十八人,秩二百石!分属六曹、主书写文书!魏时为第八品。   书部书部 从事之省称!孙权置、胡综任之,典军国密事!   书佐主办 文书的佐官制、州郡门下及诸曹皆有书佐。在外由州郡长官自行辟除,书佐除诸曹外,因属2879州郡长官亲近属吏,故又称门下书佐。   屯骑校尉 汉武帝时始置,掌骑士。东汉改骁骑,后复置、掌宿卫兵,魏沿置!秩比二千石,第四品、隶属中领军!   太子太傅 商!周两代已有太子太傅及少傅!作为太子的师傅,汉沿置,秩三千石!位次太常、东汉秩中二千石。太子对其执弟子之礼,三国因置!   太中大夫 秦始置?职掌言议、顾问应对!为天子高级参谋。魏时为第七品,秩千石、吴蜀置同!   亭侯 爵位名!秦汉以二十等爵赏有功者。其最高级叫彻侯!后因避汉武帝讳!改为通侯、后又改列侯!列侯中食禄于乡,亭者称为乡侯,亭侯!   讨逆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曹魏沿置!第五品。   讨虏将军 东汉杂号将军之一,蜀置此官,吴因孙坚曾任此职,后不复置、   讨寇将军 魏置杂号将军之一,第五品、蜀亦置,   武卫都尉 三国吴置!孙桓,孙峻曾任、   武卫将军 魏置。第四品!曹操置武卫中郎将!曹丕改为武卫将军,许褚任之、都督中军宿宿卫禁兵、吴亦置!典宿卫、   无难右部督 三国吴置,禁军无难营分左右两部!均设督统之。故有是称,   五官掾 汉代郡太守自署属吏之一、掌春秋祭祀、若功曹史缺,或其他各曹员缺、则署理或代行其事,为太守的左右手。地位与功曹史相上下!   王 秦汉以后帝王改称皇帝,王成为封爵的最高一级、   尉 古代武官多以尉为名、春秋时有军尉、秦汉时有太尉、掌武事。廷尉掌刑狱、郡有都尉。县有县尉!均为地方掌武事之官!简称尉!   卫将军 汉文帝始置,位亚三司,第二品、在将军中次于大将军!骠骑将军。车骑将军、   选曹尚书 列曹尚书之一,掌选拔官吏事,汉承秦制、设尚书、属少府。汉成帝时。设四尚书,分四曹办事,汉光武帝时。改常侍曹为吏曹,掌选举祠祭事、此即选曹尚书之由来。魏改选部为吏部。    先登校尉 三国时统兵校尉名目甚多,先登校尉唯吴置!   乡侯 汉制。列侯。所食县为侯国?功大者食县!小者食乡。亭、东汉后期、增设县侯,乡侯。亭侯等爵位!   相国参军 曹操为汉丞相时置参军,第七品、   校事 曹操初置,至嘉平中罢、吴亦置!职充皇帝耳目、刺探臣民言行!上察宗庙!下摄众官,或做典校、校曹,   校尉 秦置!汉置八校尉。掌管特种军队。汉制。一般军队中将军以下的武官有校尉。三国因之、   洗马 即太子洗马、太子属官!秦始置,职掌如谒者、太子出行为前导。魏时为第七品、秩六百石!  3675 相 职如郡太守!魏诸王国各置相一人,秩二千石!第五品!    西曹掾 汉制!丞相、太尉属吏分曹治事、有西曹。吏员正者称掾,副者称属!初主领百官奏事。后改为主府内官吏署用!魏时丞相。大将军及司徒、司空等府内置西曹掾,秩比四百石。第七品、   作者: 荡寇将军 2005-9-23 07:06 回复此发言   --------------------------------------------------------------------------------   7 三国演义中的官职及其品级和作用一览   西部都尉 秦有郡尉。汉景帝时更名为都尉。秩比二千石、掌佐助太守分管军事,维持境内治安,三国因之、每郡置都尉一人!大郡或置二人。分管境内东西!或南北、   翼正都尉 三国吴东宫属官!孙登为太子时,诸葛恪为左辅都尉、张休为右弼都尉,顾谭为辅正都尉,陈表为翼正都尉!是为四友,以佐太子、   羽林中郎将 汉宣帝始以中郎将监羽林,东汉置羽林中郎将。秩比二千石、掌宿卫侍从、魏时为第五品!秩比二千石。主羽林郎。   越骑校尉 汉武帝始置。掌越骑、东汉沿置,设越骑校尉一人。比二千石!掌宿卫兵!三国均置、   掾 古代属官的通称、如掾属!掾佐,掾吏!掾史等、简称掾!   牙门将军 魏文帝黄初年间始置,第五品、无定员。蜀吴亦置!   扬武将军 东汉年间有此职!三国均置,   右部督 全称为帐下右部督!三国时将军开府者!其属官有帐下督一人!第七品!陆逊曾为孙权帐下右部督、   右中郎将 西汉始置!秩比二千石,主右署郎,职隶光禄勋、魏时为第四品、秩比二千石。   右国史 三国吴置,与左国史并掌修国史!   右大!

易经的作者是谁?从什么时候开始有易经的?

  第一个是伏羲,第二个是周文王和周公父子、第1468三个是孔子。   伏羲创造八卦图,周文王创造六十四卦、后被称为《易经》、而孔子则为《易经》作了《十翼》、也称《易传》,,

为什么要学易经?怎么学易经?

  《易经》是一本最古1536老的书!被称为“群经之首”。“文化之源”。不过!现代人听到《易经》所想到的可能是:它可以用来6507算命吗。没错、《易经》确实敎人如何占卦、但是占卦不等于算命、并且!除了占卦之外,《易经》还谈做人处世的道理。   国学大师-李-冠-论讲解说道我们翻开《易经》!看到总共有六十四个卦图!这6042些卦图都是由下而上六条横线所组成的,横线分两种,一条不4115断的称为“阳爻”(),另一条断为两半的称为“阴爻”()!   阳爻代表主动力。阴爻代表受动力,有主动也有受动。两者配合才使变化一直持续下去。《易经》的“易”字。首先就指“变化8197”而言,西方人翻译《易经》,大都将它译为《变化之书》(TheBookofChanges),任何变化都是由阳与阴两种因素的消长所造成的、“爻”6370这个字代表“效”!在仿效或描述变化时。阳与阴不可或缺,至于“卦”,则4528是指“挂”而言。有4856如挂在我们眼前的自然现象,当大自然出现变化时!人类要如何因应、要如何趋吉避凶,要如何修养自己以求安居乐业?这些都是《易经》所要答复的难题!   《易经》本身的材料很少。只有六十四个卦图!这代表六十四卦。每一卦有一句卦辞,说明此卦的占验(如元亨利贞。利涉大川等),并且,每一爻有一句爻辞、说明此爻的处境与后果(如潜龙勿用!亢龙有悔等)!因此、原始的《易经》包括:六十四卦。六十四句卦辞、以及三百八十四句爻辞,用7010今天的方式来印刷?大概只有二三十页!   然而、为什么我们眼前的《易经》却有几百页呢,这是因为加上了《1836易传》。古代有1637“易历三圣”之说。首先画出基本的八卦。再将其重叠为六十四卦的是伏羲氏(在《系辞传》称为包牺氏)、到了姬昌(后称周文王),他被商纣王囚禁在羑里达七年之久。就在牢中写下卦辞与爻辞?也有学者认为这一部分的作者包括周文王之子周公!或西周后期的某一位卜官、到了春秋时代末期的孔子(551-479B.C.),特别用心探讨了《易经》,   孔子说:“加我数年。五十以学《易》、可以无大过矣!”(《论语·述而》)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也说:“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韦编三绝”是说绑在竹简边上的绳子多次断裂。由此可见他用功之勤、孔子对《易经》的贡献、在于他开始撰述《易传》!这一部分的工作应该有后代弟子的合作才得以完成、《易2610传》又称“十翼”。有如十篇辅助的说明!其内容为:《彖传》(解释卦辞)、《象传》(解释卦象的称为《大象传》、解释爻辞的称为《小象传》)!这两部分都依《易经》分为上下(前三十卦为上经。后三十四卦为下经)、如此就有了四篇!接着是《系辞传》、由于内容较长,也分上下、然后是《文言传》(只谈到乾坤二卦)、《说卦传》(有如小字典。介绍基本八卦的各种象征)。《序卦传》(解释六十四卦的排列顺序)、以及《杂卦传》(扼要就卦名综述其旨、可视为附录)!   自汉代以来。学习《易经》的人是经传合并一起念,所以今日所5543谓的《易经》。包含《易传》在内?此外,还有“易学”一词。那就无所不包了,是汉代以来学者将《易经》应用到8617各个领域的成果。如天文!地理!医药、兵法!养生等。至于与占卜有关的部分更是发展得多姿多彩!    简单说来,《易经》有两大系统:一为“义理”、要0925由观察自然现象的变化、体验出做人的道理!此时强调的是德行!能力与智慧!另一则为“象数”,要由卦象与数字的搭配,经由特定的运算程序!而得出某一疑难之事的解答,换言之!象数即指占卦而言!确实可以预测某一抉择的后果!但是、“占卦容易解卦难”一语正好提醒我们:理性思维依然是人生的光明大道、学5032会《易经》不能靠神秘直觉!而是需要长期认真用功的!...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