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阁 >风水知识 >易经入门

《易经》的核心思想是什么?全文已经翻译谁知道?

  1 回答李约瑟难题---《6426易经》的本质是什么 关于李约瑟难题 英国学者李约瑟是著名科学史家?他曾经提出一个至今还困扰着众多科学史工作者的难题!就是:“尽管中国古代对人类科技发展做出5029了很多重要贡献、但为什么科学和工业革命没有在近代的中国发生!” 李约瑟难题的一般表述是:为什么公元前2世纪到公元16世纪之间!0296在将人类的自然知识应用于实用目的方面,中国较西方更9917为有效,而近代科学关于自然界假说的数学化及其相关的先进技术!只是辉煌而短暂地兴起于伽利略时代的欧洲。 李约瑟从科学方法的角度得到的答案是:中国人不懂得用数字进行管理, 然而在1964年李约瑟写的一篇文章《东西方的科学与社会》中提出这个难题的同时。也同时提出了另一个假设:源于古希腊的西方科学与源于古代中国的东方科学是两列火车。公元前2世纪至16世纪。后者是超过前者的?只不过在最近400年前者蓬勃发展、暂时遮挡了后者, 李约瑟难题的讨论 李约瑟难题之所以能够让如此众多的国内外知名人物参与讨论研究(当然不知名的人就更多了),除了李约瑟本身是一个了不起的学者之外,更主要的就是这个难题里包含的几个0848具有魔力的问题。中国古代是怎么做到的,中国近代为什么就停滞不前了!未来还是中国引导科学的发展吗!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探讨这个难题、这个问题本身已经把中国推向了世界科技的山颠、不管参与讨论的人们的心态如何!中国的科技已经引起了2605人们的关注, 很多人提出过解答这个难题的观点、但本文只列举2个物理学家的观点,因为物理学家的理论是建立在实验结果的基础上的!他们对结论的提出是相当严谨的, 爱因斯坦在1953年有一个论断。“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2106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以及(在文艺复兴时期)发现通过系统的实验可能找出因果关系、在我看来、中国的贤哲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要是这些发现果然都作出了,那3149倒是令人惊奇的事!”爱因斯坦的这一论断被李约瑟在1961年发表的论文《中国科学传统的贫乏和胜利》所引用、用来支持他所提出的“李约瑟难题”, 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4549振宁先生2004年在其“《易经》对中华文化的影响”的演讲报告中有一个观点,“《易经》影响了中华文化中的思维方式、而这个影响是近代科学没有在中国萌芽的重要原因之一。”他认为“中华传统文8136化的一大特色是有归纳法!可是没有推演法!”。而“归纳与推演二者同时是近代科学的基本思维方法”, 爱因斯坦和杨振宁都是当代最有影响的科学家、他们运用人类目前已经获得的知识来做出这样的判断!在一定范围内,其结论是正确的,因为我们看到的结果就是这样的。 但是如果我们跳过“近代科学”所包含时间段。把时间移动到之前以及之后的时间段!或者我们进一步去了解科学的源头是什么时?真相又是什么!比如用“相对论”去分析“牛5149顿定律”!“宇称不守恒定律”离开“弱相互作用”环境、结果会是怎样的! 所以无论是爱因斯坦和杨振宁、或者2818是其它的人!其实并没有真正了解我们所生存的宇宙里存在的科学是什么、也没有真正了解《易经》的核心内容在讲什么。所以到现在为止,除了把有影响力的科学家的言论作为依据外!没有人真正从科学的角度来回答李约瑟难题。 回答李约瑟难题必须从科学的角度出发!用存在的事实来说明原因,否则无论做多少研究探讨!最终只能陷入后人采用前人的观点!前人采用名人的观点。名人采用假定来做结论! 不可否认。数学在推动近代科学的发展中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认为、数学是近代科学的基石、高斯曾经说过“4002数学是科学的皇后,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由此可见、要真正解答李约瑟难题、就必须要从整数开始说起…… 整数的本源是什么 在现代的大多数人们心中(至少数论学家和喜欢研究数论的爱好者除外),或许会认为这个问题很傻。整数不就是1、2、3,4……吗,似乎构成近代科学基础的整数天生就是这样的。但是他们是否知道。在巴比伦文明里的数字采用六十进制?玛雅文明里4301的数字采用二十进制,而在玛雅人的科学体系里!对太阳历的计算是如此的精确,   记得采纳啊、

易经七笈 说凯路登的核心文化吗?重点是什么

  简单相信、全力以赴,执行到底   真正的重点还是因爱而出发!因为爱家人、所以需要为家人提供最好的保护、6274我们一起努力工作!因为爱自己、我们需要让生活更有尊严!所有我们努力过好每一天。因为爱这个世界、珍惜拥有、所以我们感恩,我们付出,我们过好每一天?做好每一天、!

周易的核心思想是什么

  关于《周易》的核心思想。《乾卦·彖传》曾经做了经典的表述:“乾道变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贞、首出庶务、万国咸宁。”“太和”即最高的和谐、包括人与自然的和谐。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保合太和”即通过人的主观努力、加以保合之功,不断地进行调控使之长久保持,来造就一种符合人所期望的万物繁庶,天下太平的良好局面!先秦时期,道家强调自然的和谐,儒家强调社会的和谐!比如老子曾说:“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孔子的学生有子指出:“礼之用,和为贵!先王之道、斯为美、”《周易》综合总结了儒道两家的说法?提出了太和的思想。把自然和社会看做一个整体。适用于自然界的原则同样也适用于人类社会!其根本主旨在于推天道以明人事,根据对支配着自然界的那种和谐规律的认识和理解,来谋划一种和谐的!自由的,舒畅的社会发展前景!使得社会领域的君臣。父子!夫妇的人际关系能够像天地万物那样调适畅达。各得其所、因此。就价值理想而言、《周易》的核心思想是追求一种以太和为最高目标的天与人,自然与社会的整体和谐。其思维模式是一个儒道互补的新型的世界观!代表了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体现了中国思想的共同特征,   《周易》的这个核心思想也叫中和。易道贵中和。中和的实质性的内涵,可以归结为阴阳协调!刚柔并济。双向互补。动态平衡,是事物生生不已持续发展的内在的3986生机活力?总体上是从阴阳哲学的基本原理自然引申而来,照《周易》看来。整个客观世界是由阴阳两大势力7382所组成。处于普遍的联系之中!是0546个一体化的大系统!表现为大化流行的动态过程?生生不已,变化日新,其内在的动力机制则是阴与阳的协调并济、相反相成!阳之性为刚健。阴之性为柔顺!阳之功能为创生、阴之功能为成全!阳居于领导的地位,阴居于从属的地位!此二者的关系,既对立,又统一。相互依存,彼此感应,由此而形成“天地交泰”、这就是宇宙的和谐。自然的和谐!人类社会的组织是效法宇宙自然的组织建立起来的!也相应地区分成为阴阳!既有合理的分工!又有相互之间的协作?从而形成一种“上下交而其6262志同”的社会和谐,《系辞》指出:“一阴一阳之谓道”。这是适用于宇宙自然和人类社会的一条总的原则。统贯天、地、人三才之道、《周易》的哲学体系完全是围绕着这个命题而展开的。为了切实地把握中和、太和思想的实质性0852的内涵?应该把自己的思想提升到阴阳哲学的高度来加深理解,   3652953029,

易经 三十年定一世是什么数字

  宋代易学大儒邵康杰先生在《皇极经世》里、把宇宙万物做了元。会、运!世四种归纳。    "三十年为一世?十二世为一运、三十运为一会?十二会为一元。"   盖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   至于三十年一世。有人说了句人“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嘛,但这句话也符合易经的道理的!一半阳!一半阴!前三十年在成长成人!后三十年在衰退老去!!

易经中的九二是什么意思

  周易乾卦解释 九二爻辞:见龙在田。利见大人!九二:是指乾卦第二爻的爻位而言。田:是地面的表属,蓄有浅水、可以种植生长植物的。大人:历来有多种解说、事实上!在古代所谓大人的意思,多半是用于对在上位的人而言。[今译]乾卦的第二爻(九二),象征出现在田地上的龙一样。可以见到高贵的大人物而有利了![今释](一) 见龙在田 一句!见字、古代与 现 字通用,也可称为 现龙在田 的意思。九二!是代表本卦已经发动的阳能,用龙的 变化不测 的德性!作为表示它的象征、说它好像潜伏着的龙。到了这个时候,已经发动上升到地面上来,在蓄有浅水的地面上呈现出它的作用。大家都可以看得见了。它8449也可以见到大人了,所以这句爻辞、便称它为 见龙在田 !(二) 利见大人 一句,是从本卦九二爻的象征性,推之于人事现象的作用而言,如果用在占卜。得到这一爻!便有潜龙上9927升到地面!必有所为而发的现象、但是它的动向、还未确定!所以比它为 利见大人?还有、初九爻的情况!犹如太阳在夜里,潜藏未出。还未发动,九二爻的情形?犹如早晨的太阳,从地面上升!出现在大地上所有人们的眼前!给予人们无比的6121生机与希望!!

765556在易经里面是什么卦

  那要看临时的意念是想怎么组卦(这一点特关键而且特重要)如按俩数组一卦的话那就是:山水蒙卦 巽为风卦 风水涣卦!

崇尚“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价值观,这一观念发端于我国古老的典籍《易经》。《易经》认为,阴阳和

   D     试题分析:该题考查矛盾,A观点错误!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题干说阴阳和谐是宇宙运动变化的基础。阴阳变易、整体和谐。化生万物,强调的是矛盾对立统一推动事物的发展!故D观点符合题意,B!C观点正确但是与题意不符。故排除、故答案应选D!   点评:本题考生可以分二步走、4332第一步先排除错误选项、矛盾双方的转化是有条件的。第二步是排除无关选项?这样答案便可以得出,难度适中。。

莹在易经五行中是什么

  属木   杨莹莹yáángyíngyíng   繁 体:杨 莹 莹  五 行:木 木 木   简体笔画:7 10 10 繁体笔画:13 15 15,

易经说的是什么

  玄学、

易经是写的是什么

  孔子对于《易》及其卜筮态度,   其一,孔子起初只把《易》看作卜筮之书。却并不主张卜筮、认为缺乏智谋的人才频8538繁卜筮、他以前也是这样教授弟子的!易1355经讲的是什么所以!当看到老师“老而好《易》,居则在席!行则在贺”时,作为学生的子赣(即子贡)觉得老师前后矛盾,因而才迷惑不解地询问、孔子不仅指出他理解上的错误!而且耐心地开导他!指出《易》一书产生于“纣乃无道,文王作”的年代。是周文王“讳而避1063咎”之作、反映了文王的仁义思想(“文王仁”)和忧国忧民意识(“其虑”),孔子是“乐其知(智)”!赏识蕴藏在《易》一书里的文王之智才“好《易》”的!   其二、孔子“晚而好《易》”,并一度热衷于占筮。这从“吾百占而七十当”一语可以看得出,   年轻时不主张占卜的孔子。为什么老1829了却又热衷于占笟了呢。这大概与孔子50岁后、尤其是在周游列国时所经历的人生坎坷和挫折有关,在到处碰壁,壮志难酬的境况下,孔子一度感到力不从心,吉凶难料!因而不得已利用《易》来占卜!看看运气如何、这其实与他以前所教导学生的“知谋远者!卜筮之繁”也正相吻合。表明即使圣贤!在遭遇坎坷!陷人穷途末路之际。也会一时陷人迷茫而求助于占卜,     其三。一度频繁地占筮使孔子对《易》不时翻阅,详加研究。反复玩味!以至于“韦编三绝”!最终珲解了《易》的本质!从而“不安其用而乐其辞”、即不满足于卜筮而喜欢其文辞了。正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孔子形成了对《易》的全新认识!发现《易》有“古之遗言”。即文王遗教,在孔子看来、“文王仁、不得其志以成其虑,纣乃无道,文王作。讳而辟咎。然后《易》始兴也”,这与《论语•八佾》所记载的孔子关于“周监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之感叹!正相吻合、正是在“古之遗言”里,孔子发现了《易》所蕴含的深刻哲理,即“故《易》刚者使知瞿,柔者使之刚,愚人为而不忘!x人为而去诈”。这也就是孔子所认可的《周易》之“德义”所在。   其四。孔子发现《易》所蕴含的“德义”后,就把“德义”认作《易》之本质,因而放0785在首要的位置,易经讲的是什么这从他一再强调“《易》。我后其祝卜矣!我观其徳义耳也”,就可以看出来。尽管如此!孔子也并不否定卜筮、只是把卜筮放在次要的地位、即“我后其祝卜矣”,孔子将《易》的内4151容大致分为三个层次。即“赞”。“数”,“德”、并认为:“幽赞而达乎数,明数而达乎德。又仁〔守〕者而义行之耳、赞而不达于数,则其为之巫!数而不达于德。则其为之史、史巫之筮。X之而未也。好之而非也,”可见。“德”在三者中域于最高的层次、是《易》的本质之体现、没有达到这个层次均为9546“史巫之筮”?均未洞悉《易》之思想真髓?   其五,孔子在洞悉《易》的德义本质后、虽然并不否定卜筮!但强调以德行仁义来求福求吉、而把卜筮视为最后的选择:“君子德行焉求福,故祭祀而寡也。仁义焉求吉。故卜筮而希也。   祝巫卜筮其后乎。”这与其以前对于弟子关于“德行亡者。神灵之趋!知谋远者、卜筮之繁”的教诲,是完全一致的!可见、在这一点上、孔子学《易》之前与学《易》之后的认识、是一以贯之的!在孔子看来,没有5761德行的人?神灵也不会去帮助他,所以这种人也不必占筮!诚如《论语•子路》所说:“‘不恒其德、或承之羞!子曰:‘不5710占而已矣。”   由于孔子晚年特别喜好《易》,以至达到着迷的程度、所以他留下了大量关于《易》的言论!其中的一部分一直保存到现在。它们和其他西汉以前古书中连续记载的有关孔子的文献一样,并非假托!当为《论语》一类的文献?鲜为人知的是,孔子晚年(很可能在68岁返鲁之后)!曾对成于他之前的几种《易》文献进行过系统整理和研究。并为之作序,   马王堆......余下全文>>。


展开全文